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在孩子小的时候不带,孩子长大了会亲孩子么?

hi,我是窈窕妈妈,点击关注我

大家好,我是窈窕妈妈。

刷到两个视频,气不打一处来。

宁波家中,爸爸拽住孩子的胳膊,狠狠的踹向他。

孩子瞬间被踢飞,摔出去足有两米远。

妈妈安抚孩子时,爸爸突然站起来,冲着孩子又是一脚。

然后冲向厨房,嘴里不停叫嚣:

" 我要拿刀杀了他。"

真的不敢想,要是奶奶和妈妈不在,孩子会面对什么?

安徽濠州,爸爸醉酒归来,妈妈正开门,旁边站着小女儿。

可没等打开,爸爸就直接踹碎了玻璃门。

妈妈用身体挡住了玻璃,但女儿还是被撞倒在地。

孩子哭得撕心裂肺,妈妈失望又无奈。

再有不满,也不能拿孩子的生命安全开玩笑吧?

不谙世事的孩子,又有何罪?

" 虎毒还不食子 "。

这两个 " 爸模爸样 " 的人可真是让网友们开眼了。

情绪上头的父亲,只是想找一个发泄口。

可对于孩子来说,也许是一辈子无法磨灭的伤痛。

它是一个人经历了严重的创伤后,而引发的精神应激反应。

比如,常受失眠和噩梦的困扰;

精神上总是高度紧张 ......

曾经收到过很多读者留言,说起情绪化的父亲对自己的影响。

言语中能明显感受到他们的无助。

我爸每次发火,就像疯了一样抽打我妈。

长大后,我依旧能梦见那场景,总是惊醒。

爸爸对我妈家暴,经常因为我无意的一句话对我破口大骂。

现在我只要遇到有压力的事,总是用脏话缓解焦虑

父亲极为暴躁,轻易充满恶意的揣测他人。

现在的我,生性凉薄,伤人而不自知。

父亲一喝多就会摔东西。

我现在害怕开会,听到争论就会浑身发抖

心理学上说它是慢性病。

因为这种精神障碍,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终生无法治愈。

情绪化的父亲,往往是孩子童年创伤的始作俑者。

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说:

童年经历也许会被淡忘,但它会一直藏于潜意识中,对人产生恒久的影响力。

人是趋利避害的,我们的大脑会刻意回避痛苦的回忆。

可那些记忆不会凭空消失。

像是一根,无视它,反而会越扎越深。久而久之,就与皮肤粘连在一起。

一触碰,钻心的疼痛。想要连根拔起,更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正如童年创伤对一个人的伤害:当时看起来没什么,后劲儿却够大。

正因如此,情绪化的父亲,带给孩子的不单是痛苦的回忆,

更是心理和生理的双重摧残:

哪怕孩子长大独立,也悲观敏感,不会与人相处,不信任亲密关系 ......

形成条件反射,一有压力,就紧张、焦虑、暴躁、抑郁,甚至头晕、恶心、心跳加速 ......

美国心理治疗师鲍恩说,人会倾向于复刻自己原生家庭关系模式

不幸,往往会制造不幸。

心理学有一个观点:母亲影响孩子的内在关系,父亲影响孩子的外在关系。

父亲如何与人相处,会影响孩子的行为模式。

情绪化的父亲,攻击性强,无视人与人的边界感。孩子往往会深受其害。

2019 年 11 月 25 日,国际反家庭暴力当天。美妆博主宇芽微博爆出,遭到画家男友沱沱 5 次家暴。

" 过去的半年我彷佛活在噩梦里 "。

沱沱非常有才华,人设又脱俗。连受害者宇芽都说,所有美好的品质都在他身上。

为什么这样一个人,还会对女友暴力相向?

这就不得不提到他的父亲了。

沱沱曾回忆说:爸爸经常把他从楼梯上扔下去,把妈妈打到遍体鳞伤。

不仅虐待妻子,还虐待自己的奶奶。

沱沱从小就有一个 " 愿望 ":收拾爸爸,给妈妈报仇。

然而,曾经反对父亲暴力的他,长大后却从潜意识里认同了自己的暴力。

这样来看,沱沱的父亲可谓 " 功不可没 "。

演员黄奕曾发表一篇长文,上了热搜:

" 我大起大落的人生,给所有恋爱脑女生敲响警钟。"

她两次闪婚闪离,又被前夫黄毅清抹黑,事业一落千丈。

" 我只要遇到了看起来对的人,就想赶紧结婚。" 她渴望良人,却频频遇渣。

而这样的恋爱观,跟她原生家庭的创伤不无关系。

黄奕曾在《星空演讲》中聊到自己的家庭。

她说,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母亲把她扔给了脾气暴躁的父亲。

父亲对她非打即骂,她从未感受过父爱。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她不懂怎么自保,也不知道怎么维护边界

她只想被爱,却偏偏所托非人。

从他们的经历中可以看到:

情绪化的父亲,本质上是在告诉儿子,男人可以依靠暴力解决一切。

也在告诉女儿,女人的尊严,可以被男人随意践踏

孩子无法在父亲身上习得爱的能力,长大后,也就不懂如何爱人。

那么亲密关系也多是重复童年的错误,非自我疗愈。

" 自卑 " 成为生命主题

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曾提出一个概念:全能自恋

孩子会认为父母的开心,是因为自己;

父母的难过,也是因为自己。

而情绪化的父亲,会让孩子觉得:爸爸不开心,都是因为我不好。

长此以往,孩子会加深自我否定,产生深深的自卑。

而造成的后果,或许是不可挽回的。

去年 11 月 28 日,一个叫鹿道森的男孩,自杀了。

他发在微博长达 5000 字的遗书,令人动容。

" 少年时期总是在各种亲戚家寄宿,后来家人回来了,却收获了更多的伤害。"

" 我的成长过程充满争吵,为了金钱,或者其他。"

" 我这么垃圾,又怎么会有人爱我呢?"

他说,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三年级的时候。

因为一道超纲的习题做不出,被父亲一脚踹飞。

9 岁的孩子,还有较强的 " 自恋 " 心理。被父亲打骂,他往往不会觉得是父亲脾气太差了。

反而会认为,是自己太笨了。

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曾说:

喜欢否定孩子,会让孩子感觉自己一无是处;

经常拿孩子出气,会让孩子产生自卑感;

鹿道森本是个才华横溢的摄影师。

他的作品,曾被 Vogue 官网收;

网络平台上有十几万支持他的粉丝。

很多人说他的才华有超脱凡间的灵气。

尽管如此,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仍有深深的不配得感

" 那么美好的世界啊,但我知道你从来不属于我。"

这种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的无助感,最终将他拖入深渊。

可见,情绪化的父亲,对整个家庭而言,是灾难。

那么,怎样减少情绪化影响呢?

如果你是一个容易情绪化的爸爸,要加深自我觉察

随意发泄情绪,本质是婴儿行为

因为对婴儿来说,让父母满足自身需求的捷径,就是 " 哭闹 "。

成年人总是忍不住发脾气,说明他的内心还处在 " 婴儿 " 状态。总觉得:我要,你就应该满足我。

如果期待没有实现,就很容易情绪失控。

往往,一个人最不愿意示弱的时候,是担心失去控制的时候。

因此,控制情绪的第一步,就是让生活变得可控

比如,每天、每周可以计划一些容易达成的小目标。

循序渐进的去完成,让精神充实一些。

这时你的关注点会慢慢回到自己身上。

当你感受到自我满足的快乐之后,就很难因为一点不如意,而迁怒他人了。

因为你的内在小孩,获得了成长。

爸爸更要意识到,情绪的背后,是需求在作怪

而需求的核心,是求爱。

只有用爱,才能换来爱。

《非暴力沟通》中有一句话:

" 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

希望爸爸们以回想一下,你有多久没倾听过妻子和孩子的想法了?

相互不了解,自然容易产生矛盾分歧。

多去了解和满足家人的需/strong>求,他们或许能回馈你更多。这才是良性循环。

如果你有一个非常情绪化的伴侣,切忌 " 拯救者 " 心理

刚才提到,情绪化的父亲,其实是没长大的婴儿。

但并不是所有的婴儿都想成长。

比如,有的爸爸看到到问题后,会有意识的收敛脾气。

而有的爸爸觉得,做婴儿很舒服,别人都要迁就自己,那么他就不愿意长大。

这样的人,你是叫不醒的。

如何取舍,要做到心中有数。

如果你是一个情绪化家庭长大的孩子,不要过度 " 担责 "

有一个易怒、情绪化的父母,并不是你的错。

如果可能的话,可以试着通过温和的方式,帮他化解这些负面情绪。

如果超出了你的能力,面对他的过度情绪化,我们要建立边界

哪怕生活在一起,至少,心理上要保持距离。

要明确,他的情绪化,不是你造成的。孩子无需承担父母的痛苦。

成长要有觉知,拒绝做父母的 " 父母 "。

尊重是相互的,在亲子关系中也是一样。

对情绪化的父母而言,真正的救赎者,只有他自己。

希望有更多的家长看到,并重视自己的情绪管理。

也希望孩子们能在充满爱和阳光的家庭里成长。

图源 | 网络、视觉中国

摘要 亲爱的,下午好,有什么疑惑可以跟我说说的。

父母离婚了,小的时候母亲不要孩子,父亲是孩子的坚护人,孩子长大后能选择跟母

亲爱的,下午好,有什么疑惑可以跟我说说的。

孩子长大后,能选择跟母亲?后面呢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小孩子五个多月一到晚上婆婆抱走后没一会就会一直喊,声音很尖,为什么会这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从小没有母亲会有什么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