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地科院为什么这么穷?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老子》七十五章

  国家的税收就是国家。

                         ——柏克《法国革命反思录》

  财产权的逻辑就是宪政的逻辑。从私有财产到国有财产,有两种方法可以完成这个转换,一是暴力,一是赋税。如果以暴力方式攫取私有财富,我们可以将其看作对私有财产的否定。但一旦使用赋税方式,就意味着国家对于私有财产权的承认。凡以赋税方式获得岁入的国家,都等于在逻辑上承认了私有财产先于国家而存在。从这个角度看,凡没有建立宪政民主制度的国家,其赋税都是缺乏政治合法性的。因为只有当私有财产是神圣的和在先的,国家财产才可能是正当的。用下面这个递进来表示:

  私有财产的神圣性—→无代议士不纳税—→国家财产的正当性。

  在1215年英国约翰王宣誓同意的《大宪章》63个条款中,至少有一半关乎对私有财产的保障。《大宪章》第一次通过立宪的方式,将财产问题与政治问题挂起钩来。它规定,“国王非经贵族和教士组成的大会议同意,不得向封建主征收额外的税金”。同时非经法律的审判,也不得剥夺任何自由人的财产。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在制度上确立了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原则,在政治的逻辑上就把私有财产置于国王的主权之外。同时也在古典宪政主义的政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先同意后纳税的原则。1265年,贵族孟福尔自行召集了英国历史上第一次议会,英国议会的形成过程表明,议会主要是一个纳税人会议。在15世纪之前,批准纳税也几乎是议会唯一的和最重要的职能。议会的发展历史表明,它最初体现的并非一种民主理念,而是财产权作为对主权者在先约束的一种宪政理念。英国有一句法谚,说“税收是代议制之母”。所以西方的议会选举长期以来,都以纳税人作为拥有选举权尤其是被选举权的主体身份。这个道理反过来,“无代议士不纳税”,就成为了美国为摆脱英国殖民统治提出的一个正当的理由。

  后来,西方国家这种关于纳税的主体资格限制逐渐淡化,实现了普选权。这是民主理念后来居上的一个结果。同时从间接税的角度看,在一个现代商业社会也几乎没有人是不纳税的。因此从在先的财产权原则出发,普选权也具有宪政意义上的政治合法性。

  宪法的财产权和私法的财产权

  财产权首先是一个宪法问题,而不是私法问题。私法本身无法确认任何针对权力的在先约束,因此也无力在公权力的侵犯前进行自我辩护。这一层在第四章关于罗马法历史的描述中已经谈及。但这里还有一个直接与赋税相关的问题。宪政意义上的财产权,是一种先于国家赋税权力的财产权。这意味着赋税就是对私有财产的第一次剥夺。因此所谓私有财产不受侵犯,首先就是私有财产不受非法赋税的侵犯。财产权在宪政制度之先的意义,首先就是要制约这第一次的剥夺。而私法意义上的财产权,却是一种后于国家赋税的财产权。赋税对私法而言是一个在先的、管不着的前提。宪法的财产权和私法的财产权,第一个根本区别就在这里,用下面的公式表达:

  宪法上的财产权-赋税=私法上的财产权

  用一个简单的数例。假设有一人去年获得了10万元的个人收入,国家通过各种税目和税目外的理由强制性从中拿走了4万元。什么是宪法要保护的私有财产呢?宪法意义上的财产权指的就是最初的10万元。什么又是民法要保护的私有财产呢?民法眼中的私有财产权指的是剩下的6万元。但问题在于,剩多少取决于国家拿走多少。如果国家拿走8万,民法就只保护2万;拿走9万,民法就只保护1万。无论国家拿多少民法都是不会、也不可能有意见的。私法在宪政秩序中的角色很清楚,它的口号是:你只管收税,剩下的事情归我。

  赋税问题的引用,可以很清晰的看到,那种认为财产权只是私法概念、只需要物权法保护、不需要被看作宪法问题的观点为什么是错误和自负的。[page]

  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

                      ——顾炎武《日知录》

  在共和主义传统中,一种根深蒂固的看法认为自由传统不可能与一个庞大的国家相容。这是一种很直观的认识,假如我们同意个人权利的优先是权力的正当性来源,同意每个人的自主是一个阿基米德支点,那么国家越大意味着权力的中枢离我们越遥远,也就越不容易被控制。在我们与国家权力之间,杠杆越长国家就越有力量,而个人自由就越发微不足道和失去保障。

  如果你愿意,还可以将通往国家权力中枢的线条拉得更长。几乎所有古典自由主义和宪政主义的思想家,从孟德斯鸠、洛克、休谟以及贡斯当、阿克顿和托克维尔等人,到当代的哈耶克和布坎南,都主张某种形式的联邦主义,把联邦视为宪政自由主义的题中之义。孟德斯鸠这样论述地域大小对政体的影响:

  共和国从性质来说,领土大小应该适中;要不这样,就不能长久存在。如果狭小将形成一个共和国,如果广大,人们会对来自遥远而又迟缓的惩罚无所畏惧,因此一个广大帝国的统治者必须拥有专制的权力。从自然特质来看,小国宜于共和政体,中等国宜于由开明的君主治理,而大帝国只能由一个专制君王来维持。因此要维持原有政体的原则,就应该维持原有的疆域。

  孟德斯鸠进而认为扩大疆域而能维持原有政体的唯一办法,就是联邦 .

  联邦共和国既由小共和国组成,在国内它便享有每个共和国良好政治的幸福。而在对外关系上,由于联合的力量,它又具有大帝国所有的优点。

  联邦主义在高度分散的个人与国家之间,通过多元化的地方共和体来实现对专断权力的缓冲和隔离,因此能够解决“麦迪逊的难题”,即又能制衡国家保障个人自由,又能进行在一个大型共和国进行有效率的统治。就连激进主义者浦鲁东也承认,联邦是一种自由与权威的完美协调。是结合了个人与社会都必不可少的正义、秩序、自由与稳定的“唯一的政府体系” .从美国建立第一个联邦制的立宪政体,到苏联解体的二百年间,全世界所有国土面积在100万平方公里之上的民主国家,全都实行联邦主义。所有国土面积在300万平方公里之上的国家,都实行联邦主义。中国是唯一的例外 .尽管在数量上联邦主义国家只有20多个,仅占国家总数的十分之一,但联邦主义国家占去了全世界面积的的二分之一和人口的三分之一。

  三、联邦主义与契约论

  联邦主义与民主的契约论基础有着紧密联系。如果统治者是需要被统治者同意的,那么需要同意的显然不能只是十万里之外的那个遥远的统治者,而要包括距离人们的家只有十里路的那些更经常和更具体的统治者。李大钊在论民主制度的《平民主义》一书里,就认为联邦主义是民主的必然衍生。我们知道古代那些具有超验背景的政治誓盟,都是发生在地方或诸侯之间的契约。休谟和康德都认为社会契约论不可能具有经验事实,这是指那种发生在每一个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契约”是不可能存在的,那只是我们为民主制度和国家起源提供合法性的一种理论模型。但发生在地方之间的、具有联邦主义色彩的政治盟约,却一直活跃在中西方的历史上(参见本书第四章)。从古代封建领主之间的契约,到宪政国家中地方共和体之间的联邦契约,是人类历史和“社会契约论”假设最接近的一种契约关系。这种以地方为单位的政治盟约传统是现代联邦主义的经验基础,而联邦主义则是在“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的观念下对盟约传统的一种深化。

  第一,政治盟约建立在一致同意的原则之上,本质上是一种私法性质的契约关系。而联邦建立在多数原则之上,从私法自治走向了公法内的共和。

  第二,建立在政治盟约之上的共和,是一种简单的共和,是城邦或州部之间的一种邦联。而经过了社会契约论改造的共和是一种复杂的共和。宪法不仅是城邦之间的契约,同时是人民之间的契约。基于这两重契约,每个公民同时接受地方和联邦双重主权下的统治。[page]

  在中央集权日趋衰微、合法性资源欠缺的幅员辽阔的后进国家,宪政转型的道路甚至民主化的道路,在本质上都可能与某种联邦主义的道路相重合。联邦主义观念的引入,意味着在政治合法性上给全社会带来了一次重订契约、重修旧好的机会 .联邦主义之下,国家中枢的权力将很清晰的来自地方共和体的同意和授权,地方不再是中枢的下级,用阿克顿的话说 :

  联邦主义是权力之间相互并列的关系,而不是权力之间相互从属的关系。它是一种平等的联盟,而不是上下之间等级森严的秩序。它是相互制约的各种自主的力量,它是权力之间的相互平衡。由此,自由就出现在其中。

  这样一个践履宪政的契约基础的机会,对一个传统的政治共同体完成宪政化转型,无疑将具有制度认同和收拾人心的巨大价值。

  四、联邦主义与纵向分权

  联邦主义也是宪政分权学说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三权分立是一种横向的分权(separation of powers),针对的是全权主义;联邦主义则是一种纵向的分权(division of powers),它瓦解的是某种中央集权体制。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封建制度的契约色彩曾经为一种联邦主义的分权模式提供了想象空间。后来随着商业城市的发达,城市共和体之间的分立逐步替代了封建领主之间的分立,但一种契约化的传统得到了延续。如最古老的联邦主义国家瑞士,在13世纪就出现了许多城市自治体之间的联盟。1291年8月1日,当时的三个州签订了永久同盟条约,这个盟约成为瑞士联邦的宪章,这一天也成为瑞士的建国纪念日。不过那时的瑞士联邦还只是我们今天称之为的邦联。

  中国从秦朝废封建开始,就终结了任何一种中央与地方进行契约化分权的可能性,从此以一种科层制的官僚体系(郡县制)取而代之,建立了一种中央集权的政体模式。但事实上即使最集权化的行政体制,也不可能将权力的触角如臂使指的伸到每一个遥远的角落,因此行政权在事实上的纵向分配是不可避免的。老百姓常说天高皇帝远,县官不如现管。如果权力是自上而下、长途跋涉赶来的,那么一个漫长得不可想象的代理人链条就不可避免。在中央集权体制下,一个距离我们最近的官员,反而在合法性来源上距离我们最遥远。因为皇帝在逻辑上是第一个直接的统治者,而那个距我们最近的官员距皇帝却最远。他和我们的遥远距离是这样的:他是有权进行统治的皇帝的代理人的代理人的代理人的代理人……

  你愿意也可以写得更长,写得再长都会显得保守。这个事实带来两个最重要的效果。

  第一,来自权力中枢的意志到了这里,几乎没有任何方法能保证不被扭曲。几乎没有任何辅助性的制度可以担保层层代理之后,末端代理人的行为还能完全符合被代理人的利益和动机。一个庞大帝国的中央集权体制就像一个摆钟,只可能在极端的专制和极端的割据之间反复。割据与分裂恰恰是中央集权体制催生出的一个严重病灶。一方面,越是缺乏横向分权的集权体制,越容易产生割据。三权分立通常被理解为横向的分权,但它也会产生一个纵向上的制衡效果。每一级地方政权的三权分立,会瓦解地方政权的自足性。尤其是一个拥有独立权威的司法体制的存在,使一个实行三权分立原则的地方政权,在一种法治的统治方式中几乎不可能具备自足的权能和合法性。另一方面,中央集权体制下中央政府理论上可以干预地方的一切政务,但事实上行政权是高度分散给各级代理人的。这种分散因为缺乏明确的纵向分权而容易无边界的膨胀,所以对一个庞大的帝国来说,结果越是强调纵向上的行政集权,就越是导致政府的诸侯化。

  历史上没有一个皇帝能解决这个问题,就像没有一个实行国有产权制度的国家能解决国有产权体系的代理人问题。御史、观察使、督察员、稽查员,巡抚、总督、监军,党代表,层出不穷,但只要不从中央集权转向多中心分权,任何招术用老都只能治标不能医本。[page]

  第二,越是贴近个人的权力,反而越是专断和蛮横的权力。因为权力没有和权力的管制对象建立起一种和平的渊源,即地方的民主与共和。本土的暴力没有和本土的人民达成契约化的谅解,官员手中的权力自上而下,与辖区内的公民无关。这样的政权本质上是一种外来的政权(参见本书第三章),势必带来权力的膨胀和冷漠。即便最高的权力改变了,不是皇帝而是一个民选领袖,这种底层的非民主状况也并不会因此改变。

  清初,大儒顾炎武回顾明朝和历史上愈演愈烈的专制倾向,提出了一个打破两千年秦制的救弊办法,就是回归分封制下的地方自治,“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通过分权于下,实现多头性的地方政体对上级、对中枢的制衡,并能够伸张地方的个别利益。顾炎武的纵向分权方案,明显带有现代联邦主义的色彩。因为这已不是简单的对行政权的纵向分配,而是对整个地方政权某种独立地位的承认。这就接近了联邦主义双重主权、两级政府和复合共和的本质特征。

  判断联邦主义与中央集权体制下的地方自治和权力下放的区别,从价值上要看他们是否承认一种多元主义和政治契约论的合法性框架;从技术上看,地方仅享有独立的行政权,甚至有一个从属性的地方议会(如英国北爱尔兰)都是不够的,重要是看地方是否拥有独立的立法权和财政权。联邦主义并不反对中央政府的统一财政甚至强制性的转移支付,包括横向和纵向的。汉弥尔顿就曾在《联邦党人文集》中阐述了转移支付对于联邦的重要性,在德国的《基本法》中,也规定了富裕州必须向欠发达州进行横向财政补贴的义务。但联邦主义国家的各州政府,都保留有在一个独立范围内征收赋税和使用赋税的自主权力。国家权力中枢有没有垄断攫取私人财产的赋税大权,这是判断联邦制国家与中央集权国家一个非常显眼的标志。

  人事与财政,任何针对集权的有效分权最终都要落在这两方面。联邦主义国家的地方议会,享有条块划分下的立法权(A的立法归联邦,B的立法归地方)而不是级别划分下的立法权(A和B的立法归中央,A1和B1的立法归地方,但不能与A和B的立法相违背),这样的地方议会才是独立而非从属的。地方拥有独立赋税,会削弱了权力中枢无限的财政能力;地方的独立选举,使议会能够真正控制地方主要官员的任免,化解了来自权力中枢的人事威胁。这使中枢的国家权力不能再简单依靠命令和武装去指挥全国,而必须在宪政和法治的制度中,去和地方之间相互妥协、相互合作。这方面法国中央集权体制的改革很典型,中央政府逐步放弃对地方的人事与财政的指令,尝试更多的通过司法途径去实现对地方的约束。这是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的法治化。

  司法权是一个例外,联邦主义不依靠司法权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实现分权。恰恰相反,正因为联邦主义在地方与中枢之间实行各种纵向分权,国家的统一需要一个法治化的新支点和稳定秩序的源泉。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需要一个高于它们的中立者来做裁判。在一个立宪国家,司法领域几乎是唯一一个不被民意割裂的堡垒。除了美国、墨西哥和巴西外,多数联邦制国家都只有一套统一的司法体系 .前三个国家尽管有联邦与地方两套平行的司法体系,但这和两套政府、两套立法体系的意义也大不一样。尽管存在司法管辖权的界定,但这种界定的意义主要不是条块的划分而是层次的划分。最高法院凭藉宪法最高权威凌驾于一切法院之上,终审权在任何意义上都不可能以州权的名义或地方的民意去对抗。在统一的宪法权威和司法标准上,是没有州权可言的,这一点类似集权体制下中央政府不容置喙的地位。但联邦主义把这种地位交给了在本质上具有否定性的司法权。在联邦主义观念下,所谓统一很大程度上是法治和宪政的统一,在技术上则表现为司法的统一。所谓爱国也是对统一的法治与宪政秩序的热爱,而不是对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的热爱。[page]

  五、联邦主义与乡镇精神

  当托克维尔访问美国时,他惊讶于美国的乡镇自治。乡镇是任何国家都有的,是一种自然的群体生活的集合。绝多数国家的乡镇因为有国家垂直权力的侵犯,无法发展为一个自治的“乡镇共和体”。但在北美13个殖民地,因为英国总督的统治较弱,也因为美国乡镇的移民特征清除了一种宗族氏的精英统治方式,使乡镇的崛起天然具有某种结盟的色彩。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乡镇自治的发展基本上是一种哈耶克所称的“自生秩序”的契约化的扩展。托克维尔高度激赏这种乡镇精神,认为是美国联邦民主制的基础。事实上,一个个乡镇共和体的直接民主的实践,也是美国“州权”观念形成的关键。乡镇自治蕴含了联邦主义的一个根本精神,就是对过于遥远的权力的不放心。如果民主与共和是值得追求的,那么身边的民主和父老乡亲之间的“共和”,显然比亿万人之间的民主更重要,更踏实和更首先。

  在欧洲大陆的所有国家中,可以说知道乡镇自由的国家连一个也没有。

  不过早先在英格兰的教区中,也有类似的乡镇(教区)自治。这也许是美国清教徒乡镇精神的一个源头。从个人的自主,到群体的自治,再到多元共和体之间的社会契约,这个脉络显示了联邦主义的共和主义底色。联邦主义的共和是一种“复合的共和”,也就是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的共和。第一,联邦是一种共有与共治的政体,这和单一的共和制国家是相同的。第二,构成联邦的每一个、每一级地方政权,仍然是一个共有与共治的共和体。这种复合是对共和主义的一种深化,是真正贯彻到底的共和制。所以联邦主义最准确的称呼是“复合的共和制”,而不能简单称为民主制。

  简单的“民主在本质上是非共和性质的 ”,一个实行了单一民主原则的大国,我们或许可以说在全体一亿人之间是“民主”的,但将任何一个千万之巨的地方人群剥离出来看,却一点也不民主,我们只看到垂直的权力系统如何像吊车一样运作,看不到一个千万人的庞大群体有任何“共和”的迹象。实行单一民主原则,意味着政治是由一个简单的多数决定的。从分权的角度看,建立在地方自治之上的联邦主义则是对民主原则和简单多数原则的一种制衡和过滤。因为联邦制意味着“多重的多数原则”,联邦一级实行多数原则,每个地方共和体内部也都实行多数原则。双重或多重的主权就意味着双重或多重的多数,这就最大限度避免了在政治上形成绝对多数的局面,也避免了某种一竿子到底的权力。

  七、从分公司到子公司

  地方在宪政框架的地位,比拟公司制度,大概有三种模式。

  第一是传统体制下的“分公司”模式。分公司没有法律上的人格,是中央的派出机构。分公司的人事被中枢控制,虽然有独立支配的财政收入,但这个钱在名分上也是拨付和留用的。

  第二个模式是实行某种放权带来的地方的“子公司”化。在后进国家,市场体制的确立使地方的分殊利益日益突出,加上财政分权方面的改革(如实行地方与中央之间的分税制),地方在财政上就逐步走向人格化,这被称为一种“财政联邦主义”的趋势。地方作为独立的利益集团,与其他地方及中央之间开始了越来越明显的竞争和博弈。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也会出现明显的差异,财政责任的压力使地方政府开始要求对本地区社会财富的剩余索取权,要求一个可以讨价还价的制度平台。而那种在中央集权体制下强行要求地方出于全局考虑牺牲地区利益而不给补偿的做法,在多数市场化的后进国家,也开始遭到地方越来越大的反抗。

  这和乡镇自治带来的联邦化需求比较类似,尽管一个是从集权体制后撤,一个是从自治向联邦迈进。以社会福利为例,亚当。斯密曾经反对当时英国颁布的《居住法》,这部法律限制了穷人的迁徙自由 .因为当时国家要求那些自治的教区必须照料辖区内的穷人,而显然,穷人们会朝着那些富裕的、社会福利更好的教区流动。教区自治体的利益和竞争力就会因迁徙自由受到伤害。这和今天后进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出现的问题也是类似的。高度流动人群的社会保障,会造成劳力输出地与输入地政府在财政负担上存在复杂的利益冲突。如在赋税的征收上,输入地政府倾向于属人管辖的原则,在劳工的黄金年龄征收各种社保缴费。而输出地政府必然倾向于属地管辖或要求分享输入地政府收取的赋税,否则它们就要在这些人年老返乡进入疾病多发期后负担照料的责任。解决类似的问题都只有两条道,要么依靠大一统的中央威权说一不二,偶尔借助于人事上对地方官员适当的安抚或威慑。这是一条后进国家在市场体制下越来越走不下去的老路。另一条就是承认地方在公法上的独立人格,依靠联邦主义在政治上创造一个谈判与妥协的空间。[page]

  在多数推进市场化的后进国家,地方的独立财政立和分殊利益都不同程度得到了中央政府的默认 .但地方利益在政治上的正当性,尚未得到任何法律的肯定和价值观的支撑。地方政府也缺乏有效的手段和制度渠道去公开伸张分殊的利益。它们对某种地区利益的维护一旦不符合全国或中枢眼中的整体利益,就会被简单斥为“地方保护主义”。而地方政府正因为缺乏有效的制度博弈手段,也会寻求一些伤害性的、不正当的保护主义措施。同时,中枢权力可以很方便的借用集权体制的意识形态,在政治上对地区分殊利益的正当性进行不容置喙的打压和藐视。而一般民众的价值预设,也往往倾向于认为“中央政府”比“地方政府”代表了全国范围更广泛的一般人群的利益,因而假设这种整体利益立场是唯一具有正当性的,必然高于任何地区人群的个别利益主张。而联邦主义的价值预设恰好相反,不存在一个唯一正当的利益中心,只有多元化的个别利益在博弈和妥协中产生的那个结果才是正当的。联邦主义的原则是,“每一种利益都有自我伸张的权力(阿克顿)”。

  在地方的“子公司”化中,国家中枢开始逐步承认地方在财政上的某种独立性,并转而在地方政事中扮演一个“控股股东”的角色。但后进国家的“分税制”严格来说并不是一种宪政意义上的分权。尽管地方与中央在财政收入上的分配上是十分清晰的,但财政支付上的责任划分却存在着相当的模糊性。世界银行的专家指出,这是“发展中国家财政分权改革中一个常见的本末倒置现象” .因为理论上应当由事权来决定财权,必须先确定地方的支付责任,才可能讨论对税收收入的分配方案。但是“因为支出责任的划分更多地涉及到政治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会使行政性的财政分权向着政治性的地方自治或联邦化转变,这是一些后进国家感到无法承受的。所以长期以来,它们的“子公司”化停留在财政收入明确分开、但财政支出和相应的政府权限划分却非常模糊的状态 .

  如果地方的“子公司”地位得以确立,在第三种模式中就不再是中央对地方的“控股”,而是地方对中枢的参股。我们可以称之为地方的“法人股东”模式。这个模式也就是联邦主义。

  我们也可用哈耶克“知识分立”的概念来解释为什么这样做会使公共物品的提供更加符合地区的偏好,使地方政府能够拿出比中央政府更好的行政服务,也更容易受到监督。在单一的中央财政下,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个面积广大的花圃,中央政府就像花圃中心的喷泉,不管它如何均匀的转动,受益最大的始终是喷泉周围的那一块地,越离权力中枢远的地方受益就将越少。同时这也养成了接近权力中枢的周围地区对中央财政的依附性。加上行政系统内部因为体制的不透明,政府之间也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因此中央财政的职权越大,财政的效率反而越差,地方对中央财政的敲诈也越厉害。

  经济学家阿尔钦指出,一个民主社会的政府产权如果类似于股东分散的公司产权,就可以产生出接近于私有产权下资源优化的结果。如果我们以现代公司的角度看待政府的经济行为(比如发行政府债券),就会发现,政府产权的模糊性也和企业产权的模糊一样,会影响政府职能的发挥和公共资源配置的后果。我们知道一个分公司即便实行独立核算,也是不可能发行债券的,因为它没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即没有偿债的能力。这个能力指的是法律上的法人资格,和事实上的资金占有无关。那么如果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债券,它有没有偿债的能力呢?

  上面讲到后进国家的分税制其实和联邦主义的财政分权相去甚远。地方政府对税收只拥有一种管理和使用的权力(并在上解和返还等补充制度下受到重大限制),而并非独立的财产权。所以地方只能将这个收入用于预算支出,不能以地方税收作担保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有没有发债权是衡量财政联邦化的一个关键。如果产权被认为在中央政府,发债就必须得到中央政府的许可。而中央政府一旦许可就负有连带的清偿责任。这正是后进国家禁止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重大原因。一切公共资源的财产权主体身份,就意味着一切公共债务的最终债务人的重负。[page]

  地方政府没有公法上的财产权主体身份,政府与政府之间的经济行为就只能在相当程度上遵循“计划调配”的模式。中央集权本质上是一种“计划政治”,政府与政府之间因为独立人格的缺失而找不到第二种合作的方式。国家权力中枢凭借“总公司”的主体资格和意识形态的政治威望,通过强制性的财政转移支付将公共资源在地方之间及地方和自己之间进行调动和协调,用这种方式全面代替市场化的博弈。如果我们承认现代政府在政治职能之外越来越多的负有经济功能,我们就不得不承认这种中枢与区域政府间产权不清晰的、单一制的、非契约化的行为方式,将越来越不适应政府在市场中的角色。

  尽管一种单一的权威可以有效的完成市场所不能做到的很多事情。然而“一个通过权威而非市场”的政治制度,在某些方面注定是臃肿笨拙的 .以发行地方债券为例,一些强大的地方政府完全有能力在区域之内实现资本筹集,只需以一部分地税或土地收入或为担保,就可以为长期地方债券的发行提供足够的吸引力。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联省自治运动中,各省便以地方税收为担保,多次成功的发行过地方政府债券。有了地方共和体的独立人格,再配合中枢的契约化的权威和统一的协调能力,这种联邦主义的双重公法人格,就将比单一主权主体下的垂直管理具有更大的资源整合的优势。但在一种中央集权体制下,对地方债务的担保责任会给中央政府构成了极大的风险。一个不能实现“信息充分披露”的非民主制度,既不能给地方一个盼望已久的名分,同时也不能给中央政府支持地方发行市政债券带来足够的信心。这样如政治学者林德布洛姆所说,在许多只需要一根手指的地方,却总是会出现一根大而无当的拇指。

  这打破了一种单一制集权通常会比联邦主义更有效率的误解。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需要一种多中心的治理之道。缺乏地方和中央在公法上泾渭分明的双重人格和契约化的博弈平台,缺乏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在宪政分权背景下的联邦化重构,一个曾经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而自傲的体制,就象一个传统的四世同堂家庭,最终会因为儿女们另藉私财和费用分担的矛盾而四分五裂。

  两院制是个有关自由的问题,它是自由政府的未来,而单院制导致独裁统治。

  托克维尔对两院制的赞美和边沁刚好相反。这位功利主义法学的创始人对权力制衡所体现的自由价值似乎不太感兴趣,他直接而苛刻的认为,两院制的“第二院是不需要的,无用的,比无用更糟糕的”。一个持相同观点的神父给出的解释是“如果第二院和第一院意见一致,第二院是无用的,如果不一致,第二院是糟糕的”。

  这两种看法都过于偏激了。根据一位学者的统计研究,到1996年,全球有36个稳定的民主政体,里面单一制的民主政体有27个。这27个国家刚好一半实行两院制,一半实行单院制,事实证明都运行良好。但联邦主义和两院制有着更密切的联系,并为两院制提供了最有力的理由。在这位教授研究的9个联邦制国家中,全部都采用两院制的议会模式。

  很显然无论出于什么理由,两院制都是分权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是一种“多重的多数”。它使民意在最高层分流,得到再一次过滤。这使任何改变现状或大刀阔斧的立法冲动都变得困难重重。无论在英国式的古典议会还是在联邦主义国家,所谓两院都并非完全平行的两院,而是一个精英化的上院和一个相对平民化的下院。下院一般是主要的和日常的立法机构,在议会内阁制下通常也是制衡和选择政府的主要场所。而上院比较接近于哈耶克设想中的“纯粹立法议会”,它以一种精英化的立场和权限对下院进行制衡,具有明显的共和主义色彩。当然两院之间的制衡也是相互的。在一些单一制国家,两院之间没有明显的上、下之分,如意大利的参议院和众议院享有完全平等的立法权和宪法地位,政府也必须同时得到两院多数的支持。[page]

  两院制在历史上历经了两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它主要是混合政体思想的体现,由一个贵族院和一个平民院构成,各自代表社会上层和中下层的阶级利益。这可以上溯到古希腊时代元老院与公民大会的并列。在中世纪则以英国的两院制最为有名。在英国,两院的模式是君民共治、混合主权的一个反映。清末的维新思想家郑观应曾这样描述泰西的两院制 :

  泰西列国设有上下两院。上院以国之宗亲勋戚及各大员当之,以其近于君也。下院以绅耆士商、才优望重者充之,以其迩于民也。

  后来在戊戌变法对议会的讨论中,一种通行的观点就是由“国家爵命之官”组成上院,而由“绅民公选之员”组成下院 .当共和制取代君主立宪后,两院制的去留成为一个焦点。混合政体和阶级平衡不再构成一个说服力,在法国革命中人们认为在一个所有公民都平等的无阶级的社会,立法机构中实行权力平衡是没有必要的。最终法国人以849票对89票,建立了一院制的议会 .数年之后,亚当斯眺望欧洲,将法国革命的灾难归结于他们对一院制的“致命的”的选择。在美国制宪之前,除了富兰克林在宾夕法尼亚坚持一院制,其他多数州都仍然实行两院制模式。这也许出于一种良好的惯性,尽管贵族和平民的区分没有了,但只要人们仍然并将永远分属在不同的利益和意见群体中,两院制带来的立法权的均衡和对简单民意的拒绝就依然是需要的。

  美国确立联邦主义,这为两院制重新找到了理由,为两院制恢复了活力。这个理由就是州权与民意的平衡。既然联邦建立在地方共和体的契约之上,每一个地方共和体就应该具有一种平等的缔约地位。但这种州权的平等却与个人平等的单纯民主理念产生了冲突。每个人的平等、每平方公里的平等还是每一个州的平等?解决这种冲突的唯一办法是继续借助两院制,让每个州的民意代表组成参议院,而让每一同等人群的民意代表组成众议院。显然众议院更符合一种直观的民主理念,那就把日常的立法权交给联邦的民意代表,而把一种审视性的和更消极的立法权交给各州的民意代表。这样两院制完整的体现出宪政主义的一个基本走向:用共和主义的传统去制约政治上的多数(民主)。

  在最近欧盟立宪的道路上,可以看到一种替代两院制的方法。欧洲人在一个单独的议会中设计了一个复杂的双重多数的原则。一方面按照成员国平等的原则,投票需要成员国的多数通过。另一方面按照人人平等的原则,他们又要求这些投赞成票的成员国的人口,必须占到欧盟总人口的五分之三。前一个原则是邦联的原则,后一个原则是联邦的原则。用单一议会的一次性投票来混合这两个原则,体现出欧盟作为一个新型超国家机构的特点。但这种混合只是表面上的,人口原则只是计票时一个附带因素,并不能构成另一种利益博弈的方向,最多具有一种“政治正确”的意义。这种替代方案对一个传统民族国家的宪政化而言是远远不够的。

  “一阴一阳谓之道”,政治的折衷与妥协,是从古希腊混合政体思想到宪政主义和联邦主义一种贯穿始终的精神。宪政主义者热爱的是一种俯身向世的经验主义政治智慧,而不是那种沉迷在逻辑世界中的抽象化的兴奋。

本文篇幅很长,但一定包含你所关注的高校相关内容和最敢说的专业选择提醒,建议大家收藏、转发,耐心阅读。

首先跟大家解释为什么要把大学分档介绍。

通过分档,把所有大学按录取分数、类型,分成五六所左右一档, 同类同档次的大学间,录取分数相差不大。

考生可以根据高考成绩与位次,迅速找到符合自己的定位档次,在相应档次的高校中,进行具体的院校、专业选择,最直接有效地确定志愿。

清华大学是工学第一名,管理学第一名,中国工学老大,实力超群,最新发布的2019QS世界大学排名第17位,居全国之首,是名副其实的巨无霸大学。

王牌专业:经济与金融、土木工程、建筑学、电子信息科学类、工程力学(钱学森力学班)、水利水电工程、临床医学。

北大的理学、医学、哲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都是第一名,法学第二名,稳坐综合类大学老大,2019QS世界大学排名第30位,与清华不分伯仲。

王牌专业:经济学类、法学、生物科学、元培实验班。

复旦大学是医学第二名,文学第二名,历史学、管理学、哲学、理学、经济学实力超群,被称为南方小北大,是综合性大学的第二名,2019QS世界大学排名第44位,国内第三。

理科最好专业:数学、物理、化学、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软件、生命科学、医学等

文科最好专业:经济学、公共管理、法学、哲学、新闻传播、文学、历史学、英语翻译、工商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培养的毕业生集中在政界、社会科学界和商界等领域,科研成果也集中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是一所文、经、管类的精品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当下热门专业的实力非常强,法学第一名,经济学第二名,哲学、文学、管理学、历史学的实力超牛,生源也非常好。

王牌专业:经济学类、法学。

上海交通大学是工学第三名,机械、电气、航海类实力强大。合并了农学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成为与浙江大学在工科相抗衡的强大对手。

王牌专业:土建类、机械类、电气信息类、信息安全。

浙江大学是工学第二名,在工学、管理学、理学、医学、文学的实力超群。浙江大学素称南方小清华。

王牌专业:工科实验班(信息)、工科实验班(工学)、理科实验班。

中科大是理学第三名,典型的高、精、尖的精品大学,学风正,是最有资格代表中国走向世界的一流大学。

王牌专业:数学类、物理学类、化学类。

国科大与中科大同样出身于中国科学院,不同的是国科大原来只招收研究生,从2014年才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为保证教学质量,每届只招数百人。

国科大地处北京,虽为非985、211院校,但其教育资源均出自中科院的院士、教授,科研实力不逊清北,也是最有可能在未来与清北形成“三足鼎立”的大学,潜力十足。

国科大的理学、工学均属全国顶尖,18年国科大第一批本科生毕业后,遭到了各校与各大企业的哄抢,其认可度可见一斑。

南京大学是理学第二名、文学第三名,理科实力超牛。

王牌专业:物理学类、化学类、数学类、天文类。

土木工程第一名,建筑学第二名,城市规划独步天下,连清华也甘拜下风,车辆工程也相当不错。

王牌专业:土木、建筑、车辆工程。

工学第四名,80年代成为航天部的大学后,就成为了航空航天领域的强校,其它的学科也都不错。

王牌专业: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

电气工程第二名,机械工程第三名,管理、机械、电气通信类实力强大,学风正,发展比较平稳。

王牌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能源动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航空、航天实力强大,力学,计算机也很强,名声在外,是航空航天类大学的领头羊。

王牌专业: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天大工学实力排全国第五位,实力比名声强。

王牌专业:建筑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机械、电器类实力很强,光电也相当不错,合并后规模膨胀超大,合并来的同济医科大学也很强。最近几年实力排名有所下降。

王牌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东南大学和南京大学是同宗同源,都可以追溯到三江师范学堂。东南大学在工科方面绝对是江苏第一,在华东地区也是名震四方。

王牌专业:建筑学、土木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北京理工大学是我国第一所国防院校。近十年来实力上升较快,集航天、兵器、电子、光电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学,兵器工业第一牛。

王牌专业:武器类、车辆工程。

在80年代,北大、清华、复旦、南开为大学四强,现在南开实力不比以前,但名气依然很大。

王牌专业:金融工程、会计学、数学类、化学类。

哲学、中文、生物强,中山医学也很出名,岭院,管院,国际商学院在华南超牛, 中大因为地处开放城市广州,就业很好,性价比高。

王牌专业:临床医学、岭南学院,管理学院,国际商学院

文科、理科都不错,但都不拔尖,并校后规模超大,是百年老校,校园环境非常好。

王牌专业:金融学、水利类,测绘类,法学,新闻学。

会计学全国第一,经济金融很强大,理论化学超牛,是全国最美的校园。

王牌专业:会计学、金融学、经济学、财政学

北师大是目前国内师范大学第一名,现在已经发展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心理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全国第一名,学科精度很高,文、理学科实力很不错。

神秘的哈军工的衣钵传人,计算机超牛。

王牌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中南大学是湖南省最好的大学,是由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与中南工业大学合并而成。

理科优势专业:数学、材料工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冶金工程、医学。

文科优势专业:工商管理、管理工程、英语 王牌专业:临床医学 、材料类、冶金工程。

华南地区最出名的两所大学是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因为地处开放城市广州,就业很好,性价比高。中山大学在文理占优势,工科老大还是华南理工。

王牌专业:土木工程、建筑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东北最好的大学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二是综合实力最强的吉林大学,第三是大连理工大学。如果单纯比较理工科的话,东北最好的就是哈工大,第二就是大连理工大学。综合工学实力不错,但不特别拔尖。

王牌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如果说西安交大是陕西第一校的话,第二名肯定就是西北工大莫属,也是西北地区最好的大学之一。西北工大是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一所理科性大学 在航空航天科技的排行榜中,西北工大排在第三的位置,是航空航天事业的中坚力量之一。

王牌专业:材料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力学、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等

综合性大学,土木建筑还不错,其它学科实力一般,通过院校合并和大学升格985工程受益匪浅。可又地处西南内陆,生源一般。

王牌专业:建筑学、土木工程。

原校名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是中国最早的七所重点国防院校之一,现在隶属于教育部。学校以电子信息类学科著称,理工科气息浓厚。校风淳朴,大一新生不准带电脑,强制早晚自习,考试作弊立即开除。

王牌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

吉林大学通过并校成为超级大块头,目前学科建设发展平稳,特色不明显。又地处北疆,生源一般。吉林大学的规模是全国第二大,仅次于四川大学。

王牌专业: 车辆工程、法学。

办学规模是全国第一大,在校生人数是全国最多的,也是西南地区最好的大学,特色不太明显,靠庞大的“综合性”支撑门面招牌。地处西南内陆,生源一般。

王牌专业:口腔医学、临床医学。

以土木工程著名,与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并称为中国土木学科中的“三驾马车”;车辆工程专业在内陆也很受认可。

王牌专业:土木工程、车辆工程。

在校生人数排在全国第三位的,无明显特色,靠庞大的“综合性”支撑门面招牌。

理科最好的专业:数学、材料工程、物理、机械制造、控制工程、医学等

文科最好的专业:经济学、文学、历史学等

兰州大学是甘肃省最好的大学,也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好的院校之一。说起兰州大学,很多教授、学着都为她叫不平,这么好的一所大学,就因为地理位置不好,导致了资金、生源等现在一直都在走下坡路。

王牌专业:物理学类、化学类、大气科学类

东北大学的好专业有自动化、计算机、冶金工程、采矿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矿物加工。东北大学是由东北工学院和沈阳黄金学院合并而成,材料、冶金工程、采矿工程是传统强项。

如果说北京师大是中国师范第一名,那么第二名非华东师范大学莫属。自然就形成了南北鼎立的状态,北师大统一北方,华东师大则领衔南方。

理科最好的专业:地理学、数学、光学、生命科学

文科最好的专业:教育学、文学、心理学

中国农大是中国农业最高学府,最早建立于1905年,原名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是国家首批设立的具备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院校之一,有1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9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有6大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和6个国家级重点二级学科。

理科优势专业:农业工程、植物保护、农业资源利用、作物学、畜牧学、农产品加工、生命科学

文科优势专业:农业经济管理。

比较好的专业有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水产养殖、大气科学, 船舶,港航。海大在山东青岛,就业最好的是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在全国排名也挺靠前的。

海洋科学,水产养殖专业在全国排第一,但本科不好就业,多数继续读研,走科研道路。

王牌专业: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水产养殖。

在生命科学类(动物、植物、微生物、DNA、克隆、细胞、育种)的科学研究上有很扎实的基础。有国家级重点学科9个,动物医学、动物科学、植物保护、种子科学、林学、园艺等农学学科都很不错。虽然这些专业名字不好听,但西农在这些方面研究的很深,国家给的补助也很多。

王牌专业: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园艺

中央民族大学是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最高学府,是中国少数民族高级人才的摇篮,是中国唯一具有56个民族师生员工的高等学校。重点学科是民族学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学校重点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如果是少数民族的考生,分数不高的又向往北京的,可以考虑这所学校。

财经类: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专属类:北外、上外、中国传媒、中国政法、中央音乐、北京体育

理工类:北京邮电、华北电力、北京交通、北京科技、南京航天、西安电科、华东理工、南京理工

理工类:西南交通、哈工程大、武汉理工、北京化工、北京工业、河海大学、大连海事

综合类:上海大学、暨南大学、苏州大学

医药类:天津医科、北京中医、中国药科

综合类:郑州大学、福州大学、安徽大学、南昌大学、西北大学

理工类:东华大学、长安大学、江南大学、合肥工业、河北工业、太原理工

师范类:华中师大、华南师大、西南大学、东北师大、陕西师大、南京师大、湖南师大

专属类:中国石油、中国地质、中国矿业

边远类:云南大学、贵州大学、广西大学、海南大学、辽宁大学、内蒙古大学、宁夏大学、青海大学、新疆大学、西藏大学、延边大学、石河子大学

农林类:北京林业、华中农大、南京农大、东北农大、东北林大、四川农大

在一档211大学中,最热门的几所大学为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这五所。他们的录取分数排在前20名,和二档的985大学可以一争天下。

二档985中只有同济大学、南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可以和他们抗衡;连著名的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这些老牌的二档985的分数都没有他们高。可见这五所211大学是何等的热门。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每一所211的详细介绍↓↓↓

号称我国银行家的摇篮,在金融街的校友资源全国第一,中央财经大学最好的专业是金融学院的金融、金融工程、国际金融。

上海财经大学是全国最著名的财经类大学,全国财经院校综合实力前五,经济学实力全国前十。加上地处上海这个金融大都市、全国金融中心,上海财大的未来将更加辉煌。

最好的学院是会计学院、金融学院、商学院、经济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王牌专业:会计学、金融学

学校前身为“高级商业干部学校”。国际贸易专业全国第一。比较热门的专业就是金融,金工,会计,商院。

以前是中国人民银行直属院校的老大,业内口碑和学术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尤其是金融学科。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全国前10。学校的名气在金融界是很响的了,几乎金融界大部分的一把手都是毕业于此,银行学的研究在全国被视为数一二,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也设在这里。

国家级重点学科有会计学、金融学、民商法学、金融学

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即广州深圳东莞佛山顺德等珠三角经济发达城市。会计和金融就业最好。金融学院一般就业都是银行、证券公司为主。

王牌专业:金融学、法学

中央财经和上海财经如何选择?

如果你愿意留在上海找工作,当然选上财,如果想在北京,当然是央财,这两个学校都非常牛的,都很难考进去。

这两个学校都牛的专业是金融和会计,央财的金融大于上财金融,因为上财金融还不是国家重点。但上财的会计好过中财的会计,上财会计国内第二,中财会计是第二批的国家重点。

另外上海财大的工商管理也非常牛,理论经济学在国内超牛;中央财大的应用经济学相当厉害,尤其是保险专业非常厉害。

中央财大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如何选择?

对外经贸大学侧重点英语,是个有特色的大学,但学校规模太小,美中不足。中央财经大学招生多,但一二年级却不在北京市里上学,在昌平沙河校区。

两个学校方向相反,因此看个人兴趣,如果你觉得跟着党走是正道,报中央财经,如果你喜欢高工资紧张的职业生活即外企,去外经贸。

报财经类大学最好是报她的王牌专业。如果没把握进王牌专业,就最好不要报,改报性价比高的综合性大学。

一定要注意不要高分进了不太好的专业:电子商务、公共管理、市场营销、工程管理。花了高分报了一个专业类大学的非主流专业,就太不划算了。

是女孩子最渴望去的大学,能考上北外就同考上北大一样的自豪。家长们都说,能上北京外国语大学,就相当于免费出国留学,相当于免费周游世界各国。

王牌专业:英语、西班牙语、外交学

相对来说就没有北京外国语大学那样热了,录取分数只能和四档的985大学比一比。

王牌专业:英语、日语、国贸

热门大学,但由于最近几年法学专业的大面积招生,很大程度上搞乱了法学的就业市场,法学专业已经成为就业的红牌专业。中国政法大学相应也受到不少的冲击,热度大不如当年,但分数还是比较高,录取分数排名中仍可以排到30名。

王牌专业:法学、政治学、侦查学

也是热门大学之一,比较好的专业有广告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新闻学、动画学院。不过播音与主持艺术等专业要进行艺术考试。普通生是不能随便报的。

王牌专业:播音、广播电视学

5、中央音乐学院和北京体育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和北京体育大学一般来说不是普通生关注的大学,都要进行单独的考试和招生,所以不多做介绍。

在一档211理工类的八所大学中,北京四所:北邮、北电、北交、北科。南京两所:南航、南理,上海一所:华东理工,西安一所:西安电科。

最好的专业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计算机类不逊清华,就业非常好。但北邮最近几年在走下坡路。

王牌专业:计算机类、信息类

是全国公认的电力大学老大,在全国电力系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王牌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

是中国电信工程和管理学教育的策源地,是中国铁路工程、铁路管理的最高学府。运输是老专业,铁道是王牌专业。通信是交大的强项,在校内可以说排名第一。

王牌专业:交通工程、通信类

是原来的北京钢铁学院改名而来,最好的专业是冶金和材料,材料最吃香,排全国第二;冶金是老牌强项,排名全国第一。

具有强大的国防军事背景,也是中国航空航天科技最高学府之一,在国内航空航天大学中名列三甲,常常和西北工业大学争夺第二名。优势专业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

最强的专业是通信工程,仅次于清华,位居第二,超过第三的北京邮电。电子信息,计算机,软件,微电子都是很牛的专业。

生在上海这个高校林立的城市,显得有些暗淡无光,但是华东理工有自己的一个独门武功,那就是化工。华东理工大学的化工专业是全国最顶尖之一,如果一定要排名的话,前三名肯定可以进。

王牌专业: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工过程机械、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

由原军中清华的哈军工分建而成,优势专业分布在:光学、兵器科学与技术、材料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

一档211和985大学如何选择?

在18所211一档大学中,央财、上财、对外经贸、北外、北邮五所大学,录取分数可以排在二档985的前列,热度也力压二档985大部分名牌大学。

另外13所稍微差的一档211大学,可以跟在三档985的后面,四档的985的前面。

对于选差的985还是选好的211的问题,有很多家长都曾有过类似的纠接。进不了好的985,或者进不到985的好专业,大家要勇敢的放下面子,在一档211中选一所合适大学的王牌专业,将来就业也是很有保障的。

中国四大交通大学之一,即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北京交大、西南交大,都是从原交通大学(南洋公学)繁衍而来。

王牌专业:机械工程、交通运输、桥梁与隧道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是原军中清华哈军工的传人,在军工领域有着非常得天独厚的背景。

王牌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控制理论、计算机科学。

由原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也是一所很不错的大学。

王牌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 

最好的专业是计算机,有开设计算机实验班。

王牌专业:计算机类、信息类

是一所以化工为特色,工科实力雄厚的著名大学,化工专业的综合实力在全国前十名。

王牌专业: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学、化工过程机械。

海上好的专业:轮机管理,航海技术,船舶电子电气工程。

陆上好的专业:航运管理,港口管理,物流工程,交通运输,海商法。

是一所以水利著称于全国的工科类大学,第一任校长是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茅以升。茅以升在钱塘江上建成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座现代钢铁大桥,在中国桥梁工程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王牌专业:水利工程、岩土工程、工程力学

最著名的专业是钢铁冶金、机械电子工程、流体力学、社会学。还有3个教育部国家级特色专业:美术学,金属材料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名牌专业以新闻,经管为主。新闻和会计专业都可以超过同城的中山大学。综合实力在广东省排第三名。暨南大学华侨生多。

王牌专业:会计学、新闻学

最好的专业是法学、教育学

天津医科大学的全国平均录取分很高,排在211阵营中的12位,比中南财大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都要高。最好的专业是三个七年制专业,排序分别是临床7年,口腔7年。

几乎每个省都有一所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排在全国第一。不过学中医很难找工作啊,比西医临床还难。

王牌专业:针灸推拿、中药学

位于江苏南京, 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药科大学。

王牌专业:药学、药物制剂、中药学

在人口大省的河南排第一。听说河南考生考上了郑州大学就象外省的考生考上北大一样开心自豪。

王牌专业:新闻传播学、法学院、化学,材料,临床医学。

因为有强大的厦门大学压着,她只能屈居福建第二。最好的专业是物理化学,化学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王牌专业:物理学、化学

在安微因为在安徽有中科大和合肥工业大学存在,所以在省内只能排第三。最好的专业是对外汉语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是老牌专业、英语和俄语都非常拔尖。英语专业是外交部定点招聘的专业。

王牌专业:英语、自动化

在江西的名声比不上江西财经大学。比较好的专业是食品类、材料类。

王牌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是陕西文科实力很强的大学,理工科就不太强。因为西安有大多的名校。西北大学也不曾被大家记得。

王牌专业:地质学、经济学

在上海,就是以前的中国纺织大学,全国最著名的纺织高等学府。最好的专业是纺织工程、轻化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王牌专业:纺织工程、服装设计

在西安,由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合并而成,强项在公路工程建设。最好的专业是公路学院的桥梁隧道专业。

在江苏无锡,由原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在轻工方面是非常强的。江南大学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平面设计这三个美术专业相当出彩,是全国知名的,都可以排在前五名。

王牌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工业设计 

是安徽省第二理工科高校,仅次于中国科技大学。最好的专业是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电力、农产品等。

王牌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管理科学与工程

是一所很受委屈的大学,本来是属于河北,但校址又在天津的土地上,这样两省市都不太管。最好的专业就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机与电器学科)专业、材料化学专业。

王牌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实力不是很强, 但她是山西的老大。

王牌专业:材料加工、化学工程。

比较好的专业是石油工程、地质、化学工艺、过程装备等

这些主干专业就业都非常容易,毕业方向主要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

对于想学地质类、珠宝类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个好的选择。对于学其他专业、尤其是文科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并非好的选择。最好的专业是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环境科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等

王牌专业: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中国矿业大学是中国矿业最高学府,校本部位于江苏徐州,同时设立北京校区成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两地分别办学招生。

王牌专业:矿业工程、工程力学、岩土工程、机械设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一共有11所边远地区的大学,因地域优势不佳,就把他们划在一档了,也容易记忆。

云南大学、贵州大学、广西大学、海南大学是相邻四省市的老大,位于西南和华南的南方,位置相近,就划在一起做伴了。其中云南大学是百年老校,综合实力按理可以分到第三档和安徽大学摆在一起,但为了排版或记忆方便,只有委屈云南大学了。

内蒙古大学和辽宁大学在这一档中,实力也是偏强的。这两所大学排在四档,也是有点委屈。延边大学属于吉林。石河子大学属于新疆。宁夏大学、青海大学、新疆大学、西藏大学应该都属于照顾性大学,排在211的最尾。在广东这四所大学经常断档,经常是零投档。

为在分档时便于排版,把六所211的农林大学整理在一起,放在第四档。这样分的话,对北京林业大学就有点不公平,按北林的实力完全可以进到第三档的。

被称为“中国林业和生态环境的最高学府”,在中国林业院校中享有较高声誉。以林业为主力,2011年农学学科全国排名前十。北林最好的专业是林学、木材科学与技术,城市规划、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环境地理学、草业科学等专业也很不错。

优势专业是作物学、动物遗传、水产养殖、园林。生命科学是特色学科,为国家理科基地班。

王牌专业:风景园林、园艺

是全国最著名的农林大学之一,农林类院校综合实力排名第四,2011中国大学农学学科排名第二名,仅次于中国农业大学。

王牌专业:动物医学、农学

比较好的专业有农科生命类的,比如农学,植物保护,动物医学,生命科学。

王牌专业:农学、生命科学

东北林业大学好的专业有园林专业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王牌专业:园林、土木工程

最强的专业是农学和动物科学,最好就业是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最热的专业是园林和财务管理,就业也不错。

王牌专业:农学、动物科学

每年高考志愿填报期间,总看到很多人犹豫再三,依然选择了冲一冲,小编就感觉心头一紧:“真的想清楚了吗?万一冲到沟里怎么办?今天小编特为大家推荐一名大学老师,就高考志愿填报总结的10个问题,特意给有耐心且理性、讲究而不将就的家长和考生,读一读这篇关于选大学选专业, 最接地气敢说真话的好文章

其实上到高三这个阶段,家长对于自己孩子的基本情况应该是了解的。不像幼儿园、小学阶段,个个家长看自己的孩子都是天才,到了高考这个阶段,自己孩子是天才还是普通人,其实自己心里都有数。

如果你的孩子天赋异禀,那么在他高考志愿的填报上,最好尊重他的兴趣,不要在乎这个专业是小众还是大众,是热门还是冷门。因为只要孩子够聪明,运气不是太坏,他总能出人头地。

但如果你的孩子只是普通人,或者说是比较勤奋、优秀的普通人,你填报志愿的时候就不能由着孩子的兴趣的来,而是要把志愿填报与社会发展的趋势、未来职业的规划以及专业上可能的深造路径尽可能地结合在一起。

大学对于天才来说,是开发其天赋使其助益于人类的过程,可是大学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是对未来的一次功利性的投资,来不得太浪漫的憧憬,要实事求是地评估大概率与小概率。普通人填报专业去追逐热门专业,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他们对于大学的专业都是不甚了解的,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都是不够清晰的。

他们的兴趣也是不稳定的、不成熟的。所以让兴趣来决定专业填报,看了几部律政剧就想当大律师,看了几部日剧韩剧美剧就想当白衣天使、调查记者,完全不知道这些专业困难与辛苦,就这么冒冒失失跳进来,看似家长够民主、够开明,实际上是让孩子一时的臆想,去影响孩子未来5-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是不负责任的。

当孩子说对什么有兴趣的时候,你一定要知道他是否对这个专业真的有所了解,也要尽力去了解这个专业一般而言的前景如何。一见钟情的初恋最好还是留在记忆里,因为从初恋走向婚姻通常都是灾难性的。

我一直认为,如果你能上北大清华而不去上,那你基本上做了一个绝对错误的选择。中国的大学是分三六九等的。无论怎么改革,它都是分三六九等的,甚至越改革就越分三六九等。在这里不用灌什么,二流院校也能飞出一流院校的鸡汤。当然有这个可能,可这只是极少的情况。

如果学校分级没那么重要,这些大学会疯了一样去搞各种评估吗?说句不客气的话,说学校是分三六九等的,已经是够客气和隐晦的了。真实而普遍存在的情况是,从学校里出来的人也是分三六九等的。这的确很不公平,很多非211、985学校的孩子非常优秀,很多二本甚至三本里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完全可以与重点大学的孩子比肩。但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的不公平。

现在北京以及很多大城市的高校进老师的时候,是要查三代的,尤其看重第一学历。如果你第一学历是非211、985,你是没有机会当大学老师的。你即便后来读了清华北大的博士都没用。你的出身摆在这里,你就没有什么机会了。在考研调剂的过程中,许多学校是不接受非211学校的调剂生源的,就算导师甚至院长想要你,也过不了研招办的硬杠杠。

即便你将来想进政府或是公司而不是大学,你也会发现第一学历非常重要。为什么呢?因为第一关通常都是人力部门筛简历,在找工作越来越难、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在第一轮、第二轮的筛沙子里,别人是来不及看你的能力、听你的想法的,通常都是看简历,不是名校、不是211、985,通常你就没有太大的机会去证明自己了,而即便你进了公司或者公务员的面试,和考研面试一样,在条件基本一样或者你优势不明显的情况下,面试官也基本倾向于更加稳妥地招录那些名校的毕业生。这很残酷,但是这也很公平。这就是出身与出身的差异。

那些在大公司里的非名校生都非常不容易,因为他们都是各种曲折、各种努力才有机会与名校生站在一起的。所以通常来说,一流大学的二流专业甚至三流专业往往比二流大学的一流专业要前景更好。即便是北大、人大的马列也比许多地方重点大学的管理、新闻要强的多。

对于很多考生而言,上不了清北人师,但是上个第二集团的优秀大学没问题。从教学质量和社会声望上来看,这一集团的学校其实也很不错。南开、川大、吉大、武大、浙大、南大、复旦、中山、兰州大学这样的学校都可以算是中国大学序列里的地方豪强,甚至像浙大、南大这样的学校还经常以并肩北大、清华自居。这些大学的很多专业也的确具备了全国一流的水准。

在这些大学里挑,应该怎么挑呢?城市就变得很重要。因为城市格局的大小、视野的宽窄、思想的开放程度与当地高校水平密切相关,越发达的城市高校质量也会更好,此外,去哪个城市上大学很多时候也决定了未来留在哪个城市发展,毕竟毕业后就地找工作是绝大部分人的选择。

很多家长觉得,去中西部或者一些风气比较保守的一流大学读书挺好的,因为学风好。这其实是大错特错。闭门造车在这个时代是没有出路的,大学给学生最重要的其实不是知识而是眼界和体验。

我经常和学生说,在北京市海淀区读大学,是一种幸福。因为你骑着自行车就可以去清华北大人大听讲座了。这种密集的名师、大师的讲座是你在其他地方,梦寐以求都求之不得的。如果你在北京读书,只是老老实实地在教室里上自习,那你完全错过了这里最值得珍惜的资源。如果你把孩子送去一些在校园里搞恋爱稽查大队的地方,那你不过是把你的孩子往土货上培养。这些地方是去不得的。

专业不重要也很重要。怎么说呢?如果是名校、如果是聪明孩子,所谓的专业就没多大意思。但是如果是一般学校,如果是一般孩子,专业就很重要了。菜鸡互啄的时候,一点点优势也是很大的优势。

有这么几个个人的看法。

第一个,老百姓的孩子别轻易选择文史哲。很多孩子喜欢这个,把这个喜欢当爱好好了,如果你有天赋,业余也不是不能出头。穷人别去读这些专业,活活拖累了自己甚至也拖累了这些专业。小众专业最适合,富家子弟去修身养性,普通人家的孩子别去玩这个。

第二个,最好别选法律和新闻。这两个专业泡沫多、门槛低、龙蛇混杂,场子已经乱了。相比于选志愿的时候,心高气傲、心存幻想,最后工作的时候落差实在是太大了。当然,要论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可能谁也比不上国政。真有法律精神和新闻理想的孩子在这个圈子里不好。好端端的孩子不是被磨的更加偏执,就是磨的失去了本心,没那个必要。尤其是法律,招的人太多,好岗位太少。家里没有人脉、没有关系,孩子要出头,实在是太难。何必呢?

第三个,选专业要看专业的学科建设是不是到位。有没有硕士点、博士点,有没有知名学者在专业方向上,对于理科、工科,这尤其重要。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专业比没有的专业要成长空间大的多。

穷人家的孩子,选点踏实的专业比较好。

如果是不够踏实的文科生,就选一下师范类也不错。找一个大城市的一般学校存身,一年下来并不比所谓热门专业挣得少,而且越往后人脉越好,挣得也越多。互联网+的时代让教育服务正在成为很有潜力的行业,穷人的孩子可以考虑这门手艺。

其实医科也这样,但是中国的国情比较特殊,所以还是要慎重。

个人意见,穷人家的孩子就别执著想着当公务员了,尤其是留在大城市当公务员。生活成本太高,福利也在下降,根本照顾不了家里。外地穷孩子要在北京当好公务员,最后还要靠结婚。何必呢?

不要怕受罪,这比你以后考研洗底要容易。

毕竟学习的惯性还在。在不好的地方坚持四年才是真正的小概率事件。不要怕掉面子,以后你会发现,这是明智的选择。

家长一定要明白,未来是一个空前残酷的就业时代,舍不得孩子多吃一年苦,他会在未来吃很多苦。

至少不要这样期待。70、80的大学生能改变命运,既是因为大学没有扩招,的确是百里挑一,也是因为国家百废待兴,上面的空间很大。

但是2010以后的大学生就不要报太高的期望了。不仅是因为大学生已经太多、大学已经太滥,而且也是因为社会的阶层已经固化,上层已经闭合。能留在大城市都很不容易了。心别太高,或累着了父母,或扭曲了孩子。对于这一代的孩子,大学是认识命运、接受命运的,不要想着改变命运。

其实这不是个好选择,复读比这个选择要理性的多,很多时候,人们不过是用这个来安慰自己。糊里糊涂二本三本大学呆4年,也就不谈当年的计划了。如果你真的对自己在这四年的定力有信心,建议你选一个外语类的专业。这样有助于你将来考研,起码英语能少不少功夫。然后,最好选一个好城市的二本,附近有一流大学,有助于你去听课。

别到封闭的小城去发奋图强。一些地方的二本三本的确在考研方面做得很疯狂,但是到了面试的时候,你的气质和积累仍然是最关键的。这些地方的孩子很难得到这种真正的大学收获。

很多人爱问高中班主任,这个没问题,不过班主任对高考了解,对于大学毕业以后未来的发展和大学的学科发展并不是很了解。最好找大学老师问,找大四或者研究生的学生问,他们对于大学的出路更了解。

最后谁说高考决定不了命运的,谁说不是一考定终生的,谁说人生还有好多次选择的?人生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唯一的。人生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决定性的。每一次的选择都决定了你的命运,你以为你能改变命运,其实不过仍然是被这一次的选择所决定的改变。对于一般的孩子来说,高考起码决定了他5-10年。

5-10年,已经足够耽误一个人,成全一个人了。请家长和孩子们慎重,别信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

本文系转载,原作者:告知帮您署

本文由语文日刊yuwenrikan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致原创作者:若发现误侵了您原创保护版权,应系第三方原因,请联系,马上删除!谢谢!

欢迎原创投稿,打赏归作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农大生物学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