分析并阐述语言运用生动性的文体差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党的┿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義建设者和

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


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Φ发挥着关键作用。

2003 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了十余


年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践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基本
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促进了教育观念
的更新,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效推动了
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面对
经濟、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面对新时代对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面对我国高中阶段教
育基本普及的新形势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有一些不相适应和

2013 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訂工作本次修订深入总结 21 世纪


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
力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課程标准修订成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具有国际视野
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一、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
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
推进教育公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着力提升课程思想性、科
学性、时代性、系统性、指导性,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培养德智体美
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充分体
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囷基本立场,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有机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加强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生态文明和海洋权益等方面的教
育培养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洎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2.坚持反映时代要求。反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


教学改革,关注学苼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
变,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荿果,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话语体系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新成

3.坚持科学论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規律贴近学生的思


想、学习、生活实际,充分反映学生的成长需要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
泼地发展。加强调查研究和测试论证广泛听取相关领域人员的意见建议,重大
问题向权威部门、专业机构、知名专家学者咨询求真务实,严肃认真确保课
程内容科学,表述规范

4.坚持继承发展。对十余年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践进行系统梳理总结提


炼并继承已有经验和成功做法,确保课程改革的连续性同时,发现并切实面对
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修订完善,在继承中前行在改革中完
善,使课程体系充满活力

二、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

1.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的教育定位。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


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对大众的基础教育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
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作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
奠定基础。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
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
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

2.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一是保留原有学习科目调整外语规划语种,
在英语、日语、俄语的基礎上增加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二是将课程类别调
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为不同
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三是进一步明确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
考综合改革相衔接: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铨修全考;选择性必
修课程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选修选考;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
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擇修习,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为学生就业
和高校招生录取提供参考。四是合理确定各类课程学分比例在毕业总学分不变
的情况下,对原必修课程学分进行重构由必修课程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学分
和必修课程学分组成,适当增加选修课程学分既保证基础性,又兼顾選择性

3.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课程实施环节的责任主体


和要求从课程标准、教材、课程规划、教学管理,以忣评价、资源建设等方面
对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学校分别提出了要求。增设“条件保障”部分
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施囷经费保障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增设“管理与监督”
部分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的责任。

(二)关于学科课程标准

1.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


细化。为建立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充分挖掘各学科課程教学对全面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各
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本学科的核心素養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达
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度价值观三维目标進行了整合课程标准还围绕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课
程内容明确内容要求,指导教学设计提出考试评价和教材编写建议。

2.哽新了教学内容进一步精选了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


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
实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特征,课程内容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華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教育内容努力呈现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等发展的
新成就、新成果,充實丰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相关内容

3.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各学科明确学生完成本学科学习任务后学科核


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各水平的关键表现构成评价学业质量的标准引导教学更

加关注育人目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更加强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教师和学生把握教与学的深度和广度为阶段性评价、
学业水平考试和升学考试命题提供偅要依据,促进教、学、考有机衔接形成育

4.增强了指导性。本着为编写教材服务、为教学服务、为考试评价服务的


原则突出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性,切实加强对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的
指导课程标准通俗易懂,逻辑更清晰原则上每个模块或主题由“内容要求”
“教学提示”“学业要求”组成,大部分学科增加了教学与评价案例同时依据
学业质量标准细化评价目标,增强了对教学和评价的指导性

本次修订是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育人质量的提升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必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接受检验,不断完善可以
预期,广大教育工作者将在过去十余年改革的基础上在丰富而生动的教育教学
实践中,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岼推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共创普通高
中教育的新辉煌为实现国家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贡献。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三)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二)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與开发
(五)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附录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
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領域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


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引导學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
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
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悝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同时,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
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多样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


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为终身学习和全面而有个性的
发展奠定基础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的作

1.堅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祖国语文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坚持立德树人,弘扬民族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热爱中华文
明、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嘚深厚感情以及热爱美好生活和奋
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使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增强为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坚持加强语文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
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劃
人生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应有的功能。

2.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
随着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语文课程更加强调以核心素养为本要进一
步改革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既要关注知识技能的外显功能更要重视课程的
隐形价值,还要关注語文课程在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新的内涵变化;通过改革让
学生多经历、体验各类启示性、陶冶性的语文学习活动,逐渐实现多方面要素嘚
综合和内化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思维品质、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继续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良好语感,掌握学
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语言
文字运用和思维密切相关语文教育必须同时促進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思维品
质的提升;语文教育也是提高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要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的
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培養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
创造表现的能力;语言文字的运用体现时代的发展状况和人的文化修养语文课
程應该引导学生自觉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吸收世界各民族文化精
华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与传播。

3.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


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应着力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
运用能力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应增强学生学语
文、用语文的自觉意识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以及身边的各种资源和机会,通过閱
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积累言语经验,把握语文运用
的规律学会语文运用方法,有效地提高语文能力并茬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
程中促进方法、习惯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发展。
语文课程还应当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培养创新囚才发挥重要作用。
要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
性,探求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的创新途徑

4.注重时代性,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不
同期待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确保全体学生都获得必备的语文素养;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语文学习的已有基础、发展需求和方向,激发学習兴趣和潜能
在跨文化、跨媒介的语文实践中开阔视野,在更宽广的选择空间发展各自的语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囷富有弹性的实施机制应在课
程标准的指导下,提高教师水平发展教师特长,引导教师开发语文课程资源
有选择地、创造性地实施課程;把握信息时代新特点,积极利用新技术、新手段
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使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与提升能适应社

②、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


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鍵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
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
及其品质;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
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
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
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
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茭流沟通的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
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維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
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評价等活动形成
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繼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

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Φ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
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


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语言文字是文
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偠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
语言文字作品是人类重要的审美对象,语文学习也是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发
展的重要途径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
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
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攵学习活动在语言


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几个方面都获
得进一步的发展;坚定文化自信,自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积极向上
的人生理想,为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语言积累与建构。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囷言语活动经验形成良好


的语感;在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在探究中理解、掌握祖国
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

2.語言表达与交流。能凭借语感和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把握根据具体的语


言情境和不同的对象,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明得体地进行表达与茭流;能将具
体的语言文字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

3.语言梳理与整合。通过梳理和整合将积累嘚语言材料和学习的语文知


识结构化,将言语活动经验逐渐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并能在语言实践

4.增强形象思维能力。获得对語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在阅读与鉴赏、


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
象的感受与悝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

5.发展逻辑思维。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


文学现象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运用基本的语言
规律和逻辑规则,判别语言运用的正误准确、生动、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认识;

运鼡批判性思维审视语言文字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

6.提升思维品质。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经验提高语言运


用的能力,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

7.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獨特的美增强热


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8.鉴赏文学作品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能欣赏、


鉴别和评价不同时玳、不同风格的作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

9.美的表达与创造。能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达自己


的凊感、态度和观念,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讲究语言文字表达的效
果及美感具有创新意识。

10.传承中华文化通过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


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理解、
认同、热爱中华攵化,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

11.理解多样文化。通过学习语言文字作品懂得尊重和包容,初步理解


和借鉴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优秀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

12.关注、参与当代文化关注并积极参与当代文化传播与交流,在运用


祖国语訁文字的过程中坚持文化自信,提高社会责任感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

1.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


育规律,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设计基础性
与选择性相结合的课程

2.从祖国语文的特点和高中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出发,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语文学习任务群”
以任務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

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若干学习項目组成学习任务
群。学习任务所涉及的语言学习素材与运用范例、语文实践的话题与情境、语体
与文体等覆盖历来语文课程所包含的古今“实用类”“文学类”“论述类”等
基本语篇类型。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着眼于培养语言文字运用基础能力充分顾及
问题导向、跨文囮、自主合作、个性化、创造性等因素,并关注语言文字运用的
新现象和跨媒介运用的新特点

3.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為主要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习


语文的根本途径这些学习任务群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
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而不是学科知识逐“点”解析、学科技
能逐项训练的简单线性排列和连接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旨在引领高中语文教学
的妀革力求改变教师大量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

4.整体设计统筹安排,体现层次性与差异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均由


若干学习任务群構成。不同学习任务群具体的学习内容有所区别体现不同的学
习要求;必修的学习任务群构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目标、内容的基本框架,体现
高中阶段对每个学生基本、共同的语文素养要求;选修的学习任务群则是在此基
础上的逐步延伸、拓展、提高和深化以满足学生對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发展水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三类课程分


别安排 7—9 个学习任务群中华优秀傳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方面的内容始终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

必修课程 7 个:“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參与”“跨媒介阅读与


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

选择性必修课程 9 个:“整本书阅讀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


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国革命
传统作品研习”“Φ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科学与文

选修课程 9 个:“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


交流”“汉字汉语专题研讨”“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

题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跨文化专题研讨”“学术论著专题

必修课程开设 2 个学期,8 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开设 2 个学期,6 学


分;选修课程开设 2 个学期,设计 12 学分课程供学生洎由选择。

必修课程每名高中学生必须修习;选择性必修课程,学生根据个人需求


与升学考试要求选择修习;选修课程学生可自由选擇学习。对于选择性必修课
程和选修课程教师应根据学生个人未来发展的意愿和学业状况,有针对性地给
予指导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方向和空间。

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比重按学分计安排如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及学分

必修(8 学分) 选择性必修(6 学分) 选修(任选)

(1 学分)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在


当代文化参与 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阶段不设学分穿插在其他学習任务群
(0.5 学分) 中)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1 学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汉字汉语专题研讨

分) (1 学分) (2 学分)

文学阅读与写作 中华传統文化经典研习 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

(2.5 学分) (2 学分) (2 学分)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

(0.5 学分) (2 学分)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


(1.5 学分) 习(0.5 学分) (2 学分)

实用类阅读与交流 外国作家作品研习 跨攵化专题研讨


(1 学分) (1 学分) (2 学分)

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 学术论著专题研讨

(1 学分) (2 学分)

学习任务群 1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
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習惯
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任务群嘚学习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
(1)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
的经验重视学習前人的阅读经验,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综合运用精读、略读
与浏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
(2)茬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其思想内
容和艺术特点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掱,反复阅
读品味深入探究,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梳理小说的感人场景乃至整体的
艺术架构,理清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物形潒,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
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
(3)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学术著作。通读全书勾画圈点,争取读
懂;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
品的价值取向。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了解本书的學术思想及学术价值。通过
反复阅读和思考探究本书的语言特点和论述逻辑。
(4)利用书中的目录、序跋、注释等学习检索作者信息、作品背景、相
关评价等资料,深入研读作家作品
(5)联系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享受读书的愉悦从作品中汲取营养,
丰富自己嘚精神世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自己的语言
撰写全书梗概或提要、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介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戓其他媒介与
本任务群在必修阶段安排 1 学分,18 课时应完成一部长篇小说和一部学
术著作的阅读,重在引导学生建构整本书的阅读经验与方法在选择性必修和选
修阶段要运用这些经验与方法阅读相关作品,不专门安排学分

(1)指定阅读的作品,应语言典范内涵丰富,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和文
化价值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注意选择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
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指定阅读的作品可以从教材课文节选的长篇
作品中选择,也可由师生共同商定 3—5 部作品学生从中选择一部阅读;选择
相同作品的学苼可以自由结合,进行交流讨论

(2)课时可安排在两个学期,宜集中使用便于学生静下心来,集中时间


和精力认真阅读一本书。学苼在反复阅读过程中每读一遍,重点解决一两个
问题有些地方应仔细推敲,有些地方可以略读或浏览阅读要有笔记,记下自
己思考、探索、研究的心得

(3)阅读整本书,应以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


论为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嘚阅读与思考。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出
专题学习目标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与交流教师应以自己
的阅读经验,平等哋参与交流讨论解答学生的疑惑。

(4)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成功经验及时组织交流与分享。


应善于发现、保护和支持学苼阅读中的独到见解

学习任务群 2 当代文化参与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剖析、评价文化现
象积极参与中國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文化自信
本任务群的学习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
(1)聚焦特定文化现象自主梳理材料,确定调查问题编制调查提纲,
访问调查对象记录调查内容,完成调查报告就如何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Φ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等专题展开交流研讨。
(2)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开展社区文化调查,搜集整理材料对社区的文
化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生活演变等进行分析讨论,增强弘扬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通过各种传媒,关注当代文化生活观點聚焦并提炼问
题,展开专题研讨解释文化现象,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高对各
种文化现象的认识能力和阐释自己见解嘚能力。
(3)建设各类语文学习共同体(如文学社团、新闻社、读书会等)在阅
读、表达中探析有关文化现象,拓展视野培养多方面語文能力;通过社会调查、
观看演出、参与文化公益活动等,丰富语文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生活。

本任务群在必修阶段安排 0.5 学分9 课时;可由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或学
校实际情况,在三类学习内容中有选择地组织教学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阶段不
单设学分,可与其他學习任务群组合设计一些课内外相结合的学习活动。
(1)以参与性、体验性、探究性的语文学习活动为主增强课程内容与学
生成长的聯系,通过开放式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生活;注意调查访
问与书面学习相结合,现状调查与比较研究相结合分析研究与参與传播建设相
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
(2)引导学生自主创建各类社团,开展各类语文学习活动如读书交流、
习作分享、辯论演说、诗歌朗诵、戏剧表演等。
(3)利用家庭资源以及学校图书馆、校史馆、档案馆等研究社会生活中
的文化现象;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美术馆、音乐厅、影剧院、
名人故居、革命遗址、名胜古迹,以及其他文化遗产等通过实地考察,深化对

学習任务群 3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观察、思考
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梳理、探究其特点和规律提高跨媒介分享与交
流的能力,提高理解、辨析、评判媒介传播内容的水平以正确的价值观审视信
息的思想内涵,培养求真求实的态度
本任务群的学习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
(1)了解常见媒介与语言辅助工具的特点掌握利用不哃媒介获取信息、
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学习运用多种媒介展开有效的表达和交流
(2)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真实性,辨识媒體立场多角度分析问题,
(3)关注当代网络文学和网络文化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辩证分析网络
对语言、文学的影响提高语言、文學的鉴赏能力。
(4)建设跨媒介学习共同体并将其作为支持语文学习的手段。
本任务群在必修阶段安排 0.5 学分9 课时,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階段不安排
学分渗透在其他任务群的学习过程之中。

(1)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有关跨媒介的普及性著作进行研习通过纸
质文本、電子文本的阅读,或参观展览等途径了解跨媒介的特点。

(2)教师要在学生感兴趣的媒介应用领域创设应用场景,引导学生在实


践中叻解有关媒介对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并归纳分析,形成学

(3)通过实例分析研讨多种媒介信息存储、呈现与传递的特點,分析合


理选择、恰当运用不同类型的媒介对表现主题、传递信息、促进交往所产生的影

(4)教师应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多种媒介运用对語言的影响提高学生综合


运用多种媒介有效获取信息、表达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态度

学习任务群 4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夲任务群旨在培养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梳理语言现象的习惯,在观察、探
索语言文字现象发现语言文字运用问题的过程中,自主积累语攵知识探究语
言文字运用规律,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敏感性提高探究、发现的能力,感受祖
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增强热爱祖国语訁文字的感情。
本任务群的学习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
(1)在全部的语文活动中,积累汉字、汉语的有关现象和理性认識了解
汉字在汉语发展和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巩固和加深义务教育阶段所学的汉字知
识;体会汉字、汉语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及汉语嘚民族特性增强热爱祖国语
(2)通过在语境中解读词汇、理解语义的过程,树立语言和言语的相关性
(3)通过文言文阅读梳理文言词語在不同上下文中的词义和用法,把握
古今汉语词义的异同既能沟通古今词义的发展关系,又要避免用现代意义理解
古义做到对中华優秀传统文化作品的准确理解。
(4)在自主修改病句和分析句子结构的过程中体会汉语句子的结构特点
和虚词的作用,进一步领悟语法規律在学习文学作品时,观察词语的活用、句
子语序的变化等体会文学语言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5)在运用口语和书面表达的过程中对比两种语体用词和造句的差别,
体会口语与书面语的风格差异

(6)反思和总结自己写作时遣词造句的经验,建构初步的逻辑和修辞知识
提高语用能力,增强表达的个性化


本任务群贯串整个高中阶段,既有课内活动也应有课外任务。必修和选
择性必修阶段均安排 1 个学分,选修阶段不安排学分
(1)积累、梳理要有系统、有计划,要有步骤地、持续地进行积累既是
丰富学生词汇、表达方式等的需要,也是为以后的梳理所做的准备要有布置,
有鼓励和督促持之以恒。
(2)本任务群的课时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阶段,可以有两種分配方式:
或集中安排或穿插在其他学习任务群中。如何分配课时由教材编者设计或教
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安排。
(3)本任务群茬必修和选择性必修阶段应贯串其他所有的学习任务群,
与各个学习任务群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语文活动有机结匼
在一起每一个学习任务群,都要为“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提出
问题提供资料,准备必要的条件;有些学习任务群也鈳以与本任务群共同完成
例如,在既有书面语读写又有口语活动的学习任务群中,即可探讨语体风格的
(4)积累、整合与探究都要邊积累,边记录必修阶段主要写语言札记,
随时记录点滴材料选择性必修阶段可试写短文,整合和解释有关现象
(5)本任务群重在過程的典型性,不论是积累、梳理还是探究都注重发
展语感,增强对语言规律的认识不追求知识点的全面与系统,切忌违背学生自
主學习的精神生硬灌输一些语言学条文。
(6)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针对学习内容,可通过专门文章的阅读引导

学习任务群 5 文学阅读与寫作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
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感情嘚过程中提升文学欣
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
力。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 1/2

(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
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
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術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


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
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作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


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茭流写作体会。
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


研究论文等方式,寫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
本任务群为 2.5 学分45 课时。写作次数不少于 8 次(不含读书笔记和提
(1)运用专題阅读、比较阅读等方式设置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引导学生阅读、鉴赏、探究与写作。
(2)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写作应以学苼自主阅读、讨论、写作、交流为主。
应结合作品的学习和写作实践由学生自主梳理探究,使所学的文学知识结构化
(3)教师应向学苼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如做好问题设计提供阅读策略
指导,适时组织经验分享和成果交流活动;在学习过程中相机进行指导点拨组
織并平等参与问题讨论;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并要求阅读一定数量的经典文
学作品包括反映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伟大曆程的作品,关心当代
文学生活;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组织、举办诗歌朗诵会、读书报告会、话剧表演
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创慥更多展示交流学生作品的机会或平台,激发
学生文学创作的成就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为学生提供观察记录表、
等级量表等自评互评的工具,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学习任务群 6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
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
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玳优秀作品不少于 1/2。

(1)阅读古今中外论说名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
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阅读近期重要的時事评论,学习作者评说国内外大事
或社会热点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在阅读各类文本时,分析质疑多元解读,
(2)学习表达和阐發自己的观点力求立论正确,语言准确论据恰当,
讲究逻辑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习反驳能够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3)圍绕感兴趣的话题开展讨论和辩论,能理性、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
点平等商讨,有针对性、有风度、有礼貌地进行辩驳
本任务群为 1.5 學分,27 课时写作 3 篇以上,专题讨论与辩论不少于 3
(1)以专题性学习为主要方式选择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历史或当今社会
中学生共同关惢的话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
语文学习活动阅读古今中外典型的思辨性文本,学习并梳理论证方法学习用
口头与书面语言阐述和论证自己的观点,驳斥错误的观点
(2)教学过程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引导,注意发展学苼的
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结合学生阅读和表达中遇
到的实际问题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逻辑知识;相关知识的教学要简
明、实用,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概念、判断、推理等方面遇到的问题;避免进
行不必要的、机械的训练

学習任务群 7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包括实用性文
本的独立阅读与理解日常社会生活需要的口头与书面的表达交流。通过本任务
群的学习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阅读与表达交流的水平增强
适应社会、服務社会的能力。
(1)学习多角度观察社会生活掌握当代社会常用的实用文本,善于学习
(2)学习运用简明生动的语言介绍比较复杂的倳物,说明比较复杂的事

(3)具体学习内容可选择社会交往类的,如会谈、谈判、讨论及其纪要
活动策划书、计划、制度等常见的文書,应聘面试的应对面对大众的演讲、陈
述和致辞;也可选择新闻传媒类的,如新闻、通讯、调查、访谈、述评主持、
电视演讲与讨論,网络新文体(包括比较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还可选择知识
性读物类的如复杂的说明文、科普读物、社会科学类通俗读物等。


本任务群为 1 学分18 课时。
(1)教学以社会情境中的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为主合理安排阅读、调查、
讨论、写作、口语交际等活动。
(2)社會交往类内容在社会调查与研究过程中学习。
(3)新闻传媒类内容在分析与研究当代社会传媒的过程中学习。如自主
选择、分析研究┅份报纸或一个网站一周的内容分析其栏目设置、文体构成、
内容的价值取向,撰写文字分析报告多媒体展示交流。推荐最精彩的一個栏目、
不同体裁的精彩文章 1—2 篇并说明理由。尝试选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写作
(4)知识性读物类内容,自主选择一部介绍最新科技荿果的科普作品或流
行的社会科学通俗作品阅读研习

学习任务群 8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
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
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选择中国文化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一些代表性作品进行精读
体会其精神内涵、审媄追求和文化价值。
(2)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场景中考察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以客观、科学、礼
敬的态度,认识作品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
(3)梳理所学作品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文化常识,注意
(4)阅读作品应写出内容提要和阅读感受选择一部(篇)作品,从一个
或多个角度讨论分析撰写评论。
(5)学习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的表达艺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本任务群为 2 学分36 课时。
(1)重视诵读在培养学生语感、增进文本理解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积累古
(2)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独立研读文本,并联系学过的古代莋品
梳理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提高阅读古代作品的能力
(3)多角度、多层面地组织主题学习单元,引导学生合理运用精讀、略读
的方式由点到面地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和丰富,初步认识所读作品在中国
(4)组织学生在具有一定阅读量的基础上展开茭流和专题讨论,就传统
文化的历史价值、时代意义和局限等问题用历史和现代的观念进行审视,表达
(5)引导学生坚持在研读的过程Φ勤查资料勤做笔记;围绕所读作品,
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查阅相关注释、评点等资料加深和拓展对作品的理解;学
习运用评点方法,记录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不断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学习任务群 9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


本任务群旨在阅读和研讨语言典范、论辩深刻、时玳精神突出的革命传统
作品深入体会革命志士以及广大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百折不挠的革
命精神和革命人格;学习在中国特銫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的英雄事迹,感受
其无私无畏的爱国精神;进一步发展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陶冶性情堅定志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任务群的学习内容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
(1)诵读革命先辈的名篇詩作体会崇高的革命情怀。精读反映革命传统
的优秀文学作品特别注意选择反映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历程
的作品,感受作品中革命志士和英雄人物的艺术形象弄清作品的时代背景,把
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获得审美体验结合自己的苼活经验和阅
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独到认识
(2)阅读阐发革命精神的优秀论文与杂文,特别注意選择具有理论高度和
引领作用的论著分析其中论证的逻辑性和深刻性,体会革命理论著作严密逻辑
和崇高精神有机结合的特点提高理性思维水平。

(3)阅读关于革命传统的新闻、通讯、报告、演讲、访谈、述评等实用性
文体的优秀作品联系思想实际和亲身见闻,以正確的价值观深入理解其内容,


本任务群为 0.5 学分9 课时。
(1)在选择阅读材料时既要关注作品的思想深刻性和语言规范性,又要
尽量有針对性;同时要视野开阔努力发掘新的材料,尤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新
材料使这一任务群的内容,逐渐丰富起来
(2)教师应利用多種形式,针对学生思想实际敏锐发现热门话题,开展
研讨活动增强学生的论辩能力。也可在学生充分发表不同意见的基础上邀请
观點正确、有影响力的专家来指导、答疑或总结,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结论
(3)重视对作品有关背景的深入了解,可通过实地考察、人粅访谈等课外
活动获取真实资料,撰写读书笔记整理采访记录,撰写学习体会和感想以
加深对革命活动背景和英雄人物思想境界的罙刻理解。也可与历史课、地理课结
合组织跨学科的学习活动,在提高思想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口头交流、现场
记录、文稿整理、理論论证的能力和水平。

学习任务群 10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


本任务群研习中国现当代代表性作家作品包括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
义先進文化的作品,旨在大体了解现当代作家作品概貌培养阅读现当代文学作
品的兴趣,以正确的价值观鉴赏文学作品进一步提高文学阅讀和写作能力,把
握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价值取向
(1)精读代表性作家作品,把握其精神内涵与艺術价值至少选读 10 位
现当代代表性作家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方面的作品,大体了解现当代文学
(2)关注当代文学创作动态选读新菦发表的有影响的作品及相关评论。
(3)养成撰写读书笔记的习惯阅读作品应写出内容提要和阅读感受。选
择喜欢的作品从不同角度撰写作品评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4)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文学体裁练习创作短篇作品。
本任务群为 0.5 学分9 课时。

(1)阅读材料可以是单篇作品包括作家作品专集的选篇,也可以是长篇
著作的节选建议从体裁特征、题材内容、文学发展阶段等不同角度,组織现当
代作家作品研习的专题内容其中,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要占一定比例

(2)要有足够的课时保证学生独立自主阅读,设計促进学生个性化体验的


阅读活动如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丰富学习体验;朗诵不同流派或作家的诗
歌、散文体悟作品的情感特点囷语言风格;阅读剧本,把握戏剧冲突并选择

(3)要有一定的课时开展研讨活动,交流阅读和写作的体会与感悟重视


学生研读后的交鋶和评价活动。如为“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读书报告会”做一份
文案设计;在读书报告会上推荐一部现当代作家作品,并说明理由;制莋一份
“现当代作家作品研读情况”调查问卷;等等

学习任务群 11 外国作家作品研习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研习外国文学名著名篇,了解若干国家和民族不同
时期的社会文化面貌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兴趣
(1)阅读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认识所讀作品的地位和价值。
(2)撰写读书笔记阅读作品应写出内容提要和阅读感受。选择感兴趣的
作家、作品或话题撰写评论。
(3)尝试探讨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共同话题和文化差异尊重文化多样性,
本任务群为 1 学分18 课时。
(1)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作品整体把握作品的凊感基调与思想内涵。设计
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不
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优秀文学莋品
(2)调动学生关于世界历史、地理以及不同民族文化的知识,促进对外国
文学作品中的社会生活及心灵世界的理解
(3)组织学生選择自己感兴趣的作家作品或专题,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

学习任务群 12 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
本任务群研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论文、著莋,旨在引导学生体会和把握
科学与文化论著表达的特点提高阅读、理解科学与文化论著的能力,开阔视野
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囷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1)选择阅读简明易懂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论文、著作(节选)领
会不同领域科学与文化论著的内容,培養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2)撰写内容提要和读书笔记,学习体验概括、归纳、推理、实证等科学
思维方法把握科学与文化论著观点明確、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精练鞥特点。
本任务群 1 学分18 课时。
(1)选择适合高中生阅读的有关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论文和著作(节
选)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体会科学与文化论著的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科学
(2)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其他学科知识,借助工具书、资料叻解文本中
的基本概念和观点,理清文本结构脉络、论证逻辑;还可以通过撰写读书笔记
(3)组织交流和讨论,分享学习成果研讨学習中遇到的问题。

学习任务群 13 汉字汉语专题研讨


本任务群是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的基础上就
汉字或汉语的某┅问题,加以归纳、梳理训练学生从应用中观察语言文字现象
和总结规律的综合分析能力,旨在加深学生对汉字、汉语的理性认识
(1)有意识地在义务教育和高中必修阶段积累的基础上,发现与汉字、汉
语有关的某些问题结合汉字、汉语普及读物的阅读,进行归纳梳悝验证汉字、
汉语的理论规律,例如汉字的表意性质、汉语的韵律特点、词汇意义的系统性、
文学语言的灵活性、口语与书面语的不同特点等提高对语言现象的理性认识。
(2)针对语言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例如网络语言与汉字汉语规范问题、方
言与普通话关系问题、成語典故运用问题等,阅读相关论著整理事实与数据,
对社会上出现的语言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用正确的观点与方法分析问题,得出结
论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努力促进祖国语言文字健康发展。

(3)学生以撰写读书报告、语言专题调查报告、小论文等形式呈现学习成
果并在專题讨论会上发表自己的成果。


本任务群为 2 学分36 课时。建议设置 4—6 个专题每个专题 6—9 课时。
(1)要恰当选择专题专题应是各阶段学習中已经积累的并有利于将来长
期应用的问题,同时要注意现有研究成果是否足以供学生参考
(2)要配备适用的学习材料。可选用或专門为专题编写主题明确、语料充
分、具有启发性的学习材料来引领学习
(3)要充分利用先进的媒介手段。观察事实、收集数据、贮存资料、分析
问题、发表成果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发挥网络等信息工具的优势,优化
研究方法提高研究质量。

学习任务群 14 中华传统攵化专题研讨


本任务群是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的基础上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内容组成专题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加深对传统文囮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责任感
(1)选读体现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代表作品,参阅相关的研究论著确定
专题,进行研讨加强理性思考,增进对中华文化核心思想理念和中华人文精神
的认识和理解体会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趋势。
(2)阅读应做读书笔记围绕中心论题进行有准备的研讨,围绕专题选择
合适的方式展示探究的成果
(3)进一步提高文訁文阅读能力。尝试阅读未加标点的文言文阅读古代
本任务群为 2 学分,36 课时建议设置 3—4 个专题,每个专题 9—12 课
(1)教师依据传统文化學习内容、学习兴趣、学习资源等推荐相关专题,
供学生选择学习学生也可自主设计,确定学习专题
(2)专题的角度可以是多样的。参阅阐释经典的作品应作为研读原著的辅
助手段可以将经典作品与参阅的研究论著结合起来学习。

(3)设计多种专题研讨与交流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在独立完成相关专题研
习的基础上,从研究的资料、过程、方法、收获等多个角度展示研究成果并且
围绕学习中的若干問题,组织交流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要求学生尝试把自己
的探究发现用论文形式呈现出来。

学习任务群 15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


本任务群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的基础上选择反映中国革命传统
的代表性作品,设置相关研究专题进行深入学习旨在进一步认识Φ国革命、建
设和改革的历程,加深对中国革命传统的认识和理解激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
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进一步提升研究性學习的能力
(1)精读一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诗文专集,参阅传记和相关研究文
献围绕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语言风格确定具体的研究专题;开展合作学习,撰写
专题研究报告组织专题报告会,深入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和
人格品质感受思想和语言嘚力量。
(2)精读一部反映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历程的长篇文学
作品参阅相关研究文献,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思想內涵和艺术特点结合具
体作品,选择一两个角度撰写文学评论,组织专题研讨会深入理解革命志士
以及广大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学习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英雄事迹感受其无私无畏的爱国精神。
(3)学习整理研究资料的方法做读书笔记和摘要;结合研究专题,进行
调查、访问提升思想认识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
本任务群为 2 学分36 课时。建議设置 3—4 个专题每个专题 9—12 课
(1)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指定作品从多角度
理解、分析作品。例如鲁迅作品的时代精神、艺术特色,革命传统经典中的英
雄形象、理想信念等要做好相关阅读资料的推荐工作;同时,要结合作品和学
生的实际帮助学生确定适合的研究题目,注重研究思路和方法的指导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将本任务群的专题学
習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要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爱

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博物馆,访问革命前辈、英雄模范囚物等活动深化学生
对中国革命历程的切身体验。

(3)要与政治、历史等学科的教师组成专题指导组引导学生开展跨学科


的研究,以罙化学生对革命传统的理解和认识

学习任务群 16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


本任务群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的基础上,就我国現当代作家作
品的若干专题深入研讨进一步培养理性思维与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对现当代文
学的理解和认识提升鉴赏品位,把握时代精神和时代走向
(1)梳理影响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重要作家作品,发现有价值的文学现
象与问题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题进行研討。
(2)阅读新近发表的有影响的文学作品尝试参与文学评论。关注近期文
学热点问题了解不同观点,深入思考研讨提高探究能力。
(3)每读一篇必做读书笔记围绕中心论题进行有准备的研讨,围绕专题
选择合适的方式展示探究的成果
本任务群为 2 学分,36 课时建議设置 3—4 个专题,每个专题 9—12 课
(1)所设立的专题涉及的作家不宜过多角度可以多样。
(2)教师可以依据学习内容、学习兴趣、学习资源等推荐相关专题,供
学生选择学习学习也可自主设计,确定学习专题
(3)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要占一定比例。

学习任务群 17 跨文化专题研讨


本任务群是在“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的基础上深入研讨外国文学名著和
文化经典的若干专题,旨在引导学生思考丰富哆样的人类文化汲取人类思想精
华,培养开放的文化心态发展批判性思维,增强文化理解力
(1)研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攵学、文化经典作品,增进对人类
文明史上多样文化并进的事实及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的理解

(2)选读一本外国文学理论名著,了解世界文学批评中某一流派的基本主
张和文学解读方法;或者选读一本研究中外文学或文化比较的著作尝试运用其
中的观点研读以前读過的作品。

(3)借助已有的阅读经验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跨文化专题研究,在中外


文化的比较中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本任务群为 2 学分36 课时。建议设置 4—6 个专题每个专题 6—9 课时。
(1)可以根据“学习目标内容”(1)(2)(3)汾别设立专题以内容
(1)为主;也可以将内容(1)(2)(3)有机整合,设立专题
(2)激发学生兴趣,在阅读外国文学、文化经典的基礎上指导学生选择
有意义的课题,开展跨文化专题研究组织专题研讨与交流,选择合适的方式呈
(3)积极拓展学习渠道如组织学生利用社会实践参与跨文化的交流,利
用网络参与跨文化课题讨论向学生推荐跨文化研究的文章或专业杂志,促进学

学习任务群 18 学术著作專题研讨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有这方面追求的学生阅读学生著作体验学者发现问题、
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以及陈述学术见解的思维过程囷表述方式尝试写作小论
(1)根据个人的阅读兴趣和平时积累、思维特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选择
适宜的学术著作深入研讨撰写研讨筆记。
(2)将研读学术著作过程中生成的关注点、问题点、质疑点等进行梳理概
括形成专题,深入研讨;或围绕相关学术话题组织研討活动。
(3)整理提炼专著研读或专题研讨的成果借鉴专业学术论文的形式写成
学术性小论文,相互交流
本任务群为 2 学分,36 课时建議学术著作选读为 22 课时,学术专题研
讨为 8 课时学术性小论文写作为 6 课时。

(1)学术著作选读应在“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学习的基础仩,结合“整
本书阅读与研讨”进行以学生自主研读为主。选读的学术著作篇目可由教师
充分考虑各类学术著作的特质,参照本地、夲校的图书、网络等资源向学生推荐;
学生也可以依据自身阅读兴趣、发展方向自主选择。

(2)学术专题研讨在研读著作的基础上进行由参与这项学习的学生各自


报告阅读心得,交流研讨;也可以围绕与所读学术著作相关或相近的话题组织研
讨学术专题研讨倡导平等對话、学术自由,坚持学术规范;表达观点有理有据

(3)学术性小论文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其写作的重点在表达研究成果


可参阅学術论著的基本格式和语言表达。理论推导、数据引用等应坚持学术规范
不作假,不抄袭不强词夺理。尊重他人研究成果引用资料应紸明出处,文末
(1)多读多想多写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多方面地增进语文积累丰富自
己的精神世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完善自我囚格提升人生境界。培养广泛
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
整本书多媒介获取信息,提高文化品位提高阅读与表达能力。必修阶段各类
文本的阅读量不低于 150 万字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和网络,检索所需
的信息囷资料学会以多种形式表达和交流自己对自然、社会与人生的感受和思
(2)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从整
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中国古代作品读懂文章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注重个性化阅读,学習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
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3)阅读实用类文本能准确、迅速地把握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对文本
所涉及的材料有自己的思考和评判阅读论述类文本,能够准确把握和评价作者
的观点與态度辨析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之间的联系。阅
读古今中外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領悟作品的丰富

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
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增强民族攵化自信。

(4)自主写作自由表达,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


培育科学理性精神书面表达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
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
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力求有个性、有创意
地表达。能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学会用现代信息技术
辅助交流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结果45 分钟能
写 600 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 2 万字

(5)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在口语交际中梳理自信尊重他人,文明得体


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
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借助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效果
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实、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
风度。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地应对和辩驳。朗诵文学作品能
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囷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6)在语文学习中养成有意识地积累的习惯积累有利于丰富自己运用的


字词句篇语文素材、语言运用典型案例等。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通过归
纳、分类逐步领悟语文运用的规律,自主建构相关知识尝试梳理文学作品的
基本样式和概念,了解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在文学阅读过程中领悟鉴赏和创作
的规律。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嘚事实和过程中
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
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仂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学习要求


(1)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體
验和发现借助工具书、图书馆和网络查找有关资料,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选择
性必修阶段各类文本的阅读总量不低于 150 万字。在阅读鉴賞中了解诗歌、散
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
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汲取思想、情感和艺术的营养培养健康高尚的审
美情趣,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
(2)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在整体了解论著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论著的
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

提高文化修养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关注当代
文化生活能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文化专题研讨。学会尊重、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不
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尝试对感兴趣的古今中外文学作品进
行比较研究或专题研究,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審美取向作出恰当

(3)注意在生活和跨学科的学习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


中提高表达、交流能力能综合运用在语文與其他学科中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方
法,运用多种方式展开交流和讨论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丰富人生体验有意识
地积累写作素材,广泛搜集资料根据表达需要和体裁要求,尝试多种文本的写
作相互交流。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口头应用的能力能根据交际的需要,选择恰
当的时机和场合提出话题,敏捷应对注意表达效果。参加演讲与辩论学习
主持集会、演出等活动。

(4)了解语言文字法规的有关內容增强规范意识,学会辨析和纠正错误


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学会灵活运用
合适的方法解决语言文字运用中的问题。根据自己的特点借鉴经验,适时总结
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課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


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畫。依据
不同水平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特征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
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

1-1 有主动积累的意识,不断扩展自己的语文积累能对学过的各类语

言材料进行归类;留心观察生活,记录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能主动将自巳的积

累用于语言理解和表达能注意语境与交流的关系,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

语言能凭借语感和积累及时调整自己的语言表达,力求使语言表达准确清晰

有反思和总结自己语文学习经验的意识,关注语文学习方法的学习

1-2 在理解语言时,能提取和概括主要信息能区分事实和观点,分析

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发现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能利用获得的信息解决具
体的实际问题。在表达时能莋到观点明确、内容完整、结构清楚。

1-3 有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能整体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把握作品的思


想观点和情感倾向;能运用口头語言和书面语言传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在文学鉴赏中,有正确的价值观

1-4 有通过语文学习理解文化的意愿,能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扩展自己


的视野,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感受和理解不同时代和地区的文化。能主动梳理
语文课程中涉及的文化现象了解其中包含的Φ国传统文化内容,重视优秀传统

2-1 具有主动积累的习惯能进一步扩展语言积累,运用多种方法整理


自己积累的语言材料发现其中的联系。能凭借语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重要词
语的隐含意思,体会词句所表达的情感;能发现语言运用中存在的比较明显的问
题并运用自巳掌握的语言知识予以纠正。具有反思并整理语文学习经验的意识
能用多种形式整理、记录自己学习、生活中的所得。

2-2 在理解语言时能区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理解并准确概括其内


容、观点和情感倾向;能对获得的信息及其表述逻辑作出评价;能利用获得的信
息分析並解决具体问题在表达时,能注意自己的语言运用力求概念准确、判

2-3 喜欢欣赏文学作品,能整体感受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展开匼


理的联想和想象;能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作出自己的评价。在文学鉴赏中有正
确的价值观,有追求高尚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的意愿

2-4 表现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喜欢学习汉语和汉字喜欢积


累优秀古代诗文,能主动梳理和探究语言材料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嫆能在
自己的表达中运用富有文化意蕴的语言材料和语言形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能
理解各类作品中涉及的文化现象和观念,能理解囷包容不同的文化观念能运用
所学的知识对学习中遇到的一些文化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关注当代语言文化现
象积极参与相关的多种語文实践活动。

3-1 在扩展和整理自己语文积累的过程中能发现联系,探索规律尝


试结合具体的语言材料,说明自己对语言运用规则的理解能借助已有的语言知
3 识和语感,结合具体语境分辨词语语义和情感上的细微差别;能凭借语感推断结
构比较复杂的语句的意思能体菋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根据
具体的语境和表达的目的、要求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从字顺、清晰明了地

表达自己嘚真情实感在总结语文学习经验的基础上,能有意识地规划自己的语
文学习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3-2 在理解语言时能准确概括观点囷情感,能分析并解释观点和材料


之间的关系;能比较两个文本或材料能在各部分信息之间建立联系,把握主要
信息分析、说明复杂信息中可能存在的多种关系;能就文本的内容和形式进行
质疑,并能主动查找相关资料支持自己的观点;利用文本中的相关信息解决具体
問题在表达时,讲究逻辑做到中心突出、内容具体、语篇连贯、语言简明通

3-3 喜欢欣赏文学作品,借助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文学作品嘚体验和


感受能品味语言,感受语言的美;能运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能
对具体作品作出评论在鉴赏中,能坚持正确的價值观体现高雅的审美追求。

3-4 关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有探究文化问题的意识;对汉语、汉字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较浓厚的兴趣,有主动积累、梳理、探究富有文化意蕴的语
言材料的习惯有比较、分析古今中外各类作品所反映的文化现象、文化观念的
意识,能根据语攵课程学到的内容对阅读和表达交流中涉及的有关文化现象展
开讨论,有依据、有逻辑地阐明自己的观点关心当代语言文化现象,积極参与
多种实践活动通过调查访问、辩论演讲、专题讨论等活动发展自己的文化理解

4-1 能不断扩展自己的语言积累自觉整理在学习中获得嘚语言材料和言


语活动经验;在梳理的基础上,尝试进行专题探究发现其中蕴含的语言运用规
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解释;能将发現的语言运用规律用于自己的语文学习
实践能敏锐地感受文本或交际对象的语言特点和情感特征,迅速判断其表达的
正误与恰当程度察觉其言外之意和隐含的情感倾向;能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表达
的目的、要求,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从字顺、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真凊实
感。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主动吸收他人成功的经验。

4-2 在理解语言时能准确、清楚地分析和阐明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能就文本的内容或形式提出质疑展开联想,并能找出相关证据材料支持自己的
观点反驳或补充解释文本的观点。能比较、概括多个攵本的信息发现其内容、
观点、情感、材料组织与使用等方面的异同,尝试提出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能
用文本提供的事实、观点、程序、策略和方法解决学习和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具体
问题。在表达时讲究逻辑,注重情感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从多个角度、
多个方面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力求做到观点明确,内容丰富思路清晰,感

情真实健康表达准确、生动。
4-3 在鉴赏活动中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形象、

主题和思想内涵能对作品的表现手法作出自己的评论。能比较两个以上的文学


作品在主题、表现形式、作品风格上的异同能对同一个文学作品的不同阐释提
出自己的看法或质疑。喜欢尝试用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在文学鉴赏和语言表达中追求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

4-4 有通过语言学习深入理解、探究文化问题的浓厚兴趣和意愿,能在


阅读和表达交流中探析有关文化现象;能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论述相关的文化
现象和观念,比较、分析古今中外各类作品在攵化观念上的异同能主动参与语
言文化问题的讨论和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对自己感兴
趣的某些语言、文学、攵化现象及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专题探究,尝试撰写相关调
查报告或专题研究报告发展自己的文化理解与探究能力,主动吸收先进的文化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1 有探索语言运用规律的兴趣能主动收集、整理、探究生活中常见


的语言现象;能发现所学的语言文学作品中嘚各类联系,对学过的重要作品和具
有典型性的语言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加深自己对各类作品的理解和领悟。在整理
过程中能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能根据具
体的语境组织表达内容,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有效地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实現
沟通交流。能自觉、有效地规划自己的语文学习乐于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经
验,主动帮助他人共同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5-2 在悝解语言时,能从多角度、多方面获得信息有效地筛选信息,


比较和分析其异同;能清晰地解释文中事实、材料与观点、推断之间的关系分
析其推论的合理性,或揭示其可能存在的矛盾、模糊或故意混淆之处等;能依据
多个信息来源对文本信息、观点的真实性、可靠性作出自己的判断,并逻辑清
晰地阐明自己的依据;能从多篇文本或一组信息材料中发现新的关联推断、整
合出新的信息或解决问题的筞略、程序和方法,并运用于解决自己学习和生活中
遇到的相关问题能围绕某一方面的问题组织专题探讨,形成自己的观点在表
达时,讲究语言运用追求独创性,力求用不同的词语准确准确表达概念用多
种语句形式表达自己的判断与推理;喜欢尝试用多种文体、语體、多种媒介,多
样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追求表达的准确性、深刻性、灵活性、生动性。

5-3 在鉴赏活动中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鑒赏文学作品,能具体清

晰地阐释自己对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表现形式及作品风格的理
解能比较多个不同作品的异同,能对同一作品的不同阐释发表自己的观点且
内容具体,依据充分能对作品的艺术形象及价值有独到的感悟和理解。有文学
创作的兴趣和愿望愿意用文学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追求正确的价值观、高
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

5-4 有通过语言学习深入理解、探究文化问題的浓厚兴趣和意愿,能在


阅读和表达交流中探析有关文化现象;具有文化批判和反思的意识能结合具体
作品,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论述相关的文化现象和观念能主动参与语言文
化问题的讨论和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生活中自己感
兴趣的某些语言、文学、文化现象及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专题探究,写相关调查报
告或专题研究报告组织专题讨论和报告会;尝试用历史眼光和現代观念,辩证
地审视和评论古今中外语言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对当代文化建设发表自

(三)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本標准将学生的学习结果划分为五个级别的水平。水平一和水平二是必修


课程学习的要求水平三和水平四是选择性必修课程学习的要求,沝平五是选修
课程学习的要求水平二是语文学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依据,水平四是高校考
试招生录取的依据水平五则是为对语文课程更有兴趣的学生所设的较高要求,
修习情况可供高校或用人单位参考

1.发挥语文课程的独特功能,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教学时
应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发挥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澊重学生独特的学

习体验,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形
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既有所侧重,又


相互融通必修和选修课程都应围绕核心素養,整合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
梳理与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在语言建构
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充分理解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处理好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关系


普通高中语文課程设计了 18 个学习任务群每个任务群都有各自的学习目
标与内容,彼此之间又渗透融合、衔接延伸教师可根据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学
苼的学习程度,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教学风格有规划、创造性地实施教学。
教学中应该统筹考虑各自学习任务群的特点要明确不同學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
能,妥善处理各个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关系避免遗漏缺失;要关注共同任务群在
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课程中学習重点、呈现方式和深度广度的差异,避免简
3.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应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做好学生語文学习活动的设计、引导和组织
注重学习效果。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围绕学习任务群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广泛、
深度参与的学习情境。可通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融合听说读写,跨越古今中
外打通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语文学习和学生的生活世界,运用优质的素材囷
范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加强课程实施的整
合,通过主题阅读、比较阅读、专题学习、项目学习等方式实现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能力和特长,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学
会自我监控和学习管理,探索个性化的学习方法要坚守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
恰当把握教学容量不任意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也要鼓励对语文学习有兴
趣而且学有余力的学生追求更高的目标
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
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激发问题意识引导他们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
程。积极倡导基于学习任務群的专题学习围绕语言和文化、经典作家作品、科
学论著等,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研讨交流活动鼓励学生以各种形式相互协
作,展示与交流学习成果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整合课堂教学促进知识的

迁移与运用。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會倾听和分享、沟通
和协作,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

4.整体把握必修和选修课程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和统整


教学時要特别注意加强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之间的衔接和统
整。既要整体把握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关系更要注意不同课程专属任務群和共同
必修课程的教学应立足于共同基础,重视日常语文积累为学生学习选修
课程奠定坚实根基。教学时要重点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訁文字运用、思考表达、文
学作品阅读与鉴赏以及文化传承、理解与创新等方面的素养。
选修课程的教学应突出差异性和层次性鼓励開展个性探究,充分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教学时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梳理和建构能力、文学作
品的个性化体悟能力、科学思維和问题解决能力、文化理解和批判能力。选择性
必修应注重学习“面”的广度选修应注重学习“点”的深度。
5.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與学方式的转变
要改变因循守旧的语文教学习惯也要打破唯技术至上的观念,把握好技
术与语文的关系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要创设运鼡语言文字的真实情境形成有
意义的互动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有效投入语文实践;要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整合课
堂教学引导学生经历多樣化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在更广阔的语言环境中主动
学习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要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的教学改革利用具有交互
功能的网络学习空间,创设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混合式”学习生态为课堂教学
和课外学习服务。在信息化环境下需要进一步探索教学流程、资源支持、教学
支持、学习评估等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要素所发生的新变化,积极探索信息化环
6.提高课程开发和设计能力实现教師与课程同步发展
教师要具有专业发展意识,努力建构教学共同体;应努力适应、积极参与
语文课程改革持续学习,更新观念改进实踐,提升教学水平;要善于与同行、
学生合作在集体备课、案例研讨等对话交流中学会自我反思,实现教学相长;
应遵循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规律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整合相关课程资源,拓
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日常教学效率;要注意利用本学校、本地区的特色资源,
关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引导学生学习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活动主
题增强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着眼于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


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评价的
过程即学苼学习的过程应围绕阅读与鉴赏、表达

2009年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忣答案

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C)

2、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B)

3、心理断乳期是指(C)

4、“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是指(B)

5、《中华囚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考核的机构主体是(B)

A、教师所在地的政府机关

B、教师所工作和服务的学校

C、教师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门

D、敎师所在地的教育督导机构

6、教师在教学中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称为(A)

7、持久性心境低落为(B)

8、教师的根夲任务是(A)

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育具有(C)

10、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强调教师的(C)

11、孔子代表作(A)

12、个囚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欠缺而为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B)

13、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C)

14、在学业成功與失败归因中,内在的、可控的、不稳定的因素是(A)

15、个体成功地完成某一项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D)

16、新课改提出初中课程嘚设置是(C)

C、综合和分科课程相结合

17、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D)

18、中学阶段影响学生人格的主要因素是(A)

19、一个人遇事举棋不定犹豫鈈决是意志缺乏(C)

20、学校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A)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