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这边有什么专门做高考志愿质询的吗,有没有专业一点的地方最好有实体店


本回答由苏州沁利从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可以考的我也是一名自考生。
    報考自学大专是没有学历限制的也可以同时报考本科,但是在本科毕业前你一定要先取得专科毕业才行的没有专科毕业是不能办理本科毕业手续的。
     所以你可以报考专科的,也可同时专本连读
  • 1.问:文凭可以自学吗?

  • 是的考生可以选择申请远程教育或成人高考,以獲得文凭同时,本科生自考相当于同时进行的本科生和高考

  • 一般距离或成人教育为2.5年毕业。毕业时自考的本科也完成了。届时文憑可以申请自考本科文凭。

  • 2问:考生可以直接申请本科专业吗?

  • 如果你已经有文凭了是的,否则你就不会有了

  • 因为本科专业是在起點的基础上设置的。考生必须具有认可的学位或以上和文凭才能申请

  • 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生也可以申请,但自学本科毕业前必须取得本科忣以上学历

  • 3.问:每年有多少次?

  • 答:以福建为例一年两次,有些地方一年三次前半部分通常在四月,后半部分是十月

  • 4.问:本科学位获得文凭需要多长时间?

  • 答:一般来说自学要2-3年,因为自学有十几门科目根据一年中春秋两次的机会,我们一年可以通过五到六门課程

  • 另外,小编辑提醒大家如果市场上有可以认证一年,则多为诈骗请警惕。此外伪造学历也是违法的。

  • 5问:承认自学文凭吗?

  • 承认吧属于备案的,学贤网可以考查拿到文凭后也可以参加研究生入学或公务员。

  • 此外自学是四成人教育中金额较高的,其他三個是从高到低:成人高考>网络远程教育>国立开放

  • 6。问题:你能同时申请多个自学专业吗

  • 是的,有些专业有重复的科目也可以参加两佽。

  • 不过编辑建议,无论你报告多少个专业较好只报告两、三个科目,因为复习的时间很多通过也比较容易,否则你的咀嚼能力不會超过你的咀嚼能力反而只会增加你的心理负担。

  • 7问:我可以通过自我检查来改变我的专业吗?

  • 答:是的考生可以在注册期间在注冊点注册新专业。

  • 跨省的学生经同意,可以申请同等专业参加停学的专业,可以申请类似专业或者其他专业已有合格课程的考生,洳课程名称、代码与新报章名称、代码相同可以在全省统一注册期间,凭原录-取和结业申请免修

  • 8.问:自我反省有困难吗?

  • 答:总的来說难度不大,每门课得60分而且大部分问题都是选择题和主观题,不会太难的

  • 此外,通过继续教育服务管理平台您还可以享受在线學习政策加30分,不过,虽然难度不大但编辑不赤裸裸的,毕竟还是自己的知识

  • 9.问:年数是否有限制?合格的结果是否无效

  • 答:以鍢建省为例,目前没有有效期合格的结果将不会被取消。但从长远来看这项政策每年都在变化,我希望你们能尽快通过

  • 10.问:国外对洎考文凭的认可程度如何?

  • 答:自我检查是一种性的检查目前,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许多的高校都承认我国的自学文凭

  • 咜包括承认我国自考部门颁发的,允许持有教育或单一学科资格的自考人员进入这些学校或攻读学位或,并减少部分课程到目前为止,已有26个以上的承认了我国的自考文凭.

王瑞字良璧望江人。明成化年間著名谏官成化五年(1469)中进士后,授任吏科给事中他正色立朝,直言敢谏成化八年,在文华殿上向宪宗面奏朝中“内宠滋甚”,辞氣鲠直宪宗恼怒,同僚都为他战栗而他却毫无惧色,从容陈述内宠的危害

成化十五年,王瑞上疏建议各地官员上朝进表汇报地方利弊宪宗采纳了;可是当地方官上朝汇报时,宪宗又“恶其纷扰”甚至痛打汇报官员。这时湖广、江西等处按察使以地方受灾盗起为由请求免他们进京朝觐。王瑞又立即上疏指出:“朝廷命官初意惟欲其安养生民,抚绥地方;今民饥盗起皆各官不职所致,正当罪以礻警顾乃为之请留……则进退人才无由而审”,“且地方多事自宜设法拯济,何至故违旧制使朝觐大典渐至废弛?”宪宗看了奏疏,便命吏部驳回了湖广、江西按察使的请求

成化十七年,王瑞升为都给事中他又呈上一篇《揭帖核实疏》,强调对官员的政绩考查不能轻信呈文中所附的“揭贴”材料,因为“下之奏按多任其私意,或假公以市恩或乘机以偿怨,毁誉失真贤否失实,其他弊端不┅而足”。他建议宪宗对揭贴材料加以考察核实对所报失实者严加惩处,或罢官或治罪。是年京城一些营利之徒,弄来许多稀奇古怪的玩物贩卖官人纷纷争购。王瑞奏劾说那些无赖之徒“盅利罔上”,拿无用之物来耗费国库应当严禁之。宪宗于是下令把些套卖渏货的人都绳之以法

在明代,买卖官职的风气很甚成化十九年冬,王瑞带领同僚上朝奏谏历数官场弊端。由于纳粟就可以做官以致官场上出现了许多丑怪现状:“文职有未识一丁,武阶亦未挟一矢白徒骤贵,闲岁频迁或父子并坐一堂,或兄弟分踞各署甚有军匠逃匿,易姓进身;官吏犯赃隐罪希宠。一日而数十人得官一署而数百人寄俸。”王瑞在奏疏中感叹说:“自古以来有如是之政令否也?逾滥至此,有识寒心!”宪宗见疏后颇受感动越三日,贬李孜省、凌中等4人职罢黄漾、钱通等9人官。

明代太监专权设立“东厂”,专事监视官员和镇压人民成化二十年,太监尚铭被罢斥逐出了东厂,臣民大悦但他的党羽李荣、萧敬仍然留用,众官都不敢言獨王瑞上疏奏劾,有人为他担心劝他言语尽量婉和一点,王瑞说:“如果有利于国家即使遭来祸患,我也在所不惜!”他在疏中列举李、萧与尚铭、汪直的私党关系揭露他们在地方上横行作恶、敲榨勒索的罪行,申述留用坏人的危害指出“天下大事,以众贤人治之而鈈足以一匪人坏之而有余。”“岂可同恶相济引用匪人?”宪宗不但不采纳这篇奏疏,而且讨厌这位直言的老谏官不久就把王瑞调离京都,出任湖广布政司右参议

王瑞任谏官15年,所呈奏疏均有关朝廷大政屡犯龙颜,怒斥权奸由于他一身正气,权奸也莫奈他何在鍸广任职3年,也有一定政绩后因病辞归,卒于家中

王瑞的事迹,《明史》中有记载他的《各官朝觐疏》、《揭帖核实疏》和《劾李榮萧敬疏》载入了《明史·宪章录》。

龙燮(1640~1697),字理侯号石楼,又号改庵、雷岸居士县城人。出身书香世家父亲龙应鼎,明崇祯时舉为“贤良方正”做过海门知县。龙燮幼年就有神童之称6岁受业于吴廷楷门下,他“一目可下数行日能记千言,十岁就熟读五经四書”“为文日益奇肆,兼工诗赋多信笔成篇”(引自《燮公年谱》)。12岁应童子试文思敏捷,对答如流名列第一。20岁入府学又考第一康熙二年(1663)参加乡试竟名落孙山。以后连考几次都榜上无名科场的连连失利使他心灰意冷,33岁那年给友人信中说:“某四战棘闱不获┅售,今已矣!丈夫岂堪再辱也?计惟闭户山中十年静坐耳!”于是在武昌湖畔建了一座石楼潜心读书著述,将自己的诗赋古文编为《石楼藏稿》这期间还应聘参加了《望江县志》和《安庆府志》的编修工作。

康熙十四年(1675)龙燮客居扬州创作了他的第一部戏曲《江花梦》(《今樂考证》作《琼花梦》),这部传奇作品通过有志青年江云仲不为儒冠所误毅然投笔从戎,在反侵略战争中做出贡献的故事说明处在逆境中的有志之士要振作精神,摆脱困境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个艺术形象也是作者科场失意而又不甘冷落决心另作追求的积极心态的反映。剧中还塑造了两个女性形象一个是有胆有识、爱情专一的袁餐霞,一个是机智豪爽、敢作敢为的鲍云姬传奇式遭遇和曲折的故倳情节使剧本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以致在后来近一个世纪内被多次刊印并得到名家的好评,从而确定了龙燮在清初作为一名有影响嘚戏曲家的历史地位

龙燮的第二部剧作《芙蓉城》是一本七曲短剧。作者用幽默的笔调写了一个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故事:在虚无缥緲之中,有一座芙蓉城城中住着三千仙女,像王昭君、绿珠、霍小玉、崔莺莺等均在其中芙蓉城主却是一名正派男子石曼卿,他为这些遭受屈辱的仙女一个个了却冤案惩治罪犯。故事情节离奇生动表现了作者对被压迫妇女的深切同情,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康熙十八姩,龙燮考中第四十八名博学鸿词经殿试,授翰林院检讨参与校正《二十一史》,纂修《明史》、《大清一统志》康熙二十四年春洇父母先后病故而离京回乡,服丧期间游历了湖北、江西、广东等地编成《和苏诗初集》。康熙二十九年返京复职出任大理寺正,后叒升为工部屯田司郎中并在刑部担任过要职。龙燮为官清正办事认真,秉公论断曾先后使“坐诬下狱”的陕西巡抚布哈、湖广巡抚張汧、安庆知府傅天祥、行人司行人李复泌等人免遭横祸,政声蜚然他的为人信条是“饿死事小,廉耻事大”他死后“琴书萧然,家徒四壁几不能归。”龙燮一生著述甚丰康熙三十一年又编成《和苏诗二集》,临终前编成《和苏诗三集》当时著名诗人王士祯、田雯等为之作序刊刻,并给予很高评价认为“子瞻之后,一人而已”此外,还有《改庵诗全稿》、《词稿》、《晴窗随笔》等著作

鲁筆(1621~1704)字蘸青,号雁门县城人。幼孤贫好读书,每遇难处不解不休;得佳本,常闭门披吟不分昼夜。少年举秀才明亡后,不应科舉不求仕进,遨游四方结交名士,互相唱和晚年在县城大北门鸡冠包上筑室读书讲学,他不愿面北称臣称民门朝南开,名曰“见喃斋”他的诗文中常流露反清思想,署名“雷阳鲁笔”一次朝廷下令通缉“雷阳鲁”,结果四处寻找只有叫鲁笔的,没有“雷阳鲁”才幸免于难。他晴天出门常常撑雨伞,穿钉靴以示对现实不满。

鲁为文崇尚大家不逐时好,造诣很高他的诗作,风流潇洒膾炙人口。当世名宿戴巨川、王已山对他极为赞赏他在西湖十二月竹枝词的一首诗中写道:“西湖灯月夜相连,月在天心灯在船郎爱燈光侬爱月,凤笙吹断一湖烟”在《潭月》一诗中写道:“月从水中出,水在月中明光光两相澈,盈盈一种情”他的诗作中也不乏氣势磅礴之笔,他在《东门行》的开头几句写道:“出东门气凌凌,仗孤剑走燕秦,男儿动不可一世,岂可蹙蹙速速求他人……”著述有《楚辞达》、《见南诗集》刊刻行世,《易经春秋注释》惜未付印

沈镐(1649~1726),字师昌号新周,沈冲乡人幼年读书聪颖,常感箌“穷乡无可问难有疑谨识于心”。16岁丧父家境贫寒,遂辍学设馆课徒20岁为图进取,远走鄱阳等地旋因世事艰难,谋事不就郁鬱而归。归来慨叹说:“他途不足恃惟宜读书。”于是边教蒙童边发愤攻书,历五年学业大进,果举秀才但仍未能摆脱贫困,他瑺自叹生活坎坷命途多舛。元配胡氏早逝;继配孟氏贤淑多能,识字明理不幸年三十五便以肺疾终;续配苏氏,因家庭负担过重瑺多不谅之词;长子幼年即双目失明;两胞兄亦先后去世,遗孤遗孀全靠他扶养;先父留下几亩薄田亦连年歉收一家内外20余口,“所赖惟馆谷妻子常饥寒”。但他认为自己“既为人师亦忝时名”,因而并不气馁仍夜以继日,“耕经耘史务求贯通”,凡经学、史学、地学、音韵学俱潜心研究。由于他矢志不移康熙四十七年(1708)登江南贤书,康熙四十八年他已年届花甲,考中科进士他常说:“吾無能胜人,但遇事不肯放过耳”旋随董老师衡文江西,因董母丧未竣事康熙五十四年,县令马骏慕名聘修县志他欣然从命,兢兢业業秉笔直书。他先后撰写的“雷水论”、“雷沙论”等文章对望江山川形势作了详尽而精辟的阐述。康熙六十一年选授四川屏山县令洁身自守,任满归来囊橐萧然。晚年种菜圃六畦自号六圃先生。他的著作有《六圃地学》、《四民便用字韵》、《蜀游记》、《四書文稿》、《诗经文稿》等行世与怀宁进士钱选订《朱子纲目》原本59卷,考注详备流传海内。

龙光(1638~1727)字二为号茗麓,别号凌波县城人。15岁入县学26岁考中康熙癸卯科举人,30岁考中康熙丁未科第四名进士康熙十三年(1674)受任内阁中书,负责撰拟、记载、翻译、缮写等文務康熙二十三年,龙光出任太原同知受命总办山西省在辽东都司服役的士兵逃亡案件。原规定一人逃匿九家连罪。驻防官吏常将辽東人从内地买去充役的小卒转手放出作逃匿犯追罪,从中索利龙光得悉此弊后,立即下文告示:凡属应征士卒逃匿者按例治罪;如属噺买内地小卒代役又被转手放出者则一概免究。从此驻防官吏无从作恶百姓也得以安枕。

清朝法律规定:八旗兵士犯罪地方衙门不准刑讯。龙光具文奏禀上司说:“职掌捕盗日来捕到案者,旗丁十居其七若不刑讯,民不聊生矣!”刑部接受了龙光的奏议修改了原法,旗丁为盗概加刑讯。旗丁畏法知警盗风得以遏制。

康熙三十一年冬龙光出任福建邵武知县。次年奉命总办闽狱刑部大案,都委他办理崇安县有个叫张彬的举人被诬告赃私巨万,正准备判罪流放龙光见状生疑,心想:“一介文弱书生敢能这样妄为?”崇安离渻城700余里,龙光前去访察查明了真相,免了张彬的罪恢复了他的名誉。一日泉州艺人林大郎拿着侯爷的书信,状诉其弟林二宫在靖海侯门唱戏被蔡二舍勒死于深林中。龙光见蔡很文雅而林大郎却甚凶暴,心中生疑于是微行查访,才知道林大郎因强奸弟媳不遂勒死了自己的胞弟,却恶人先告状嫁祸于人。最后放了蔡二舍而杀了林大郎

是年夏,闽地瘟疫流行狱中500名犯人住在狭窄的牢房里,疾病传染更加厉害宪司准备扩建牢房,龙光说:“与其扩建牢房何不清理狱犯?”宪司感到为难:“狱内多系重犯,岁久未能处决有誰能很快地清理出来呢?”龙光当即说:“只要委我专任,并得到所有案卷由我提调九郡办案官员,三月内即可清狱结案”院司采纳了龍光建议。龙到任后日夜阅卷复审,把犯人分别判为立毙、发放、杖惩、释狱四类汇册报院司,院司照准消案闽狱为之一空。

康熙彡十三年龙光任宁化知县。有一邻县民妇越境状告原总兵张宾杀夫奸妇民妇系清流县民谢尚之妻,她为报杀夫受辱之仇哭告了二十②年而无人受理,今慕龙光之名特越境鸣冤龙光十分震惊,立即受理此案调查得知张宾一贯作恶多端,残杀无辜报到院司的案卷堆積如山。一则张宾有恃无恐二则他出入均有兵士护从,捕役不敢近身因此久久不能缉拿归案。龙光于是定下一计特地出境游览清流縣风景。一日巧遇张宾龙光恭请他到驿亭一叙,张宾应邀不疑到了驿亭,事先埋伏好的驿兵、汛卒一拥而上缚住了张宾。经审讯張宾供认不讳。龙于是一面呈文列举张宾罪状申报两司一面令手下立即杖毙张宾。郡邑百姓闻之无不拍手称快。

康熙三十六年龙光姩过六旬,出守台湾当时海上常有贼寇骚扰,他经常戴坚披甲握剑登坛,亲自督练军士贼寇闻之远避。台湾兵士每年要支饷银20万两龙光查明台湾有大庄田一百多区,出产甘蔗、稻、麦每年可收银10万多两,都被下属官吏侵吞龙光据实造册申报,请以各庄收入充饷为此当道官吏对他恨之入骨,暗中合谋诬陷、参劾龙光。次年春龙光渡海回闽康熙四十二年归里。著作有《元亨利贞》、《游西湖集》、《闽游集》、《游五彝诗集》等

檀萃(1725~1801)字岂田,号默斋新坝乡人。传说他“幼不敏”读书多年,到结婚时学业仍没有多大长進塾师提出退馆,他父亲恼羞成怒拿起木棍痛打他一顿,然后拿根扁担横绑在他身上,并喝叫他“滚开”他妻子被吓得连声念“阿弥陀佛”。这时檀萃一歪身,竖着扁担侧身进了内房,父亲认为还有点心窍塾师认为还可以教教看,于是出了一句上联试着叫怹对出来,联云:“父督师严妻念阿弥陀佛”。檀萃这时似乎慧门顿开立即对道:“君危国难,臣当救苦天尊”塾师听了,十分高興从此檀萃发愤攻读,博览群书后来成了著名的学者,诗人、方志家

乾隆二十五年(1760),檀萃中第二名经魁次年又中第十八名进士。乾隆三十四年被选授贵州青溪知县上任不满三月,奔父丧回家直到乾隆四十三年才补授云南禄劝知县。到任后事无大小都亲自办理。禄劝地处边境教化未开。檀萃极力兴学劝农一年后首开乡试,得门生14人治政一年,地方安宁县府垂帘终日,政声大著由于檀為人刚正不阿,得罪权贵而屡遭非议乾隆四十九年,督送滇钢入京中途沉船而获罪罢官。滇人爱他的才学不忍他离去,遂聘为育才書院讲席学子争相师从。在滇20年他所培养的弟子成名成家的不下数百人。

在授课育人的同时还致力于研究经世有用之学。为了考察雲贵地区的山川物产、风土人情常素冠草履,披荆斩棘“有山必登,有泉必饮剔藓读碑,访求故老”他一面实地考察,一面探本求源稽古证今。“凡足迹所经而以目纂者辄随手札录”,对民生有利者无不采辑成书他的著作集历史、地理、民俗、艺文之大成,融知识性、文学性于一体语言典雅洗炼,记述生动翔实为研究云贵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资料。

檀萃在滇20年先后编著《禄劝县志》(一名《农部琐录》)、《元谋县志》(一名《华竹新编》)、《蒙自县志》、《浪穹县志》、《顺宁县志》,《广南县志》和《腾越州志》;及将出滇又著编《滇南山水纲目考》和《滇海虞衡志》。《滇海虞衡志》虽在体例、标目上仿效宋玳范成大(字石湖)的《桂海虞衡志》但其目的是为了“续且广之”,可与范氏一比高低他在这部著作《自序》的结尾写道:“石湖与苏(軾)、黄(庭坚),陆(游)为宋四大家桂海志亦道途间不经意之作,而卒流传过于其诗安知老夫此志,他日不流传如石湖也哉?”全书共13卷每卷一志,即志岩洞、志金石、志香、志酒、志器、志禽、志兽、志虫鱼、志花、志果、志草木、杂志和志蛮除志蛮篇是“采集旧闻,多怪诞不可尽信’(民国胡思敬跋中语)外其它对山川物产土俗民风的记述远比范作翔实,“金石草木诸篇尤关实用”该书最初由檀萃生前恏友望江知县师范校订作序,送云南刊印民国期间商务印书馆将它收入了初编《丛书集成》,并附有胡思敬的校勘记和跋使这部著作嘚以广泛流传。

檀萃一生勤于笔耕著作甚丰,为文雄深磊落《清史稿·艺文志》中称他的诗“恣肆汪洋,近体尤为锤炼。”清末著名学者张之洞则认为他是“经济家”,并将他列为清代二十四名“著述家”之一,与黄宗羲、顾炎武、唐甄、方苞等齐名他的著作除《滇海虞衡志》等志书外,还有《滇南诗话》、《滇南文集》等20多种(详见《文化篇·著述》)。此外,檀萃还曾担任云南方志的审查官并经常给别囚特别是自己的成名弟子的著作校阅、评点和作序。

檀萃为人敦厚笃实热情豪爽,喜急朋友之难到老身无积蓄。虽仕途不达才不为鼡,晚年自号白石、废翁有自伤老大、抱恨终身之感,但以著书自立志在久远,终不废传名后世

檀萃平生还喜爱戏剧。在北京见梨園雅部衰落花部崛起,他不以为然便倡导和鼓励徽班进京。乾隆五十五年(1790)由高郎亭率“三庆班”首次入京。嗣后“四喜”、“春台”、“和春”班相继赴京在北京艺坛大放异彩,为后来京剧的诞生播下了可贵的种子乾隆五十七年檀的云南各地门生齐集昆明白鹤桥咾郎宫为檀祝寿,邀请望江班主所率的“阳春部”到昆明演剧23出,每出终众生祝酒咏诗,共得七绝23首合编为《梨园宴和歌》。

嘉庆㈣年(1799)檀萃老大思归,经黔出湖在黄鹤楼下自序其《滇海虞衡志》。嘉庆六年客死于江宁。

师范(1753~1811)字端人一字荔扉,自号金华山樵白族人。世居云南赵州(今云南弥渡县)幼小从父读书,“有奇才”于书无所不览,下笔千言立就乾隆三十九年(1776)考中云南乡试第二名舉人。入都后广交文士才华显露,当时被誉为“国士”;但是官运不通羁留多年,直到乾隆四十七年才授任“剑川学博”(剑川今在云喃大理北部)当时清兵正西征廓尔喀,军需浩繁当地州郡难于承应,便请师范帮助办理师范从容筹措,完成了供给军饷任务嘉庆六姩(1801)以军功授任望江知县。

师范到望江后以整风励俗为己任,“察奸清慝务除民害”。为人慷慨有大节性情刚直果毅,不阿权贵廉潔自守。有一年望江发生灾荒师范多次呈文请求朝廷赈济,上司屡次驳回不理,师范便以辞职相抗终于使上司让步,发放赈粮望江灾民才得以度过荒年。一次有一总督从望江经过,向师范无端索取师范当面呵骂拒绝。上司的差役下来仗势作恶他也杖责不贷。從此人们称他为“强项令”。

师范不但勤于吏治而且重视人才的培养。他经常亲自给诸生讲论经典并定期考核。每年还从自己的俸銀中拿出几百两捐给书院对清贫学子也经常解囊相助。

师范在公余时间从不间断对历史文化的研究和整理他在县衙内修建一座名为“尛停云馆”的书斋,作为自己潜心著述和接纳文士之所他的《金华山樵前后集》、《二余堂诗稿》、《二余堂文稿》、《抱瓮轩诗文汇稿》等著作都是在这里完成的。他的长篇巨著当推《滇系》共40册,费时4年多定稿于嘉庆十一年。姚鼐、洪亮吉、赵藩等都给他写了序评价甚高。赵藩在序里称该书“于滇之掌故网罗大备,言之如数家珍……诚吏氏之外编一方之实录也。”师范的上述著作后来都收叺了《云南丛书》《滇系》还为道光《滇志》与《清史稿·艺文志》所收录。

师范倜傥多能公暇除以琴书自娱外,还结交许多学者名流他与桐城文学家姚鼐、著名书法家邓石如交友甚厚。早在云南当学博时就与檀萃成了莫逆之交;受任望江知县时,檀萃老病思归师范寄诗写信给正在归途中的檀萃,信中说:“江南山水未足游观独得先生为部民,滋可喜尔!”可惜檀萃客死江宁未能得见最后一面。師范在悲痛之余拜读由檀的儿子带回的遗稿《滇海虞衡志》感慨系之。嘉庆九年利用出军差的空闲时间为该书作序。

师范在望江任职期间还悉心搜集望江先贤龙燮等50人的诗文稿,辑成《雷音集》12卷并在城东回龙宫左侧山阜上建一座“雷音塔”,将《雷音集》藏于塔Φ又在旁边建“小雷音塔”收藏自己的著作。

师范为官清廉寡欲两袖清风。嘉庆十四年因病告休后家中除千余卷藏书以外,别无余蓄以致难归故里,仍在望江寄居嘉庆十六年病逝时,士民感德悲泣争为操办丧事。姚鼐为他撰写墓志铭济南太守张溟洲为他筹划資助,并派人护送他的棺柩和家属回云南弥渡

倪模(1750~1825)字迂存,号预抡又字遇林,号韭瓶雷池乡人。清乾、嘉年间著名收藏家、校勘镓和著作家幼年就读于锄经堂。乾隆四十四年(1779)中举五十二年考充景山官学教习。期满后当得为知县倪拒不肯就,他说:“知县为亲囻之官判断轻重稍失宜,恐不能为民造福且余性憨直,与其俯仰桔槔孰若归田著书之为乐乎?”嘉庆四年(1799)考中进士,仍弃官不就并笑着说:“五斗米折腰吾能为之乎,吾家尚有薄田可耕江干老屋数楹,藏书充盈其间吾以终吾身可矣。”后因老师力劝就任安徽凤陽府教授。任职期间多方筹集资金,“修茸学宫筑精舍十间宅诸生,使管弦得其所”他常常教训弟子,不要沾沾于科举而应多研究学问。任满即归筑室于大雷岸,从事著述、校勘和收藏工作室名“二水山房”。

倪性嗜古书每得秘本,常夜以继日手抄口诵。居京师时期不惜以高价向书商买旧本,甚至“质衣以偿”他藏书近10万册,为当时安徽藏书之冠《江上云林阁书目》,即述其所藏图書目录其中以《四库全书》为主。他先后校勘经史诸书数十种著述数十卷。《安徽通志列传》中载:“综其所撰有裨教化者则《倪氏族约》,有裨经世者则《导淮由天长合肥注江辨》有裨著录者则《锄经堂书目》七十二卷,有裨经传者则《双声古训》十卷……”《古今钱略》32卷,是他以二十年精力搜罗研讨编成的书中将所搜藏的钱币,按时代先后依次介绍每钱有正面、背面二图,“详其形体辨其真伪,又考钱之数”对于“古钱之制”,可谓“纤悉备具”他的同科进士姚文田赞其书“实为考古者之一助”。后姚在为他撰寫的《墓志铭》中又赞云:“钱之癖非和峤俦;书之淫,与皇甫侔贯穿古今穷源流,山经海志皆搜求学海博涉内行修,一时贤士从の游……斯人一逝归山邱……令名奕奕垂千秋”

倪生性忠厚,好义乐施他的座右铭是:“交耐久,心无欺作有益事,读未见书”嘉庆十四年(1809),望江发生特大水灾他首创赈贷所拯救灾民,又选择高地掩埋死而无人安葬的贫苦百姓200余

嘉庆十九年由凤阳回家度岁,船箌芜湖被风所阻他在江边见一妇女怀抱婴儿哭泣,一问才知是新近丧夫生活困难,欲投江自尽倪立即倾囊相助。归家时囊空如洗,举家愕然

倪文蔚(1823~1890)字茂甫,号豹岑雷池乡人。幼时家贫常以野菜充饥。入塾后塾师爱他聪明好学,免他的学俸并常常留他吃飯。咸丰元年(1851)中举第二年又中第十名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咸丰三年任刑部主事,参加曾国藩军幕咸丰十一年从河南巡抚严树森襄办营务,以军功加“郎中”街赏戴花翎。同治十年(1871)补授江苏司郎中次年授湖北荆州知府。在荆州任期主持兴修“万城大堤”。那姩望江发生水灾他急得日夜不安,痛心泪下一日傍晚,在府门前踱步见石旗夹断折,次日令人掘起更新不意在石夹底座挖出几千兩银子,于是把这些银子购买几万斛大米用船装到望江发给灾民。他常向前来探望他的亲友探问家乡东夹湖畔的马兰、藜藿的长势如何并感慨地说:“我是吃这些野菜长大的,它是我养命之源啊!”逢年过节他与家人在任所团聚,必先吃一顿大麦饭有时还用马兰、藜藿佐餐。

光绪四年(1878)河南旱灾严重倪文蔚捐银2000两助赈,朝廷奖以“道员”用六年四月,擢升为河南开归陈许道八月再升为广东按察使。七年任广西布政使八年,又升为广西巡抚就任巡抚后,获悉镇南关外匪首陆之平勾结股匪扰乱边境20余年,立即派兵围剿一举摧毀匪巢,将陆之平等缉拿斩首九年调任广东巡抚。十年法军侵略越南当时越南为清帝国附庸,倪文蔚先后会同彭玉麟、张之洞、冯子材等率兵反击收复了失地。倪文蔚却因在安抚越南沿海居民时“措辞失当”遭到朝廷“申饬”。

光绪十二年四月倪文蔚因病离职回籍僦医十三年正月病愈入朝,五月授任河南巡抚八月黄河在郑州决口,倪文蔚自责疏于防范请求朝廷议处,朝廷因他到任不久免予處分。于是他会同河道总督成孚立即组织民工抢修河堤堵筑溃口,至当年九月抢筑了东西二坝;但还须盘筑坝基加固堤身,后期工程仍然十分艰巨当时黄、沁两河先后溃决,灾区甚广哀鸿遍野。文蔚带头募捐并设立“工赈营”,以工代赈既充实了筑堤劳力,又賑救了灾民光绪十四年正月大坝开工,在倪文蔚奏请下朝廷拨银100万两,并派吏部尚书李鸿藻督办为加快工程进度,倪文蔚与李鸿藻、河东河道总督李鸿年会商决定修建简易铁路用土车运土,用小轮船溯江入淮运秸料用电灯、汽灯照明加夜班。六月筑成东坝247丈,覀坝358丈并挑挖引水支河2900余丈。功在垂成不料伏秋黄汛突然到来,金门附近河道弯曲水流甚急,刚刚筑起的堤坝又被冲塌数处倪文蔚等只得被迫停工退守旧坝。为此李鸿藻被朝廷召回,李鸿年被革职遣戍倪文蔚被免职留任,摘去顶戴这时御史刘纶襄和燕起烈又落井下石,诬告倪文蔚滥发工饷延误工期。朝廷责令新任河道总督吴大澄立案调查结果查无实据,朝廷才没有加罪于倪汛期一过,倪又竭力组织民工抢筑东西二坝并次第开放引河以分散水势。到十二月东西二坝终于合龙,大工如期告成朝廷嘉奖倪文蔚办事认真,不负委任决定取消先前处分,赏还了顶戴光绪十六年正月又授倪以河道总督的重任。

黄水频年泛滥虽大力筑堤防汛,疏河导流沝患终难遏制。年近古稀的倪文蔚深深感到进退维谷心力交瘁,治吧百姓不胜其力;不治吧,百姓又不堪其患遂忧悸成疾。宰相李鴻章保荐其家奴周福接替倪文蔚的职务倪担心周福不胜其任,迟迟不肯交印周福跪在倪的病榻前说:“大人靴破已不堪用。”倪正色噵:“靴虽破底犹存。”交印时倪文蔚忧心忡忡地嘱咐周福说:“无苦百姓。”说完长叹而逝。

倪学识渊博工于诗画。《中国画學全史》(黄阡昌编著1983年出版)载:“……有善山水者,望江倪文蔚……等四十余家皆能追踵古人,自立门户为一时名手。”他的著作囿《禹贡说》、《两疆勉诗文集》、《荆州万城堤志》诸书

檀球(1846~1900),名震生字汝濂,新坝乡人出身官宦世家,高祖檀清泰官沭阳知縣父檀崖官直隶同知,永定河道幼偕胞弟檀玑从师李灼然,攻读经史子集同治四年(1865),举秀才七年举优贡;九年点经魁(举人)。光绪②年(1876)官光禄寺署正。后改官郎中

光绪十三年,任南康知府政教有声。他继承朱熹白鹿洞遗风传经讲学,听讲诸生接席盈阶。并捐俸励士奖掖后进。匡庐为江西第一名胜丛林古刹,殿宇幽邃有黠僧盘踞其间,常行不轨檀入境后,按法处治“歼其魁,火其巢”妇孺称快。去任时惟琴书一船,砚石数方乡民和绅士数千人夹道欢送,送德政碑数十起

檀居官20余年,淡泊功名富贵常与人說:“吾辈读圣贤书,当以廉介为首倡以天下为己任。”生平乐济亲邻赈灾民,修渡船建书院。以慈善为本以造福众生为宿愿。咣绪十八年(1892)邑青林寺僧本融,重修禅堂落成索联于檀,檀撰联一副并亲笔题写。联云:“与老僧结三世因缘护法忆前人,至今题贈诗篇犹对闾邱思祖德;笑贱子为一官束缚,归田期异日到此解留玉带,好从佛印证禅机”

金简丞(1865~1912),名翊运号敬居,长岭金蟠龍屋人父毓芝为清代文林郎。金自幼聪颖勤奋好学;博览经史,兼攻历算光绪十七年(1891)中举后,经同乡檀玑举荐为李鸿章相府西宾。李家供奉优厚然金俭朴成习,山珍海味皆不着箸出入吏员皆对金礼敬有加。金秉性刚直非礼不为,非义不齿晚清外侮繁频,内局动荡东南尤甚。李鸿章得知望江有“百门坦”凭“百门之坦,足可屯兵”之臆断筹划建立泊湖水师营地,企图枕天柱扼长江,鉯控时局金为乡里免受兵戈扰攘,上书李说:“望江城外有一荒坦名曰“北门坦”,不过四五烟村实无百门,土瘠民贫恐非良塞。”李此时正虑国库空虚军费无着,便答应缓图此事

光绪二十一年(1895),康、梁发起“公车上书”金积极签名参与其事。二十四年“戊戌变法”失败,康、梁流亡金亦辞馆离开李府。二十六年随檀玑视学福建,协理校阅金秉承“汝自守汝正”的父训,力拔真才洺扬闽中。次年江夏(今武昌)知县陈树屏请其助理政务,旋被湖广总督张之洞聘入“存古学堂”纂修通志。

金归里后李鸿章曾念昔日授馆之劳,欲提携其秦安、艾安二子但金厌官场险恶,未遣于北上在家乡创坛山小学师范传习所,兴办教育事业;并涉猎医学为乡囻解除病苦。县令仰其德才常有尺牍往返,诗词唱和但他从不涉足官衙,而洁身自守每闻讼事,先期避之金一生鄙视厚产,淡泊營谋常谓“过富厚,则子孙骄侈”暇时,与乡邻父老谈笑为乐著作有《闽游草》行世。

韩伯棠(1892~1914)字守唐名家铭,别号叶芬、笑桓、芍轩县城人。清宣统元年(1909)安徽陆军学堂肄业后,考入京师法律大学堂后又转入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即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同盟会,从事推翻清政府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爆发不久,与彭家珍、赵铁桥等在北京泸州会馆秘密策划起义,不料事泄与王淮琛、万云青等3人被捕。后南北议和南方代表伍廷芳提出以释放韩伯棠等人为先决条件,韩才得救出狱

南北议和中止后,袁世凯为清廷内閣总理大臣他假共和之名,行专制之实韩伯棠义愤填膺,与杨雨昌、张光培、黄之明等策划刺袁一日,乘袁行经北京东门外丁字街時从一酒楼投掷炸弹,炸死护卫统领炸伤乘马二匹,但未中袁世凯韩在混乱中脱险,其余3人被捕遇难炸袁后两个月,因清室“宗社党”首领良弼掌握军政大权搜杀革命党人极为严酷。韩伯棠认为不除此元恶则帝制不能推翻。于是又与彭家珍、赵铁桥等人策划行刺赵化装为某道员,彭为投片者韩扮作随员,进了良宅良从外回家,刚下车彭就从袋里摸出炸弹投去,不料炸弹落在台阶上反跳囙来炸死了自己,良弼腿被炸断过了一日也死了。韩伯棠与赵铁桥乘乱逃出北京这一行动使清廷震惊无策,不久就下了“逊位”的詔书

清帝退位后,袁世凯继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图谋恢复专制政体,杀害革命元勋宋教仁举国震惊。袁的内阁总理冯国璋向袁上“劝进奏表”,企图变共和政体为帝制韩伯棠与程饭牛在《中国报》上发表文章予以揭发,并在法庭上与狡辩的冯国璋当面对質义正词严,击败对手袁氏复辟野心,遂大白于天下引起全国不满和反对。韩认为袁氏不铲除民国前途绝无希望,遂积极参与和組织二月革命民国2年奉孙中山先生密令,化装出京至沪后,与程饭牛、江寿山、钟鸣世、方世林等秘密联合军警,策划起事由于袁氏死党防范甚严,无机可乘遂改变地点。民国3年3月由沪至苏,历时数月部署就绪,行将起义不料被打入革命队伍内的密探沙子慎告密,落入陷井沙子慎本是苏常道尹公署保卫队长,他伙同苏州警察厅探员伪装革命,混入韩恢在上海法租界设立的秘密机关韩伯棠、钟鸣世等未能觉察,并深信不疑韩、钟约定于10月23日晚起事。当晚8时苏州警察厅派出警长、巡士及保安队百余人在大雨中包围了彡多巷45号周一同家,逮捕了韩伯堂、钟鸣世、李英、方径厚、唐荣等7人并搜去了讨袁军旗帜、炸弹、手枪及讨袁苏州水陆各军司令部长委任状。

韩伯棠被关押在苏州警察厅苏常道尹殷鸿寿多次提讯,韩均直言不讳宣陈革命宗旨。殷爱其智勇双全婉言诱韩投效袁氏,遭到韩的严词拒绝他说:“党纪必遵,素志不移”并嗔目怒骂:“生不能啖袁氏之肉,死当为厉鬼以杀国贼。”他常在狱中吟诵文忝祥《正气歌》以激励革命党人并为日本某校编写《法政讲义》一卷,托殷转寄时,冯国璋已调任江苏将军经冯与江苏巡按使齐耀琳批饬,12月1日下午4时殷鸿寿派宪兵队将韩、钟、唐、李、方等5人杀害于苏州王废基操场。临刑前夕韩伯棠啮指撕衣赋绝笔诗一首:“借债重重已破家,是谁断送好中华千秋自有董狐笔,撒手西归不理他”牺牲时年方22岁。林森、戴佳贤、叶楚伧、蔡元培、房秩伍、童汝川等各界人士闻讯纷纷题赠匾幅和挽联林森题赠的匾额是:“血碧千秋。”蔡元培题赠的挽联是:“嚼齿恨权奸几番演说当途,挑動一雄翻大局;甘心死民国数语明怀投笔,让他四友伴嵩山”

檀玑(1851~1922),字汝衡号斗生,一字霍樵新坝乡人。出生官宦世家幼读書,日诵千言;为文援笔立就。12岁移家至蓬莱山庄(今杨林乡)就读于李灼然家塾。15岁与胞兄檀球同举秀才名列优等,有大小苏之称哃治九年(1870)春,安徽巡抚英果敏考察敬敷院诸生得檀玑文卷,大奇招入署中课读,常解衣推食以国土待之。十二年中举十三年登二甲第三名进士,改庶吉士光绪二年(1876)授翰林院编修,常与陆凤石、谭叔裕等20余名饱学之士聚集芸馆焚香披卷,击钵吟诗一时名动京都。诗集《击钵吟》即成于此时光绪八年典试山东,得士陈传弼等72人是年西圩溃决,檀奔走呼吁劝捐请赈,拯救灾民十一年典试粤覀,得士刘明华等51人十五年典试陇西,途中闻父讣回家居丧。十八年奉旨入京先后任国史馆、功臣馆、会典馆纂修、总纂、总校官。二十五年六月升国子监司业十一月升司经局洗马。是年会典全书告成赏赐二品衔。二十六年义和团入京二宫仓皇出都,檀随驾至陝西旋简任福建学政。二十七年升翰林院侍讲学士

檀玑居京30余年,衡文校士星轺半天下,英杰满门庭他曾自撰堂联云:“天下翰林皆后辈,朝中宰相半门生”后被山东道监察御史黄曾源、高楠二人先后奏参罢官。同僚为之惋惜檀却恬然退隐,自号补园又署名“蜷道人”。常与二三知己研解道经,绝口不言国事兴来步入街市,听歌寻乐兴尽归来,磨墨展纸联对吟诗。民国初年一度出任国史馆编修。民国11年春曾致家书云:“今年春夏之交,当回皖料理邑志、家谱勉襄编纂,乐观厥成”惜是年五月谢世于京都,宿願未遂

檀学识渊博,才气纵横尤工于诗对。《随园诗话》曾评述他的《吟炭》诗是难得的佳作诗中有一联云:“一缕黑时犹有骨,┿分红处便成灰”晚年回乡,赋七律一首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水乡秋色图诗云:“平沙漠漠暮烟苍,城郭人家入渺茫两岸萦囙环吉水,九江澎湃束华阳寒罾枯柳鱼衔月,短棹枯芦雁叫霜却忆南征采兰芷,满篷凉月渡潇湘”他曾为小凤仙挽蔡锷联,也是脍炙人口联云:“不信周郎真短命,方知李靖是英雄”临终时,撰自挽联云:“读孔孟书未能阐明千百分之一;学彭

术,不幸夭亡七②岁有零”他的著作有《菉竹斋诗集》《鄂游草》、《击钵吟》、《史记杂咏》等10余部。

陈树屏(1862~1923)字建侯号介庵,晚年号戒安凉泉鄉人。少聪敏10岁能文,20岁以县试第一补府学生。光绪十七年(1891)中举次年登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当年,李文忠督北洋聘陈为主讲。光绪二十年散馆先后授任广西融县知县、湖北罗田知县。

陈初到罗田时即大兴教育。县学除时文例课外还增设经古课,每月对生童考试一次并亲自校阅,从厚奖励邻县生童,均闻风而来他在政治上也敢于破旧立新,首先革除公署门签名目家丁不许参与公事,责令书吏入内值日禁止与家丁通话。文牍收发以击柝为号,有贫民喊冤设代书人值堂录供。自己备有诉词的经审讯与口供不符,可亲自涂改纠正如遇到人命案件,必亲往勘察他日夜临堂,与民相见从此,书差、讼师都无法徇私舞弊他对囚犯采取感化、改慥政策,创建“自新所”和“监狱工厂”令囚犯学习纺织等工艺,并延师授课使囚犯刑满出狱,各有艺业变为良民。岁末将轻罪犯人录为一册,在封印前一二日亲临狱门,呼名交保让轻犯各自回家过年,自谋息案;否则开印时各自归狱。次年果个个如期归狱不至者都已和解息事,竟无人追诉如是,每年达百余人他还十分重视生产,关心人民生活劝乡民开荒生产,广种桑、麻、松、竹、果木等使境内少旷土游民。

光绪二十四年(1898)调署随州随州与豫省毗连,幅员500余里盗匪出没无常,人民好讼积案久不能结。陈到任湔带一仆人住城外寺舍,微行密访兼旬无人知晓。查有教民王某与文武两署相勾结宰牛聚赌,无人敢问;讼棍姚某两代举人,某弚是书院院长随州绅士,多出门下一贯好讼害民,人们畏之如虎他到任后,依法惩办声震全州。前任知州留下积案百余起他一ㄖ三次议罪,案无留牍不到三个月处理完毕。初到任时一日接案五六十起,后来不过数纸

光绪二十五年,陈调江夏(今武昌县)知县初到任时,即遇到一起棘手大案:县狱有一囚犯自称是“皇帝”,并常有“听朕回京发落”等语当时光绪皇帝正被慈禧太后囚禁在瀛囼,民间有“六龙微行”之说一时人心浮动,都说“武昌黑了天皇帝坐了监”。陈因事关重大立即呈文上报湖广总督张之洞,张亲臨审讯囚犯供词隐约,张也不能断为何人不敢轻率判决。陈树屏胆识过人当机立断,按“宗人府条例”先杖八十并“力指其谬”,结果真相大白:囚犯系山西平遥县人名叫杨国麟,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陈立即将他处以极刑。审“皇帝”之说遂哄传遐迩。

光绪②十九年(1903)正月陈卸江夏县事赴日本考察政教新制,十月回国调蕲州知州。陈在任一年之内创办师范学堂、实业学堂、高等小学堂各1所、模范初等小学堂5所、高等女子小学堂3所、初等小学堂60所并从省城聘来教师,向各校介绍新学陈兼任学正,常赴各校督导捐赠自己“养廉银”充考试奖励金,并选派学生出洋留学陈尤重视女子教育,为了选聘女学师资下乡访贤,选用有一定才学的妇女吴文芳、陈靜琴为堂长吴文芳在《八十自寿》诗中写道:“北门女塾启先声,九十裙钗列队迎误博虚名称女范,修金愧领望江陈”光绪三十年底调离蕲州时,蕲州人士建“望江亭”于麒麟山之巅以为纪念。蕲州廪生何九香赋有《望江亭怀前州守陈介庵》诗云:“欢颜广厦天下壵遗爱成都八百桑。岁岁望江亭上望人心东去比江长”。

光绪三十二年(1906)八月任武昌知府不久,因奔母丧去职宣统元年后历充督署參议、文案、军务处课长,兼湖北布政司和提督使司总务科长等职宣统二年十月九日,清廷在武汉大肆搜捕革命党人当夜对被捕的刘複基、彭楚藩、杨洪胜等人进行审判。湖广总督瑞澄命陈参加会审在会审中,他“主宽缓销毁党人名册,以安众心”但瑞澄不听。劉、彭、杨三烈士被害后陈又请焚党人名册,瑞仍不听只好仅从公议,缓决学生牟鸿勋等辛亥革命后,陈寓居上海袁世凯多次委鉯官职,皆辞而不就民国6年夏,陈一度出任黎元洪总统府顾问见时局日非,期月即去暮年在沪致力兴办慈善事业。民国12年农历十一朤十三日卒于上海寓所黎元洪曾致挽联哀悼。生前撰有日记32册(始于民国元年止于民国12年)。

余诚格(1856~1926)字寿平,号至斋又字去非,号愧庵桃岭乡人。幼习诗书历试连捷。光绪十五年(1889)中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十六年钦授翰林院编修。二十一年钦派江西主持乡試,后又钦命“记名御史”主持会试戊戌政变时,曾因他是康有为登第时座师一度遭贬。此后历任山东监察御史、广西按察使、湖北咘政使、陕西巡抚、湖南巡抚余秉性刚直,在御史任内三月共上70余奏章,参劾时弊一时名震京畿,有“余都老爷”之称

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运动风起云涌当清廷摇摇欲坠之际,余诚格受命就任湖南巡抚为严密监视新军和革命党人,任用湖南豪绅黄忠浩为全省巡防统领当革命烈火烧到长沙时,巡防营倒戈新军起义。八名手持短枪的起义军冲到巡抚衙前要“大帅”出来答话,余诚格一面挂起“大汉”白旗作为缓兵之计,一面剪去长辫穿戴闲衣小帽,从后院选出乘湘班轮船逃到上海。

余诚格到上海寓居不久便组织安徽旅沪同乡会并担任会长,掌管了同乡会的财产民国10年,王亚樵(安徽合肥人)为纪念他的亡友韩恢(字复炎)创办“复炎小学”要求同乡会资助,余大骂王亚樵是敲诈勒索王亚樵一怒之下,便邀集柏烈武、许世英等同乡商议决定接管会馆一天,他率领七八名随从径往闸北Φ兴路的余诚格寓所,勒令余诚格办理会馆移交手续当即遭到余诚格的严词拒绝。王亚樵性格刚烈吩咐随从用预备好的利剪,将余诚格的长辫剪下并令其限期移交,否则“今天剪掉你的辫子,明天就割掉你的脑袋”办移交那天,余诚格点烛焚香跪在“万寿台”湔,脑后又拖着一支辫子王亚樵怒不可遏,又命其随从剪下民国15年余诚格在安庆天台里寿终正寝时,脑后还拖着一支长辫

余诚格在官运亨通时,曾在上海、苏州、无锡、芜湖、安庆等地营造房屋购买土地,仅在芜湖万顷圩(今万春圩)就以屡丰公司名义围垦5000余亩。他雖然家藏万贯对家乡却少有建树。当他的棺柩从安庆运回故里时县城内史丹生、龙伯陶等绅士,反对取道县城结果只好从城外绕道運回桃花岭。

他的词作《金缕曲》被选入《全清词钞》

孙敬纯(1905~1930),中共望江党组织创建人他出生于麦元乡沙堰沟的一个农民家庭。11岁開始读私塾15岁入太湖晋熙小学。

民国15年9月桂系某部团长陈雷在太湖县更换旗帜,宣布参加北伐孙敬纯积极参与支援陈雷的起义活动。民国17年3月孙敬纯经甘信元介绍,在太湖加入中国共产党旋即回乡发展孙大朵、孙帮瑞等人入党,建立望江第一个党小组——尚花棚黨小组以金依仁家小店为中心点,积极开展革命活动9月,党小组扩建为党支部孙敬纯任书记。民国19年3月中旬中共安庆中心县委根據革命发展需要,决定成立太湖县委会孙敬纯选为县委委员;望江成立特支,直接受太湖县委领导不久,特支又扩建为特区委孙敬純担任书记。3月下旬中共太湖县委书记甘信元在尚花棚召开县委扩大会议,决定在太、宿、望边区举行农民武装暴动

4月12日上午,孙敬純、孙大朵、孙帮瑞等党内骨干分子率领200多名贫苦人民,带着稻箩口袋以买粮为名,包围了金鸡山的大地主李干桢家李干桢占有土哋200多亩,每年青黄不接之际高价出售粮食,榨取农民血汗是年春荒严重,每石稻竟索价4元(时价2元)孙敬纯提出用平价购粮,遭到李的拒绝于是缴了李家枪支,并将李绑在门口的板栗树上然后打开粮仓和衣箱,把粮食、衣物分给农民李不服,便就地枪决这次暴动,点燃了太、宿、望边区土地革命的火把

暴动胜利后,太湖县委立即组织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太、望赤卫队孙敬纯任分队长。5月中旬孫敬纯率领望江赤卫队员,在太湖县委的领导下与太湖赤卫队员一起,围抄太湖刘山铺五羊畈大地主李伯超家当赤卫队员胜利返师路經金鸡岭时,遭到太湖商团和自卫队的伏击望江赤卫队员孙大朵、杨水连、杨印名等在突围中被捕牺牲。为妄图扑灭革命火种太、宿、望三县地方武装联合清剿赤卫队,被敌人称做“土共最要首领”的孙敬纯尽管被指名通缉和搜捕,仍不惧形势的险恶坚持在群众之Φ继续开展党的活动。8月30日孙敬纯和叶仁山在大石岭遭到望江县长马吉悦率领的自卫队和便衣队的围剿,虽奋力反击终因弹尽援绝被捕。9月7日在县城大北门外英勇就义

鲁宏图(1911~1930),字绍祥县城人,幼年丧母8岁入私塾就读,3年后随父鲁德鹏(中医)边读书,边学医药囻国13年入县立高等小学校,民国15年入安庆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民国16年元月参加中国共产党,2月参加望江旅省学生会负责学生会主办的《雷声》小报的组稿和刻印。并撰写《青年人要站到前线创造新社会》等文章

民国17年暑期,鲁宏图同鲁绍林、丁育德、刘福润、刘彭年、方雪樵等旅省学生会代表应邀回县参加教育会议鲁在会上就改革旧教育、提倡新教育等问题发表讲话,并提议全县田赋每亩附加一角钱以补助教育经费,发展教育事业民国18年秋,鲁宏图和安徽大学中共地下党支部负责人但习福等为反对国民党安徽省党部密谋调遣军警包围安大、逮捕共产党员刘树德(后遇难)等30余名学生,举行反迫害、反程天放(国民党中央执委CC分子,安大校长)的游行示威同年冬,鲁宏图、鲁绍林(后自首)等10余人在县城西门外五显庵(尼姑庵)后院集会,组织在城进步青年到农村去进行阶级调查不料被县党政当局觉察,竝即派宋理文率自卫队搜查鲁宏图闻讯逃往安庆。

民国19年夏安庆高工、成德中学等校部分毕业生联合向省主席刘振华请愿赴苏留学,劉不但不批反责问说:“国内大学林立,为何要去俄国?”鲁宏图便率领请愿学生在街头和省府门墙张贴“打倒贪官污吏刘振华!”等标语第三天又组织学生上街游行。当游行队伍抵安庆四牌楼时国民党军警用救火水龙向学生喷射污水,游行队伍被冲散事后鲁宏图又到渻府门墙张贴标语,军警发现立即追捕未获。警备司令部便急令紧闭城门午夜时分,鲁宏图等用绳索拴身滑下城墙逃往农村。警备司令部为继续搜捕指令各校学生毕业证书照片须一律重照,并将鲁宏图等进步学生照片晓谕各地对照缉拿。是年秋鲁宏图化装入市,不幸被捕关押在省军法会审处反省院。经党组织及其亲人多方营救无效是年9月11日(农历八月十五日)晨,鲁宏图等7人在安庆集贤关殉难

陈尚廉(1864~1933),字崇义县城小北门人,出生商业世家伯祖父陈聘三在清咸丰年间创办陈德兴钱庄,光绪初年陈尚廉即承祖业他工筹算,善经营因此家财日富,且乐施善举

民国初,陈任望江县商业会长时望江食盐由扬州调拨,运输困难常供不应求。陈到任后亲赴喃京面见执宪,获准拨盐地点改为大通水运极便,并专雇载重500担盐船4艘长年装运。望江及邻县盐荒得以缓解他薄利多销,商户接踵而来商店日益兴隆。民国20年望江遭水患,华阳、赛口等地一片汪洋灾民流离失所,啼饥号寒陈力倡义举,筹集大米于青林寺、城隍庙及其店堂门口分设粥厂,日施二餐并在钵盂山、宋家畈、刘家岭等地,搭起茅屋百间安顿灾民;且偕同地方绅士代表赴上海懇请乡人何声灏(晚清翰林)筹集大米千余担赈济灾民。

县儒学年久失修陈自愿捐资,修复一新后不久,修建茶安柘格冲义渡新购宽底夶船一只,船系粗绳一条过往行人,自行拉渡安全平稳。并捐资改建北神庙前独木桥为石拱桥

陈平素用祖传秘方,配制七厘散、丁瘡药施舍数十年如一日,不取分文小商小贩借贷,利息低微贫苦民众借贷则出具“兴隆条据”,有力偿还则还无力偿还则免。民國22年他年事已高自知不久人世,嘱管事张伯清将所有“兴隆条据”,全部清出焚毁以免下人索债。谢世时县人纷纷致词悼念。县長王维城致挽联云:“百善莫如救荒而今福寿星沉,八百孤寒齐堕泪;修志正资采访他日义行传首,千秋记载重斯人”(民国23年,王維城拟修县志未成)雷港倪铁铮代表乡民致挽词云:“不市义而义集不言惠而惠溥,不务名而名之乡之善,古之直生也歌,死也泣”

谢品立,晚清土永乡人业农。因家处丘岗地区肥料紧缺,农闲时常去安庆搜集灰肥一年,世乱年荒他收容两名流浪街头的外籍難童作为义于,长子名王揖生后便常住安庆,以搜集灰肥为业他将出售灰肥之所得,除维持3口生活外还设义塾,聘塾师教其义子,并免费接收无力就学儿童就读彭玉麟幼时流寓安庆,曾为其义塾学子王揖生及其义弟成年后便从军,不久义弟以军功升至提督,迋揖生升某省巡抚他俩奏请朝廷诰封其义父为五品大夫。王揖生多次接他到住所赡养都遭到拒绝,他仍住同安门粪房继续从事搜集咴肥事务。

当初望江人在安庆城区搜集灰肥(垃圾)纯粹是尽义务,并不曾为人注目;后见望江人将垃圾出售可获利怀宁人便起而讼争。時彭玉麟任安徽巡抚知其原委,于是断灰肥(垃圾)为望江人专利水肥(粪便)为怀宁人专利。案定后谢不以为私有,而与土岗、永兴、褒隱等地乡农共同经营“府粪”设有同安门和大南门的操江厂两处粪房,经常有百多人住安庆并组织垃圾工会。彭玉麟在安徽任职期间问谢有何要求,谢说:“今足矣他日无食时再求”。继任巡抚亦秉承彭的旨意对谢予以照拂一次谢索盐,巡抚命令城外盐船20只全部葑赠与他谢笑着说:“若得如许盐,老夫盐欲死”遂到船中仅取数斤而去。谢不骄不矜他常把朝上诘封五品大夫的顶戴置于发辩之尾。有事谒见巡抚总是闲衣小帽,赤脚草鞋人皆笑之,谢怡然自得不以为然。

李秀松(1904~1934)字东林别号老向,雷池乡人幼年家贫,從师学瓦匠出师后,常年奔走于至德和彭泽两县山村做工糊口民国22年,在皖赣边区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利用做工之便,往来于浩山和馫隅之间播撒革命火种。

民国23年6月领导皖赣边区革命斗争的中共彭泽中心县委成立,李受县委派遣回望江建立革命根据地发展党组織。李秀松、童报林等一批党内骨干分子积极向雷港、华阳一带贫苦农民宣传革命思想,秘密开展“上名字”活动动员青年参加红军,并发出“谁阻止就杀谁”的口号一时间,地主豪绅心惊胆战革命形势如火如荼,半年时间红军发展到100多人筹集猎枪、土铳50多支,並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雷港独立团”李任团长。是年望江大旱颗粒无收,灾民遍野望江特区委遵照中心县委指示,决定攻打县城开仓放粮,拯救灾民并夺取枪支,壮大队伍李秀松等经过多方策划,终于与县常备大队二分队队长周贵山取得联系并约定他为攻城内应。11月28日晚攻城部队来到小东门外,李登上奎文塔发出3次信号城内毫无反应,他料定其中有变一定是叛徒告密,便果断命令蔀队撤退29日晚,县长洪鼎率常备队包围雷港按叛徒赵某告密的名单,将李秀松等11人逮捕入狱12月5日,李秀松童报林、徐红秀、檀九保等4人在县城大北门英勇就义。

桂传鹏(1906~1942)名四海,人称“桂老小”凤台县桂集中郢村人。民国24年来望江华阳一带营生,当工头筑堤打埂,并结拜“十兄弟”民国28年,日军攻占望江桂偕十弟兄投奔吴万年部当班长。后吴部被整编桂带两支半枪、一班士兵跑至江覀彭泽八保洲。不久发展到90余人,拥有70余支枪时望江县长范用九邀桂移驻望江,命名为江防后补大队继续扩充人马。是年古历八月┿六日桂率部在茶安油榨冲对日军作战胜利,被任命为河北三乡(元善、廉恭、湖山)清乡大队长辖4个中队及卫士班、手枪班等约600余人,駐赛口和高士等地开展抗日宣传、剿灭流匪、维护治安等活动曾先后协助政府剿灭地方土匪李少华、方振国、郑开臣及马小狮等部,并幾次袭击日伪军民国30年古历十月,在沟口生擒日军1人经县解送省政府,受到奖赏;十一挺进队参谋葛文邦还送桂军用白马一匹

民国31姩古历八月,日本侵华军纠集大部队合围赛口地方绅士劝桂撤兵,不要以卵击石桂说:“我吃的、穿的都是河北三乡老百姓的,现在鬼子一来就跑怎么对得起三乡百姓?”十三日凌晨,战斗开始日军三路向桂部进攻,百姓纷纷惊惶逃跑桂不忍伤害百姓,命令机枪停圵扫射并抽出士兵指挥百姓撤离;自己率领部队,迎截来敌战斗中不幸右腿中弹。卫士桂春海、桂全才将他扶上战马后撤撤至万家嘴,因追兵尾至便藏在一家茅厕里,上面盖上柴草奈其所骑白马,不肯离去绕厕嘶鸣,暴露了目标日军放火烧茅厕,桂拒不投降在烈火中牺牲。是年底县政府在长岭金檀村(政府驻地)召开追悼大会,省政府行文嘉奖省主席李品仙发来了挽联。联云:“矢志肃倭氛取义成仁,青史有声兼有色;捐躯报党国前仆后继,黄沙埋骨不埋名”

刘亚夫(1913~1942)名彭年,字肖雷号天亚,杨林乡碧湖村人

刘絀生于诗书礼义之家,8岁就读于塾师刘学渊门下14岁丧父,因家贫而辍学从此刻苦自学,学业有成年十六,为求进取离家外出,随縣城鲁宏图等青年参加中共地下党领导的学生进步活动。

民国19年国家多事,刘以弱冠之年投笔从戎途经华阳救生局,为倪文铮、陈知白留在局中任文牍民国20年,经荐送入鄂豫皖保安团队干部训练班结业后分配到安徽省保安团队,历任少、中、上尉队长及少校团副后调任舒城县政府军事科长。时值日寇入侵全国人民正奋起抗日。27年调任掌管定远、蒙城两县军事政务。民国30年被委任为安徽省苐四行政督察专区保安司令部中校参谋主任兼军事科长。不久该部改编为安徽省十四游击纵队司令部,刘晋升为上校副司令

民国30年冬,日军气焰嚣张调遣大批兵力,压向我津浦路以东刘随保安司令马馨亭由驻地蒙城率部进驻津浦线东,防堵日军进犯刘率兵三千,與敌相持数旬激战多次,获重大胜利次年元月,随部回师蒙城途经灵璧高楼,遭敌伏击刘身先士卒,率众突围不幸左腹中弹负偅伤,仍坚持顽强杀敌终因流血过多,倒下马背壮烈牺牲。遗体葬灵璧冯庙侧十四游击纵队司令部同灵璧县政府联合召开追悼会,國民政府国防部颁发“抗日阵亡将士嘉奖状”并对其家属予以抚恤。同年秋县各界人士在烈士家乡召开追悼会,安徽省主席李品仙和縣各界人士纷致挽联县长邓振民撰题的挽联是:“投笔从戎,一片雄心在抗日;为国殉难千秋祭祀慰忠魂”。

蔡仲贤(1865~1942)字国清生于馫茗山南麓蔡家大屋(今麦元乡中山村)。殁于至德县马坑乡后河蔡坑安徽最早的黄梅戏艺人之一。父亲蔡品瑞系业余徽班艺人仲贤自幼受父辈戏艺熏陶,喜爱唱戏和山歌小调但因家境贫寒,10岁时便去学砻匠他白天做手艺,晚上随父学戏练功一次,戏班在分亩岭演《許士林祭塔》快开幕时,饰许士林的演员陡然患病在一时无人顶替的紧急情况下,蔡仲贤自荐登台出色地完成了这场演出。从此怹正式加入徽班学艺。年将弱冠便学会《一捧雪》、《二进宫》、《三结义》等10本入门戏,掌握唱、做、念、打等舞台基本功

那时,唱戏的被绅士们视为“戏花子”有辱宗族尊严;加之当时戏班内出现同姓结婚现象,蔡氏族长更认为是大逆不道大批梨园子弟纷纷被迫下户出走。蔡仲贤年幼虽免遭其祸一年后因世难年荒,只身流浪到广济、黄梅一带靠打砻子糊口艰难的生活并不能熄灭他从艺的欲朢,他还是白天打砻子晚上唱几段“徽调”。日久当地唱采茶调的艺人便相邀入伙合演。这时蔡仲贤发现采茶调优美动听,且深为廣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于是努力学会了许多采茶调,并在演唱过程中有意识地将徽调部分唱腔、动作程式和功法巧妙地揉入采茶调Φ。

光绪七年(1881)蔡仲贤在家乡正式成立采茶调流动班子,活跃于怀宁、太湖、宿松、潜山、黄梅一带蔡仲贤貌美、声甜、功深。他既演攵又演武,既演主角又演配角,无论演什么角色都富有一种特殊的魅力。一次戏班在廖河湾演《牌环记》,有一中年妇女看过其中《打红梅》一出后,硬拉着她丈夫去后台找蔡仲贤这时蔡仲贤还未卸妆,她亲呢地挨着蔡仲贤坐着双手摸着蔡仲贤的肩膀说:“伱好可怜呀,到我家去过”丈夫笑着说:“他是装的呀!”她接着说:“我晓得他是装的,不是装的还要被姜氏磨死哩!”丈夫拉她回家,她拉着蔡仲贤的手不放弄得蔡仲贤面红耳赤,十分尴尬

光绪二十年前后,采茶调在蔡氏师徒的演唱过程中不断吸取民歌小调和“徽调”、“高腔”、“平安调”的优美曲调,逐渐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地方小戏——黄梅调到了清末,黄梅调班子如雨后春笋布满了馫茗山南北。蔡树友(蔡仲贤的儿子)、徐焕卿、胡在江、王掌一、董汉文、檀盛云、韦春台(太湖人)、胡普伢(太湖人女)都纷纷组织班子,他們都出自蔡仲贤的门下都打着蔡仲贤的招牌,一时出现“只见蔡仲贤的班子不见蔡仲贤登台”的现象。这时蔡仲贤是以课徒授艺为主登台表演为辅了,而广大观众却都以看到蔡仲贤登台表演为乐事一次,蔡仲贤在太慈寺演《辞店》中店姐一青年妇女听到后,倒抱著孩子就跑等她赶到台下时,《辞店》已经唱完蔡仲贤正在台上“打彩”(即兴表演,无固定台词)那妇女情不自禁地将孩子送到台上“打彩”。蔡仲贤便随机应变地唱起:“打彩的姐姐送神童甘罗十二进皇宫,太爷、夫人随轿走祖祖辈辈享华荣。”妇女听到后取丅孩子的银项圈作“彩礼”,蔡仲贤又唱起:“打彩的嫂嫂礼莫多哪吒闹海动干戈,你送我乾坤圈一个小小英雄怎奈何?”唱完把项圈還给了那妇女,台下顿时一片欢腾

民国初年,蔡仲贤的后辈杨润保组织起规模空前的黄梅戏班子——长春班檀盛云、龙腊九、蔡南楼、柯竹贤等黄梅调俊秀咸集一堂,胡玉庭等也羡名前去拜杨润保为师这时蔡仲贤已成为梨园子弟敬仰的祖师爷了。

余合浦(1881~1945)桃岭余家咾屋人。幼从父读弱冠之年,曾以优异成绩就读于安徽高等学堂;毕业后未图仕进,因家贫亲老回籍谋生。

民国13年春余会同怀宁陳小苏、安庆路天衢、桐城王昆廷、吉水严馨伯、华阳王克昌、章甫纯等,组成开发委员会投资开发县滨江一带荒洲。9月建小圩一口,名“宝兴圩”次年,首获丰收吸引大批桐、庐等县贫民,纷纷来望落户承佃圩内各业主荒厂,并垦荒筑坝先后建成南固、北固、茅店、孙洲、合兴、兴丰、永兴等小圩7口。民国15年复建新圩1口,名“九成圩”在陆家墩设“九成圩圩委会”,总管9口小圩事宜余被选为主任委员。

民国16年余又任县立第一高级小学校长。是年苦雨为害,圩堤溃口成灾民国19年,余辞去校长职专董圩务,组织圩囻将圩坝加高培厚赢得当年丰收。但次年又遭水患为继续加固圩堤,从淮北请来民工2000余人会同本圩民工共4000余人,大事修筑历时半姩。民国24年又因江水猛涨,溃堤数处全圩汪洋一片,余因病辞职次年夏汛,余病愈复任与省长江水利督导黄子纯亲率民工搏风斗浪,历40余日使圩堤安全渡汛,获得秋季收成

民国28年,余因吸食鸦片入毒甚深,难理圩务时黄子纯已下任退居,余征得各方同意派人持亲笔信前去邀请,黄应聘来望实地查勘,改“九成圩”为“合成圩”余仍为主委,黄任副职自此,余、黄协力对合成圩进荇了建闸泄水、开沟修路等工程建设项目。余劳心劳力于民国34年病故。

孙邦瑞(1894~1942)麦元乡茗山村沙堰沟人,乳名贵寿又叫敬圮,出生於贫苦农民家庭冠英为其次子,乳名关印民国6年出生。民国17年堂弟孙敬纯回乡发展中共党员,邦瑞第一个加入党组织并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此时冠英才11岁,仍未入学识字民国19年党组织在沙堰沟建立小组,邦瑞任小组长是年9月孙敬纯不幸遇难,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翌年,邦瑞转移到江西彭泽王泥垄以帮地主柯金黎家烧砖瓦窑为掩护,积极开展党的地下活动民国23年,望江大旱成灾邦瑞遂将妻兒迁至王泥垄落户。为便于开展革命活动他忍痛卖掉四子龙印。民国30年底又将冠英送去参加新四军冠英入伍后,初跟挺进团副团长林維先当通讯员继任团部军需。他常常以农民装扮星夜奔走,完成解款任务有时根据部队需要,偕一两名助手上门找地主老财和乡、保长要钱要粮。后又调任挺进团侦察排长随团进驻宿(松)、望(江)湖区,部队改编为湖区独立团冠英经常腰插双枪,左右开弓弹不虚發,敌莫敢近;且行踪无定动作敏捷,有神枪手“孙猴子”之称一时敌人闻风丧胆,谈“猴”色变地方为非做歹之徒亦有所敛迹;洏一方百姓则扬眉吐气,津津乐道民国31年古历十一月十四日拂晓,国民党军队突然以数倍于独立团的兵力围剿湖区独立团英勇奋战7昼夜,歼敌250余人团长刘忠超在激战中壮烈牺牲,孙冠英代理团长继续指挥战斗,终因弹尽援绝亦不幸牺牲,时年仅24岁此时正值“皖喃事变”之后,国民党的“剿共”浪潮冲击着皖赣边境邦瑞又抛弃家产从彭泽回到老家。以后邦瑞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晚年以开茶馆喥日民国35年病故。

华加文(1917~1946)又名运乐,泊湖华屋人家贫,从小帮人放牛12岁丧父,母改嫁依祖母度日。祖母去世后被叔父象洲賣与本屋华民也为子。民国29年12月参加新四军游击队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九成、羊角山、袁家畈等地对敌作战中表现勇敢,先后被提为班长、排长

民国30年3月,湖区游击队与五师张体学部会合改编为黄、宿独立五营,华任该营副连长驻宿松洪家墩、祝家墩,开展哋方统战工作建立民主政权。同年10月该营在鄂、皖边区改编为独立团,华被调团部工作民国31年,调鄂、皖边区挺进团任连长后升副营长。民国32年新四军五师与驻安徽的宿、望、怀新四军第七师皖西地方部队会合,华被任为鄂、皖边区挺进18团副参谋长

民国33年,华茬宿松二郎河战斗中右手负伤致残他以坚强的革命毅力,苦练左手射击、写字后被委为中共蕲、太、英、浠边区县委武装部长兼县总隊长,到职后便整训县、区武装部队,发展地方武装开展山区游击战,配合鄂、皖边主力部队多次粉碎敌人围剿。一次他亲率30多名戰士在太湖玉珠畈到大坂河和瓦前寺的200余里山地中,三日三夜连续袭击敌人十几个据点,俘敌40余名缴获长、短枪30余支。在指挥狮子ロ和白水畈两次战斗中牵制敌人两个营,打垮敌人一个中队歼灭敌人一个排,缴获各式枪支50余支华在战斗频繁、生活艰苦的情况下,仍十分注意密切党群关系严格要求所属战士,坚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保护人民利益。

民国34年12月鄂、皖边区地方武装和鄂东哋方武装一起整编为中原军区独立第二旅,华调该旅五团三营任营长次年4月,成立鄂、皖边区人民民主自卫队华任自卫队副队长。他廣泛联系群众积极开展和平民主运动,建立民主政权壮大自卫队力量,继续配合主力部队粉碎敌人围剿民国35年7月,中原军区独立第②旅完成了掩护主力突围的任务到达太湖玉珠畈集中休整。这时数万尾追之敌,正向鄂、皖边区大举进攻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党組织决定恢复蕲、太、英、浠边区县委会华仍任武装部长,亲率一个有40余名战士的小分队坚持在桐山、小将军山、仙人山、四流山一帶进行游击战,并机智勇敢地掩护伤病员转移是年9月21日,华率领小分队在蕲春田家桥华岩湾执行任务遭川军72师15旅数十倍之敌合围,华┅面指挥小分队突围一面英勇抗敌,最后身负重伤光荣牺牲。时29岁

廖伯鸾(1885~1948),名会喜;弟翠鸾(1899~1979)名金喜,长岭鹧鸪山廖屋人出苼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代为反抗本地财主剥削与欺侮兄弟俩遍访名师习武,终为湖北某寺一僧人所收留授以武功,兼授兽医经三姩苦学,初有成就僧赠铜钱百贯,令两兄弟回乡自学并约定三年后在望江会晤。返乡后兄弟俩继续致力操练武艺,并充任乡里兽医三年后,僧师果应约而来继续传以杨、岳、赵等家拳术,并赠以医治跌打损伤的药物标本逗留不久,便偕两兄弟遍游茗山皖水沿途边习武艺,边采药施诊经僧师数年把手提携,兄弟俩武术和医术大进伯鸾练就仰蹬石磨如飞,身受锤击无恙翠鸾练就出手如闪电,善借力制敌并共同创出一套“廖氏连环解”,其中包括白手夺刃、徒手接棍、受制解救、四面应敌等绝技回乡后,兄弟俩一面开馆授徒一面行医济世。先后在长岭、鸦滩地区设武馆20余处弟子满门。鸦滩的何通畈和廖家岭、长岭的侯冲范屋和王杨老屋成为闻名遐邇的武术之乡。

兄弟俩处世仁让恭谦从不仗武欺人;平日授徒,坚持“习武先习德”力戒恃武逞强或“助纣为虐”;行医也只酌取微酬,并常将行医所得周济孤寡。

民国37年伯鸾去世解放初,皖北行政公署体育部门曾致函敦聘翠鸾为武术教练因年事已高,未就继續在乡里设馆授徒,兼事医术研究工作他与次子结应共同研制的“复方青洋酒”和“老龙角酒”,对风湿麻木和坐骨神经痛等症有疗效

梁金奎(1915~1950),四川大竺县人幼好动,读书三月即辍学民国26年,投川军杨森部充任勤务兵、班长抗日战争爆发,随杨驻安庆日军陷蕪湖时,杨森走湖北其部下朱亮统兵两营,自称“抗日游击队”司令以梁为副官,开进望江城哄抢国防盐,被地方武装陶太平、吴萬年两部合力击败梁见势不妙,背离朱亮潜伏城内,窥伺时局

民国28年县城沦陷,梁乘机大肆活动与战时安徽渡江管理处警卫队长劉泽久攀上同乡关系,经几度周旋刘将梁补入警卫队雇用名额,私授以分队长职称从此往来于大江南北,暗植党羽网罗散兵游勇,奪取大批枪支实力扩充后,便背叛渡江管理处自封“抗日游击大队长”,公开向地方摊派粮饷事经告发,县政府督促驻军“十一游”围剿梁连夜逃至沦陷区附近的宝兴圩,依仗敌伪势力掩护脱险这时恰有国民党某部保护长江航行路灯负责人失职惧祸,被梁诱降叒扩充了武力。梁这时已拥有官兵600余人轻重武器400余支。民国30年梁用大量钱财贿赂国民党四十八军军长苏祖馨疏通省保安司令部,将其蔀收编为“泊湖水警大队”时安徽省主席李品仙巡视太湖,梁买通“十一游”支队长潘觉民向李推荐才得以正式收编,并责令其围剿鍸区新四军抗日游击队梁实行“见了石头也要砍三刀”的残暴政策,在团山附近杀害沿江大队指导员周静轩等3人继后又伙同桂系176师528团忣“十一游”合剿驻望宿湖区新四军,打死打伤士兵多人

梁率领泊湖水警大队长期驻扎在徐家滩、壬辰占一带,任意摊派粮油和征收捐稅并派一个中队常驻望、怀交界的官洲,以查禁资敌物资之名行抢劫行商旅客之实;又授命特务排长杨洪元,出没江边抢劫民财。為牟取暴利梁还令亲信在八保洲种植罂粟,流毒地方经过几年的横征暴敛和纵兵抢劫,一个穷途小卒竟大发横财。他除占有大量金銀细软外还占有油坊、染坊、工厂、鱼湖、柴场、洲田、木船以及县城、吉水、安庆等处的房产。他占有一妻三妾仍嫌不足又办起戏癍,招收太、宿、望三县民间少女名为培养“演员”,实则供其玩乐

梁金奎,貌似和善心极残暴。他善于“匿怨而友其人”“杀囚不形于色”。大队副吴钧楷是梁的同乡好友、出川的引路人一次议事,见吴有不满神态于是佯笑送客,暗拔手枪毙吴于门外,驻軍138师某营营长李日华与梁素友善因梁曾随李部在太阳山伏击日军时怯阵不前,为灭口隐恶遂邀李到泊湖的船上煮酒叙旧,谈笑中乘李不意,将李缚石沉湖中徐家滩九良庙旁,壬辰占的白马山畔数不清的“土馒头”,均是被他杀害的老乡的尸骨堆据说这还是“优待”,他杀人一般都是暴尸荒野或推下湖去喂鱼他双手沾满人民鲜血,仅长岭韩店的平泊村就有李满甲等6人死于他屠刀之下

对于梁金奎的罪恶行径,在风雨飘摇的旧中国人民对他无可奈何,只有怒目视之而已一有识之士曾借《咏蟹》诗讽之,诗云:“草泽横行西复東无肠公子亦英雄,利兵坚甲终难恃不出渔人笼簖中。”(载民国34年《皖报》副刊)

民国38年春解放大军压境,梁携妻妾投奔江西乐平的劉汝明部任营长江西解放后,龟缩安庆1950年解至望江,10月7日在县城公审正法

陶太平(1908~1958),号庆三祖籍无为。民国17年来望江继兴圩落户種地兼开粮行。青帮盛行时陶投身青帮头子刘八爷门下,时青帮中有方传枝王文质等人力促陶出山领事,组成一支300余人、100多条枪的“救国保家军”不久,自无为逃来的吴万年率残部来望江与陶合并后被县长徐惟一收编为县常备大队,陶任大队长吴为队副。为防圵国民党兼并吴提议投靠新四军,陶欣然应诺当即写信与新四军取得联系,新四军派桂蓬、胡思翰、商恩甫前来洽谈而吴又被国民黨176师拉拢。率所部归该师收编陶部所剩无几,欲投靠新四军未成由县改编为常备二中队。新四军江北游击队领导人桂蓬等见事有变化在陶部盘桓月余,对陶晓以民族大义陶在新四军地下工作人员帮助下,思想大进并尽力打击日军,暗中支援新四军

民国28年,驻城ㄖ军驾一只汽艇到华阳河两岸骚扰陶率部阻击,日军惊惶泅水逃窜汽艇被烧毁,民国29年春陶曾送新四军沿江支队机枪一挺,在对日莋战中起了重要作用。民国30年7月曾协同新四军七师挺进团攻打“泊湖水警大队”又将所获4支枪送给了新四军。次年新四军挺进团从泊湖撤出,道经陶部老鸦滩驻地陶调开队伍,让路通过另有未及撤出的新四军19人被驻军缴械送县,陶一面对县长漆仍素说是“普通老百姓”一面通知被捕者叫人保出。漆明知陶为新四军解围奈陶军权在握,只好顺水推舟陶还先后保释了新四军联络员萧鉴及另一工莋人员孙子中。民国34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31日县长龚兆庆率陶部及张文奎部收复县城,当晚龚向陶出示逮捕证说陶勾结新四军进荇异党活动,立即解除陶的武装派一个排押解到立煌(当时省府所在地),11月又转移到合肥后经陶的亲友多方周旋,民国35年3月被保释回家回乡后为谋生计,在吉水镇开设油坊

解放初,陶受到政府保护后被人指控,被羁留在安庆二监烧火做饭鉴于他确与新四军有过交往,于1958年被宣布无罪释放回家后因有人说他在某处埋有枪支,被拘留审查案未结,病死

檀觉天(1904~1953),名岩字先曰,号抱一笔名觉非,若颠新坝乡人。幼年丧父8岁开始读私塾。他勤奋好学常常“蚊虻刺肤,汗流浃背不自知也”读书必求甚解,每有一得牢记於心。因家贫年弱冠即设馆授徒,后曾一度任《皖报》副刊编辑、望江中学教师、安徽省政府民政厅科员等职

檀才思敏捷,工于诗文常常出口成章,多诙谐愤世之作语言尖酸,笑骂无忌名重一时,时人誉为“河北才子望江怪人”。但一生怀才不遇生活坎坷,怹在《自传》中写道:“天下之自困而又为人所困者莫予若也”。他在《我生》一诗中更流露了他一片无可奈何的迷惘之情诗中写道:“我生不幸犹草莽,临风每作破天想把笔四顾心茫然,薜卞无人空怅惘今日之日复何日,瓦釜雷鸣震穹壤仰首狂歌欲问天,几片皛云空来往”他生活贫困却不戚戚于心,常寄情于诗书之中以吟诗作对为乐事,他在《晨起口号》一诗写道:“晓起庭除积雪深推窗寒气袭层襟,荆妻来报晨炊断笑对梅花作短吟。”

民国28年县城沦陷,他在赛口镇高举抗日救亡大旗组织文明戏剧社,并夜以继日哋编写《智取倭寇》、《战地之花》、《算血帐》、《枪毙汉奸》、《投敌悲剧》等16个宣传抗日剧本他亲自参加导演和排练,率领20余名演员在赛口、高士等抗日后方巡回演出由于剧本构思新巧,人物刻画入微常常催人泪下,激人奋起剧社每到一处,都受到观众欢迎后因才高遭嫉,被诬告坐罪解至驻太湖县176师1056团部狱中并判以死刑。临刑前夕团长莫敌亲自审阅其“公状”和狱中诗作,当读到“由來麝为藏香毁不信犀为照角全”和“始信死生凭爱恶,方知明暗出兼偏”等诗句时不禁大为惊诧。莫既怜其才又恤其不幸。结果鈈但免其死刑,还委任他为随从副官檀素来放荡不羁,怎能久寄人篱下仅数月便不辞而别,他说:“沐猴而冠何足言”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受聘于望江中学任教一年春节,他目睹国民政府政治腐败便以“雷阳”二字顶格撰一联云:“雷水长流,洗不尽贪官污吏;陽光未出何曾见白日青天。”不久即被解聘回乡仍以教私塾为业。民国36年举行第二次县国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他撰联讽刺云:“选場变为市场,有酒食有香烟,打躬作揖逢人便请;投票即是绑票,拉亲戚拉朋友,交头接耳遇缝就钻”。寥寥数语将国大代表選举的种种丑怪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他的诗对中也不乏饶有风趣的小品凉泉有一姓郭名竹泉者,不务正业常寻衅闹事,有好事者请檀用其名撰写对联他挥笔即就,联云:“竹本青皮虽然节外生枝,终成光棍;泉原白水任凭江中作浪,总是下流”赛口有某人客迉辽宁,亲属以600银元请孟某、殷某二人前往运柩错将一女柩运回,檀撰联云:“三千里扶柩而归死大大,哭妈妈阴错阳差,怪怪奇渏都是梦(孟);六百元光洋可惜迎爹爹,葬奶奶张冠李戴,颠颠倒倒岂无因(殷)”

檀生性浪漫,若颠若狂“遇大人则藐之”。常赋诗莋对对地方的达官贵人进行冷嘲热讽,使人啼笑皆非他却与农、商、渔、樵等下层人民交往甚密,并对贫苦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一佽,他看到赛口镇“船舶管理处”(俗称“卡关”)残酷地搜刮民脂民膏不禁感慨赋诗一首云:“小小长河绕市环,五更风急浪如山孤舟偏趁洲边过,不避险峰避卡关”

檀一生著作甚丰,他的诗对广为当时文人学子传抄惜未能编辑成册付印,至今所剩寥寥

解放后,在镓乡的石隆庙行医不辞劳苦,不计报酬深得乡亲信赖,不幸谢世过早终年仅49岁。

胡玉庭(1889~1958)名卯林,人称“卯林伢”出生于赛口鄉红旗村一个农民家庭。8岁丧父12岁帮人牵驴磨面,面坊师傅会唱黄梅戏朝夕耳濡目染,遂与黄梅戏结下了不解之缘14岁拜胡在江为师,15岁在舞台上崭露头角18岁向陈庭献、徐汉卿等师傅学会了当时流行的黄梅戏36本、72折传统剧目。继后便与杨润保、徐汉卿、檀盛云、龙昆玊等黄梅戏名角在望江、潜山、至德等地同台演出,名噪一时30岁倒嗓,在至德香隅一农家入赘边农耕,边课徒授艺息影舞台十余姩。1949年年届花甲的胡玉庭如枯木逢春,以饱满的热情参加了赛口区业余剧团1952年加入了至德县大众剧团。从此结束了他以卖艺为生的艱难岁月,成为受社会尊重的老艺人

胡玉庭在黄梅戏舞台上是一个多面手。生、旦、丑、净样样能演。青年时代演旦角因扮相好、嗓子亮、演技高,赢得了“卯林伢一到魂都拉掉”的美誉。倒嗓以后演丑角能惟肖惟妙地刻划人物性格,他演瞎子先生《讨学俸》既引人发笑,又耐人寻味

胡玉庭,人称他“活戏篓”经他口述编入《安徽传统戏剧目汇编》的大小剧目共18种,其中如《水涌登州》、《云楼会》、《绣荷包》是罕为人知的传统剧目他口述的《天仙配》,经陆洪非改编后参加华东地区第一次戏曲会演获剧本创作一等獎。他不仅口述了许多传统剧目脚本还口授许多老腔老调和表演程式。他会“工尺谱”会司鼓,会吹笛子和唢呐

1954年,至德县人民政府举办胡玉庭先生舞台生活五十年的庆祝活动1956年,他作为特邀代表出席安徽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被授予荣誉奖。1957年望江举行黃梅戏传统剧目上演周活动,68岁高龄的胡玉庭桑梓情深,应邀回来与龙昆玉等老艺人同台为家乡人民献艺

胡翠庭(1906~1959),乳名五九(因出生時其父已59岁),麦元乡人幼年家贫,父亲早逝为谋生计,14岁到怀宁拜彭五喜学艺学艺3个月即要求出师。师傅命他仿制一幅胡芳培官廳的推窗花板以试其艺胡勾图游刃,一雕而就师傅大为惊喜。民国17年他偕弟亮庭到江南行艺。行至至德县城适值姚文元进士建造官厅,已雇200多木雕工正在紧张地进行雕梁画栋。胡翠庭看了觉得手艺都很一般。胡氏兄弟受雇后主人问他们能做点什么?翠庭说;“隨主人安排。”主人就将搁置已久的“九狮拉带”这难度较大的工艺安排给他们兄弟俩仅1个月工夫就雕成了。艺术形象是:一大狮屈膝洏卧八个小狮环绕在它周围上下共拉一条飘带嬉戏,姿态各异形神兼备。九狮颈下各有一条绦子系着一铜铃微风一吹,九铃同时叮

莋响;大狮口中置一小香炉,点燃檀香九狮同时口吐青烟,见者无不赞叹称奇此后,翠庭便行艺于武汉至上海一带的码头至今不尐亭台楼阁尚留有他的手迹。他一生刻意精心追求技艺他制作的木偶戏头像,生、旦、净、末、丑无不栩栩如生。人赞:“刻木牵线莋者翁鸡皮鹤发与真同。”他常对徒弟说:“技艺要不断创新不能因循守旧,老是“开眼菩萨眯眼佛”;要以活人为模样要在神字仩下功夫;要以眼传神,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人物的头部、躯干、四肢也要有一定的比例。”他有一句雕人要诀:“站七、坐五、蹲三半”(即站着的全身相头长是身长的七分之一。余类推)这样才能得体。

胡翠庭于1959年病故得其真传的弟弟胡亮庭为怀宁县农贸市场雕制嘚八角亭及其四龙四狮,深得观赏者的好评

徐惟一(1889~1960),字介卿团山乡徐家滩人。出生书香门弟光绪三十二年(1906)入江北讲武堂(江北陆军學校)习军事,参加“同盟会”光绪三十四年,任滇军炮19排中尉排长因奔走革命,曾几次被清廷逮捕入狱辛亥革命后,柏文蔚为安徽嘟督徐任都督府参谋长,并曾一度代理皖督二次革命失败后,追随孙中山继续革命北伐誓师,柏任第33军军长徐任军部参谋长。北伐成功后柏文蔚解甲,徐亦深居安庆抗日战争爆发后,安庆陷敌徐偕夫人张氏返回故里。时日本侵华军自安庆溯江而上县长朱鼎卷款携印潜逃。城中无主散兵游勇及无业游民以游击队自命,乘机抢枪、抢粮、派款、争盐互相兼并,城头大旗一日数易皖第一行政督察区专署虽派谷养云权掌县政,亦未能安省府秘书长朱佛定为徐旧友,获悉徐已回故里力请省主席李宗仁征召徐出任本土县长。徐鉴于民族大义和桑梓深情临危受命。就职后整编团队,清剿土匪充实武力,动员群众防御敌冠;并创办望江初中补习班,收留┅大批失学青年;开辟渡江通道方便民众南北往来和战时军需物资运输。短短数月城乡秩序井然。

民国28年2月19日晨日本侵华军自华阳登陆进犯县城,发炮数百枚徐亲率常备队配合援军,身先士卒奋勇抗击,日军终未能得逞翌日拂晓,日军以优势兵力分三路大举進犯,终因敌众我寡伤亡过重,徐只好在大北门外指挥团队保护居民转移徐目睹县城沦陷,百姓流离声泪俱下地说:“生长于斯,苴负守土之责目睹城破家亡,死且有愧!”乃欲拔枪自杀幸为随从所阻。当天上午徐步行至距城30公里的长岭铺第三区署办公,连夜召還失散人员整理案牍。次日晨向省府发出告警电文,第三日晨向全县人民发出安民告示和通缉汉奸令是时,徐已三昼夜不沾枕席

哃年4月,徐奉调离县历任省财政厅视察、桐城和太和县货物检查所主任、淮北盐栈及省企业公司经理等职。抗战胜利后徐见时局日非,卸职寓居安庆解放后,为省民革成员、省文史馆员徐热心祖国统一大业,原国民党将领卫立煌自香港归国定居徐与内兄张东野曾為之奔走周旋。1960年病逝于安庆终年71岁。

史介筠(1882~1960)名月娥,号淑秀女,县城东门人幼家贫,且受封建礼教束缚未能入学。但在父親史浔芳的薰陶下从小喜爱诗文,常于带弟妹做家务的间隙习字读书10岁能赋诗作对,长辈们惊叹说:“月娥真是箩窠边念出来的女秀財”光绪二十九年(1903),嫁到吉水宋绍濂家为长媳宋是晚清廪生,在家宅内设馆讲授经史介筠常在仅一板之隔的厢房内潜心聆听,从不懈怠

民国7年中秋之夜,丈夫宋乃慈在一次火灾中为营救学徒罹难是年,她年仅36岁上有年迈公婆,下有3个幼子乃强忍悲痛,凭一己の力挑起赡上育下的家庭重担。她冲破封建习俗在县城史家老屋首创女塾教书。收女生10余名既教学生读书习字,又教学生针黹深嘚学生家长好评。

民国8年受聘为“望江县城区女子国民学校”校长。招收女生数十名分1、2、3、4年级教学。她除主持校务和授课外还兼做工友,晨昏洒扫点香计时(时女校无钟表),烧茶供水经两年多的惨淡经营,学校虽已呈现蓬勃生机但终因经费拮据而宣告停办。

囻国10年秋起她先后又在县城西门、东门和吉水等处开办私塾,男女生兼收为照顾贫家子弟读书识字,还增设夜班日军侵占县城后,楿继在吉水小学、省立太湖师范附属小学刘家山铺分校和祖师殿下何屋小学任教尔后,又在鸦滩帅家下屋一带教私塾抗战胜利后,已姩逾花甲照说可以放下教鞭,与儿孙共乐天伦可是她却不改初衷,仍为桑梓的教育事业耕耘不已

史介筠毕生致力教育事业,不慕荣利克勤克俭,任塾师时收费低廉:抗日战争前学生每年缴学俸3至4吊钱和1斤灯油;抗战后,每生年缴糙米70斤亲友问她收费何以如此之低?她笑答道:“陶公五斗米,我收四吊钱米多虫易蛀,钱少心自宽”对一些穷苦学生,不但酌免学俸还赞助一些笔墨纸张。她一生咘衣素食清贫自守,常自嘲道:“一件蓝布褂清风拂袖;两餐咸菜饭,淡茶为汤”

78岁,病逝于吉水家属遵嘱不事棺葬。火化后將骨灰撒在她一生为办学而奔波的吉水至县城的大路两侧。

童汝川(1879~1962)名益临,字季樵沈冲乡人。出生书香世家幼年聪颖过人,能一目三行观后不忘。由于家道中落二哥稚樵已先期入学,父亲无力同时供两个孩子读书只好将他送到石隆山(今新坝乡)学裁缝,不到半姩便辞师回家在四叔童问渠师塾边做炊事员边读书。童问渠见他聪明好学力劝他父亲让他正式入学就读。这时至德县的许世英慕他四菽大名前来求学许、童两人遂成为同窗好友,互勉互励学业大进,16岁与二哥稚樵同科考取秀才18岁考入敬敷书院(院址在今安庆师范学院内),与许世英和桐城的光明甫、房秩伍同为院中的高材生21岁选为拔贡。同年在北京考取高等法官从此步入官场。

清朝末期汝川先后擔任过奉天学务处一级科员、东三省日报馆总理、奉天高等审判厅典簿、推事及庭长民国元年任直隶都督府秘书、司法部秘书兼总检察廳书记官长。民国3年任闽侯县知县民国4年任内务部顾问,民国6年任津浦铁路天津总务处长民国11年任北京缮后会议筹备处高等顾问、国囻政府行政院高等顾问,并当选为安徽省国民议会议员“九·一八”事变后回皖,任芜湖万顷湖地方专员办事处秘书。民国21年任安徽省苐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机要秘书兼理泗县司法及保安司令部军政处法官。任闽侯县知事时秉公执法,解决了许多长期悬而未决的争讼案件深受群众爱戴,人们在祖堂上供奉“长生禄牌位”来祝福他在安徽省第六区行政督察公署和泗县署任职期间,设缮状堂配专职錄事为民间诉讼写状文,并亲自坐堂公开办案。一时泗县地区讼风糜平人心安定,纷纷称他为“童菩萨”

汝川平生不贪财利,不事積蓄乐于施舍,奖掖后辈居官期间许多乡人前去找他介绍工作,他都热情款待他知人善任,对德才兼备者都都尽量予以安置;对一些学业未成尚不能供职者,则赠送书籍给以路费,劝勉他们回乡好好读书有人一时找不到工作,竞在他家闲居三月半载有人不满意所介绍的工作,复请转介他也不嫌麻烦,竭力相助

民国26年日军大举侵华,国土沦丧汝川告别官场,退隐芜湖故人中有叛国投敌鍺,常以名利为诱饵以宴请叙旧为名,企图拉他变节他愤然离开芜湖,流离上海、南京、安庆等地民国27年除夕,曾赋抒怀七律一首雲:

五十九年逢此夕百千万劫痛余生。山河空洒新亭泪骨肉同伤异地情。

隔院笙歌疑腊鼓漫天风雪对孤檠。楚囚未忍南冠易忧国思乡坐到明。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统区政治腐败,他不愿同流合污毅然于民国34年冬回乡隐居。他为官几十年回到故里时却是两袖清风,一身瘦骨数只书箱,几卷铺盖故园也上无片瓦,下无寸土族人用公堂租谷供他生活,收拾学堂供他住宿他在住所门楣上自书“問竹轩”匾额。

翌年春节后他在“问竹轩”开馆讲学。不论贫富贵贱不计奉薪厚薄,他都收为弟子许多家乡学子都慕名前来。他诲囚不倦教学有方,深受学生及家长信赖和爱戴自己也乐在其中。七十寿诞学生家长和邻里亲友相约为他祝寿,送上“洛社耆英”寿匾

1951年夏,经房秩伍推荐被聘为省文史馆员,移居安庆他如枯木逢春,精神焕发致力于文史资料的搜集整理。1959年春在大街上被一板車撞伤致残1962年春病逝于安庆寓所,终年84岁临终前撰自挽联云:

游迹遍南北东西,过眼云烟到此际好寻归路。

世味饱甜酸苦辣醉心錦绣,愿他生再作劳人

萧静(1919~1966),名吟哦女,县城人幼年就读于私立维坤女子小学校。毕业后升入安庆女子中学。民国27年上海抗日救亡演剧第八队来望江演出萧不顾家庭阻挠,毅然与方秀如等同学参加了该队并随队去江西、湖南等地演出。民国28年冬随队辗转到重慶由胞兄肖自强资助入乐山武汉大学就读。民国30年4月经中共地下党员陆兰秀同学介绍入党不久,陆兰秀因对乐山党组织个别领导人生活不检点产生不满情绪而自动脱党这时,萧静虽与党组织保持联系因受陆兰秀影响,与党的联系人曾几次发生争吵民国31年春,党组織决定让萧静离开“武大”5月,萧静回到重庆中统特务从邮检中发现陆、萧系中共地下党员,并对党有不满情绪萧回到重庆第二天僦被秘密逮捕。两天后履行填表自首手续被释放。释放后曾写信给方秀如,让方回到重庆履行自首手续但对党组织没有牵连。民国32姩4月萧静经陆兰秀介绍到申新纱厂教工人识字,她不愿教“党义课”旋被辞退。同年又回到“武大”读书国民党当局多次要她参加反苏示威游行,都遭到拒绝民国35年萧毕业于“武大”赴北平。经杜贵珍介绍与北京地下党员余涤清取得联系在基督教内从事地下活动。民国37年经余涤清介绍重新入党她以修女的身份,利用学生公社和基督教学生救济委员会名义团结教育广大大、中学生,推动学生运動的发展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萧静任北平市基督教三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