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孩子要上高中了,不知道正规普高哪个好?

上职高一点也不丢人,相反,上职高是在响应国家的教育政策,是一件光荣之事,何来丢人一说呢?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因此在中考中,各地教育部门都会要求学校严格执行普职比6:4(或5:5)的任务,因此,考上高中的难度将加大。

老穆在暑期时,曾看到宝鸡市教育局发布一条“关于严禁招收初三复读生的紧急通知”,其中有这样一条规定:

全市所有公、民办初中学校、普通高中、校外培训机构严禁招收初三复读生。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的,在宝鸡市教育局给出的理由中,有这样一条:

确保(陕西)省考指标普职比6:4任务圆满完成。

从整体上看,一方面目前不能满足所有人上普通高中,另一方面,也需要有人上职业高中

职业高中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不只是需要博士、硕士、学士,只需要教授、研究员,也需要技术工人,需要医生同时也需要护士,需要厨师也需要服务员; 技术工人、护士、厨师和服务员,并不需要上普通高中,他们更适合上职业中学。像厨师,更多需要的不是掌握了多少课本知识,也不是学历越高,做出的饭菜就越可口;他们更多需要的是不断地反复练习,包括最基本的刀工。只要做得好,当厨师绝对不比上大学生或研究生差,从而上高职丢人之说,又从何谈起呢?怕是很多人要羡慕上了高职的同学才对呢。

从个体来看,每个人的智商不一样,不是人人都适合上普通高中的

不论我们如何努力,由于先天的原因,我们每个人的智商和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因此无论我们如何努力,在学习上一定会有差异的。承认这一点,考试时候比别人差,就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儿,因为有些事情,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就像有的人身在了城市,有的人生在了山区,是一个道理,学习差本身并不丢人,因此上职高,也不存在丢不丢人的问题。而且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一样,有的人善于思考,有的人长于动手;对有些人来说,也许上职高,然后学门技术,未来的一生,要比让他考上什么博士搞什么研究,过得更快活呢。

职业教育的重要,文学硕士居然回头去上了技校,去学起了电焊技术,在这样的现实面前,上职工哪里有丢人的感觉呢?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从国家层面上都越来越重视职业技术教育。没有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我一贯认为,上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才是最好的;而不是一定要上普通高中,然后再上大学这一条路;只要学生觉得学技术更有利于自己的未来发展,就大胆地去上职高吧。

每一年的中考,很多家长为孩子的去向问题伤透了脑筋,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最终以成绩论英雄。中考成绩公布之后,有一部分孩子由于种种原因成绩不理想,没有上高中,去了职高。我觉得现在人的发展是多元的,正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此路不通,我们可以走别的道,没有必要认为上职高很丢人。

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考更多的是将学生进行分流,成绩优异的孩子可以上普高和重点高中,成绩一般或者不理想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上职业高中。

掌握一门职业技能,将来以后步入社会,有一技之长才能处于不败之地。并不是说进入了职高以后,孩子后半生就没有了前途,更没有了希望,其实很多人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职高的出路也有很多,除了出来之后做一名技术性人才之外,还可以参加高考,考上自己理想的院校,并不是说只有出去工作这一条门路。

记得当年我在选择上中等师范的时候,我也有很多同学因为成绩不理想去上了职高。当时可能电子类专业比较吃香,20年后的今天这些同学在各自的工作领域发挥了自己的专长,也做得不错。其中有一位同学,自己成立了一家软件研发公司,自己当老板。由最初的给别人打工变成了自己说了算,而且每年的收入上百万进账,确实让不少同学非常羡慕。

如果你中专毕业就去找工作了,那当然是拿不出手。一定要上大专。三个例子:

例子一:我和我表妹都是高中毕业,但是我们都只能上大专。我是14年毕业,那时候还有三本线,我距离三本线还差5分(三本线326分,我321分,理科),所以只达到了专科线,最后去了大专。我表妹就比我好多了,她是2020年毕业,四百多分,文科。可是现在已经取消了三本线,只有一本和二本,结果她又差二本线二十多分,虽然总分比我高一百分,也依旧是只能读大专。所以,不是说上高中就飞黄腾达了,你高考成绩不好,照样只能读专科。

例子二:我大专宿舍里,8个人就有3个是从中专来的。另外的虽然是读高中,但是有的高考只有230分。你看,高考321分,高考230分,读中专的,结果最后都睡在同一间宿舍。

例子三:我毕业后去到厂子里工作,厂子里员工是划等级的。等级是怎么分的我不知道,只知道等级肯定影响工资多少。我刚去到当然就是最后一级,然后班长安排一个师傅来带我,他是倒数第二级。后来我过了实习期,考完试,转正之后,立马从倒数第一级就跳到了倒数第三级,等级瞬间超过了带我那个师傅。于是就有同事满脸疑惑地问,带我那个师傅干了几年才从倒数第一级爬到倒数第二级,怎么我刚一转正就到倒数第三级了?结果班长一语道破:人家是大专毕业的,你呢?(很多同事都是初中毕业而已的,高中毕业的都没几个,大专的只有我一个,大学毕业的人家去坐办公室了,不在生产线上干)

各位朋友,看到这,你应该明白了吧?国家关于“保持普职比例大体相当”的既定政策是不容改变的。

(一)摆正心态,做好自己,闲言碎语,由它去吧!

试想一下,你将来过得好与坏,与别人有关系吗?别人过得好与坏,与你有关系吗?

既然关系不大,为何要那么在意人家的看法呢?

“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二)上了职高,不代表今后就没有学历晋升的机会了。

老穆认为,只要你肯努力,有一颗向上的心,将来一定会有所作为的!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为将来就业铺路。

【2】职高的考生可以通过春季高考考入本科院校。例如山东、上海等省市都有春季高考的。

【3】职高学生也可以参加自考和成考,同样可以拿到大专和本科文凭。

(三)作为家长,首先要关注的不是别人的看法,而是要关注孩子的态度。

读职高,能否有大作为,关于取决于孩子的态度。

如果孩子在读职高期间,不思进取,只想着玩,我想,读了也跟没读一样,最后真的就丢人了。

作为家长,要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让孩子改变学习态度,在职高中好好学习。

【结束语】如果说孩子在中考已经失利了一次,那么,请孩子不要再失去“职高”这个机会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加油!所以我认为上职高并不丢人,不要认为上了职高自己就没有了前途。我们需要做的是从现在做起,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不管上什么学,从事什么职业,发挥好自己的特长,掌握一技之长。将所学的知识学专学精,学有专长,一样可以在社会上立足,也许经过自己的辛勤努力,去创造辉煌灿烂的人生。

真想知道,那些没考上高中的同学都去哪了

去不了好高中,你离好大学可就越来越远了。

“考大学有什么难的,100人里面至少有80个人有书读。” 
中国教育在线近期发布的《2019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高考报名人数突破千万大关,2018年全国高考实际录取率达81.13% ,河北、江苏等地的数字则突破了90%。 
听起来,在高考这场战争中,学生顺利考上大学是主流结局,只有排名在尾巴端的少数人才会出局。 
但这一结论忽略了一个前提。在三年前的另一次选拔中,有更大数量的人早已被淘汰——这群中考里的失败者也就此与最直接的高考入场券失之交臂。 
超高的大学录取率似乎是一个温情的表象,戳破它之后,是升学难度和压力的一步步前置。毫不夸张地说,如今考高中真的要比考大学难,而且难多了。 

“考上普高而非职高, 
才算是真正意义的‘读高中’” 


虽然中考远不及高考瞩目,中考的硝烟也似乎常被外界忽视,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的竞争与难度不值一提。

高考要高分,从中考就要抓起。图/《小别离》

假如你是今年深圳升高中考近8万人中的一员,你在这场考试中胜出的几率,大概只有高考生们平均胜率的一半。 
在深圳市教育局发布的《关于下达2019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的通知》中,全市仅能为这近8万名考生提供约3.4万个公办普通中学的就读名额。与国内去年大学录取率最高能达到的90%相比,2019年深圳45%的公办普通高中录取率显得格外残酷。 
根据《南方周末》的报道,高中学位数量增长慢、高中建校力度不足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深圳学生的“读高中难”,使得深圳的普通高中录取水平落后于北京、上海、广州这些一线城市。 

深圳很多学生抢破头都很难入读的深圳中学。图/深圳中学官网

但其实在中考这件事情上,那些比深圳“容易”一点的城地方,并没有容易到哪里去。 
在国家统计局已有的最新数据中,2014年上海初中毕业生人数9.22万,当年普高招生人数5.29万,录取率约为57.4%;广东省初中毕业生人数138.3万,普高招生人数69.98万,省内平均录取率为50.6%…… 
以当时全国平均水平来看,这一数字约为56%。也就是说在初中毕业之后,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没法升学进入普通高中。而当年高考的平均录取率是74.33%。

事实上,我国的大学毛入学率与高中毛入学率之间的高低关系,呈现出来的是与上述现象相反的情况。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大学毛入学率接近50%,而高中毛入学率在2005年时就超过了50%,这一数字在2015年攀升至87.5%, 北京、上海等城市的高中毛入学率已经达到95%及以上。 
这里的“高中”,不仅指前面所说的“普通高中”,更包括了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中级技工学校、中等师范学校等。2015年的数据显示我国高中的普职比为41%。

可是,在学历至上、不读大学或不读研就难有出路的“认同”之下,对于大多数学生和家长来说,只有考上了普通中学而非职业中学,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读高中”。 
这也是他们只会为那百分之四五十的普高录取率揪心焦虑,而不会因90%以上的高中录取率而放心安心的原因了。 

砸钱、砸时间, 
一定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 

中高考录取率鸿沟的存在,使得一种观念也在考生与家长之间悄然形成: 
能考上高中、最好是进入重点高中,就意味着一只脚已经稳稳地迈进大学了。 
为进入一所好大学而铺设的最完美路径便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读重点小学初中,由此夯实的良好基础能帮你进入重点高中;进入重点高中最顶尖的重点班并且保证三年不被刷下,坚持到最后,你考上985/211甚至是清华北大便能八九不离十。

有网友还对不同条件学生的升学路线做过归纳: 
最高配置即上述的全“重点”教育——家庭环境小康以上、一路从重点中小学读来的学生,只要好好学,上名校基本没问题; 
其次,家庭条件一般、普通中小学的孩子,努把力考上重点高中还是有机会冲刺好大学的; 
而从层次更低一些的小学出来、进入普通或末流初中、职高,只会离一本院校愈来愈远。 
听起来,这种定义未免过于强调家庭出身而否定后来的努力,但不能忽视的是,每一次先前平台的高度,都会对你下一次跳跃的高度产生重要的影响。

有个朋友,他小学读的是家乡小地方的普通民办学校,毕业后家里找关系让他进了省会城市最好的私立初中,后来他顺利地考进了省重点高中,在一本率100%的重点班里,他和班里大部分同学一样进了985大学。 
而他曾经的小学同学,有人一路考上了普通二本三本,更多人去了职高、大专。 
当然,分数并不能证明谁成功谁失败,但不同环境给人带来的见识与成长之间的差别,却不言而喻。

如果说高中要凭学生的分数来争取,那么前一步骤的起跑线是否能给学生带来优势,则抛给了他背后的家庭。 
为了孩子能上重点小学,在大城市里择“学区房”而居的父母不在少数,即便是房屋破旧、天价购买也在所不惜。

网曝南京天价学区房,价格炒至200多万。图/现代快报

名校的选拔赛中,家长不得不陪同孩子辗转多地参加一轮又一轮的笔试、面试,有时就连家长自身也要被学校要求考核评测。 
在香港,这一竞争甚至提前到了“幼升小”阶段。纪录片《没有起跑线》中,有家长为了让孩子进入只收一月份出生的孩子的名校幼儿园,连怀孕的时间都要计算好,力求“赢在子宫里,赢在造人前。”

因为前一步走慢了,后面不知要花多少倍的努力来弥补,甚至可能无法弥补。 
人人都想更早就做足准备、想挤破头更往前站一些,在这样的竞争氛围之下,谁敢毫不着急焦虑地按部就班呢。 

考不上高中,不是人人都有退路 


有限的录取名额摆在面前,总还是有人要被淘汰。 
那些落榜但仍想读大学的学生能去哪儿?对于城市里的学生来说,如果家里有条件,读国际学校、直接出国或许都是不错的选择。 

“上高中难就读国际学校”或成移民广告的最佳文案。

但对于县城或乡镇的学生而言,想考上重点大学,便要认定那条唯一可能通行的路。 
自上世纪90年代尤其是高校扩招以来,农村考生上大学的数量大有提升,但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却在不断减少。“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有数据指出,过去二十年,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清华2010级农村生源仅占17%。 
《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1952—2002)》曾指出,“乡镇学生要想进入精英大学, 首先必须进入本县的重点中学, 所在区县的经济、教育越落后, 这一标准越适用”。 
也就是说,如果不一步一步地争取更好的教育环境,他们考上名校的几率更微乎其微。

一部关于中考的纪录片《初三》,就将目光聚焦到了湖南省的一所县城初中。 
 这是一所普通的县属中学,在其校门口耀眼的红色横幅上,赫然写着“我校2012年中考成绩喜人:师范院校录取3人,长沙四大名校录取4人,县重点中学录取32人。” 
 “考上县里的重点高中一中”,是老师们每天对学生的耳提面命。早上六点起床、跑操、上课、自习、到晚上九点睡觉,备考的生活枯燥单调、日复一日。

不仅按成绩分班,班里还要按成绩分座位。 
图/纪录片《初三》 

但人人又各有不同。一名叫蒋杰的男孩喜欢上网打游戏,他对未来没有想法。有人问他考不上高中要怎么办,他只淡淡地说了一句“不知道”。 
成绩不错的女孩何丽红被看作是“全家未来的靠山”,家人和她希望都能考上师范学校,毕业好找工作挣钱,帮家里减轻负担。 
还有的家长并不太情愿让自己的孩子读高中,因为“高中学费贵,经济负担重,还不如让孩子去打工。” 
最终,只有48名学生上榜,成为竞争队伍中获得阶段性胜利的那一小撮。


无论是唯学历论带来的“必须上普高考大学”的“共识”,还是普职协调发展问题、中学资源分配不均等因素,都使“上高中难”成了一种普遍的存在。只不过,起点与环境的差异又给不同人群带来不同的难处。 
大城市的学生与家庭不得不为争取更好的资源而战,付出难以衡量出结果的金钱和精力。落后地区的学生也许还要说服家庭,还需要有经济条件,然后努力成为注定是少数的奇迹。 
而如果让这两拨人相互对看,后者也许会讶异于前者不仅能科科拿高分,还能玩转得了花样众多的技能。 
前者大概也不免对后者感到疑惑: 

他们明明这么拼命地专注于学习了,为什么成绩还是上不去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考不上普通高中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