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学杰出校友众多,这意味着什么?

前几天,后台有考生私信小编,湘潭大学好不好?有前途吗?

小编可以很明确地告诉大家,湘潭大学很好,不仅有前途,还有钱途。小编整理了这几大理由,想报考湘潭大学的考生必须知道。

科研实力不容小觑。湘潭大学是一所非常重视科学研究的高校,好比校歌里说的“人文胜地,科教殿堂”。湘潭大学拥有1个国家应用教学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众多科研基地,取得了不斐的科研成果。


近些年,湘潭大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位居全国高校前24名,SCI、EI论文发表数量连续五年位居湖南省属高校第一。这也就罢了,湘潭大学的本科生便开始在SCI这样的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且数量不低。

除此之外,五年来,湘潭大学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等国家级项目499项,省部级项目高达1180项。获得了100余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级、省级奖项。签订的产学研合作项目达到1300余项,申请专利近乎3300件,科研成果转化率位居湖南省高校的前列


学科发展一路高歌。湘潭大学现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湖南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10个湖南省国内一流培育学科,以及4个国防特色学科。在最新公布的全国高校ESI排名情况中,湘潭大学有4个学科排名进入前1%

在2020软科最好学科排名中,湘潭大学有8个学科榜上有名。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位居众高校前列。同时,湘潭大学还有6个学科进入2020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

学科建设反映学术水平,科研成果衡量学科建设。高水平的科研是学科建设的关键点,对学科的人才培养、梯队建设起到积极作用,也为培养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校友资源桃李满天下。在多年的发展中,一批批优秀的校友走出湘潭大学,成为科研巨匠,或是商界精英,或是世界冠军,或是感动中国人物。他们以自身力量服务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潜在推动力。有人形象地将湘潭大学称为“造梦工厂”“圆梦殿堂”

说到中科院院士袁亚湘,可能很多考生并不陌生。在前段时间推出的《开讲啦》节目里,袁院士幽默风趣的话,想必给不少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就连撒贝宁都赞叹不已。中国雅思之父胡敏,中科院院士周向宇等,和这些知名人士成为校友,它不香吗?


典型就业高校。湘潭大学很好,就业率常年保持在湖南省属高校前列,是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1%以上,本科毕业生大半前往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发展,起步薪资一般在6500元以上,钱途很不错噢。若有喜欢这里的考生,可以重点关注。

关注“掌上志愿”,获取更多关于大学的报考信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秋日的湘潭,层林尽染,金桂飘香,红枫如火。位于毛泽东同志故乡的湘潭大学正在举行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系列讲座。校党委书记黄云清刚作完《深刻领会十九大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建功立业》的报告,便开始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

    记者:作为高校的党委书记,您觉得新时代背景下的高等教育事业应当如何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黄云清:具体到高等教育事业,这个初心就是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根中国大地,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办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高等教育的新期待与新需求,为推进国家建设事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更多成果与智慧。而要坚持好、实现好这个初心,最核心的一条就是要在高校的办学理念、改革发展与教育实践中,真正落实和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记者:作为一所具有特殊意义的综合性大学,湘潭大学如何贯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黄云清:初心,是一个引起湘潭大学人强烈情感共鸣的词,既鲜活,也具体,那就是毛泽东同志“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的嘱托。湘潭大学在办学之初就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我们的肩上也有一种特殊的责任和使命。

    湘潭大学复校之初,9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骨干教师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来到当时还是一片黄土荒地的湘潭大学,宿农舍、点煤油灯,边劳动建校,边进行教学科研,一步一个脚印地艰苦创业,把学校建设成为现在拥有4万名师生员工的现代大学。从目前的办学水平来看,湘潭大学的国际和国内声誉在同梯队的大学中比较靠前,培养了以3名院士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校友,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尤其是近三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一直居于全国高校前列,今年又获得立项资助35项,排名全国高校第12位。学校一直注重毛泽东思想研究,在这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的成果,形成了比较鲜明的特色。这些办学成绩的取得,自然是得益于坚守“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这一初心,不断砥砺前行。

    当然,我们讲到初心,讲到办人民满意的大学,最终要落实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任务上来。大学的人才培养,更重要的是一种思想和价值的引领,一种文化和精神的熏陶。坚持不忘初心,担当大学使命,归根结底就是要落实好立德树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湘潭大学地处湖湘文化发源地,拥有得天独厚的红色基因和血脉,这种文化优势和红色基因,转化成了教师们育人育才的责任与情怀。例如,我们复校初期来校的李寿佛老师,80多岁了,从教64年,退休后还在一直搞科研、教学生,培养出了2名院士和一批数学领域的杰出学子。

    记者: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湘潭大学如何贯彻落实?

    黄云清:这一关于高等教育的新论述,既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也是党和国家以及人民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新期待。与以往的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战略相比,“双一流”建设更强调中国特色与世界一流的统一,更强调综合发展与特色发展的统一。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中国特色和世界一流这一重大关系?我认为,就是要遵循扎根中国大地,彰显中国特色和学校特点的发展规律,坚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并在遵循规律和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凝练办学特色、提升综合办学实力。

    对于湘潭大学来讲,就是把建成“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现代大学”作为学校发展的目标,并按照这个要求去努力。我们理解,“建设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现代大学”,表征是“现代化”,核心是“高水平”,途径是“鲜明特色”。“鲜明特色”,即应根据自己的传统、优势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科学定位,实施特色办学,坚持原有特色、培育新兴特色、挖掘潜在特色;“高水平”,包括高水平的人才培养、高水平的成果创造、高水平的社会服务、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高水平的学科专业、高水平的内部管理等;“现代化”,包括办学理念的现代化、大学治理的现代化、大学人的现代化、大学校园和文化的现代化。建设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现代大学,既体现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又符合湘潭大学的发展实际;既是对学校60年实际办学的衔接和集成,也是发展和提升。未来,首先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思想培养和引进人才,主动去寻找人才,确保高水平的师资。其次,学校发展的重点仍然立足于人才培养,这是我们的立校之基,不能丢掉。最后,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激发个体的潜能。通过综合改革,逐步实现学校发展的“五个一”具体目标,即一个好的“制度”、一个美的“环境”、一个大的“增量”、一个高的“质量”、一个宽的“道路”,争取到2044年,即湘潭大学复校70周年前后,实现全面建成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现代大学的目标。

<article>
<section>
大厅中的大型油画《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艺术地再现了毛主席1958年9月接见毛禹居先生(毛泽东读私塾时的老师),并亲笔题写“湘潭大学”校名,亲切嘱托“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的场景。四间展室分为“伟人倡办、大学泱泱”,“亲切关怀、殷殷厚望”,“经天纬地、成就栋梁”,“致知穷理、求真拓荒”,“和合至高、融汇八方”,“人文校园、雅韵馨香”,“众心归望、擎旗领航”,“宏谋远略、强国兴湘”8个篇章,图文并茂,集中展示了湘大60年的建设发展历程以及师资队伍、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成就。
color="#ed2308"&gt;第二展厅,进门第一站:《师资队伍》&lt;/font&gt;&lt;/b&gt;&lt;/h1&gt; 看看最低的省级能上榜的人: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芙蓉学者计划”、湖南省百人计划、湖南省优秀专家、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计划。我们可以参考借鉴一下。 第二是&lt;b&gt;《学科建设》&lt;/b&gt;。
center"&gt;观看11分钟的宣传片&lt;/h3&gt; 看完湘大校史馆,让我感动,很受启发。我们的校史馆就是要让参观的学生、校友和其他友人对湖工沧桑的足迹、七十年的历史、学校创建和教育的先辈们充满无限的遐想。仿佛翻开一本厚重的史书,在那记录岁月雕痕的回廊里游走,看着历史不断的上演和谢幕。校史馆就是把昨天放在眼前! 校史馆就是要设法将湖工在风雨里成长的历程一一呈现,
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获得,都包含着历史的意义。走近那一张张老照片,仿佛又走进了湖工那段辉煌绚烂、令人回肠荡气的历史。一个一个老旧的文物就是一幕幕历史的见证,很能引人注目、振奋人心。看到这些,我们的心中便有感叹,更有自豪。 老校新姿,催人奋进。努力吧,建设一个好的校史馆。
</section>
</articl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湘潭大学名人校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