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大学通知书拿到手了,可是忘交押金了,怎么补交?急!!

我太有资格来回答啦!工作了十一年,终于我在32岁的时候出国留学了。之前是在国内一家能源央企财务金融领域工作,然后研究生收获了哥伦比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录取。

其实不出意外的话,我在 2005 年,我的大学期间就已经出国去交换了。但是2005年英国伦敦发生了举世瞩目的连环地铁爆炸案。为此,英国政府收紧了短期签证,我的签证经过长时间的等待后被拒签了....所以那一次我没出去。

后来大学快毕业了,我又在考虑留学。但是我家境并非殷实,尽管父母非常支持,但我自己很难做出「花掉家里所有积蓄,倾家荡产出国留学」的决定。何况能不能申请到好的学校还是未知,我于是一边准备语言考试,申请学校,一边找工作。

快毕业的我,相继拿到了澳洲悉尼大学和墨尔本大学的录取。但几乎与此同时,经过层层面试和笔试,我作为学院唯一的幸运儿获得了一家大型国企的offer,年薪不菲。

考虑到自己的家庭情况,我决定还是先工作,积累一定工作经验后再出国,这样也有助于申请到更好的学校。

在随后的十余年时间内,我完全没有放弃我出国留学的梦想,我也不停的申请过其他国家地区的学校,也获得过包括LSE,HKU大学在内的著名高校的录取。

但是,每次在我即将准备出国读书的时候,我工作方面总有意想不到的升迁或者改变,每次权衡之后,我都选择了继续留下工作,因为我知道,留学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所以一直到前两年我才成功的出国读书。

作为十一年来不断申请且接触过各个主流留学地区(美国英国澳洲中国香港等)的人来说,对「工作后怎么申请出国留学」我是很有发言权的~!

首先,在申请流程上,工作过的人和应届毕业生申请并无不同。具体准备流程可以参考这个回答:(PS:以美国为例,毕竟美国最麻烦)

其次,工作后再申请出国留学,是有很多优势的

一方面是国外的大部分学校和专业都更倾向于录取有工作经验的申请者,不少专业,特别是一些商科专业,更会把申请者的工作时间作为限制条件。

比如至少三年工作经验等等(例如信息系统管理MIS专业,排名较高的MIT,NYU等大学都要求了1.5年以上的申请经验)。

另一方面,工作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对于专业的理解会更深入,也更实际,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也更清晰

比如有的本科是金融的学生人云亦云的,研究生就继续去读金融了。但有工作经验的人就会看到行业走向,去选择一些金融和互联网,计算机,数据等结合的专业,比如金融工程,商业分析等。跟上就业大势。

能具备上面说的这两点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要知道留学所需要的文书简历推荐信等都需要你背景的填入,工作后拥有的更多经验,将会更有利于申请材料的准备

更何况!!!还有一些学位是只适合工作多年的人去申请的,比如MBA。是的就是大家认为的当老板了才能去读的项目。与其说MBA是一个类似研究生的学位进阶,更不如说它其实是职业教育。

相较于传统的Master项目,MBA的business的 意义大于 education的。MBA对于职业规划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MBA 项目要求申请者有多年工作经验,甚至是创业和管理的经验。这样,才能有一定的 business sense 并且和自己的MBA的同学有足够的交流。

当然了,我个人觉得,重要的并不是毕业就出国还是工作了再出,是要想清楚自己究竟为什么出国

我在工作的这些年里,目送了太多人出国留学。

  • 有在国内读完本科,找不到合适满意的工作而出国读书的;
  • 有跟风而动,看到别人都出国,想不清自己做什么而出国读书的;
  • 也有自己不情愿,但为了满足父母愿望而出国读书的……

他们的确都非常努力,9981难高考去了不错的本科,后来努力学习,考T考G实习科研花了大量的时间,然后又斥资巨款去实现“出国留学”。可是,也许他们从一开始就错了。

大家都知道,现在「海归」变「海待」的很多,不少人用光家里的积蓄出国留学,深造也好镀金也罢,花费不菲。但有可能换来的是在就业市场的四处碰壁。前两年澳洲留学生火锅就业薪资2500的新闻还上了热搜。

为啥呢?花了那么多钱,那么努力,已经去了国外名校读研了还找不到满意的工作?

究其原因,就是「学术虽然过关,但缺乏工作经验」

抛开研究类的专业不谈,按我在企业多年的工作经验,在应聘时如果某一位候选人在出国留学前,已经有相关工作经验,那么他最终胜出的几率会大很多。因为企业看中的并不是所谓名校的头衔,而是实打实的工作能力。

另外,大家都知道,到美国读本科的竞争远比研究生激烈,为什么?就是因为大多数美国人读完本科都会选择去工作,而不是再去拿一个研究生的学位。

所以,如果你问我工作这些年再出国有什么心得,我会告诉你,至少我想明白了:

  • 自己又期待什么样的回报?

这些问题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清楚的回答,但我强烈建议大家,至少在出国前,你认真想过这鞋问题,并且给出了能说服自己的答案。

其次,可能还有一部分朋友,处于「是否要去留学」状态的观望中。和我当时一样在国内有着稳定的工作,一定的社会地位,惬意的生活,但现在觉得自己应该充充电,又不知道是不是应该放下一切重返校园。针对这部分人,我说说我的想法。

我当时出国的原因,首先是确实需要

在十几年的工作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意识到,对于我所从事的金融财务工作,特别是在一家国际化的公司,英语能力的提升和国际视野的扩展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带来多么大的帮助。面对现在越来越多的“海归”回国就业的形式,很可能五年十年之后,英语能力和国外学历会成为职场晋升的必备条件。如果不主动提升自己出国深造,那可能到时候,作为“土鳖”的我就会被淘汰。

其次,我想让自己「清零」

这一点就比较自我了。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已经在大城市有房有车,有妻有儿,生活比较轻松惬意。但我不希望让自己的人生变得平庸,变得平庸的最大特点就是永远没有进步,所以我要清零重新开始,一片完全陌生的土地上,重新定位自己。

最后,实现自己一直以来出国深造的理想,为自己圆梦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这也是我在准备的过程中能克服种种困难和挑战,最终实现出国梦想的动力源泉。

说到困难和挑战,想必工作后开始准备出国的朋友们都有感受。最主要的挑战就是不得不一边应对工作的压力,一边尽量努力去抓住那可能杳无边际的理想。

而对我来说呢,挑战更大。

工作了十多年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很难坐下来静心学习,你会发现当年上大学一天轻松被一两百个单词的自己,现在二十个都记不住,你更会发现每当你应付完一天的工作准备打开书本的时候,老婆儿子的电话就来了……

所以说,这次的留学准备是我历次申请中最为艰辛的,时间的无情流逝是我最大的敌人。

刚准备语言考试和申请材料的那段日子,我的精神全天都高度兴奋,夜晚无法入睡,但一开始的兴奋过去,冷静之后,就有了更多的想法。

有时候我特别想放弃,心里不停的问自己,为什么放着舒服的日子不过要在这个年龄了继续折腾?我想大家现在很多也有相同的感受,如果你觉得很苦,很艰难,那就对了,这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当然,如果你能明确这些问题的答案,你的申请也会更加有的放矢。

比如就美国而言,如果你下定决心留美工作,那么学校的就业率远比学校知名度更重要。反之如果要回国,学校名气则更加重要;

如果你是为了回国找到高薪的工作,那么你一开始就要评估好风险和收益;

如果你只单纯热爱学术,想在专业方面有所施展,就不需要和金钱以及回报挂上钩,那么你应该能够坦然很多。

如果看到这里,你依旧疑惑,自己很想留学,但不清楚留学应该如何准备,也不知道操作流程,也没关系。如需要「咨询院校定位/专业选择/申请准备/留学帮助」等事项,可直接私信,或添加微信 palmdrivezhihu 咨询。我们将尽力答疑,希望能给你一些微小的帮助。

1.准备时间:满打满算一个月左右,听力每天的练习时间保持在 1h-2h,8.18首战

2.基础情况:四级 609,六级 569(两年前)

2.BBC听力 100篇(网易云歌单有)

开始之前先给大家安排一波福利,下面这个是我之前参加过的一个雅思训练营,里面可以领取雅思的资料包。有14G4科免费雅思资料!有了这个资料包,可以说就不用你再花时间去收集整理其他资料了。这里先放一部分听力资料的截图,完整的资料大家戳链接就能领取~

1.每天精听 BBC听力 4篇,耗时 40min左右(一篇新闻 1min左右)

单曲循环该篇听力,在白纸上写下自己所听到的内容,反复听到自己觉得大概差不多为止, 然后对照原文听力进行批改补充,最后记录总结。

a.无视:专业或特有名词(如 xx宗教势力政府)、人名(一般新闻都会有一句 xxxreports)

b.记录:一些常见词的拼写、发音(尤其是一些苏格兰印度口音)和连读

c.回放:对不熟悉发音和连读的再次回顾

a.训练做笔记的能力:因为在考试时,把所有内容写下来是不可能的,所以记录时要学会取舍, 如何在最短的记录时间内,运用一些记录技巧(如缩写)把要点记录下来。

b.熟悉发音(英音及其他口音)以及连读。

在这个阶段,从模拟到总结一套真题我一般用两天。

第一天就是正常速度做真题,然后对答案。

第二天则是 1.5倍速影子跟读原文,顺序是从 s4到 s1(但是一般 s1都不怎么听)。一开始 我会一句句写下来,但是太费时费力了,所以选择用影子跟读法(百度一下)。 最后也是进行总结。

a. 对答案:但是我只会标出错的题,不会把答案写上去,在第二天精听时相当于再听一次。这样不 会让“先入为主”影响你去形成解题的正确思维。

b. 影子跟读法:省时省力

总结非常重要,而且一定要自己做。做完真题的人很多,吃透真题的人很少。而且每个人情况不同,总结出来的东西也因人而异,但这些都是你拿分的基础。

我的总结主要分为:同义转换、词汇、思路整理。每次做真题模拟前我都会复习前一天的总结,所以我的总结是不断更新跟进的。大致如下:

再安利一次我之前参加过的训练营,除了可以领资料包,还有很多经验丰富的老师会开课讲解做题方法,个人感觉非常实用,课后也会有小助手在群里督促大家学习打卡,学习氛围很棒,很适合一个人学不进去的朋友们。

备考一段时间后有听闻海内外考试的听力都有速度加快的迹象,所以在这个阶段我调整了一些复习策略。

1.1.25倍速模拟真题(s1后期会 1.5倍速),1.5倍速影子跟读总结不变

刚开始无疑是痛苦的,但后来慢慢就习惯了,而且事实证明它真的很磨耳朵。在考试的时候我觉得听力像是老奶奶一个字一个字念给我听的……不过有时候觉得听力过慢会影响专注,可能会走神,所以就需要结合下文提到的“舍弃”和做笔记来提升专注。

2.每天影子跟读 s4或 s3原文(代替 bbc听力精听)

3.张涛红宝书每天一个 section,主要是为了在考前熟悉高频考点词

4.时间充足的话每天一篇真题 ,因为我总结耗时比较长,所以对我其实还蛮难实现的……

预读其实挺重要的,到后期我基本的预读方法就是:听力播“nowturnto……”我就大概看一眼

s1,然后就翻 s2、s3,因为这两部分考地图、配对、选择比较多,对于我来说需要预读的时间比

较长。然后我就开始看题和划关键词,等到听力播到 s1的 example时我再翻回来看 s1。

预读主要内容:题型+圈出题目中字数限定要求、关键词当然预读时间有限,尽可能看得多就好了,不要太逼着自己。

2.笔记/配对与选择题

主要用在配对和选择题上,但是说实话当我习惯倍速听后做的笔记越来越少,很多选择题和 配对在听到的当下就可以选出来。但是我还是会在旁边做一些笔记,一个是为了保持专注,第二个是为了保证正确率。

配对题我一般会在放“nowturnto……”的时候把题干写在选项旁边,做题时用连线的方法。这个方法比较小众,大家自己视情况抉择。

选择题后期我发现其实四个选项的有关信息听力原文都会出现,但是当你听清楚后其实可以对选项的正确性做一个大致的判断。有时候我选对并不是因为我真的听到很稳的答案句,而是听力原文里的那堆陷阱都被我听出来了,这种情况直接划掉干扰项,然后选出剩下的那个。这也是我后期选择题笔记减少的原因。

S4的同义转换体现的非常明显,主要体现在填空的前后。我有时候会抓错考点词,因为很多考点词都只出现一次,所以到后期我会把疑似考点词的词都记录下来,听完再来筛(一般会在两个疑似考点词里纠结)。

最后就是做笔记要有针对性和注意简写啦,针对性主要体现在跟紧听力定位词。

在听力中专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我比较有感触的一点是关于“舍弃”——在听力过程中我们的专注要强化在有意义的部分,而抛弃相对不重要的部分。这一点在 s4体现的比较明显,因为s4有很多小标题,这些小标题其实表明了听力已经进行到了哪个阶段,类似于阅读中的定位词。

s2、s3也会有,不过在这两个部分的定位词需要我们提前划好。

这种“舍弃”还体现在做题时对于自己没听清的部分,尽自己所能做好笔记,听自己能听到的就好了,一定要跟紧听力的进度,不要得不偿失。等到最后再进行结合笔记或直觉筛选。

最后就是要对转折词保持高度敏感度,最好结合笔记做题。

1.找到合适自己的方法+坚持

除了看过影子跟读和关于听力专注度的相关推送和知乎,我还听过其他网课和技巧方法。大家可以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去筛选,我自己的经验方法仅作参考。

于我而言,这次拿听力九分真的要归功于备考时的坚持。备考一个月,听力是四科里我每天都能完成所有训练任务的一科。同时,同义转换的积累、经验总结以及倍速听都对我的听力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的听力的确比以前更好了,不仅仅是在考试中有所体现。

2.好心态+扎实的基础

考试的不确定性其实很多。我是个心态特别差的人,考试前晚我紧张到凌晨三点才睡着,阅读和写作都很慌张,所以这两科其实成绩都不理想。但是听力作为第一科,我考试的时候手都在发抖,一度很难静下心,但听力开始播放的时候还是努力去投入到做题中去,尽自己所能。

而到考试的时候我也发现,我已经习惯了较快的语速,听力的每一个字对我来说变得很清晰,而四个部分的做题策略我也很熟悉。

即使也会有一两个部分因为走神不大确定,但总体还算比较顺利,考完还在心里调侃说不定这次听力可以拿九分。有运气的成分,但现在想来真的离不开平时的积累。

准备雅思备考,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数,了解雅思考试各项的考试时长、题量、题型等等。

其实雅思考试并没有那么难,备考完全是有章法可循的,只要保证学习时间,利用好公开课资源,认真总结做题方法,顺利出分不是梦~

以上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离了公司应该退押金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