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当代大学生为2022年政府工作目标达成做些什么?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和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全区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坚持“亚运国际城·数智新萧山”发展导向,紧紧围绕区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明确的各项目标任务,上下齐心、精准施策,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绩,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4.3%;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和9.5%。十件民生实事圆满完成。

一年来,重点做了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抓改革、优服务,社会活力持续增强

数字化改革走在前列。“一网统管”全省率先发布运行,城市智治中心实体化运作。萧山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综合排名全省第三,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全市第一。39个场景应用入选省“揭榜挂帅”和试点项目。“亩均论英雄3.0”列入数字经济系统第一批优秀省级重大应用名单。“健康大脑+智慧医疗”中榜省数字社会项目。“保好耕地质量”成为第一批省数字政府系统应用项目。“统计网格智治”“数治瓶安”分别在省市推广。创建为首批省数字生活新服务样板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兑现各项企业扶持资金45.54亿元。深化产业项目协调推进机制,累计推进项目42个。营商环境综合排名全省工业大县第2位。完成全市首例试点“同股不同权”备案登记。启用杭州(萧山)移民事务服务中心,为全国唯一区级“涉外事务综合体”。重点领域改革多点突破。入选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首批试点。获评省“推进未来社区建设工作成效明显区”。自贸试验区萧山区块7项建设成果入围省“十大标志性成果”。出台《杭州市萧山区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实施方案》。

(二)抓主体、强保障,创新生态日益完善

企业创新成效明显。新增世界500强企业2家,21家企业入围全省民营企业200强。新增上市企业5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隐形冠军”企业5家,新增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新认定国高企47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806家。新增国家级企业工业设计中心、技术中心各1家。新增发明专利授权1122件,同比增长109%。新增“品字标浙江制造”企业认证15家。科创平台功能增强。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启动区块全面启用,集成电路创新平台入选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宽禁带功率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实验室入选省级重点实验室。西电杭州研究院新认定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与企业新建联合实验室8家。新增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12家,培育2家市级首批高新技术孵化成果转化园。要素保障精准有力。向上争取新增用地指标3029亩,调剂补充耕地指标4400亩。积极争取省市各类资金、债券,总量全市第一。低利率科技贷款总额突破80亿元。战新基金、普华国家中小企业基金等子基金落地。新认定杭州市各类高层次人才1601人,新增高技能人才4108人。65名青年技能人才入选“浙江青年工匠”,数量全省第一。

(三)抓转型、促提质,经济运行稳健向好

产业质效稳步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8%,高于省市平均水平。2家企业入选省“未来工厂”试点,52家企业列入市“未来工厂”培育名单,总量全市第一。长三角(杭州)制造业数字化能力中心试运行。化纤产业大脑正式上线。实现进出口总值1027.07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增长29.7%,其中出口总值788.42亿元,总量全市第一。全国首个全球跨境电商知识服务中心落户运营。钱江世纪城入选首批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整治4.84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1.64万亩。发布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萧山本味”。存量盘活强势推进。消化利用批而未供土地1.04万亩、供而未用1.99万亩、低效用地再开发8317亩。论证通过存量工业用地有机更新项目70个,盘活存量工业用地3536亩。开展亩均税收2万元以下低效企业整治,亩均税收由1.0万元/亩提高至7.1万元/亩。发展后劲持续积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投资结构持续向好,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7.9%,连续18个月保持正增长。新招引落地1亿元以上产业项目98个,其中10亿元以上20个。5个项目列为省市县长“152”工程项目,6个项目列为省重大产业项目。美满芯盛、药源新地、SKP综合体、开市客等签约落地。

(四)抓筹办、提品质,城市能级有力提升

亚运保障高效有序。成立亚运保障指挥部,构建“一办四片区四组”工作体系。基本完成亚运场馆主体验收和赛事功能验收,亚运三村顺利竣工。举办“韵味杭州”系列测试赛2场、各类测试活动17场。完成钱江世纪公园亚运观赛空间设施改造。推进智慧安保落地,全面落实场馆核心团队和第三方运行公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人民广场、铁路杭州南站综合交通枢纽东广场建成。杭甬高速、杭绍甬智慧高速、杭州中环萧山东段有序推进。地铁6号线二期、杭绍城际线正式运营。博奥隧道、滨盛路隧道开通。时代大道高架、03省道东复线高架南延建成通车,风情大道、彩虹大道部分通车。城市管理更加精细。深入推进“城市环境大整治、城市面貌大提升”行动。建成环卫、市政绿化、河道、照明四项智慧化系统。制定出台门前“新三包”制度。617个垃圾分类小区实现“定时定点”全覆盖,318个垃圾分类村实现“四定一撤”全覆盖。获评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优秀区。新增停车泊位1.57万个。完善内涝应急机制,落实“一点一方案”。

(五)抓整治、重长效,生态文明扎实推进

专项整治不断深化。积极推进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2021年省委生态环保专项督察整改。地表水各级控制断面水质均达到III类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PM2.5浓度降至31.6微克/立方米,为有记录以来最低值。5个镇街市级“污水零直排”考核验收优秀。城乡环境显著改善。新建和提升改造绿道138公里,打造官河(衙前段)、钱塘江(世纪城段)、浦阳江3条省级绿道。成功创建美丽河湖省级样板1条、市级样板5条。完成城市小公园提升改造2个、新建5个。城郊结合部环境整治持续推进。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省3A级景区城,建成4个省级景区镇和25个省A级及以上景区村庄。获评“四好农村路”建设省级示范区。成为省新时代美丽乡村标杆县。绿色发展纵深推进。8家企业获得碳交易配额,完成全区首笔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全面推进254个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3个省级工程通过整体验收。全省首个基本实现天然气管网“村村通”。美丽公路建设全面推进,县级交通共富指数排名全省第一。

(六)抓普惠、兜底线,民生保障协调发展

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帮扶1.78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发放救助资金1.78亿元,发放善款8885.2万元。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完成26.77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既有住宅加装电梯55台。新开工公租房18.61万平方米,交付运营蓝领公寓4368套。完成5个城中村征迁工作。新开工安置房112万平方米,竣工269.83万平方米,回迁安置4169户。公共服务持续优化。完成信息港初中等学校建设项目21个,新增学位1.68万个。义务段学后托管服务覆盖率和营利性学科类机构“压减率”均实现100%。城市文化公园开工建设,浙大二院总部、省妇保钱江院区等加快推进,1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成投用。新增婴幼儿照护服务托位571个、成长驿站34家。完成80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新增老年食堂41家、助餐服务点17家。新建10家城市书房。平安建设扎实有力。坚决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策略,有效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累计接种新冠疫苗420余万剂次,打赢“12·7”疫情防控遭遇战。有效应对台风“烟花”等考验。完成510条、651.47公里道路的地下空间安全隐患检测。持续深化平安村社创建,启用在线警务站、交治站、消防站等应用场景。生产安全事故量、死亡人数均保持两位数下降,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近年来首次降至两位数。高层建筑安全隐患整治有序推进。信访总量明显下降,民转刑案件创历史新低。电信网络诈骗发案量同比下降21%。

(七)抓作风、重法治,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政府党建工作持续强化。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六讲六做”大宣讲行动。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挖掘红色资源,守好“红色根脉”。切实履行“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依法行政全面推进。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完成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成功创建法治浙江(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实现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和涉法事项法务全程参与、镇街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完成瓜沥镇基层综合执法改革试点工作。行政诉讼败诉率、行政复议纠错率同比双下降。作风建设不断深化。坚决纠治“四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部门公用经费压减5%,部门专项定额压减10%。切实化解隐性债务。启用小额工程全周期数智治理应用场景,实现区镇村交易全覆盖。

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积极支持工青妇组织开展工作,科协、工商联、文联、红十字会、社科联等群众团体作用有效发挥,老龄、关心下一代、残疾人等事业健康发展,人防、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台湾事务、档案、气象、东西部协作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本届政府任期已满。过去五年,我们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后峰会、前亚运”溢出效应,紧紧依靠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区十六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为萧山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接续奋斗,战略地位在担当作为中加快跃升。加速接轨长三角,积极融入大杭州,成为省市战略重要承载地。亚运“三馆三村”选址萧山,入列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区范围,获批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打造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成为省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入选第一批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先行创建区。

五年众志成城,转型升级在久久为功中渐入佳境。地区生产总值从1619.01亿元提升到2011.62亿元,年均增长5.9%。谋划“两带两廊”产业规划,有效破解“两链”风险。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应用实现全覆盖,连续五年获评省“腾笼换鸟”先进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3.5%,五年提高一倍。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21%,提高1.21个百分点。

五年奋力前行,城市能级在攻坚克难中全面提升。持续推进“六接六区”工程,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22688”交通大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萧山国际机场旅客和货邮年吞吐量均跻身全国前十,开辟全省首条第五航权全货运航线。铁路杭州南站建成启用,地铁开通运营5条、新增61.42公里,建成快速路4条、28.77公里,打通“断头路”30条。完成49个城中村改造,建成区面积由90.68平方公里增长至120.73平方公里,成为全省唯一常住人口超200万的区县。

五年携手拼搏,城乡环境在标本兼治中美丽蝶变。获评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首夺“大禹鼎”银鼎。大气环境优良天数从278天增加至306天。湘湖应急备用水源及其扩建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创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样板10个、美丽城镇省级样板6个、省A级及以上景区村庄109个。2021年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现场会在萧山召开。

五年倾情实干,民生福祉在回应期待中彰显温度。科学高效抓好疫情防控,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进入全省第一方阵、A等行列,成功创建国家级“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健康浙江考核连续三年优秀,省级卫生镇实现全覆盖,各类养老保险综合参保率达到99.1%。成功创建为省食品安全示范区。获评省体育现代化区,实现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覆盖。“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工作体系基本形成,应急管理工作得到国家表彰,实现平安区县十六连冠,获首批一星平安金鼎。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我们深切体会到,牢记嘱托是根本遵循,转型升级是制胜密码,民生至上是不懈追求。我们真切感受到,政府工作向前推进的每一步,各项事业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离不开区委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离不开区人大、区政协的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离不开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勠力同心、砥砺奋进。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和城市建设者,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驻萧部队、公安干警、在萧各直属单位、科研院所、消防救援队伍,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挑战。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我区不同程度显现;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新旧动能转换还需加速,新兴产业集聚效应还有待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重塑;资源要素配置有待优化,高能级平台建设亟需加快;区域协同发展还需加强,城市精细化、国际化水平仍需提升;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仍有差距;各级干部统筹抓推进、精准抓落实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

根据区第十六次党代会精神,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忠实践行“八八战略”,牢记“不断提升工业化、加快推进城市化、进而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殷殷嘱托,厚植四大优势,把握四对关系,实现四大突破,推进“产城人文”深度融合,高水平建设“亚运国际城·数智新萧山”,高质量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新标杆,当好全市领头雁、成为全省排头兵、争做全国先行者。

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0%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实现“双倍增”,人才资源总量超过58万人。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65以内,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全域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成为省级标杆。

为此,我们要始终做到以下五点:

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做到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切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萧山持续深化、走深走实,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坚决维护区委权威,坚决做到“区委定方向、政府抓落实”,高水平建设“亚运国际城·数智新萧山”。

必须推动改革创新,做到奔竞不息、勇立潮头。大力弘扬“萧山精神”,勇于变革、敢为人先,以数字化改革牵引撬动各领域改革,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不断深化“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营造创新生态,打造更具核心竞争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厚植民营经济本底优势,持续擦亮民营经济“金名片”。

必须深化开放融合,做到抢抓时机、顺势而为。精心筹办亚运盛会、持续放大亚运效应,积极推动“江南一体化”、深度融入大杭州、主动接轨长三角,做强自贸试验区萧山片区、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开放平台能级,做优萧山国际机场门户枢纽功能,全面提升国际化水平。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做到心系群众、为民办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造更多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度更高的共同富裕成果,探索形成更多萧山经验、萧山范式,让萧山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必须强化系统观念,做到统筹兼顾、精益求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遵循城市发展规律,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尊重文化、尊重生态、尊重历史,慎重决策、慎重用权,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聚力“蒸小笼”、避免“摊大饼”。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推动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可量化,切实提高工作执行力和精准度。

各位代表,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把萧山建设成为双轮驱动的数智高地、近悦远来的国际城区、共富共享的民生乐园、精彩无限的魅力之城。

三、2022年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习近平总书记调研萧山二十周年,也是全力以赴完成亚运保障任务、最大限度放大亚运红利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至关重要。建议2022年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3%;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GDP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持续缩小;完成上级下达的能源和环境指标计划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实施十大行动:

(一)实施亚运决胜冲刺行动,扮靓城市风采展示窗

把亚运筹办作为中心工作,所有工作向亚运聚焦,所有部署围绕亚运展开。提升亚运保障能力。依托亚运保障指挥体系,深化“专业化+大数据+网格化”长效工作机制。全面构建以全域感知、智慧护城河检查站为代表的智慧圈层安防体系。完成智慧安保项目,加快场馆安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疫情防控快速监测预警机制。实施大平安专班化运作机制,确保实现平安亚运目标。强化场馆测试运行,推动赛后功能转换。加大亚运宣传力度,举办萧山区第十九届全民运动会,营造全民迎亚运良好氛围。打造亚运最美封面。提升亚运场馆主要通勤道路、场馆周边道路及其他出行重点道路。继续推进“三馆三村”及周边区域、城市观光等亮化工程。高标准推进亚运场馆“最后一公里”体验区建设。完善亚运配套设施。完成亚运村地下综合管廊、亚运主题公园等建设,打造10处无障碍环境建设示范场所。新建、提升5个城市小公园、19.8公里绿道。健全城市指路体系,维护完善标志标线,规范文字类告示标志。建好停车场项目,保障赛时接驳车辆停放需求。推进亚运环境整治。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双控双减”。加强管网、排水设施等运行维护,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标准化运维全覆盖。继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健全一般工业固废收运体系。持续推进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

(二)实施数字化改革攻坚行动,激发体制机制新活力

坚定不移把数字化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引领体制机制重塑。迭代升级数字化改革。推动“152”体系与“141”体系全贯通,推进“一网统管”全面应用和迭代升级。围绕“五大系统”,加快打造一批管用实用好用的重大应用。加大政务服务2.0系统应用,打造标准化“网办掌办”专区。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数智气象等场景应用列入省级试点,迭代完善现有试点项目。加大个人信息保护力度,确保数据安全。全力推动产业数字化。聚焦“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推动传统产业加速向集群化、智能化、品质化发展。培育省级“未来工厂”2家、市级“未来工厂”20家,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新增工业物联网项目80个、机器换人项目100个、数字化应用项目1800个,引进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3家以上。发挥长三角(杭州)制造业数字化能力中心作用,培育4个以上产业数字化示范项目。撬动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双碳大脑”建设,实施工业企业用能预算化管理,确保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深化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先行创建区建设,持续推进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深化“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加快三产融合发展。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改革,继续完善农民建房“一件事”审批管理。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化国土空间治理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强实力、优功能、担重任。

(三)实施创新高地打造行动,构建创新发展策源地

深入实施创新强区战略,着力提升创新策源功能。放大自贸赋能新优势。推动“临空枢纽、数智制造、数字贸易”领域改革突破,全力推进生物医药特殊制品进口白名单制度及检验通关一体化服务平台落地。做大做强跨境电商全模式通关业务,深化省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发展试点。支持企业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培育壮大本土跨国公司。用好RCEP等协定,发挥“订单+清单”系统作用,助推外贸企业稳出口、优结构。服务保障首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全力推进杭州空港综合保税区申报建设,用好第五航权,打造国际航运和物流枢纽,做强航空产业链。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力。以“真金白银”换市场主体轻装上阵、加速发展。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和研发机构全覆盖,新认定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30家以上,新增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10家以上。健全“五企”培育体系,推进“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力争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隐形冠军”企业1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家、国高企300家以上。持续推进“凤凰行动”。完善创新资源生态圈。启动创建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区(试点),创建省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全年新增发明专利授权1000件。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推动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完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建设生物医药产业空间不少于40万平方米,其中符合GMP标准空间不少于15万平方米。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加强产业引导基金管理,探索设立区首支天使基金,力争完成市场化投资3亿元以上。推进创新联合体建设。构筑英才汇聚强磁场。新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家,新引进博士后50人以上。新招引市级以上领军人才36人、应届高校毕业生1.2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次以上,新增区首席技师10名、高技能人才3500人。

(四)实施民营经济飞跃行动,擦亮本底优势金名片

民营经济是萧山的独特优势,要变优势为胜势,让“金名片”闪闪发光。全力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强化补链强链延链,打造纤维新材料、智能汽车两大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化学原料、羽绒服装、装备制造、绿色建筑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培育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星”产业集群,推进“中国视谷”、杭州湾生物科技谷建设。优化总部经济扶持政策体系,推动萧商回归、总部回归。有效加速服务产业集聚。高标准筹办萧山购物节等活动,深化“五新”消费生态体系,持续深耕夜间经济、智慧商圈等领域。依托会展资源优势,重点招引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和品牌展会。实施体育产业培育工程,强化体医、体教融合。推动楼宇经济迭代升级,做优科技、金融、高品质中介等生产性服务业,强化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大力提升资源利用质效。持续推进“三块地”消化处置,加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力度。实施新一轮“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推进亩均税收3万元以下低效企业整治提升,力争完成40个存量工业用地有机更新项目论证。着力强化项目招引落地。深化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等新模式,强化以企引企、以商引商,着力招引世界500强和一批高成长性、引领性“链主型”企业。力争新落地总投资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5个。加强项目建设用地供给,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000亩以上。强化项目跟踪评估,推动项目绩效达到预期。用心提振企业家发展信心。全面落实降本减负惠企政策,完善企业区内流转机制,优化公共服务配套,加大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支持力度。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有效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弘扬萧山企业家敢为人先的精神和心系故土的情怀,增强企业家社会责任感。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各类培训班15期。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无事不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让企业家潜心强创新、安心搞经营、放心办企业。

(五)实施平台兵团作战行动,打造赶超跨越增长极

大抓平台、抓大平台,划小单元、尽锐出战。科技城要全面推进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一期建设,CMOS集成电路创新平台投入使用。加快西电杭州研究院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建设西电数字经济产业园。推进万向创新聚能城、现代农学与生物制造浙江省实验室等重点项目。建设智联生命科学科创中心一期、新道蓝谷、创业谷二期。绿色智造产业新城(益农)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龙头企业服务,打造世界级纤维新材料产业集群。开工传化化学有机硅新材料及高端精细化学品项目,精细化工产业园开园。开工建设220千伏新益输变电工程。三江创智新城要充分盘活存量产业空间,着力招引高端数字智造产业。推进浙报融媒体等重大项目落地,加快建设中国电信杭州大数据中心等项目。市北要扩容建设信息港小镇,重点攻坚信息港六期、七期、九期等建设运营。有序推进微医国际数字健康中心、英希捷等项目建设,推动乐泽新材料、王力安防等已落地总部项目开工。桥南要推进存量厂房“连片改造+滚动开发”,新增产业空间超50万平方米,腾退低效企业不少于50家。强化“链主型”企业招引,全力打造机器人小镇2.0,做强自贸试验区开发区板块。临空经济示范区要加快“区港一体化”发展,全力推进会展新城建设,建成投运机场三期扩建项目。积极打造以赛默飞-健新原力CDMO合资项目等为核心的生物医药板块集群。钱江世纪城要加快推进钱塘湾未来总部基地建设,优化完善商业空间布局,加快建设SKP综合体、滨河数字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奋力打造展示省市重大发展成果的“大都市新封面”。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要打造以信创产业为主导驱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为创新支撑的多元产业生态。建成投用院士岛二期,加快未来产业社区核心启动区建设。全面推进湘湖EOD试点项目。加快省油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高品质实施湘湖景区综合景观提升工程。

(六)实施城市能级跃升行动,推进城区建设国际化

优化城市布局,提升城市品质,做精城市治理。深化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进一步完善“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深化萧绍一体化,推动“江南一体化”,全面加强与滨江等区域的合作。提升中心城区综合承载力,深化钱塘江金融城建设。推进南部生态经济样板区协同发展,加大力度支持南部乡镇探索生态经济、绿色发展新路径。加快实施沪昆铁路抬升工程,完善南部交通体系,开展永兴河流域综合整治前期研究。加快瓜沥和临浦小城市建设,强化与大平台的联动发展。强化南站新城规划引导,利用双TOD复合优势,打造站城融合、产城融合新样板。进一步推动与四川省康定市、旺苍县的东西部协作,打造萧山-龙泉山海协作升级版。增强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加快建成杭州机场轨道快线,推进铁路杭州萧山机场站枢纽及接线工程。推动杭甬高速、彩虹大道、风情大道、通城大道、时代大道高架南延、博奥路南伸等建成通车。加快建设杭绍甬智慧高速、杭州中环萧山东段、235国道义桥至楼塔段改建工程、义大路改造工程等项目,开工兴九路、纵六路、站前东路等支小路项目。新辟、优化公交线路25条,新增、更新公共自行车3500辆。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增5G基站500个。开工建设海塘安澜工程一期。提升治理精细化水平。推进10个省市级未来社区建设。以“最多改一次”的标准,加大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力度,推进老城区城市有机更新。整体改善道路交通设施,优化全域交通组织,提升道路通行效率。以市容AI智治系统为抓手,不断提升智慧化、精细化、长效化管理。进一步推进市政绿化“一体化”保洁管养机制。加快城市国际化进程。推进世界旅游联盟总部永久落户湘湖。不断深化教育对外开放与合作,拓宽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加快科技城国际社区、ITC归谷国际中心等国际化社区建设。推进欧美同学会人才研究中心、全球青年人才中心、外国高端人才集聚区建设。

(七)实施“千万工程”深化行动,强化美丽乡村可持续

深化建管结合,形成长效机制,绘就新时代美丽乡村新图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粮食安全保障。深入培育精品民宿,创建省级农家乐民宿集聚村3个。提升“萧山本味”影响力。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大力发展美丽经济。探索南部乡镇薄弱村“飞地”消薄模式。确保76%的行政村经营性收入达到100万元。深化乡村长效治理。完善美丽乡村长效管护机制,深化“两进两回”行动,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农村经营性设施。完善村级留用地开发管理实施细则。持续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建成农业数字化平台。创建4个市级“未来乡村”。加快城乡融合步伐。深入推进优质资源下沉农村,加大城镇公共服务资源对农村辐射力度。推进传化-浦阳共富乡村基本单元示范点等项目。完成第一批“15+2”个示范村创建,择优开展第五批提升村、第二批示范村建设。争创2个以上美丽城镇省级样板。强化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加快4个省首批样板区试点建设。继续加大城郊结合部整治力度。

(八)实施民生普惠优享行动,打造共同富裕新标杆

瞄准人民群众所忧所急所盼,全力推进民生优享。优化社会保障救助体系。促进来萧务工人员、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加快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加强困难群体救助。试点推进共有产权住房制度。强化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竣工公租房配建项目7个、人才房项目1个,加大蓝领公寓出租力度。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推进“扩中”“提低”改革探索。拓宽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激发技能人才、科研人员、小微创业者、高素质农民等重点群体增收潜力。完善多层次综合救助机制,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充分运用留本冠名基金、乡贤回报家乡等募捐方式,发挥好慈善事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独特作用。打造城乡美好教育标杆。全面优化城乡教育布局,加快推进新学校项目建设和农村学校“小而美”改造提升。实施校园“温暖”工程,推进公办中小学校温水龙头和普职高学生宿舍热水系统改造。推进名校集团化建设,加强高校与基础教育合作办学,提升城乡教育共同体和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落实“双减”政策,优化学后托管服务,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和校外培训市场。实施学前教育第三轮行动计划,深化义务教育提质强校行动,促进高中特色多元发展,完善特殊教育、终身教育体系。深化“普职融通、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迭代升级,支持萧山技师学院争创全国一流技师学院。提质全龄健康友好服务。启动省级健康促进区建设。持续推进浙大二院总部、区二医院迁建等项目,推动省妇保钱江院区投用。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快“健康大脑+智慧医疗”建设与应用。全面启动城乡居民“三免三惠”健康行动。贯彻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大力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基本养老服务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构建大社区三级养老服务体系,争创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基地。

(九)实施全域平安善治行动,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

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提升基层治理能力,高质量建设平安萧山。完善基层治理体系。优化“五社”联动机制,推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迭代升级“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体系。持续提升浙江“解纷码”(线上矛调2.0)、“钉管用”等应用效能。推进省级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创建,深化安置小区城市化建设。强化平安萧山创建。深化平安村社建设。强化警源、访源、诉源治理。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黄赌毒及食药环知森等领域违法犯罪。加强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风险,严打非法集资违法犯罪。强化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建筑施工等领域隐患排查整改。加大对地下空间、城市桥梁隧道、燃气供水等城市运行领域安全问题的排查整治力度。提升大应急能力水平。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强化平战结合,完善“六大机制”,做到快检测、快流调、快编组、快转运、快隔离,大力推进疫苗接种,提升疫情防控能力。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持续推进“数字应急”建设,推动基层应急管理站实体化运作,不断深化安全生产领域“行刑衔接”工作。扎实推进防汛防台抗旱标准化建设,全面开展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普查。

(十)实施萧山精神弘扬行动,厚植区域竞争软实力

彰显历史底蕴,涵养城市气质,丰富新时代萧山精神。弘扬时代文明风尚。全方位塑造“开放、包容、创新”的城市人文品格。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全志愿服务体系,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载体打造“文明实践服务圈”。深化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尚。延续深厚历史文脉。用好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等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好红色文化。深度挖掘跨湖桥文化、围垦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深入推进浙东唐诗之路、钱塘江诗路和大运河诗路建设。打造钱塘潮涌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推进城市文化公园、东岳庙运河文化公园、茅湾里印纹陶博物馆建设。深化文物安全大排查大整治,持续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完善文体服务体系。制定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实施办法和指标体系。巩固提升农村文化礼堂、社区文化家园、城市书房、百姓健身房等文体设施功能。建成146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继续推进“文化管家”社会化服务向村社基层延伸。制定实施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文化发展“183”工程,全力推进之江文化产业带奥体(湘湖)发展极建设,高质量建设运营国家音乐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棉北里、火车西站历史文化街区等具有引领示范性的文创(园区)平台。

各位代表,为民办实事是高质量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新标杆的重要内容。区政府将继续按照“群众提、大家定、政府办”的理念,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认真抓好落实,确保10项民生实事办实办好。

1.加快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启动60幢、15万平方米以上的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完成2000年以前四层及以上老旧房屋数字化监测1000幢以上;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50台以上;完成12个老旧高层居民住宅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

2.加快回迁安置进度,安置房竣工交付150万平方米,完成回迁安置1700户。

3.优化交通路网结构,打通西兴路(彩虹大道-湘西路)等4条城市“断头路”;按照“四好农村路”建设要求,提升改造、路面维修村级公路100公里。

4.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深化装修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布设智能投放箱体110只,优化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收运模式,完成即时清运小区300个以上,创建垃圾分类示范小区20个。

5.扩大教育资源供给,启用世纪城初中、金惠小学、通惠南路幼儿园等12所学校(园),新增学位1.2万个。

6.完善卫生健康服务网络,新建(迁建、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站10个,其中智慧健康站2个;完成4个院前急救站点建设,实现标准化站点建设全覆盖;新增婴幼儿照护服务托位1600个,新增婴幼儿成长驿站26家,达到每千人拥有3.5个托位,每千名3岁以下婴幼儿拥有1家成长驿站。

7.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新增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180张,建设康养联合体1家,建成智慧公办养老院1家,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210名,镇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无感服务智能终端配备全覆盖,已建成住宅小区服务圈内居家养老服务用房配建达标率达100%。

8.实施就创服务“强基”工程,新增城镇就业3.5万人,帮扶1.2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150家,新增高技能人才3500名。加大对困难群众帮扶力度,为持证困难人员(1.5万人)投保西湖益联保。

9.持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完成20个美丽乡村提升村建设,完成6条省市级美丽河湖创建工作。

10.加大公共体育文化设施供给,新建、重建100个体育健身场地,新建8家城市书房。

面对新使命新征程,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高站位和实干事结合起来,加快政府职能优化、方式转变、作风提升,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一)坚持依法行政,始终做到秉公干事

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深化区政府常务会议集体学法制度,加强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强化重大行政决策法律支撑,提高行政决策法治化水平,提升“依法办成事”能力。实施“法助共富·法护平安”专项行动。统筹实施“八五”普法工作。推动政务公开常态化、规范化、数字化建设,强化重点信息依法公开。

(二)坚持履责于行,始终做到担当干事

坚持实干至上,树立干事导向、干成导向,以实绩论英雄,绝不能把说了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完善工作闭环机制。坚持高效为上,雷厉风行,马上就办,所有工作按下“快进键”,努力在最短时间干出最佳效果。坚持敢于担当,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形成领导带头干、干部抢着干、一级带着一级干的浓厚氛围。

(三)坚持清正廉洁,始终做到干净干事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控部门公用经费和一般性支出。从严落实化债方案,全力向上争取债券,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加强审计监督,突出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营造崇廉尚实的干事氛围,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各位代表,百年征程再出发,拼搏奋斗正当时。在新的赶考路上,我们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坚定信心、勇毅前行,为高水平建设“亚运国际城·数智新萧山”,高质量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新标杆,当好全市领头雁、成为全省排头兵、争做全国先行者而努力奋斗!

目标积极,政策有为 ——2022 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宏观快评 |2022 年3 月5 日 研究部 报告摘要 2022 年3 月5 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 宗韶晖 作报告》。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将全年GDP 增速定为5.5%左右,体现了在三重 shzong@ 压力下稳增长的决心,在这一目标指引下,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具体来看,本 次政府工作报告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边泉水 qsbian@ 5.5%的经济增速体现了政策主动作为的决心和积极的稳增长意图。本次政府工 作报告将全年经济增长的目标定为5.5%左右,体现了三重含义:一是5.5%的 增速意味着经济在潜在增速上运行;二是稳就业保民生需要一定的经济增速为 基础;三是5.5%的经济增速体现了政策主动作为的决心,虽然最终实现5.5% 的目标艰巨,但政府积极稳增长的意图非常强烈。 扩大内需是稳增长的主要抓手。扩大内需主要有两个含义,一是推动消费的持 续恢复,二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政策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提高居民 收入,通过稳就业促进居民增收,通过共同富裕完善收入分配机制;二是增强 消费意愿;三是修复消费场景,优化完善疫情防控措施。在投资三大领域中, 基建投资明显发力,专项债额度与去年持平,发行提速,重大项目加速上马; 保障性住房托底房地产投资;制造业领域推动技术升级,带动资本开支扩张。 宏观政策基调更为积极,结构更为有效。宏观政策总体基调更为积极,加大实 施力度。同时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也非常强调宏观政策的有效性,从结构上来看, 财政政策加大对民生的保障,货币政策加强对实体的支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提 升效能,赤字率下降但支出强度不降,专项债发力基建,公共财政更加支持民 生,一方面减税降费力度继续加大,发力更为精准,另一方面则是加大转移支 付力度,助力基层三保。加大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以促进宽信用。发挥货币政策 关于莫尼塔研究 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并明确指出要“扩 莫尼塔研究是财新集团旗下的独 大新增贷款规模”,一方面需要宽货币继续发力,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 立研究公司。 利率,货币宽松的窗口期尚未结束;另一方面也需要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自2005 年成立伊始,莫尼塔研 加强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引导资金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究一直为全球大型投资机构及各 类企业提供资本市场投资策略, 政策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协调。从长期经济转型和短期经济增长的冲突来 信息数据以及产业相关的研究服 务。 看,去年有三类政策将这一矛盾体现地非常突出,分别是房地产政策、资本监 管政策和能源转型政策。房地产政策要坚持房住不炒的长期定位,短期内因城 我们的客户包括国内外大型资产 管理公司,保险公司,私募基金及 施策进行放松。预计部分二线和三四线城市将会继续出台积极的调控政策以稳 各类企业。 定当地的房地产市场。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支持和引导资 2015 年莫尼塔研究加入财新集 本规

——8日在盘锦市兴隆台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政协委员和其他同志提出意见。

区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四年,是八届政府砥砺奋进、拼搏实干的四年,也是全区践行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四年。四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在辽河油田的鼎力支持下,我们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及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做实做深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深入开展“重强抓”和“三落实”专项行动,完成了八届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区经济社会实现了有质量的全面发展。

四年来,全区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25亿元,年均增长6.1%;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8亿元,年均增长3.1%(其中:区本级预计完成576亿元,高新区预计完成62亿元);累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6.6亿元(其中:区本级预计完成49.3亿元;高新区预计完成27.3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5825元,年均增长5.4%。全区经济综合实力保持在全省59个城区第一方阵。

(一)调结构、促转型,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服务业不断向现代化迈进。形成中央商务区、南部旅游休闲服务中心、东部文化产业集聚区、东南部桔子广场四大特色商圈,消费环境、供给质量、产业业态不断升级。总部经济加速发展。新引进35家功能型总部、8家金融机构,累计纳税额3.6亿元,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数字经济快速兴起。数字产业园集聚34家企业,平台效应开始显现。辽宁星河传媒、中网电子商务带动后疫情时代新商业模式加速发展。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万科、天玺城等一批高品质社区相继建成,累计实现房地产销售面积248万平方米、销售额124亿元。文旅产业持续壮大。百年福街、辽河口老街成为全省首批示范步行街,广厦艺术街晋升国家AAAA级景区,图书馆和文化馆建成投入使用,国内首家楹联书法博物馆建成开馆,辽河美术馆举办国家级大展11次,带动群众迈向文化小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766.3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3%,比2017年提高3.3个百分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支撑。

工业信息化智能化显著提升。能源装备制造实现智能化升级,天意旋转导向、瑞邦智能采油等一批新技术国内领先。石油加工及润滑油炼化一体化逐步向精细化升级,北沥30万吨/年馏分油加氢、辽河石化40万吨/年环烷基润滑油高压加氢项目建成投产,北沥与中科院兰化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签约,全国最大的润滑油基础油生产基地进一步巩固。中蓝手机摄像头马达领先国内市场,中蓝电子公司上市工作稳步推进;光学电子产业基地、氮化镓半导体芯片、键凯医药中间体、锂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等项目陆续开工,“三新”产业初具规模。高新区经济规模持续壮大,发展质量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在全省7家省级高新区中连续排名第一。

乡村振兴深入推进。累计投入1.2亿元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美丽胡家建设初见成效,带动美丽乡村升级发展。维修农村路面23万平方米、建设四好农村路16.9公里,5984座农村厕所全部完成改造,农村实现24小时供水,13个计划保留的行政村全部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并实施公司化运营、专业化清运,农村主要道路绿化比例达到95%以上,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全面完成。投资1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6.22万亩,粮食耕地面积稳定在9.5万亩以上,累计粮食产量27万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开展,完成8个村19641名集体经济组织成员、3.3亿元资产认定核实及录入,建立股份合作社8个,农民切身利益得到保障。昔日发展落后的村庄悄然蝶变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党建引领 智慧治理”改革作为全省重点改革案例上报中央改革办。做实“一街一所”财税改革,11个街道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7664户、年均增长15.6%,累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4亿元,街道税收占全区比重近20%。开展国资国企改革,辽河智慧与宝石花集团合作成立宝石花智慧生活有限公司,盘活区内64处闲置房产;接收油田资产56处,注入国有平台公司。国资国企内在发展动力逐渐激发,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一网通办”快速推进。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不断完善,认领3610项“10+1”类政务服务事项,录入93个电子证照目录模板,1295项“6+1”类依申请办理事项网办率100%,109项“跨省通办”事项实现高效办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效果明显。持续推进“32证合一”,23项行政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528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实现“证照分离”;完善项目代(帮)办制度,整合审批材料、简化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实施企业开办集成化,一般企业设立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社会投资一般经营性房屋建筑类项目从立项到施工许可时限压缩至33天,政务服务效率进一步提升。

项目建设扎实开展。领导包保、项目管家以及规建会等一系列项目服务工作制度取得实效,累计实施项目175项,其中亿元以上91项、累计完成投资588亿元。分产业组建招商引资工作专班开展精准招商,累计“走出去”235次、“请进来”467次,新发地、人瑞人才、氮化镓等79个项目签约落地,累计到位内资318亿元。积极“向上争”,累计包装项目350余个,向上争取资金15.73亿元,为经济发展增添了动力。

(三)防风险、兜底线,三大攻坚战顺利完成

着力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出台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制度和措施。及时置换政府债券24亿元,化解到期债务本息50.8亿元,债务风险得到有效管控。通过规范举债有效缓解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共争取发行新增债券4个、2.8亿元,争取抗疫特别国债资金0.95亿元,实施PPP项目2个、总投资10.4亿元,有力支持了重点项目建设。

全力开展污染防治。中央生态环保督察20项整改任务全部完成,39件群众信访案件全部销号。开展“两场一站”专项整治,全部取缔建成区内10吨以下燃煤锅炉,高新区2020年国控站点空气质量在全省21个重点区域中排名第一,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逐年递增。累计投入6300万元完成商东区域雨污分流改造,建成鼎翔、曙光七分厂两座污水处理厂;辽河曙光大桥、绕阳河胜利塘两个国考断面以及螃蟹沟、六零河两个省考断面水质均值分别达到Ⅳ类和V类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全面达标,改善率100%。

强力开展精准帮扶。先后四次提高低保标准,由每人589元/月提高至每人760元/月,涨幅达29%。累计为城乡低保对象887户1329人发放低保金4327万元、特困供养人员148户157人发放低保金1051万元;开展叠加式帮扶,提高“两不愁、三保障”水平,实施了高于全市平均标准的医疗、教育、就业、住房救助,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123万元。国家贫困线以下贫困人口保持动态为零,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高。

(四)重投入、促协调,城市面貌全面改善

城市品质不断提升。累计投入城建资金18.6亿元。新建、改造道路29条,建成8公里城市绿道、世纪广场步行道以及钻井市场过街天桥,客运公交线路统一规划营运,市民出行更加安全便捷。对136条主次街路开展常态化维护维修,更换、维修人行道板5.15万平方米,修补沥青路面7.5万平方米。对城区内主次街路、公园广场开展补植补种复绿,完成城市绿道主节点雕塑、口袋公园等项目建设,绿化提升面积26.8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5%。

社会治理不断加强。利用现代科技提升社会治理数字化、智慧化、精细化水平。建设“党建引领智慧治理综合指挥平台”,整合12345、公安、安监、环保、水利等30多个平台资源,引入人工智能、物联网、图像识别等前沿技术,利用“城市大脑”强化区域资源统筹,实现数据互通、信息共享,决策精度和治理效能大幅提高。优化机械与人工结合的作业模式对城市实施全方位、精细化深度保洁。采取网格化方式进行拉网式巡查,市政设施安全高效运转。

油区生活不断改善。辽河油田“三供一业”分离移交设施改造完成。完成99个职工家属区、3902栋住宅楼、13.34万户、1120万平方米物业以及10个外围矿区相关设施改造,惠及油区居民18万户;965项大市政资产全部完成移交。钻工村小区回迁楼建设正式启动并加快推进,650户居民反映十余年的危房改造问题即将得到解决。辽河油田、辽河石化等17家国有企业6.1万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完成交接,运转良好。

(五)惠民生、增福祉,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教育事业硕果累累。累计安排教育支出21.8亿元。学前教育快速发展。新建、改建公办幼儿园6所,新增学位2964个,有效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霞光府小学投入使用,实验小学、鹤乡小学、康桥学校完成改扩建;新补充教师421名,组建15个教育集团,实现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100%。完成3轮“区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成果显著。教学质量大幅提升, 82名考生被清华、北大录取,辽油一高一本上线率达到84%。大力推进教育“双减”,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

就业再就业扎实推进。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发放一般性、应急性稳岗返还资金3457万元、失业保险7507万元。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举办招聘会194场,达成就业协议1.6万人次。累计城镇新增就业42259人,242名退役士兵实现就业,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受理投诉举报案件463件、1.6亿元,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新建、改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97家、增设床位339张;新增民办养老机构8家、床位381张;新建4个社区养老综合体、增设床位193张,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持续提升。建成兴海、振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严格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持续加强防疫物资储备和能力建设,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与中心医院、宝石花医院共建防疫体系,全区新冠疫苗累计接种852327剂次,基本筑起全民免疫屏障,疫情防控成果得到持续巩固。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天成家园、恒泰三期等38个小区3.8万户不动产登记难和东方银座公馆二期、阳光国际小区入住难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化解,群众切身利益得到保障。整治各类安全隐患2962项;累计投入4000万元开展重点区域安全隐患治理,完成水游城回迁楼、海湾商城、兴隆大市场、环球电子商厦消防工程改造,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全力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创建工作,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以及大中型餐饮店明厨亮灶实现100%。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打掉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1个、恶势力犯罪集团1个、恶势力犯罪团伙2个,犯罪率持续下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更有保障。

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修专区;扎实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全面启动“八五”普法规划,扎实推动普法责任制和“三项制度”落实,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民法典列入各级党委和政府各部门学习内容,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精准高效实施。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代表建议、委员提案502件、办结率100%。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工程预决算审核,累计审减额5.21亿元,审减率达到13.8%。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打造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队伍。始终坚持依法行政,积极转变工作作风,政府建设不断加强,发展环境显著改善。

国防教育深入开展,档案、统计、宗教、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步,高质量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各垂管部门心系发展、恪尽职守,为全区各项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四年的不懈探索与成功实践,不仅为建设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先行区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今后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四年的发展启示我们: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在吃透党中央精神前提下开展工作。党是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真正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我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全区高质量发展。解放思想永无止境。只有从固有的惯性思维、陈旧观念中摆脱出来,真正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从新发展理念中找方向、寻对策,把思想的“破冰”落实到行动的“突围”上,才能引领和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在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只有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才能取得人民的信任与支持,才能凝聚起更大发展合力。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立足区情找准定位推动发展。思路决定出路,站位决定方向。只有充分发挥兴隆台区作为盘锦中心城区、油田总部所在地的区位优势,坚持服务全市、服务油田的发展思路不偏移,坚定“四区一基地”战略方向不动摇,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才会走出一条真正适合兴隆台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必须坚持狠抓落实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好各项工作。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脚踏实地务实干。只有扑下身子、甩开膀子,把精力集中到工作上、把计划落实到行动上,言必求实、以行证言,才能开创工作新局面。

各位代表,四年风雨兼程,四年春华秋实,发展的成果令人鼓舞,奋斗的历程让人铭记。我们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保持了平稳发展,我们在供给侧改革中加快了转型步伐,我们在与新冠疫情战斗中锤炼了斗争本领,我们在真抓实干中铸就了新的辉煌!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区委的统揽全局、坚强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辽河油田、长城钻探、辽河石化及北沥公司的关心支持,得益于全区广大干部职工、人民群众的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得益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言献策、真知灼见。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为兴隆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经济发展质量还不够高、结构欠优,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尚未形成支撑,发展后劲有待增强;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三保”压力日益加大;动拆迁、房地产开发领域的历史遗留问题解决难度大,给社会稳定带来较大压力;少数干部担当作为意识不强,攻坚克难和处理复杂问题能力欠缺,工作抓而不实、抓而不细的现象仍然存在,专业能力素质与高质量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十四五”期间,是兴隆台区勇担新使命、启航新征程、展现新作为、实现新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我们要紧紧围绕区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四区一基地”,努力打造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先行区,形成“营商环境好、创新能力强、区域格局优、生态环境美、开放活力足、幸福指数高”振兴发展新局面的奋斗目标,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在优化营商环境、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走在前列,建成宜居宜业宜教宜养的“精致城区”。

今后五年全区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坚持聚集式、内涵式、转型式、开放式发展,瞄准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现代服务业先导区、现代化文化教育强区、工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区和区域性总部基地的战略定位持续奋斗,努力实现经济更加繁荣,城市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幸福。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明显改善,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数字经济比重明显提升,“四区一基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绿色低碳新发展模式基本形成。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推出一批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更加健全,市场化水平显著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幅增加,建成省级创新型城区,与高新区实现由协同发展到一体发展。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民生保障水平居全省前列,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生活更殷实、更安康、更有幸福感。

——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城市更宜居宜业、更富有韧性、更赋有智能,百姓幸福感更足;社会治理实现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深入人心,百姓安全感更强;“党建引领 智慧治理”更富有时代感,基层基础更加巩固,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百姓获得感更多。

三、2022年工作安排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6.1亿元(其中:区本级完成130亿元,高新区完成16.1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5亿元,同比增长10.8%(其中:区本级完成13.5亿元,高新区完成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城区综合实力继续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

围绕上述目标,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在推动创新发展上持续用力,集聚产业发展优势

培育数字经济。大力培育和引进平台企业、大数据开发和应用企业,将数字赋能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引擎,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继续扩大数字经济产业园规模,提升管理运营水平,招引更多优质数字产业企业入驻,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培育,打造高标准数字经济企业集聚中心。加快域内企业数字化赋能,积极吸引四川华体、海康威视等高科技发展前沿企业开展合作,拉长数字产业生态链。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综合集成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北方国际商品交易公司建设国际化石化商品电商贸易平台,打造东北地区数字领军企业。发展壮大人瑞人才BPO职场项目,引进盈泰云商入驻我区,推动数字产业集聚发展。

壮大总部经济。坚持总部经济主攻方向不动摇,着力提升经济密度和产业效益。支持长城西部钻探、清杰石油、鸿升钻探等石油工程服务类型公司对外拓展业务、对接资源,吸引更多域外民营油服企业在兴隆台区建立总部基地。深挖楼宇资源,加大盘活力度,引进城市商业银行及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大力引进区域型总部和研发中心、结算中心,持续跟踪深圳锐明石化运输智慧路等总部项目,打造科创型总部。全年引进总部基地10家以上,至少建成1家科技孵化器,盘活存量楼宇5000平方米以上。

深耕服务经济。以建设现代服务业先导区为引领,推动服务业提质升级,全面促进消费。发展体验式商业,鼓励万达、水游城等大型商业综合体打造更多沉浸式、互动式消费场景,拓宽服务业价值。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依托网络深入推进商业模式和供应链、价值链创新,创建“店商+电商+服务商”新模式;支持星河文化、中网电子商务等直播基地发展壮大,加强与抖音、快手等国内顶流直播平台合作,打造区域性直播基地。发展物流产业,全力推动新发地东北(国际)农副产品智慧物流园项目建设,打造辐射东三省的数字化冷链流通集散中心和京津冀城市安全保供仓。

发展文旅经济。坚持文化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体育、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申办盘锦“芦花节”,整合楹联节、动漫节、全民健身节及各类文化艺术展会,聚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节日。发挥中艺联和蓝晶动漫、当当书店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类企业带动作用,打造文化品牌,做强会展经济。升级特色街区,围绕广厦艺术街、中央步行街、百年福街、桔子广场等重点打造的特色街区,推动辽河地域文化融合商业联动发展。做好百年福街国家AAAA级景区申报工作,打造夜经济体系和后备箱工程,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活跃度。

深化改革创新。推进财税制度改革。继续做深财税“一街一所”改革,利用多方式、多渠道增加财税收入,全面推动财政收入规模和质量同步提高;加强政府债务管控,积极争取化解政府债务试点区,确保稳妥化解债务风险。继续开展国资国企改革。梳理各类优质资源资产注入国有公司,壮大国企资产规模,加快打造AA级融资平台;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强辽河智慧公司与宝石花医疗合作,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推进兴隆农场与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携程网、云南临沧供销社合作,提升农场收益,壮大农场实力。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组织企业与大连理工大学、清华工研院、大连化物所、松山湖盘锦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对接,促进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集中,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

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一网通办”实现新突破。依托“辽事通”推动“高频刚需”便民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面推行“只提交一次材料”模式,推行企业开办全流程网上“不见面”办理;广泛发掘居民电子身份凭证应用,力争做到政务服务事项100%“掌上办”“指尖办”。继续推进简政放权。依法清理简并多部门、多层级重复审批,全链条下放权力,突出事权协同性、系统性。完善项目审批代(帮)办服务制度,打造一流政务服务环境。区、街、社区(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实行统一标准化管理,打造11个街道社区政务服务驿站样板,实现群众办事“就近办”。充分发挥“好差评”和“12345”便民服务热线作用,以群众诉求倒逼改革不断深化,让企业和群众真正成为改革成果的“阅卷者”和“受益人”。

(二)在促进协调发展上持续用力,提高协同发展能级

推动区域区块协同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围绕全市构建“一轴五城、一带双创”发展格局,做好重点片区专项规划,进一步理清功能定位、细分产业形态、明确要素配置。启动11.75公里辽河“一带双创”产业带建设,以西部李家村区域文创、科创先行带为突破口,着力引进建设一批文化基础设施项目、总部经济项目、科技研发中心、科技孵化器以及智慧化新型商业街区项目,提升盘锦市主城区能级功能。与其他县区合作实施飞地项目,加快推进日本综研化学、捷宝洋行项目落地,吸引贸易类、总部类、楼宇经济类项目落户我区。

深化与高新区协同发展。推动项目互落共建。洽谈推进一批高端装备制造以及“三新”项目落户高新区,加快推进赞南科技化工、北新集团新型建材等项目在园区落地;协同做好北斗小镇前期规划设计,推动北斗产业招商。加强信息互通共享。做好招商信息及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根据产业布局统筹项目落地建立协作密切、沟通顺畅的招商引资格局。强化服务互联共进。发挥兴隆台区—高新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大厅审批一体化优势,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做好高新区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管理各项工作,为高新区提供优良的发展环境。

注重城乡协同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利用国有农场现有储备农用地,吸引外部资本建设现代都市农业项目,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推动农业向高质化高效化迈进。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胡家”和“碧水粮家”特色乡村建设,完成上房村美丽示范村建设;维护养护农村公路5.4公里;高标准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提升工程,加快牛官、前胡等5个村的道路边沟提升,对胡家、大岗子、上房村进行水表改造提升;不断建立完善农村饮水、小污等基础设施管理办法,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描绘天蓝水清路净村美的乡村宜居新画卷

深入推进油地协同发展。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常态化油地协商机制,解决共建困难和问题。拓宽合作领域。积极参股中油产业发展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打造油田维保服务产业群;与辽河油田研究盘活低效矿区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利用油田废弃井场建设城市口袋公园、便民设施;建立长效机制,共同整治输油气管线安全隐患。提升服务水平。继续完善油区道路建设、美化环境卫生,推动文化、体育场馆等基础设施共享,加快公共卫生一体化发展;在规划环评、要素保障等方面加大服务力度,支持油田生产性服务企业参与地方项目建设。

(三)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上持续用力,构建生态宜居城区

护航生态建设。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工程,守住绿色发展底线。全面完成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开展螃蟹沟下游支流河生态整治、曙光七分厂边沟清淤,启动曙光污水处理厂建设,做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验收;加大秸秆焚烧、工业企业排放、工地扬尘、燃煤锅炉排放、烟花鞭炮燃放等监管力度,保障重点时段空气质量,全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以上。继续推进城市禁养区内畜禽养殖治理与管控,动真碰硬治理畜禽养殖污染。

用心经营城市。实施城市更新,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有序推进惠宾街西段、公园街东段等断头路建设,打开发展空间。继续开展引湿入城、小微湿地建设,建成向海大道以东60米宽绿廊,留白留璞增绿。实施南外环水系改造工程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做活水文章、做优水生态。实施兴隆小区、水产小区等4个老旧小区改造;规划建设美丽宜居街区和完整居住社区,改善市民居住环境。管好用好土地资源,提升土地价值,算好经济账、平衡账和长远账,做优城市品质,提升城市价值。

提升治理能力。完善“兴隆决策指挥系统”功能,建立全区重点工作信息采集、事件立项、任务派遣、结果反馈等全链条工作流程,实现政务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区域资源统筹,数据互通共享,大幅提高决策精度。拓宽智慧城市领域,打造执法、交通、停车等智慧平台,让数字化管理全面升级;推进智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安全、治理、惠民于一体的社区治理体系。

发展低碳经济。持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落实能耗双控,做好能耗替代,严把项目节能审查关、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关、项目安全审查关,严控“两高”项目。发展清洁能源,推行清洁生产方式,推进分布式光伏建设,布局电动汽车公共充电设施,加快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不断扩大绿色低碳能源供给,逐步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进锦程科技资源化再利用项目和灰度科技绿色塑料包装产业园项目落地。

(四)在扩大对外开放上持续用力,集聚发展资源要素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明确招商引资思路。紧紧围绕“四区一基地”产业发展方向,精准分析产业发展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锚定招商方向、锁定目标企业,有的放矢、精准招商。创新招商引资方法。开展协同招商,与高新区整合招商力量,做到政策共享、项目互落、人员互用、信息互通;推行全员招商,每个部门、每个街道都要有招商任务,每名干部、每名职工都是项目拓展员、信息传递员;强化“走出去”招商,积极对接央企、国企、上市公司、大民企,主动登门拜访、招商引资引智。优化招商引资服务。建立重点招商项目“一个项目一个团队”专班对接全周期服务机制,切实提升招商引资实效性。全年新签约项目25个,实际到位内资105亿元。

着力提升开放水平。牢牢把握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机遇,围绕“一带双创”、工业强区、生态立区、数字经济、提升城区品质和改善民生等领域积极谋划包装高质量项目,争取更多资金、政策和项目支持。积极融入京津冀地区发展战略,以新发地项目建设为契机,构建京津冀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把握京津冀“2 小时经济圈”发展机遇,打造首都旅游消费后花园。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依托我市与无锡实施战略合作机遇,挖掘一批科技、新兴产业等务实合作项目,在更大范围集聚资源要素、拓展发展空间。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以及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提高利用社会资本和外部资源的能力水平。

(五)在共享发展成果上持续用力,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建设高品质教育强区。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旺学府、爱顿、霞光府、天玺城等4所小区配套幼儿园实现开园,新建迎宾幼儿园,学前教育普及率达到95%。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改扩建迎宾小学、一高中宿舍楼,加快曙光学校、神彩学校建设进程。继续推进“集团化”办学模式,提升“区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实效,精准解决学科结构不均衡问题实现教师交流由数量向质量的提升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启动智慧校园试点学校建设,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探索教育培训新模式,引导有条件的校外培训机构实现转型。建立完善家庭教育体系,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持续做好就业创业。丰富就业平台。推进线上招聘平台与省级人力资源网对接;利用人力资源产业园、大型商业广场开展招聘会50场。实施精准服务保障。开展“就创服务进社区,为民服务零距离”活动,建立社区就业创业服务站试点,将服务延伸至最基层;联合盘锦职业技术学院等技能院校及培训机构,建立校园到企业直聘绿色通道;推行线上“云聘”、线下“直聘”双模式,精确匹配人力资源供求信息。全年实名制新增就业人数11500人,全民创业3000人,带动就业6000人。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全面落实各项帮扶政策,做好兜底保障,持续开展好各项社会救助,切实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依托辽油宝石花医院医疗优势,继续推进以医养结合综合体为基础、居家养老与社区日间照料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兴工社区、先锋社区第二批全省居家和社区养老试点改造项目以及区养老院、福利院、社区居家养老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继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积极推进惠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兴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项目投入使用,鼓励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注社区医院,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能。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确保疫苗接种应接尽接。加大文化服务供给力度。开展百场文化惠民活动,深入推进街道文化站创新服务改革,构建区文化馆、图书馆及街道、社区总、分、支文化服务体系,打造三级联动文化服务平台。

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严格落实“三到位一处理”要求,大力推进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攻坚;完善矛盾纠纷多元调解机制,着力提升社会稳定风险防范化解水平。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狠抓城镇燃气等各类安全隐患排查,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健全应急管理指挥协调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涉黑涉恶线索实现双清零;继续完善大数据平台建设,完善立体化防控体系,保障群众安居乐业。打好食品安全攻坚战,做好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迎检工作。

(六)在强化政府建设上持续用力,提升服务能力水平

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忠诚拥护“两个确立”,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确保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前进。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际成效书写担当、诠释忠诚。

坚定不移行法治。坚持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用权,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推行柔性执法“721”工作模式,让行政执法既有效力,也有温度。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真正把人民意志转化为政府的具体行动。

持之以恒转作风。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着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一步精文减会,以更加行之有效的举措推动基层减负。持续深化“三落实”专项行动,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责任制,全力缩短“四个距离”,真正把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坚持不懈抓廉政。层层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党风廉政主体责任,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微腐败”问题,让廉洁自律、干净干事在政府系统蔚然成风。保持艰苦奋斗、厉行勤俭节约,用政府的“紧日子”换来百姓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出征号角声声起,一声一声催人急。在新的征程上,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攻坚克难的奋斗者,勇毅前行的开拓者,在建设

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先行区中展现兴隆作为,书写兴隆辉煌!

名词解释:“六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名词解释: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

名词解释:带头抓落实、善于抓落实、层层抓落实。

名词解释:即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产业。

    名词解释:结合我区实际,实行一个街道一个税务所的街道财政体制改革。按照“下划收入、核定基数、增收分成”的工作思路,适当向下倾斜分配财力,以统一标准核定基期年的收入基数,明确街道事权和财税收支范围,构建科学公平、分配合理、激励发展的街道财税管理体制。

名词解释: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通过规范网上办事标准、优化网上办事流程、搭建统一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总门户、整合政府服务数据资源、完善配套制度等措施,推行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推动企业群众办事线上只登录一次即可全网通办。

名词解释:即只要到工商部门领取一个营业执照,就可以从事一般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如果从事需要许可的生产经营活动,再到相关审批部门办理许可手续。

8.招商引资“1+2”方案

名词解释:即《兴隆台区促进招商引资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兴隆台区招商引资考核奖励办法》和《兴隆台区鼓励全员招商奖励引荐人办法》。

名词解释:砂石料场、散煤销售点和废品收购站

名词解释:“两不愁”就是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就是保障其、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

名词解释:即企业的供水、供电、供热和物业管理。

名词解释:“区管”即建立编制岗位总量控制、动态调整、统筹使用的新机制,合理配置区域内教师资源。“校聘”则意味着建立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按岗聘用、竞争择优、强化考核的新机制,落实中小学用人自主权。由区级教育部门按照公开招聘的政策规定,制定区域内教师招聘方案并组织实施。由学校负责做好教师考核评价、职称评聘、薪酬分配等管理工作,全面落实聘用合同管理。

名词解释:即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名词解释: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名词解释: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名词解释: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名词解释:是指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名词解释: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名词解释:营商环境最优区、现代服务业先导区、现代化文化教育强区、工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区、区域性总部基地。

名词解释: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

名词解释:“一轴”指以向海大道和中华路为主体,纵贯南北的城市空间发展轴;“五城”指沿纵轴串连盘山、双台子、兴隆台、大洼、辽东湾五个区域节点,构成主城区、副城区和产业集聚中心区。

名词解释:“一带”指辽河生态景观带,重点打造“一河、两岸、三区、八园”的景观绿带;“双创”指科创、文创,科创重点打造辽河北部、辽河南部两个科创园,文创重点打造“3+7”文创产业集聚区。

名词解释:即高能耗、高污染项目。

名词解释:即群众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

名词解释: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26.“721”工作新模式

名词解释:指在行政执法中推行柔性执法制度,70%的问题用服务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解决。

名词解释:“说了”和“做了”、“发文了”和“落实了”、“开会研究了”和“问题解决了”、“任务分解了”和“工作完成了”之间的距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