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庄中心学校英语第六单元第一课四年级翻译成中文?

——谨以此文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  虽然无缘生在书香门第,也算有幸长在耕读人家。

父亲读的是私塾,是几任先生的得意弟子。父亲算不上满腹经纶,可还是腹有诗书的,象《千字文》、《弟子规》、《学而》篇等都能凭记忆背出。父亲也写的一手好字——无论正楷还是小楷。

母亲读的是公立小学,虽然时间不长,可在民国时期也算是凤毛麟角了。

父母的骨子里就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殿堂虽辉煌,学府最神圣。父亲的崇文尚学,尊师重教,像一个虔诚的教徒。

家庭的影响和有其父必有其子的原因吧,成就了我与的一世情缘,从八岁进校到六十离校——“剪不断,理还乱。

于是,我便亲身经历和见证了学校由茅屋、寺院、厂房到高楼大厦、菁菁校园、高标准、现代化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由识字、教书到育人的成长进步和历史性飞跃。

徐家庄联中——地主大院

校舍改造后的徐家庄小学

1969年,没有进过幼儿园,也没上过学前班的我,抱着板凳走进了我的第一所学校——徐家庄联中。

学校原是大地主恒顺堂家三少爷的大院。大院进门正对的是一排长长的西屋,本来是两层的,早年失火,二楼焚毁,改为平房。

西屋把大院分成东西两院,东西两院的中间又有房屋隔开,分成前后院,使得整个大院呈字形的四个庭院。

虽然院大房多,可作为一所完整的乡镇联中还是勉为其难,建国已近二十年,校舍、设施也没有什么添置和改造。

虽然也算高堂阔府,可旧式的老屋,房间大小不一,门窄窗小,光线暗淡,冬天无炉取暖,夏天通风不畅。那时天冷,冬天衣少,门窗透风撒气,脚冻得不能走路,手握不住笔,是常有的事,多数学生手脚和脸上都有冻疮。实在受不了的时候,老师偶尔允许跺脚取暖,于是,教室地面上飞起的尘土,令人窒息。

四年级以下,教室里没有桌凳,从村民家中借来长短和宽窄不同的木板,用石块或土坯支起,就是课桌了,学生自己带板凳或木墩。尽管高年级的课桌简易得连桌洞都没有,老旧不堪,榫卯松动,桌面不平,可我还是由衷的羡慕,向往着自己哪天上学不用带板凳了。

黑板都是用水泥直接泥在墙上,然后涂上墨汁和锅灰。水泥的密度不均匀,粉笔在上面写字时常打滑,字迹模糊不清。新涂的黑板,脱落的锅灰和粉笔末往往让勤奋的老师(写得多,擦得多)变得两鬓苍苍十指黑

校内没有操场和跑道,操场只能和生产队的打谷场共用。两根木杆上的篮板是学校唯一的体育设施,鼓了泡的那个篮球便是唯一的体育器材。那时沂河岸边的沙滩宽阔平坦,全乡学生运动会和庆六一大会都在河边沙滩举行。

那架五音不全(有些按键已经坏了)的脚踏风琴,应该是学校最高档的教学器材了。因为没有音乐老师,很少有人弹奏成曲,偶有心灵手巧的民办老师用一指禅弹出一段简单的曲调,那是校园里最美的音乐,总会引来很多的学生挤在办公室门口动情聆听。

简陋的校舍和设施之外是缺乏的师资,我的小学老师基本是民办教师,有些是部队转业军人,中学毕业的就是高水平了。语文老师把红彤彤读成红丹丹,把人类读成人粪是常有的事。

我一直是好奇心极强的人,记得常识课本上有收音机和电视机的插图,电视机上画有一个V型天线。我问老师电视机是干啥用的,上面的两根叉是什么?老师憋红了脸也没说上来,现在想来,真不怪他们。到了初中就有个别师范毕业的正式老师,当时觉得,那水平真高!

寒窗七年的地主大院是我生命中的第一所学校,是我知识的摇篮和观看外面世界的第一扇窗,是我求知求学的起跑线。在那里我认字读书、学雷锋、背老三篇;从小学到初中我坚持七年每天早晨早到校打扫卫生;我三年级时站在凳子上给全校师生背老三篇,五年级的学生都比不过我;我年年都是三好学生。

后来走出村庄才知道,在地主老宅里上学的我们还是幸运的,因为大多数的乡村小学都是透风漏雨的石头草房,甚至没有窗户。

离家求学和工作后回家的次数渐少,学校在慢慢发生着变化,联中改成了完小,校舍逐步翻新,现在的学校已经没有了原来的任何痕迹,但占地和校舍比原来翻了数倍,办公楼、教学楼、操场一切都是高标准现代化。

最近才知道,原来徐家庄完小已经停招好几年了,教学楼二楼现在闲置,一楼做了仓库,盛着柴草;学生合并到徐家庄中心学校(原来的十四中),校车接送,条件更好了。

1976年,离开本庄的地主大院,我又走进了汇泉寺——沂源十四中,开始了我的高中生涯,。

那是一所由寺院——“汇泉寺改建的学校。虽属正规中学,但条件依然简陋,寺院虽然民国时期就做了学校,母亲曾经在此读过小学,但直到建国后才有所改造。我的高中时,虽然几排石墙瓦房,取代了前几年才拆除的和尚房,但那棵郁郁葱葱的千年古柏和仍然做着学生宿舍的佛殿,以及周边的残垣断壁,还是清晰的呈现出寺院的轮廓和影子。

低矮的教室有的门板已经脱落,窗玻璃残缺不全,冬天不得不用土坯将后窗堵死。不管室内室外都是泥土地面,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学校没有自来水,那个石砌的小水塔仅供应食堂用水。全校师生无论洗刷还是饮用,不管春夏秋冬,就靠慷慨喷涌,四时不竭的“汇泉”了。

校园的北半部,虽然泥土地面,凹凸不平,偶有山石裸露,但总算是做了平整;校园的南半部仍是原生态的荒郊野坡,巨大的卧牛石无规则的排列着,中间生长着荒草,像一片牧牛的草场——那是我们的露天食堂。因有的同学从家里带的是窝头、地瓜等寒酸的午饭,又无钱从食堂买菜,不好意思在教室吃,所以不管五冬六夏,无论寒风烈日,每到饭时,大家用搪瓷茶缸接了泉水,带着煎饼和咸菜等,三五成群,坐在卧牛石上 “野餐”。偶尔花二分钱,买一铁勺白菜小豆沫,那就是改善生活了。

学校的操场,只是校园外面整平的一片山坡,那是全校师生镐刨钎凿,肩挑人抬整平的。那年为了迎接县运动会在十四中召开,大家从家里带了锨镐和手推车,全校停课几周,任务分到各班,硬是在大会之前,把操场拼了出来,从此,虽然雨雪天气都不能用,但是学校总算有了百米跑道的操场。

恢复高考后,有志参加高考的学生开始住校,大房间,大通铺,三四十人,没有床,自带草苫和被褥。夏天人多闷热,冬天早晨醒来头上会有冰霜。夜晚天黑,校内无灯,厕所离得远,大家门口小便。宿舍门口夏天骚气冲天,冬天小便冻成冰山。

高中的正式老师相对多了,但还是很多的民办和代理很多时候老师解不出难题时,会求助学习好的学生,师生群策群力,共教共学,共同提高。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一样,我依然爱着我的学校和老师,不管是学农林(高一时我们是农林班)还是数理化,我都扎扎实实,勤勤恳恳。四十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石硫合剂如何熬制,依然记得促使果树花芽形成的措施是拿枝、扭梢、环剥。1978年,沂源县举行第一届全县数理化竞赛,我作为成员之一的沂源第十四中学代表队,虽然两年的课程我们只学了一年,我们还是完胜沂源中学等全县所有学校,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随着国力的强盛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十四中像一个羸弱的少年焕发了青春。校舍改造、布局调整使得学校旧貌变新颜。八十年代拆除了佛殿,九十年代建起了教学楼,现在的十四中(已改名为徐家庄中心学校),设施齐全,配置高档;环境优美,亭台楼阁;教学楼、办公楼、综合楼、餐厅楼、塑胶操场一应俱全。

徐家庄中心学校(原沂源十四中)

沂源师范——我的

小时候和妈妈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妈,我长大了上大学。后来上学也一直算个乖孩子,作为全县数理化竞赛前二十名的学生,要是现在虽不敢妄称学霸,也是妥妥的211985。可在那个年代,阴差阳错、命运的安排和祖国的需要,虽然我考出来很高的成绩,可还是被沂源师范录取了。

多少次我憧憬的菁菁校园,教学楼、图书馆,体面儒雅的同学、戴着眼镜的教授,我的诗和远方竟然是南麻西岭上的两排石头平房。那时候沂源县师资严重缺乏,为了提高本县师资质量,1979年沂源师范到临沂录取提档时,就把沂源所有的高分学生截留了,憧憬着走出大山的孩子,被圈进了沂源师范。

现在想来我也没什么委屈的,一是因为,反正村里人都知道我学习好,考了“大学”。二是和我一同被录取的还有临沂地区第一名,那分数现在是要上清华北大的;三是从此也注定了我与学校一生的不离不弃。

沂源师范是当时沂源县的最高学府,也只不过是两排石头平房而已。不用说和现在的中学比,就连乡镇幼儿园也比不上。比庭院大不了多少的校园,光秃秃的,没有绿化也没有硬化;学校除了一台十二马力拖拉机外没有什么值钱的设施和配置;学生住着大宿舍,每间三四十人,木制双人床的吱呀声,此起彼伏,从熄灯响到起床,教室宿舍没有火炉和电扇,更不用说暖气和空调了,冬天的早晨出操回来用脸盆里结冰的水洗刷。

那个两间屋的阅览室,摆了一些 《读者文摘》和《大众电影》,是学校人气最旺的文化场所了,下课晚了或者跑的慢都会抢不到座位。几架老旧的脚踏风琴也总是歇人不歇马,或低沉或高昂的琴声一直萦绕在校园的课间和周末。

学校最盛大的娱乐活动就是统一买票,步行到“东方红电影院”看电影,还有周末去造纸厂看电视。后来学校里买了电视,周末在校园里播放,算是文化活动有了极大的丰富。

虽然没有教授和讲师,但是老师却是从全县调集的业务骨干,他们大多是建国后支援沂蒙山区的大学毕业生,是当时的高级知识分子,现在看来他们并不输现在的专家和教授;他们在生活艰苦和条件简陋的情况下,硬是凭着三尺讲台和一支粉笔,在落后的山区土房子里培养出了一批堪比大学生的教育骨干。

沂源师范在七九级毕业后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后来改为教师进修学校,再后来全部拆除,校址给了现在的沂源二中。沂源师范在沂源县的学校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四十年来,沂源师范七八、七九两级毕业生,几乎支撑沂源教育的半壁江山,他们在教体局、教研室、全县各中学、乡镇教育中心担任领导和业务骨干,为沂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无可置否的突出贡献。

沂源师范是我心中的“大学”。我骄傲我是沂源师范七九级!

沂源三中——炼钢厂遗址

1981年,沂源师范学习两年后,我被分配到沂源三中(鲁村中学),实现了我在学校的角色转变——由学生变为老师。

沂源三中是当时沂源县四处县直属中学之一(一中东里;二中南麻,现在的一中;五中悦庄),坐落在鲁村镇草埠村与舍庄村之间的一片开阔的农田中间,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十八亩地”。天气好的时候,车辆可以开到学校,雨雪天气道路无法通行,学生上学只能在草埠或者南官庄下车步行到校。

学校是六十年代在一个原炼钢厂遗址上建起来的,算是当时条件较好的学校。高高的水塔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苏式风格的几排教室虽然低矮,但门窗玻璃也算完好,校园的最后一排是职工宿舍,宿舍后面是操场,在校外。教室、操场、道路等校园地面都没硬化,只有办公室“高档”,铺了粗糙的红砖。

三中算是当时条件比较好的学校了。校办工厂有一个镀锌车间,还有两台自动油印机,可以油印试卷讲义等,对外承接业务,是当时全县最先进的印刷设备了。校园东半部是空地,老师们每人分一小块做菜园。

教工宿舍前的树下有一个磨盘,老师们食堂打了饭菜围着磨盘吃,磨盘周围是教职工的文化广场和信息交流中心。磨盘也是对弈的场所,围观者比棋手多。

宿舍前有一副砖块支起的乒乓球台,水泥的;教室前有一个篮球场,是教职工的主要活动场所,每天下午的饭后年轻教师们必有一场激烈的厮杀,夏天干脆穿着拖鞋上阵。往往是操场上尘土飞扬、老师们灰头土脸,观众们喊声震天;一场恶战结束,鼻青脸肿的有,皮开肉绽的有,伤筋动骨的也有,然而,大家还是不亦乐乎。

学校还有一台十七寸的黑白电视,晚上观看中国女排争夺“三连冠”,大家群情激昂。偶尔看电影,要步行到草埠煤矿电影院。

三中的校风正,学风浓,师资水平相对较高,大部分都是正式教师,很多支援沂蒙山区的外籍教师。老师们任劳任怨,勤奋敬业。有些外籍教师从毕业分配到离岗退休,夫妻分居,在这个远离县城的十八亩地里,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还记得教务处的李光泽老师,学校的所有讲义、试卷都有他一人刻板、油印,从不耽误使用,每晚工作到深夜;李老师没有学过英语,不认识一个单词,可他总是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把大张大张的英语讲义和试题刻印的一字不错;李老师在三中勤勤恳恳二十多年,回原籍的那天是坐着拖拉机离开的,所有的行李和家当,就是一个铺盖卷和两个装书的纸箱,放在拖拉机的拖斗里,那场景令人心酸。

来到三中,初为人师,我倾尽全力,以满腔的热情投身到工作中。我在师范零起点学英语一年,毕业就教了高中,边学边教,每晚学习、备课到深夜。第一届我教的两个慢班(初中没学英语),高考结束,英语成绩令全校吃惊,最高分、高分率、平均分远超快班(初中学过英语),也在全县名列前茅。

1985年我离校外出进修,学校也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和政府的支持决定搬迁至鲁村镇驻地,学校由沂源三中改为沂源四中,由完全中学改为普通高中。1986年学校顺利乔迁至交通便利、经济繁荣、风景秀丽的琉璃河畔。

现在的鲁村中学(原沂源三中)

沂源一中——历史性飞跃

1988年我有幸调入沂源一中工作。改革开放已经十年,沂源一中已三易其名(沂源二中——沂源中学——沂源一中)。

那时的一中虽然无法与现在相比,可已经是全县最好的学校了,学校已经有了办公楼、一座学生宿舍楼和一座小教学楼(二层小摞屋);教室、食堂、部分学生宿舍和教工宿舍等,仍在石头平房里。

八十年代的教室工字房

初入一中,记得我第一次进教室就是和几个同学一起,用砖块铺平地面上很多的大坑。教室虽然是水泥地面,但因年久失修,已经多出破损,坑坑洼洼。校园地面没有硬化,于是教室也免不了尘土飞扬。

教室、宿舍严重不足,学生宿舍楼容纳不下,部分学生住在平房里,大房间,数十人;教室容量都在六七十人以上,二层摞屋教室里,曾经达到八九十人。教职工工作和生活条件简陋。校园中间的那两排单身教工宿舍,十几平方的小屋,居住两人,也只能分给大龄单身教师;很多年轻教师住在校外租赁的集体宿舍里;双职工教师能分到一间房就算幸运了。大门口南边的教工宿舍楼,一个单元八九十平的面积,竟然要住两家,还必须是老资格的教师,厨房、客厅、卫生间共用。

校园里除了几棵老槐树和几排钻天的白杨显示着学校的厚重和年代感外,基本没有什么绿化和美化。新学年开学的第一课,必定是清除校园和操场的杂草。因为一个暑假操场就变成了草原,开学后各班分片,镰割手拔。

那时条件简陋的校园里总是充满了生机;校园前面的那个土操场,是学校的文体活动中心,篮球赛、广播体操比赛、歌咏比赛、文艺演出都在这里举行。天气干燥时,操场尘土飞扬,学生们就在活动前洒水降尘。后来,学校又在校园后面征地,建了四百米跑道的大操场。

学校成立有艺术团、教工乐队,元旦晚会在县影剧院举行。学校元旦和暑假都要举行面向社会的专场演出,是全县的最高水平,总是得到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马老师、邵老师、齐老师是学校和全县的明星。

九十年代,沂源县由临沂划归淄博。改革开放已越十年,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力的强盛,中央对科技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增加,沂源一中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代。

1992年,学校迎来了校舍全面改造提升,争创规范化学校的好时机。学校平房全部拆除,建了实验楼、学生宿舍楼、餐厅楼和大型教学楼各一座,更换老旧桌椅板凳;建成了400米跑道的风雨操场(用炉渣和石灰铺成的跑道);校园内硬化道路,种植草坪,栽植树木花草,安放雕塑,修建景点。2002年又建成体艺馆一座,有了沂源县的第一座室内篮球场,沂源一中旧貌换新颜,教学条件得到空前的改善。

九十年代校舍改造后的一中

    校舍改造期间,全校师生齐心合力,党员带头,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操场的整平和压实分到班级,利用放学后和周末加班完成,有的班主任早晨天不亮就在操场上干活。初中部曾经一度借用历山中学教学楼,校舍改造完成后搬回。一座全新的一中取代了老旧的石头平房和尘土飞扬的校园,成为当时全县最好的建筑。

1993年学校最后一届初中毕业后,学校成为完全高中。

九十年代末,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县城人口的增加,学校的招生规模逐年增加,又由于沂源一中连续几年高考成绩淄博市领先,吸引了大量外地学生,2001年高三年级不得不借居在涝坡河村原劳动技校。学校受限的占地和建筑面积与教育发展需要的矛盾日渐突出,学校搬迁扩建提上议事日程。

2004年经过反复的考察、论证、选址后,沂源一中新校建设正式开始。有幸作为新校建设办公室成员之一,2004425日,我第一个带领福建省勘探设计院进入施工工地,开始勘探施工。那几天小雨,鞋上的泥片五六斤重。

建校之初,日晒雨淋,风餐露宿。戴了很大的斗笠,还是晒成了黑人。参与建校非我所愿,本来教书和管理学生也算得心应手,成绩显著,可领导安排参与建校,也必须尽心竭力。为省钱,为质量,真的当成花自己的钱,盖自己的屋。得到的评价是当老师的会算计;当老师的斤斤计较;当老师的鸡蛋里挑骨头。好在得益于县委县府的大力支持,新校建设办公室领导得力,参与人员吃苦敬业,勠力同心,使新校选址思维超前,设计标科学合理,施工高质量,资金超节省。一座崭新的、现代化的、三十年不过时的、大学校园一般的沂源一中新校如期竣工。2006年两个年级搬迁新校,2007年全校整体搬迁,新校建设一班人向学校五十周年校庆、向全县人民交出了一份优质答卷。

初入一中时,学校虽然有着全县最好的师资,但还有很多像我这样的中专生。后来师资水平不断提高,新教师九十年代要求专科以上、2000年代要求本科以上,现在的只招收研究生毕业和211985学校毕业的学生。

     我虽然是以讲课第一名的成绩调入一中,但深知一中人才济济,自己能力差、学历低,于是不免心生胆怯,只好以勤补拙,笨鸟先飞,兢兢业业,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苍天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我取得了英语教育、汉语言文学两科的本科学历和文学学士学位。我的教学成绩也屡创新高,所教两届初中英语成绩均为全县第一;我做班主任的九三届一班中考成绩全县领先,一个班的首招人数超一所乡镇中学;英语全县前三名99分、98分、97分均出自我班。初中停招后,改教高中,所教班级均取得学校班级本科录取人数最多,所教英语学科均获淄博市高考成绩一等奖。

五十年风云变幻,五十年地覆天翻。

四十载坎坎伐檀,四十载初心不变。

五十年前走进学校,接受知识、寻求未来;

四十年前走进学校,传播知识、培育桃李;

目睹了学校巨变,见证了教育发展,培育了桃李满天;

如今离校赋闲,初心仍是少年。

    愿我的学校和祖国一起蒸蒸日上、繁荣昌盛!

——谨以此文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  虽然无缘生在书香门第,也算有幸长在耕读人家。

父亲读的是私塾,是几任先生的得意弟子。父亲算不上满腹经纶,可还是腹有诗书的,象《千字文》、《弟子规》、《学而》篇等都能凭记忆背出。父亲也写的一手好字——无论正楷还是小楷。

母亲读的是公立小学,虽然时间不长,可在民国时期也算是凤毛麟角了。

父母的骨子里就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殿堂虽辉煌,学府最神圣。父亲的崇文尚学,尊师重教,像一个虔诚的教徒。

家庭的影响和有其父必有其子的原因吧,成就了我与的一世情缘,从八岁进校到六十离校——“剪不断,理还乱。

于是,我便亲身经历和见证了学校由茅屋、寺院、厂房到高楼大厦、菁菁校园、高标准、现代化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由识字、教书到育人的成长进步和历史性飞跃。

徐家庄联中——地主大院

校舍改造后的徐家庄小学

1969年,没有进过幼儿园,也没上过学前班的我,抱着板凳走进了我的第一所学校——徐家庄联中。

学校原是大地主恒顺堂家三少爷的大院。大院进门正对的是一排长长的西屋,本来是两层的,早年失火,二楼焚毁,改为平房。

西屋把大院分成东西两院,东西两院的中间又有房屋隔开,分成前后院,使得整个大院呈字形的四个庭院。

虽然院大房多,可作为一所完整的乡镇联中还是勉为其难,建国已近二十年,校舍、设施也没有什么添置和改造。

虽然也算高堂阔府,可旧式的老屋,房间大小不一,门窄窗小,光线暗淡,冬天无炉取暖,夏天通风不畅。那时天冷,冬天衣少,门窗透风撒气,脚冻得不能走路,手握不住笔,是常有的事,多数学生手脚和脸上都有冻疮。实在受不了的时候,老师偶尔允许跺脚取暖,于是,教室地面上飞起的尘土,令人窒息。

四年级以下,教室里没有桌凳,从村民家中借来长短和宽窄不同的木板,用石块或土坯支起,就是课桌了,学生自己带板凳或木墩。尽管高年级的课桌简易得连桌洞都没有,老旧不堪,榫卯松动,桌面不平,可我还是由衷的羡慕,向往着自己哪天上学不用带板凳了。

黑板都是用水泥直接泥在墙上,然后涂上墨汁和锅灰。水泥的密度不均匀,粉笔在上面写字时常打滑,字迹模糊不清。新涂的黑板,脱落的锅灰和粉笔末往往让勤奋的老师(写得多,擦得多)变得两鬓苍苍十指黑

校内没有操场和跑道,操场只能和生产队的打谷场共用。两根木杆上的篮板是学校唯一的体育设施,鼓了泡的那个篮球便是唯一的体育器材。那时沂河岸边的沙滩宽阔平坦,全乡学生运动会和庆六一大会都在河边沙滩举行。

那架五音不全(有些按键已经坏了)的脚踏风琴,应该是学校最高档的教学器材了。因为没有音乐老师,很少有人弹奏成曲,偶有心灵手巧的民办老师用一指禅弹出一段简单的曲调,那是校园里最美的音乐,总会引来很多的学生挤在办公室门口动情聆听。

简陋的校舍和设施之外是缺乏的师资,我的小学老师基本是民办教师,有些是部队转业军人,中学毕业的就是高水平了。语文老师把红彤彤读成红丹丹,把人类读成人粪是常有的事。

我一直是好奇心极强的人,记得常识课本上有收音机和电视机的插图,电视机上画有一个V型天线。我问老师电视机是干啥用的,上面的两根叉是什么?老师憋红了脸也没说上来,现在想来,真不怪他们。到了初中就有个别师范毕业的正式老师,当时觉得,那水平真高!

寒窗七年的地主大院是我生命中的第一所学校,是我知识的摇篮和观看外面世界的第一扇窗,是我求知求学的起跑线。在那里我认字读书、学雷锋、背老三篇;从小学到初中我坚持七年每天早晨早到校打扫卫生;我三年级时站在凳子上给全校师生背老三篇,五年级的学生都比不过我;我年年都是三好学生。

后来走出村庄才知道,在地主老宅里上学的我们还是幸运的,因为大多数的乡村小学都是透风漏雨的石头草房,甚至没有窗户。

离家求学和工作后回家的次数渐少,学校在慢慢发生着变化,联中改成了完小,校舍逐步翻新,现在的学校已经没有了原来的任何痕迹,但占地和校舍比原来翻了数倍,办公楼、教学楼、操场一切都是高标准现代化。

最近才知道,原来徐家庄完小已经停招好几年了,教学楼二楼现在闲置,一楼做了仓库,盛着柴草;学生合并到徐家庄中心学校(原来的十四中),校车接送,条件更好了。

1976年,离开本庄的地主大院,我又走进了汇泉寺——沂源十四中,开始了我的高中生涯,。

那是一所由寺院——“汇泉寺改建的学校。虽属正规中学,但条件依然简陋,寺院虽然民国时期就做了学校,母亲曾经在此读过小学,但直到建国后才有所改造。我的高中时,虽然几排石墙瓦房,取代了前几年才拆除的和尚房,但那棵郁郁葱葱的千年古柏和仍然做着学生宿舍的佛殿,以及周边的残垣断壁,还是清晰的呈现出寺院的轮廓和影子。

低矮的教室有的门板已经脱落,窗玻璃残缺不全,冬天不得不用土坯将后窗堵死。不管室内室外都是泥土地面,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学校没有自来水,那个石砌的小水塔仅供应食堂用水。全校师生无论洗刷还是饮用,不管春夏秋冬,就靠慷慨喷涌,四时不竭的“汇泉”了。

校园的北半部,虽然泥土地面,凹凸不平,偶有山石裸露,但总算是做了平整;校园的南半部仍是原生态的荒郊野坡,巨大的卧牛石无规则的排列着,中间生长着荒草,像一片牧牛的草场——那是我们的露天食堂。因有的同学从家里带的是窝头、地瓜等寒酸的午饭,又无钱从食堂买菜,不好意思在教室吃,所以不管五冬六夏,无论寒风烈日,每到饭时,大家用搪瓷茶缸接了泉水,带着煎饼和咸菜等,三五成群,坐在卧牛石上 “野餐”。偶尔花二分钱,买一铁勺白菜小豆沫,那就是改善生活了。

学校的操场,只是校园外面整平的一片山坡,那是全校师生镐刨钎凿,肩挑人抬整平的。那年为了迎接县运动会在十四中召开,大家从家里带了锨镐和手推车,全校停课几周,任务分到各班,硬是在大会之前,把操场拼了出来,从此,虽然雨雪天气都不能用,但是学校总算有了百米跑道的操场。

恢复高考后,有志参加高考的学生开始住校,大房间,大通铺,三四十人,没有床,自带草苫和被褥。夏天人多闷热,冬天早晨醒来头上会有冰霜。夜晚天黑,校内无灯,厕所离得远,大家门口小便。宿舍门口夏天骚气冲天,冬天小便冻成冰山。

高中的正式老师相对多了,但还是很多的民办和代理很多时候老师解不出难题时,会求助学习好的学生,师生群策群力,共教共学,共同提高。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一样,我依然爱着我的学校和老师,不管是学农林(高一时我们是农林班)还是数理化,我都扎扎实实,勤勤恳恳。四十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石硫合剂如何熬制,依然记得促使果树花芽形成的措施是拿枝、扭梢、环剥。1978年,沂源县举行第一届全县数理化竞赛,我作为成员之一的沂源第十四中学代表队,虽然两年的课程我们只学了一年,我们还是完胜沂源中学等全县所有学校,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随着国力的强盛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十四中像一个羸弱的少年焕发了青春。校舍改造、布局调整使得学校旧貌变新颜。八十年代拆除了佛殿,九十年代建起了教学楼,现在的十四中(已改名为徐家庄中心学校),设施齐全,配置高档;环境优美,亭台楼阁;教学楼、办公楼、综合楼、餐厅楼、塑胶操场一应俱全。

徐家庄中心学校(原沂源十四中)

沂源师范——我的

小时候和妈妈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妈,我长大了上大学。后来上学也一直算个乖孩子,作为全县数理化竞赛前二十名的学生,要是现在虽不敢妄称学霸,也是妥妥的211985。可在那个年代,阴差阳错、命运的安排和祖国的需要,虽然我考出来很高的成绩,可还是被沂源师范录取了。

多少次我憧憬的菁菁校园,教学楼、图书馆,体面儒雅的同学、戴着眼镜的教授,我的诗和远方竟然是南麻西岭上的两排石头平房。那时候沂源县师资严重缺乏,为了提高本县师资质量,1979年沂源师范到临沂录取提档时,就把沂源所有的高分学生截留了,憧憬着走出大山的孩子,被圈进了沂源师范。

现在想来我也没什么委屈的,一是因为,反正村里人都知道我学习好,考了“大学”。二是和我一同被录取的还有临沂地区第一名,那分数现在是要上清华北大的;三是从此也注定了我与学校一生的不离不弃。

沂源师范是当时沂源县的最高学府,也只不过是两排石头平房而已。不用说和现在的中学比,就连乡镇幼儿园也比不上。比庭院大不了多少的校园,光秃秃的,没有绿化也没有硬化;学校除了一台十二马力拖拉机外没有什么值钱的设施和配置;学生住着大宿舍,每间三四十人,木制双人床的吱呀声,此起彼伏,从熄灯响到起床,教室宿舍没有火炉和电扇,更不用说暖气和空调了,冬天的早晨出操回来用脸盆里结冰的水洗刷。

那个两间屋的阅览室,摆了一些 《读者文摘》和《大众电影》,是学校人气最旺的文化场所了,下课晚了或者跑的慢都会抢不到座位。几架老旧的脚踏风琴也总是歇人不歇马,或低沉或高昂的琴声一直萦绕在校园的课间和周末。

学校最盛大的娱乐活动就是统一买票,步行到“东方红电影院”看电影,还有周末去造纸厂看电视。后来学校里买了电视,周末在校园里播放,算是文化活动有了极大的丰富。

虽然没有教授和讲师,但是老师却是从全县调集的业务骨干,他们大多是建国后支援沂蒙山区的大学毕业生,是当时的高级知识分子,现在看来他们并不输现在的专家和教授;他们在生活艰苦和条件简陋的情况下,硬是凭着三尺讲台和一支粉笔,在落后的山区土房子里培养出了一批堪比大学生的教育骨干。

沂源师范在七九级毕业后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后来改为教师进修学校,再后来全部拆除,校址给了现在的沂源二中。沂源师范在沂源县的学校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四十年来,沂源师范七八、七九两级毕业生,几乎支撑沂源教育的半壁江山,他们在教体局、教研室、全县各中学、乡镇教育中心担任领导和业务骨干,为沂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无可置否的突出贡献。

沂源师范是我心中的“大学”。我骄傲我是沂源师范七九级!

沂源三中——炼钢厂遗址

1981年,沂源师范学习两年后,我被分配到沂源三中(鲁村中学),实现了我在学校的角色转变——由学生变为老师。

沂源三中是当时沂源县四处县直属中学之一(一中东里;二中南麻,现在的一中;五中悦庄),坐落在鲁村镇草埠村与舍庄村之间的一片开阔的农田中间,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十八亩地”。天气好的时候,车辆可以开到学校,雨雪天气道路无法通行,学生上学只能在草埠或者南官庄下车步行到校。

学校是六十年代在一个原炼钢厂遗址上建起来的,算是当时条件较好的学校。高高的水塔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苏式风格的几排教室虽然低矮,但门窗玻璃也算完好,校园的最后一排是职工宿舍,宿舍后面是操场,在校外。教室、操场、道路等校园地面都没硬化,只有办公室“高档”,铺了粗糙的红砖。

三中算是当时条件比较好的学校了。校办工厂有一个镀锌车间,还有两台自动油印机,可以油印试卷讲义等,对外承接业务,是当时全县最先进的印刷设备了。校园东半部是空地,老师们每人分一小块做菜园。

教工宿舍前的树下有一个磨盘,老师们食堂打了饭菜围着磨盘吃,磨盘周围是教职工的文化广场和信息交流中心。磨盘也是对弈的场所,围观者比棋手多。

宿舍前有一副砖块支起的乒乓球台,水泥的;教室前有一个篮球场,是教职工的主要活动场所,每天下午的饭后年轻教师们必有一场激烈的厮杀,夏天干脆穿着拖鞋上阵。往往是操场上尘土飞扬、老师们灰头土脸,观众们喊声震天;一场恶战结束,鼻青脸肿的有,皮开肉绽的有,伤筋动骨的也有,然而,大家还是不亦乐乎。

学校还有一台十七寸的黑白电视,晚上观看中国女排争夺“三连冠”,大家群情激昂。偶尔看电影,要步行到草埠煤矿电影院。

三中的校风正,学风浓,师资水平相对较高,大部分都是正式教师,很多支援沂蒙山区的外籍教师。老师们任劳任怨,勤奋敬业。有些外籍教师从毕业分配到离岗退休,夫妻分居,在这个远离县城的十八亩地里,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还记得教务处的李光泽老师,学校的所有讲义、试卷都有他一人刻板、油印,从不耽误使用,每晚工作到深夜;李老师没有学过英语,不认识一个单词,可他总是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把大张大张的英语讲义和试题刻印的一字不错;李老师在三中勤勤恳恳二十多年,回原籍的那天是坐着拖拉机离开的,所有的行李和家当,就是一个铺盖卷和两个装书的纸箱,放在拖拉机的拖斗里,那场景令人心酸。

来到三中,初为人师,我倾尽全力,以满腔的热情投身到工作中。我在师范零起点学英语一年,毕业就教了高中,边学边教,每晚学习、备课到深夜。第一届我教的两个慢班(初中没学英语),高考结束,英语成绩令全校吃惊,最高分、高分率、平均分远超快班(初中学过英语),也在全县名列前茅。

1985年我离校外出进修,学校也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和政府的支持决定搬迁至鲁村镇驻地,学校由沂源三中改为沂源四中,由完全中学改为普通高中。1986年学校顺利乔迁至交通便利、经济繁荣、风景秀丽的琉璃河畔。

现在的鲁村中学(原沂源三中)

沂源一中——历史性飞跃

1988年我有幸调入沂源一中工作。改革开放已经十年,沂源一中已三易其名(沂源二中——沂源中学——沂源一中)。

那时的一中虽然无法与现在相比,可已经是全县最好的学校了,学校已经有了办公楼、一座学生宿舍楼和一座小教学楼(二层小摞屋);教室、食堂、部分学生宿舍和教工宿舍等,仍在石头平房里。

八十年代的教室工字房

初入一中,记得我第一次进教室就是和几个同学一起,用砖块铺平地面上很多的大坑。教室虽然是水泥地面,但因年久失修,已经多出破损,坑坑洼洼。校园地面没有硬化,于是教室也免不了尘土飞扬。

教室、宿舍严重不足,学生宿舍楼容纳不下,部分学生住在平房里,大房间,数十人;教室容量都在六七十人以上,二层摞屋教室里,曾经达到八九十人。教职工工作和生活条件简陋。校园中间的那两排单身教工宿舍,十几平方的小屋,居住两人,也只能分给大龄单身教师;很多年轻教师住在校外租赁的集体宿舍里;双职工教师能分到一间房就算幸运了。大门口南边的教工宿舍楼,一个单元八九十平的面积,竟然要住两家,还必须是老资格的教师,厨房、客厅、卫生间共用。

校园里除了几棵老槐树和几排钻天的白杨显示着学校的厚重和年代感外,基本没有什么绿化和美化。新学年开学的第一课,必定是清除校园和操场的杂草。因为一个暑假操场就变成了草原,开学后各班分片,镰割手拔。

那时条件简陋的校园里总是充满了生机;校园前面的那个土操场,是学校的文体活动中心,篮球赛、广播体操比赛、歌咏比赛、文艺演出都在这里举行。天气干燥时,操场尘土飞扬,学生们就在活动前洒水降尘。后来,学校又在校园后面征地,建了四百米跑道的大操场。

学校成立有艺术团、教工乐队,元旦晚会在县影剧院举行。学校元旦和暑假都要举行面向社会的专场演出,是全县的最高水平,总是得到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马老师、邵老师、齐老师是学校和全县的明星。

九十年代,沂源县由临沂划归淄博。改革开放已越十年,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力的强盛,中央对科技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增加,沂源一中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代。

1992年,学校迎来了校舍全面改造提升,争创规范化学校的好时机。学校平房全部拆除,建了实验楼、学生宿舍楼、餐厅楼和大型教学楼各一座,更换老旧桌椅板凳;建成了400米跑道的风雨操场(用炉渣和石灰铺成的跑道);校园内硬化道路,种植草坪,栽植树木花草,安放雕塑,修建景点。2002年又建成体艺馆一座,有了沂源县的第一座室内篮球场,沂源一中旧貌换新颜,教学条件得到空前的改善。

九十年代校舍改造后的一中

    校舍改造期间,全校师生齐心合力,党员带头,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操场的整平和压实分到班级,利用放学后和周末加班完成,有的班主任早晨天不亮就在操场上干活。初中部曾经一度借用历山中学教学楼,校舍改造完成后搬回。一座全新的一中取代了老旧的石头平房和尘土飞扬的校园,成为当时全县最好的建筑。

1993年学校最后一届初中毕业后,学校成为完全高中。

九十年代末,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县城人口的增加,学校的招生规模逐年增加,又由于沂源一中连续几年高考成绩淄博市领先,吸引了大量外地学生,2001年高三年级不得不借居在涝坡河村原劳动技校。学校受限的占地和建筑面积与教育发展需要的矛盾日渐突出,学校搬迁扩建提上议事日程。

2004年经过反复的考察、论证、选址后,沂源一中新校建设正式开始。有幸作为新校建设办公室成员之一,2004425日,我第一个带领福建省勘探设计院进入施工工地,开始勘探施工。那几天小雨,鞋上的泥片五六斤重。

建校之初,日晒雨淋,风餐露宿。戴了很大的斗笠,还是晒成了黑人。参与建校非我所愿,本来教书和管理学生也算得心应手,成绩显著,可领导安排参与建校,也必须尽心竭力。为省钱,为质量,真的当成花自己的钱,盖自己的屋。得到的评价是当老师的会算计;当老师的斤斤计较;当老师的鸡蛋里挑骨头。好在得益于县委县府的大力支持,新校建设办公室领导得力,参与人员吃苦敬业,勠力同心,使新校选址思维超前,设计标科学合理,施工高质量,资金超节省。一座崭新的、现代化的、三十年不过时的、大学校园一般的沂源一中新校如期竣工。2006年两个年级搬迁新校,2007年全校整体搬迁,新校建设一班人向学校五十周年校庆、向全县人民交出了一份优质答卷。

初入一中时,学校虽然有着全县最好的师资,但还有很多像我这样的中专生。后来师资水平不断提高,新教师九十年代要求专科以上、2000年代要求本科以上,现在的只招收研究生毕业和211985学校毕业的学生。

     我虽然是以讲课第一名的成绩调入一中,但深知一中人才济济,自己能力差、学历低,于是不免心生胆怯,只好以勤补拙,笨鸟先飞,兢兢业业,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苍天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我取得了英语教育、汉语言文学两科的本科学历和文学学士学位。我的教学成绩也屡创新高,所教两届初中英语成绩均为全县第一;我做班主任的九三届一班中考成绩全县领先,一个班的首招人数超一所乡镇中学;英语全县前三名99分、98分、97分均出自我班。初中停招后,改教高中,所教班级均取得学校班级本科录取人数最多,所教英语学科均获淄博市高考成绩一等奖。

五十年风云变幻,五十年地覆天翻。

四十载坎坎伐檀,四十载初心不变。

五十年前走进学校,接受知识、寻求未来;

四十年前走进学校,传播知识、培育桃李;

目睹了学校巨变,见证了教育发展,培育了桃李满天;

如今离校赋闲,初心仍是少年。

    愿我的学校和祖国一起蒸蒸日上、繁荣昌盛!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那么你知道总结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教学工作总结9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1

  20xx学年是我第一次担任五年级的英语教学。由于经验颇浅。因此,我对教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得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总结: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都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解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但一开始就碰了钉子,在讲授第一课的时候,我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上了一堂自认为明白易懂而又不死板的课,认为教学效果如期理想,怎知小测出来知道不如人意。后来听同学们反应,才知道我讲的口语大部分同学听不懂,而教学的部分内容同学们以前从未接触过,从而可知,我在上课前根本没有了解清楚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自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力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因为英语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

  英语是语言。因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及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试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四个班的英语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像前辈学习,争取进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小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2

  我任教六年级《环保教育》课程。在教学中我注重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结合,既增长学生的知识、增进学生的理解,又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为了下学期更好的促进这门课程的教学,特对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在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通过生活经历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提高自身认识,增强环保意识。我认真备课,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历,在认真阅读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撰写教学设计,并按照目标的要求有步骤、有计划的引导学生学习。为了体现学科教学特点,我们在备课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活动实践,把学生课前或课后活动的实践作为备课的重点之一,认真撰写活动计划,以确保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促进教学工作的深入进行。

  二、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教学

  环境教育课程既要让学生了解目前的环境现状又要注重实践,通过实践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境知识,归纳整理拓展延伸,形成知识体系;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活动情境,加深学生对保护环境知识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积极地去参与课堂,多举实例来加以说明。在学习过程中,联系身边的生活实际,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用科学探究的步骤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2.按时完成课程计划。按照要求确保每周一节环境教育知识课,要把环境教育知识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3.组织相关的主题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加强小组活动指导,提高活动效果。

  4.适时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利用教学光盘、多媒体、录像带、各种宣传图片等资料来丰富学生的知识,以此来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5.组织好课后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知识范围。6.着眼于环保意识形成的关键点由知到行的转化。用板报进行宣传环保常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取得的效果

  1.知道了本地区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能初步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2.知道了社区自然环境的变化及其与人们生活的联系。3.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有了明显提高。

  1.实践活动中少数学生存在敷衍应付的现象。下学期我将注重学生实践活动的评价工作,以提高活动实效。

  2.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还存在表面现象,下学期要在实际生活中注重落实

小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3

  本学期,以科学教学大纲要求为目标,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切实加强实验教学研究。充分发挥实验器材的作用,为提高科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统一思想,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活动。 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影响着农村中小学教师是实验教学的薄弱点,教师陈旧的教育观念跟不上教育发展的步伐。在新课程标准颁布和实施的过程中,我校首先加强了对科学实验教师的学习培训,组织了各年级的科学教师,共同钻研教材和大纲,明确本学期的实验项目和要求,制定了实验教学计划进度表,并要求他们根据教学计划,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课后撰写心得体会。同时,很多教师不满足于课堂上培养学生观察、探索科学的能力,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野外开展采集、捕捞等实践活动。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大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学校成立了科学学科的兴趣小组――标本制作、动物研究、植物、鸟类等研究。为学生了解大科学、增进科学科学知识提供条件。

  二、学校不断加强投入,促进实验装备的提高本学期,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实验教学工作的领导,实验室由学校直接领导,由教导处分管,由专职科学教师具体负责,同时,学校抽调了一批学有专长,教有所能的优秀教师充实了科学教学的师资力量,从而形成了对科学实验教学领导和管理的立体框架,真正把实验教学的有关工作落到了实处。同时,校长,教导主任等校领导经常深入科学课堂和

  实验室,利用听课、相互交流等形式直接指导实验教学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实验教学工作的提高。另外,每学期,我们在市教育电教仪器站购进科学、数学、综合实践、文科等仪器。这些措施的落实,极大地改善了我校实验教学的环境。

  三、实验室、仪器室管理制度化,促进实验教学常规化我校实验室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有《实验室规则》、《教学器管理制度》、《教学仪器损坏赔偿制度》、《实验教师职责》等,这些制度不仅上墙,而且在平时教学中加以贯彻执行。各种实验器材的借用,都能及时做好借用、登记记录,实验室各类仪器说明书及种类帐册俱全,做到帐、卡、物相符,实验室仪器全部按部颁目录分类编号,并按上轻下重,里高外低,水平式或垂直式的原则进行存放,不仅做到定橱定位,还做到科学、整齐、美观。“管理出效益。”这句话不仅是对经济而言的,对教学工作也有一定的启示。一部分科学教师认为实验可做可不做,只热衷于在黑板上做实验,为此,学校加强了科学实验教学的管理力度,规定实验教学必须按照实验教学计划进行实验,同时还注重培养科学教师的实验教学习惯,使科学教师认识到实验对提高科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使科学教师从根本上改变了对实验教学的偏见。由此,把实验教学作用科学教学工作的常规任务来抓,每一个实验,教师都要预先做上几遍,在预演过程中,充分考虑影响实验的每一个相关因素,以保证学生能把实验做好。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认识各种具体的科学事物的特征和规律,从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严密的科学态度。

  四、加强实验教学研究,促进实验教学常规化没有教学研究活动,就没有教学的活力,在深入教育教学改革,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加强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由此带动实验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无疑已成为推动实验教学常规化的动力。教育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都离不开对教学过程的研究,而教学过程则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等诸多因素构成的一个系统。因此人们必须用系统的观点加以研究。具体做法是:积极开展探索性的实验教学研究,举行实验教学公开课,研究课和优秀实验教学教案评比,总结和交流心得体会,开展实验教学论文和自制教具评比活动我校的科学教师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业务水平均较高。他们在进行教学的的同时,进行教学研究,积极参加科学教学论文比赛、课堂教学比赛、教学案例设计比赛、课件制作比赛等各级各类的比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由于我们在实验教学工作上加强了领导,加大了投入,统一了思想,健全了制度,强化了管理,并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活动,改革实验教学的评估机制,把实验教学工作摆上了正确的位置,实验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已经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小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4

  稻熟桔黄的时节,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在学校领导、教导室和各教研组精心组织下,我乡开展了“教学月”活动。从优质课开放,教学常规,校本培训,学生写作,教师读书交流等各个方面,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了认真的组织与落实,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全民动员,坚定方针,加强组织与领导

  9月底,我乡为了教学活动月的顺利开展,利用例会时间,对县教育局的相关文件及20xx年下期连山小学教学活动月实施方案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对本次活动怎样开展、要完成哪些内容以及怎样进行,在教师会上分阶段作了具体的安排。特别强调了活动的要求:学校领导、教导室、教研组以及所有教师、学生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实施过程中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协调统一。教研组以及所有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深入钻研,刻苦学习先进教育技术、教育理念,采用科学先进的教法,指导合理的学法,最大限度地取得课堂效益。各教研组以及所有教师积极参加活动月中的各项活动,不缺席、不推托、不敷衍。同时还要求各教研组利用周四教研活动课时间,认真学习学习总结,要求各位教师利用这次机会,加以实践。

  为了加强领导,活动伊始即成立了以校长谌宏伟领头的活动领导小组,使本次活动有了有力的组织保证。教导主任制定活动月方案,各教研组配合协调,教学质量月活动领导小组参与活动月全过程,对教学质量月各项活动进行指导和评价。

  二、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为核心,扎实开展了“教、听、评”活动

  国庆长假收假后,活动在全乡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时间紧,任务重,语数教研组每天各安排一节优质开放课。因为要求以常态教学为侧重点,发挥教师的本色特点,并没有特别要求用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先进教学手段,教师们压力不大,充分发挥了自身的长处,虽然表现可圈可点,但有很多的闪光点值得大家借鉴。并且,各教研组分别利用中午、星期三四的下午等时间进行评课,绝大多数教师积极发言,并作了详细的记录。大家纷纷表示,通过这样的活动,既看到自身的缺点,也学到别人的长处,既提高了自身的评课水平,也学到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借鉴,这样的活动不是形式,不是过场,而是真正落到了实处,起到了作用的。

  第一阶段结束后,各挑选一至两名有特色的教师进行全乡的优质开放课,在十一月初统一到中心小学交流示范。其中,幼教的颜海娟老师,低年级的蒋丽芬老师、何小青老师,中年级的唐海明老师,高年级的李智英老师等,他们的开放课真正起到了示范的作用,我们是交流、促进、互学,不是评谁最好,事实上也没有最好,都没有评奖,但他们的先进教育理念和独特的视角、思维让全乡教师耳目为之一新。这也说明我们连山的教师是敬业的,他们是值得尊重的。课毕后,全乡教师汇聚一堂,畅所欲言,交流感想。谌校长、教导室、各教研组长,分别就各堂课的得失做了精彩评论、和总结。同时,上县参赛的幼教颜海娟老师取得了全县一等奖的好成绩。

  三、组织好教学常规大检查

  本次活动以“提升教师业务水平、提高课堂效益、上好学生满意的每一节课”为主题。所以对常规工作的指导与督查是很重要的一环。我们认真总结了以往常规工作的检查情况,分析了存在问题,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各位教师将常规完成情况一周一自查,教导室一月一检查。所有检查均如实反映了教师的常规教学工作。

  其一,积极开展了校本教研的活动。组织教师认真深入地学习各学科新课程标准,研读新教材,并讨论交流,做到了有活动,有记载。组织参加各类教师培训,注重实效,走出去,拿回来。前不久,学校还组织教导师和教研组长到长沙学习专家主讲的语数专场和校务管理。

  其二,十一月中旬,组织全体教师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大家积极发言,兴高采烈地讨论各自的见解和想法,专人记录存档。

  其三,组织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编排材料,在12月底集结出版校刊。另语数英各教研组加强了对参加各种竟赛同学的培训练习。何莲花同学取得硬笔书法二等奖,黄天同学取得了软笔书法三等奖。十一月份还开展了以教师为主的师生才艺展演的多项活动,其中郭瑶老师的演讲,教师群舞上县参赛都取得二等奖。综合组加强了对新的广播体操的教学,12月底将举行我校广播体操比赛。

  五、做到了全员参与、全面参与

  全乡50多位教师,还有一部分学生,基本做到了全员参与、全面参与。每位教师都参与了以常态教学为主题的教、听、评的活动。学生的各类竞赛也做到了全面开花。

  本次活动是促进广大教师积极进行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效率的良好契机。我们也想利用好这次机会,推动课堂教学质量再上台阶,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1、本次活动安排的时间较紧,除去国庆长假,其实只有三周时间,每位教师要完成“互学互比”活动,任务量较大,大多数教师都按时按质完成,但也有极个别的没有能够以高标准要求自己。

  2、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反馈、教学相长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

  通过本次活动,面对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我们想了很多。始终坚持一点:开展活动不是为了完成上级的任务,而是要以活动为契机,不断提高我们的工作水平。这样,我们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活动,才能使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无论得失,进步才是关键。

小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5

  本学期的英语组半期工作总结会在上周二下午举行了,例会上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在参加全校各学科集体备课评选中,三年级的英语集体备课荣获了优胜奖。

  二、一年级的家长开放日中,英语教师和外籍教师在执教过程中进行了完美的配合,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三、期末工作的部分安排:

  1、在5月底结束所有的新课,复习一至二周。

  2、准备期末的各项资料。

  四、z老师就上周赴龙泉听课对所有老师进行了二次培训:

  1、首先我们要理解一点,什么是故事?为什么要开展故事教学?然后怎么活动?

  2、通过唤起相关的经历,引发兴趣。

  3、学习生词或核心语言结构。

  4、话题和情境的呈现。

  6、在故事中,可以先呈现故事,老师讲故事,简笔画可以边画边讲。然后故事理解,要注重语言结构。最后朗读训练。

  五、二次学习,程晓棠老师--“小学英语课堂互动”

  1、互动的基本概念,目的,内容,参与者,结果。

  2、类型:知识,复习与讲解互动。语言交际互动。通过语言交际引出语言知识。语言操练互动。

  3、互动的功能:知识呈现与讲解的互动。

  4、形式:全班或部分。

  5、互动中常见的问题:互动目的不清楚。身份不明确。内容不真实。语言不真实。不考虑互动结果。

  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每位老师都在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也在不断的交流,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小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6

  一、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从操作层面来看,对学生的评价主要由实验教师来完成。这种评价是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进行的。我们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制订可操作的评价标准,支持教师系统地开展对学生的评价。此外,还提倡教师给学生提供机会进行自我评价,促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反思和评价,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负责的态度。

  1。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评价工作的第一步是明确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制定这样的标准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基于这一考虑,我校制订的学生学习目标包括学科学习目标、语言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三个方面。

  各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学科的学习目标作了清楚的描述。操作中,我们对这些目标按a。学生的表现可作为典范;b。学生能够胜任各种任务;c。学生的进步明显,但并不能充分地胜任各种任务;d。学生处于提高的初步阶段,水平仍然较低;e。学生没有进步的表现这五个等级进行评价。对于每一目标在各等级上的表现,我们要

  求教师搜集一些实例,来判断自己的学生在各类目标上所达到的水平。

  我们参照汉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对照实验目标,在双语实验过程中考虑了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5个方面的学习目标,以此贯彻课标中1―4级(初中、小学阶段的汉语教学目标)的标准。

  双语教育改革应当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加强思想品德建设,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

  根据这样的要求,我们在实验过程中不仅考虑了学生的学科学习目标、语言学习目标,而且还考虑了学生的一般性发展目标,主要包括:学会学习的技能;扩充并整合知识的能力;沟通技能、思考和推理的技能、合作技能;个人与社会责任。

  二、关注课堂教学,提高双语课堂效率

  目前,国内尚无统一可操作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我们根据课堂师生反馈信息,逐步完善了评价体系。分为基础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而且把评价的核心放在形成性和发展性评价上。这种评价方式的目的在于肯定学生的学习成就和学习发展,促使学生语言及科学素养的养成。

  知识传授应体现现行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

  2、德育及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坚定的学习自信心、使学生形成良好品德。

  3、能力和技能目标:

  能根据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外语的实践能力和用英语表述学科内容和解决学科内容的能力。

小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7

  参加工作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工作以来,我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构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下面是我从教以来的工作总结。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课前准备:备好课。

  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明白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思考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持续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形式多样,不拘泥于书面作业,多种方式交替进行,减轻学生的负担,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阶段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潜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不能完成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忙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忙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用心参与听课、评课等教研组活动,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补己之短,提高教学水平。

  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资料注入新鲜血液。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平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对于后进生的态度经常是比较急躁,这些都需要我在工作中逐步的改善,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

  走进新的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完美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8

  毕业班教学质量是学校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因此提高毕业班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仍然要面对现实,虽说学生的成绩并不能完全代表学生的素质,但现实需要分数。在这次小学毕业考试中,我们的语、数及格率均达100%,语文平均分93.7分,数学平均分93.79分,语、数总积分排在全镇前茅。取得这样的成绩,对于我校,尤其是属于城乡结合部的学校,我认为是来之不易的。现在我简单回顾一下我们在抓毕业班工作的一些做法。

  一、学校领导对毕业班工作高度重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教学质量是生命,毕业班的教学质量是学校的品牌效应,因此学校领导把毕业班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议事日程,高度重视毕业班工作。为了使本届毕业班能够取得好成绩,学校行政在xx年下期初与教研组组长、毕业班教师召开专题研讨会,总结以往毕业班的得失,从中来确定提高教学质量的办法。提出了毕业班要狠抓基础,重在习惯;培优转差,提高质量的教学总体目标。在这一年中学校行政在李校长的总体协同下,一直由张高明主任具体深入语文教学、王洪超主任具体深入数学教学,要求两位主任要随时了解毕业班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态度、月考成绩、思想发展、家庭背景等具体情况,并经常向校长汇报工作。不管是毕业班教师会,还是学生会、家长会,学校行政领导都会亲自到会指导,使我们感到了学校领导对毕业班工作的高度重视。

  二、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是提高毕业班教学质量的成功之举。

  1、谷田小学处在社会环境复杂、家长教育意识淡薄、学生整体素质较差的城乡结合地带,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为此我校坚持做到召开期初、期中、期末和临时性毕业家长会,向家长们介绍当前的教育形势、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学校抓毕业班的设想,让家长改变观念,通过座谈,家长能配合老师管理学生,同时还广泛听取家长意见。通过多次召开家长会。使许多家长有了紧迫感和责任感。同时我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和指导,多次召开的毕业班学生上、中、下三种层次的学生分层会,分别对他们提出相应层次的学习要求和思想要求,切实做到抓两头促中间,对有进步的学生,大力进行鼓励和表彰,逐步改变城郊结合部这种特定社会环境中的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端正了学生学习的态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学校行政领导经常巡视学生情况,发现问题,随时解决;与学生谈心、沟通,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帮助班科教师解决班级事务,抓好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教育是我校在特殊环境下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2、重抓典型后进生转化来促进班风正常化。

  后进学生转化成功与否,是关系到整个班级学生行为习惯是否正常和班级整体成绩提高与否的关键。对后进生我们不歧视和指责,而是面对事实,积极应对。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列出后进生对象,深入了解分析后进的原因。

  (二)拟好转化后进生的计划,拟定辅导的时间,并制定出转化措施。

  (三)是把后进生个别辅导作为一个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工作,在课堂里安排时间进行分类教学式的个别辅导,课间、课余重点辅导,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成绩。

  (四)与家长联系、沟通,制定家庭助学计划,并要求能持之以恒。例如曾大军同学学习不但差,而且还不遵守纪律。所以,我每天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对他进行思想教育,还尽可能地找时间和他谈心,拉近我们的距离。在生活上去关心她,同时还采取和他家长联系,进行家教结合。渐渐的,他行为有所收敛。同时,我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他特爱表现自己,于是,我有时候会让他为我做一些事,比如收卷子,整理同学们的作业本,当监督员。这些看似很平常的工作让他兴奋不已,他感觉到自己受到重视了,从而总是非常认真的完成每一项任务,每次我都很真诚的对他说:谢谢你,曾大军,你真是我的好帮手!渐渐的,他变了,变得遵守纪律了,还能按时交作业了。该同学在毕业考试中也考出了令我满意的成绩。还有邵文同学头脑灵活但行为习惯差,单亲家庭,爱说粗野话,喜欢动脚动手,是一个典型的打架骡子,

  每天上课,总有同学告他的状。是班上的头号人物。他对同学进行东捣蛋,西捉弄,在班上横行无忌。身边还跟着几个头脑简单的,听从他们的话,参与起哄。教数学的王老师说只要把他镇住了,班级就好管了。我和他们谈过几次话,效果不是很好,于是,我尝试利用班队课时间,把这些同学的所作所为编成一个个案例,让同学们去议论,发表个人见解。由于是对事不对人,大家都敢畅所欲言,我也让他们自己参与讨论,让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这样的议论进行几次后,效果明显地出来了,后来我告诉他说:你的一言一行直接关系到班级的声誉,你要为班集体争光,在保证遵守课堂纪律的同时还必须把学习搞好。由于他学习的基础比较好,头脑又灵活,他很快的就把学习赶上来了,他的进步,带动了一群人,我叫他担任调皮小组的组长,告诉他如果小组成员思想、成绩进步快,他将被评为三好学生。邵文变了,下课看不到他到处打闹的身影,学生告他状的也没有了,毕业考试他们小组的成绩翻了一番,他也获得了三好学生的称号。最典型的是余欢同学成绩差,不守纪律,属于单亲家庭,又是留守儿童,寄住在婆婆家。这位同学长期旷课,还多次伙同三中的学生去偷东西,取别人家的电表,剪别人的电线,偷铜、铁去卖,因为旷课我到他家都去了4次,但是效果不好,为什么呢?因为他婆婆管不住,这位同学确实让我伤透了脑筋。在本期开校不久,他又旷课,我通过了解他的邻居(一个五年级的同学),该同学说他今天要去做业务,于是我又去家访,在去文江的公路上恰好碰到了他和另外的三个外校的学生在一起,从他们身上收出了几个电表,我用摩托车把他带回了学校,当时我确实气晕了,让他好好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并告诉他:你的行为已经触犯了国家法律,你看怎么办吧?当时他就哭着跟我说:老师,你别把我送派出所。我没有办法呀,我不去他们要打我。原来是这样,我当即询问了那几个人是哪个学校的,并通过校与校之间的配合,共同教育他们,并给余欢留了面子没有在班上说起这件事。我和王老师商量把这个学生作为重点帮扶对象,经常照他谈心,跟他讲做人的道理,关心他生活、学习中的困难,还动员班上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帮助他学习,余欢同学果然不旷课了,学习成绩也提高很快,在毕业考试中也考出了好成绩。

  三、注重教学管理与教师敬业精神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1、坚持月考为手段、分析是重点、措施是目的的教学管理意识。

  每次月考后都要帮助同学弄清丢失分数的原因、不清楚的知识以及这一阶段的不足,有的同学一次考试失败了就一蹶不振,我告诉他们这样做是没有必要的,应该静下心来重新找到自己的起点,下雨后不一定有彩虹,但是至少会万里晴空,用一个好心情,用一种平常心去投入下一轮的学习,也许努力不一定会有收获,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有收获。

  2、牢记敬业、奉献是毕业班教师的责任。

  对在学校吃饭和早到校的学生实行每天领导和老师各一个中午轮流在学校跟班对学生进行管理和辅导,对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毕业班教学肩头上有更沉重的责任的工作,需要牺牲更多的个人时间和利益,在上期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我和王彬华老师都向学校领导递交了教学质量承诺书,并详细制定了自己的教学计划,列举了需要重点帮助的近30个学生的名单,制定了帮教方案。我和王老师天天早出晚归,坚持每天早上7:30分到校,对学生进行辅导,下午最后回家的是我们毕业班的老师。同时安排优等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细致的一对一地辅导。对帮扶对象成绩在月考中进步比较大的,学校在晨会上对帮扶者和被帮扶者进行大张旗鼓的表扬。虽然我们工作强度大、任务重、压力大,但是我们没有一丝一毫的怨言,也没有因此而退缩。我们认为,既然学校安排我们上毕业班,我们就一定要干出成绩,不让领导失望。在本期半期检测中,我们看到学生的成绩比上期期末成绩进步较大,我们也看到了希望。

  3、查缺补漏,抓好毕业复习,突出重点,找捷径。

  毕业复习是对所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和总结,弥补学习过程中的缺漏,认真上好每一节复习课,给学生精选例题、习题,每次练习以历年六年级毕业考试题型性为模式,设计试题,尽量让学生会做毕业考试中出现的题型。对出现的共性问题给予集体分析、纠正,出现的个别问题个别指导。同时结合县教研室的复习建议,设计针对性的加试题型进行练习,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教学方略,以搞好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为本,以抓双基的不变应考试的万变。

  4、树倒计时牌,营造紧张的学习氛围。

  在离毕业会考还有30天时,六年级的语、数教师分别为同学们制定了科学而详细的总复习计划,认真备好每一节复习指导课,详细地批改每一本作业和试题,加强辅导,要求学生对错题进行分析并在试题旁写出错误原因。要求以优带差,促进全班学生的共同进步,减小学生间的差距。合理分配各方面时间,以倒计时勉励大家,科学地、愉快地迎接毕业会考。

  总之,毕业班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毕业班在这次成绩检测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但是这只能代表过去,今后我们还将更加努力,把我们的学生管好、教好。

小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9

  在过去的一学期中,学校教导处围绕学校“教育效益年”工作目标,以提高队伍管理效益、切实提高教学效益为工作重点,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继续强化校本教研,努力发挥教导处“研究、指导、服务”职能,为建立规范有序、创新高效的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学校的形象,为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了具体而踏实的工作。

  具体工作与成绩如下:

  一.抓源头,夯基础:

  本学期我们从抓教学常规入手,深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德清县教学常规基本要求》、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规范办学行为。一是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和研究,要求教师努力做到:备课要“透”,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二是加强对教研活动的管理,努力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加强教学常规过程管理,完善教学业绩考核制度;四是针对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点和难点,加强课题研究,创新研究思路,提高科研实效性。

  通过从探索常规教学规律入手,通过规范教学行为,整体提高了教学专业水平与教学效率。

  1.对照县教研室制定的教学常规具体要求,加强过程管理,通过分散、集中与重点检查等形式,结合新市小学教学常规考核细则,从教学计划、备课、上课、作业批改与辅导、^考~试、教研活动等方面进行常规检查,期中对31位不同年龄的教师的教学常规进行了重点检查,对表现优秀的教师进行了表扬,对存在的问题作了评点,努力引导教师对照《德清县教学常规基本要求》,结合各学科认真学习教学常规要求,强化了常规教学意识。12月份,对全体教师的听课笔记进行了全面的检查,通过落实检查制度和通过思讯信息反馈,真正起到监督、引导作用。

  2.规范教研管理,争创教研先进。各教研组以专题教研活动为载体,对照教研组工作考核细则7个方面的具体要求,认真有序地开展教研活动,有教学问题的研究,有学习内容的渗透,有学生竞赛活动的安排,有专题研究方向,教研组研究课活动分组内交流课和校级公开课两种形式,形成了以“校本教研为机制,以问题反思为主线”的校本教研新方式。教导处经常参加教研组的活动,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反馈,努力提高教研组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学校三十五周岁以下的教师积极申报校级教学问题研究课题37项。为加强引导,学校组织了相应的辅导,增强了教师进行教学问题研究的自觉性,提高了问题研究的能力。本学期学校县级(规划、教研)立项和在研课题6项,市级课题3项,省级规划课题1项。课题获奖市级一个,县级3个。

  3.为了加强对后20%学生的教学与管理,使他们在学业上得到一定的提高,学校制定关注后20%学生工作计划。各班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帮扶对子,同时在教师教学质量考核中引入后20%学生考核指标,从而有效引导教师关注这群学生。

  二.抓活动,创特色:

  本学期努力打造懂教学会管理、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努力培养生动活泼、兴趣广泛、主动发展的优秀学生。

  1.有效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在形式与内容上,力求突破与创新,参与活动,推行活动签名制度。这一学期中,学校教研组互帮互学、合作交流,推出教研公开课共28节。学校积极承担了市小学科学领雁工程教学探讨活动、县小学数学数学广角专题教研活动,由于上课教师积极、认真地精心准备,因而受到了教研室领导和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我们又在东片范围举办了青年教师教学能手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和徐家庄小学和高桥小学分别进行了数学、语文课堂教学交流活动。

  2.加强专业引领,促进专业成长。本学期组织了教师个人主题教研辅导讲座和课堂申报知识讲座,并对青年教师进行了多媒体教学培训。召开了低段语文、数学课堂教学互动式研讨会、组织了语文教学专题研讨活动,有6为教师做了精彩的发言。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办好青年教师学习班,组织开展符合主动需要、有利成长的学习与培训;继续开展师徒结对青蓝工程,16名青年教师参加“青蓝结对、互动双赢”校本教研主题培训;组织教师参加了各种形式与内容的业务竞赛活动。组织语文、英语教师参加了现场备课比赛、组织了“我最喜欢的一句教育或教学格言”演讲比赛、有13名教师报名参加了市语文基础知识竞赛、10名教师报名参加了市英语教师能力竞赛。有10名青年教师报名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教学能手评比活动。选派了两名教师参加省级领雁工程培训、两名教师参加市级领雁工程培训、两名教师参加县级领雁工程培训。

  一学期中,教师在各级各类获奖198人次。

作为一所百年老校,文化底蕴深厚,对学生的写作教育有着自己的特色。学校抓住《作文报》写作教学研究与实践基地这一挈机,在全校范围内全面启动围绕“品味书香、传承文化”为主题的学生读书读报活动,努力打造书香校园、文化校园。本学期组织开展“博览科普知识,弘扬科学精神”、“走进成语乐园,启迪智慧”两项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了四-六年级同题作文竞赛、成语填写竞赛、1-3年级成语故事演讲比赛等评比活动。全校3-6年级编印了年级组文学期刊。

【【推荐】小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锦集9篇】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六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课文翻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