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是国内难还是国外难?研究生是国内难还是国外难?

  读了3年研究生,是不是更好找工作了?在昨天江苏省2008届毕业研究生专场招聘会上,不少新出炉的“小硕”们却失落地发现:就业压力比3年前更大了!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研究生就业率开始小幅下滑。原本用人单位争着要的“小硕”们不如以前吃香了。

  读研后找工作心理有落差

  本科时能进的单位现在不容易进

  苏大计算机专业的周同学昨天转了一圈后,手上简历一份没递出去,差点没哭出来。“感觉读了研究生,反而没有我本科时好找工作。”她告诉记者,自己本科学的是计算机师范专业,毕业后在一所大专院校教书,工作过3年。如今又开始找工作了,却发现好多大专院校都要博士了,连硕士都不予考虑,尤其是女同学。“当初读研是为了什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但是最后……”周同学难过得说不下去了。

  现在的待遇不如3年前

  南农大社会学专业的黄同学昨天投了一份简历给南京某职业技术学院后,心情很糟。“发现书读得越多,就业面反而越窄了。今天看了一下,似乎只能进高职院校,待遇都不高。”她告诉记者,自己其实3年前本科毕业时找到一份工作,在外贸公司上班,当时月薪有3000,如果到现在,应该升到5000了。但是由于后来有了保研的机会,便放弃了这份工作,没想到现在找工作,形势这么差。“嗨,要说期望值,现在也就3000吧。”

  后悔读研的以文科生为主

  “3年读研不上算!”南师大的林同学昨天和记者交谈时发出这样的感慨。“当时也去过一些招聘会,感觉3年前的就业压力没有现在这么大。”林同学学的是新闻专业,她本科毕业时因为成绩好、能力强,也有几家不错的单位向她发出邀请。而现在找工作,她觉得自己没有多大竞争力:“现在研究生太多了,专门招新闻专业的单位极少,有很多其他专业的人跟你抢饭碗,而且大家都想进事业单位,压力非常大。”记者在现场作了一个随机调查,在受访的十几名学生中,有一半表示后悔读研,其中以文科专业为主。

  有学生认为读研后就业层次提高了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虽然不少学生对读研心生悔意,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读研值,即使待遇不如以前,但是就业层次提高了。

  “我的第一理想是进高校,然后是事业单位,接下来才是国企,民企我不想考虑。”南农大社会学专业的常同学说,本科毕业时,自己可以在私企轻松找到工作,待遇也不错,但是作为一个女孩子,自己还是希望稳定一些,而自己学的专业本科学历高校是不要的。“我投了几所高职院校的,发现只能从辅导员做起,搞教学科研的少,但是如果能被录用,还是蛮高兴的。虽然没有在企业拿钱多,但是觉得就业层次不一样了。”

  南理工自动化专业的张同学表示,对工科生来说,读研还是挺重要的。“本科生早3年工作,有一定工龄后,可能待遇要比刚进去的研究生高一些,但是本科生永远只能做一线低层次的工作,硕士生进去则可以搞科研,如果是博士,还可以搞项目,就业层次还是很有差别的,发展平台也不一样。”

  本科生转了一圈放弃考研

  11月20日是本科生专场交流会,吸引了不少硕士、博士进场;昨天是研究生专场交流会,也有一些本科生来了解研究生的就业行情。即将从江苏省教育学院毕业的小葛现在正犹豫在专心考研,还是找工作之间。昨天,他也来到了南京市国展中心。记者陪同小葛转了一个小时,小葛最终决定放弃考研。“现在研究生也太多了,如果读研,3年后还不知道就业情况会是什么样子,而现在报考教师的竞争还相对不是很激烈。所以决定现在先考教师。”基于国内研究生就业的现状,一些学生已经考虑到国外深造。南京农业大学兽医专业的小朱是今年初决定放弃在国内考研的。昨天,她告诉记者,准备到德国去留学,签证在这个月底下来。学成后如有机会就留在德国,实在不行,就再回来找工作。

  研究生不那么抢手了

  据介绍,昨天共有491家用人单位提供了5977个职位需求,按照应聘人数与职位需求1:2左右的比例,经网上一周的提前匹配,有11689名毕业生获得资格进场应聘。数据显示,明年我省毕业研究生2.95万人,占毕业总人数的6.9%。

  很多单位都要“名牌”研究生

  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汤幼龙分析,从市场需求来看,文科研究生就业压力还是大,招聘会只有三分之一的岗位是文科的,并主要局限在高校、新闻出版等类型的单位。高校、科研院所、医院等是需求高学历较多的单位。记者注意到,很多像样的单位对毕业生都有毕业院校的要求。南京工业大学的小张对此不能理解:“都是硕士学历,但是,看上的几家单位都要名牌大学毕业的研究生。”

  研究生“消费大户”更青睐成熟人才

  据江苏省人才专家分析,研究生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学校、医院等卫生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早几年这些单位招聘高学历人才的“胃口”很大,最关心的是应聘的研究生愿不愿意来。经过这几年的不断吸收补充,加上大力提升在职人员的学历层次,单位高学历人才缺口已经不是很明显,有些单位甚至储备了一些“富余”的高学历人才。这些研究生消费大户的招聘政策也出现了相应变化,医院对有经验的成熟人才更加青睐,学校从学科建设和教学评估指标考虑,对学科带头人和副高以上职称的人才更加乐意引进,开始逐渐冷落从校门到校门和没有特别专业优势的研究生。研究机构和部分名牌高校引进人才,考虑得更多的是博士甚至博士后。普通的硕士生需求难免有所下降。研究生争夺本科生饭碗

  “在前几年研究生还能基本就业,现在却有一定比例的研究生就业存在困难,尤其是文科研究生。他们都比较看重工作稳定性以及单位的名气。”苏程学校的李校长介绍,很多研究生迫于压力,已经开始和本科生争夺饭碗。比如,2007年南京市六城区中学招录教师468名教师,竟然出现了近1000名硕士报名。而在2006年南京市招录教师的考试中,只有500名硕士生报名。

  虽然硕士生报考人数增加明显,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和本科生竞争。苏程学校的李校长介绍,在每年江苏省招录公务员的考试中,凡是本科生可以报考的职位,尽管有很多硕士生参加考试,但是,本科生考上的几率较大。同样在招录教师的考试中,硕士生也不占优,例如,2007年南京市招录468名教师中,只有68个名额被硕士生抢走。

  研究生就业率小幅下滑

  其实,江苏省从2006年开始已经出现了对研究生需求下降的趋势。江苏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公布的2006年我省人才需求数据显示,当年,全省预计需求研究生1.52万人,比2005年减少了近2000人的需求。

  对此,南京高校有关人士表示,这跟过去几年内全省高校研究生大幅度扩招有关,同时市场对研究生的需求并没有同样幅度的增长。汤幼龙认为,研究生就业率虽有下滑趋势,但不明显。从其原因看,也有部分学生不急于就业、出国、读博等因素,另外,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中也出现部分学科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

  【现象一】研究生低就本科生岗位

  在金鹰商贸集团有限公司的摊位前,排起了两条长龙。记者上前一看,用人单位开出的学历条件只是本科生。“单位不错,管它要本科生研究生,能进去就不错了,说实话,我们在学历上没有太大优势。”说到为什么低就本科岗位,排队的学生态度很一致。

  记者注意到,招聘人员面前的简历已经有厚厚两摞子,足足有一百多份,主要是二类高校的研究生,专业以行政、管理、国贸等文科专业为主。招聘负责人表示,他们招来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在一样的岗位,从基层一线做起,后期发展如何,完全凭实力说话。在相同的能力下,他们才会更倾向于培养研究生。

  中国联通江苏分公司、江苏省邮政公司等大单位也纷纷将招聘条件定为本科生,吸引了大量研究生投递简历。

  【现象二】工科生挑刺招聘主管

  昨天中午时分,东大化工学院几个小伙子谈笑风生地走出会场,神情愉悦。“我们嘛,只要想找,是很容易就能找到工作的。”

  聊天中,记者发现他们对昨天进场的单位并不满意。一位学制药化工方向的男生说,他只想去外企,而且是欧美的,最好是世界500强企业,但是昨天来招的主要是省内的企业和中小规模的企业。“有的单位,一看就不怎么样。招聘人员显得很不正规,谈吐举止随意,给人感觉这个单位上不了档次。”

  【现象三】博士生谈薪水没底气

  和硕士生相比,博士生在学历上具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奇怪的是,他们在求职时也显得底气不足,甚至没有勇气谈对薪水的期望值。

  南农分子生物学专业的张博士昨天在给扬大递简历时,显得有点紧张:“我这个专业,你们看要不要?”因为张博士长得比较年轻,举止也很拘谨,看上去像个本科生。不到半分钟,她就结束了与用人单位的对话。“我们嘛,找工作有点难,但只要努力努力,应该是能找到的。”她告诉记者,昨天有七八家学校在招她们专业的博士,不知道哪家有希望。“因为我一直在学校,没有社会经验,现在博士也挺多的,所有总觉得没自信。”记者问她就业期望值,她说没想过,先找个单位再说吧。

  扬大招聘老师告诉记者,他们今年招150个教师,从今年开始全要博士。昨天上午已收到五六十份简历,“从往年经验看,最后大约能收到2000份简历。”

  11月23、24日江苏省人才市场(南京市广州路213号)招聘48名空姐。招生对象为女性,未婚,大专以上学历,年龄21-26岁,能进行常用英语口语交流,(特别优秀者,可放宽录用条件)。12月8日人才大厦南京毕业生就业市场独立学院专场招聘会。12月8日溧水县体育馆溧水县迎春大中专毕业生人才招聘会。

  12月12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第四届南京高校毕业生江北公益专场招聘会。1月26日人才大厦南京毕业生就业市场2008届寒假公益专场招聘会。1月江宁区人才市场南京市江宁区寒假毕业生专场招聘会。1月28日新农村实用(高淳)人才市场高淳县寒假毕业生专场招聘会。2月7日农村人才市场江北市场南京市六合区2008届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中国网3月25日讯(记者 刘佳)457万!2022年考研大军人数再次冲破天花板,达到历史之巅。上周,各高校考研初试分数线陆续放榜,各专业平均涨了15分以上。种种迹象表明,今年的考研堪称“最疯狂的一年”。在考研呈“高考化”趋势的今天,“本科出身”似乎成为高校与考生之间心照不宣的“筹码”。

3500名“考研大军”体育馆上大课,场面壮观。秋芊/视觉中国

“‘双非’本科一生黑”,考研难翻盘?

“大学里再努力,都不如高考考得好。211收调剂生暗地里要985,985就更不用说。好一点的‘双非’(非985、211大学)也要211、985,我还能调剂到稍微好点的‘双非’吗?”随着2022年研究生复试的陆续开始,类似这样的声音在考研圈或各类社交媒体平台上不绝于耳。就在几天前,兰州大学对一名考研学生的复试调剂回应,再次引发公众热议。在回复中,兰大直截了当地称:“因调剂名额有限,学院优先考虑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专业的毕业生。为了不影响您的调剂,请您尽快联系其他高校。”这让“本科出身鄙视链”再次被关注。

在中国教育在线编制的《2020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中,中国网记者注意到,除研招统考外,在推荐免试硕士生招生途径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众顶级名校对“本科出身”近乎“一票否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公示的名单中,2020年两校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生分别约1935人、1744人,其中本科为“双一流”高校的比例均超95%。

研究生复试相当于“应聘面试”,名校光环将加分

在研究生学历越来越成为入职门槛的今天,对于“双非”本科生而言,大四更像是“高四”,挑灯夜战、冲刺考研成为他们学历逆袭的关键。但“‘双非’本科一生黑”却如同魔咒,让他们对更高层次的学府只能望洋兴叹。

对此,多年从事高校招生工作的北京某211高校负责人沈军告诉中国网记者,对于高校而言,招生的核心要义是提高学生的录取质量。除此以外,研究生招生还肩负着更深刻使命,即为高校科研建设遴选基础科研人员和储备力量。因此,他认为,与其将研究生复试看作升学面试,不如当做“应聘面试”。这样一来,本科院校自然成为导师衡量的一个客观因素。他特别提到,一些高校在研究生复试过程中,更倾向于本校本科生,这也具有客观性。“学生的一志愿多数会填报更高层次的高校。所以,与其录取更低层次院校的学生,高校当然更愿意留下本校学生。”除此之外,高校还有“深造率”考核任务,如果能多吸收一名本校本科生,也是“一劳多得”。

多年从事研究生复试面试的浙江某“双一流”高校导师宋柯也向中国网记者透露,高校会将本科院校作为先入为主的因素考量考生。他也不否认,不同本科院校师资和培养模式的差距,会造成个别学生在研究生学习和科研方面的能力悬殊。

在考研调剂过程中,部分高校明确列出“优先考虑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专业毕业生”的条件,一名业内资深专家表示“可以理解”。她分析,类似兰州大学、广西大学这类地理位置偏远,但部分学科建设非常抢眼的高校,调剂是他们优化生源的重要途径之一。“比如兰大,每年调剂到该校核物理专业的学生不乏清华、北大、北航等重点院校学生。”此外,在考研人数激增的今天,用本科院校“过滤”掉一部分考生,也不乏是一种高效的做法。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拉开帷幕 。刘建华/新华社

“本科出身”非一锤定音,复试逆袭有优先级

“本科出身”真的一锤定音吗?中国网记者采访了部分高校招生负责人、复试面试官、一线导师以及行业专家,他们均给出否定答复。

北京某211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秦一峰告诉中国网记者,在复试过程中,导师有几个好感度评判标准,依次是:参与国家或省级重点科研项目情况及承担职责,国家或省级科研奖项获奖情况,对该专业的职业规划和行业了解,最后是英语口语和表达能力。他表示,本科院校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以及获奖的情况,但并非决定性因素。

对此,文都教育复试推免项目负责人白晨表示赞同。“我曾辅导过一名学生,他的本科院校是河北省一所三本院校。但因为该校的铁路专业师资和实力较好,他也参与了一些核心项目,并担任重要角色,因此,他在复试中突出重围,被一所重点院校录取。”白晨认为,学生在本科期间有强烈意愿参与科研项目,并选好老师,才是逆袭的关键。

一组数据表明,在超400万的2022年考研队伍中,约七成以上考生来自“双非”高校。但从往年的录取结果看,“双非”逆袭重点院校的情况屡见不鲜。

白晨直言,在近6至7年的改革中,研究生复试更加强调公开和公平。整个复试体制的改革,更加倾向于标准化流程,招考办法和细则更加完善,人为因素被大大降低。“大部分高校在面试过程中,甚至取消自报家门的环节,这大大打消了考生的“本科出身”顾虑。”而申请复议的申诉环节,也为考生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了保障。

(文中沈军、宋柯、秦一峰均为化名 图片经由新华社、视觉中国授权使用,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外读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