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新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

PAGE \* MERGEFORMAT38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报告 学期: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小组成员姓名与学号江博琛16 刘志蕾32 卢碧红33 柯观妹36电话、 邮箱院系班级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15级汽车营销2班总实践时间(学时)约1个月考核教师肖姣平考核成绩95 关于“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适应性”的调查报告 目录 一、调查背景、调查目的及方式2 二、实践过程2 三、问卷分析、直接访谈7 四、结论及建议24 五、问卷的局限性28 六、实践收获28 附录一30 附录二37 附录三38 一、调查背景、调查目的及方式 每年9月,总有一批学子满载着高考胜利的喜悦和父母殷切的希望走进大学校园,但是,面对新环境、新生活的时候他们难免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表现为在学习上、生活上、人际关系、恋爱心理上的不适应,解决这些不适应性问题关系到高校新生整个大学时期的发展,甚至会对他们人生发展产生影响。因此,本次社会实践对新生适应性题目展开了一次深层次的调查,设计了问卷调查。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和当面访谈 二、实践过程 本次实践过程分为设计问卷和访谈问题、分发和回收问卷、当面访谈、统计数据、分析数据、形成报告、反复修改、最终定稿八个阶段,耗时约1个月。 设计问卷。自9月份老师布置社会实践任务开始,志蕾和博琛便很快的组建了该小组,然后在班级中有幸的能邀请到碧红和观妹加入到我们的团队中。随后,小组讨论时定下选题:大一新生的大学生活。然后,志蕾认为选题范围太广,改定为: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适应性。主题确定后开始设计问卷,借用互联网工具参考借鉴了些问题,最终合力将问卷确定下来。问卷分为A卷和B卷,A卷在网络上开放200份问卷,让不同地域的大一新生有针对性、如实的回答对大学生活的适应能力。B卷则以现实为主,我们打印了250份问卷。 分发和回收问卷。我们四个人分工合作每人60多份,分发到所属社团及部分班级,例如:疯狂英语社团、数学建模协会组织组、汽车整形1班,通信2班、数控模具1班。最终回收问卷221份,有效问卷210份。 当面访谈。我们主动向社团的师兄师姐征求是否愿意接受访谈。大多数的师兄师姐都十分乐意的接受,并愉悦的交流。由于音频资料较多,没有全部整理成文字,只是吸收了他们的观点,如实的写下了我们所问,他们所答。 统计数据。统计数据是一项很枯燥的工作,410份问卷加访谈资料总共有5000多条数据,长时间运用电脑办公软件Excel及编程软件,让人精神疲劳。但是我们小组相互鼓励、相互监督,最终统计好数据。 分析数据。通过办公软件Excel及编程软件统计出来的结果,来总结一些符合大学生对其生活的客观规律。 真相如图: 形成报告、反复修改至最终定稿。数据分析结束后由志蕾完成实践报告汇报版,实践报告汇报版修改很多次,一次次的缩减,页数定为xx。其中凝聚了小组每个人的汗水和智慧。下图是我们资源的部分截图。 时间表 10月09日-12日 讨论并确定报告话题、调查方式(问卷与访谈相结合)。 10月13日-18日 设置问卷问题以及访谈问题 10月19日-23日 利用网络平台发布问卷A,随后结束问卷调查,共计200份。 10月24日 打印问卷(250份) 10月24日-28日 扫楼发问卷及访谈个别在校师兄师姐和 同学。 10月29日-11月3日 对师兄师姐进行访谈 11月4日-8日 对于A、B问卷数据的初步统计 11月9日-11日 有关问卷内容及调查结果的讨论、分析 11月12日-13日 内容的整合,访谈音频的处理 11月14日-15日 制作word文档形式模板、数据的再次合理性审查结论的完善,分工把纸质版内容打成电子版。 分工安排: 江博琛负责打印问卷,采访师兄师姐。 刘志蕾负责统计数据,报告的汇总。 卢碧红负责分发问卷,分析问卷。 柯观妹分发问卷,采访师兄师姐。 三、问卷分析 1. 就目前来说你对自己的学校是否满意(    ) [单选题] A、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比较不满意 D、很不满意 E、无所谓 数据分析:当踏入一个新的校园时,绝大多数的同学对这个陌生的学校都会感受到满意,由此可见,他们对广科的最初印象还不错,他们能够在这美丽的环境中度过这三年。 2. 目前你对你的专业和学习的满意程度[单选题] A、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比较不满意 D、很不满意 E、无所谓 数据分析:仅仅只有60%是比较、很满意自己的专业和学习的。半数以上的同学是自己填报志愿选择到称心如意的专业的,但是,也有部分人就不能如自己所愿了,他们选择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一新生大学生活展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