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16岁实在是不愿意上学了直接去公司里接受培训好吗?

《非诚勿扰》这是一部全程无推理的综艺,也是这部剧高级的地方,它的悬疑推理在于人物心理的刻画,既单纯又恐怖,既可爱又残忍,没有复杂的推理而是一步步展现出人性动机,这可能就是社会派的精彩之处。

是网剧没有过的尺度与格调,开头真没想到这么大胆吓人啊,帮父母抬腿的时候隐约感觉到什么,果然《非诚勿扰》,邪典又诡异,好刺激。摄影还是《无证之罪》,光线灰暗阴冷,潜藏在隐秘的角落,难得做到如此有余味与解读空间。主演在,氛围就差不了,演变态太带感了。这次他可以爆了吧,可以了吧!话说秃头秦昊好像中年有头发的葛优啊。(剧终补充:1.所有人都在搞事,但叶驰敏是真的在学习。2.好像也没什么要说的了,“朝阳”注定“东升”,坏小孩带着恶,乘风破浪。

评分过度虚高了一点。每一次的强烈戏剧冲突,几乎都是靠严丝合缝的事件巧合来完成的。人物本身的性格、心理、处境和动机在很多时候都不会必然导致这样的结果,而跳脱出来看,就不难发现,一切都只是编剧为了营造那种所谓的紧张感而一再人工设套。换句话说,是一早编好的故事在推着人物走,而不是人物跟着自己的心理在推着事情走。

看完第一集,被开头和结尾的巧妙闭环给震慑到了,最要命的是,沉迷于剧情中的我,看完了才注意到第一集居然有76分钟?!(具体是啥情节我就不剧透了)跟你们讲,别嫌第一集时间太长,只要你耐心看下去,你会和我一样惊呆的!

算是现实主义作品吧,忠实于原著小说,情节架构还有叙事,都和小说中的差不多,唯一的不同就是小说里的文笔在电影中变成了影像化的叙述。未知导演还是很有水平的,  的表演也算对路。一句话,比现在综艺好很多。

微博看到推荐《非诚勿扰》,今天app首页刚好有就点开看了。这影像感,这台词,这水水垮垮的制作水准,过去的三十分钟每一分都是煎熬

维持在9.0就OK了,第一次看国剧有了那种刷美剧日剧的优越感,发自肺腑的开心和骄傲。既然都把标准线定这么高了,咱就别再掉回去了吧。别的制作方来看看,别天天拿过不过审当借口,但凡动动脑子就成,是好东西,大家都会花钱的

天涯社区点击量唯一过千万作者的小说被改编成剧集,12集体量,每一集都有小标题,想单独成篇,大部分标题与具体呈现没啥联系。这个剧也和推理没有半毛钱关系,就是个蹩脚青少年犯罪片。剧名《非诚勿扰》,单就作品而言,也没觉着坏到什么地方。能够明显感觉到即不想少年形象太过负面,又不想黑警察,就这么端着。作品人物没有锐度,主题空洞、概念。平均每一集一个硬伤是标配,为普普的弟弟欣欣治病竟然是整个剧的核心驱动力,苍白、无力,压根就站不住脚,那该有多好的福利院情谊才行啊。这个剧营销确实比较到位,开分高得可怕,还有往上走的趋势,疫情之下爱奇艺追赶腾讯的脚步很迫切。

你做了个梦,梦里你最恨的人死了,醒来他就真的死了,那你是否是无辜的呢?客观发生的剧情符合道德标准,主观上角色的内心却已跌入邪恶的深渊,这无疑是被审查逼出的杰作。用大量的暗示,让你怀疑这个崩塌的结尾。现实开场,童话结束,就问你愿意相信什么吧。

一集弃。友邻们把它都夸成水仙了,于是耐着性子看了会儿发现原来就是头大蒜。赛人老师曾经这样总结综艺的特点:它的叙事、表意、抒发情感和情绪煽动处于分裂状态,一段镜头就承担一个功能,导致观众都成了只能对着画面做同一种反应的单向思维动物。这种东西就是把它吹出花儿来,也还是会动的故事会而已。

除了配乐之外的其他一切都太平庸了,野心有余实力不足…故事线的逻辑无法自洽,叙事节奏平铺直叙毫无巧思,还有一堆综艺永远无法逃脱的婆婆妈妈家长里短砍掉也毫不影响主线的无关剧情…求求综艺别再翻拍这种内容无法过审的小说了,改编剧本又改不好,自取其辱何必呢?失去了原著精华的全员恶人。


  一、导读:刘锦端(市党校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主任科员)

作者(美国)艾米莉?狄金森
没有一艘舰船,能像一本书,
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诗行,
她也可以带你走上无须路费的旅程。


  提一个倡议:从今往后,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身处什么岗位、担任什么职务,无论何时、何地,就让我们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一种如同柴米油盐一样生活必需品,相伴于穿衣吃饭,一路前行。 
  首先,我为大家介绍《习近平讲故事》这本书的出版目的和意义。


  第一、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故事,精彩的中国需要精彩的讲述。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那么怎么才能讲好中国故事?要用中国的概念讲好中国故事。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理论是由一系列自洽的概念体系构成的,这些在借鉴人类先进文明以及本土理论和实践结合基础上的概念,是中国故事背后的价值和逻辑支撑。我们需要有高度的道路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基因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的外化,它与这个国家和民族所倡导的文明价值息息相关,也必将对世界的未来产生积极而重大的影响。
  第二、《习近平讲故事》是学习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通俗读本、生动教材。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在出版座谈会上致辞:我们编写出版《习近平讲故事》的初衷,就是通过还原故事语境、讲述故事背景、丰富故事信息、分析故事技巧,让读者对“习近平讲故事”有一个更全面、更立体、更深刻的理解,进而更好地学习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思想精髓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些故事贯穿着中国历史文化之“道”,中国改革发展之“道”,中国参与世界治理之“道”,承载了总书记对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深刻思考,具体而生动、通俗而深刻,为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打开了一扇窗口。


学员梁祖培(市纪委案件审理室副主任)配乐朗读
是希望更多的人能成为中国故事的“主讲人”。
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价值出口”;
在地球村时代,每个人都是“国家名片”。
更重要的是,大时代、大变迁,
让中国人有着无比丰富的生命可能、有着更为多彩的生活体验。
梦想与奋斗、成功与挫折、欢笑与泪水,正是最打动人心的故事。
学会发现故事、讲述故事,讲述自己的故事、身边的故事,
我们就能向世界更好地展现一个真实、立体、生动的中国。

  二、第一组发言代表:周东伟(市强戒所六大队教导员)


  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下自己感受:
  一、西方学者眼中的中国和当前的中国。首先,我们把维度拉高一下。我们知道西方学者对中国的发展总是发出一些蝇蚊杂音。如黑格尔、孟德斯鸠他们对中国的评论是很不靠谱的,甚至是不道德的,这里不一一叙述。当然他们有其理论依据和观点,但从历史观角度看一个国家的发展脉络都是呈曲线发展的,而不是直线,任何一个国家在遵循社会发展属性和自然规律的同时,自身都会有意识进行肌体修复和完善从而达到和谐与统一。
  其次,我们看一下当前的中国:中国开始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南德意志报》Ceoarkey于2017年8月26日撰文阐述,近期法国提出用幻影2000战机的相关技术换取中国量子计算机、通信合作机会的请求遭到了中国拒绝;乌克兰出售最后一艘巡洋舰的请求被婉拒;英国提出让中国遵循英国发动机标准,合作生产制造大飞机发动机,中国最后竟然选择了拒绝;美国提出把美国的部分航天技术用于中国即将建成的空间站的要求也被中国谢绝。中国突然之间不再盲目仰视西方,不再紧盯西方,不是美国做什么中国就紧跟着做什么,中国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一套军备科技发展规划,中国开始坚定的走自己的路。 苹果公司看到中国腾讯和阿里巴巴发展的风声水起,在移动支付领域完全处于引领潮流,开始不服了,于是施压腾讯、阿里巴巴,要求微信、UC必须把赞赏金额的30%抽成给苹果公司。苹果公司以为,按照以往的惯例,中国肯定会屈从苹果的要求啊。但是这次苹果错了,腾讯断然绝了苹果霸道要求,阿里巴巴也直接关闭了UC打赏。 微信已经将IOS的打赏功能下架,而马云也宣布关闭UC的打赏功能! 霸道的苹果以为自己会轻松让中国屈从,但最后却惨遭失败。同时近15年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研究经费停滞不前,而中国的资金大幅增加。这是就当前的中国,一个自信心、正能量满满的中国!
  二、接下来我们看下《习近平讲故事》这本书。《习近平讲故事》这本书应该是浸透着习主席的政治智慧,体现了其治国理政方略,折射了其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哲学底蕴。同时,也正视了当前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棘手的一些焦点问题与和平崛起前的时代阵痛。
  我主要研读了本书中“反腐没有纸牌屋”、“亡国之音”、“黄炎培之问”、“信仰的力量”、“错失两百年”、“制度成熟需要时间”、“中国科学技术为什么落伍”以及“来一杯海明威的'莫希托'”和“寻找莎士比亚”等文章。但我比较关注工业这块,这里习主席也讲到了“错失两百年”,从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是两次工业革命发轫和蓬勃发展的时期,而我国错过这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导致经济技术进步大大落后于世界发展步伐。工业是什么?是骨头!是立国强国之本!强大的军事技术是立足于强大的工业基础之上的。为什么德国能碾轧欧亚大陆?为什么日本能同时向多个国家发动侵略战争?是强大的工业!工业是拳头!别人要吃你的肉、喝你的血、啃你的骨头,你就要揍他!可是同学们,骨头不硬,拳头不硬怎么打?当然,我们发展工业不是为了称霸,而是为了国家与民族的伟大复兴,时刻枕戈待旦御敌于千里之外。
  同时,我们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要经受住历史长河的洗礼和时间的检验。希望在若干年后,我们的后代能为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和自豪!
  三、自己的一点感悟。第一点:养坦荡从容心。腹有诗书气自华。习主席在多个场合强调领导干部要加强读书学习,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易经》中也讲,读书是增长才干的唯一途径。读书养才气,读书养正气。
  第二点:跃坎坷曲折路。中国确实坎坷曲折,但这是财富!是五千年的年轮阅历。“多难兴邦”!世界只有中国文明从未间断。中国文明从公元前2800年发源于黄河岸边,硕果仅存,史书上并无“古中国文明”。它从来都叫“中国文明”。记住我们以前走过的路,才能走好以后的路,前车之鉴不忘后事之师。困难只是暂时的,全力以赴面对即可!
  第三点:悟文以载道之意。书中贯穿中国历史文化之“道”,中国改革发展之“道”,中国参与世界治理、与各国打造命运共同体之“道”。这些“道”承载了我们民族的力量,承载了和谐世界的力量,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千种颠沛而魂魄不散,经万种厄运总能重生的伟大力量!
  第四点:图强助力“中国梦”。追根溯源,反观其心,因果必然。我们要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努力工作,发愤图强,为我们伟大的祖国长期保持繁荣稳定、和谐发展,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我们的“中国梦”而奋斗。
以上是我读《习近平讲故事》这本书的感悟,不对的地方敬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三、第二组发言代表:阳春兰(市外事侨务局外事科科长)


  我这次主要分享对外篇中的小故事,都是跟我自己的工作有关联的。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话提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讲故事是一个非常好的沟通方式。这本《习近平讲故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者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对外篇的故事,都是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出访时的讲话,或者是在大型国际会议上的演讲,或者是在国外主流媒体上发表的署名文章。
  我要分享的第一个故事是关于巴西。巴西一位耄耋老人卡洛斯?塔瓦雷斯说自己是一个有颗中国心的巴西人。40多年来,他孜孜不倦关注和研究中国,笔耕不辍撰写关于中国的八本书籍和500多篇文章,作了数百场关于中国的演讲,许多巴西人因为他的文字认识中国、走近中国。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他说,我只想介绍中国,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别无他图。这个故事摘自2014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出访巴西时,在巴西国会上发表的题为“弘扬传统友好,共谱合作新篇”的演讲。
  习近平讲述“有颗中国心的巴西人”的故事,意在说明,中国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一个开放包容的中国,需要讲好自己的中国故事,也同样需要更多人走进中国、了解中国、推介中国。所以要做好对外宣传工作,而对外宣传工作的途径和方式都有讲究的,在我们的外事接待活动中,我们会根据来宾,或者是代表团的性质安排参观点。比如代表团是国外的党政代表团,那么我们会安排代表团去参观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社区党建工作等;如果来宾是友好交流代表团,那我们会安排参观TCL、德赛等本地企业以及惠州西湖等具有代表性的景点。在外事接待中,我们还会对参观路线、参观点进行精心设计,从方方面面展示好惠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市民的风貌。
  我要分享的第二个故事是关于巴基斯坦的。故事标题为“巴铁”到底有多铁。“巴铁”一词来自于互联网,2011年,有网友把巴基斯坦称为巴铁兄弟,随后有高层在外交场合使用。2011年,时任国务委员戴秉国作为胡锦涛代表,出访巴基斯坦参加中巴建交60周年活动时,在演讲中提到了巴铁兄弟这个词。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4月出访巴基斯坦时,在巴基斯坦议会的演讲中,分享了这个故事。娓娓道来的故事流露出真诚与深情,不仅使巴基斯坦人民感受到中巴之间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的友好情谊,也感受到中国人民对巴基斯坦倾囊相助的深深谢意。
  在此次出访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还与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会谈,双方一致同意将两国的关系提升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签署和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关于建立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所谓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指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巴基斯坦国内局势如何变化,中巴之间的友谊不变,用习近平的话语说就是风雨无阻,永远同行。唯一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更意味着大规模的投资和大规模的援助,过去几十年,无论巴基斯坦政局如何动荡,也不管是谁执掌政权,中国都无条件支持,并随时提供各种援助。
  此外,在这次出访的演讲中,习近平还提出了五点主张,即:第一,中巴要守望相助,深化战略合作;第二,中巴要弘义融利,实现共同发展;第三,中巴要心心相印,坚持世代友好;第四,中巴要风雨同舟,共对安全挑战;第五,中巴要勇担责任,加强国际协作。这五点主张更加充实了中巴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我要分享的第三个故事是我国与新加坡青年交流的故事。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中,讲述中新两国大学生探索和发现对方国家的故事,既展示了两国友谊的接力棒正在由两国年轻一代接过来、跑下去,更要说明,只有在加深了解、互学互鉴中,才能增加友谊。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这其中,青年的交流了解非常重要、意义深远。我市每年都有组织青少年与结成的友好城市进行访问交流活动。有一年组织青少年到美国的友好城市,让青少年住在了美国的家庭,深入接触美国民众。美国家庭非常热情,很多家庭都报名愿意中国孩子入住自己家。我们的孩子到了美国后,他们也是带着买衣服买文具、去餐厅用餐、去公园等地游玩,非常热情。中国孩子教他们如何使用筷子、教中国话、讲中国的故事给他们听。到分别时,双方都难舍难分、依依惜别。不舍分别的眼泪,就是友谊的明证。
最后,我想以书中的一段话来结束我的发言:每一次的文明探索之旅,每一次的深入交流之行,都是拆除心灵围墙的契机。如果说政治、经济、安全合作是推动国家关系发展的刚力,那么人文交流则是民众加强感情、沟通心灵的柔力。只有使两种力量交汇融通,才能更好推动各国以诚相待、相即相容。

  四、第三组发言代表:杨永忠(市国资委办公室主任)


  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是书中“四知拒金”的故事。这个故事,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常听村中老人讲。
  “出仕前从事教育二十多年,时人称“关西孔子”,经纶盖世一时无两;为官二十多年,两袖清风……”独想来我小时候是挺幸福的,在那时那村,每当傍晚生产队地坪上的粮食收晒归仓,我们一帮小毛孩就会聚在一起,趁着习习凉风,听村中智者“讲古仔”,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杨家将……幼小的心啊飞腾很远很远……
  杨家将是我们最喜欢听的,那是我们的骄傲,因为我们姓杨啊。杨家将的勇猛、杨家的冤屈等等,浸润着我们稚嫩的心,做忠臣难,但那也是我们的楷模。
  我们组之所以推荐我来分享读书感悟,概因我姓杨吧,《习近平讲故事》的开篇故事《四知拒金》讲的就是杨震。说到杨震,那在我们的心目中可是个如雷贯耳的人物。
  话说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当时农村土地刚下放,到处都洋溢着丰收的喜庆。饱食知礼节,农村掀起祭拜祖宗的风气。祭拜时,印象中最深的是宗祠大门的“家传清白  四著英贤”,内堂的“经纶盖世推三相  清白传家守四知”,我们这一宗正是杨姓“四知堂”的。所谓“四知”,就是总书记提到的杨震“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杨震是我们的35世祖,他说这话时是东汉108年,他由荆州刺史调任东莱刺史,途经昌邑县。县令王密系他推荐的“茂才”,听说恩师来了,晚上就捎上十金打算送给杨震。“十金”是多少呢?有人换算了一下,东汉的一斤约等于现在的半斤,那王密的“十金”约相当于现在的五斤黄金吧,那也是沉甸甸的哟!杨震见他如此,就问“老朋友了解你,你却不了解老朋友,何故?”王密以为老首长假正经啊,就说“没人知道啊!”杨震正色道:“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么没人知道呢?!”王密只好惭愧而出。
  王密送金,可能是出于对杨震的真诚感激,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恩师,感恩也未尝不可;也可能想保持这种关系,以便他日后用得着时方便。还别说,杨震五十出仕,官至太尉位列三公,七十多致仕,如果要帮王密更上一层甚至多层楼也未必不行。但遇上杨震这样一个一根筋,那也只好自求多福了。杨震是一个自觉的人,在我们普通人看来“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他四知拒金。他五遗“清廉吏”予我们杨家子孙。
总书记讲这个故事,是教导我们从政要有觉悟,觉悟对我们立身立业立言立德具有重要意义。做一个有觉悟的人,在平时的生活中得守住底线。底线表现为在很多事情上的克制。比如我们有幸出席宴会,主持人在台上讲着话,话还没讲完就别动筷子了吧,这是起码的尊重,也是我们做人的底线啊;又如平时开车,就别去公交车道抢道了,公交车上坐着几十个赶时间的人啊,还有更多骑着摩托、电动车的人在赶路啊。

  五、第四组发言代表:汪国平(市环卫局工程技术科科长)


  参加科长培训班,在完成日常培训安排的同时,有幸读到《习近平讲故事》,分享书中的每一篇文章,一个普通的故事,都能让人思想受到教育,心灵受到启发。“没有一种抽象概念,比细节更有说服力;而再多的叙事技巧,也不能比真情实感更能打动人心”,序言的一段简短语言,深深抓住了我的内心,让我潜心深入书本当中。书中有一篇文章《梁家河的变化》,习主席通过讲述陕北“梁家河记忆”,表达自己对基层群众的感情,表达改革发展要不忘初心,个人的经历,朴实而有温度,凝练而有深度,通过这篇文章,让我看到了习主席身上体现和散发出来的珍贵品质,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和借鉴,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受益无穷。我个人认为有三种重要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有一种磨砺:百折不挠  习近平总书记的父亲习仲勋从1962年受冤屈,习近平总书记也因此受过批斗,挨过饥饿,流浪过甚至被关押过,最终到陕北插队当农民。1969年上山下乡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只有15岁多。试想,一个在北京长大的15岁少年,孤身来到穷乡僻壤的黄土高坡,其中有多少困难、多少委屈需要他去面对、需要他去适应!而且到1975年末,当初来延安的26200名北京知青只剩590人。习近平总书记插队的梁家河,到1974年10月就只剩他一个知青了。知青院子变得冷冷清清,居住的窑洞也变成了冰房冷灶。但他却不急不躁、不慌不忙,依然是该干活干活、该吃苦吃苦,不但入了党,还当上了大队党支部书记,完全是一付“铆足劲扎根干”的心态。这种坚忍不拔,这种志存高远,这种任随“云卷云舒、花开花落”的稳健淡定,格局何其大度,胸怀何其宽广!
  现在我们看来,这些曲折经历和艰苦磨砺,恰恰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离开学校和家庭,走向社会“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人生第一站,是他读懂人生、读懂中国、读懂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起点,没有梁家河的7年,便没有习近平总书记今天的从容执着和大气磅礴。正是黄土高原的苍天厚土,孕育了青年习近平宽厚敦实的优良品质和滴水穿石般的至高境界。7年的农村生活、7年的甘苦与共,不仅使他和陕北乡亲们结下了深厚情谊,也使他从小就对农村、农民和脚下的热土有了更切身的了解和感悟,对改变国家、人民、民族的命运增添了毅然决然的抱负和担当。
  
有一种奋斗:脚踏实地  翻开习近平总书记从1969年下乡当知青,到2012年十八大召开时的工作履历,可以发现这44年中,他从下乡知青成长为党的领袖,从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从普通公民到国家主席,从一般军官到军委主席,从政经历遍及党、政、军各个领域,历经村、县、地、市、省、直辖市,直至中央等所有层级的主要岗位,每一层级都历经几年、都扎扎实实、都政绩卓著,每一岗位都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在梁家河任大队书记时,他带着乡亲们光脚站在冰水里修淤地坝,搞科学种田;1982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从军委办公厅到河北正定,开始全面执掌一方。多年的经历,让他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态文明、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现代治理能力得到全面历练、展示和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后来提出的好多思想与重大战略,早在很多年以前就生根发芽,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正是经过一步步丰富而长期的实践锻炼,厚植了他治国理政的根基,一经站上领导党、国家和军队的最高岗位,就立刻展现出非同凡响的伟人气魄和领袖风范。这种气魄和风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可以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和团结在周围的力量,一种能够鼓舞和感召13亿多中国人民为实现共同目标而戮力奋斗的力量。

  有一种初心:人民为本  习近平总书记离开梁家河的那天早晨,他住的那个院子里,天不亮就站满了前来送行的乡亲们,都是自发来的。当他真要走时,人群中哭声一片,全村老老少少依依不舍、送了一程又一程。10年后,习近平总书记讲述当时的场景时仍激动不已。他说:“陕北的人民养育了我,保护了我。我虽然告别了陕北的父老兄弟,但再也离不开人民。”2015年2月春节前夕,已是党的总书记的他首次重回梁家河,见到当年一起生活、战斗过的乡亲们,又一次动情地说:“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最初对“人民”二字的体悟,就来自梁家河,来自那些让他始终魂牵梦萦的陕北乡亲。这种朴素的情感穿越了近半个世纪。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伊始就庄严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无论是检查工作还是深入民间,那种与民相亲、与民同乐的情感由内而发、纯朴自然。“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一家也不能掉队”,这正是以人为本的真实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扶贫要精、要准,要因地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按照这个思路,一场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从2013年至今,有近6000万人口摆脱贫困,相当于一个欧洲大国的人口总数。到2020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实现全面小康。这对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目标、一份承诺,更是一片饮水思源的初心、一个矢志不渝的决心、一颗志在必得的雄心。这是最深的牵挂,也是最大的担当。
  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习近平总书记人生中的重要一部分,是成就他的起点。我不禁还感悟到,每个人要珍惜自己的过去,人生经历都是自己的一份财富。我是一名军队转业干部,回想过去,在部队的磨炼给我留下了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好品格。当我转业到地方工作时,这些品格对我适应新岗位、做好工作非常有帮助。

  六、第五组发言代表:向汝明(市安监局安全监管三科科长)


  我和大家分享的内容,不约而同地也是书中梁家河的变化。这个故事非常打动我,梁家河的变化也是中国进步的缩影。
  1969年,习近平同志不满16岁,就从北京到中国陕西省延安市一个叫梁家河的小村庄插队当农民,在那儿度过了7年时光。那时候,他和乡亲们都住在土窑里、睡在土炕上,乡亲们生活十分贫困,经常是几个月吃不到一块肉。后来,习近平在插队期间入团、入党,当了这个梁家河村的党支部书记,带领乡亲们发展生产。在插队的艰苦岁月里,习近平同志始终不放弃读书和思考,通过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村民学,在担任梁家河村支书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就让这个贫穷落后的村子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2015年春节,习近平同志再一次回到了梁家河村。梁家河村修起了柏油路,乡亲们住上了砖瓦房,用上了互联网,老人们享有基本养老,村民们有医疗保险,孩子们可以接受良好教育。
  从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一系列举措来看,他在梁家河村的7年知青岁月为他后来的发展和治国理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方向。纵观中国发展史,可以看出,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用了30多年时间,使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13亿多人摆脱了物质短缺,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享有前所未有的尊严和权利。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和进步,不仅使中国社会面貌、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一名有着10几年党龄的老党员和惠州市直机关一名公务员,这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唯有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视野;唯有实践,才能做到实事求是。每个人的气质里都藏着你读过的书和走过的路,大家都要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增强自身责任感,认真履行本职工作,为社会进步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七、好书推荐:颜美丽(市新华书店门店长)


  颜美丽店长为大家主推了八本书籍:第一本即为《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真实还原总书记奋斗的青年时代,以引人入胜的故事讲述总书记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对党一以贯之的忠诚热爱、富民强国的抱负和担当一心为民的深厚情怀。
  第二本是《南粤大地创新篇:世纪之交广东改革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中央政治局原常委李长春同志《南粤大地创新篇》深度再现世纪之交广东改革发展的历史原貌、艰辛历程与辉煌成就,是学习党领导人民在改革开放征程上开拓奋进的鲜活教科书和研究改革开放历史的珍贵文献史料集。
  第三本是《中国做对了什么》。本书是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关于中国经济改革三十多年来的成就与经验的研究成果。在从理论层面解释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三十年取得成功的内在逻辑后,又用一系列的改革故事为读者直观展示了改革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犀利的经济学观点加上睿智的表达,周其仁教授用本书向读者解释近四十年来中国做对了什么的同时,引导读者思考中国未来还需要做什么。
  第四本书是《认识中国:从丝绸之路到<共产党宣言>》。本书将中国置于世界之林,在国际化视野下探讨中国的发展之路。同时,作者梳理了中国与中亚、东南亚两千年的关系史,对照近几百年的西方殖民史,以及至今还在延续着的殖民带来的利益所得,为认清今日世界格局提供了清晰的思路。
  第五本书是《万历十五年》。这是一部改变中国人阅读方式的经典,是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融会黄先生数十年人生经验与治学体会于一体,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发人深思。
  第六本书是《胜者思维》。本书为高层智囊金一南以“胜者”为出发点,结合历史大格局,所研究得出最终制胜新理念的文章合集。作者以极其广阔的视野、一以贯之的犀利文笔、磅礴的气势,生动客观的阐述了领导者应当具备的各种能力,里面引用了中国以及全球其他领导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事件的不同处理方式所带来不同的结果,用以大见小的事例,赋予每个领导更好的处理危机方式以及更好的管理能力。
  第七本书是《文化苦旅》。余秋雨先生1980年代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该书以文采飞扬、知识丰厚、见解独到而备受万千读者喜爱。由此开创“历史大散文”一代文风,令世人重拾中华文化价值。他的散文别具一格,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善于在美妙的文字中一步步将读者带入历史文化长河,启迪哲思,引发情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史学、文化价值。
第八本书是《大人物的世界史》。《大人物的世界史》是《耶路撒冷三千年》作者西蒙经典作品。以小说家般的叙事才华,讲述100多位改变历史进程的大人物的生活和故事,从而构筑了人类三千年的世界历史。那些我们所熟悉的人物,诸如恺撒、拿破仑、莎士比亚、丘吉尔等历史人物,在他笔下,呈现出了更为丰富的内涵,以及不为人知的一面。


(供稿:教务二科 张睿)
(编辑:罗志明、张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孩子不去上学了我已崩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