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单身叔叔照顾侄子,会不会比男性老师加上老师的妻子照顾侄子好10^10^100亿倍!!

爱新觉罗·毓喦(岩)是在《人民日报》刊发的《溥仪逝世》文稿中得知这件消息的。

毓岩将这条讯息反复研读,心中既感慨又欣慰。感慨的是,他的叔叔,昔年的大清末代皇帝终于走到了人生尽头。

欣慰的是,随着他的逝去,过往的皇帝身份和罪孽经历都一同消逝。他只是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溥仪,新中国下最普通的民众之一。

“这份报纸,刊登的虽是溥仪的死讯,却恰最能证明:他曾经重生过!”

毓岩记得他人生的转折,应该发生在19岁那年。当时的伪满洲皇帝溥仪叫他前去长春。

他是道光帝第五子的曾孙,算起来是溥仪的侄子。

可那时候的毓岩根本不敢唤溥仪一声叔叔,因为大清虽然亡了,他却依旧是爱新觉罗家所谓的“皇帝”。

作为没落王爷的儿子,毓岩清楚自己在溥仪面前没什么说话的分量。更不敢和他攀什么亲戚:“我只是去服侍大清皇帝的。”

毓岩到了长春之后,便尽心尽力地照顾“皇帝主子”。一群人在虚构的政权下,安享短暂的平静。

可随着日本战败投降,毓岩的思想第一次发生了转变。因为身边的人,都在说他们是“叛国者”。

这让他过往的信念发生了“倒塌”。还来不及构建新的认知,就和溥仪等人一道被软禁在了苏联。

这期间,毓岩宛如一只没头的苍蝇一般,想要寻求一条生路,却又不得其所。

没办法,只好再次抱紧溥仪的“大腿”。毕竟在他眼中,他这位叔叔,是他们爱新觉罗家族最后的“依仗”。

于是,毓岩越发细心地照顾溥仪的衣食住行。

或许是他的忠心打动了溥仪,也或许是溥仪身边也没有了其他人选。那一天,毓岩突然被叫到了溥仪面前。

“我决定立你为太子。”

毓岩震惊不已,心中更是百感交集。要是大清还在,他可能还会为这个消息而感到雀跃。

可如今大清亡了,溥仪这样一个没有任何权柄的皇帝,要立他为太子。可哪里还有什么江山给他继承啊?

无论毓岩如何腹诽,溥仪却专门为他举行了一场“立嗣礼”。

毓岩跟着溥仪一道匍匐在地,两个人面朝一只黑色皮箱行三跪九叩大礼。

那个箱子里面装着的是溥仪收藏的400余件珍宝,是他的全部身家,更是“大清”的全部资产。

毓岩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成为了溥仪的“继子”,开始改口唤溥仪“皇阿玛”。

多年之后,毓岩回忆起这场“立嗣礼”,心中都感到可怜又可笑!那时候的溥仪和他,更像是两个“装睡的人”,沉浸在虚假的世界里,不愿意醒来。

而等待着他们的觉醒之路并不遥远了!

一路上,溥仪都强撑着让自己冷静。毓岩清楚他在惧怕,因为二战期间,他的所作所为被世人称作“汉奸”。

对于回国后要面临的处境,他们每一个人都有所预料。心中自然免不得慌张,畏惧。

一下火车,溥仪和毓岩一行人就被送到了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

他们的命运,都在这一天再次发生转变。

而装着他全部身家的黑皮箱,自然也被他随身携带着。

毓岩感受到周围人落在他们身上的目光,仿佛他们是那样的另类,那样的不可理喻。

很快,管理所的人员分发给他们一人一套囚服,并详细地同他们说明管理所的规章制度。

溥仪自然是不愿意换上囚服的:“这个衣服好像寿衣、死人衣裳,穿上这衣裳就完了。”

毓岩不知道该如何劝慰他。因为到了最后,所有人还是乖乖换上了囚服。

进了监狱,他们便不再是从前的“皇上”,“太子”了。“981”就是溥仪的新代号。

最初的时候,毓岩虽然口头上不再唤溥仪为“皇阿玛”,心中却依旧对他怀有敬畏。

毕竟过往的经历,让他习惯将溥仪看做“主子”。所以即便是在管理所,他也时常努力照顾溥仪。

可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造之后,毓岩的思想接受了新的“洗礼”。他逐渐意识到:过去封建的那一套,说白了就是害人的把戏。

他不愿意再继续沉迷在过往的封建思想当中,想要和新时代,新思想“接轨”。

于是,毓岩开始一步步尝试接受、并逐渐适应管理所的生活。对于昔日的“主子”溥仪,他也不再像以往那样言听计从,为奴为仆。

离开了毓岩等人的照顾,溥仪一下子沦为了生活不能自理的“幼童”。彼时的溥仪已经45岁,可他却连自己都照顾不好。

洗衣服,穿袜子,叠被子……等基本生存技能,溥仪通通不具备。为此,他的“改造”要比其他皇族成员困难得多。

管理所为了锻炼溥仪自我生活能力,特意将他单独隔开。对于溥仪来说,这是一个全新且困难的“挑战”。

当时管理所的护士长赵毓英,看到溥仪“狼狈”的日常生活后,都忍不住感叹。

“他被子叠不上,穿衣服也穿不上,大家都收拾好去外面集合了,他也跟不上;衣服更不会洗,弄个盆,鼓弄半天也弄不上来,看着他就挺遭罪的。他完全就像个小孩子一样。”

“小孩子”溥仪过了不惑之年,才真正地开始体验生活百态,学会靠自己!

相比之下,毓岩的进步就要快上太多。毕竟他从前照顾溥仪很有心得,轮到自己身上,自理是完全不成问题的。

期间,因为表现良好。毓岩还被“选拔”为监狱犯人自理组织的负责人。

也就是说,昔日高高在上的“皇阿玛”溥仪,如今也要归他管。对待溥仪,毓岩的情绪是复杂的。

根深蒂固的君臣礼教和封建纲常,让他忍不住想要敬畏,服从溥仪。可接受的新式思想又告诉他,如今已经是新中国了,人人平等。

他在心底期盼着,或许有一天溥仪也会被“改造”成功。摆脱过去的封建“枷锁”,拥有新的人生。

所以他希望溥仪能够尽快适应管理所的生活,这样才能拥有“自由”的可能。

为此他扣过溥仪的卫生分数,并反复叮嘱他一定要做好个人卫生。想到被溥仪藏起来的,那个装着他全部身家的黑色皮箱,毓岩也忍不住写信劝他将东西上交给国家。

总而言之,毓岩是认真接受改造的。并且也期盼着溥仪能够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1957年,毓岩被释放。出狱的时候,他前去同溥仪道别。

毓岩看到他脸上忽而露出喜悦和欣慰,忽而又露出羡慕和伤感。因为情绪太过复杂,他的脸色看起来也有些不正常。

他们从前虽有父子之名,可实际上更像主仆。他在溥仪身边照顾多年,观察他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毓岩知道,溥仪是向往自由的。他三岁就做了皇帝,被困在紫禁城里。后来又成了日本人的“傀儡皇帝”,继续被困在“皇帝座”上。

再后来他们进了战犯管理所……

说起来,溥仪这一辈子都没有得到过真正的自由。思及此处,毓岩居然觉得溥仪有些可怜。

他忍不住出声安慰溥仪:“你千万不要灰心。要听管理所领导的话,坚持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出狱。”

毓岩不知道溥仪有没有将他的话听进去,得到的只有溥仪一声沉闷的“嗯”。

他转身离开,忍不住回头。只能看到溥仪的身影越来越模糊,宛如一座“呆立”的雕塑。

毓岩油然而生一股怅然,再见,不知是何年!

事实上,溥仪将毓岩的话听进去了。毓岩的出狱,对他更是产生了极大的触动,让他看到了自由的希望。

溥仪越发认真地服从改造,积极劳动。他在学习各种生存技能的同时,思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

他开始意识到,过去的“主仆”观念,是不对的。他不应该高高在上,颐指气使。

在一年又一年的看守所生涯里,溥仪的心性变得越发谦卑柔和,为人处事也没了过去的骄矜。

前半生的光辉荣辱,仿佛只是一场光怪陆离的梦。如今梦醒了,他不再是爱新觉罗家的皇帝,而是新中国的公民溥仪。

管理所召开了一场特赦大会,由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刘生春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宣读特赦名单。

谁都没想到,特赦名单中的第一个人,竟然会是溥仪。就连溥仪本人,都震惊了许久。

有那么一瞬间,他怀疑自己幻听了。在他看来,任何人都有可能被特赦,唯独他不可能。

他甚至早已经做好了老死管理所的准备,可当所有人的目光聚集到他身上的时候,溥仪才不得不确信,真的是他。

他有些局促地站起了身,缓步走到主席台上。情绪激动,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好。

只能深深地鞠了一个躬,然后双手微微颤抖地接过了那份宣告他自由之身的特赦通知书。

等到溥仪转身回座位的时候,早已经泪流满面。

“我从来没想到自己这么快被释放,这对我来说,宛如惊天之喜!”

溥仪万分感念新中国对他的宽宥,忍不住放声高呼“祖国万岁”!

是的,在一刻。溥仪真正的成为了这个新生政权下的一份子,在这个国家有了归属感。

“听说没,溥仪被特赦了,而且已经回京了。”

正在北京当工人的毓岩听闻了这则消息后,忍不住反复向说话的人确认。

确实溥仪当真被释放了之后,毓岩兴奋不已。若说他这些年最挂念的人是谁,那一定非溥仪莫属。

得知溥仪出狱后去了他五妹夫嘉熙家里之后,毓岩不敢耽搁,立即去了嘉熙家。

嘉熙是毓岩的姑父,两家离得很近,也就几分钟的路程。一路上,毓岩心情忐忑,不断幻想着接下来的会面。

如今他们都已经完成了改造,拥有了新的身份。过去那些“皇阿玛”,“主子”之类的称呼就不能再喊了。

毓岩想了半天,也不确定自己喊溥仪什么才合适。

然而等到两人真正见面的那一瞬,一声“大叔”脱口而出。

是啊,即便溥仪不是皇帝了,也依旧是他的叔叔啊!

令毓岩没想到的是,溥仪激动地走到他面前。听到他喊“大叔”,溥仪愣了一瞬,继而异常痛快地“唉”了一声。

彼此对视,竟然都忍不住热泪盈眶。

毓岩眼见着溥仪拉着他的手,同他亲切地握手。

这是溥仪第一次和毓岩握手,更是他们第一次以平等的身份相处。不再是封建社会的君臣,而是血浓于水的叔侄。

长达十年的改造生涯,让溥仪对家人,有了新的认知!也收获了从前未能感受到的亲情!

溥仪拉着毓岩坐下,热切地同他聊起了彼此的近况。

看着滔滔不绝的溥仪,毓岩明显感觉出他变了很多。更平易近人了,也更活跃健谈了。更令他欣慰的是,溥仪的眼中不再是死寂的幽深,而是充满了光亮。

那是因为自由而生出的光,他当真获得了“新生”!

临分别的时候,溥仪还亲自将毓岩送到了门口。

“在我的记忆中,这是平生第一次。”

后来,毓岩又来看望过溥仪几次。

溥仪会给他倒水,会带他的两个儿子玩耍。甚至在他生病的时候,溥仪还亲自将他送去医院,拿药、挂号、付钱……都是溥仪一个人全权包办的。

“真是令人难以置信,这真的是过去那个溥仪吗……”

随着两人来往越发密切,毓岩发现,溥仪不仅把他当做亲人,更把他当做朋友。

作为溥仪从封建帝王到普通公民的见证人,毓岩清楚这一切是多么不可思议。

他忍不住感叹:“只有新中国,能将溥仪变成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血有肉且会疼人的人!”

1967年,溥仪病重。

毓岩前去医院探望他,离开的时候,溥仪居然拖着病体,执意送侄子出病房门口。

毓岩一直走到医院走廊转角处,他似乎心有所感,忍不住回头,却发现溥仪依旧站在那里。

这一幕,和当年溥仪送他出狱的情景意外重合了。

不过虽然重合了却又不一样,溥仪比当年更消瘦了,也更衰老了。但他更像一个人了,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

毓岩忍不住鼻头酸涩,他有预感,溥仪的身体不行了,这次见面很可能会是他们最后一面了!

时光流转,物是人非。昔日的皇帝,现在的百姓。曾经的紫禁城,现在的故宫博物院。

对于这个世界而言,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唯有拥有一颗平常心,才能从容地面对一切外在的变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侄子和叔叔有多少血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