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类,锻炼记忆力,锻炼阅读速度的方法或游戏?

近几年,中国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无论从国际影响力还是国民文化素质都在迅速的提升。为了更好迎接大国崛起,推广中华文明,从中央到地方,从学院到民间,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在扮演者传播者的角色,弘扬传统文化,守护我们民族的根,吸收先贤智慧,回归人性本真,才能真正的走向民族复兴。

学而第一从事国学传播和推广工作也将近9年,研发诵读国学系列产品,开办国学堂,组织家教智慧公益课,定期进行国学讲师培训等,当听到我们的孩子用稚嫩的声音诵读《弟子规》,看到少年人熟知《道德经》,学生们践行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劝诫,感慨我们五千年文明,祖先留给我们的馈赠是多么的慷慨,这世上除了智慧还有什么能永远传承呢?

近年来,“全民读经”活动的推广,让中华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这项活动伴随时代的需要,应运而生。无论是稚嫩小童还是耄耋老人,都在用自己的方法熟读经典,开启智慧,还有不少朋友私下同我们联系,能不能推广一下国学到底怎么学?我想是时候,和大家共同聊聊这个话题。

经典是指古今中外重大知识领域的原创性著作,是世界各族文化的根本,是全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是被历史证明最有价值、最重要的文化精髓。经典蕴含常理常道,“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经典本身的文字,便是“文学”的“艺术”,一定可以朗朗上口,是很有韵律的歌唱。最能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国学经典有:《大学》《中庸》《老子》《论语》等。

何为儿童国学经典教育?

经典教育即顺着儿童天性,运用潜意识教育原理对儿童进行国学经典熏陶的圣贤教育。

儿童经典文化教育,(又称读经教育)是指立足于对教育的“本质性”、“全面性”、及“深远性”的思考上,在0—13岁这一人生中记忆力最好的年龄段里,使儿童在诵读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世界文化精华,在自主而快乐的情景中学习,达到开启智慧、陶冶情操、传承文化的目标,以期将来成为“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一流人才。并借此达成促成中华文化大复兴,重铸人类理性新文明的目的。

目前的教育模式皆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缺乏文化的熏陶与人格的培养。在孩子记忆力最佳的黄金时期诵读中西方经典,以文而化,逐渐培植其德福,开启其智慧,从而奠定他一生的高远见识和优美的人格。经典教育是根基教育,能帮助孩子奠定四大人生根基,即:语文根基、人文底蕴根基、好习惯根基和高尚道德的根基。

经典教育能帮孩子什么?

1. 提高记忆能力:轻松背诵大量经典,并由此开发出儿童的强大记忆能力;

2. 提高识字能力:轻松认识数千汉字;

4. 增进理解能力:增加综合理解能力;

5.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锻炼良好的口才;

6. 促进好的行为习惯和自信心的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7. 提升道德修养:道德修养自然熏陶;

8. 修饰外貌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

9. 训练正音;普通话标准流利

8.提升思维能力:大格局形成。

各种经典教材各自的作用

经典对人生,有不同的作用,如果把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论语,大学,这些经典比做人生的基础,一栋房屋的地基,把易经,孝经,黄帝内经,道德经,比做人生的结构,是房屋的栋梁,是承重墙,把诗词经典,文学启蒙经典,成语接龙,比喻成装修部分,这些经典,尽可能地种植到孩子们的心田,把孩子培养成大格局。

国学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民间有这样的说法:读《大学》善做事,读《论语》善经商,读《中庸》会做官,读《老子》有智谋。

《大学》约2000字,可以培养孩子敦厚中正之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建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人生格局。

《论语》约16000字,共498章,自古以来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赞誉,它教会一个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中庸》约4000字,“中”是指内修不偏不倚、中正平和;“庸”就是外用恰到好处、周全到位,所以,《中庸》说的就是内圣外王的和谐之道。

《老子》约5000字,是中国人的智谋奇书,《孙子兵法》,就出自《老子》的思想。

《易经》——16589字,不学易,无以为将相、无以成大医。是经典的源头活水。

《弟子规》约1000字,是一整套系统化的“儿童行为守则”。

《三字经》约1100字,是一部高度浓缩的中国文化简史。

《千字文》由1000个不重复的汉字编成的韵文,是最好的童蒙识字教材。

孩子越小的时候记忆力越好,越擅于模仿,这个时候给孩子熏听诵读经典,经典就会进入孩子的潜意识,终生不忘。所以读经越早越好,建议胎教,0—13岁孩子一定要诵读经典,成人同样可以学习。

0至13岁的孩子在无意识的轻松状态,具有超强潜能,可以同时接受5至10种信息,只要重复的听,就能无意识,像海绵一样全盘吸收,背大量知识。

1.记忆力旺盛,理解力不足。

3.因为他理解力不足,所以知识对于他而言没有难易之分。因为他什么都不理解,所以你给他什么他就记忆什么,不分好坏统统记住!

4.教就有,不教就没有,教什么就有什么,一辈子不教,一辈子都没有!

5.对于他越熟悉的东西越喜欢重复。

6.边玩边学,无意识的吸收,潜移默化中记忆。

7.小时候记住了,长大后才能体会理解;小时候没有记住,长大后就比较迷茫。

8.小时候吸收的能量,长大后会慢慢的释放出来。(不分好坏,没有难易之分的)事物——模仿——熟悉——喜欢——重复——更喜欢——重复——……——吸收

大脑生理学家们发现,儿童的智力和性格在0-3岁间就完成了60%,这三年是大脑发展的黄金时期,孩子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3-6岁间完成了80%,6-8岁间完成了90%,8岁以后的发展则渐趋缓慢,到13岁左右,大脑发育最关键的敏感期就结束了。如果我们不能把握住关键时期,那么当他们年龄越大,启发、培养他们就会越费力,效果也就越差!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就是此意。

大人与孩子谁觉得经典更容易?

大人是理解记忆方式,先理解后记忆。而0-6幼儿是自然右脑记忆,记经典和记电视上的广告词没有任何区别,更没有难易之分。儿童时期先记下这些经典,在以后的人生中孩子自然会理解、感悟并应用经典的内容。

读经三原则:时机、教材、方法。时机:1--13岁;教材:中西方经典;方法:听感赏读。愿天下孩子都能:教育的道理就是在恰当的时机,用恰当的方法,给孩子恰当的内容,使孩子得到恰当的成长。

一切语言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接触多跟读多应用,而文化教养最直截的方法也是多「熏习」而已。每个婴儿有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你只要有心以恰当的方法去把它发掘和开发出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断地熏陶,让孩子持续学习一直到长大成人。

读经典需不需要孩子理解它的意思?

不主张去理解,孩子最大的才能是记忆的才能,先熟记在心。我们不要相信自己的解释比孩子高明,要知道用白话文去解释文言文是多么苍白的一件事情。孩子三岁有三岁的理解,十岁,二十岁,人生的各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理解。读经像存钱,存钱难,理解像取钱,取钱易。 经典是道,大道。所谓大道无形,道是靠悟的。厚积薄发,自然有开悟的时候,至于是哪一天开悟,我们不必太早强求。

注释都是后人的理解,未必正确。我们先熟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之后,你会发现很多内容自己就可以理解了,用文言文理解文言文是多么好的一件事,很多时候,白话文去解释文言文反而是苍白无力的。如果碰到个别难的地方,无法理解,再查资料或请教老师。

一种说法:我的孩子,只要开心快乐就好,不要成为什么天才、伟人对吗?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由他决定,不是我们。不要让孩子成为完成我们梦想的傀儡。那么孩子自己呢,他自己要成为天才、伟人,我们没有必要阻止他,因为一个坚持诵读经典的孩子是有能量,有大智慧的,我们让其自然发展。

父母在读经典路上的效能在哪里?

人生路上一路风景,我们父母是导游,要指引孩子们欣赏风景,到哪里去,从哪个角度。美在哪里?细节的高贵。父母是一个人生方向的指引师,孩子的未来兴趣是走的一条游戏之路,还是电视之路,或是走上阅读的旅程?感受各种深刻的心灵,欣赏到奇异美妙不平凡的风景,孩子的大方向在我们父母的手中,责任重大!我们所看到的那些问题孩子,这颗问题的种子是在三岁、四岁,小的时候已经种下的,只是在这一天发芽了。种下经典的种子,终有一天,这些种子长成参天大树,我们老的时候,只需安心地在树下乘凉就好了。

读经典为什么要慢慢来,要坚持做?

举个例子:西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效果立竿见影,但不解决根本问题。而中医是察其根本,去其源头,虽见效慢,但可以根治。我们现在的某些培训班,就像西医。那么经典教育更像中医,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是一种“慢”的艺术,三分教,七分等。种子发芽需要等待,幼苗出土需要等待,花蕾绽放需要等待,果实成熟需要等待。孩子的成长,也需要等待!

为什么说读经典能很大程度增加识字量?

小学的教学大纲一年级到六年级的认字量是2500字。《千字文》有1000个字,《论语》是16000字,《道德经》是5000字,一旦孩子背完了数万字,认字已经不是问题。

我们要尊重学校的教育,但是我们绝对不能迷信学校的教育。再好的老师,也没有几十颗心,去面对每一个孩子。有一天,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别人从来也不会说这个孩子没有学校教,只会说什么啊?对了,没家教。

因为读经典习惯以后,产生对文字的喜悦心,对文言文产生亲切感,会让孩子强烈爱上阅读。湖南吃辣椒长大的孩子,长大喜欢吃辣椒,北方吃面长大的孩子,长大的主食还是面。人生最初进入习惯的吃的,学的,文字,都会成为一生的习惯。

为什么读经能让孩子的阅读速度飞速提升?

“由奢入俭难,由俭入奢易。”经典的孩子,读书的起点比别人高,是一开始就站在高岗上看世界。背下了十几本经典,来读白话文,自然轻松自如。不但一目十行,还能即时记忆,过目不忘。阅读能力上去了,语文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写作文时也就思如泉涌,下笔千言了。

为什么读经会帮孩子减负?

1、读经的孩子由于很深的理解力,对语文,数学,各科的理解力更强,学得更加轻松。

2.经常背诵经典,孩子的记忆力将获得明显提高,50%的孩子能达到“过目不忘”的程度。有了超强的记忆力,学校学习那还不是小菜一碟!

为什么读经的孩子身心更健康?

古圣先贤的学问是综合的学问,是世俗的学问。经典中包含哲学、科学、文学等广阔知识,蕴含立身做人处事的道理和方法,教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熏听诵读经典就是相当于以圣人为师,什么样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得圣人之万分之一足矣!

(针对孩子情况可以调整)

熏习机使用方法:《蒙以养正经典熏习机(2825个曲目)

播放中国儿歌、英文歌曲学英文系列

效果:替代烦心的闹钟和大人费时叫醒,孩子在快乐的音乐中起床、自醒。

效果:全家人伴随有浪漫、悠扬的西方经典音乐中用餐,性情得到了熏陶,沉积了高雅气质。

3.写作业时段:曲目1-100

效果:孩子写作业时,不要一点不习惯外界声音,但也不要播放故事和背诵的部分,古典音乐的沉静、厚重入心入肺的乐曲,可一方面不会让孩子浮躁,心沉下来写作业,另一方面还可以从内至外激发思维,好似古人作画写字吟诗,都是有古典音乐做背景的。

4、自由活动时段:曲目203-1510

效果:无意识的听、读达到育魂立志、懂事孝道又多才多艺效果,结合重复听100-200遍,可达终生不忘的潜教育原理,如每天重复听10遍、即10-20天后家长考察其背诵效果,达到彻底记忆的作用。

5、课外提升时段:曲目

播放美德故事、神话故事、中国历史故事、快乐童话故事

效果:激发孩子学习国语、英语的兴趣、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可达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效果。

播放故事、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睡前圣经故事

孩子的右脑二十四小时可以听

晚上睡觉听一个小时音乐等于白天弹八个小时钢琴

任何一种文化素养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持久的训练和坚定的信念。你曾经努力告诉孩子: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小学到大,甚至现在为了更好适应自身发展的要求还在不断的学习,你觉得学习开心吗?即使枯燥,你轻易放弃了吗?不会吧。因为你知道这样的付出会有回报,你认可学习这件事,所以你克服自己的懒惰坚持做。对孩子学习经典也是一样,孩子觉得开心吗?当他想放弃的时候,你会随他无所谓吗?其实,每个孩子生来资质相差无几,但是随着你在教养过程中一次次选择,一次次坚持亦或放弃,孩子的未来就出现了三六九等,所以养育孩子,看到最后,还是你的智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锻炼记忆力最有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