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学术文献翻译软件有哪些推荐?

这里给出几个不同的读文献的方法,依照个人习惯或条件,挑选或综合使用

一位牛人,从phd到现在工作半年,发了12篇paper,7篇first author,而我现在每天还保持读至少2-3篇的文献的习惯。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读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读文献的大忌。既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以后不愿意读文献。

  1. 每次读完文献 (不管是细读还是粗读),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 take home message是什么。如果不知道,就从abstract、conclusion里找,并且最好从discuss里确认一下。这样一来,一篇文章就过关了。 take home message其实都不会很多,基本上是一些concepts, 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那往往是没有读到重点。

  2. 扩充知识面的读法重点读introduction,看人家提出的问题,以及目前的进展类似的文章。每天读一两篇,一个月内就基本上对这个领域的某个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读好的review也行,但这样人容易懒惰。

  3. 为了写文章的读法。读文章时,尤其是看discussion的时候,看到好的英文句型,最好有意识的记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谁、哪篇文章、哪个期刊,这样以后照猫画虎写的时候效率高些,比自己在那里半天琢磨出一个句子强的多。当然,读的多、写的多,你需要记得句型就越少。这道理其实很简单,有意识的去总结和记忆,就不容易忘记。

这是在面对一个新课题时如何去读文献的方法
先读综述,这样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对于国内文献,一般批评的声音很多,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入口,在此之后,你再看外文文献会比一开始直接看外文文献理解的快得多。而国外的综述多为本学科的资深人士撰写,涉及范围广,可以让人事半功倍。

针对你自己的方向,找相近的论文来读,从中理解文章中回答什么问题、通过哪些技术手段来证明、有哪些结论,等等?从这些文章中了解研究思路、逻辑推论,学习技术方法

  1. 关键词、主题词检索关键词、主题词一定要选好,这样才能保证你所要的内容的全面。因为,换个主题词,就会有更多新的内容出现。
  2. 检索某个学者:查SCI,了解某个在这个领域有建树的学者,找他近期发表的文章。
  3. 参考综述检索:如果有与自己课题相关或有切入点的综述,可以根据相应的参考文献找到那些原始的研究论文。
  4. 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
  1. 注重摘要:摘要可以说是一个论文的窗口。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多数文章题目、摘要简单浏览后,直接把几个Figure及Title与legend一看,一般能掌握大部分。

  2. 通读全文:读第一遍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争取明白每句的大意,能不查字典最好先不查字典。因为读论文的目的并不是学英语,而是获取信息,查了字典以后思维会非常混乱,往往读完全文不知所谓。可以在读的过程中将生字标记,待通读全文后再查找其意思。

  3. 归纳总结:较长的文章,容易遗忘。好在虽然论文的句子都长,但每段的句数并不多,可以每一段用一个词组标一个标题

  4. 确立句子的架构,抓住主题:读英文原版文献有窍门的。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看到大量的关系连词,他们承上启下引领了全文。西方人的文献注重逻辑和推理,从头到尾是非常严格的,读每一段落都要找到他的主题,往往是很容易的,大量的无用信息可以一带而过,节约你大量的宝贵时间和精力。

  5. 增加阅读量:由于刚刚接触这一领域,对许多问题还没有什么概念,读起来十分吃力,许多内容也读不懂。后来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最后可以融汇贯通。所以,对新手而言,应当重视阅读文献的数量,积累多了,自然就由量变发展为质变了。

  1. 集中时间看文献: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2. 做好记录和标记复印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或html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
  1. 下载电子版文献时(caj,pdf,html),把文章题目粘贴为文件名(文件名不能有特殊符号)。
  2. 不同主题存入不同文件夹。文件夹的题目要简短,如:PD,LTP,PKC,NO。
  3. 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最起码要把有用的和没用的分开。
  4. 重要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在文件名前加001,002,003编号,然后按名称排列图标,最重要的文献就排在最前了。而且重要文献要注意追踪。运气好,你可以得到更多的线索;运气不好,发现别人抢先了。据此修正你的实验。

6.英文文章写作 (阅读文献的副产品)

  1. 平时阅读文献,注意总结常用句型和常用短语。(注意,文献作者必须是以英文为母语者,文献内容要与你的专业有关)
  2. 找3-5篇技术路线和统计方法与你的课题接近的文章,精读

本人英语基础不好,没过六级,所以读硕期间看的外文文献很少,现在想想很后悔,2年的时间少学了很多东西。上了博士,自己给自己的定位也高了一些,开始打算硬着头皮咬着牙,即使很不情愿也要多看些外文文献。一开始阅读速度的确比较慢,有些也很难理解。坚持到现在,已经仔细阅读了约100篇外文文献,泛读了100篇外文文章,受益匪浅,写外文文章也很顺手了。下面就谈几点自己的体会。(PS.我是材料专业的)

  1. 先找5篇跟自己论文最相关的外文文章,花一个月的时间认认真真地看,反复看,要求全部读懂,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同学和老师交流一下。一个月以后你已经上路了。
  2. 如何读标题?不要忽视一篇论文的标题,看完标题以后想想要是让你写你怎么用一句话来表达这个标题,根据标题推测一下作者论文可能是什么内容。有时候让你写一句比较长的标题,你可能还不会表达呢,下次写的时候就可以借鉴了。
  3. 如何读摘要?首先把摘要快速浏览一遍,了解这篇文章主要做了些什么。也许初看时不太懂,但这时候不要气馁,继续往下看,等你看完这篇文章的时候也许你就都明白了。事实上,摘要通常都写得很简洁,省略了许多前提和条件,所以第一眼看到摘要而不明白作者意图、看不懂,这些情况都是非常正常的。
  4. 如何读引言(前言)?当你了解了你的研究领域的一些情况,看引言应该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了——都是介绍性的东西,写的应该都差不多。所以,有了一定的文献阅读量后,再看这部分内容便几乎是一扫而过。不过,有些老外写得经典句子最好记录下来,下次你写的时候就可以参考使用之。
  5. 如何读材料及实验?当你看了足够多的文献后,这部分内容也很简单了,无非就是介绍实验方法、自己怎么做实验的等等。很快就能把它看完了吧?
  6. 如何看实验结果?这部分一定要结合结果中的图和表看,这样能够提升阅读速度。主要看懂实验结果,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例如作者用不同的句子结构描述一些数字的结果)。有时看完以后再想想:就这么一点结果,别人居然可以大篇幅的写这么多,要是我可能半页就说完了?
  7. 如何看分析与讨论?分析与讨论是一篇文章的重点,也是最需要花时间阅读的。我一般把前面部分看完以后不急于看分析讨论,而是首先思考:如果是我做出来这些结果,我会怎么来写这部分的分析讨论呢?这之后,再慢慢看作者的分析与讨论,仔细体会作者观点,为我所用。当然,有时候别人的观点比较新,分析比较深刻,看不懂也是情理之中。当你看的多了,你肯定会看的越来越懂,自己的idea也会越来越多。
  8. 如何看结论?经历了分析与讨论,再看结论也能够一目了然。这就是看完了全文再去看摘要的效果差不多。
  9. 把下载的论文打印出来,根据与自己课题的相关性分三类,一类要精读,二类要泛读,三类要选择性的读。分别装订在一起。
  10. 看完的文献千万不要丢在一边不管,以3—4个月为周期温习一遍。可以根据需要,对比自己的实验结果来看。
  11. 学会记笔记重要的结论、经典的句子、精巧的实验方案一定要记下来,供参考和学习。
  12. 有些实验方法相同、结论不同的文献,可以批判性地阅读。我想,如果你自己做实验多的话,你应该有能力判断谁的更对一些。出现实验方法相同、结论不同的原因有下:实验方法描述不详细,可能方法有差别;实验条件不一样;某些作者夸大结果,瞎编数据。
  13. 有时间还是多看点文献吧,最好定个目标——在学术上超过自己的导师。因为老板也并不是完全看文献,他们偶尔仅凭经验做事,很多新东西他们都不知道。多看文献,慢慢地,你的导师会觉得你很厉害。

读文献的严重误区就是:从头读到尾恨不得嚼透每个单词,读完后束之高阁让记忆随风飘散。本文总结读英文文献的高效方法,希望对各位科研同仁,尤其是初涉科研的同学们有些许帮助。

在开始读文献之前大家不妨思考几个很关键的问题:

  1. 如何判断手头的这篇文献和自己的领域相关得精度?
  2. 那些在阅读中遇到的生单词(学术专业词汇除外)真的会对通篇的理解形成严重障碍吗?
  3. "读懂"的定义是什么?没有输出反馈的文献阅读对我们的科研积累到底有没有价值?

如果你在之前的文献阅读中已经思考过这几个问题,那么恭喜你,你对于文献阅读的目的和意义有了比较深入的思考。接下来的篇幅中也会为大家一一解答这些疑惑。

  1. 第一步初筛论文 (Surveying theArticle)。这一步的目的是帮助你确定这篇文章之于你的研究方向是否值得一读,该怎么读。标题和关键字当然是最先吸引我们注意力的两个因素。 摘要Abstract 部分也会提供给我们一篇文章的主要研究手段研究成果。接下来我们需要跳到结论Conclusions部分,如果一篇文章的结论部分和你的课题高度相关,那么这篇文章你可以继续读下去,反之从时间和效率的角度考量则需要略过。
  2. 第二步阅读文章 (Read thePaper)。这一步的目的是帮你确认这篇文章是否值得精读。这时很多同学会习惯性地从引言开始,往后逐一仔细研读文章的各个段落。此时最高效的方式是先扫一遍图表以及他们的标题、图注,对于文章的数据内容有一个自己的初判,科研小白们可以考察一下自己对于图表的解读是否和后面即将读到的文章内容一致。然后我们 回到引言部分,去了解研究开展的背景,以及为什么作者要展开这项研究。通过这两部分的阅读可以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该项研究的内容和目标,通过和自身科研课题的对比来确定是到此为止,还是精读剩下的章节。
  3. thedetails)。这一步的目的是让你了解文章的细节信息,包括实验具体步骤等,对于自身科研项目的开展设计有重要参考价值。精读环节我们需要深度挖掘的是文章的结果和讨论部分,尤其是实验部分。通过对细节信息的研读,我们能够了解作者是如何开展实验,获取初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解读数据内涵等等。一篇优秀的、和自己科研课题高度相关的文献是值得精读的,但切忌从头精读到结尾 ,这样容易让自己迷失在细节中无法高屋建瓴地去把握文章的中心和重点。
  4. Notes)。这一步的目的是帮助读者梳理对于文章的理解,列出对自己有价值核心信息,也方便自己在后面的科研工作中能够通过笔记来快速定位相关文献。这里不推荐仅仅在在打印的纸质文献上或者PDF文档里面做笔记,后期阅读文献多起来以后会造成索引困难。可以选择一个自己用的顺手的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Mendeley都行)来完成做笔记的工作,这样后面整理文献、引用文献、复读文献都会节约很多时间。很多人对于做笔记到底写什么各执一词,这里我觉得每个人在科研的不同阶段对于文章的关注点可能不尽相同,所以很难一言以蔽之。比如初涉科研的小白,文献阅读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比较欠缺,那么可以在笔记中 用一句话 (英文) 概括实验、结果、讨论章节中的每一段内容,组成一个阅读笔记。这样既可以锻炼英语书写表达能力,也可以逼迫自己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一定量的输出,这是一个加深理解和记忆的过程。那对于阅读科研文献比较熟练,有一些科研工作经历的人来说,这个笔记的内容可能是文中某个新的实验方法、异于其他研究的实验条件、阅读时自己的新想法等等。精读文献并认真做笔记并不代表读者对于这篇文章的消化过程就此终止,我个人觉得优秀的科研论文、大牛的研究著作依然是常读常新,每位从事科研学习和工作的人在不同的时期都能从中汲取养分。

提笔谈这个话题当然是写给初涉科研的同学们。很多时候学生向我反映读英文文献的障碍,多以“读不懂、看不懂、看过以后脑子里面什么也没留下”来草草描述困难所在,其实很多时候大家是被不认识的单词“唬”住了。 随着阅读的推进遇到的生单词逐渐增加,畏难情绪也会越来越浓重,这个时候浮躁的心情很容易跑出来支配你的大脑,让你“误以为”自己一无所获。

文献阅读中个别动词和副词的含义不知晓并不会对文章大意的理解造成巨大影响(专业基础词汇和术语除外),我们在读文献时要摆正心态,泛读通读过程中不必刻意去关注这些生单词, 要适应在有生单词的情境下去概括和提炼文章的重点。查单词的工作可以在精读过程中、甚至是读完以后去进行。

参考文献信息多。每篇文章的参考文献可能包含不少你感兴趣的相关文献,可以从中筛选一下做延伸阅读;
关注近五年的文献。无论是你的开题报告还是期刊投稿文都对于近五年的相关文献比例有一定要求,广泛阅读这部分科研成果对于科研人把握学科发展趋势、确定科研选题来说至关重要;
关注核心期刊和学科大牛。这点不用多说了,学科大牛课题组和核心期刊的相关文献千万不要错过。

对于材料领域的科研小白来说,如何高效的读文献从而快速了解一个领域、同时写论文时该怎么挑选合适的文献,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首先要分清楚哪些论文是该读的,哪些论文是不该读的。而该读的文献中哪些是只需要泛读的,而哪些是需要精读的。一般来说,如果只是想对某个领域有个快速、大致的了解的话,只需要去读一些领域内的经典综述就行,读的时候可以泛读,比如读一下摘要、目录、图表即可,这样可以了解到该领域目前包括哪些内容。如果是需要依赖文献中的方法来解决自己科研中的难题或者开始撰写论文的话,那么通常需要精读

精读应该找一些领域内的干货论文通常非综述,引用很高的实验性论文),在自己精神状态较佳时阅读。精读,首先应该把文章结构搞清楚。拿材料SCI英文文献举例:abstract、key words、introduction、materials and

如果你对作者制备的特殊材料性能和表征方法感兴趣,你应该带着疑问来读,为什么作者能够做出如此高性能的材料,这个材料牛在哪里。讲真,如果你一开始没有目的地进去开始一个字一个字读,读一会儿保证迷糊。而如果带着这些对结构的理解或疑问去读,你就会发现:哦,原来abstract没有废话,字字珠玑,完整的表达了全文的大致写作过程;introduction里面基本全是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和目前的进展,目的是引出来自己的工作;materials and methods一般通常不会太详细,都只列出主要的步骤;results and discussions 这部分详细分析了材料的性能和机理;conclusion一般会和abstract里面最后几句话相对应,又重复一遍结论,本工作的材料多么多么好之类的; supporting information往往这部分才是你想要的很多信息所在之处

其次,自然就是逐字逐句搞懂喽,不仅是翻译,而且是要搞懂里面的专有名词。这是最痛苦的阶段。建议使用电脑阅读文献,同时联合使用有道词典和谷歌翻译,碰到专业名词就先去百度百科找,找不到就去维基百科或者中国知网里面找,如果还找不到那就得求助老师了。

而有的时候,为了读懂一篇文献,往往还需要看许多“衍生文献”,尤其是文章中重点引用的文献和理论。不然的话,就算你把每个词都翻译成中文,看起来也是云里雾里的。

最后一步,大致弄懂全文以后,再次回头通读全文,回头翻看一下,在各个章节中,作者是按照什么套路写的,也就是写作逻辑和分析逻辑。这个数据他是怎么分析的?为什么感觉这么高大上?这个结论他是怎么引到下一步研究内容的?前后是如何相互印证的?研究中比较薄弱或是解释不清的地方他是怎么规避的?这些都是今后自己写作中实在能用到的东西,也就是干货。

另外,在读文献的时候,经常会发现论文的通讯作者中有“熟脸”,也就是我们经常提的大牛,这些大牛组里一般会一直在该领域深耕很多年,顶级期刊论文和高引用论文都是来自这样的大牛组。我建议你倒不妨进入这些大牛课题组的主页,跟踪一些他们最近发表的顶刊论文,打印下来仔细研读,说不定能找到新的科研灵感和实验思路。

要学会在材料领域高效找文献,得先了解常用的几个检索网站。
首先是最好用的谷歌学术,因为谷歌学术往往收录的是论文刚上线的版本,很及时。而且谷歌学术还允许用户创建自己的学术主页,收录自己所有发表的论文,这样去找一些学术大牛的论文发表集很方便。不幸的是,谷歌学术在国内几乎打不开。不过目前网上还是有很多谷歌学术镜像网站的,谷粉学术就是:

在主页的方框里面输入你想要的关键词即可得到跟谷歌学术几乎一样的检索结果。比如下图所示,输入“bone tissue engineering”即可得到按照热度排列的相关搜索结果。

再一个就是web of science了,要想在web of science中检索材料类的SCI论文,首先一定要记得勾选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而且在下拉框里面只勾选SCI-E,如下图所示:

这样你检索出来的论文才是被SCI收录的论文。一个论文的状态有已接受、已发表和已检索。已接受是指收到了编辑发过来的接收函,已发表是指该论文已经在网上可以搜索到(通常谷歌学术可以搜到),而已检索就是指可以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SCI-E中找到。因此web of science的检索结果一般比谷歌学术要慢好几个月

还有一个常用的就是中国知网了。不过我不建议在知网上检索中文的材料类期刊论文,因为多数是重复和无意义的,如果真有非常棒的材料结果,应该不会有人往中文核心投吧。不过对于检索国内硕博士论文来说,知网却是最好用的了。如下图,在知网的首页只勾选硕博士论文,然后就可以按自己的需求通过搜索标题、作者、导师、学位授予单位等信息来找到自己心仪的论文了。很多硕博士论文还是很有阅读参考意义的,特别是国内的毕业论文通常要求引用一定数量中文文献。

在撰写论文时,所能找到的相关文献数量往往比你想要的多很多,那么怎么挑选其中最合适的引用呢。如下几个建议应该考虑一下:
要引用最原始的一手文献,即你想引用的文献的对应位置也引用了之前的文献,那么你应该引用最开始的一手文献而不是二次文献;
多引用经典的文献,这样显得你比较关注该领域的重要进展。比如顶级期刊最新发表的工作、高被引的论文、大牛组的工作;
适当引用自己相关的工作即相关的曾经发表过的论文,这样显得该论文工作有延续性,能给人越做越深的印象,相当于论文有一定的前期工作依据;
适当引用你要发表的期刊近3年的相关论文,这样适当引用能说明你即将投稿的这个工作比较适合这个期刊,因为该期刊也有类似的工作发表,但是注意不要引用过多,会显得过度讨好编辑之嫌,因为编辑们不太喜欢自己的期刊疯狂的自引。

  1. 在确定研究方向以前。先是通读文献综述(理解专业术语和基本概念),起初时应以泛读为主;再研读自己研究领域的经典论文50篇+
  2. 确定研究方向之后,要以精读为主,要做到边读文献边做笔记,尤其是在文献中遇到的疑惑点(可以查看参考文献)做出Hightlight标记,因为这些疑惑点将是我们后期主要关注的对象;每周抽出1-2个小时对自己看过的论文进行梳理,总结(可以依照自己的读书笔记进行整理、分类);在自己的脑海中树立一个“框架”,即好的paper是如何围绕着“提出什么样的问题”(idea)、“如何分析存在的问题”、“怎样具体解决问题”这些脉络,进行层层递进,逐一展开的,同时自己也要发出疑问,“他还存在哪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3. 最后尝试着做论文的复现工作(我个人认为实现起来是有难度的,待于进一步强化训练)。有时论文的复现可能存在偏差,个人理解是发现论文中的亮点,以作者提出的实际问题出发,为什么作者用文中的idea处理提出的问题,针对论文中的结论是否还有更好的优化方案,这一点可能是难点,我们需要多参考文献,可能好的idea,是综合数篇论文产生的,并不是一蹴而就,拍脑袋瓜子就能想出来的!

特点:专业词汇翻译准确,适合学术文献互译!

介绍:这款软件能在26门语言中自由转换,支持单词翻译句段翻译图片翻译整个文档翻译。同时,DeepL翻译还具有术语替换功能,可以整篇替换译文中的任何单词。此外,翻译文本也可朗读。桌面端的Deepl软件还支持随写随翻,省去了复制粘贴的麻烦,翻译结果也会提供几种可能选择~

特点:支持各种格式文件翻译与语音翻译。

介绍:谷歌翻译器能够在中文简体和繁体之间互译,还支持划词翻译句段翻译整个文档翻译,文档格式包括 1M,译文在内容、字体颜色、字体大小、表格格式等方面都能够准确显示。同时,可将整个译文从网页一次性拷贝到Word文件。在谷歌翻译APP中可直接进行拍照翻译;但是电脑版的谷歌翻译器中需先安装OCR再拍照翻译。此外,可以进行翻译语音,但不能做到同声传译。

特点:支持各种格式文件翻译;支持同声传译~

介绍:有道词典最新版的文档翻译功能免费向大学生开放,广泛收录了超3亿篇英文文献,拥有一个超大的学术数据库,翻译快、字义语意准确。文档翻译不仅可直接翻译文档或图片,还会保留原文布局,支持专业术语。翻译过程中还可以直接修改。此外,“划词”功能可直接查看某一单词或短语的详细释以及例句,“有道同传”支持同声传译~

特点:支持各种格式文件翻译。

介绍:免费的全文翻译网站,支持30多种语言,翻译速度快,专有名词翻译效果准确,支持划词翻译文字翻译图片翻译文档翻译和人工翻译文档包括PDF、Word、Excel、PPT文件与扫描件等,还具备译文朗读添加注释等功能。译文可无限次下载,包含双语对比译文与还原排版的译文~

介绍:免费网站,包含谷歌翻译百度翻译有道翻译搜狗翻译等翻译引擎,可实时对比译文,方便择优选取~

对于研究生来说,作出科研成果,写出漂亮的学术论文,离不开大量的文献阅读。但是,想要高效精准地搜索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献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许多同学仍苦恼于文献资源太少,搜索渠道匮乏等等问题。不过不用担心!小编这就为同学们奉上保姆级的文献检索网站资源大全(科研必备)!


(各类网盘,外链网站检索)

(唯一检索到书的内容的强大引擎!)

(自费的书可能会出现)

(查新书;没货的书也有记录)

(总有罕见的旧书浮现)

(非会员一天只能检索3次,虽然强大,但是给差评!)

(淘宝可以买账户,非常便宜。用49元购买永久vip,可以永久登录知网、万方、维普、独秀等网站。)

(全是台湾地区出版的书,书目检索信息有限。繁体简体检索均可,结果一致)

(以大众图书为主,可以免费下载)

(以台湾地区文献为主,包括台湾英文文献。繁简均可,结果一致。建议简体+英文同时检索)

(论文必用,与第一个互补)

(检索相关性最高,最强大。一般图书馆会购买)

(可以搜索到大量的英文文献,并且通过邮箱免费传递,工作人员
大概一天就将文献发送到邮箱。一些罕见文献竟可通过这个找到。用超星手机软件“学习通”更方便!)

(近几年真的愈发强大了!)

(引擎大杂烩,很难搞明白怎么用)

四、视频类资料检索网站

/ (解决电影没有字幕的问题)

/ (手机软件“学习通”更强大!)

五、各类专业检索、学习网站

/ (有海量藏书,可以找淘宝商复印。之前有我有一本印度作家的书,国内只有国家图书馆收藏了,于是找了淘宝一家店铺,很快就快递寄来了。价格略贵,但如果亚马逊海外购就贵死了,而且几个月才发货)

/(顾名思义……可追溯到拉丁语、希腊语)

/(有深度思想的名家文章集萃)

.cn/u/(巴迪欧、阿甘本等文章的最新翻译)

// (每日必用的英语大杀器)

/(你理想的工作方式!)
(最近更新:2018年4月5日)

■知深——百万科研工作者的知识服务平台:.cn/

论文指导、各种社科研究方法课程,高校教师和硕博生都会用的网站。

以学术为志业,矢志不渝

上面的是搜书,Google则是搜各种形态的文献了。无需多言,倒是它每条文献下的“被引用次数”丶“相关文章”丶“全部版本”三个链接,常常能由此按文索骥找到更多相关文献,它们很可能是我的关键词搜索遗漏的。此外,若你的学校图书馆与Google连结,则Google scholar会直接显示图书馆能否下载该文献。

■如何“追”学术新刊或出版社信息?

SAGE、Brill、香港大学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等学术出版机构的官网,均提供各类电子报订阅服务,可获取最新期刊或书讯。其中,SAGE注册登录后,可选择特定期刊更新提示,对掌握OnlineFirst类文章很有用。

在豆瓣读书随意检索一本书,可在网页右侧(通常在大图广告下方)看到“以下豆列推荐”字样。此地可能有与你研究相近的同好(or对手(>_<)),也可能有有心人将相关图书“汇编成列”了。 比如这几个豆列都不错:杨奎松推荐现代史硕士生推荐阅读书目、中国城市史研究、记忆研究、Late Imperial ChinaHistory、新文化史;社会文化史。

提供部分该社出版的学术著述的电子版全书下载。

/ ,点击进入图书后,有Download字样即可下载pdf档案。

■Project Gutenberg(古登堡计划)这个计划在持续收录大量已经过了版权期的公版书电子版(包括少量中文书),若寻找之图书系较久远者,此处可能有。

可搜索的英文书颇多……没话说~

透过HOLLIS+检索,部分数字化古籍和民国图书可以预览和透过邮箱传输下载PDF。 不熟悉的朋友可参见台湾大学图书馆指引。

世界数字图书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议的全球图书、图像、地图等文本的数字化工程,提供中文检索功能。(另据计划参与老师介绍,各国早期提供的版本品质不一,需留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文翻译软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