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个问题:希望学院这边对比了几家考研机构,不晓得哪一家合适?

————2021年6月28日最新更新——————

又是一年高考季啦,搜本回答的人也多了起来,距离我上次回答这个问题又过去了半年时间,想一想我还是再次做一个更新吧。

先说一点,本专业是值得读的,前提是你对本行业有一定的喜爱,起码是不排斥。

这个其实各行各业都适用,在我周围的同学,有喷这个专业的,说自己毕业后肯定不从事这个的,也有对标准化感兴趣的,愿意做标准化工作的,做一行首先得爱一行,才有机会在这个行业大施拳脚,

以及针对就业与薪酬问题,就业好与坏看个人本事,本专业不像计算机能够做到挂科很多门,就业仍旧起薪大几千上1w,事实上,计算机目前就是一个bug级别的存在,计算机的起薪就是高,标准化目前是比较难做到的。(我本人的就业就不说了,因为我就业很特殊,说了肯定会被认出来==,但是我本人所找到的就业都还不错,这个我保证)

我下文中对于学院方向的思考,认为标准化脱离了工业工程与质量管理,仅专注于标准化本身,时隔半年,我的想法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1、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工业工程专业相关的手法、课程,我认为我们作为标准化工程专业的学生,是应该给予一定的了解和关注的,现阶段本院涉及较少,建议自学,还是很有趣的。不过我半年前对于方向划分的提议是有些许不妥当的,因为这样的课程设置会导致标准化工程专业失去其特色与特性。

2、我们专业设置没有具体技术性课程的原因是,专业课程大纲就是这么设置的。本专业是偏向于标准化理论与体系,而非具体某一个专业的标准化手段。“不涉及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本学院的现状就是偏向于理论与体系的建立,当然客观原因也难以做到全面教授专业技术知识,所以干脆就不教了吧2333,所以本专业的同学,一定一定要去自学专业技术知识,以自己的方向或是自己想要从事行业为目标进行学习,真正深入的话,自学知识体系和学校的课程设置体系55开都不过分)

不过这也导致一个问题,除了标准化咨询机构、服务性质的标准化相关行业以外(事实上这两类,一个经过基本标准化培训的“外行”也能够胜任)。但是,一旦我们去从事专业技术类的标准化工作,就会出现我不了解任何专业技术知识的情况,需要从零开始。在这我不谈为什么不设置专业方向之类的无效问题,我只谈谈怎么做。

这个怎么做的前提是毕业后会从事自己所学的方向,如食品、材料。例如我们以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眼光去看待食品与材料储备与加工过程,各个阶段一定有其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这就是可以切入学习专业技术知识的一个视角,我们经过一年多学习,对于食品和材料等,其实还是了解一定的基础知识的。但是,“万事万物皆可标准化”,想要各行各业专业知识都学起来,短短四年是不现实的。但是,总的来说,机械(国企岗位多)、材料、质量管理等标准化的需求是较多的。这几类可以重点关注和学习,此外,想转行计算机的也是,自己学吧。

下面我张贴一部分招聘简章出来。

例如这个,是标准化相关岗位,国企,需要机械制造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

私企,同样要求机械相关知识。CAD、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理论是要了解的。

考证这个,目前国家颁布了标准化从业人员的国家标准,但是目前尚无官方资质的标准化工程师证书,所有目前宣称与标准化有关的证书基本都是花钱买个证,含金量都不高的。

最后再说一点吧,大学和高中最大的区别是一定要会自学,不要学校给你什么课,你就去学什么课,不在课程的基础上做拓展,不在自己职业规划的路径上自我学习。不想为什么,不动脑子全盘接受,以及对未来没有清晰的规划和思考。末了还要骂一句,“这什么破学校,什么破专业。”

诚然,是有存在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甚至挂科几门毕业仍旧找得到不错的对口工作的专业,我也很遗憾的告诉学弟学妹,标准化工程不是这样的一个专业,标准化学子需要同等精力去自学,才更容易取得很不错的成果。但这也是一个挑战,对自我,对未来的挑战,意味着不确定性和更多种可能性。我本人在大学四年中,也没有完全做到这些,希望学弟学妹们有机会做到。

最后,精思国计,细量民生,希望各位能够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人!

——以下更新于2020年12月17日—————

目前已签三方,说说就业。

就业机会不少,这个专业目前有一定红利。

例如有一些研究所招硕博,但是可以接受标准化本科生。

以及一些企业也是,会存在同部门别人都是研究生,自己是本科生的情况。

————以下原回答,大致回答时间2020年5月左右——————

17届在读,匿名了不想让人认出来。

先说一点,标院的老师都很好,考试没有那种故意刁难,为难人的现象。教学也基本没什么问题,有念ppt的现象,但是不影响。

我觉得标准化工程这个专业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我敢保证,有的人上了四年学,连GB/T 1.1都没有认真看过一遍,ISO9000系列只知道是管理体系,有看过原文吗,国内相对应的GB有看过吗?(这些都有教过)这是其一,学而不深。

上面说标准化不好的,扪心自问这些基本的东西你看过吗。

其二,学院分设三个方向,材料,食品,服务,看似涵盖三大产业体系,材料学一些粉末冶金,食品学一些生化相关,服务学一学服务管理相关。但是学了这些就能去工厂做材料标准化,就能去食品企业标准化了吗?咱们计量也有食品专业,也有材料专业,有什么资格去和这些人竞争呢?这是第二个问题,学而不精。

我的一点拙见是,标准化工程这个专业没有任何问题,有前景,能找到工作,但是方向设置有问题。

这三个东西联系很紧密,尤其在工业标准化领域,标准化工程是工业工程类的下属专业,同类的还有质量管理工程和工业工程,精益化生产,可靠性工程这类ie相关,还有质量管理手法,六西格玛等等qm相关,才是应该和标准化结合的东西。你说你学了材料相关的东西,但要真正去研究材料的制备加工的标准化,只凭大三一年的分流哪里够呢。标准化工程本质还是管理,运筹帷幄才是应该做的事情。

(另外插一句:听说学院准备增加一个电子商务标准化?)我自己的想法是学院把方向改掉,改成这三类:优化调度方向(应急标准化),质量管理方向(工业标准化),服务咨询方向

第一个优化调度方向,我的设想有两种,第一种是选拔数学好的学生,一开始就分流一部分,另一种方法就是按大二或者大三分流这种正常方式。优化调度主要是用到运筹学,系统工程这类思想,类似于物流工程和应急管理的专业,重在灾害来临或普通状态下的车辆,物资的调度优化,然后训练数学建模、以及编程和算法,例如蚁群算法,聚类等等。能做到车辆物资调度的仿真这种水平,这个方向当然也可以用在应急管理的类别上,也响应了国家目前的号召。这个方向考研上优势比较大,各类专业都容易跨。

第二个方向质量管理方向,就是应用在工业标准化中,5s现场管理,质量管理的五大工具七大手法,六西格玛,可靠性工程,基础工业工程等等,以及最主要的机械方面的知识,虽然机械大趋势是夕阳专业,但是标准化工程很多对口岗位需要机械知识。去学这些东西更好。

第三个方向,服务咨询方向,目的是培养服务行业的标准化人才,可以在原先服务标准化的方向增加一些质量管理方向的内容。

说白了就是学科设置和方向设置有一点问题,加上学生不自觉,不知道自己干什么。挺希望学院的老师能看见这个回答的,如果这个建议能为学院的发展作出贡献就更好了

大概率是最后一次更这个回答了:

毕设过了,算是毕业了吧。

对学院评价褒贬不一也算是传统了,原本课程设置和考核方式可能是最大的争议了,现在又加上10043被漂亮国卡死了,但最大的好处是学校的牌子没有哪个大厂会卡你的简历,申请海外学校也算是友好。

总得来说这四年我过得蛮开心的,交到了非常好的朋友,遇到过非常负责的老师,参加了很多活动。

当然也有不开心的地方,学校永远卡在最后一刻给极限且离谱的通知,遇到过读直接ppt的老师,本部的学13烂成渣,沙河离市区又太远。

2022年整个学院招生大变样,当然还是希望学院能越来越好叭。

—————————————-

更一波2018级保研情况:

电信工程及管理顺延至28%,物联网顺延至28%,电子商务及法律顺延至34%。

———————————————————

学校是北邮,2019年学费已涨价到7w。

有人问多少分能录,每个省份差别很大,普遍580-640。

———————————————————

北京某211中外合作,6w/年。能拿国内学校和国外合作学校的双证。

体验1,出去吃饭自动AA不需要考虑是否同行的朋友会觉得贵(当然奢侈餐饮我基本也不会去),出去玩均摊打车费无障碍,不必一定做一两个小时地铁。

体验2,同学大多很好交流很大方,很少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计较,男生基本都很绅士,女生基本都很有礼貌,身边没有发现喜欢攀比的现象。

体验3,可能因为家庭环境都较好,培养也比较注意,很少有同学间的地域偏见,面对不同的生活习惯比较包容(也可能是因为4人寝,人少嘴不杂的原因?)。

体验4,英语不好者慎报!大一开始高数大物等课程都是英文的,包括教材课件试卷,大二下开始除毛概一类中国特色课程...基本全都是合作学校的外国老师上课,就像java、数电什么的都是歪果仁来讲,奇奇怪怪的口音...咖喱味的英语很常见...但是确实能迅速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体验5,准备研究生出国党福利,因为一大半的人会选择出国读研,可以一起组班学习,直接拿到学长学姐出国经验。

体验6,保研党福利,因为很多人选择出国,保研名额会顺延,一般可以顺延到百分之三十,这真的太爽了好不好!

体验6,考研党灾难现场...毕竟接触的课程都是与合作学校同步,想考研需要从头开始准备,而且想考研的也没多少人,很难拿到学长学姐经验。

体验7,时差问题,交作业一定看好ddl是按照中国时间,还是合作学校所在国家时间!否则血亏,没处找理去。

体验8,考核的严格性确实强,论文或者编程作业打分会有严格的标准,一项一分制度,并且会给每个人成绩反馈,当然认为成绩有问题的可以向上申诉。

体验9,总被同校非中外合作同学觉得是土豪...总被不了解的人认为读了野鸡大学...总被抵制一切非纯正中国学校的人认为崇洋媚外...总被柠檬精认为是家里土豪拿钱买分...

总之,如果你家境还OK,有出国打算,高考分数能达到一所还不错的中外合作那就很适合报啦!

论文答辩结束,可以顺利毕业了。没想到这个问题突然受到这么多的关注,对于大家的评论,我想在这统一回复一下:

1.我是谁?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复旦经院学生,本没有关注今年的招生情况,只是无意中刷到这个问题,我猜到今年应该会扩张,但没想到会扩张这么多,有感而发。

2.关于扩招:我并不反对经院扩招,今年疫情属于突发情况,许多大学、学院都在扩招,经院扩招也是意料之中,但是一次性扩招100人的确是有点超我的预期。我觉得一次性大规模扩招至少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未来市场的需求比较大,二是学院有相配套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以及足够的管理协调能力。

经历过最近一两年秋招的金融求职者可能会有一个感觉,就是金融行业许多核心岗位已经接近饱和。我不知道学院是不是对金融行业未来的人才需求有一个很乐观的估计,也许学院眼光独到,看到了我等普通学生看不到的大量人才需求,那我觉得学院的扩招是合适的。对于第二点,学院扩招100人其实没什么问题,毕竟现在专硕不提供宿舍了。补充硬件设施通常周期比较长,如果专硕和以前一样住在学校,扩招太多总是有点困难,像宿舍、食堂、图书馆、办公楼都难以再短时间内进行补充。现在不住学校了,那这些硬件设施就完全能分配过来,毕竟金融的学生除了上课大多数时间都不在学校,不会去占用这些硬件设施。软件设施的配置就比较简单了,在相同的软件资源下,扩招后每人少分一点,或者是只提供平台,如何分配就看学生自己主动去争取,积极的就多分一点,不积极的就少分一点。学院现在有100多位老师,扩招100人对学院来说也就是平均每位老师多带一个学生,只要你自己主动,学院完全有能力给你好的教学资源。不过就业服务这一块就不要对学院抱太大的希望,学院就业服务这一块可能是被同学们吐槽得最多的,由其是与隔壁的管院对比之后。我相信大多数专硕都是奔着就业去的,经院就业服务本来就不太好,CDO也没什么存在感,扩招这么多专硕感觉有点学院资源与学生需求的不匹配,希望学院能重点打造就业这一块,别让学生总是去管院蹭宣讲会,毕竟经院的专硕这么多。

3.关于复旦贬值。我得说明一下,我的原回答里面一直都是分析的复旦经院金融专硕的这个项目,我并没有说学校贬值,复旦当然是名校,就算现在很多人说学历贬值了,但相比之下复旦仍是中国本土的名校。原回答中的复旦贬值主要是说经院金融专硕这个项目,金融专硕出去也是打着复旦的招牌,回答里简要说成复旦贬值也没什么问题吧。至于有些人觉得经院金融专硕没贬值的,我觉得可能是对就业市场不了解,或者是对比的对象错误。复旦经院的金融专硕对比对象当然是处于同一梯队的那些学校或学院,在其他学校并没有大幅度扩招的情况下,经院的大幅度扩招自然会使得其整体生源质量相对更差,而金融行业的核心岗位现在也不需要那么多的人,整体就业水平相对来说也会更差。

4.最后我想说一下我回答这个问题的主要目的。

我想告诉之后想报考经院专硕的同学,在做好决定之前,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我看到不少考研辅导机构现在还在传递一些可能会有误导的一些信号,对于一些并没有渠道了解到真实情况的同学来说,可能对复旦经院的金砖抱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或许是认为考上之后前途就一片光明,或许是认为考上之后工作几年就能达到年薪百万,或许是认为考上后大部分人都能去top10的券商/基金。如果现在还抱着这样的预期,现实可能会让你失望。经院金专的性价比现在的确是越来越低,就读成本上升与就业质量下降,对于那些家境一般(拿出20万学费有点困难的),本科学校一般(双非,末流985、211),一次难以考上的同学,我真的觉得考复旦金专有点不值,因为可能你付出了较大的时间精力金钱还是很难进入你想去的岗位,或许会因为本科不在target school,简历都过不了。如果你想去的并不是头部券商投行、行研这些核心岗位,其实也不用考复旦,低一两个档次的学校也可以去。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是冲着找个好工作来读专硕,但在选择去哪个学校哪个专业之前,你得搞清楚自己对好工作的定义。你需要多了解一些金融行业里的岗位,要知道这个工作每天的日常是怎么样的,不要只看光鲜的外在或者高薪,想清楚这是否是你真正想去的工作,也要知道自己手里的资源,在想去的工作中选一个自己努力后最可能去的地方,不要被考研机构或者金融求职类公众号所迷惑,多与金融从业者和求职者交流,你可能能更清楚地了解到真实的金融世界。


本来学历贬值都是大趋势,现在复旦的这个名校招牌也开始贬值了。

虽然都知道今年疫情下大概率会扩招,但没想到一下子扩招这么多,对于今年排名100左右的考生,这可能算是一个好消息,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复旦经院的金融专硕现在的性价比越来越低。本来金融行业现在并不景气,就业市场供大于求。我那一届,也就是18年的时候,金融专硕突然缩招到60人,我以为经院终于懂得要根据市场变化控制招生数量,提高生源质量。但今年这操作说明我想多了,金融专硕越来越像学院吸收资金的工具。19年提高学费并不再为专硕提供宿舍,同时学校又开始重点打造泛海的项目,部分经院的资源也配给了泛海,金融专硕的质量相对就显得没那么重要。

如果经院能够保证就业质量,金砖就读成本的上升对于很多家境还行的学生来说还是不错的选择。可是呢,太多的生源必然会带来整体质量的下降。经院已经好几年没有公布专硕的就业报告,背后的原因大家都清楚,只怕这就业情况配不上它的名校招牌。成本的上升与收益的下降让金砖的性价比越来越低。

太多的学生必然也会使得经院对学生的管理更加困难,没有足够的精力去照顾到每一位学生。所以今年入学的学生可能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呢?感觉可能就是到上海租了一个房子,然后顶着复旦的牌子开始在外面实习,每周定期去上上课,当然胆子大的可能每周逃课在外实习,很快就开始找暑期实习,秋招,春招,最后匆匆忙忙赶个见不得人的论文就毕业了。

回想起来研究生学了什么呢,好像上了几堂课,但课上的内容早都忘了。好像听了几个讲座,但也没抓住这个机会让大佬记住我。好像写了几篇文章、论文,但那是几周时间赶出来的,学术能力比本科也没提升多少。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外,对学校没什么太多的归属感,自己辛辛苦苦考研,感觉却像只是拿钱买了个学位。

今年874万应届生,有多少是通过研究生扩招从原本待就业人群变成了高校学生?这只是一种延缓失业的手段,等着疫情之后的需求恢复(当然能否快速恢复还不清楚,个人觉得不太乐观)。对于当局者来说,至少可以减轻现在的失业压力,今后的失业那就是今后的问题了。

在这个环境下,看来像复旦这种所谓的名校也不得不扩招。近两年的秋招肯定是非常惨烈的,就算打着复旦经院的招牌也得面对残酷的现实(这招牌现在也越来越不值钱,当然本就不应该把自己的就业寄希望于学历这个招牌上,个人能力才是更重要的)。建议考上复旦经院金砖的同学降低预期,不要期望学校能够给你什么,不要期望有复旦的学历就能找到好工作,这个平台能够提供一些机会,但能不能用好还是看自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线上考研机构哪个比较靠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