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马来西亚、新加坡华人多?

  中新网9月26日电 近十几年大批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歌手有计划地以台湾为基地,拓展中国大陆市场。台湾成熟的华语流行音乐工业、自由的创作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化了全球中文流行音乐中心的地位。香港最新一期《亚洲周刊》刊登文章《马新歌手瞄准全球华人心灵》,作了介绍。原文摘编如下:

  来自新加坡的蔡健雅,月前在台湾金曲奖一举夺得最佳女歌手奖及最佳制作人奖,来自马来西亚的曹格则勇夺最佳男歌手奖。其实,这是台湾流行乐坛的一个缩影。近十几年来,台湾成熟的流行音乐制作环境,吸引了一批批的马、新歌手以台湾为基地,发展音乐事业。他们将不同风格的音乐带进台湾,互相激荡,丰富了全球华语流行音乐的内涵,成为全球中文流行乐坛的一股重要力量。

  台湾作为全球中文流行音乐中心,吸引了全球的中文歌手,但其中以来自马、新的歌手与音乐人数目较多,而且较有计划的到台湾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台湾的唱片公司为寻找新面孔而到马来西亚及新加坡发掘新人,而不少马、新的年轻音乐爱好者,也以到台湾发展作为努力的方向。这些来自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歌手及音乐人,包括巫启贤、柯以敏、陈洁仪、许美静、关德辉、光良、品冠、梁静茹、“阿牛”陈庆祥、蔡健雅、孙燕姿、戴佩妮、阿杜、张智成、张栋梁、林俊杰、林宇中、曹格、陈伟联等,以各自的独特风格到台湾发展音乐事业,使华语流行音乐百花齐放,为个人事业、台湾乐坛,及歌迷耳福,创造三赢局面。

  台湾相对自由的创作环境,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吸引海外,尤其马、新华人到台湾发展音乐事业的重要原因。马、新以中华文化相对边陲之地,却能够出现不少中文歌曲创作人及歌手,受台湾输出的文化“软实力”影响最大。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台湾的校园民歌“催生”了新加坡的“新谣”和马国的“激荡工作坊”等华语歌曲创作风潮,到近年台湾蓬勃的电视综艺节目,透过有线电视及互联网,传送到马、新,影响了马、新年轻人的表演风潮,也间接为台湾流行音乐培养新血。例如近年台湾的《超级星光大道》节目,就吸引了马国年轻人参加,马国新人林建辉就因为表现不错而被唱片公司看中,正筹划出片。

  华语音乐市场不仅使马、新的歌手及创作人向往,也成为一巨大商机。新加坡名制作人李伟菘、李?菘兄弟,就在新加坡开设了音乐学校,为有意进军歌坛的青少年进行有系统的培训,其中孙燕姿就是他们的成功例子。从“新谣”时期即成立的海蝶公司,也设有演艺训练学校,成立版权公司,培养词曲创作者,有计划的推广优秀作品。海蝶的脚步更拓展到马来西亚、台湾、中国大陆,成为一个国际音乐集团。

  狮城创作人受台湾启发

  海蝶集团创办人之一、现任该集团艺人与产品定位总监的许环良表示:“台湾是华人社会中人文面比较丰富的,表现在社会的包容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新加坡从事新谣创作的许环良说,转折点是一九八五年,当时他到台湾参与《明天会更好》大合唱,认识了罗大佑、李寿全等华语音乐中坚分子,深受启发。此后,他经常游走台湾,从事幕后工作,吸收了很多人文养份,并思考让新加坡歌手进入台湾发展。

  台湾资深唱片宣传傅孟儒指出,最早引进新马歌手到台湾的是滚石唱片,该公司在新马的海外部有计划地发掘当地有特色的艺人,因为就营销策略而言,当地艺人若能走出该国到台发展,很容易就变成国际议题。

  来自马来西亚的光良近年以风格清新的《童话》等歌曲,红遍两岸三地。他的经纪人孔胜民说,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毕竟华人市场很小,当地的娱乐市场都以可以到海外发展为目标,顺理成章的他们就会很关注台湾的音乐市场,台湾也成为华语歌手是否走红的标准市场。

  傅孟儒指出,台湾这五年来重视歌手实力,不以外型取胜,而是以唱功为主,所以像曹格这种外型并不特别突出的艺人也能闯出一片天,到新马发掘歌手也是基于这样的概念,滚石最早发掘的马国歌手是光良和品冠,后组成“无印良品”,两人和声优美、清纯,在台湾一炮而红,成为当年“滚石的年终奖金”。

  事实上,在国际公司夹攻之下,台湾唱片公司只能另辟战场突围。傅孟儒指出,台湾一直希望发掘新的声音,藉外地歌手来冲击市场,引进新马歌手其实是一种广纳百川的思维,值得肯定。他透露,近期内会有马来西亚歌手龚柯允来台演出,此人歌声、外型均很突出,“来头不小”,极可能一炮而红。

  孔胜民表示,新马地区歌手在创作部分比较让人印象深刻,可能是创作上比较清新,较易为人所接受,这或跟他们生长的环境有关,他们比较纯朴,所以做出来的音乐也比较清新,跟那些媚俗的歌曲有很大的不同。

  许环良表示,近年国际唱片公司大举兼并台湾的唱片公司,对音乐的发展造成破坏,原因是这些国际公司的重点是如何在短期内提升市场占有率,以便创造最大利润,所以就往偶像路线发展,而新马相对的受到的冲击较小,所以还是能够很努力的做音乐,因而不断有好作品及好歌手出现。

  至于歌手培训过程,孔胜民说,“艺人其实就是唱片公司的商品,只要有商机,公司就会去创造”。培训马、新歌手主要是在加强面对媒体及服装造型方面。以“光良品冠”为例,当年他们在马国发的第一张专辑《掌心》,以台湾业者的眼光而言,很老土,但在马国却很红。他们到台湾发展后,发行的第一张专辑也是《掌心》,但造型、设计等都要重做。

  台湾种子音乐总经理田定丰说,培训是要找出歌手的特质,从本质出发,例如创作方面加些什么,“只是给指导,不是改造他们”。以光良为例,他的音乐定位清楚,就是“纯情情歌”。

  田定丰在唱片行业有二十年经验,从底层做起,做过宣传、企划、制作等部门。他说,台湾是大中华流行音乐重要一部分,从八十年代滚石、飞碟唱片公司相继成立起,音乐工业就开始成熟,到今天已执全球华人社会牛耳。

  田定丰说,中国大陆崛起,台湾人才可以帮助大陆歌手成长,台湾的流行音乐在大中华最早工业化,最成熟,台湾也是一个制作中心,是摇篮,从台湾往外扩散,“台湾的地位十年内不会改变”。台湾的制作环境甚至比美欧美,孔胜民指出,台湾拥有全球最多台的“五百万台币的数位盘带”。

  马国的歌手及音乐人能够获得当前中文歌曲最重要的市场两岸三地的认同与接受绝不是偶然的,这不仅在于来自马国的音乐创作有其独特性,也因出产自马国的歌手有先辈南来不屈不挠的打拼精神。

  28舞台(28 stage)负责人黎德骅表示,马国歌手走向海外发展的趋势基本上可以分三个阶段,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巫启贤及柯以敏为代表人物的马国歌手、九十年代末至二十一世纪初的光良、品冠、梁静茹及阿牛等代表歌手;近代也涌现不少歌手,他们以张栋梁、曹格等人为代表歌手。

  在娱乐界拥有十七年经验的黎德骅指出,马国歌手及音乐创作人走向海外是必然的道路,这是因为马国的市场太小,而马国歌手要获得国际的认同与接受,首先必须到台湾发展,并以台湾作为进入中国大陆的桥头堡。不过,她指出,随着台湾的演艺业走下坡,歌手皆往中国大陆走,一些马国歌手也开始跳过台湾,直接进军中国大陆市场。

  作品纯朴较无商业味

  马国资深音乐创作及制作人周金亮表示,马国歌手一般上都是在本土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后,才被安排到台湾发展,再以台湾的包装及呈献方式打入中国大陆市场。他说,台湾的制作费用虽然较高,不过台湾拥有所需的配备及人才,这让作品及歌手的演艺有质量的保证。

  周金亮在零一年就参与了中国音乐制作工作,这包括成都资金、香港导演、中国演员、马国制作的《爱在阳光灿烂时》电视音乐剧、新疆开拍的《为了你幸福》等。在马国,他则拥有音乐制作公司――音乐通胜,旗下歌手包括目前进军中国大陆市场的宇珩。

  周金亮认为,马国创作歌曲能够在两岸三地获得接受,这主要是马国的音乐人创作并没有太强的商业企图心,保留为兴趣而创作的信念,因此较没有商业的味道。他说,马国的歌曲创作的特色是容易唱、听得懂,同时也唱出一般人心里的想法,因此容易引起共鸣。“中国的歌曲让人可以感受到乡土的沧桑、香港歌曲则流露市井小民的心声,而台湾歌曲则让人感受到一个人躲在阴暗的角落叙说自身的遭遇,马国音乐却是让人感染那股休闲与热情的气息。”

  马国不仅有著名的歌手扬名海外,也有许多创作人的歌曲获得海外音乐人的接受,这包括早期的陈敬瑜、陈敬诗兄弟、田鸣、曾锦昌、洪瑞业等人。洪瑞业曾为许多马国及海外歌手创作歌曲,其中《勇气》也带红了梁静茹。此外,让台湾歌手黄品源红遍大江南北的《小薇》,也是出自马国的创作人阿弟。

  华语歌曲获得不同养份

  在光良、品冠等人在海外受欢迎后,也激发了马国华语歌手与创作人的信心,让他们看到本身的方向与前景,这刺激马国的演艺事业发展,使马国歌手能够源源不绝的到海外发展,为全球华人演艺圈提供多元化的歌手与作品。

  不过,新、马歌手在台湾能闯出一片天,并非易事。亚神音乐平面媒体企划庄东翰指出,东南亚各地语言不同,华语只是其中一种,语言跟发音都会影响表现,在这种情况下,马、新歌手却能以华语歌曲闯入台湾市场,显示出台湾流行音乐的多元性与包容性。

  庄东翰认为,东南亚各地对华语流行音乐都有正面贡献,“它们使华语歌曲这棵植物得到各种不同的养分”,而得以欣欣向荣。(童清峰、林友顺、萧伟基)

新加坡的话,是因为李光耀在70年代末发起了“讲华语运动”,此运动一直持续至今;把福建话、潮州话、海南话、粤语等方言都“取缔”了,新加坡人这才讲起了普通话,并使用简体字。

语言教育是新加坡立国基石之一,其背后复杂的历史背景以及人文细节绝非一个知乎回答可以讲明。

比方说,李光耀会在2011年出席新加坡华文研究中心的开幕典礼演讲时道歉:“政府早期推行要学生死记硬背的双语政策,坚持学生听写、默写,简直是疯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来西亚为什么华人多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