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是本科专业还是专科专业?

学校现有本科招生专业22个,其中医学类17个、理学类2个、管理学类1个、工学类1个、法学类1个,涉及5个学科门类,形成医学、理学、管理学、工学和法学相互渗透学科专业体系。

临床医学专业创办于1958年。临床医学学科实力雄厚,ESI排名位居全球前1%,依托于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等优势平台,建设有完整的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位授权体系。

作为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临床医学专业建设成绩斐然,先后获得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广东省名牌专业、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广东省重点专业等诸多专业荣誉,201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在专业负责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的带领下,专业目前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黄大年教师团队和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雄厚的建设基础。专业办学依托于5家直属附属医院成立了5个临床学院,临床医疗和教学资源丰富,优势明显,拥有1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74个省(部)级重点专科,其中呼吸内科排名全国第一、小儿外科排名全国第二、变态反应科排名全国第三、胸外科排名全国第六、精神医学专科排名全国第七、小儿内科排名全国第八。

专业人才培养特色鲜明,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特长和优势,通过成立“南山学院”(广东省试点学院),选拔组建“南山统筹实验班”,开展基于器官系统整合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进一步扩宽了临床医学专业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路径。最近一届毕业生临床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为89.52%,比全国平均通过率高出25.37个百分点。

(一)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核心课程: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临床诊断学、实验诊断学、临床技能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医学。

本科学制五年。颁发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能从事临床医疗、预防保健、医学研究、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等相关工作。

口腔医学专业创办于2004年,是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先后获得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东省口腔医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广东省特色专业等称号。2015年在国内较早通过了教育部口腔医学专业认证。专业负责人是国际牙医师学院院士李江教授,专业师资队伍实力雄厚,拥有广东省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与行业专家,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29人,特聘教授11人。教师队伍中南粤优秀教师1人,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3人,广州市高层次人才3人,广州市医学重点人才2人,广州医科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术骨干培育计划”立项4人;建设了省级牙体牙髓病学和口腔颌面外科学优秀教学团队及多个校级本科教学团队,打造了《牙体牙髓病学》《口腔预防医学》等9门省级和校级精品类课程。2012年,依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成立口腔医学院,目前已发展为“口腔医院、口腔医学院、口腔疾病研究所”三位一体模式,拥有国家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基地、广东省口腔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广东省口腔医学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广东省重点专科等优质资源平台。

专业参照国际标准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打破传统口腔医学教育3+2的培养模式,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高素质口腔医学人才。目前已启动“广州医科大学-韩国延世大学齿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交换见习项目”、“广州医科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暑期夏令营”、“广州医科大学-荷兰奈梅亨大学牙学院交换项目”等国际交流活动,四、五年级学生可通过选拔参加交流项目,赴多所国际知名院校交流学习。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获得广泛认可,2020年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为92.59%,高出全国平均通过率16.07个百分点;

(一)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

核心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临床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预防医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儿童口腔医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口腔种植学、口腔黏膜病学、口腔材料学、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本科学制五年。颁发口腔医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能够从事口腔疾病预防保健、治疗、教学、科研等相关工作。

预防医学专业开设于2004年,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学科优势突出,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拥有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广东省“十二五”医学重点学科、市属普通高校重点学科等。专业先后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省级重点专业、市级特色专业等称号;师资队伍实力雄厚、结构合理,专业负责人蒋义国教授是广东省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委、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级毒理学杰出贡献奖教师、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污染与呼吸疾病研究方向带头人、广州医科大学学术委员会主席,从事预防医学教学科研工作近30年,专业目前有专任教师50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为92%,高级以上职称教师比例54 %,拥有省级教学名师、省市校各级本科教学团队等优秀师资,主编、参编本科和研究生规划教材数十部,建设有《预防医学》等数门省级精品类课程以及2门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专业拥有包括省级全科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在内的各级各类优质实验实践平台,以及包括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国家级精品课程等在内的丰富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教学资源和20多家优质实习教学基地。

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以社区为导向培养具有较强应用能力的预防医学人才”模式中取得显著成效,先后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多个奖项;目前,专业与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共建预防医学“卫生应急特色班”,推行本科生双导师制、专业课程融合模块化改革、与地区疾控深度联合办学、加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人才培养举措,开创了预防医学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最近一届毕业生公共卫生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为81.58%,比全国平均通过率高出24.71个百分点。

(一)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

核心课程:人体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医学免疫学、临床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内科学、传染病学、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卫生化学、卫生毒理学、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公共卫生应急、预防医学技能实践、卫生监督与卫生法学、儿童少年卫生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卫生经济学、社会医学、医学伦理学、妇幼保健学。

本科学制五年。颁发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能在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卫生行政部门、职业病防治机构、卫生服务机构、健康产业相关的大中型企业、医学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等从事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检验与检疫、职业病防治、卫生监督与管理、卫生保健与健康促进、预防医学教学和科研等相关工作。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开设于1989年,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先后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名牌专业、省级重点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试点学院、省级产业学院和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等称号。拥有专业教师99人,其中高级职称45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23人;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75%;先后获得广东省、市教学团队称号,拥有“长江学者”、“南粤教坛新秀”、“珠江学者”特聘教授、省级教学名师、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等多名高层次人才。专业负责人邓小燕教授是广东省医学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省检验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省传感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在医学检验教育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科带头人卢文菊教授为广东省 “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培养人才、广州市“羊城学者”首席科学家培养人才、广东省和广州市医学领军人才、广州市高层次人才杰出专家,带领学科团队不断扩大自身优势、提升学校相关学科领域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及免疫学学科均进入ESI全球排名前百分之一。

2013年与国内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的市场领先上市企业——金域医学检验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创建了“金域检验学院”,采取校企共建、共管和共营的办学模式,推动校企紧密型协同育人机制,全面提升人才和技术的市场竞争力。作为广东省首批医学检验类试点学院,是国内首家开启深度校企直联办学医学院校。拥有国家级平台11个,省级平台7个,规培基地2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省级重点专科、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各1个、省级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一流课程共9门次。目前与美国匹兹堡大学医疗中心(UPMC)、图兰大学、克里夫兰医学中心(CCF)、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东华学院和澳门科技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和协同育人方案获得社会广泛认可,2016年以来共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校一等奖2项、校二等奖3项。

(一)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医学技术、临床检验诊断学。

核心课程: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医学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生理学、病理学、临床基础检验技术、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临床生物化学、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临床输血学检验技术、临床实验室管理与临床检验进展。

本科学制四年。颁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能在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疾病控制中心、医学院校实验室、采供血机构、独立实验室、体外诊断生产企业等单位从事医学检验开拓性技术、管理、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

医学影像学专业创建于1985年,是全国较早开办影像学本科的七大院校之一,具有医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专业依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办学,先后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东省名牌专业、广东省特色专业、广东省医学影像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广州市名牌专业、广州市特色专业。学科实力雄厚,是广东省第一轮高等学校重点扶持学科、广州市属高校第二轮重学科。近三年影像教师团队共获科研项目2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7项,省级项目7项,市厅级项目13项,经费资助共633.5万元,开放各类校级实验室项目9项。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任课教师135人,其中高级职称占59.3%,其中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55人;拥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南粤优秀教师1名、省级教学团队1个、广州市优秀教师1名,“千百十”重点培养教师2名和南粤教坛新秀1名。专业负责人陈德基是广东省医师协会放射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医学影像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专业课程资源丰富,建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影像诊断学》,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介入放射学》、《基于超声科PACS系统的超声诊断学》,校级在线开放课程《超声诊断学》、《MRI物理学的临床应用》和《骨关节疾病影像诊断学》。实践教学资源优质,除了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等临床资源外,专业还拥有广东省卫生厅“五个一”科教兴医工程重点专科、广东省医学影像学临床重点专科、广东省医学影像学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广州市医学影像学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等专业核心教学资源。

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获得广泛认可,专业影响力较大,在中国校友会网2017中国大学医学影像学专业排行榜中排全国第5位,根据《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医学影像学专业在全国73家院校中排名17位。最近1年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为90.83%,高出全国平均通过率26.68个百分点;近3年毕业生就业率平均为96%,升学深造率36.8%,其中有22.4%考入双一流高校深造;从就业区域来看,毕业生主要在广东省内就业,占比高达95%,其中72%集中于珠三角地区,流向的城市以广州市为主,其次是佛山市、深圳市和东莞市,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培养大量影像骨干人才。

(一)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

核心课程:医用物理学、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诊断学、临床技能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医学影像技术学、影像诊断学、介入放射学、超声诊断学、影像核医学。

本科学制五年。颁发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能在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学影像诊断、介入放射治疗、医学研究等相关工作。

广州医科大学护理学教育源于1902年,2002年开办护理本科教育,2007年开办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2012年挂靠临床医学专业招收护理学博士研究生,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高等护理教育体系。

专业先后荣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东省重点专业、广东省特色专业、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广州市首批名牌专业、广州市特色专业、广州市重点学科等称号。专业负责人周英教授是广东省护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高等护理教育、管理及研究工作24年,带领护理学教学团队获评为广东省本科教学团队。专业现有硕士生导师31人,博士生导师5人,广州市优秀教师 5 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 1 人,国家级和省市级护理专业学会主委、副主委及常委30多人;聘请了国际知名护理学者13人为客座教授、2人为特聘教授;师资队伍中赴国(境)外进修学习达50多人次,多名国(境)外学者长期参与全英教学,200多名临床护理专家直接参与专业教学。

专业打造有国家级与省级一流课程《护理心理学》(含心理学基础)以及《护理学基础》、《护理学导论》等10多门省、市、校各级精品类课程,由特聘教授汪国成教授主讲的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全英文慕课《Innovation and Creative Thinking》在首批高校在线教学国际平台“学堂在线”国际版面向全球学习者免费开放;拥有15家医疗卫生机构作为教学基地;护理技能实验中心获批为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专业构建了与国际接轨的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小班启发式教学、中英文双语或全英教学15年;课程设置采用生命周期模式,课程体系与境外联合办学院校的课程相衔接;先后开展中美“2+3”联合办学、中澳(澳大利亚)“2+2”联合办学、粤澳(澳门)“2+2”联合办学,与境外10所高校签订合作交流协议,护理教育国际化程度持续提升。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在国内率先引入以挑战为本的学习方法(Challenge Based Learning,CBL),教学改革成绩获得广泛认可,近年来先后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广州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

专业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对学生岗位胜任力、人文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可持续发展潜能的培养,培养成效显著。近5年,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99.67%,就业率100%,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强、就业质量高,主要在三甲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部分毕业生在港澳及国外就业及深造,多人担任国内外护理院校教师、医院护理管理者,以优异的工作业绩、良好的发展潜能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及赞誉。第三方调查报告显示,2018届护理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年收入、对我校护理学专业的教学满意度均位居全校各专业之首。

(一)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护理学、人文社会学。

核心课程:人体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病原生物学、生理学、护理学导论、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成人护理学、母婴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老年护理学、社区护理学、护理心理学、精神科护理学、护理研究、护理伦理学。

本科学制四年。颁发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能够胜任医疗卫生保健领域的临床护理、预防保健等相关工作。

药学专业开办于2004年,具有一级学科(药学)硕士授权点、一级学科(药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二级临床药理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先后获得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广州市特色专业称号,2019年通过教育部药学类专业认证并获批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科和专业建设成绩斐然,药理与毒理学居ESI 排名全球前1%,拥有广东省高校药学一级专业优势重点学科、省“冲一流”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等,建设有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拥有国家线下一流本科课程1门,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4门。

药学专业师资实力雄厚,专业负责人是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中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张超教授。专业现有专任教师84人,其中 90%具有博士学位,60% 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博士生导师43人、硕士生导师62人;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国家优秀教师1人,省级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委员3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3名,省级优秀人才12名、市级优秀人才19名,药理学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高校研究创新团队1个、广州医科大学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药学专业特色——“药学卓越班”构建了以个性化培养的一对一导师制为特色的药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采用“独立建制、导师负责、滚动分流”的全新菁英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并适应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需求的拔尖创新人才,于2016年开办。目前已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美国圣约翰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了国际化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成效显著。2016级“药学卓越班”深受市场青睐,出国深造和考取国内知名高校研究生的比例为66.7%。

(一)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药学、化学、基础医学。

核心课程: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理学、药事管理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药学综合实验、药学导论、医学细胞生物学和病理生理学。

本科学制四年。颁发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毕业生能够胜任药物研发、药品生产、药品营销、药事管理、质量控制和临床药学服务等相关工作。

临床药学专业开设于2016年,是由药学院牵头、联合全校附属医院药学部组建的特色专业,拥有临床药学专业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授权点,临床药理学专业二级博士授权点,形成“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东省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特色专业。2019年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在2020年全球四大排名之一(上海软科)的世界一流学科(药学)排名中,广州医科大学药学学科排名位居全球前400强,位居全国第37位。

在专业负责人——中国药理学会表观遗传药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药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余细勇教授的带领下,建设了一支拥有专任教师7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44人,囊括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省级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级中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省级本科教学团队等在内的优秀师资队伍。专业现有支撑平台包括国家级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粤港国家级医药研究平台、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高校研究创新团队、临床药师培训基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州分子与临床药理学研究所等。

临床药学专业以药物精准医疗为导向,以治疗药物的药代-药效学、药代-毒理学、药物代谢组学、药物基因组学、药物表观遗传组学研究为特色,充分利用附属医院资源,强化临床医学和药学实践教学,培养国家急需的具有扎实的临床药学、临床医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胜任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全程化药学服务的高素质临床药学专业人才。近三年公派28名学生赴美、加、英、澳、香港、台湾等地进行学术文化交流,目前在校境外交流占比5.13%。

(一)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临床药学、临床医学、药学。

核心课程: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临床药理学、临床药物治疗学、临床药物动力学、药事管理学、药物分析、临床药学导论、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和外科学。

本科学制五年。颁发临床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毕业生主要在各级医疗机构、医学院校、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药企等单位从事临床药学服务、新药临床研究、药物警戒、临床药物评价以及临床个体化和精准用药为目标的临床药学工作。

Therapy,RT)开办于2005年,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先后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特色专业、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专业现依托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办学,充分整合了附属第一、二、三医院的康复医学资源,在专业带头人周新科教授的带领下,建设起了一支专任教师、临床医生、治疗师紧密结合,“源于临床、服务临床”的康复专业师资队伍,并引进境内外知名教授参与授课,现有专业教师6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3人、副高级职称及以上37人;博士学位25人、硕士及以上45人;“南粤优秀教师”2人。现拥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2019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省级康复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康复功能评定学》《神经康复学》《老年康复学:成功老龄化——活力焕风采》《现代手法治疗学》校级精品类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设立具有岭南特色的“龙氏正骨手法”、“蜂针疗法”、“陈氏摇摆松动疗法”等中医康复特殊技术课程。

专业特点是以临床实践操作为主,学院重视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教学条件不断得到完善。在充分依托学校实验室的前提下,建设有两个专业实验室,总面积达1150平方米(含教学实践中心和临床实践中心),实验教学中心全部向学生开放。康复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现有实训室占地面积85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200多万,拥有各式现代化的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和吞咽治疗设备和仪器。

专业设有“广州医科大学与台湾中山医学大学康复治疗学师资合作培养项目和学生交换见习项目”,“香港理工大学暑期见习项目”,“美国克瑞顿大学游学项目”。2019年毕业生在三级以上医院就业人数占81.81%。

(一)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康复治疗学。

核心课程:康复医学导论、运动科学、康复评定学、物理因子疗法、骨骼肌肉康复学、儿童康复学、综合疾病康复治疗学、精神康复学、神经康复学、手法治疗学。

本科学制四年。颁发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毕业生能够胜任康复治疗特别是心肺康复治疗相关的临床、教学及科研等相关工作。

生物技术专业开设于2005年,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广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具有生物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业办学依托于广州医科大学-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联合生科院,包括广州医科大学和广州生物院两个院区,现有面积5000余平方米,其中实验室面积3500余平方米。学科建设成绩突出,再生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医学和遗传诊断、呼吸道生理学是学院建设的四个重点学科,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免疫学三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专业负责人为国家杰青项目资助者赵金存教授,他在抗击新冠疫情中首次在人粪便中分离出活病毒,并构建非转基因小鼠模型,在疫苗研发过程中也取得突出成果。学院现有教职工73人,专任教师48 人,具有博士学历的专任教师占65.8%,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通过特聘中科院生物院科研团队带头人、国内外知名生物企业技术总监为专任教师,聘请公司技术高管和骨干为兼任教师,推行课程负责人制等多种方式,充分整合了生物学、药学、基础医学等多学科的师资力量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质量。目前建设有《生物技术综合实验》等多门省级、校级精品类课程,拥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广州医科大学-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实践教学基地”等多个国家级、省级实验实践平台。

2016年开办生物技术“卓越班”,采用“5+3”模式,即在广州医科大学院区完成前5个学期基础课程学习后,遴选30人组成“卓越班”进入广州生物院院区,加入生物院教授课题组,进行科学研究训练,培养科研思维、技能培养。2020届学生攻读研究生率达40.43%。

生物技术专业瞄准国家生物医药发展前沿和华南地区生物产业特色,结合广州医科大学医学学科优势,通过 “一融合”(医学、理学融合),两协同(高校-科研院所协同、高校-知名企业协同)等多种途径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自2020年起全面展开“2+2”全新培养模式,融合“导师制”,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并利用先进的模块化教学理念进行全方位协同育才。学生前两学年重点学习医学和生物学基础课程,第三学年可依个人兴趣选择学习合适的课程方向:“细胞工程方向”、“医用生物技术方向”或“精准医疗方向”。同时在培养过程中,可以选择国际交流学习,基于学校与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合作,参与生物技术专业“2+2”联合项目,完成相关学业可同时获得爱丁堡大学学士学位。该特色培养方式夯实专业基础,拓宽培养口径,学生自主理性选择专业方向,有利于实施跨学科教育。

“细胞工程方向”:学校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联合办学,“校院协同”开设“卓越班”,培养从事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研究、产品开发以及其它细胞工程领域的研发活动的科研及应用型人才,专业课程和专业实习主要在中科院广州生物院完成。

“医用生物技术方向”:将与国内知名生物医药企业“校企协同”联合培养具有现代生物学、医学以及药学理论背景和实践经验,从事生物药、抗体药、疫苗、诊断试剂等“开发、研发和生产”的“三创”型应用人才。

“精准医疗方向”:与学校附属医院和大健康相关知名企业联合培养,通过“新学科融合”加强多组学、临床应用技术和生物医学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技能,培养为遗传咨询、个性化治疗、精准诊疗等提供支持的大健康领域亟需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一)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生物学、基础医学

核心课程: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基因工程、蛋白质与酶工程、细胞工程、生化分离与分析技术、生物信息学等。

本科学制四年。颁发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能在生物健康类科研机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相关高新企业等从事科学研究、检验、开发、生产、销售、管理及商业服务工作。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开设于2005年,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及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多年来在海内外广纳贤才,建成一支起点高、专业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7人,具有博士学历的专任教师占70.5%,硕士学历专任教师占29.5%,其中博士生导师15名、硕士生导师29名,生师比为3.8:1。专业负责人张智勇教授,长期从事干细胞、生物材料在骨科、整形外科、皮肤科中组织修复再生的临床转化研究,教育部首批全国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和广州市医学领军人才等称号,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等13项国内外学术奖项,已有多项科研成果实现临床转化及技术转化,负责参与3个骨组织再生修复领域的行业标准的制定,并参与制定国家“十三五”再生医学、生物医用材料等相关领域的战略布局、重大发展政策。

本专业致力于学生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充分发挥医科院校的医疗资源优势,将工程技术与医学、生物学有机结合,培育掌握医学基础理论、拥有创新思维及医疗相关器械研发能力的卓越人才。专业办学依托基础医学及钟南山院士所在的临床医学等重点学科,多年来围绕临床多发病及重大疾病救治的硬件需求,聚焦临床医疗器械、诊疗技术的创新研发,构建了与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课程体系,在已有的“学校、企业、医院、孵化器 ”四方协同育人平台基础上,开创了“专业知识-工程实践-临床应用-产业转化”新工科全链条育人模式,为培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创新能力、交叉学科知识运用能力等综合素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现拥有国家级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省级生物医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广东省普通高校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广州市高校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广州市高校创新创业重点示范基地,与多个知名企业及院所创建了联合创新实验室,为本专业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搭建了良好的实践平台。多年来与海内外知名院校有长期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定期选拔学生到海外合作院校访学、不断优化和拓展教学实践基地等举措,使本专业学生的学习深度及广度得到良好提升。在毕业生中,约有36%学生攻读研究生或出境出国留学深造,约有55%学生入职各大医院、研究中心、医疗器械研发机构等单位,约有9%学生入职国内大中型企业。

(一)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医学电子技术,智能医学影像

核心课程:高等数学(1、2),人体解剖学,工程生理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及应用,医用物理学,模拟电子应用,数字电子技术,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ARM体系结构与编程,医学图像处理。

主干学科:工学、基础医学、生物医学材料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1、2),人体解剖学,工程生理学,线性代数,医用物理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材料科学与基础,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医用高分子,生物材料的测试与表征,高分子材料成型与加工,生物医学材料学。

本科学制四年。颁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毕业生能够胜任医疗器械、医学电子技术、医学智能影像或生物医学材料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质量控制与生产管理等工作。毕业去向主要包括考研深造、医疗器械高新企业、科研机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及相关行政单位等。

学校2016年依托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以下简称“妇儿中心”)成立儿科学院,开设儿科学专业,是国内首批招收儿科学专业的8所院校之一,拥有儿科学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妇儿中心是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中南区域),国家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及广东省高水平医院第二批重点建设医院。

专业拥有教育部儿科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儿科学专业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引进专家等大批高层次人才。专业负责人夏慧敏教授现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小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结构性出生缺陷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先后获得首届妇幼健康科学技术进步奖、第六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等多个奖励。

儿科学专业是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依托于校级儿科学教学团队先后建设了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儿科综合医学PBL课程》以及《儿科学》、《儿科临床技能操作》等优质课程资源。专业拥有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7个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以广东省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东省结构性出生缺陷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遗传性疾病应用分中心,广东省妇幼健康医疗数据智能化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儿童早期发展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省市重点实验平台为支撑,办学资源得到进一步丰富。

(一)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儿科学。

核心课程: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预防医学、儿童诊断学、临床技能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童保健学、儿科学、小儿外科学、胎儿医学、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学、青春期医学、中医学、传染病学。

本科学制五年。颁发儿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能在医疗卫生机构、学校、科研机构等从事儿科临床医疗、预防保健、教学、医学研究等相关工作。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开设于2006年,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先后获批广东省首批一流专业建设点、省级特色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67人、南粤优秀教师2人、国务院特贴专家2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7人、继承人28人、国家级老中医药专家 7人。专业带头人王新华教授是教育部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省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专业拥有10多门国家和省级优质课程资源,拥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丰富的实验实践教学条件。2018年依托于附属中医医院设立了中西医临床学院,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专病)、国家中医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综合医院示范中医药单位”、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等一批国字号优质资源,教学优势进一步拓展。

专业以“中医传承”为根基,以“西医优势”为亮点,以“中西交融”为保障,充分利用综合医学院校的现代医学平台优势,结合本校中西医结合学科50余年的积淀,不断创新“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建设模式,《“文化传承”为导向的临床医学类专业课程改革与创新》荣获2019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9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总通过率和医学综合笔试通过率在全国开设中医类本科专业并参加2019年医师资格考试且考生人数在30人以上的院校中均排名第1位,2020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为83.08%,比全国平均通过率高出26.06个百分点。

(一)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中医学、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

核心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免疫学、药理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针灸学、内科学、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

本科学制五年。颁发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能从事中西医结合医疗以及预防、保健、康复、教育、科研、管理、对外交流等相关工作。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开办于2003年,是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被评为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广州市特色专业。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是本专业重点发展的学科方向,是广州市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和专业负责人刘俊荣教授是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人文素养与全科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医学伦理学试题开发专家组组长、国家卫健委医学伦理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广东省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专业师资力量雄厚,高级职称占86%,博士29人,占比81%;专业有特聘教授两名,以及多名在业界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客座教授。近年来,专业在教学方面突出优质课程建设,创建了《卫生事业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多门省、市级精品课程,主编、参编本科生教材数十部。专业依托于学校的医学教育资源优势,重点打造了卫生管理和健康服务管理的专业特色,突出了“卫生+管理”交叉共融的学科优势。

专业以培养医管融通,具有现代公共精神、人文情怀、创新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应用型管理人才为目标,着力培育卫生管理和健康服务管理的专业方向特色。同时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重视国际化与多元化的路径,从2009年开始与美国加州大学(北岭分校)实施“2+2”合作办学,参加该项目的学生可以同时获得两所大学的学士学位,同时与英国伯明翰大学、澳门高校教育资源协同,开展学生培养合作项目。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培养,超过四成的本科生在读期间参与过科研项目及各类竞赛活动。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和好评。第三方咨询公司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就业率达97%,教学满意度为97%。2020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全国346个同类专业中排名31位,位列于五星级专业。

(一)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医学、管理学。

核心课程: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要、预防医学、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社会学、管理伦理、卫生事业管理学、医院管理学、卫生经济学、社会医学、卫生法学、卫生政策前沿、管理研究方法、卫生统计学、健康大数据挖掘等。

本科学制四年。颁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毕业生能够在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单位、政府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社会组织、医药及健康相关企业等从事业务管理和综合管理工作。

2016年,学校依托具有120多年历史的附属脑科医院(广州市惠爱医院)创办了精神卫生学院,同年精神医学专业开始本科招生,是精神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作为广东省临床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精神医学专业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和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 62人、广东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0人,专业负责人宁玉萍教授现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党委书记、广州医科大学精神卫生学院院长、中国医院协会精神病医院管理分会副会长、广东省医院协会副会长、广东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认知障碍分会副会长,是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广州市医学重点人才,曾获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科技部973、863支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十余项,广东省科技重大专项及广州市科技重点特色项目多项。

附属脑科医院始建于1898年,是中国第一家精神专科医院, 现已成为华南地区最大、亚专科最齐全的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是“华南地区精神心理专科联盟”牵头单位,在《2019年度中国医院专科综合排行榜》中位列全国第7名,在《2019年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中位列精神医学专科第7名,连续8年专科综合实力居华南之首,在《全国医院互联网影响力排行榜》 排名全国第5位;现拥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广东省精神疾病转化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博士后工作站、省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广州市精神疾病临床转化实验室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学院还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开展深度教学合作,共同致力于精神卫生人才的培养。学院拥有完整的专业培养体系,2019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年度业务水平测试成绩居全国精神科专业基地首位,2020年9月获批国家住培精神科重点专业基地(一类基地)。

(一) 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精神医学。

核心课程: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医学免疫学、医学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病理学、局部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神经病学、心理学导论、精神医学整合课程(1)、精神医学整合课程(2)、精神医学整合课程(3)。

本科学制五年。颁发精神医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能全面从事精神科、社区精神卫生、心理健康、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等临床及教学、科研工作。

麻醉学专业开设于2004年,是麻醉学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广东省特色专业、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专业依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第二临床学院)办学,融集了广医系统麻醉学领域的优秀师资,师资力量雄厚,目前有麻醉科医师300余名,其中专任教师中教授/主任医师21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65名;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6名、博士生导师5名、博士后联合导师3名。拥有广东省医学杰出青年人才3人、广州市重点人才1人、珠江科技新星2人,广州市医学重点人才6人,广州市优秀教师1人。有18人在国家、广东省、广州市各级专业学会或协会担任主委、副主委或常委职务,其中专业负责人黄焕森教授担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神经外科麻醉学组委员、中国心胸麻醉学会转化医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以及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麻醉学教育研究会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麻醉学专业分委会副主任委员。

麻醉学专业依托学校的国家和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等丰富的临床资源,为专业学生提供了优良的实践教学条件。广医系统附属医院麻醉科专科特色强,拥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1个(附二院麻醉科三级学科-疼痛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1个,校级临床重点专科2个;有1所附属医院麻醉科进入复旦大学专业影响力全国排行版前100名,有3所附属医院麻醉科进入复旦大学专业影响力排行版华南版前20名。

根据《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 我校麻醉学专业在58所高校中排名第14位。毕业生2020年考研录取率为58.33%,其中考入双一流大学深造比例接近50%;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98%,毕业生综合素质、专业知识与技能、实际工作能力普遍受到用人单位认可,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一)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麻醉学。

主要课程: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临床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临床麻醉学。

本科学制五年。颁发麻醉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能在医疗卫生机构麻醉科、疼痛科、ICU从事临床麻醉、急救复苏、重症监测、疼痛诊疗、医学研究等相关工作。

十七、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是在原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基础上,于2018年开设的本科专业,拥有硕士学位授权点。作为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专业在广东省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教学管理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营养学会理事和广东省公共营养学会主任委员陈骁熠教授的带领下,紧紧围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及国民营养计划(年),顺应健康大产业人才需求,充分利用学校的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国家级精品课程等丰富的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教学资源,培养在营养与食品安全领域从事营养指导及食品卫生监督、检验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专业师资力量强,参与主要专业课程的教师41名。其中具有正高职称(教授/主任医师)占36.6%,副高职称(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占29.3%;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4人,占比82.9%,硕士学位的教师7人,占比17.1%。本专业课程教师队伍均为医学营养、食品科学类博士、硕士。教师团队具备出色的教学能力,屡次在省级、校级教学竞赛中获奖,拥有多项省级教改课题。

食品卫生与营养专业充分发挥医科大学资源优势,成功构建了健康食品、功能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研发的专业技术平台及营养健康管理平台,形成了产学研一体的特色。培养懂得健康与营养、健康与食品的关系,掌握营养健康管理知识、慢病营养干预技能及健康食品研发技能的人才,满足健康中国建设及大健康产业需要。

(一)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临床医学、预防医学、食品科学。

核心课程:预防医学、食品化学、营养学基础、分子营养学、临床营养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毒理学、食品安全评价体系、食品工艺学、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公共营养与特殊人群营养。

本科学制四年。颁发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能够胜任国家行政机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科研院所、企业的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检测和管理、营养与膳食指导、功能食品及特医食品研发等相关工作。

Therapy,OT)开办于2020年,2021年1月通过世界作业治疗联盟(WFOT)国际认证。作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项目中与香港理工大学签署的唯一合作共建专业,康复作业治疗专业依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办学,充分整合了附属第一、二、三医院的康复医学资源,拥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省级康复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优质教学资源。专业负责人是广东省康复医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欧海宁教授,现有专业教师4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2人、副高级及以上27人;博士学位20人、硕士及以上学位37人;“南粤优秀教师”1人;专业聘请有香港理工大学康复治疗科学系曾永康教授为课程顾问,专任教师中符合世界作业治疗联盟(WFOT)国际认证教师 10 余名,聘请境外专家8名。

(一)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作业治疗学。

核心课程:功能解剖学、作业治疗概述、作业治疗基础与实践、环境改造与辅助技术、假肢与矫形器学、职业康复学、内科及老年病作业治疗、社会心理障碍作业治疗、肌肉骨骼疾病作业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作业治疗、儿科疾病作业治疗等。

本科学制四年。颁发康复作业治疗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能在各级各类医疗、教育或研究单位机构从事康复作业治疗相关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康复物理治疗专业(Physical Therapy,PT)开办于2020年。作为在华南地区率先提出以通过世界物理治疗师联盟(WCPT)认证为目标的专业以及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项目中与香港理工大学签署的唯一合作共建专业,康复作业治疗专业依托中国康复医学会物理治疗专业委员会首届物理治疗高校联盟常委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办学,充分整合了附属第一、二、三医院的康复医学资源,拥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省级康复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优质教学资源。专业负责人是罗庆禄教授,现有专业教师3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6人、副高级及以上23人;博士学位12人、硕士及以上学位30人;“南粤优秀教师”2人;专任教师中符合WCPT认证PT教师6名(其中南粤优秀教师1名)、聘请境内外符合WCPT认证PT教师10余名。

(一)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物理治疗学。

核心课程:康复医学导论、物理治疗概述、物理因子疗法、成人神经疾病物理治疗学(1)(2)、手法治疗学、骨科疾病物理治疗学(1)(2)、综合疾病物理治疗学、小儿神经疾病物理治疗学等。

本科学制四年。颁发康复物理治疗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能在各级各类医疗、教育或研究单位机构从事康复物理治疗相关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应用心理学专业开设于 2004年,具有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广东省特色专业、校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校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专业依托广州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办学,汇集多家直属附属医院、附属脑科医院、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等丰富的临床医学资源和心理专科资源,专业负责人张雪琴教授是广东省临床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精神医学专业分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 ,长期从事心理学科研教育工作;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以上职称者占66.0%,具有博士学位者占83.3%,78%的教师具有国外学习经历,拥有广东省心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医学心理学研究与应用创新团队 、校级应用心理学教学团队等优秀师资队伍,建设有《社会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学与健康》等多门省级精品优质课程。

专业拥有广东省应用心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州市精神疾病临床转化实验室、校级医学人文实验中心等丰富的实验实践资源,形成了“学院—医院”良性互动带教的促进机制。应用心理学专业以“心理学与医学交叉融合”为特色,以培养具有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及医学专业知识背景的能够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及相关工作的专业人才为目标。学生可参与“广州医科大学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旧金山分校心理学本科2+2项目”、“广州医科大学与英国巴斯斯巴大学心理学本科3+1、本硕士2+2及硕士1+1项目”等国际合作交流项目,毕业后可分别获得两所大学的学士学位。

(一)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心理学、医学。

核心课程: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及实验、心理统计学与SPSS应用、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学与实验、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变态心理学、人格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与实验、生物心理学、神经解剖与生理、线性代数、基础医学概论、预防医学。

本科学制四年。颁发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能在医疗机构、学校、社区、政府机关、企业等部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促进、心身疾病预防及干预、社区健康咨询、病人康复指导、医患沟通指导、危机干预、医疗卫生系统人力资源、咨询服务等工作。

法学专业开办于2006年,是广东省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校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试点,建设了多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在线开放课程。作为校级本科教学团队,专业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0人,教授3名,占比30%;副教授5人,占比50%;博士生导师2人,占比20%;硕士生导师3人,占比30%;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人,占比 80 %,具有教师、律师或仲裁员的双师型教师8人,占80%;3名教师具有国外访学经历,占比30%。教师主要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专业负责人徐喜荣教授,系清华大学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国家版权局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竞赛优秀指导老师。

法学专业定位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卫生法律人才,实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推行判例教学法等教学模式改革,专业人才培养特色鲜明,社会影响与声誉不断提高,法学学生获得近多项国家级、省级专业技能竞赛奖项,如国家版权局主办的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竞赛二等奖、“人卫杯”全国医药卫生管理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竞赛二等奖等奖项。法学专业连续4年应届毕业生参加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一次性通过率都保持在50%以上,30%以上毕业生考取了英国爱丁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东南大学、暨南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包括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北京市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广州市公证处等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就业前景广阔。

(一)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专业必修核心课程有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国际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中国法制史、法律职业伦理等十五门。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基础上,还需要选修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合同法学、金融法学、卫生法学、法律逻辑学、证据法学、民法判例研习、合同法判例研习等课程。

本科学制四年。颁发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能在国家司法机关、卫生行政机关、法律服务机构、医药卫生企事业单位等领域从事医疗纠纷审判、卫生执法、卫生监督、医疗质量监控、医疗纠纷法律处理、律师、法律顾问等相关工作。

  东北师范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坐落在美丽的北国春城长春市。本部校区地处人民大街中段,净月校区设在风景如画…

  东北师范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坐落在美丽的北国春城长春市。本部校区地处人民大街中段,净月校区设在风景如画的净月潭旅游开发区。东北师范大学是以培养优秀的中学教师为优长的大学,被誉为“人民教师的摇篮”, 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为基础教育服务的鲜明办学特色。根据多年的教育实践,提出了新世纪的教育理念,即“尊重的教育。东北师范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专升本怎么样?

  公共事业管理专升本培养目标: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系统掌握现代经济学、管理学和行政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外语水平、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办公自动化知识,懂经济、法律、管理的复合型应用型公共事业管理人才。毕业后能在卫生行政、医药卫生事业及社会医疗保险等部门从事行政管理、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事业管理工作。

  东北师范大学专升本入学测试:

  (1)已获国民教育系列本科及以上毕业证书,报考专科起点本科专业时,可申请免试入学(研究生进修班结业者不可免试)

  (2)参加最近一次全国成人高考,成绩达到当地相同专业、层次规定的录取分数线时,可申请免试入学(需提供相应毕业证书、准考证及成人高考成绩单)

  测试入学:凡不符合上述免试入学条件的报名者,均须报名参加由东北师范大学统一组织的入学测试

  只要符合东北师范大学专升本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条件,就可以报考。远程教育考试方式、报名流程非常简单、方便。适合想要专升本的在职人员报读!如有关于任何学历的问题,请及时联系学业顾问。

格物学:不要等到被大学录取了,才去看自己的专业怎么样

报名条件一、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获准在我国境内就业的其他国籍的人员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均可报名参加执业药师资格考试。  1、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化学专业、医学专业、生物学专业)中专学历,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七年。  2、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化学专业、医学专业、生物学专业)大专学历,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五年。  3、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化学专业、医学专业、生物学专业)本科学历,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三年。  4、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化学专业、医学专业、生物学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研究生班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一年。  5、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博士学位。你的专业恐怕考不了内容来自网友回答

可以的两专业类似,但也有差别1、卫生事业管理,毕业了拿的是医学学士,有了这个东西,你可以去参加执业医师考试,(公卫)2、公共事业管理,是一个大专业,像一楼所说,公共事业管理可以这样的形式出现:公共事业管理(xxx方向),比如医学院校就是公共事业管理(卫生方向),师范类院校就是公共事业管理(教育方向)等等,出来拿的是管理学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