遴选要求全日制学历,专家:人为设限有违就业公平?其他一线大厂不也是要求全日制吗?

知群产品16期TOP班的学员。

作为一名有娃的985科班博士生,同时也是科技公司的创业者,我这辈子不太可能抛家舍业的去做互联网产品经理,我报名课程的原因挺复杂:

一是想开拓下视野,小公司很容易闭门造车,虽然也的确认识不少在大厂干的不错的朋友,但平时也没太多的机会占用别人的时间。

二是对小公司来说,找个靠谱的产品比程序员难很多,同时看看有没有离得近的学员可以挖过来。

三是在知乎白嫖 马力老师的内容很久,也算是掏腰包做一次知识付费。

因为没有offer和升学的压力,我觉得我反而能更客观公正的评价这个课程。

先说结论:知群的产品课程值得报名。

在我看来,知群的课程,和我平时阅读的产品、设计相关的书籍相比,有个很大的优点是:它展示出了产品设计的工程性质

如果你读过UE的经典著作《设计心理学1~4》,你会发现这些书,尤其是外国人写的书,看起来就像是把作者的博客装订在一起,然后给每一章囫囵起个题目,章节之间并没有很强的逻辑关系。

这类书读多了很容易让你觉得设计是一种玄学——你可能随便张嘴就能说出“社会性语义符号”、“示能”之类的“黑话”,但真的给你个设计产品的任务,你却往往并不知道从哪着手。

知群课程的逻辑就非常清晰。

所有的正课几乎都是按“明确意义”+“给出定义”+“框架阐述”+“应用案例”+“易错指导”的结构,也就是WHY-WHAT-HOW来组织的。

我经常前一晚上扫一眼课件后,早上去公司开车的路上就用1.25倍速把课给听了,听的非常爽。

在讲一个东西的时候,知群不仅会讲“什么是”,还会特意去讲一下“什么不是”。

这对于明确概念非常重要,很多非常有名的产品、设计相关的书籍都不会想的这样周到。

不仅仅是内容的逻辑清晰。

在网上有太多的内容是在讲WHY和WHAT,而在我看来,工程一定是要考虑实现的,也就是:HOW才是对初学者来说最重要的内容。

这个课程在HOW上下了非常多的功夫,不仅在正课里给每一步都配上了案例,做了很细致的应用步骤讲解,课程中的实操内容占了非常大的比重。

课程作业是随着课程的推进,从0到1设计一款制定领域的产品(我这一期设计的是文档协作类的产品)。

电梯演讲、商业画布、竞品分析、用户调研、线框图,一步步让你做作业。

做作业前对容易跑偏的地方有讲解,做的过程中有答疑,做完了之后还有批改讲解。

作业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的,因为报课时就打定主意摸鱼,所以是最后被“调剂”进了个人不够的组(一些学习目标非常明确的孩子都是在开班时就选定了小组),组员的水平也都非常非常初级。

有传统行业好奇产品经理和互联网行业的中年人,有双非而且非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学生,还有人报班是和弟弟一起学。

大多数组会我都在潜水,很少说话,但在倾听组会的过程中,全组的进步速度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第一周讨论时我完全没法保持潜水,因为他们很多讨论内容都完全是跑偏的,我不得不经常插几句给他们拉到正道上来。

到第三周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可以围绕同类的竞品侃侃而谈,而且时不时有很多让我眼前一亮的看法。

据我观察,让全组提升最大的是作业点评后的反思讨论,作业点播是课程里少有的直播,里面点出了很多非常共性的问题。

作业点评直播回放截图(侵删)

这种点评以及随之而来的反思讨论,帮学员对过去一周里的学习和实操内容做了非常有力的反馈,是非常高效的知识消化方式。

我报名的课程结束已经过了好几个月(21年6月结课的),课程结束后,我偶尔会看一下组内的同学在微信群里的闲聊——做传统行业的同学觉得虽然自己也不会专职去做产品,但课程中的思维提升让他受益很大,双非的小学弟对产品有了很强的信心,也拿了二线大厂的实习Offer。

以上,通过课程本身的内容以及课程之后我对同学的观察,我可以很负责的说,知群的产品课程值得报名。


最近是互联网寒冬,国家监管、股价暴跌、大厂裁员……

这类问题下都几乎没有了新的回答。

甚至在3月15日那一天,我腾讯的兄弟都跑来给我晒脉脉腾讯圈的截图。

那一天成功抄底了中概互联,感恩

但冬天总会过去,而且冬天往往是最适合播种的季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央遴选要求全日制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