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什么?如何实现??

共谋共商  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中国数字建筑峰会2020”企业家专场在上海隆重召开。峰会以“数字时代,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主题,吸引了行业主管部门领导、协会负责人、业内外专家学者和优秀建筑业企业代表等百余人齐聚一堂,探讨“十三五”改革成果、分享创新发展经验、有效衔接“十四五”规划,通过对政策、技术、管理、业务四大产业维度的全面研讨,精准把脉产业升级与数字技术融合趋势,筹谋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之道,展望中国智能建造新未来。

会议通过7场演讲、5场主题对话,讨论了新时期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和路径,新基建大潮之下行业企业的机遇与挑战,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战略定位与历史使命,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化技术融合发展的关键点与突破口,智能建造和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未来图景与实现方式等核心议题。

本届峰会是在“十三五”收官之年,为“十四五”发展奠定基础的关键之年召开的全行业会议,对建筑业企业更好布局“十四五”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中国建造”品牌,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副司长廖玉平表示,数字化时代下,要从4方面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走出建筑业集约化高质量发展之路:一是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推动建筑工业化升级;二是积极研发应用建筑机器人,逐步用机器人替代人工,提升智能建造水平;三是加快打造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打通“智能制造”和“智能建造”全流程,推进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四是加大人才培育力度,为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刁志中表示,从目前形势看,无论是快速提升建筑品质,还是工程项目提质增效,都离不开以数字化为手段的绝对支撑。建筑业要想转型升级,必须首先提升认知,用平台思维重构产业生态、用数字思维重新定义业务创新、用闭环思维牢牢抓住数字转型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从根本上优化生产关系、提高运营效率、抵御危机压力。

抓住数字化发展机遇  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杨学山认为,建筑业正在加速向自动化和智能化转变,这是不可逆转的。这种转型是渐进和具体的,并随着企业、行业和市场竞争格局的发展和变化而变化。当前,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是实现技术进步,方向是无人工地、BIM和“三全系统”。其中,BIM是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构件,装备、组件、工艺是无人工地的“三剑客”,系统和平台是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载体。建筑业企业在向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当把握重点:要注重装备创新,这是行业实现“由大到强”的基础;要系统筹划无人工地,劳动力短缺和人工成本上升是大趋势;要打造自有技术为主体的软件体系,避免受制于人;商业模式要实现多赢,创造更多价值使各方受益;要做到制度与实践相匹配,推动建筑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在主题演讲中表示,数字孪生城市是数字城市的高级阶段,也是智慧城市的新高度。我们应该利用5G、物联网、城市信息模型、时空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来建设好数字孪生的智慧城市。在疫情常态化时代,我们要抓好基于数字孪生的智慧城市的各种智能化应用,特别是公共安全与智慧养老、智慧交通与智能驾驶、智慧能源与智慧环保、智慧城管与灾害应急管理等,推动新型智慧城市的升级发展和国家治理。

谈到“新基建”,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表示,“新基建”是数字基建,“老基建”是物理基建。数字基建与物理基建结合所形成的融合基建,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如今,“新基建”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机遇,它需要产业各界躬身入局、积极响应。建筑业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高度重视数字技术对工程建造的变革性影响,制定以智能建造为核心的“中国建造2035”发展战略,实现建设行业转型升级,从建造大国走向建造强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岳清瑞表示,钢结构具有工业化和绿色化特有优势,更适合建筑业智能建造发展需求,在新型城镇化大背景下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当前,我国钢结构行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需要大力推进钢结构标准化体系、智能化体系和多层次人才体系建设,打造全要素全产业链钢结构产业化创新平台,不断推动钢结构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他强调,要树立建筑与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的发展理念,不仅要关注建造环节,还要关注后期的运维及消纳环节,系统思考与筹划;要重点解决制约钢结构发展的技术和人才瓶颈问题,形成全产业链高效产业化技术体系,以钢结构的发展引领建筑业的技术进步。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石治平表示,建筑业企业信息化发展重点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深化BIM应用,促进项目多方协同;二是通过实施ERP系统,实现业财融合;三是通过新技术应用转变生产管理;四是借助信息化创造全球运营管控新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建筑产业互联网。他强调,信息化的内涵、深度、广度已经并持续发生着颠覆我们传统认知的变化,建筑业企业要紧抓时代机遇,用新思维、新技术、新模式,依靠信息化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在谈到建筑业企业数字化如何从战略走向执行时,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袁正刚补充道,如今,数字化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意识到了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真正能够顺利实施并获得业务效益的企业却很少,这背后也有其自身的痛点和难点。企业数字化是一项战略,需要整体设计、系统考虑和分步实施。对于建筑业企业而言,落实现场工作数字化、软件方案平台化和企业管理系统化是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三大方向。

普华永道中国管理咨询业务CEO张立钧在谈到“新基建”机遇下的建筑业企业“十四五”规划时表示,在新时期、新环境、新载体下,建筑业企业应抓住新的业务布局,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增强“外延式发展”能力,优化组织体系和资源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国家大力发展“新基建”的牵引下,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加快了在行业中的渗透,为建筑业企业的转型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和机遇。他强调,要推动建筑产业从传统的物理空间走向数字化空间的拓展、渗透,使数字化手段走向更大的生态。

集聚全行业智慧 推动建造业高质量发展

大会的第一场高端对话主题为“国企改革与创新发展,激发中国特有竞争力”,在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吴慧娟的主持下,甘肃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中国甘肃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总公司总经理苏跃华和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樊军以及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桁、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刚4位国有建筑业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嘉宾认为,国有建筑业企业对建筑行业发展贡献巨大。据2019年统计,我国建筑业企业103814个,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6927家,只占企业总数的6.67%,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产值却占建筑业总产值的34%。“十四五”期间,建筑业改革将进一步深化,作为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和责任的国有企业任重而道远,行业企业应当明确方向、把握机遇,在新时期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二场高端对话主题为“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与数字化技术融合发展的关键点和突破口”。主持嘉宾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总工程师、中国建筑业协会第六届理事会会长王铁宏,4位对话嘉宾分别为: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景龙、达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耿裕华、中航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先瑞和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袁正刚。嘉宾认为,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建筑业的转型升级与数字化技术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已经到了必须深度研究和准确把脉的时间节点。交流中,大家深入探讨了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与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三个绝配”、BIM技术应用的“四个关键问题”以及BIM+“6个领域发展”等方面的最新技术应用和理论成果。

第三场高端对话聚焦“智能建造和新型建筑工业化”,邀请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文林峰作为主持人,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宏和中建集团首席专家、中建科技集团首任董事长叶浩文以及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赵宪忠、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高级副总裁刘谦、树根互联技术有限公司CEO贺东东为对话嘉宾。在交流中,嘉宾认为,要促进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三者协同发展,其中工业化是基础,要实现数字化、智能化,首先要实现工业化。建筑工业化是智能建造的重要载体,发展智能建造是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通过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创新发展,打造建筑产业互联网、智能建造平台,可以使设计、施工、装配一体化变为现实,实现建筑工业化的精益生产、精益加工,使施工效率、精准度大大提高,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第四场高端对话主题为“设计企业转型路在何方”,主持嘉宾为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秘书长王漪,对话嘉宾分别为: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修龙、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熊中元、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全胜、上海悉地工程设计顾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单增亮、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云浪生。嘉宾们谈到,我国建筑行业结构逐步从“量”向“质”转变,设计企业需要突出重围重新寻找方向。对于如何找准战略定位与业务布局,嘉宾们一致认为,一是要有核心技术;二是在数字化浪潮下,要改变观念;三是要围绕客户的需求不断创新,以打造自身专业能力,特别是项目管理能力以及协同和合作能力。嘉宾们特别提出,设计作为工程建设的前端,引领着行业的发展,因此,设计对数字化的支持力度是巨大的。对于设计行业的未来,嘉宾们表示,数字化是实现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与其削足适履,不如拥抱未来。

第五场高端对话围绕“建筑业的未来和管理者的新使命”这一主题,邀请到上海攀成德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福和作为主持嘉宾。对话嘉宾分别为江苏南通二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晓东、浙江精工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关富、中恒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聂吉利和中国新兴集团副总经理、中国新兴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李太权以及山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邢六斤、安徽金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葛怀伟。嘉宾围绕建筑业的行业发展困境、建筑业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国企和民企如何携手共进、建设模式对建筑业企业的影响、企业的核心管理者所承担的使命等多个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嘉宾认为,“变”已成为这个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当前,建筑行业的就业吸引力正在逐步下降,行业也在发生迅速变化。在整体见顶增量不再、细分市场深度分化、建设模式快速变化、政府管制逐步市场化等发展趋势下,展望建筑业的未来,企业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使命和经济使命。此外,民营企业离市场近,机制更活、市场反应灵敏;国有企业有大量的科研人才,有充裕的科研技术储备。国企、民企需携手共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更大的创新合力。

当前,行业数字化正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数字化的关键是数据。数据的存储和处理,都是在星罗棋布的数据中心里进行。因此,数据中心也被称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中枢大脑”。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规模达520万架,近5年年均复合增速超过30%。其中,大型以上数据中心机架规模420万架,占比达到80%。

数据中心市场是个充满机遇的市场,但传统数据中心产业面临能耗高、碳排高、运维难、可靠性低等挑战。面向未来5-10年的数据中心,除了要计算、存储等能力强大,还要够低碳节能、要够安全可靠,实现难度超乎想象。

行业该如何驶向下一代数据中心的星辰大海?我们注意到,5月26日,华为将召开下一代数据中心发布会,分享对行业演进路径的前瞻与洞察,并发布切实可行的电力创新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发展方向,牵动着整个行业的神经,包括政府、金融、运营商、交通、互联网等行业用户,以及运营商、IDC运营者以及广大ICT软硬件供应商。那么升级换代的下一代数据中心,到底会走向何方,将会带来什么改变?这场发布会到底会有哪些创新?

极目远望:下一代数据中心是星辰大海

随着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数据中心迎来新的机遇,成为ICT行业的星辰大海。我们注意到多个关键政策和行业发展风向。

首先,在我国提出的数字新基建概念中,数据中心成为重要算力基础设施。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强化算力统筹智能调度,建设若干国家枢纽节点和大数据中心集群。

在5月17日举行的2022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上,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表示,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系统推进5G、千兆光网、数据中心建设发展和传统基础设施改造升级。

其次,“东数西算”工程启动,为数据中心带来新机遇。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正式发布消息,同意在京津冀、、成渝、内蒙古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

据国家发改委统计,2022年以来,全国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已新开工25个项目,数据中心规模达54万标准机架。预计“十四五”期间,大型数据中心投资将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

此外,三大运营商也加码“东数西算”工程。比如,规划2022年算力网络资本开支480亿元,投产对外可用IDC机架达约45万架,累计投产云服务器超66万台;规划2022年IDC投入65亿元,增加4.5万机架,算力投入140亿元,增加16万云服务器;也表示,进一步优化5+4+31+X资源布局。

最后,国家正在加快行业数字化转型战略布局。《“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GDP比从“十三五”末的7.8%,提升至“十四五”末10%的发展目标。

随着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的推进,各行业龙头企业,将加速应用5G、AI、云等数字技术,推动数据总量呈爆发式增长,对数据计算、传输和应用需求也大幅度提升。作为支撑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的数据中心,必将迎来新一轮增长。

洞若观火:前行之路布满荆棘与挑战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虽然数据中心的星辰大海充满吸引力,但想要到达并非易事。我们看到,在数据中心建设的道路上,充满着荆棘与挑战。

第一,数据中心建设复杂、运维难。数据中心是由“风火水电”构成的建筑,建设周期往往需要1.5-2年,不仅无法实现按需部署和分期投资的弹性扩展,更面临管理难、工序杂、整改多的窘境。

熟知数据中心的人都知道,数据中心运维往往依靠人工与经验,导致运维效率低、难度大。比如,数据中心宕机事故,不仅增加了数据中心运维人员的工作量,也给数据中心带来了巨大损失。

第二,数据中心面临“碳中和”挑战。目前,“碳中和”成为各国战略发展目标,促使全社会各行各业都在想方设法降低碳排放,但数据中心是信息基础设施中的耗能大户。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数据中心耗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左右。到“十四五”末,我国数据中心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将超过3%。这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带来不少挑战。

第三,数据中心配电系统落后。据悉,随着数据中心设备功耗密度增加,供电设施占比面积还将进一步增加。同时,数据中心配电系统链路供电效率低于94.5%,每年供电系统损耗电费高达300多万。

有业内人士表示,传统数据中心配电系统,由于设备杂,界面多,导致交付速度慢;由于采用人工巡检、被动巡检,导致运维效率低、风险高。

第四,数据中心效率需进一步提升。传统数据中心资源利用率往往低于60%,需要持续提升。在此背景下,2020年,四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2025年全国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PUE降低到1.3以下。

2021年5月,《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提出,完善数据中心综合节能评价标准体系,从更多维度促进数据中心能效的提高。

继往开来:拥有踔绝之能者,值得期待

一边是数据中心的星辰大海,一边是崎岖且布满荆棘的前行之路。数据中心行业该如何前行?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擅于借力,将事半功倍。

数据中心是典型的长技术链、产品集成度要求较高的领域。长期扎根、积累深厚者才能引领行业。谁拥有这样的实力?笔者注意到,华为多年一直投入创新,在多个行业实践,积累了深厚的行业理解和实践经验。

一方面,华为拥有丰富的产品与解决方案。我们看到,华为持续创新,所打造的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模块化UPS、模块化数据中心、行级智能温控等细分产品,均获得了市场佳绩。

比如,华为SmartLi UPS产品,单模块功率密度达到100kW/3U。基于该产品,FusionPower 2.0数据中心供配电解决方案,可实现实现“一柜一兆瓦”,相对于传统并机端到端方案节省占地面积50%以上。

又比如,华为全模块供电系统,不仅实现了电力模块的全链融合,更可减少占地面积30%,减少安装工时40%以上,并通过将AI融入电力模块,对温度动态预测和主动预警的准确率超过98%。

另一方面,华为已展现出行业引领能力。在2022年5月的“首届松湖论道·下一代数据中心研讨会”上,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华为数据中心能源军团CEO杨友桂分享了一个重要观点,通过融合新一代计算、通信和能源技术,发展“源网荷储”一体化低碳数据中心将成为主流趋势。

可以看出,华为对数据中心的未来发展方向,已有成竹在胸——以数字化技术,让数字中心能源领域脱胎换骨。那么,华为的想法和做法方向对吗?又如何进一步落地?

据了解,在即将举行的“智简DC、绿建未来”下一代数据中心发布会上,华为分享更多的关于“未来需要什么样的数据中心”的思考和观点。另外,华为还将借此机会重磅发布融合极简、全链高效的电力模块3.0解决方案。

让我们翘首期待在5月26日开启数据中心新时代之门,一起乘风破浪、驶向未来数据中心的星辰大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筑行业转型三大方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