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有哪些招收25岁以上40岁以下学生的贵族学校?

1、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秋实中学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秋实中学是呼和浩特市最早成立的一所私立中学,1994年成立,现有新旧两个校区,旧校区位于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金岁大酒店对门),新校区位于攸攸板村北,学校设有小学初中高中部,附属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校成立以来初中部已多年蝉联本市中考成绩第一,同时高中部也有很强的竞争力。

2、呼和浩特市曙光学校

曙光学校是目前呼市地区规模最大、条件最好、环境最优的民办公助寄宿制学校,设有小学、初中、高中、国际部,现有4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共2260余人,是按照现代化教育标准兴建的一所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现代化学校。

学校建校于2002年,占地108亩,总投资5000多万元,建筑面积31800平方米,设有小学、初中、高中、国际部,有4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266人,教师142人,其中寄宿学生1800多人。

3、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一所蒙汉合校的民族中学,位于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首批重点中学和首批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之一,是具有地区特点、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自治区窗口学校之一,与呼和浩特市一中、二中、六中、十四中、十八中、铁一中、土默特中学等学校并列为八大自治区示范高中。

内蒙古师范大学附中于1954年建成,1965年9月改名为“呼和浩特市第十六中学”,1972年3月恢复名称为“内蒙古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4、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

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前身为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创办于2008年5月,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本科高校(教发函〔2008〕149号)。学院于2008年开始本科生招生;2010年获准开展留学生教育;

2016年启动双学位教育,并被确定为自治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学校,同年获准“专升本”招生资格;202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教发函〔2020〕16号)。学院现有经济学、教育学、文学、工学、管理学和艺术学6大学科门类、25个本科专业和5个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人数1.2万人。

学校自创办以来,凭借“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先进办学理念和“严格有序,科学高效”的管理原则,始终站在首府民办教育最前沿。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向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合格的毕业生,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的高度认可和好评。

好的中学基本都是,二中附中三中金马鸿德,其中除了金马鸿德,公立学校的不是学习很变态就是家里很有钱,据说有一年有山西的煤老板为了送儿子进二中读书,送了校长一辆奥迪车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在张一得去世前,一得爹无疑是广州某知名育儿论坛的网红育儿专家。

不管是从一得爹公众号文章来看,还是从儿子去世后他写给儿子同学的信来看,一得爹都是一位从始至终深爱着孩子的好父亲。

一得爹曾是广州一家企业的高管,有着不错的收入。

和妻子离婚后,为了能更多地陪伴孩子,他不顾所有人的反对,毅然决定辞职。

卖掉位于市区的房子,搬到乡下,成为一名全职爸爸。

从此以后,一得爹没有事业,没有爱人。

儿子的教育就是他毕生奋斗的事业,儿子的快乐就是他毕生追求的幸福。

图片来源:一得他爹育儿故事

搬到乡下后,老得需要自己开荒种地,养鸡养鸭,偶尔还要捡拾破烂维持父子俩的生计。

他们在各地辗转流连,先后搬了四次家。

虽然条件短缺,但老得的父爱从不缺斤少两。

十几年来,老得用自家种的蔬菜,每天换着样给孩子做饭,且造型从不重复。光是用胡萝卜、姜、蒜等蔬菜刻成的字母,就累计有25万个。

老得热衷于记录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个瞬间,十几年为孩子拍了20万张照片,用坏了5部相机;光是跟孩子有关的文章就发表了近千篇。

老得还妥善收藏了孩子用过的每一件物品。小时候用过的演算纸、穿过的第一双鞋、写过的每一张卷子全部都被老得细心收藏着。

随着物件越积越多,老得还为一得搞了一个育儿博物馆。

这些点点滴滴,老得都上传到了网络上,他也因此成了一个网红。

用一得爸自己的回答来说,那就是从始至终都在无条件尊重、认同、接受自己的孩子,给了孩子无条件的爱。

当然,仅仅是这些付出,还不足以让一得爸的育儿经被众多妈妈粉追捧。

更重要的是儿子确实争气,在老得的绵绵父爱下,一得确实成长为一位品学兼优,优秀过人的孩子。

一得从小就是学霸,高中三年拿到了国际学校全额奖学金,暑假在耶鲁大学学习,修美国的学分,托福更是差2分就满分。

高中毕业后,一得考入有“美国南部哈佛”和“新常青藤”之称的埃默里大学。

因为喜欢骑摩托车帮助救护车开路,还考了摩托驾驶证和急救证。

图片来源:一得他爹育儿故事

可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孩子,就是这样一个无条件被父亲爱着的孩子,为什么这么年轻就去世了呢?

根据一得爸爸在信中写的话:

“他很聪明,他知道他这一次他的选择,他的决定,与以往一样,我会接受,更能跨过去。”

舆论猜测,一得很可能是自杀。

首先要说明的是,人的自杀是有很多因素的,绝不是单方面因素造成的。

学堂的老师看过很多报道后,也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孩子的死因究竟为何,我们无从得知。

但长期以来,在父亲自我牺牲、追求完美和过度曝光的家庭教育方式下,一得一定承受了很多心理负担。

不可否认的是,一得爸绝对是地球上所有全职爸爸中的“霸中霸”。

24小时保姆般的陪读服务,十几年做200多件玩具给孩子玩的“工匠精神”,都是很多家长望尘莫及,自愧不如的。

图片来源:一得他爹育儿故事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老得的“完美教育”确实有些形式大于内容了。

老得迷醉地沉浸在“完美爸爸”的角色里,但这种完美完全是凌驾于孩子内心真正需求之上的。

反而会给孩子造成伤害。

新闻里说,一得3岁前,老得为了培养孩子的英语天赋,爷俩一直是“全英文交流”。

3~7岁,老得为了培养孩子书面表达能力,又开始用笔和纸交流。

孩子想喝可乐,不能用嘴去说,而是要用画画或写字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需求。否则老得就装“聋哑人”。

张一得固然因此获得了足够的语言和书写能力。

换位思考下,在你牙牙学语的时间里,身边唯一的、最亲的、最值得依赖的人,却不怎么和你说话,对于你的需求不予回应,孩子幼小的心灵是否会缺乏足够的情感支撑和心灵上的安全感呢?

新闻里还说,老得辞职后家境贫困却坚持送孩子上贵族学校,向亲朋借钱,让四十多位妈妈粉捐款。

虽然这是为了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但在其他人的捐助下上学,在叔叔阿姨的殷切的目光里上学,面对这种“乞讨”来的上学机会,小小孩子内心真的不会有压力吗?

国内有很多大学生,在申请贫困助学金的时候,都会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何况是一个8岁的孩子?

面对学习,是不是一点点放松、懈怠都不敢有了呢?

老得的“完美父爱”无形中给一得建造了一座牢笼。

在这样的“完美父爱”下,这样深沉的爱意下,任何人都是难以说不的,甚至无法展现一个孩子自己的愿望和意志。

图片来源:一得他爹育儿故事

孩子所有脾气和内心真正的需求都像一记打在棉花上,无声无息,最后又被棉花包裹,深深地藏起来。

如果您也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诸多困扰,可以关注公众号:尹建莉父母学堂。即可获得【限时免费育儿咨询】人工服务。

虽然一得爸爸一直在强调自己给孩子爱与自由,不勉强孩子学习,孩子去世后仍强调自己充分尊重孩子的决定,可实际上,一得爸爸一直在刻意地雕琢着孩子。

他在网上一遍又一遍地夸耀孩子懂事,曝光孩子的成绩,也就无形中给孩子加上了一副“完美孩子、优秀少年”的枷锁。

一得是那么聪明的一个孩子,早慧的他看着老得发在网上的帖子,怎么可能不知道爸爸心里的期待是什么?

当老得把孩子优秀之处,事无巨细地曝光在网上,享受着大家对儿子的称赞时,一得就已经下不了台了。

这无疑是一种变相的,有条件的爱。

甚至后来一得已经上了大学,仍要被父亲向全网粉丝直播自己的人生。

留学申请书、面试视频、学习成绩……

图片来源:一得他爹育儿故事

这意味着,一得需要不断不断地保持优秀,不断不断地拿下一个又一个足以证明自己优秀的成就,来维持自己完美孩子的人设,以此来满足父亲的期望和所有妈妈粉期待的注视。

实际上,一得也并非爸爸在论坛上说的那样,是个完美的神童,他也会经历SAT考试失败,第四次才终获高分。

一次SAT考砸了,一得妈对他说:“当你长大后,你会发现你和其他人一样平凡。你也会健忘、平庸。别再觉得你那么特别了,只要做你期待的就好。如果人们都在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情,世界上所有的问题都会得到解决。”

但由于老得一直以来,潜移默化地给孩子灌输的精英理念,一得心里已经有了一颗无法“平常心面对成功失败”的种子,所以一得是不认同妈妈这个观点的。

他已经活成了、相信了自己是父亲笔下那个完美无缺的孩子,用力追求完美,不接受裂痕,也就为更深的裂痕埋下伏笔。

虽然老得总说无条件支持孩子,对孩子学不会“say no”。

实际上,越这样说孩子内心感受到的压力可能就越大,为了回馈这份爱,孩子不得不使出全力去奔跑,甚至为了回馈,跑到父母想去的路上,从而失去了自主权,失去了自我存在的感受。

无条件的爱是行动上的,如果总在网上、生活里,一遍一遍地提醒孩子我是无条件爱你的,我是无条件支持的,你就是我的全世界,那无异于是另一种精神负担。

综上所述,有3个问题是我们需要思考 的——

老得的“完美教育”真的很完美吗?

老得真的尊重孩子的内心需求了吗?

老得对孩子的爱真的是无条件的吗?

实际上,教养孩子有时候就像培育一盆鲜花,点到为止,过犹不及。

在这样密不透风的爱里,一得必须带着自己的渴望和父亲的渴望负重活下去。

但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一个人的身体永远无法挤下两个灵魂。

当你把孩子当成全世界,当你把短暂人生的全部爱与心血榨干全部倾注在孩子身上,当你把自己的人生和孩子的人生捆绑在一起,孩子的世界也就因此倾塌了。

在我看来,老得和一得的故事就像个温暖又残忍的悲剧:

老得爱儿子,为他倾其所有。

一得爱爸爸,为他拼尽全力。

为了完美吻合“父慈子孝”的模型,

如果您也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诸多困扰,可以关注公众号:尹建莉父母学堂。即可获得【限时免费育儿咨询】人工服务。

还是那句话,一得的离开,并不能全部归咎在单一的某一方面,但老得的“完美教育”必然深深影响了孩子。

这场悲剧给了我们三个提示:

1.真正的爱与教育,一定是尊重孩子的人格完整。

孩子虽然经由我们而生,却是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的“作品”。

边界清晰,不用任何强硬或温柔的方式控制、捆绑孩子,才能保持亲子关系的良性互动和孩子人格的健康完整。

2.真正的爱与教育,先从父母由心的爱自己开始。

如果你一边教着孩子爱自己,一边对孩子说“你就是我的全世界”,这是无意中教给了孩子一种“矛盾心态”。

父母和孩子就像两条完全不同的溪流。

他自你这条大河里孕育而生,但终究不属于你。

总有一天,在一个晴朗的天气里,一个岔口会将你们分流。

他有他的梦要追寻,你亦有你的人生要度过。

孩子不是你生命缺憾的填补物,你也无需放弃自我,完全为孩子而活。

3.真正的爱与教育,是不盲从,看见孩子内心需求。

很多家长都容易陷入一种“自顾自的爱”的旋涡里,我们总是自以为是地把想给孩子的爱塞到孩子的手上。

程序化地去追捧学习一些育儿方法,企图完美复刻其他人的“完美育儿”模板。却忽略了真正完美的教育,是看见孩子的内心。

我们嘴上说,尊重孩子的选择,实际上一直在用语言用行动,暗示孩子选择你的选择,看不见孩子真实的需求。

这种行为有时候会换来孩子的哭泣,有时候会换来孩子的愤怒,有时候还会换来孩子长久的叛逆。

作为专注家庭教育领域的平台,我们的联合创始人、首席导师尹建莉老师,是超级经典畅销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尹老师将自己的女儿圆圆培养得品学兼优。圆圆16 岁参加高考,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 22 分,后在美国常春藤盟校攻读硕士学位。

我们助力家长,家长助力孩子。

目前,已有 1000万儿童家长在学堂收获成长,解决育儿困惑。如果您也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诸多困扰,可以关注公众号:尹建莉父母学堂。即可获得【限时免费育儿咨询】人工服务。

最后,我想用纪伯伦的一首爱情诗来做文章的结尾,因为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也同样适用于父母与孩子之爱上。

文末点赞,让这首充满爱的小诗,警醒更多人吧!

你们的结合要保留空隙,

让来自天堂的风在你们的空隙之间舞动。

爱一个人不等于用爱把对方束缚起来,

爱的最高境界就像你们灵魂两岸之间一片流动的海洋。

倒满各自的酒杯,但不可共饮同一杯酒,

分享面包,但不可以吃同一片面包。

一起欢乐地歌唱、舞蹈,

但容许对方有独处的自由,

虽然一起颤动,发出的却不是同一种音,

琴弦之间,你是你,我是我,彼此各不相扰。

一定要把心扉向对方敞开,但并不是交给对方保管,

因为唯有上帝之手,才能容纳你的心,

站在一起,却不可太过靠近,

君不见,教堂的梁柱,它们各自分开耸立,却可以支撑教堂不倒。

君不见,橡树与松柏,也不在彼此的阴影中成长。

作者介绍:随喜。尹建莉父母学堂原创内容编辑,育儿工作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州的私立学校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