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武有哪些古代建筑,面临着不保护就消失的形式?

躲过了残冬的阴霾,却没躲过初春的大雪。。。
就让我在这雪地上撒点儿野~~
静静的佛光寺,只有雪花落下的声音
作为最古唐木构的南禅寺,朴素无华
雪后静谧的延庆寺,鲜有人来
雪中的雁门关,更显巍峨
不到长城非好汉,就在雪中登次雁门关长城吧
应县木塔,洗尽铅华,以其独有的姿态遗世独立
把力学、美学和宗教融合为一体的悬空寺,不止壮观
大同火山群,最壮美的狼窝山!
朱元璋第十二子代王朱桂府邸的照壁
原来不止北京有九龙壁,原来不止一处九龙壁,这里的九龙壁应是最早的了
华严寺,普光明殿前檐的门柱,彷如蜘蛛的四只大脚,像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保护着身后的大殿
云冈石窟,千佛洞中千年的佛像,千年的等待,只为那一瞬的对望
探歌2019款280TSI舒适版,这次刚好跑两年2w公里,小结一下:
除首保外都是去正规二类维修店保养,平时通勤七八个油,一般都是家附近中石油95号,便宜还免费洗车,也没有出现别人说的中石油的汽油没劲这种现象,高速+乡下五六个油,至今没有出什么问题,轮子压到两次螺丝,补完了继续开,打算五六万公里的时候换马牌,静音方面可能要好一点,现在这个215 50 R18的轮胎高宽比太低了,虽然这大脚视觉上很爽,但是舒适感不太好,偏硬。2w公里了转向还是很轻盈,油门还是很跟脚,某非习惯了开这个车再去开别的车都觉得难开,说别的车要么方向盘死沉死沉的,要么给油就一窜一窜的,还是大探歌开着舒服。
最后说一个小瑕疵,开高速的时候,中控有个地方有共鸣异响,有时候又没有,可能跟塑料板件做工有关。
早上9点,带齐家伙事儿,目标忻州,准时出发!
一路上,听着小曲儿,吃着小果儿,说说笑笑,出游的心情就是畅快无比。
某非给正在开车的某粥喂了一瓣橘子:亲爱的,今天你辛苦点,咱争取下午到了忻州把那几个庙儿看了,给明天减少任务量。
某粥吐籽中,某非接籽中。
某非:看路边的树都白了,像不像你在吉林看的雾凇?没想到天气预报这回还挺准。
某非:哎你慢点开,离前边车太近了。
某粥:离路边远点,路边雪多。
某粥:前面那些车都刹车了,你收油溜过去就行了。
某粥:知道为什么你开车8个油我6个油还比你快吗?要用油门控制车速,要有预判,不要老踩刹车。
某非:哎你闭嘴,别影响司机开车。
按照导航规划的路线,北京到忻州不到500公里,5个多小时就到了,于是行程中穿插了几个寺庙的参观 ,第一个就是最负盛名的佛光寺。我们行程中并未安排大名鼎鼎的五台山,听说五台山的商家宰客非常吓人,反正我们俩也不拜佛,不去也罢。
当中午行近忻州的时候,天空中居然开始飘起了小雪花,这才想起来,早上看天气预报忻州有小雪,想着天气预报一向不准,就没当回事,哪知这次真的很准。
好在路上车并不多,车速减慢下来,没什么问题。在雪中的高速上行驶,两只小家伙儿乐得屁颠屁颠的
过了五台山,下了高速,驶入长原线国道,然后上G239国道。
路边的树上都压上了雪,像雾凇一样。
国道路窄,路滑行险,又尽是大型卡车,路越来越难走了。
途中遇到前方车速慢下来直至停住,而我们的探探怎么也停不住,坐在副驾的某非双脚使劲蹬着,好像能踩到刹车似的,那时两个人的心都要跳出来了。
当时那把剑离我的喉咙只有0.01公分,但是四分之一炷香之后,那把剑的女主人将会彻底地爱上我。
哦,Sorry,串台了,当时那辆车距离我们的探探只有0.01公分,但是0.01秒之后,那辆车终于开始慢慢向前滑行,而探探也在此时停了下来。
继续龟速行驶,我们远远地跟着前方车辆,眼瞅着前边这辆小轿车后轮直打滑,车屁股总是不受控制的扭来扭去,太吓人了!后来行出去很远,到了安全的路段,前面那辆车主还停下车来跑到车后面看车屁股有没有被我家探探亲到。哈哈!你放心,我家探探如果亲到你,会负责任的。
我们这不是第一次走雪路,记得那年4月间,还是住在成都的时候,我们商量着去夹金山,于是打道出发。那时开的还是大宝,行至雅安吃午饭的时候,听当地人说山上下雪了,哎呀这可怎么办呢,已经出来了不想无功而返,走,买防滑链去。带着防滑链往山上开去,果然山上飘着小雪花,于是把防滑链装上(那时候某非还是个不会开车的老司机,防滑链是某粥自己一个人装上去的,某粥一会儿下车摆弄一下一会儿上车咕甬一下,可以想象有多费劲,辛苦了某粥),继续前行。越往山上爬雪越大,路上的雪也越来越厚。我们慢慢的行驶,行过一个拐弯爬坡的时候,突然大宝不愿意爬了,而且开始赖了吧唧的往下滑了。糟糕,防滑链都不管用了,于是我们当即决定,撤!原地掉头,好在道还算宽,车也不长,顺利掉头后慢慢往来路开去,虚惊一场!路上还劝返了另一辆要爬雪山的小轿车。
扯远了,行在如此艰险的路上,我们拼命在想解脱的方案,发现不管怎么设计,都离不开走这样的路,索性继续往目的地开吧。当时心里的预案是,大不了我不走了,我就住那儿!
终于到了岔路口,离开国道,驶入人迹罕至只有一道车辙的直通佛光寺的路。
在前车停下拍照时,我们不得不也跟着停下来,顺便也给探探来个帅气的大侧脸
探探的鼻子都被雪糊住了。
前面那辆是辆,坡道我们跟不上啊,ta走了,我们却走不了了,探探开始不受控制的耍起赖来。
我们决定不往上开了,先把探探退下这个坡。后面还跟着一辆小轿车,是天津来的一对小夫妻,于是下车跟他们说明了情况,他们也不敢往上爬了,我们商量反正已经来了,距离佛光寺也就1公里,不如步行吧。路旁正好有个豁口,于是我们两辆车都停在了这个豁口处,步行上山。
茫茫大雪中的身影,如此渺小
一路雪中探路,越往前走雪越大,心中不免忐忑,待会儿怎么下山呢?算了,既来之则安之,先欣赏美景吧!
大约走了1公里,途径一个村落,渺无人踪,我们四个互相打着气,继续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走着走着,一抬头,赫然发现,佛光寺的山门就在眼前。
佛光寺不用买门票(据说明年就要开始收费了),只需用身份证登个记就可以了。
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499年),敦煌莫高窟第61窟五代时期绘制的《五台山》壁画中就有大佛光之寺。唐朝时,法兴禅师在寺内兴建了高达三十二米的弥勒大阁,僧徒众多,声名大振。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 845年),大举灭佛,佛光寺因此被毁,仅一座祖师塔幸存。公元 847年,唐宣宗李忱继位,佛教再兴,佛光寺得以重建。之后,宋、金、明、清,均对佛光寺进行了修葺。
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被人们称为“四绝”。
大片大片的雪花飘落在眼前,使静立在雪中的佛光寺愈显静谧。
雪花压得枝头低垂,一转身,大坨大坨的雪便在身后扑簌簌地落下,似乎故意吓人一般
以前总是想趁着北京下雪的时候赶去故宫,寻那白色的雪花与红墙碧瓦的交相辉映,可是有这念想的人太多了,雪都踩脏了。在这里,整座寺院,也就寥寥数人,互不干扰,看这红墙白雪琉璃瓦的美景无双
寺内正殿即东大殿,是由女弟子宁公遇施资、愿诚和尚主持、在原弥勒大阁的旧址上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 857年)建成的。从建筑时间上说,仅次于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 782年)的五台县南禅寺正殿以及芮城县广仁王庙(公元 831),在国内仅存的4座唐代寺院中的木结构建筑中居第三,而规模却是最大的。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中国营造学社调查队在1937年发现了它,自此打破了日本学者的断言:在中国大地上没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结构建筑,因此被建筑学家梁思成誉为“中国第一国宝”。
东大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用梁思成先生的话说,此殿“斗拱雄大,出檐深远”,是典型的唐代建筑。
东大殿内的佛坛宽及五间。坛上有唐代彩塑三十五尊。其中,释迦牟尼佛、弥勒佛、阿弥陀佛、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及胁侍菩萨、金刚等塑像三十三尊,高一点九五米至五点三米不等。另有两尊塑像,一尊是建殿施主宁公遇的,一尊是建殿主持者愿诚和尚的。这两尊塑像虽比那三十三尊像小些,形态却很生动。此外,大殿西侧和后部,还有明代塑造的罗汉像二百九十六尊。这些罗汉像原为五百尊,1954年因雨水冲蚀,被倒塌的后墙压坏了一部分。
东大殿的墙壁上,还有唐代壁画十余平方米,内容均为佛教故事。上千个人物,连同他们的饰物、衣纹,画得都很细腻。庄严的佛像,慈善的菩萨,威武的天王,多姿的飞天,虔诚的信徒、供养人,画得都很生动。衣带飘动,拂袖潇洒,体现了唐画的风韵。
大殿的左右四根梁下,还有不少唐朝人留下的题记。“敕河东节度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郑”、“功得主故右军中尉王”、“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等等,字迹非常清楚,是珍贵的唐人墨迹。
可惜天光昏暗,墙上的壁画实在看不清楚,殿内又不让拍照,也就没有在殿内作太多逗留。
林徽因1937年在佛光寺东大殿内与“佛殿主女弟子宁公遇”塑像合影。(网转,侵删)
其实这座塑像藏在角落里小小的一座,因为其他塑像很高大,所以她就显得特别显眼,很好找。
佛光寺东大殿四椽栿上的墨迹(网转,侵删)
这是某粥的工作照,摄影助理抓拍得不错吧
佛光寺内有2座唐代石幢(chung),一在东大殿前,大中十一年 (857)镌,轮廓秀美,雕工精致。幢总高 3.2米,下设束腰六边形基座,刻有狮兽壶门及仰覆莲瓣,幢身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末尾刻有“女弟子佛殿主宁公遇”之名,与东大殿内墨书题记可相印证,是该殿建造年代之依据。
另一幢咱们明天再仔细看看吧
殿内不让拍照,那就使劲拍拍殿外的经幢吧。这就是东大殿外的经幢(chung)
幢顶雕刻有端坐在莲花宝座上的佛像,很像一位慈祥的老奶奶
基座的几只石狮子神态各异,但大多已残缺
幢身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及立幢人姓名,林徽因在此发现了“宁公遇”,与东大殿内墨书题记相吻合,由此印证了该殿建造年代。
仔细看:“女弟子佛殿主宁公遇”,“宁”是繁体。
寺内外共有墓塔7座,东大殿外左侧立有六角形砖塔1座,名祖师塔,是创建时主持禅师墓塔。塔的形制是国内仅见的孤例,也是全国仅存的两座北魏石塔之一。
塔两层,总高12米余,塔形为国内所罕见。底层空心,内置六角小室,门洞外作莲瓣及火焰形券面,塔檐叠涩砌筑。上层塔身作假券洞式门及破子棂窗。塔刹设仰覆莲座、覆钵和宝珠。形制和构造与敦煌壁画上魏齐间古塔多同,当是寺宇创建时的遗物。
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
雪还是越下越大,一点儿也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看来我们今天是出不去了,今晚怎么办呢?看来这是天留客啊,佛光寺能否收留我们一晚?
跟寺内的工作人员聊天,问起来附近有没有可以留宿的地方,说寺外佛光村有一家且仅此一家可以住宿,还是村里的副村长,于是要来了电话,跟副村长闫师傅联系上以后我们四人就出了寺院去往佛光寺借住。
四人都是早上出发下午抵达,路遇大雪,都不曾休息吃饭,于是让闫大妈早早为我们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四人早早吃完早早上床祈祷明日雪停路净。
第二日早早醒来,雪已停,天光大亮,该去看看我们的探探了,顺便拿点洗漱用品。
闫村长和他淘气的不怕冷的孙子。
很奇怪,小时候总是一点儿都不怕冷,衣服穿不多少就跑出去玩,现在年纪长了反而越发的怕冷了。
村长家里的猫也出来活动了。
村长家里长这样的猫不止这一只,昨晚我们吃饭的时候都跑进屋来跟我们套近乎。
清晨的村庄,还躲在厚厚的积雪中睡着
路旁山沟沟里的窑洞,不知道谁在里边躲着
路上的积雪出现了新的车辙,不过全是冰,走路出溜出溜的,今天还能出发吗?
探探在路旁静静地等待着我们的到来,风雪并不能把ta打败
下雪天最好用的除雪装备就是这个临停电话牌,好用不贵,哈哈哈
车轱辘下的雪都没有成冰
回村长家的路上我们商量着再看看佛光寺,然后把车开出去试试,看今儿这大太阳,应该没问题。
佛光寺门前出现了新上来的车辆,这让我们更增加了信心,于是高高兴兴的再探佛光寺。
白雪红墙,看起来很温暖
今儿个咱们来看看佛光寺内的另一座唐代石幢,立于山门内庭院当心。
唐乾符四年(877)造,总高 4.9米。束腰基座刻宝装莲瓣和壶门乐伎。幢身亦刻陀罗尼经,上雕宝盖、矮柱、屋檐和宝珠。两座经幢相较,东大殿前的经幢造型工艺尤佳。
经幢的幢身因为时光的磨损,已经有点点歪了
林徽因测量佛光寺经幢(网转,侵删)
佛光寺的东大殿之所以从来没有正面的完整照片,就是因为要想从山门穿过庭园到达正殿,必须要经过这个小门爬上一个近乎于90度的非常陡峭的台阶坡道,虽然只有十几米并不高,但在雪中攀爬非常危险。而这个过殿就把东大殿的全貌完全遮挡住了。
某人说,这是简单重复的力量
斗拱断面尺寸为210X300厘米,是晚清斗拱断面的十倍;殿檐探出达三点九六米,这在宋以后的木结构建筑中也是找不到的。
东大殿门前的两棵古树是油松,树龄已经有1000年了。
上千年的木质斗拱,居然看不出残破
檐角的套兽怒视前方,而檐顶的蹲兽静静眺望远方,显得有些落寞
屋脊上的吻兽站姿像极了我们家米粒儿
某人说,这是简单重复的力量
洁白的雪覆盖在屋顶的瓦楞上,似为广厦穿了新衣
雪花看着轻飘飘的,可是堆积起来的雪都把树枝压趴下了
红墙、枯枝、白雪,这样的组合让心也变得柔软起来
寺中香炉,这里禁止焚香
至此,雪中雪后美景尽收眼底,感谢上天让我遇见如此胜景。唯一遗憾是未曾空中俯瞰全景,可嗟,可嗟。。。
从佛光寺出来,驱动探探上路,路上的雪都已融化,我们决定前往原计划中的另外两座寺院。一路上并未遇到什么车,路况非常好。
到达南禅寺的时候,路边停了一溜旅游大巴车,看来这里已经来了好几拨旅行团。
南禅寺创建年代不详,正殿重建于782年(唐德宗建中三年),距今1200多年,大殿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结构建筑,被誉为世间瑰宝。寺中唐代雕塑精湛,堪称唐代雕塑艺术的珍品,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寺内主要建设有山门(观音殿),东西配殿(菩萨殿和龙王殿)和大殿,组成一个四合院式的建设,规模不大,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寺院南北长60米、东两宽51米多。寺内现分东、西两院,有殿宇6座,除主体建筑大佛殿三间是唐代原物外,山门内的四合院中,东、西配殿,即建于明代的龙王庙和建于清代的观音殿、菩萨殿。东跨院全为僧房,也是明、清时期的建筑。
南禅寺也不需要门票,刷身份证即可进入。
这间应该是山门观音殿了吧,关着不让进,入口在旁边的小门,有刷身份证的闸机。
院中大佛殿方整的基台几乎占了整个院落的一半,大殿三间见方,单檐灰瓦歇山顶,全殿由台基、屋架、屋顶三部分组成,共用檐柱12根,殿内没有天花板,也没有柱子,梁架制作极为简练,墙身不负载重量,只起隔挡的作用。
这是南禅寺的主殿——大佛殿
大佛殿屋顶重量主要是通过梁架由檐墙上的柱子支撑。檐墙起间隔内外和防御风雨侵袭的作用。四周各柱,柱头微向内倾,与横梁构成斜角;四根角柱稍高,与层层迭架、层层伸出的斗拱构成“翘起”。即使梁、柱、枋的结合更加紧凑,增加了建筑物的稳固力,又使出檐深而不低暗,使整个大殿形成有收有放、有抑有扬、轮廓秀丽、气势雄浑的风格,给人以庄重而健美的感觉。
旅行团的人走了,清净了不少。
屋脊两端的鸱吻,有人说像两只鲲鹏相对飞翔。你看出来了吗?
鸱(ch)吻,又名螭吻、鸱尾,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为鳞虫之长瑞兽龙之第九子,又有第七子之说法。口阔噪粗,平生好吞,殿脊两端的卷尾龙头是其遗像。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
据《太平御览》载:“唐会要目,汉相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尾,以厌火祥。”北宋吴楚原亦在《青箱杂记》记载:“海为鱼,虬尾似鸱,用以喷浪则降雨”。
鸱吻是中国古代建筑屋脊正脊两端的一种饰物。初作鸱尾之形,一说为蚩(一种海兽)尾之形,象征辟除火灾。后来式样改变,折而向上似张口吞脊,因名鸱吻,又称“龙吻”。在房脊上安两个相对的鸱吻,能避火灾。
广厦宽檐,体现出古代的建筑美学
这里能看到东跨院,全为僧房,也是明、清时期的建筑。
这间庙宇像不像孙悟空变的那间小房子?
无数游人在此经过,纷乱的脚印,深深浅浅,或许仍有千年前留下的痕迹。
我家探探,停在院落门前,大屁股帅不帅!
离开南禅寺,前往不远处的延庆寺。延庆寺很小众,这里几乎没什么游人,连寺院管理人员都是见人来才开门,无人关门,也算节约成本了
延庆寺建于金代,始建年代不详,据寺内康熙四十七年碑载:“宋宣和、金天会年间,此院已称古院,则其创建之由邈乎远已。”古建现存山门,正殿和一个四层高七米的经幢。其被列入六批国保护,是作为金至清时期的古建筑。
延庆寺大佛殿面宽三间,长约13 米,平面略近正方形。木结构,六架椽,歇山顶,在建筑形制上,耍头、补间、斜拱、驼峰的手法同境内佛光寺文殊殿相似,通长两椽的大托脚木和象下昂形状的耍头,又和塑县崇福寺弥陀殿、观音殿手法相似。据此推断可属金代所建。金末明初,曾经有过力求在结构上精简的阶段,最习见的是用减柱造的方法节省梁柱,大殿没有金柱,不能再减,但仍巧妙地节省下一条四椽,是一种新创的木构方式。
这是正殿前面的殿,但不是山门。
这是正殿,正殿前的两个白乎乎的家伙是储水器,他不像其他寺院前面摆水缸,这倒颇显现代,哈哈
某粥:屋顶上那叫来着?
某非:你就说“蠢”就行了
大殿门前木柱上有两只鬼脸,不知道是什么讲究
仔细看,他把柱子都吞了
寺前经幢,高7 米,分为四层,造型别致,结构紧密,上刻尊胜陀罗尼经,经末刊有“景二年岁次乙亥拾月辛亥朔拾五日□□□□(不详)时建”字样。
都说这经幢高七米,我们看半天也没看出有七米,也就一人多高
幢身同样刻的是《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问了管理人员才知道,经幢的上面部分在大约10年前被盗走了,现仅存最下面一层,唉,可惜了。。。。
参观完延庆寺,已到午后,该祭祭“五脏庙”了,于是某非拿出昨天一早出发前早餐没吃完的炒饭,用的是以前买的自加热小火锅的盒子装的,还装了几个自发热包,虽然也有2年了,但愿还有效。
某粥闻了闻炒饭:还能吃吗?不会坏了吧?
某非不动声色,继续在盒底放了一个自发热包,倒了点矿泉水,等了好一会居然没反应。
某粥:怎么还没动静?这玩意坏了吧?
某非:再等等。(忐忑中)
某粥:肯定时间太久失效了,换一个吧。
于是换了另一个,把这个坏的扔到了车里的垃圾袋中。因为天冷我们躲进车里,过了一盏茶的功夫。。。
某非脚下冒烟:哎呀,着火了!
某粥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打开车门跳下了车。
某非淡定地查看了下,原来是垃圾袋里的自发热包自嗨了。于是某非从垃圾袋里刨出自发热包,拎在手里得意洋洋的望着某粥:谁说人家坏了的,人家是慢热!
两个自发热包一同放进水里,大概过了20分钟,水已沸腾,炒饭已经热得烫嘴,OK,开吃!
吃完饭,为了把昨天浪费的时间抢回来,遂决定舍弃原计划中的洪福寺,前往雁门关。
看某人吃的香死了,自己炒的饭就是好吃啊
“寒云带飞雪,日暮雁门关。”这里借用刘长卿的诗抒一下情。临出发的决定虽然让我们赶上糟糕的路况,却有幸一睹佛光寺和雁门关的雪中容颜,人生中又有多少抉择左右着我们自己的命运,谁又说得清幸与不幸呢?也许一切在冥冥中自由安排。
其实回来以后我才看到雁门关的公众号上前一天有紧急通知,遇大雪临时闭园,第二天上午才发的通知由于天气晴好恢复开园。幸好我们是开园那天下午到达,否则真的要错失了这次雪中登长城的机会了。
大约下午4点半到达雁门关景区北门,时间有点晚,希望雁门关晚点关门,让我们多看一会
雁门关是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上古称北陵、西隃,战国列称九塞之首,南北朝列称北庭三关,明代列称山西内三关。历称勾注塞、西陉关,向以关山雄固,北塞门户著名,是中国长城文化、关隘文化之瑰宝。
雁门关南控中原,北扼漠原,是中国古代关隘规模宏伟的军事防御工程。从西周开始,发生在这里的战事2000多次,可见它确实是兵家必争之地。其中,影响历史进程的事件有穆天子两巡,胡服骑射,白登之围,马邑之谋,昭君出塞,孝文南迁炀帝北巡,宋帝(宗)虏北,慈禧南逃,雁门关伏击战等。历代帝王周穆王,赵襄子,赵武灵王,汉高祖,汉武帝,隋炀帝,唐高祖,唐太宗,宋微宗,宋钦宗,明武宗,慈禧,光绪帝及历史名人卫青,李靖,薛仁贵,李白,郭子仪,李克用,杨家将,徐达,***等都在雁门关留下了行经的足迹和历史的华章。
可在公众号提前购买门票,现在算淡季,票价60元,4月1日-10月31日为旺季90元。进入景区需要坐个摆渡车,车票10元。
进了大门,走上通往雁门关的步道,工作人员清理了积雪。
这里是雁门关民俗村,反正都关着,没啥看头
边贸街外的矮墙,不知道是不是古建
边贸街位于雁门寨与瓮城门之间。明清两代这里是边关易最繁华的地方。大街用青石板铺路,街道两边均为砖木结构的六檩鞍架瓦房,青砖砌墙,再现了明清边贸街的风采。成为展示边塞贸易和销售纪念品的商贸街。
西斜的太阳光打在边贸街的牌楼上
又一个门,其实走了好几个门,但我也记不清是哪个门了
雁门关外的太阳已渐落幕
前方是雁塔,塔下面是碑林
瓮城位于关城北侧地利门外,城高及关城之半,设有暗门。瓮城门俗称小北门,石券门顶,额匾书刻“雁门关”三个大字。两侧镶嵌砖镌联语一副:“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一字一砖,相传为傅山先生所书。城门上有楼,砖木结构,谓瓮城门楼。
站在不远处的城墙上,远望雁门关瓮城门
威远楼,俗称雁月楼,明嘉靖年间建筑。
我们经过地利门后,选择了一段长城往上爬,烽火台看着不远,但是台阶非常难登,因为根本看不到台阶的边缘,只能顺着前人的脚印试探着踩上去,被踩过的雪会比较滑,所以只能很小心的一小步一小步地慢慢走。
途中歇息一下,回头看看日暮中的雁门关
雪很厚,都没过脚脖子了
一点儿都看不出台阶的痕迹
站在烽火台上远眺雁塔和碑林,更壮观了
雪中登长城很难,往下爬更难,一步一出溜
老年人慢点走,我已经摔了两个屁墩儿了,脚脖子里全是雪,袜子都湿了
夕阳下, 城墙上堆积的白雪让硬朗的雁门关瞬间变得温柔起来
前方应该是天险门,我记得很清楚,通往天险门的路非常不好走,一步一滑,走在此的人们只顾脚下的路,根本来不及看风景
镇边祠是雁门关最具规模的建筑群之一,亦称武安君祠、靖边祠、镇边祠。公元1506年为纪念战国时赵国的大将李牧而建,称武安君庙,俗称李牧祠。1856年,僧人善全在李牧祠旧址上,兴建佛寺,改名护国镇边寺。虽为佛寺,但仍在过殿内塑李牧将军像,镇边寺遂成为以佛寺为主,兼祀李牧的复合建筑。1937年日军占领雁门关后,镇边寺现到毁灭性破坏,仅存地基。2009年以来按原样复建后改名镇边祠,成为展示姬幸、李牧、薛仁贵、杨家将等西周至明朝2600多年间守关名将展览馆。
石狮子冻得直流鼻涕,哈哈哈
天色已晚,我们来不及前往南门,为了晚上不被关在关里,只得往回走。
登上雁门关瓮城门楼瞅瞅
瓮城门上陈列的***,仿佛仍然在镇守一方,虽然早已结束他们的历史使命,或许当需要的时候,他们还会再次复活发出他的轰鸣。
日影西斜,雁门关的一天也将落幕。
“断垣衰草野狐鸣,曾说六郎此驻兵。千载烽烟锁旧垒,三军旗鼓剩荒城。雁门重镇雄西北,杨氏边勋勒弟兄。铁马不嘶烽火静,至今惟有塞云横。”
小时候特别喜欢听田连元演播的评书“杨家将”,印象最深的就是杨家七郎八虎。遥想当年杨家众将驻守雁门关,抵御外侵,杨家满门忠烈,虽遭强人构陷,然而杨家不畏强权,杨门女将不让须眉,他们共同为国立下累累战功。
我又想起,中学时期读过的《天龙八部》,乔峰大侠一生有情有义,顶天立地,他身怀绝技,盖世无双,率领丐帮部众辅翼北宋,抗击外敌,他胸襟气吞山河,以天下为己任,为何最终却也殒命于雁门关?
Day3 忻州偏关(老牛湾)-朔州(应县木塔)-大同浑源县
某非:上午先去崇福寺瞅瞅,时间不用太久,半个小时就够了。然后去广武古城、广武明长城。
某非拿着网上淘来的照片给某粥看:你看,长这样。下午咱们辛苦一点,开车去老牛湾那边住下。
某粥:不想看庙了,再看就吐了。
某非:那。。。不去也成,咱们先去广武古城,就是方向有点绕。
某粥:咱们直接去老牛湾吧。
某非:。。。。。。那咱们就没机会再去广武古城和明长城了。
我怀疑某人心里早就计划好了。得,胳膊拧不过大腿,那咱今天一路向西,老牛湾走起!
其实老牛湾是某非做功课时无意中看到的地方,距离宿在的朔州甚远,驱车几个小时往返几百公里,就为那一弯弯的黄河之水,勾着总是想去。
我们没买票也没进景区,记得当时某非还在景区入口问了票价,好像是60一人,进去以后还得走好久,没舍得花钱花时间,就让无人机代替我们的眼睛吧
蜿蜒的黄河从内蒙古的准格尔旗流经此处向东南拐了一个大弯,当地百姓形容这个弯拐得如老牛横身一般,故称老牛湾。据考古发掘和史料记载,老牛湾是黄河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属新石器的仰韶文化。老牛湾是黄河流入山西的第一站,由于地形条件的独特性,这里的石灰岩峭壁呈怪石嶙峋、犬牙交错状。长城在这里沿陡峭突兀的山峦延伸,与黄河并行向南,似两条巨龙携手飞舞。
左边那片陆地上就是老牛湾堡
古时候,长城沿线上的军事要塞——老牛湾堡就坐落在这里。
老牛湾堡,有黄河入晋第一村、天下长城第一墩,一唱雄鸡闻三县的美誉。黄河之水出河套至此拐弯流经深山峡谷奔腾南下,古长城至此逶迤东去。据当地人介绍,老牛湾堡建于明崇祯九年,过去是一座精美壮观的堡城,曾建有兵营房舍。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如今仅存堡城轮廓。站在老牛湾堡城墙下看,城墙是夯土建筑,外包长条石块,高约七米。
黄河水因为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水是黄色的,所以才叫黄河。但是这里的黄河水是绿色的,碧绿碧绿的
黄河,是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大河,属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也有称第二大河流)。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黄河流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在世界各地大都还处在蒙昧状态的时候,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斩荆棘、辟草莱,劳动生息,创造了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
碧绿河水中那一块块白色的漂浮物,是冰
冰封的河水眼看就要化开
一块块的冰凌好像拼图一样
都说内蒙也有个老牛湾,其实也是对的,内蒙老牛湾与山西老牛湾仅有一河之隔(此河非黄河,只是属于黄河的一条支流) ,这条支流两侧都是悬崖峭壁,大峡谷也由此而生。再加上黄河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百里长峡也由此得名。
这个角度能看到大块大块的冰凌
黄河岸边的第一湾驿站,没想到这驿站这么小
这是乾坤湾附近的一个什么塔,像新建的
乾坤湾,位于万家寨到山西老牛湾的路上,也是景区的一大特色,180度长湾,将黄河母亲的婀娜体态形象地勾勒而出,极富观赏价值。
这个大拐弯比老牛湾又大气许多
乾坤湾陆地上的民宅,都带有形式窑洞的窗户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某非:今天亲眼见识了这么壮观的黄河湾,圆满了吧?
某非:那,我带你去见识见识世界三大奇塔之最
我们到了门前已经下午4点半,幸好赶在关门之前买票进入,网购票每人48,优惠了2元。
这山门完全把塔挡住了,想见真颜,心诚则灵。
都花了48了,心够诚了吧
进入山门后,两侧各有一个石狮子,这儿的石狮子形态怪异,有点猥琐,有点可爱,哈哈
这就是正经的世界三大奇塔之最:应县木塔——佛宫寺释迦塔
释迦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由辽兴宗的萧皇后倡建,田和尚奉敕募建,金明昌六年(南宋庆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以作家庙,彰显家威,并有礼佛观光和登高料敌之用。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且唯一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2016年,释迦塔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是世界上现存最古、最高的一座可登临的木构楼阁式建筑,也是现存唯一的一座真正具有多层使用空间的古代木构佛塔,堪称木构建筑的奇迹。
释迦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吨,纯木结构、无钉无铆。塔内供奉着两颗释迦牟尼佛牙舍利。
塔身底层南北各开一门,二层以上周设平座栏杆,每层装有木质楼梯,游人逐级攀登,可达顶端。二至五层每层有四门,均设木隔扇。塔内各层均塑佛像。一层为释迦牟尼,高11米。内槽墙壁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门洞两侧壁上也绘有金刚、天王、弟子等。二层坛座方形,上塑一佛二菩萨和二胁侍。
明成祖朱棣亲题“峻极神功”;明武宗朱厚照题“天下奇观”。塔内有明、清及民国匾、联 54 块。 塔内还有一批珍贵的辽代文物,尤其是辽刻彩印,填补了中国印刷史上的空白。文物中以经卷为数较多,有手抄本,有辽代木版印刷本,有的经卷长达30多米。为纪念慧能大师画家绘制“采药图”,原来藏在第四层佛像腹内。现保存于应县文物管理所。
木塔底层大门对面有一尊高大的如来像,坐在一个巨大的莲花台上。这个莲花台被八个力士扛着,个个力举千钧,形象生动逼真。这八个力士本是驻守八个方向的护法天神,乘如来古佛外出讲经说法之机,汇聚一处,私下凡尘。他们八个下了凡间,排山倒海。本来天下三山五岳、五湖四海排列得整整齐齐,像棋子一样,所以有“星罗棋布”一说。
释迦塔设计有近六十种形态各异、功能有别的斗拱,是中国古建筑中使用斗拱种类最多,造型设计最精妙的建筑,堪称一座斗拱博物馆。
塔内供奉着两颗佛牙舍利,盛装在两座七宝供奉的银廓里,经考证确认为是释迦牟尼灵牙遗骨。 佛灭度后,共留下七颗佛牙舍利。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发现的两颗佛牙舍利,是南本《大般涅槃经》中记载的捷疾罗刹所隐身盗取的一双佛牙。
木塔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有暗层,实为九层。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
一直有一群鸽子围绕木塔玩耍,塔里一定有鸽子窝
为何这里悬挂的牌匾是“永镇金城”?
应县五代时期称应州,是五代后唐、后晋、后汉三朝帝王故里,沙陀族的聚集地,也是辽宋边界重镇,当时号称“金凤城”。
我想永镇金城就是这么来的吧
释迦塔除经受日夜、四季变化、风霜雨雪侵蚀外,还遭受了多次强地震袭击,仅烈度在五度以上的地震就有十几次;此外,1926年,冯玉祥军队向山西发展,遭盘踞于此的阎锡山的死命抗拒,冯阎大战在山西爆发。此次战争,木塔共中弹二百余发,大受创伤;1928年、1929年木塔经两次战争,多处受炮击;1948年解放应县时,守城的国民党军队以木塔为制高点设立了机枪阵地,木塔被12发炮弹击中。
释迦塔虽经历沧桑岁月,仍屹立不倒,其建筑结构的奥妙、周边环境的特殊性,加上人为保护的因素,木塔千年不倒,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从30年代开始,中国许多专家学者就对木塔千年不倒之谜进行了潜心研究和探索。
释迦塔的设计,大胆继承了汉、唐以来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充分利用传统建筑技巧,广泛采用斗拱结构,全塔共用斗拱54种,每个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形式,有的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每层都形成了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塔顶作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塔每层檐下装有风铎。
千年木塔在落日余晖下仿佛闪烁着璀璨的历史光辉。
为了赶上晨光斜照下的悬空寺,早上要早早到达景区,也为了不用像许多攻略中说的那样冲到寺前排队(因为早上通常游人不多),我们决定这一晚宿在浑源县。
某非:咱们晚饭吃什么呀?
某非查了查点评:你饿不?
某非:那就去浑源县吧,那有好吃哒!
一整天就吃了一顿早餐的我们早已饥肠辘辘,于是到了浑源县赶紧找地方吃饭。旅程中这样的三餐不定时对我们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
在这里要特别说说的是我们吃晚饭的这家饭店——蔡家酒楼。这家酒楼估计成龙来拜访过,门口摆满了成龙的照片。
不过我要说的是吃!他家的浑源凉粉特别的惊艳,不仅味道好,里边的辅料豆腐干和炸蚕豆也特别香,以至于我们俩人把一大盆全吃光了,酸汤羊肉就是酸菜煮的羊肉片,底下还垫了不少粉条,味道也不错,过油肉算是山西名菜吧,酸香可口,让我过足肉瘾了,红糖馒头对于北方人来说不陌生,也就是那样的味道,个儿不大,但我们俩还是没吃完,因为凉粉全吃光了
早上到达景区后,果然悬空寺正沐浴在晨光下等待着我们的登临拜访。景区里有商户推销军大衣和手套,我们没有租,后来发现到了下午,恐怕太阳就照不到悬空寺了,这个季节确实还会比较冷,好在我们是上午登临,太阳晒得暖洋洋的,用不着那些个装备。
悬空寺,原叫“玄空阁”,“玄”取自于中国道教教理,“空”则来源于佛教的教理,后改名为“悬空寺”,是因为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上,在汉语中,“悬”与“玄”同音,因此得名。悬空寺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悬空寺”建筑极具特色,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悬空寺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恒山十八景中“第一胜景”。2010年入选《时代周刊》世界岌岌可危十大建筑。
北魏天兴元年(公元398年),北魏建都平城(今大同市),北魏天师道长寇谦之(公元365-448)仙逝前留下遗训:要建一座空中寺院,以达“上延霄客,下绝嚣浮”。之后天师弟子们多方筹资,精心选址设计,悬空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建成。悬空寺现存建筑是明清两代修缮的遗物。
悬空寺景区门票15,登临票100。某人心疼银子,没跟我上去
金龙峡浑河东岸远观悬空寺
悬空寺呈“一院两楼”般布局,总长约32米,楼阁殿宇40间。悬空寺的总体布局以寺院、禅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关帝庙、鼓楼、钟楼、伽蓝殿、送子观音殿、地藏王菩萨殿、千手观间殿、释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纯阳宫、栈道、三教殿、五佛殿等。南北两座雄伟的三檐歇山顶高楼好似凌空相望,悬挂在刀劈般的悬崖峭壁上,三面的环廊合抱,六座殿阁相互交叉,栈道飞架,各个相连,高低错落。
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在岩壁上书写了“壮观”二字。
为什么“壮”字旁边多了一点呢?据微信里的导游说,李白在写完后意犹未尽,觉得这两个字还难以表达心中的感受,便在“壮”字上重重加了一个“点”,意为悬空寺比壮观还要多一点儿。
全寺初看去只有十几根大约碗口粗的木柱支撑,最高处距地面50来米,但其实这些柱子根本就不吃力的,悬空寺也根本不是仅靠几根木柱支撑到今天的。
悬空寺建筑的力学原理是半插横梁为基础,借助岩石的托扶,回廊栏杆、上下梁柱左右紧密相连形成了一整个木质框架式结构,也增加了抗震度。这是一种独有的建筑方法,古代工匠们在建筑的时候,先在岩石上凿一个外小内大的石洞,在洞里放一个木楔子,然后把加工成剪刀形的横梁用力砸进入,先前放入洞里的木楔子便会钻入横梁里,外面越用力里边咬合的越紧,这样压力就传到岩石上了。
英国的一位建筑学家写道:“中国的悬空寺把力学、美学和宗教融合为一体,做到尽善尽美,这样奇特的艺术,在世界上是罕见的,通过这次参观游览,才真正看到这个古老民族的灿烂文化艺术和文明历史。悬空寺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骄傲”。
意大利威尼斯考古专家尼诺认为:悬空寺及它象征的一切,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成就,是中国人民智慧的杰出体现,仅仅是为了这座奇特的寺庙,就值得到中国来一趟。
这种越层楼梯非常狭窄,幸亏我还不算太胖,哈哈
这是几座火山里边最好看的狼窝山
左边是金山,右边是狼窝山
狼窝山顶不知道是个啥,跟栈道似的,是不是景区开放后游人能登顶?
狼窝山前面有个小土丘,再前面貌似是个村落
好多窑洞房子,看来是个村落遗址
大同火山群是中国著名第四纪火山群。已知有30余座,分布在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和阳高县境内,集中于4区域:东区指瓜园、神泉寺一带,有肖家窑头、鹅毛疙瘩等6座。盾状的肖家窑头火山由火山弹、火山砾、火山灰组成,局部覆盖熔岩流;穹窿状的鹅毛疙瘩火山由玄武岩组成,无火山口。
大同火山群按所在方位,可以划分为东、西、南、北4个区域。其中西区火山是最为集中和壮观的,最高大也最有名的有阁老山、黑山、狼窝山、金山、排楼山、昊天寺山、马蹄山等七处,它们均为截顶圆锥状稀疏分散在近百万平方米范围内,均属早已熄灭了的死火山。它们从宽广的桑干河河谷拔地而起,从高空俯瞰,就像一群具有生命形态的活物正在奔跑。
昊天山为火山群之一峰,属新石器遗址,建于北魏,早于大同华严寺,现位于云州区城北一公里处,山之颠有一奇特建筑,巍巍入云霄,浩浩接天宇,疑为仙境楼阁,却是人间胜景。菲菲细雨里,如梦如幻,绰然多姿;茫茫白雪中,琼楼玉宇,白鹤长眠;晨光中,熠熠生辉;晚照下,沉静肃穆。这便是晋北著名的旅游胜地——昊天寺。现在的寺院是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寺内建筑精美,佛教气息浓厚,每逢佛历节日,游人如织,香火鼎盛。
在云州区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昊天寺,离天二指半,燕雀难飞过。"这话虽有点夸张,但也道出了昊天寺的高。昊天寺建在大同盆地隆起的火山口上,看上去确实很壮观。把寺庙筑在火山口上,昊天寺是第一家。这在中国寺院建筑史上无疑是一个创举,它是火山口上的奇观。
昊天是中国神话中玉皇大帝的名字,在中国民间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
某人为什么那么心仪狼窝山呢?原因在下面
他们为什么都那么喜欢狼窝山?
说古城大同就不能不说四牌楼,因为四牌楼曾是古城大同的标志性建筑。这四个牌坊系洪武年间(|)徐达重修大同城竣工后,为壮军城、炫耀功德而建。四牌楼每坊中辟正门,左右为便门,高约三丈,宽约五丈余。四个牌楼里外正门上首均装有大幅坊额,东为“和阳街”,西为“清远街”,南为“永泰街”,北为“武定街”,黄底黑字,每字二尺见方,为清代重修牌楼时由大同书法家王德馨所书。整个建筑结构精美巧固,巍然壮观。可惜的是,1952年,因妨碍交通,四牌楼被拆除。2012年,媒体报道大同市政府有意复建四牌楼在内的多个大同地标建筑。 修复过程已于2012年9月时开工,修复方案中,复建的四牌楼宽19.2米,高14.43米,形制为“四座四柱三楼式悬山顶跨街牌楼”。
仍在复建中,不开门营业
代王府是明代规模较大的一座藩王府邸,代王府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19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二十多座,房屋八百余间。是新中国复建规模最大、复建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代王府于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在辽、金西京国子监的基础上兴建王府,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690m,东西宽260m,四面围有数米高的墙垣。代王府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承运殿、圜殿、存心殿,是代藩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长春宫、交泰殿、坤宁宫,是代王和代王妃居住的正宫。代王府历经了明王朝由建国而至失国的历史过程,先后有11位代王在此处理政务和生活起居,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崇祯十七年(1644年)3月,末代代王朱传?被执,王府毁于大火,仅九龙壁幸存。
2011年3月,作为名城复兴的重点工程之一,大同市恢复重建代王府的工程全面启动。2015年9月,代王府中轴线建筑群的复建工程进入收尾阶段。
怪不得这么新,原来是复建的
有人称代王府为“小故宫”,是因为它比北京故宫建造早,比明代其他藩王府规模大且等级高。
这门前的石狮子怎么那么瘦,难道藩王不敢吃太多
这个角度看,好像一条狗啊
门前的牌楼,看样子今年即将开放接客了
这是九龙壁前面的小破门,不开
代王府也就这九龙壁就老的
大同九龙壁,建于明代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邸前照壁,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建筑年代最早的一座琉璃龙壁。壁高8米,厚2米,长45.5米。壁上均匀协调地分布着9条飞龙。两侧为日月图案。庑殿式壁顶,正脊饰凸雕莲花及游龙,四角戗脊置走兽,壁面由426块特制五彩琉璃构件拼砌而成。9条飞龙气势磅礴,飞腾之势跃然壁上。
大同九龙壁,龙的间隙由山石、水草图案填充,互相映照、烘托。壁顶覆盖琉璃瓦,顶下由琉璃斗拱支撑。壁底为须弥座,高2.09米,敦实富丽,上雕41组二龙戏珠图案。腰部由75块琉璃砖组成浮雕,有牛、马、羊、狗、鹿、兔等多种动物形象,生动活泼,多彩多姿。
每当朝阳升起,金光万道,九龙壁涂上了一层耀眼的光辉,巨龙仿佛冲破雾霭,腾身游动起来。随着晨雾的消散,九条龙更加绚丽,万缕金光在龙身上闪耀,龙身抖动,昂首摆尾,盘绕弯曲,在海波上翻腾,在流云中穿行,犹如真龙再现,宛然如生。
所以一定要上午来,我们的时机就没有拿捏好
看这条龙的小眼神,哈哈
大同钟楼位于大同古城区以西清远街街口中心,与城东太平楼、城南鼓楼、城北魁星楼相应。该楼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旧钟楼毁于1951年,2015年启动复建 。
大同清真大寺为山西境内两座知名清真古寺之一,寺内乾隆七年(1742年)重立《敕建清真寺碑》称始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年),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它比北京***进行礼拜、聚礼和节日活动的中心,中国伊斯兰***会所在地东四清真寺(又名法明寺)要早六百七十年,或为伪托。
华严寺始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取“慈悲之华,必结庄严之果”的大乘教义而命名。清宁八年(1062年)建华严寺,奉安诸帝石像、铜像。辽末因为战争,寺院局部建筑被毁,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修,是我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辽、金两代,平城(今大同)都是当时的别都,该寺受到皇室的重视,因此兼具辽国皇室宗庙性质,地位显赫。
华严寺坐西向东,山门、普光明殿、大雄宝殿、薄伽教藏殿、华严宝塔等30余座单体建筑分别排列在南北两条主轴线上,布局严谨。上华严寺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分为两院,有山门、过殿、观音阁、地藏阁及两厢廊庑。下华严寺位于上寺的东南侧,相距不远,以薄伽教藏殿为中心,有辽代塑像、石经幢、楼阁式藏经柜和天宫楼阁等。
普光明殿前檐的门柱,彷如蜘蛛的四只大脚,像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保护着身后的大殿。对面那个小屋是山门。
与岁月比,人类不过是一瞬
据说在中国有很多华严寺,比如西安,广州、青岛都有华严寺,据统计中国有十几个华严寺,这是因为《华严经》在佛教中占据重要位置。“慈悲之华,必结庄严之果”所以中国很多寺庙都是以“华严”命名。而山西大同华严寺在全国知名度非常高,而且规模也是一般华严寺无可比拟的。
大同华严寺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跟其他寺院是不一样的,那就是它是一座坐西朝东的寺庙,而不是坐北朝南。在我国不管是寺庙还是住宅一般都遵守坐北朝南的定律,因为我们地处北半球,这样可以接收到更多的阳光。但是大同华严寺是坐西朝东,这跟它们建造之初的辽有关,辽是契丹人建立的王朝,契丹人是北方的游牧民族,他们的原始崇拜是太阳,他们认为生活中的一切都和太阳有关,因此,每天早晨出了帐篷的第一件事就是朝拜太阳,他们的居住习惯是坐西朝东,他们修建的寺庙、宫殿统统门窗朝东,以沐浴太阳的光芒。所以华严寺是中国唯一一座坐西朝东的寺庙。后来金重建华严寺时也遵守了契丹人的这种习俗,直到后来华严寺经过历次毁坏,始终都是保持了这一习俗。
大雄宝殿位于华严寺内北隅,是现存古代木构单体建筑规模最大者,是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之一。始建于辽,保大之乱(1122年)毁于兵火,金天眷三年(1140年)依旧址重建。
殿外的殿墙上嵌有四块石碑,为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书写的《易经》碑。
大雄宝殿正脊上的琉璃鸱吻规模很大,高达4.5米,由八块琉璃构件组成,北吻是金代的原物;南吻是明代制作,也是中国古建筑上最大的琉璃吻兽。顶部覆盖筒瓦,黄、绿色琉璃瓦剪边。大殿外檐斗拱为双抄重拱五铺作,计有7种,形制硕大有力。
华严宝塔是继应县木塔之后全国第二大纯木榫卯结构的方形木塔,通高43米,上景金盘,下承莲池,特别是塔下近500平方米的千佛地宫,采用100吨纯铜打造而成,内供高僧舍利及千尊佛像,金碧辉煌,全国唯一,是传统与现实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华严宝塔是根据《辽史·地理志》上的记载恢复建造的。
因为走累了,在门外边看里边的坐佛头都没了,就没进去,错过了金碧辉煌的千佛地宫
下寺大殿为薄伽教藏殿,意为佛教的经藏殿,“薄伽”是印度梵文的译音,是佛的意思。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九脊顶,正脊两端矗立着高达3米的琉璃鸱吻。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檐柱显著升起。
在佛坛上的诸菩萨像中,以一尊面带微笑的“合掌露齿”胁侍菩萨像最为生动,堪称“神品”。塑像高约两米,赤足站立在莲花台上,体态丰盈、上身薄袒、衣饰贴体、肘悬飘带、发束高冠、身姿略侧、颈项微斜、双目半睁、朱唇小开、两手合十、举至胸前、露齿微笑,被赋予“东方维纳斯”之雅号。
辽代皇家崇信佛教,征调能工巧匠修建华严寺。城外有个雕造技术出众的巧匠,不愿为皇家卖命,而且也不忍心留下年轻的独生女儿一人在家。这惹恼了官府,总管以“违抗皇命”的罪名把他痛打一顿。由于众工匠的请求,才免于更大灾祸。
他女儿惦念老父亲,便女扮男装,假充工匠的儿子,托人说通总管,前来照顾老父亲,并为皇室干活。她见父亲和工匠们塑造神像时苦苦思索,便常在一旁或立或坐,做出双手合十、闭目诵经的姿态,为他们祈祷。
雕工们受到启示,便依着她的身段、体形、动态塑造修饰。后来总管毒打该女,她纵身投入铸钟造塔的滚沸的铁水中,化为一朵白云,飘向了天空。年轻工匠记住了老工匠女儿临去之前的露齿一笑,就照她生前的身态、形体、眼神雕成了一尊菩萨像,放在显要位置,特别把那露齿莞尔一笑的神情塑在雕像上。
合掌露齿的“东方维纳斯”(网转,侵删)
可能是光线原因,我们俩看半天也没看出露齿来
在薄伽教藏殿内四周,依壁有两层楼阁式藏经柜共38间,在后窗处,有用拱桥连接的木制天宫楼阁5间。楼阁雕工极细而富于变化,是中国唯一的辽代木构建筑模型,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被已故的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海内孤品”。藏经阁内,共有明、清藏经1700余函,18000多册,其中有明代永乐和万历年间刻印的佛经1700多册,佛经皮函表用绫绵装裱,是佛经中的上品。殿内还有一套清代完整的《龙藏》。
不负责任的据说是雍正的墨宝,像吗?
任时光荏苒,角落里的卧兽始终守望一方,山门里的哼哈二将落得个自在清闲。
扫街一整天,逛累了,坐在华严寺的长凳上休息,一边吃着龙聚祥打包的冰糖沙棘雪梨,一边商量着。
某非:这个沙棘雪梨也太好吃了吧
某粥用牙签戳了一颗沙棘:你尝尝这个
某非吃进嘴里咀嚼了一下,嘬了嘬牙花子:真爽!
某粥用牙签又戳了一颗雪梨给某非
某非:咱们回酒店休息一下,傍晚去土林吧
某非:今儿天儿好,那儿可以拍星空,要不你的强光手电筒岂不白带了
某粥:等星星出来早关门了,哪还拍得到
某非忽然意识到,应该提前问问景区能在里面逗留多晚,但仍心有不甘:咱们调整行程顺序不就是为了去土林拍星空吗?
某非看了看天色,天那么蓝,只有一点点云彩,估计一会儿就给吹没了,多合适的天气啊!再看看明天的天气预报,多云,于是仍不死心:今天不去就没机会了,明天多云没星星啊。
某粥把最后一颗雪梨戳进某非嘴里。
。。。。好吧,你高兴就好
好好地休息了一整晚,连晚餐都是点的外卖,某粥还泡了个热水澡,早上自然醒,吃顿丰盛的早餐,立马满血复活!
今天的计划是云冈石窟。云冈石窟门票100元,往返车票15元。
云冈石窟于北魏时期开凿,一直到清代都有修葺 。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
早期石窟即今第1620窟,亦称为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
中期石窟是云冈石窟雕凿的鼎盛阶段,主要有第1、2窟,第5、6窟,第7、8窟,第9、10窟,第11、12、13窟以及未完工的第3窟。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
晚期窟室主要分布在第20窟以西,还包括第4窟、14窟、15窟和11窟以西崖面上的小龛,约有200余座中小型洞窟。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
我们只参观了前20窟,这部分为官方督造,比较精美,尤其5、6窟的彩绘,生动形象,其他几窟还有供养菩萨六美人、合掌露齿微笑菩萨、佛本行、本生、因缘和维摩诘故事等、以及万佛窟、千佛袈裟等等,都是非常有可观性。
所有这些小知识均来自景区提供的二维码“古猫陪你去看博物馆”语音讲解,里面还有一些洞窟内的图片,花费10元,回家还可以继续听。
很多洞窟都是彩绘,均不允许拍照,下面有一些图片来自古猫或者网上找来的。
据《因果经》等载,释迦牟尼佛从兜率天宫降生于人间时,乘六牙白象,其母摩耶夫人昼寝,梦六牙白象来降腹中,遂生释迦牟尼佛。
《异部宗轮论》谓“一切菩萨入母胎时,做白象形。”
《杂宝藏经》里说:释迦牟尼佛的前身,曾是一头六牙白象。
《普贤观经》等说乘六牙白象王,若观念惨悔,菩萨即乘六牙白象为其显身,并谓六牙白象之六牙表六度,四足表四如意。
六度就是六个到彼岸的方法。佛教的六度:布施到彼岸;持戒到彼岸;忍辱到彼岸;精进到彼岸;禅定到彼岸;智慧到彼岸。
彼岸:清净的世界,能永远保持心理平衡的境界。
1、2窟外崖壁上的佛龛
这是碧霞洞,没有编号,是道教洞窟,佛像是后来搬进去的。
可是怎么用这个姿势瞻仰呢
奇怪,为什么墙壁上、佛像上到处开着各种各样的小洞,有的稀疏、有的繁密,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辽代以后,特别是元代以后,由于云冈石窟的风化严重,石雕佛像被损毁,针对佛像的维修,主要是进行大规模的泥塑翻新,采用传统的打孔、嵌入木栓、缠麻、涂泥、彩绘的办法。即工匠把木桩打入佛像并以绳子固定,外面覆盖泥塑彩绘,防止石头风化。但时间一久,泥皮脱落,木桩裸露,后期无人再进行维护,就变成这千疮百孔的样子了。
一般而言,重修时代越早水平越高,重修时代越晚水平越差。估计现在的重修技术也提高了很多。
西方三圣,面貌圆润、肌肉丰满、花冠精细、衣纹流畅,本尊坐佛高约10米,两菩萨立像各高6.2米。从这三像的风格和雕刻手法看,可能是初唐(公元七世纪)时雕刻的。
这个雕像有点恐怖,好像是第4窟外面崖壁上的佛龛,应该是民间开凿的洞窟。
第5窟里面北壁主像为三世佛,中央坐像高17.4米,是云冈石窟最大的佛像。窟的四壁满雕佛龛、佛像。拱门两侧,刻有二佛对坐在菩提树下,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
第5窟,菩提树(网转,侵删)
第6窟是云冈石窟内容最丰富的、表现最突出、保存最完好的石窟。塔柱四面大龛两侧和窟东、南、西三壁以及明窗两侧,雕出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很有意思的几幅故事:释迦牟尼佛还是太子的时候从摩耶夫人腋下诞生,且刚生下就能走路,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并接受九龙沐浴。为娶邻国公主比拼射箭,娶老婆生孩子一样没落下,但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想法他也有,结果所遇路人“生老病死”的痛苦对他造成极大冲击,于是开始思考人生,最终出家修行成佛。
第6窟,腋下诞生(网转,侵删)
第6窟,比拼射箭(网转,侵删)
第6窟,出家(网转,侵删)
第7窟,窟前建有三层木构窟檐,窟内分前后两室。后室正壁上层刻有菩萨坐于狮子座上。东、西、南三面壁上,布满雕刻的佛龛造像,南壁门拱上的六个供养菩萨,形象优美逼真,被誉为“云冈六美人”。窟顶浮雕飞天,生动活泼,各以莲花为中心, 盘旋飞舞,舞姿动人。
第7窟,六美人(网转,侵删)
第8窟,窟内两侧有五头六臂乘孔雀的鸠摩罗天,东侧刻有三头八臂骑牛的摩醯(x)首罗天,也是湿婆神(看过盗墓笔记的都知道湿婆吧,这个湿婆跟我想象中的湿婆一点儿也不一样),这两尊雕像都属印度教,在云冈极为罕见。
另外,后室南壁明窗西侧壁立有合掌露齿供养菩萨,菩萨双手合掌,右脚稍踮,立于束帛座上,头戴日月宝冠,面相丰润,细目长眉,嘴角上翘,温婉含笑,玉齿皓然,脸颊上露出一对深深的酒窝。
第8窟,摩醯首罗天和鸠摩罗天(网转,侵删)
第8窟,合掌露齿供养菩萨(网转,侵删)
我们仔细看了看,真的有酒窝儿
木构建筑是清朝重修的。门上立柱的鬼头
第9-13窟合称五华洞。有些洞窟未开放。
第9、10窟是中西合璧的洞窟,雕有忍冬纹饰、海王三叉戟、以及仿希腊神庙的八棱形的爱奥尼亚柱等外来文化特征。
第11窟,窟中有直达窟顶的方形塔柱,四面雕有佛像。
第12窟音乐窟,正壁上端刻有伎乐天人,手执弦管、打击乐器,神情迥异,形象生动。他们手中的排箫,箜篌等古典乐器十分珍贵,是研究中国音乐的重要资料。
第13窟,正中端座一尊交脚弥勒菩萨佛像,为未来佛,高12米多,左臂与腿之间雕有一托臂力士像,这是云冈石窟仅有的一例。南壁门拱上部的七佛雕像,为三世三千佛的过去和现在佛,雕饰精美,姿态飘逸。
这是第14窟,外壁上很多佛像。
第14窟,是破坏最严重的的洞窟之一,雕像多分化,西壁上部,尚存部分造像,东侧存有方形佛柱。
第15窟,雕有一万余尊小佛坐像,人称万佛洞。这就是三世三千佛,佛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身。
第15窟,洞口也是千佛雕刻。看着这些被时光侵蚀的佛像,仿佛能够看到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北魏文成帝令沙门统昙曜(音坛耀)开凿5个大石窟(第16- 20窟),后人称为昙曜五窟。
“昙曜五窟”:开凿于公元460465年,北魏文成帝令沙门统昙曜(音坛耀)开凿5个大石窟(第16- 20窟),后人称为昙曜五窟,是云冈石窟的第一期工程。据说是要显示北魏皇帝权力的无限;而5个石窟的中央都雕刻了巨大的如来佛像,象征了北魏五朝的五代皇帝。
第16窟为平面呈椭圆形,主尊为施无畏印的佛立像,高13.5米,其形象与其他四洞主尊差异较大,头部刻有波状头发,面部长圆,身上穿的不是袒右肩袈裟,而是袈裟从双肩搭下来后其衣角搭在左肘上,胸前用带子打结的形式。这种着衣形式称为“双领下垂式”或“中国式袈裟”。
公元前后佛陀像分别在犍陀罗和秣菟罗地区出现,此时,已有了袒右肩式和通肩式袈裟。佛教初传入中国时期,佛陀像还沿袭着这两种早期着衣形式。然而,随着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日益深化,佛陀也改穿上中国式的衣着,因此产生了所谓“中国式袈裟”。第十六窟主尊应为中国式袈裟佛陀像的早期范例之一。
从洞窟平面看,其他四洞主尊都占满整个窟内空间,而第十六窟主尊和前壁之间有较大距离,由此有学者认为第十六窟在初期开凿工程中并未完成,后来经重新改凿才得以竣工。
第17窟,形制较特殊,洞窟地面低于洞外地面。主像是三世佛,正中为交脚弥勒菩萨坐像,高15.6米,面部、双臂及背光的大部分已崩塌,腿部雕刻尚未完工。戴宝冠,身上饰璎珞、臂钏,胸前佩蛇纹饰带。开凿洞窟时应是由上而下雕刻的,或因当初第17窟的施工规划不完善或其他原因,主尊造像体量过大,雕凿腿部时发现洞窟的高度不够,工匠们毫不犹豫地将洞窟的地面向下挖掘,终于把交脚菩萨成功地容纳到洞窟里。东、西两壁各雕龛,东为坐像,西为立像。明窗东侧的北魏太和十三年(公元4***)佛龛,是以后补刻的。
第18窟洞窟有一门及明窗,窟内主尊为立佛,高达15.5米多,立在很低平的莲花座上,身披贴身的袒右肩千佛袈裟,素面高肉髻,面相浑圆,大目、高鼻、垂耳、面带微笑,宽肩,右臂垂下,手已残,左手举于胸前持袈裟。
主尊两侧各有一胁侍菩萨,在菩萨头上各雕五尊比丘像,共十尊,有的双手合十,有的捏莲花或水瓶等,身姿各异,它们可能是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左右侧壁各有一立佛像,高约9米,其容貌与主尊十分相似,具圆形头光,身躯短粗,着通肩袈裟,右手举于胸前,五指伸展(东壁佛把大拇指和食指捏一起),掌心向前,左手垂于体侧持袈裟衣角。
第18窟,十大弟子憨态可掬
第19窟,是昙曜五窟中最大的洞窟,主洞左右各开一个侧洞,洞窟外立面风化严重。主洞平面为椭圆形,穹窿顶,开有门和明窗。这是昙曜五窟的共同形式。主像是三世像,窟中的释迦坐像施无畏印,高16.8米,是云冈石窟中的第二大像,高肉髻,素面,面相丰圆,下颌部分已崩塌,其容貌与第二十窟大佛极为相似。大佛直接坐在石窟地面上,无台座。身穿与第二十窟大佛同样的袒右肩、右肩覆衣的袈裟,右手举于胸前,五指伸展,左手持衣角置于腹前,衣纹表现与第二十窟相同。因造像太大,不管在窟内还是窟外,无法把握大佛的全貌,礼拜者必须站在洞窟外面,透过明窗才得以瞻仰大佛容貌。大佛和洞窟限制了参观者的视角,也就是说大佛拒绝参观者无礼的眼光,只有在它规定的范围内才允许与其交流。
窟内壁刻满千佛,并在前壁左右两隅的千佛中刻有较大的佛立像,立佛膝下有一小孩,佛摸小孩头,据说这是释迦牟尼和其子罗睺罗。
窟外东西凿出两个耳洞,各开在离地表高约5米处,西洞前壁已坍塌,都以施无畏印的佛倚坐像为主尊,各雕一身8米的坐像。
第19窟,罗睺罗父子相认(网转,侵删)
第20窟的主尊是云冈石窟最有名的大佛,俗称露天大佛。因为前壁和窟顶崩塌,本来藏在洞窟内的主尊像完全暴露在外面。主尊是施禅定印的佛坐像,高约14米,腿部风化严重,高肉髻,头部素面,面相丰圆,大目高鼻、双耳垂肩,唇上蓄八字须,嘴角微微上翘,宽肩,双手放在腹前系禅定印,着袒右肩袈裟,右肩覆衣角,袈裟下面穿僧袛支(内衣),衣边饰联珠纹。身后有火焰背光,内有坐佛及飞天等。第20窟坐佛充分反映了北魏佛教造像的宏伟气势,为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
我们从侧面参观大佛时能发现,它的背部与山体是连在一起的,并不是一尊圆雕,但从正面看,大佛是一个独立的、完美无缺的造像。不过,其面部从正面看和从侧面观察,给人的感觉不一样。耳朵的位置太靠后,眼眶也拉得过长,这种做法使大佛面部富有深度。这也说明如果我们的视点移动就会破坏大佛造型的平衡。本来,大佛是藏在洞窟里面的,人们没有条件从侧面观看大佛的脸部。大佛没有必要考虑从所有角度参观的可能性,大佛和礼拜者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礼拜者只被允许从正面仰视大佛,而大佛静静地俯视着礼拜它的人。
着袒右肩袈裟而右肩覆衣角的形式常见于凉州地区,故此亦称“凉州式袈裟”。昙曜本人又是出身于凉州,我们认为这一点与大佛衣着的选择可能有着某种联系。
第20窟,释迦摩尼,淡淡的微笑
第20窟,胳膊旁边的孔洞是隧道,为了让大佛后背通风排水用的。
云冈石窟回来,扫个共享单车到大同古城的华严街逛吃逛吃,这条街是步行街,共享单车不能还车哦。
最后骑到了善化寺门前,这里有个五龙壁。两位老年团友骑着小洋车晃啊晃
善化寺五龙壁,原为城南兴国寺山门前之照壁,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1980年因壁体歪闪倾斜严重,拆迁至善化寺西跨院保护,2009年移建于此。五龙壁长19.9米,高7米,厚1.48米,正面通体用五彩琉璃镶砌,共分上、中、下三个部分:下部为须弥座,座面雕有牛、马、蛇、兔、鹿、狗。狮、象、膜鳞、狡倪等十多种动物,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中部宽大壁面之上雕有五条四爪金龙,腾云驾雾,大有龙飞虎跃之势。正中一条金龙,为五龙壁之核心,龙头向前,龙尾摇摆,鳞光闪亮,别具风采。两侧各有二龙互相对称,中龙色泽稍淡,仿佛由天降下,正在兴云播雨。南北两侧游龙、龙身略呈卷曲,昂首挺胸,伺机腾飞上空;顶部为仿木构建筑形式,上有琉璃瓦覆盖,下有琉璃斗拱支撑,两端置有鸦吻垂脊兽。
后来一查,大同还有两个五龙壁,一个在文庙,为单面砖雕,始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1995年因道路拓宽拆除了照壁,1996年7月,照壁后移9米按原样修复;另一个在天竺庙,乃天竺庙山门前之照壁,建于明朝崇侦年间,其构图、格式均与善化寺五龙壁相似,也是彩色琉璃照壁,因年久失修,壁身有倒塌之危险,为妥善保护文物,故而,于1978年拆除,将其原件贮存在善化寺内(一,怎么没看见呀)。
两位老年团友来个骑行看世界
善化寺,俗称南寺,据善化寺内金大定十六年(1176年)《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碑载: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原名开元寺,为国立寺院。五代后晋时改名“大普恩寺”,辽末保大之乱被毁,金天会年(1128年)重修。明正统十年(1445年)始更名为善化寺,把寺院作为官吏“习仪之所”,建立“僧纲司”管理全城僧众。
善化寺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坐北朝南,渐次展开,层层迭高。前为山门,中为三圣殿,均为金时所建。辽代遗构大雄宝殿坐落在后部高台之上,其左右为东西朵殿。东侧为殊阁遗址,西侧为金贞元二年(1154年)所建普贤阁。善化寺建筑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左右对称,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辽金时期建筑。
走进大雄宝殿,一睹真颜
其实来善化寺就是想看看倒影,可惜这潭水太少了,都快干透了
逛累了回酒店休息睡个觉,傍晚我们登上大同的古城墙,这里是南门的永泰门,登临处就在善化寺对面。
大同古称平城、云中,辽代改称大同。历史上这里是中原的汉民族和塞外的游牧民族争夺天下的古战场,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大同绵延数千年的战争史和民族交融史。
现存大同城墙为明洪武五年(1372年),大将军徐达奉命依辽、金、元旧城基础增筑新城,略呈方形,东西长1.8公里,南北长1.82公里,周长7.24公里,面积3.2***公里,在全国颇有名气。大同城墙高大坚固,建筑精美,但历经战争;历史自然和人为的原因,遭到了毁损,城墙包砖极少,但大部分夯土城墙都保存较好。
开始亮灯了,这时候还看不到光彩
城墙很高,幸亏上面有女儿墙
看,流星!哦不,是飞机
大同古城墙体“三合土”夯填,墙表包砖,高约14米,比西安古城墙高2米,最宽处16.6米,比南京古城墙最宽处还宽6.6米。城墙上有62座门楼、角楼、望楼。城门楼四座,其中南门城楼最雄壮,为三层重楼,面宽61米,进深23.35米。城墙四角雄峙着四座角楼,尤以西北角楼最杰,呈八角形,称为乾楼。54座望楼中以洪字楼为望楼之最,为其他古城墙中少有。同时还建有96座窝铺。在距墙约40米处,修有护城河,宽10米,深5米。四门外有瓮城,建筑面积约为17600平方米。瓮城外又筑有月城,将瓮城圈在其中,辟有城门。这样,出入大同城须经三道门卡。各门上还建“箭楼”或二层“匾楼”。
城墙上的双人车都已经歇息了
三层重楼的设计确实雄伟
这家的什锦火锅很有特色,所有食材码放整齐在铜锅里炖,放了特制的调味汁味道鲜美。沙棘汁是店里自榨的,酸爽级了,吃不了酸的童鞋慎点。
这家店用餐分了两个餐厅:火锅和中餐,却把什锦火锅分到了中餐里边,导致跟服务员点餐交流了半天不在点上,后来终于弄明白我随口抱怨了几句,不过服务员们的服务态度特别棒。

鼓楼东街老火锅(鼓楼店)

鼓楼东街老火锅(鼓楼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建筑消失的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