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戏剧教育前景怎么样,哪一家比较好?

在现实中,有许多学员不能对英语学以致用,不能将英语灵活的应用在日常的沟通交流中,但是语言的学习,最终的目的就是要使用,所以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达不到这样的目的呢!

武汉英孚教育的8-13岁青少儿童英伦戏剧表演营正是通过戏剧化的场景,帮助学员进行大量听力、阅读、词汇训练,从而能够帮助学员进行英语成绩的综合能力的提升!

1.开拓国际视野: 通过增加学员之间的口语沟通机会,提升学员口语的熟练度和准确度。一周一个国家,了解该国的历史地理、地道美食、名胜古迹。

2.严谨教学: 语言教学大纲根据CEFR*,涵盖听、说、读、写、语法和词汇,面面俱到。

3.提升开口自信、英语创作和表达能力: 发挥想象,利用网络进行百科知识调查,创作属于自己的国家探索攻略;通过一系列口语交流活动,促使学生能在各种不同文化环境内使用和运用英语……种种新奇而富有挑战的全英文项目让孩子乐在其中。

4.多重教学目的: 英孚经典夏令营课程之一,双向结合语言学习和应用、激发创意并注重开口实践的多重教学目的,助力提升孩子英语综合能力。

适合对象:8-13岁青少儿童

教学目的:帮助孩子提高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

1. 精选六个生动有趣的剑桥原版短剧剧本,让孩子们在锻炼语言表达技能的同时感受原汁原味的英伦校园文化。

2. 课堂教学帮助孩子们在趣味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地道的语音、语调,学习表情、动作等身体语言,在舞台上自信地展现自我。

3. 相较于传统英语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英孚教学强调语言输入与输出,通过英语思维的建立,整合语法学习的运用,在锻炼应试技能的同时培养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4. 教材中包含大量听力、阅读、词汇训练,帮助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同时通过灵活运用培养孩子的语言创造性。

《2019年素质教育行业分析报告》

近日,在素质教育行业垂直媒体睿艺举办的“2019ACE全球素质教育行业峰会”上,开心麻花儿童戏剧教育板块主理人李雨桥发表了以“开心麻花切入儿童培训领域的逻辑与商业模式”为主题的演讲。她从开心麻花为什么做儿童戏剧教育、如何建立自己的特色、戏剧教育的行业困惑等方面分享了开心麻花在儿童戏剧教育板块成长的经验及思考。

1、中国的素质教育市场正呈一个高速发展的事态

2、目前国内儿童剧的演出市场火热

3、希望在国内形成有影响力的儿童戏剧教育品牌

1、结合客群要求进行分析

2、总结优势及具体的表现形式,形成核心竞争力

关于戏剧教育的行业困惑


以下为李雨桥的演讲精选实录:

各位同行、戏剧教育界的前辈,大家上午好!我叫李雨桥,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现在是开心麻花儿童戏剧教育板块的主理人。我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开心麻花,但实际上开心麻花开始发展儿童戏剧教育只有一年多,不到两年的时间。我今天来第一是想分享一下自己的思考,第二是想通过今天的机会认识更多的行业前辈,寻找更好的合作机会。 我今天的发言会分为四个部分:第一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开心麻花第二想跟大家聊一聊开心麻花为什么要做儿童戏剧教育第三,我们在做儿童戏剧教育的过程中是怎么建立自己的特色的最后,希望通过这次交流能够说出我们的一些行业困惑以及寻求合作我们希望通过今天的这个交流,能跟大家多多认识,同时共同探讨未来如何把中国儿童戏剧教育这个市场做大。

开心麻花是一个以喜剧为核心的内容型公司,从2003年成立到现在已经有十六年的历史了。从原创舞台剧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说是中国商业舞台上的头把交椅,从成立到现在已经出品了近五十部原创舞台剧。在演出场次、票房收入和观众人数上,也做到了占据中国商业话剧票房的30%。它是什么概念呢?就是:开心麻花是第一,从第二加到第十,总的票房占有率都不及开心麻花。所以,从整体来讲,其实麻花在演出领域的地位已经做到了相当稳固。我们除了在北京设立了总部,还在很多区域的一线城市建立了自己的子公司,有自己的剧场和团队,所以这也为开心麻花在未来铺开全国的直营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开心麻花是一个做喜剧的品牌,它对我们做儿童培训也是有深远影响的。但是开心麻花做的其实是很时尚的,有话题性、创造性和喜剧包袱的独特喜剧。所以麻花的观众受群也会相对年轻。这与中国素质教育家庭家长的主流年龄层是相匹配的。开心麻花现在有三个业务板块第一个是演出板块,第二是麻花影业。第三,除了传统的巡演模式之外,其实自从前年我们就开始打造自己的剧场院线,我们开始在一线城市建立开心麻花专属剧场。开心麻花的儿童培训也都会根植在剧场院线中展开。其实从2014年开始,开心麻花就已经开始布局合家欢儿童剧了。《三只小猪》、《三只小羊》这些都是我们从美国百老汇引进的音乐剧,之后又和郑渊洁老师合作了《舒克和贝塔》。所以从内容储备来讲,开心麻花已经储备了五年左右的时间了。 开心麻花为什么要做儿童戏剧教育

刚刚简单介绍了一下开心麻花, 接下来想分享一下开心麻花为什么要做儿童戏剧教育。首先 我相信大家是比较了解的,现在中国的素质教育市场呈一个高速发展的事态我们麻花作为一个内容型公司,就在思考有没有可能在这个领域中发挥出自己的影响力。现在素质教育是热点,但是它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所以我们看到戏剧教育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是呈逐年上升的态势。但是在实际相对接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戏剧教育是相对来说比较窄众的。尽管它每年都有很高的增长率,但是它体量小,所以在我们看来,它不如舞蹈、音乐或者是美术这种相对刚需的素质教育,它对我们来说其实还是一个比较新兴的领域。 另一方面 就是现在国内比较火的儿童剧的演出市场。 但因为我们就是做演出的,所以我们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现在国内大多数儿童剧演出都不太挣钱,因为现在整个市场的参与主体和供应量相对来说比较多,但在剧目的质量还有表现形式上参差不齐。此外,儿童剧的制作成本非常高,但是除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型经典IP剧之外,可能很多原创的小型剧目的票房不是很好,或者票价相对低。所以,虽然看上去儿童剧市场是很火的一个状态,但总体来说,整个市场还没有达到一个有序竞争和良性发展的事态。

换言之,既然这个市场足够大,而且还没有形成龙头公司,我们就在想:开心麻花有没有可能在这个领域当中分出自己的一席之地呢? 如果我们想形成一个有影响力的戏剧教育品牌,我们认为我们面临了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还是戏剧教育起步晚,而且它毕竟不是一个刚需性的教育。 第二,我们发现中国青少年的生长环境和性格并不一定完完全全适合于西方的戏剧教育。 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西方的戏剧教育更注重于孩子性格特质上的养成,而中国的家长大多数是有功利需求的。所以,如果只去教孩子们性格上的养成,其实很难与目前国内考级型的素质教育相匹配。 另外,在国内形成一个有影响力的戏剧教育品牌,一定要考虑到它的本土化甚至是功利性。同时,戏剧教育这个学科本身更依赖于教师团队的个人能力比如:一个好的老师可以去开一个好的工作室,但我们很难看到他能否拥有成批量的、符合统一标准化教学的老师。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其实很多学习表演的人并不一定有实际的授课教学经验,所以我们现在经常看到市场上的参与者大多都是以个体的形式参与进来。 怎样把这种非标式的教学模式变成一个可复制型的、标准化的教学模式,对麻花来说也是一种考验。 第三,做戏剧教育就要有演出,有演出就要有相对成熟的一个呈现和专业的一个团队。这在整个市场上来讲无论是门槛还是它的成本都是相当高的。 所以我们发现:想把戏剧教育做起来,将会面临很多的挑战。 但是有没有可能结合我们自身的优 势,在这个市场上占领自己的一席之地呢? 然后我们结合了自己产业链的优势,其实已经把戏剧培训放到了我们整个产业布局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一是我们的成人戏剧教育品牌“麻花即兴”,另外就是非常重中之重的开心麻花儿童剧团,它是我们的儿童培训品牌。

接下来我想跟大家介绍一下: 我们在做儿童培训的过程中是怎样建立自己的特色的呢? 其实团队从一开始做小麻花的时候就讨论过这样的问题:如果只卖“开心麻花”这四个字的生意,我们是不做的,必须要保证在开心麻花的品牌下,内容和商业模式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这样的生意才会有长期的生命力。所以我们思考了很长时间,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够保有我们自己的独特性,还有一定的行业门槛呢?我们分析了目前国内戏剧市场的客群及他们的需求。从家长的角度来讲,现在很多选择戏剧教育的家庭还是高净值资产的家庭。家长们选择戏剧教育与他们的诉求是相符合的。 首先,在孩子学习这门学科的过程中有没有可能会对他的性格产生一定的影响?能否在声台形表上得到综合能力的提升?有没有特长?有没有一个展示的舞台?老师是不是专业?有没有一个好的品牌作为保障?教学是否规范?课程设置上是否有晋升?最重要的就是,教学环境是不是安全?以上其实就是家长们的诉求,而孩子的诉求相对来说就会更直观一些。其实可能就是好玩、有趣、我喜欢、我愿意、在这里面交到朋友、我能够融为集体的一员,并且有满足感。除此之外,我学到很多知识,我可以有一个展示的平台。

所以,结合了两方客群的需求我们分析了一下开心麻花的优势。首先,我们是一个原创内容型公司。 原创内容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可以改剧,我不需要完全按照别人的IP和教程去做。我们可以按照我们的实际情况出发,然后进行研发。而且麻花最强的其实就是导演和原创能力,所以我们在原创的这个部分已经有很强的一个储备了。 第二: 我们有很优秀的导演和老师 ,有舞台经验和有教学经验是不一样的。有舞台经验的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和那些没有舞台经验的老师给孩子们上课是完全不一样的。 第三:我们有专业强大的演出团队和保障。 因为最终要演出的话,首先要有专业的呈现,否则仪式感是不够的。第二,如果没有足够量的演出去支撑,其实你的成本也很难控制。 第四点跟我们开心麻花比较符合,因为 我们是做喜剧的,其实中国儿童的性格养成恰恰需要这一点。他们需要乐观,需要自信,他们需要自己能够找到幸福。 其实这一点也是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开心麻花这个品牌的主基因为儿童培训赋能的一个地方。我们其实有很多优质的表演出口,我们有自己的场地,还有我们有全国的子公司等等。综合这些优势,我们形成了开心小麻花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以塑造幸福人格为核心。它的表现形式是以开心麻花儿童剧团为载体的开心小麻花的独特优势。
接下来我会详细地跟大家说一下我们的优势的具体表现形式。首先,它符合了我们的价值观。 我们要求能够塑造孩子的幸福人格,让孩子在这里上课的过程中变成一个自己会寻找快乐,并且能够把快乐传递给他人的孩子。 第二: 我们不会让孩子去演像《莎士比亚》这种的经典的殿堂级作品, 我们会让孩子去演符合自己年龄层的戏。 因为这个过程当中,孩子才能够真实地产生他们的情感共鸣和生活共鸣。 第三: 我们要求每一个孩子都要登上舞台,不管是不是怯懦,都必须要登台。 因为孩子在登台前后的改变是质的飞跃。 第四,我们会基于剧组为核心去组建我们的班级。 在整个过程当中,孩子们不但会体会到角色分配,同时还有团队的熔炼。之后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有趣了,同时我们教会了孩子更多学会聆听、自娱自乐等等寻找快乐的方法,也更说明了我们的价值观。 我们要求每一个孩子都要上台,因为其实麻花强就强在演出上,所以我们与剧场相结合,我们每一个班级最终都是以60分钟专业的舞台剧演出来进行呈现的。我们无论从团队的配置到制作水准,甚至到最后的呈现其实都跟专业演出是一样的。这个其实也是我们小麻花比较核心的特色之一。

我们成立了自己的儿童剧团,这些孩子都是从我们培训的孩子当中选出来的。他们组成了一个专业的演出团体,每个月有固定的演出量,现在已经有五部作品了,其中两部都是非常高水准的音乐剧,现在他们在北京的票房是非常不错的。其实孩子在台上演给台下的小朋友看,对孩子来讲不仅仅是一个展示的好平台,也给我们的培训嫁接了一个良好的出口。比较优秀的小朋友可以上台饰演主要角色,其他的小朋友可以通过客串的方式来感受真实的商业舞台和真实的观众传达给他们的现场的感染力,这个可以说是我们最重要的特色之一。这是我们现在的教学体系。 其实我们是分级教学的,针对学龄前的小朋友们和更大一些的孩子有不同的级别,在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上给孩子们划分了一个近四年的学习计划,又针对客群进行了不同的产品设置。我们有5-7天的营地班,有3个月利用周末上的剧目短期班,也有长期班。比如5-7天我们更希望孩子们是以体验为主,长期班就是声台形表专业系统的训练。在教学领域,麻花也派出了自己非常优秀的内容团队,我们的功勋演员进行内容创作以外,还在行业内找了很多有舞台经验、有教学经验的老师,现在我们的教研团队和教务团队全部都出自专业院校,主要以中央戏剧学院的戏剧教育系为主。所以,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其实我们派出的都是最顶尖的一线的教学老师,这个是开心麻花的全国的布局。其实我们是以直营剧场来做旗舰店的。现在像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很多个地方其实已经开始了小麻花的教学尝试了。在未来,可能还会有类似加盟等等的各种形式。这个其实就是开心麻花的特色了。因为开心麻花毕竟还是全国一个比较知名的娱乐行业的公司,所以除了小麻花自己的戏以外,还会有很多的出口给到我们的小朋友。 关于戏剧教育的行业困惑与合作共赢

接下来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做这个行业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些挑战,还有在未来希望跟大家合作的地方。其实在做儿童戏剧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先面临到了一些问题,比如我们向服务领域跨界挑战的时候,因为麻花是个内容公司, 教育行业首先先是一个服务行业,其次才是一个内容行业。 这对麻花来讲,就提出了更高的一个服务要求。而我们现在其实也在加强我们自己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的规范化。这也是我们目前要高度集中精力去建设的一个部分。 第二是戏剧教育的个性化与标准化的问题。 我们怎样能够规范我们自己的教学,同时还能保证每一个老师上课的特色和风格,其实这个也是我们的教研团队在反复考量的一个问题。 第三,我们希望有更好的市场拓展和更多好的平台进行一些内容方面的合作。 之后就是我们的成本控制和市场容量的考验。其实我相信大家都看出来我们小麻花建立的产品体系,它需要有好的教师团队,需要有优良的授课地点,还需要有演出的场地做支撑,扩大市场容量对我们来说也是发展的必要条件。 最后,关于直营与加盟,我们到底应该准备什么,或者要怎么做才能继续发展下去。 也希望今天能够有机会跟各位沟通交流。 接下来是我们今天希望跟大家合作的地方,我们认为从这四个方向可以跟大家进行深入的探讨。 首先就是优质的儿童剧内容的合作。 如果大家有一些好的儿童内容产品,可以推荐给我们。同理,如果大家有好的平台,我们也很愿意输出我们的儿童内容产品,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演出第二就是我们的渠道和招生合作。 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其实也可以跟我们私下再去进行深入的探讨。 第三, 因为我们有剧场,所以如果只做戏剧教育可能不足, 希望能够在基于剧场的基础上开发出更多好玩、有意思的课程。 比如,我们可以跟摄影机构合作剧场摄影课,可以跟美术机构合作舞美制作课,甚至可以开一些经济学课程。但是因为这不是我们麻花的强项,所以如果有这种课程开发能力的合作伙伴,我们也愿意一起基于麻花现在的模式去创造出更多好玩有趣的课程。 第四,如果大家对活动策划和比赛赛事感兴趣,能够跟麻花共赢的,麻花也愿意跟大家一起优势共赢。

希望之后能够有机会跟到场的各位同行有深入的交流,谢谢大家。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文章转载请添加微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今天,推荐一部纪录片,讲的是美国加州圣地亚哥的一所创新学校——High Tech High的故事。

这所中学的建立,抛弃了加州的课程标准,放弃了考试为目的的分学科教学体系,跳出了只雇佣师范学院专业教师的局限,彻底采用项目制跨学科学习。这里没有教科书、没有上下课铃声、没有考试,孩子们每天都忙于一些自主选择的特定项目,为了一年一度的大型展览废寝忘食。

本文转载自:父母训,作者张旎

起初,父母们充满疑惑地把孩子送到这里,随后经历了紧张、焦虑、感动和惊喜等各种可能的情感体验。但98%的大学入学率,成功打消了父母对这所学校的疑虑,随后的17年间,High Tech High成功复制,增设13所学校,并将教育延伸到了初中和小学。

记录片Most Likely to Succeed(按字面意思翻译是《极有可能成功》)就展现了High Tech High的各方各面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关于教育改革的深入思考,是教育纪录片里的经典,不仅获得了各种电影节大奖,还在美国上千所学校巡回放映,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就像AltSchool一样,很多人可能都听说High Tech High,但是我在看完这部片子后,除了内心的震撼之外,还是思考了良久。

理想的学校应像儿童博物馆

现实中孩子只关心如何考试

我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100多年前,教育改革者就已经知道了方向,而100多年后,才出现High Tech High这样一所学校,谨小慎微地告诉人们,这一次改革“极有可能成功”?

纪录片里High Tech High的教室,就像一间间儿童博物馆。100多年前,对当时教育系统不满的教育者和父母,由于无法撼动学校教育,开始转向社会教育,用儿童博物馆这样一种形式,来做学校做不到的教育,一时,美国儿童博物馆迅猛发展。

后来,哈佛大学Howard Gardner教授更提出,理想的学校就应该像儿童博物馆,给孩子上课的,应该是各行各业的真正的专业人士,他们可以带着孩子们一起探索真实世界,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教给孩子们真正实用的知识和能力,而不是应对考试的技巧。

100多年过去了,像儿童博物馆一样的学校——High Tech High终于出现。但为什么要花100年?这100年,学校教育改革的尝试从未停止,却不停失败,让人挫败。那么,为什么当教育者都知道该去哪里的时候,变革的道路依然举步维艰?

纪录片里的几段采访,让我看懂了阻力。

首先,是来自家长的阻力。

当家长被问到,觉得什么对孩子最重要时,绝大多数人会说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等能力,但同样是这群人,却对学校进行类似的改革保持非常中立的态度——他们认为,只有等孩子通过考试,进入大学之后,他们才有可能去讨论这些所谓的能力,如果连大学都上不了,他们更担心孩子的前途。

当这群家长听一个老师说到自己当年从名校毕业,却感觉缺失了很多东西,人生没有方向,很多能力要重新学习的时候,他们的反应是:那也是你曾进过名校,你才有机会做这样的思考。

其次,是来自学生的阻力。

片中有个数学老师,充满激情,想在传统学校课堂中实施教学改革,因为他觉得,光让孩子们学会应付考试,并不是教育的目的,因此,他想让孩子们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美好。结果呢?出乎意料地遭到了孩子们的抵抗。

当这些孩子被问到,想让老师教他们考试,还是教他们生活技能的时候,孩子们的答复是:他们希望学习怎么考试,可以等考上大学之后,再去考虑技能方面的事。

家长和孩子都在一个系统内思考,这个系统需要用考试来衡量,并最终决定孩子的人生走向。这个标准化的系统,却跟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没有任何关联,家长被这个系统绑架,后来孩子自己也被这个系统绑架。

站出来挑战这个运转多年且非常庞大的系统,就像一场不知输赢的赌博,于是,谁也不想赌上孩子的命运或自己的命运。偶尔会有几个人挑战系统并获得了成就,也不足以给其他人勇气,因为很多人都会想,这是小概率事件,我们只是普通人,一旦跳出系统,可能会满盘皆输。

当我跳出来看这个教育系统的时候,我总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曾有一小撮有权威或有权利的人设置了一个系统,制定了一种规则,这个系统及规则完全符合那个时期的需要,于是其他所有人都开始基于这个系统规则去做行为选择。

结果过去了上百年,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来自各个领域的呐喊声多么震耳欲聋,却还是没有人敢去对这个系统做彻底的颠覆,明明知道现在的教育是在摧残生命,但我们却欲罢不能。

我思考的第二个问题是:学校教育改革成功的定义究竟是什么?

High Tech High用了两个数据来说明为什么他们是极有可能成功的,一个是High Tech High学生的平均成绩比地区平均水平高出10%,另一个是High Tech High学生的大学录取率是98%。

纪录片选择这两个数据,一定是经过反复思考的,我相信,真正做教育的人都不会认为学生平均成绩好或考上大学,就是教育改革成功的标志,不能够说明学生未来的人生会怎样,这也是影片命名为“极有可能成功”的严谨之处。

但这两个标准,无疑是最能给人信心的。前面谈到,父母们担心的,就是孩子考试成绩不好、上不了大学,那么,High Tech High首先要告诉父母的就是,虽然是在这样一所没有教材、没有考试、没有上下课铃声的学校里,孩子一样可以取得好成绩,一样可以进入大学。

这也是为什么High Tech High在过去17年里能够迅速复制,而没有遭到来自父母和孩子的抵抗。

在我看来,如果教育改革者建立了一种模式,即打破了系统规则、又在系统中运行良好,这个改革本身就已经成功了。

我思考的第三个问题是:High Tech High为什么会成功?

核心是调动孩子自主的学习积极性。

High Tech High用“项目制学习”完全做到了这一点。孩子们为了完成自己的项目,主动查阅资料、主动协作、主动尝试,老师最核心的作用,是课程最初的“项目设计”,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引导和协助,这就是儿童博物馆最核心的教育理念,给孩子一个环境和任务,让学习自然发生——在儿童博物馆里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厌学的孩子。

其次,老师的管理机制也是关键。

High Tech High的老师有一半不是职业教师,很多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受教育改革的感召来到这里任教,学校为此成立了教师学院,给这些半路出家的老师提供教师培训。

任何人都可以申请加入High Tech High的教师队伍,申请者需要参加为期一周的培训,培训结束考核合格的人可以与学校签订一年的教师合同,教师每年接受考核决定是否能够续签。

High Tech High的老师很辛苦,他们要做很多一般老师都不会做的工作,但他们对教育充满激情,因为只要当上了High Tech High的老师,那间教室将成为自己的舞台,没有考试分数的要求,也没有课程标准的限制,老师要做的,是必须想方设法调动每一个孩子的自主学习热情,去完成学习项目。

再次,要摸准理念支撑——让教育回归生命。

创造力导师Ken Robinson曾说,教育就像园艺,是一个有机的过程,我们在种花的时候,不会因为哪株花长得不够快,就去拽起来,这不可能对花有帮助,我们最后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花种得一模一样,但现在的教育,更像是工厂,我们企图让所有的孩子经过加工之后,都成为标准化的产品,这符合工业化大生产的需要,但却违背生命的本质。

让教育回归生命,就要让孩子有机会体验生命中的各种波澜,最终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绽放,纪录片中,一个女孩在一年之内从害羞不敢说话到成为戏剧导演,一个男孩为了完成任务通宵达旦最终还是失败,失败后反思反省再次出发而后获得成功,从这些故事中,我们看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而这个成长是由内而外的,没有人强迫、没有人鞭策。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最重要的作用是用恰当的问题引导孩子去自我反思,过程中给予肯定、给予支持。当父母们亲眼见证孩子的成长时,那些眼神和眼泪——我们看得到是教育用生命唤醒了生命。

并且,用真实的项目来展示学习成果。

High Tech High没有考试,所以就没有考试成绩可以向家长报告,每年一度的展览就是孩子们的学习成果,展览内容就是孩子们进行的项目,可能是一本书、一个话剧、一架飞机、一幅画或是一个机械装置,虽然是老师设定的项目,但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有着极大的自主权。

这个展览会对全社区的人们开放,因此,孩子们都希望自己的项目能够以最完美的形式展现。学习的意义变得很真实,不是一个标准化测试来评判孩子的学习,而是观展人会如何评价孩子的作品——真实世界的工作成果其实也是相同的评价标准,你的工作是否能得到其他人的认可。

决定成功的要素有很多,所有的要素拼在一起才有可能成功,这也是为什么教育改革失败了那么多年才出现了这么一个最有可能成功的模式。

最后,保证教育公平这一基础。

当我看High Tech High的成功时,最让我震撼的是她是在保证教育公平基础上的教育模式的成功。

High Tech High是公办特许学校,学校的学生是免费入学的,政府会给学校补贴,因为学校名额有限,而报名人数很多,因此学校的录取方式是在考虑邮政编码、男女性别比例的基础上随机抽取学生,以保证教育机会的公平。

这种录取方式的结果是学生的家庭经济背景差异很大、学生曾经的学习成绩差异非常大,有的孩子高中入学时可能都不认识几个单词。

即使是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High Tech High依然做到了教育模式的成功,这不得不让人敬佩。

如果只按分数和录取率这两个标准衡量,很多私立学校的教育也可谓非常成功,但仔细研究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入学成绩就可以发现,这种成功是建立在选择特定人群的基础上的,很难全部归功于学校。

标准化的“成功”已经不再可能

我思考的最后一个问题是:既然知道现在的教育是在摧残生命,我们是不是有勇气不去当帮凶?

在美国,对教育的批判之声不绝于耳。前面分析教育改革阻力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看到了,即使教育改革近在眼前,父母和孩子却会因为被系统绑架而抗拒,但除了面对大环境的万般无奈和屈服,我们还可以做什么?

纪录片里有个引人深思的数据,美国中产阶级的家庭收入增长,一直以来是与美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同步,但从九十年代末开始,美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持续增长,而中产阶级家庭收入却呈下降趋势。

值得关注的是,1997年是计算机“深蓝”打败国际象棋大师的那一年,人工智能能做的事已经不止是工厂中的机械手,而是让很多职业消失,因此,很多过去标准化教育出来的人丧生了就业能力,也无法创造价值。

这给了今天的家长一个命题——孩子在未来世界生存究竟要靠什么?我们谈全球竞争力,谈区别于人工智能的各种思维能力的培养,谈发现孩子自己的优势和意愿去帮助他绽放生命,这一切都需要父母有勇气和信心去践行。

大学面对这个世界的变化,也不得不做出改变。现在,美国有一半以上的大学已经宣布,学生申请入学不需要提交成绩单,或成绩单是可选项,孩子在学校所做的各种项目已经成为了大学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标准以及录取的标准

同样的命题放在中国同样成立,我们的教育在这种全球化发展的加速度下,用不了多长时间也必须做出改变,它提醒着我们——标准化的成功人生已经不再可能。

作为父母,我们可能无力改变学校教育,有时候我们甚至无力去选择学校,但是我们需要清楚地意识到,孩子一年在学校的绝对时间其实不超过三分之一,孩子更多的时间是在家里,在外界环境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孩子是否能够在未来世界生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是如何利用家庭教育时间的。

如果非要把人生当作一场赌局,父母就是替孩子下注的人,在人工智能即将充斥世界每一个角落的时代,这个注怎么下胜算更大需要每个父母去掂量。

本文转载自:父母训,作者张旎

一个耶鲁毕业生「失败」的精英教育实验

美国经济学名教授:文凭通胀导致的教育低回报,比你想象的更严重

多所民办学校转公和更名;新东方9个月亏65亿;福州将建200所学校、100个教育集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儿童戏剧教育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