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全国大学生fpga创新设计邀请赛 比赛时间?

    按照《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管理的意见》(皖教秘高〔2020〕67号)要求,由大赛组委会提交的《2022年安徽省机器人大赛赛项规程》,经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审定通过,现将赛项规程予以公布。大赛组委会要严格按照规程开展各项竞赛组织工作。请各高校按照规程要求,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学生参赛。

2022年安徽省机器人大赛赛项规程

项目名称:安徽省机器人大赛

赛项组别:本科组、高职组

主办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承办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学院、滁州学院、蚌埠学院、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储常连  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

张尔桂  安徽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

李庆宏  滁州学院副院长

刘银国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院长

陈章奇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副院长

朱永国  安徽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

李军鹏  合肥工业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创新创业教育处处长

胡学钢  教育部大学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滁州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

王艳春  蚌埠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

姚庆峰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教务处长

范生万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张成叔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

   合肥工业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

  教育部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朴松昊  哈工滨工业大学教授

韩江洪  合肥工业大学教授

岳丽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郑利平  合肥工业大学教授

张润梅  安徽建筑大学教授

钟秋波  宁波工程学院教授

高先和  合肥学院教授

孙怡宁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郑召丽  合肥工业大学纪委办公室副主任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编辑部主任、副研究员

胡学钢  教育部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秘书处办公室设在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大赛旨在推动和促进机器人、嵌入式控制、算法与程序设计、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与数字媒体等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促进机器人相关技术的发展,培养和激励大学生程序设计特别是算法分析与设计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创新意识;激励学生学习微处理器技术和嵌入式系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运用微处理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激发在校大学生学习数字媒体知识和技能的兴趣和潜能,提高在校大学生运用数字媒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科交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更多机器人等相关领域优秀人才。

3)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赛道;

4)数字媒体创新设计赛道。

1)机器人赛道采用作品赛形式

每支参赛队伍依据竞赛规则和打分标准进行作品的设计和开发,以对抗赛形式进行现场比赛,由评委打分决定其成绩。

2)程序设计赛道采用现场赛形式

竞赛进行中,每个参赛队拥有一台计算机,每一道题均采用程序求解,参赛队通过比赛系统在线提交源代码,后台服务器通过测试数据进行程序正确性判断,每个测试点的判定结果实时反馈给参赛队伍,系统反馈的判定结果及其含义如下所示:

程序因为非法内存访问或未处理异常而结束,常见的有数组越界等

程序运行的时间超过题目规定的时间

程序输出的答案是对的,但是换行或空格等不符合输出格式要求

程序使用的内存超过规定的内存限制

程序输出的内容过多,超过了OJ的限制,请检查程序中是否有可能存在无限循环输出

提交的源代码没能通过编译。

例如:某题共有10个测试点,某队伍提交代码后,系统反馈结果为:++xxrrtt++,该反馈结果包含10个符号,分别代表相应测试点的判定结果。对于上述反馈结果,可以发现,该提交代码通过了1,2,9,10测试点,其中3,4测试点答案错误,5,6测试点运行时错误,7,8测试点运行超时。

3)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赛道

采用 “最小系统板+功能模块”组合形式。

最小系统板分为A、B、C、D四类平台。竞赛A类平台:以8位单片机作为处理器;竞赛B类平台:以32位单片机作为处理器;竞赛C类平台:FPGA型号:Xilinx公司Artix-7 FPGA;竞赛D类平台:以典型分布式方式组建的多节点Android平板电脑应用平台。

功能模块由输入、输出设备组成。包括键盘,传感模块(数字或模拟信号),LED,LCD,数字或模拟输入、出信号控制单元,电机驱动等应用模块。

学生需要根据任务完成硬件搭建和软件代码的编写,比赛提供相关硬件技术手册、编程软件和其他相关调试工具,但不提供所用开发板例程(特殊设备驱动程序在赛题中给出),通过竞赛培养学生独立开发的能力。

竞赛平台:A、B、C、D平台及相关模块由参赛队自带,并接受组委会组织的赛前审核,审核通过后方能带入赛场。

竞赛现场提供材料如下:

赛场竞赛用台式电脑1台/队,相关硬件技术手册,每台电脑上已安装好竞赛用编程调试软件及驱动。

1)A平台,以8位单片机作为处理器的嵌入式平台。

硬件上采用“最小系统”+“功能模块”的组合方式。最小系统推荐但不限于51系列的STC12C5A60S2为核心CPU。功能模块由输入、输出接口模块组成,如输入接口包括键盘、各类串行或并行通信的传感模块(例如温度、红外、超声波、光照等);输出接口包括数码管、黑白液晶点阵、驱动电机等模块。

软件上推荐但不限于Keil uVision5程序编辑器,程序烧录器stc-isp-15xx-上传的资料包括报名表和作品,总容量限制在50M以下,如果作品无法压缩到50M,可以制作3分钟介绍作品的视频。报名表需按要求详细说明参赛作品中主要的原创工作数字媒体开发应用类需提出该作品在程序设计、算法设计、系统设计、内容设计上的特点,数字媒体设计应用类需要提出该作品在数字表现形式、素材原创性、媒体软件、采集加工硬件使用上的特点数字媒体主题创意类需针对领域需求介绍作品可用性和优势。

③ 决赛时均需提供作品简介、源代码、源工程、素材文件的展示介绍,最终呈现形式与报名时提交作品超过80%的吻合度,另外提交所有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的承诺书签字原件或者PDF扫描件,加盖学校教务处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构公章。

① 所有专家/裁判和大赛组委会及秘书处成员需签署承诺书;

各高校需要在省赛报名之前组织校赛,按省赛作品分类方式给出排名,并提交校赛比赛结果公示的相关文件作为依据。于2022522日前提交推荐列表到数字媒体创新设计赛技术委员会,由技术委员会与学校联络人确认最终推荐作品和类别。

③参赛学生需认真研究安徽省大学生数字媒体创新设计赛竞赛方案及主题指南,认真组织材料。2022527日前,将完善的作品材料在竞赛官网()上传,等待网评。

初赛作品评审采用网评的方式进行。网评专家的选取规则为:依据自愿性原则,在安徽省数字媒体高校联盟的专家库中征集计算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建筑学及其它相关专业专家,构成本次安徽省大学生数字媒体创新设计赛作品的评审专家组。网评专家由系统自动选择并分配作品。

决赛采取现场答辩的形式,答辩将分成几个组同时进行,分组方案由组委会制定,但组委会不决定各组答辩顺序,各组的答辩顺序将在抽签仪式中抽签决定。决赛现场评审专家由组委会从专家库中选取并联系确认,并交由大赛监督组确认。

答辩时参赛队员需要一半及以上到场(包括线上会议室),否则将无法获奖。答辩前参赛队员需向各组的秘书出示身份证或学生证以确认自己身份。每个队答辩环节6分钟,专家提问回答环节6分钟。根据答辩需要,允许答辩队伍通过手机、实物等方式辅助展示作品。答辩现场(包括线上会议室)在答辩过程中对外封闭,请待答辩的队伍等秘书通知再进入现场。

初赛的作品成绩由网评专家进行打分,根据分数对作品进行排序后公布排名,各类别前30%的作品参加决赛。

决赛成绩由评审专家现场给出。根据作品分数的高低,对作品进行排序,同时现场对作品的成绩进行公布。全程接受仲裁委员会监督,并将结果提交组委会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报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备案,并在高教网再次进行公示,待公示期满后,由安徽省教育厅发文公布获奖名单,颁发竞赛获奖证书。

竞赛地点定于滁州学院(暂定线下),如遇疫情启动线上方案。

具体各子项目的布置图由最后的设计确定,每个子项目的比赛电脑配置、场地器材见后续各子项目的比赛规则和评分标准,如遇疫情,组委会启动线上执行方案。

竞赛地点定于安徽财贸职业学院,竞赛场地为承办高校机房(现场赛)或组委会指定比赛环境(线上赛)。

每支队伍使用1台计算机,所有队伍使用计算机的规格配置完全相同。竞赛中使用的语言软件版本必须是已经发行的版本。竞赛承办者在竞赛中应该向参赛队伍提供足够的磁盘空间。其他有关细节,如存储器和硬盘配置、软件版本、打印机信息在队伍报到时公布。

竞赛裁判由裁判软件进行自动判定,所有竞赛队的裁判机运行环境完全一致。

(三)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赛道

本次在蚌埠学院(线上)和各参赛学校分赛场举行。组委会、专家组设在蚌埠学院,各参赛学校派出巡视员,组委会统一安排巡视各分赛场。

参赛队员在各自学校分赛场根据竞赛要求,使用指定的竞赛用电脑和竞赛平台,竞赛用电脑由竞赛组委会统一提供软件和驱动,竞赛用平台和模块由各参赛队员自带。

(四)数字媒体创新设计赛道

本届比赛决赛视情况选用线上+线下比赛方式:参赛队伍线上答辩,评审专家采用线下集中评审。参赛队伍分为若干小组,设置小组秘书,协调组织答辩过程,使用腾讯会议共享答辩场景。各参赛队伍自行考虑是否线上展示设备并在比赛前与小组秘书联系远程测试展示效果。同时整个线下竞赛现场根据小组分为若干房间。每一个房间有三位工作人员负责网上沟通、协调等工作。

机器人赛道各子项目的详细规则和评分标准参照全国机器人比赛标准制定,具体标准见附件2。

比赛包含若干道试题,每道试题会设置若干测试点,每个测试点赋予一定的分数,题目所有测试点分值之和为100。选手代码提交后按照测试点进行评判,并按照测试点给分,每个测试点通过即得到相应的分数,否则该测试点得分为0分,该题的最终得分由代码通过的测试点得分之和构成。每道题目允许多次提交,系统取该道试题的最高得分作为该题的最终分数。

竞赛裁判主要负责判定解答提交是否正确,竞赛裁判、裁判长、竞赛技术委员会主席根据参赛队伍比赛结果协商后确定获胜队伍,并报竞赛组委会审核发布。

参赛队员有权利通过提交解释请求,针对试题描述中的不明确或错误的部分提问。如果裁判确认试题中确实存在不明确或错误的部分,将会通告所有参赛队伍进行声明或更正。

参赛队伍根据解题总得分进行排名,总分相同的参赛队根据总用时从小到大进行排名。总用时由每道解答正确的试题的用时总和构成。每道试题用时将从竞赛开始到试题解答被判定为正确为止,未正确解答的试题不记时。

为了保持赛场的紧张气氛,在比赛结束前1小时,会停止对于竞赛结果的公告信息,但对于运行的判决结果仍将及时通知其提交队伍。

请特别注意本条规则(非常重要):参赛队的队号在竞赛前抽签(或由组委会随机产生)决定,这个队号在竞赛平台系统中使用。队号与参赛学校名称的对应关系在竞赛过程中不对裁判公布。竞赛技术委员会负责在竞赛开始后60分钟将队号与参赛学校的对应关系公布在显著的位置。

(三)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赛道

各平台评分标准,竞赛当日,由现场评测专家组根据选定赛题内容共同拟定,并统一评测办法。

评测时,每组安排一名参赛队员现场演示作品。专家首先观看参赛队员作品演示,是否完成题目各项功能要求,根据评分标准项,逐条打分至评分标准最后一项。

观看硬件搭建情况(整洁、合理等),给参赛队员口头评价。

参赛队所在学校的评测专家采用回避方式,不得参加本学校参赛队的打分评测工作。

对违反竞赛规程的参赛队,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成绩无效。

(四)数字媒体创新设计赛道

安徽省大学生数字媒体创新设计赛决赛根据作品类别和数量分多组进行评审,每组邀请7名省内外专家进行评审。7名专家涵盖至少3个专业,来自7个不同单位,且包含1-2名企业单位专家。

每件作品的最终成绩计算方法: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取其余5位专家平均分。

参赛作品必须是在本年度完成的原创作品,无知识产权争议,作者必须是作品的主要完成者,已发表或已参加校外其他同类型比赛并已获奖的作品,即使经过修改,也不得参加本赛事。

数字媒体开发应用类作品评分标准

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符合国家政策和有关法律要求(5分)

内容设计目标清晰明确(5分)

内容的表达体系结构完整(10分)

内容的表达形式丰富多样(10分)

整体风格一致,且适合所表达内容10分)

画面布局合理,色彩协调,视觉感受美观5分)

声音大小适中,切入准确,声音画面配合5分)

程序运行稳定流畅10分)

交互设计合理/算法响应速度快(15分)

使用恰当的编程技术带来创作效率或者艺术效果上的提升(15分)

有媒体对象上或表达形式上的创新5分)

硬件、软件、算法上的创新(10分)

数字媒体设计应用类评分标准

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符合国家政策和有关法律要求(5分)

内容设计目标清晰明确(5分)

内容的表达体系结构完整(10分)

内容的表达形式丰富多样(10分)

作品的色彩方案与表达10分)

作品的空间方案与表达10分)

声音画面配合度10分)

作品的整体感染力与观赏度(10分)

作品中媒体元素属于自己创作的程度(10分)

使用超过三种及以上的媒体创作类软件5分)

使用恰当的操作技巧带来创作效率或者艺术效果上的提升

有媒体对象上或表达形式上的创新(5分)

有艺术加工方式或艺术表现上的创新(5分)

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符合国家政策和有关法律要求(5分)

内容设计目标清晰明确(15分)

内容的表达体系结构完整(10分)

内容的表达形式丰富多样(10分)

作品的色彩方案与表达10分)

作品的空间方案与表达10分)

声音画面配合度10分)

观赏性或者交互性10分)

以各竞赛子项目报名参加省赛阶段的参赛队伍数为基数,按参赛队成绩排序,分别设置一等奖(不超过基数10%)、二等奖(不超过基数20%)、三等奖(不超过基数30%)。

该赛道以本科组、高职高专组分组设奖方式进行,奖项设置以报名参加省赛各组别有效队伍数量为基数,按参赛队成绩排序,分别设置一等奖(不超过基数10%)、二等奖(不超过基数20%)、三等奖(不超过基数30%)。

(三)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赛道

该赛道以本科组、高职高专组分组设奖方式进行, 竞赛A、B、C、D平台单独评奖。奖项设置以报名参加省赛各组别有效队伍数量为基数,按参赛队成绩排序,分别设置一等奖(不超过基数10%)、二等奖(不超过基数20%)、三等奖(不超过基数30%)。每个学校评比按总成绩从高到低,一等奖A平台每校不超过3队,B、C、D平台每校不超过2队,二等奖和三等奖名额不限。

(四)数字媒体创新设计赛道

该赛道以本科组、高职高专组分组设奖方式进行。奖项设置以报名参加省赛各组别有效队伍数量为基数,按参赛队成绩排序,分别设置一等奖(不超过基数10%)、二等奖(不超过基数20%)、三等奖(不超过基数30%)。

安徽省机器人大赛为鼓励参赛学校及个人对本次竞赛工作的贡献,组委会将评选优秀组织奖(不超过参赛高校数的20%),评选办法另行通知。

赛事安全是技能竞赛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是赛事筹备和运行工作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大赛秘书处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大赛期间参赛师生、专家评委、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参赛学校要为前往参赛的师生购买人身安全保险。

大赛秘书处在赛前组织专人对会评现场、交通保障进行考察,并对安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排除安全隐患。

大赛秘书处提供保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实施的条件,严格控制与参赛无关的易燃易爆以及各类危险品进入会评现场。

比赛期间,大赛秘书处保障参赛师生、专家评委及工作人员的饮食卫生安全。

比赛期间发生意外事故,发现者应第一时间报告大赛秘书处,同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态扩大。大赛秘书处应立即启动预案予以解决并上报大赛组委会。赛项出现重大安全问题可以停赛,是否停赛由大赛组委会决定。

参赛队伍有干扰比赛和违反赛事安全的行为,经赛场工作人员提示、警告无效的,可取消其继续比赛的资格。已取得成绩者,成绩无效并取消其获奖资格。造成恶劣影响的参赛队伍所在学校将禁止参加下一年度的比赛。

赛事工作人员违规的,按照相应的规定追究责任。

指导教师提前熟悉竞赛规程,为参赛队伍提供指导;指导教师及领队贯彻执行大赛各项规定,竞赛期间不私自接触裁判;领队负责做好本校大赛期间的管理工作,负责本校的参赛组织和联络工作,准时参加赛前领队会议,并认真传达落实会议精神,确保参赛选手准时参加各项比赛及活动;

领队在比赛时需密切留意参赛选手的比赛时间,安排充足人员进行调度,避免出现因迟到而被取消比赛资格的现象;领队应负责赛事活动期间本队所有选手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如发现意外事故,应及时向组委会报告;只有领队才有权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请求。

各参赛选手务必在赛事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参加比赛及相关活动。参赛选手应自觉遵守赛场纪律,服从裁判、听从指挥。

3)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须知

必须服从组委会统一指挥,认真履行职责,做好比赛服务工作;按照分工,准时到岗,尽职尽责做好分内各项工作,保证大赛顺利进行;做好在线比赛平台的调试工作,引导参赛选手进入相关比赛直播现场开展比赛。比赛出现技术问题(包括设备、器材)时,应及时与比赛负责人联系,及时处理;如遇突发事件,及时向组委会报告,同时做好疏导工作,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确保大赛圆满成功;要认真组织好参赛选手的赛前准备工作,遇到重大问题及时与组委会联系,协商解决办法。

1)参赛队伍、参赛指导教师、领队须知

各参赛队需凭参赛证件进入比赛现场;

各参赛队在现场注册时需要提交学校教务部门或院系以上单位的推荐意见(需签章);参赛学校领队对报名资料的真实性和参赛指导老师、学生排序负责。

指导教师提前熟悉竞赛规程,为参赛队伍提供指导;指导教师及领队贯彻执行大赛各项规定,竞赛期间不私自接触裁判;

领队负责做好本校大赛期间的管理工作,负责本校的参赛组织和与大赛的联络,准时参加赛前领队会议,并认真传达落实会议精神,确保参赛选手准时参加各项比赛及活动;

领队在比赛时需密切留意参赛选手的比赛时间,安排充足人员进行调度,避免出现因迟到而被取消比赛资格的现象;领队应负责赛事活动期间本队所有选手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如发现意外事故,应及时向组委会报告;只有领队有权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请求。

各参赛选手凭大赛组委会颁发的参赛证和有效身份证件参加比赛及相关活动。参赛选手应自觉遵守赛场纪律,服从裁判、听从指挥。

每支队伍使用1台计算机,所有队伍使用计算机的规格配置完全相同。竞赛中使用的语言软件版本是已经发行的版本。

竞赛承办者在竞赛中应该向参赛队伍提供足够的磁盘空间。其他有关细节,如存储器和硬盘配置、软件版本等信息在队伍报到时公布。

竞赛系统采用第三方提供的程序设计竞赛平台,平台网址比赛前向各参赛队公布。

3)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须知

必须服从组委会统一指挥,认真履行职责,做好比赛服务工作。按照分工准时到岗,尽职尽责做好分内各项工作,保证大赛顺利进行。

认真检查、核准证件,非参赛选手不准进入赛场。比赛出现技术问题(包括设备、器材)时,应及时与比赛负责人联系,及时处理。如遇突发事件,及时向组委会报告,同时做好疏导工作,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确保大赛圆满成功。要认真组织好参赛选手的赛前准备工作,遇到重大问题及时与组委会联系,协商解决办法。

(三)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赛道

参赛队必须在抽签号指定的位置就坐和操作指定的计算机;在竞赛中,参赛队员根据题目要求完成硬件连接和软件编写调试,参赛队员不得和竞赛组委会指定工作人员以外的人员交谈,现场工作人员只能回答和处理与平台系统相关的问题;竞赛时间为4小时。竞赛结束时间到,关闭计算机停止答题。参赛队员全部离开赛场在指定场地等待评测;参赛队员在竞赛进行1小时后方可提交作品,并向工作人员示意,记下完成时间,签名后离开赛场;参赛队员出现妨碍比赛正常进行的行为,诸如擅自移动赛场中的设备,未经授权修改比赛软硬件,干扰他人比赛等,取消其参赛资格。

特别要注意:参赛学生只能携带诸如书、手册等纸质参考资料,不能携带U盘、软件、手机、智能设备及电子档案材料,违者取消参赛资格。

指导教师应客观公正,正确引导参赛学生;针对竞赛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指导教师应保持冷静,客观分析,不要干扰或影响其他竞赛队;指导教师在学生竞赛期间,不得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参赛选手应严格遵守赛场规则,服从赛场工作人员管理;对于竞赛过程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向现场工作人员反馈,不要影响其他组竞赛;参赛选手在竞赛过程中,只能携带诸如书、手册等纸质参考资料,不得携带与竞赛相关电子版材料或者在竞赛作品上标识相关标记;比赛开始后1小时后方可提交竞赛作品,参赛选手应提前15分钟等候进入赛场,迟到15分钟禁止入场参赛;参赛选手在赛场,不得为其他参赛队提供解释或者技术支持,违者双方参赛队以0分处理。

4)工作人员(志愿者)须知

竞赛全体工作人员必须按照组委会统一部署,认真履行职责,做好比赛服务工作;工作人员应保证客观、公平、公正原则,不得随意与参赛队员交谈或提示;工作人员发现参赛队员有作弊行为,应及时制止,并取证向竞赛组委会反馈;工作人员要积极服务各参赛队员和指导教师,为参赛队员和指导教师提供良好的竞赛氛围和便利。

(四)数字媒体创新设计赛道

提前熟悉竞赛规程,负责做好本参赛队大赛期间的管理工作,负责本参赛队的参赛组织和联络工作;贯彻执行大赛各项规定,竞赛期间不得私自接触裁判;准时参加赛前领队会议,并认真传达落实会议精神,确保参赛选手准时参加各项比赛及活动;领队在比赛时需密切留意参赛选手的比赛时间,安排充足人员进行调度,避免出现因迟到而被取消比赛资格的现象;领队应负责赛事活动期间本队所有选手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如发现意外事故,应及时向组委会报告。

比赛过程中,指导教师不得操作任何工具和设备,不得现场书写、传递任何资料给参赛选手,不得现场指导参赛选手;贯彻执行大赛各项规定,竞赛期间不得私自接触裁判。

参赛选手须认真填写报名表各项内容,提供个人真实身份证明,凡弄虚作假者,将取消其比赛资格;参赛队按照大赛赛程安排和具体时间前往指定地点,各参赛选手凭大赛组委会颁发的参赛证和有效身份证件参加比赛及相关活动;参赛选手应自觉遵守赛场纪律,服从裁判、听从指挥;参赛选手答辩后应立即离开比赛现场,不得以任何借口在赛场逗留;参赛选手在竞赛期间未经组委会的批准,不得接受其他单位和个人进行的与竞赛内容相关的采访,不得私自公开竞赛的相关情况和资料;参赛选手在竞赛过程中须主动配合裁判的工作,服从裁判安排,如果对竞赛的裁决有异议,须通过领队以书面形式向仲裁工作组提出申诉。

大赛全体工作人员必须服从组委会统一指挥,认真履行职责,做好比赛服务工作;全体工作人员要按照分工准时到岗,尽职尽责做好分内各项工作,保证大赛顺利进行;认真检查、核准证件,非参赛选手不准进入赛场。同时,要安排好领队、指导教师休息及食宿;比赛出现技术问题(包括设备、器材)时,应及时与比赛负责人联系,及时处理;如遇突发事件,及时向组委会报告,同时做好疏导工作,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确保大赛圆满成功;要认真组织好参赛选手的赛前准备工作,遇到重大问题及时与组委会联系,协商解决办法。

比赛过程中若出现有失公正或有关人员违规等现象,学校领队可在竞赛结束2小时内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申诉书应包括申诉原因、申诉诉求、申诉团队等内容,并由申诉团队相关参赛队员、指导教师和领队签字。

组委会和专家委员会委托裁判根据比赛规则,针对申诉内容,给出相应的裁决依据,仲裁请求和裁决依据2份材料一起提交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会依据比赛规范、规则以及裁判给出的裁决依据对比赛结果进行仲裁。该仲裁结果为最终结果。

鉴于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组委会、参赛院校、参赛团队所有成员在竞赛期间必须遵守各级政府和所在学校的疫情防控要求。

决赛阶段,参赛学校和参赛人员、组委会相关工作人员、评委等必须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定,签署健康承诺书,完成相关疫情检测通过后方可进入会议现场。

承办单位成立了专门的疫情防控工作小组负责疫情防控工作,并制定了详细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已报承办校防控办及属地政府备案(附件3)。若因疫情影响导致竞赛时间或安排调整,组委会将另行通知。

本次竞赛的相关联系信息如下:

机器人赛道技术联系人:

程序设计赛道技术联系人: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赛道技术联系人:

数字媒体创新设计赛道技术联系人

3)竞赛交流QQ群:

各参赛学校可指派1-2指导教师加入。

 东南大学教务处

为促进学校信息安全专业发展,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工程实践的训练,学校决定于201511月举办“东南大学第六届信息安全竞赛”。

竞赛面向东南大学所有在校本科生,以个人或组队形式参赛,大赛同时作为全国的校内选拔赛,优胜者将代表学校参加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参赛队员自由组队后,需以参赛队为单位到竞赛报名网站报名,报名网站:)。报名及初赛设计报告提交时间为2015115日——111424时。

附件:东南大学第六届届信息安全竞赛章程

⒉东南大学第六届信息安全竞赛初赛设计报告

东南大学信息安全竞赛组委会

东南大学第六届信息安全竞赛章程

本次竞赛目的在于宣传信息安全知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意识;扩大大学生的科学视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信息安全意识;促进高等学校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吸引广大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培养、选拔、推荐优秀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创造条件。同时配合2015年江苏省第四届信息安全技能竞赛活动,特举办东南大学第六届信息安全竞赛。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信息安全研究中心

东南大学各专业院系在读本科生,年级不限。东南大学以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吴健雄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物理系等相关院系同学为主,也欢迎其他院系的学生参加。

比赛题目一般是工程技术中适当简化过的实际问题,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进行工程设计的能力,考核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大赛内容以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设计为主要内容,可涉及密码算法、安全芯片、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系统安全、VPN、计算机病毒防护等,但不限于以上内容。

大赛只接受防御性的题目,不接受任何具有攻击性质或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相违背的题目。

选题类型采用自主命题,自主设计方式。作品形式分为硬件平台作品和软件作品,硬件平台作品可以以嵌入式平台和FPGA平台进行作品设计,完成相关信息安全作品。所有信息安全作品题目都应该是信息安全防护类作品,涉及网络安全和通信安全,题目不作具体限定,强调创新。

本次竞赛采用开放式,初赛不限定竞赛场所,参赛队利用课余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品的设计、调试及设计报告。参赛队报名时需提交一份详细的作品设计报告,由竞赛专家组根据作品的可行性、新颖性及实施难度等筛选出进入复赛的参赛队。参加复赛的队伍共5队。

参赛队员自由组队,每队3名队员,每人限参加一支参赛队,每个参赛队限报一个题目。参赛队报名时提交作品设计构想,由竞赛专家组根据作品的可行性、新颖性及实施难度等筛选出进入复赛的队伍。

竞赛相关组织和管理工作最终解释权归东南大学第六届信息安全竞赛组委会所有。

十四、竞赛初赛设计报告(见附件2

东南大学第六届信息安全竞赛组织委员会

   员:胡仁杰、堵国、汤勇明、翟玉庆、孙  威、孟  桥、胡爱群、

   书:姜禹、孙威

东南大学本科生第届信息安全竞赛顾问委员会名单

桥(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芸(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

况迎辉(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   李爱群(吴健雄学院)

东南大学信息安全竞赛组委会

东南大学第六届信息安全竞赛报名表

l  每件作品的完成者3人;文件名为:第一完成者学号+作品全名

l  报名表作品内容需详尽,需提交详细设计方案;

l  将电子版报名表发至,邮件主题:第一完成者学号+作品全名

报名截止日期:2015111424点,报名以收到组委会确认邮件为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fpga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