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司马微的故事'?

日暮江头闻竹枝,南人行乐北人悲。读者们好!我是原创作者小马,每天分享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

诸侯们要争霸天下,那少不了谋士的相助。谋士的作用非常大,他们时常能够在乱局之中看清形势,也能够给主公的提供非常好的策略来拓展领土,打败敌人。当诸侯有了谋士,那么实力会变强。项羽本来只是一位大将,有了范增之后,就成为了诸侯之首。刘邦本来没多大实力,有了张良之后,他却能够失败多次,又可以崛起。这无不说明,无谋士,诸侯不可成大业。为了得到顶级谋士,刘备多次拜访一个小地方。刘备是如何做的呢?

刘备遭遇了很多次的失败,已经没有了地方,只能来到荆州暂时驻扎。刘备实力已经变得非常弱小,麾下只有数千兵马,他变得非常的沮丧。小编觉得这样的刘备基本上已经没有人过去投靠了,因为他毫无吸引力。但事实却不是如此,徐庶却来投靠了。有了徐庶,刘备也尝到了有谋士的滋味。但之后徐庶的离开,刘备又变得非常的颓废。好不容易看到崛起的希望,刘备又失去了。刘备只好在新野整顿军队,训练士兵。刘备也振作了起来,开始寻找谋士。

在新野待了好几年的时间,刘备也有了一点名气,很多的士族都表现了对他的亲近。刘备的实力虽然弱小,但他同样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其实刘备没有察觉到自己已经非常有优势了,他有很大的名声,有皇叔的称号。同时刘备也没有发现,他已经属于为数不多的有雄心的诸侯了。刘备在荆州的名声越来越大,这让蔡瑁非常的不舒服,于是就设计陷害了他,幸亏刘备逃得比较快。就在这个时候,他遇见了司马微。于是刘备向他请教,司马微也立刻道明了刘备连续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顶级谋士,于是向他推荐了卧龙。

刘备多方打听之后才知道,原来卧龙就是诸葛亮,并且他居住在一个小地方卧龙岗。刘备对谋士非常的心切,他渴望得到谋士的相助,渴望能够实现心中的抱负,于是他就带着自己的两个兄弟向卧龙岗出发了。刚走到密林之时,刘备就觉得好似仙境般。小编觉得刘备一定是会看像,他觉得这样的环境是有大才所在。之后刘备又遇见了一位农夫,他向这位农夫请教卧龙岗所在之地。当刘备来到卧龙岗的时候,却发现房屋的主人没有在家,只有一位门童。刘备没有见到心中的谋士,没有办法,只能留了一个名号打道回府。

隔了一段时间,刘备并没有出去。司马微又上门拜访。司马微又问刘备有无寻找到谋士,之后就离开了。这让刘备又起了心思,于是又带着兄弟出发了。小编觉得刘备还是非常有雄心的,他为了得到谋士,不辞辛苦,来到一个偏远的地方。当到了卧龙岗之后,他又碰上了孔明的好友。本来刘备也想要拉拢这位好友来做谋士的,但被拒绝了。之后刘备又遇上了孔明的岳父。小编觉得孔明的岳父实在对他太好了,无时不刻都在推崇女婿。从孔明岳父处得知了孔明的大才,刘备得到谋士的心更加的迫切。可是这一次孔明又不在家。

虽然拜访了两次,刘备还是没有能够见到谋士,但刘备也得知了孔明确实有大才。刘备奋斗了20多年,依然没有取得一块地盘。刘备特别的不甘心,他对孔明又起了盼望。于是刘备不顾张飞的反对,再一次的来到了卧龙岗。这一次,刘备终于见到了这位顶级谋士的真面。刘备表现的非常谦逊,向他诉说心中的志愿。在刘备的多次请求之下,孔明也同意出山,并且拜他为主公。经过多次拜访之后,刘备终于得到了他心中的顶级谋士。

小编认为刘备对自己认识得非常清楚。在刘备的实力还弱小的时候,他能够在新野这块小地方安居了好几年的时间。刘备知道自己遭遇了多次失败,就是因为没有谋士的相助。他认识到自己已经有了大将,必须要得到谋士。刘备非常有耐心,虽然拜访了好几次,都没能够见到顶级谋士的真面,但他还是没有放弃。在自己的兄弟进行阻挠的时候,刘备还是义无反顾的去了卧龙岗。刘备也非常谦逊,这让孔明非常有好感,于是得到了他的相助,刘备开启了他的崛起之路。如果刘备没有表现得很耐心,他会得到孔明吗?

自从雪里唱新曲,直到三春花尽时。以上是文章是小编的个人见解,感谢大家阅读

百家号原创作者独家内容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在《三国演义》中,司马徽算是一个神奇的人,被称为水镜先生。他非常有先见之明,看出诸葛亮和庞统的不凡之处。换句话说,司马微才是卧龙凤雏的伯乐,若不是他向刘备推荐这诸葛亮和庞统,那么诸葛亮和庞统又怎么会有后来受到世人敬重的名声。

其实司马微并非是杜撰之人,在正史中司马微是一个隐士,并且是一个精通道学、奇门的高人。所谓物以类聚,不然司马微又怎么会慧眼识珠,认识了卧龙凤雏,并将他们推上展示自己的舞台。

三国志》关于司马徽的介绍:

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於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

司马徽向刘备推荐卧龙凤雏,并未提及司马懿

而刘备在新野时就是听闻了司马微之名欣然前往,去拜访这位高人。刘备本打算请水镜先生出山来辅佐自己,没想到却被拒绝了。司马微喜欢隐居,自然不可能跟刘备走,功名利禄对他来讲就是浮云罢了。司马微和刘备两人相谈甚欢,想着自己拒绝了刘备也怪不好意思的,所以就借坡下驴向刘备推荐了卧龙和凤雏这两人。

本来他想推荐徐庶,不过当时徐庶被曹操骗去许昌了,所以很遗憾。话说刘备先后得到这两人后,帮助他开创了大业。对此想必不少人会感到好奇,水镜先生司马徽把徐庶、卧龙、凤雏介绍给刘备,为什么不把自己的侄子司马懿介绍给刘备?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个人要跟大家说一下,司马懿并非是司马微的侄子。虽然都是姓司马,可这并不能说明司马懿就是司马微的侄子。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两个人是认识的。

因为司马懿是门阀子弟,有显赫的家世,他的高祖父叫做司马钧,曾经当过征西将军。而他的曾祖父叫做司马量,曾经当过豫章太守。到了他祖父司马儁,只当了颍川太守,看起来一代不如一代,但也是妥妥的世家大族。

值得一提的是,水镜先生司马微也是颍川人,并且他的家和司马懿的家离着并不是很远,都是一个地区的人。并且司马懿家族在当地是名门望族,所以司马微不可能没有听说过司马懿。

那么作为老乡,为何司马微不把司马懿介绍给刘备吗?要知道司马懿号称“冢虎”,与诸葛亮“卧龙”齐名,并且司马懿和诸葛亮相互争斗,互有输赢。只不过司马懿比较好命,比诸葛亮活得久,最后晋统一了三国乱世,而司马懿则是晋朝的奠基人。

司马懿这么厉害,司马微为何不给刘备推荐?原因有三点,分析如下。

司马懿当时很低调,可能不愿意出来当官。

司马懿少年时期就胸怀谋略,也有平定乱世的想法,在司马懿二十岁的时候,当时南阳太守杨俊,看到司马懿之后就跟别人说这个人并非常人,以后肯定有作为。

后在建安六年,曹操听闻司马懿颇有才气于是派人请他当官,可是司马懿不喜曹操,不想屈尊,于是便谎称自己有病不能当官。曹操便相信了他,之后过了七年,曹操当了丞相,又想起了司马懿,便再次派人请他,这回曹操下了死命令。

如果司马懿还称病就马上捉了他,这时司马懿见逃不了就只好乖乖去当官。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司马懿早期很低调,不是属于自己的明主,估计他是不愿意出来当官的。而司马微神机妙算,自然看在眼里,所以就不推荐他去给刘备那效力。

司马懿是门阀子弟,不需要推荐。

上文说了,司马懿的家族可不一般,是当时的世家大族。而东汉末年可没有科举制,当官一般靠举荐,并且举荐的人大多都是贵族阶级的人。换句话说,司马懿想当官非常简单,依靠他自己的家族就能轻松混上一官半职,根本不需要司马微来帮助。

司马懿虽有才能,但在东汉末年显得默默无闻。

司马懿虽然少有才能,一早就入了曹操的法眼,但东汉末年人才太多了,早期的司马懿跟同时期人比起来,并不是很耀眼。比司马懿耀眼的人有徐庶、陈宫、法正、郭嘉、诸葛亮等人。而司马懿在这些名人去世后才开始耀眼起来,并且一发不可收拾,最后为子孙打拼下了天下。因此,司马微认为司马懿能力不错,但不至于非要让他去效力刘备,因为有更好的人选,比如诸葛亮和庞统。

司马微与司马懿并非是亲叔侄关系,但可能他们之间会认识,毕竟是老乡。司马懿早期虽有才能,但当时有才能的人很多,比如郭嘉、徐庶、诸葛亮等人。司马微没必要跟刘备推荐司马懿,因为诸葛亮与庞统是更好的选择,这两人皆是寒门出身。

而司马懿毕竟是大族子弟,不需要司马微来推荐。况且司马微也是寒门出身,是一个隐士,本来就不愿意跟大家族打交道,就更不会向刘备推荐司马懿了。

你是如何看待司马懿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故事梗概:
汉建安12年(公元207年),诸葛亮时年27岁,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对刘备陈说三分天下之计,即著名的“隆中对”。随即出山辅助刘备。
当时,刘备依附于刘表,屯兵新野。后来在一次拜访司马徽时听过他说:“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那些儒生都是见识浅陋的人,岂会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能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才是俊杰。此时只有伏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后又受徐庶推荐,想徐庶带他来引见,但徐庶却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这人可以去见,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将军宜屈尊以相访。)”
刘备便亲自前往拜访,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刘备便叫其他人避开,对诸葛亮提问道:“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现今汉室衰败,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权。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与能力,想以大义重振天下,但智慧、谋略短小、不够,所以时常失败,直至今日。不过我志向仍未平抑,你有没有计谋可以帮助我?)”
诸葛亮遂向他陈说了三分天下之计,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孙权可作援的形势;又详述了荆、益二州的君主懦弱,只有拥有此二州才可争胜;更向刘备讲述了攻打中原的战略。这篇论说以后便被称为隆中对,而刘备听后更加大赞,于是诸葛亮开始仕于刘备。刘备常常和他议论,关系也日渐亲密。关羽、张飞等都大感不悦,刘备向他们解释道:“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般,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了。)”关羽、张飞等便不再抱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司马徽的绰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