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怎么查bim+智慧工地数据决策?

  2019年6月28日,在中国数字建筑年度峰会上,广联达发布了为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一站式服务的数字项目管理(BIM+智慧工地)平台。该平台秉承一个理念,统一一个平台、依托四大技术、搭载N个应用,综合运用BIM和“云大物移智”等数字化技术,对施工现场“人机料法环”等关键要素做到全面感知和实时互联,实现施工项目管理的数字化、系统化、智能化,从而驱动施工项目管理转型升级。

图为广联达数字项目管理平台发布现场

  114N体系,产业数字化全方位覆盖

  数字项目管理平台,可以概括为“114N”,也就是一个理念、一个平台、四大技术和N个应用。

  一个理念是指数字建筑理念,是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它结合先进的精益建造理论方法,集成人员、流程、数据、技术和业务系统,实现建筑的全过程、全要素、全参与方的数字化、在线化和智能化,构建项目、企业和行业的平台生态新体系,从而推动以新设计、新建造、新运维为代表的产业升级。

  一个平台是指广联达BIM+智慧工地平台,将现场系统和硬件设备集成到一个平台,将产生的数据汇总建模,形成数据中心,实现统一主数据、统一BI、统一入口、统一技术标准和数据接口。

  四大技术分别为IOT、BIM、大数据和人工智能。IOT方面,能使筑联平台接入现场百种设备;BIM方面,iGMS、BIMFace使模型触手可及;大数据方面,提供智慧预测、科学分析;AI方面,赋能现场图片、影像信息的提取及应用。

  N个应用是一套兼容应用、开箱即用、开放给客户和生态伙伴的应用。它覆盖了BIM建造、智慧劳务、智慧安全、智慧物料、智慧质量、智慧生产、智慧商务等业务场景。

  客户价值+伙伴价值,双轨驱动 全面赋能

  数字项目管理平台可为施工项目部提供整体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对施工客户和合作伙伴的核心业务场景,充分释放客户价值和伙伴价值,实现“三个转化”和“三项赋能”。

  在客户价值方面,“三个转化”是指数字项目管理给施工企业带来的价值。一是作业数字化,过去工地一线的作业内容是记在小本上或者脑子里,这导致从任务分配到任务跟踪,再到任务结束的整个过程中信息不连贯、并经常出现扯皮推诿的现象。利用数字化技术,能实现信息实时传递与留存,保证工作结果有据可依的同时,还能收集到工地现场的所有数据,使管理更加立体,全面实时感知。二是管理系统化,筑联平台全面接入施工现场的塔吊、施工电梯、高支模、深基坑、环境监测、杂技等多种设备信息,并将作业在线数据按照不同的管理维度(如进度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抽提给项目部的各级管理层,实现统一数据标准,达成业务动态协同。三是决策智慧化,BIM+智慧工地平台使先进技术真正应用到项目管理,覆盖质量安全巡检、生产任务排分、安全教育、技术交底、物料验收等各种场景;有了业务应用的场景后即可产生海量数据,平台支持数据仓库的建立,有利于数据的存储、清洗、分析;筛选出有效数据后供项目负责人制定战略规划,合理高效决策,并及时预警风险。

  在伙伴价值方面,“三个赋能”指的是实现数字项目管理后为合作伙伴带来的价值。一是技术赋能,与合作伙伴共享三大数字化技术,共同创建生态化解决方案;二是营销赋能,广联达成熟的营销渠道和行业资源,助力合作伙伴规模化推广;三是资金赋能,新金融+产业创投基金,推动互联网+建筑领域创新性发展。

  不难看出,通过数字化思路,以及信息技术来改进工程项目各干系组织、协同作业的新建造方式,将有效满足数字时代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新需求。未来,数字项目管理平台将能更好地赋能智慧建造,承载起智慧城市、智慧社会的蓝图构想。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科学大道南北向贯穿重庆西部槽谷地带,是以现状及在建的快速路一纵线为本底,提升改造形成的城市综合性景观大道。道路南接支坪长江大桥北桥头,北接北碚嘉陵江大桥南桥头,路线全长约66km,城市快速路标准,道路路幅宽度73-116m,主线双向八车道+辅道双向四(六)车道+绿带,沿线与11条建成、在建、规划轨道相交或共线。其中,科学大道核心段道路全长约28km,含新建互通立交1座,下穿隧道4座,与轨道7号线共线段长4.4km。
科学大道连通北碚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和江津区,串起了西彭、陶家、白市驿、西永、土主等区域,对于整个西部槽谷发展来说是发展的基础交通保障,由交通带动发展,是高水平规划建设重庆科学城的重要一步。是重庆科学城发展的中轴线,是西部槽谷的主干道,也是景观道。
(科学城效果图-来源于网络)
三星级智慧工地建设目标
通过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智能、BIM”等先进技术的综合应用,将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人、机、物、环、法等要素进行实时、动态采集,即将施工现场的应用和硬件设备集成到一个统一的平台,由平台完成数据汇聚和整理,实现各个应用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和联动。
同时,可根据业务需要,对关键指标、数据以及分析结果以项目 BI 的方式集中呈现给项目管理者,智能识别问题并进行预警,从而实现施工现场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的综合管理,为工程项目成功提供信息保障。
(科学大道二期效果图-来源于网络)
本次建设共有四大建设目标:指挥中心建设,智慧建造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数字化应用建设,三星智慧工地建设与认定。
在展馆建设方面,本次指挥中心建设包含指挥中心场馆装修、展示元素布置、灯光设计、氛围渲染、智能展示设备、智能互动设备等建设内容,将指挥中心打造成一个具有科技感和带入感的综合展示中心。
在软件建设方面,配合指挥中心显示大屏,将现场施工预案、进度、人员、机械、物料、环境、视频、图片、语音、地理位置等信息整合为一体,以信息化网络为基础,打造以“GIS+BIM+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为核心的项目信息模型平台,集成、分析和综合应用项目各类基础设施物联网数据,形成“万物互联”的基础设施数字体系。
智慧建造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通过智慧建造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利用计算机、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实现项目从设计到施工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将施工现场“人、机、料、法、环”五大生产要素进行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从而优化现场管理手段,提升现场管理人员管理效率,提升项目建设效益。
(指挥中心管理系统架构)
利用自身信息化建设优势结合重庆市数字化应用试点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对本项目施工过程行为档案实现数字化管理,将本项目建设所涉及的过程管理文档实现模板电子化、应用电子化、签章电子化和档案电子化应用。
(签章电子化及档案电子化)
推进数字化设计体系建设,统筹建筑结构、机电设备、部品部件、装配施工、装饰装修,推行一体化集成设计。进一步拓展智慧工地实施应用,提升的施工现场质量、安全、造价、人员、设备、建造过程等智能化应用水平,推进本项目物联网、BIM技术和电子签名签章等技术的融合应用,依托智慧建造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让项目参建各方在同一数字管理平台上的实时交互和工作协同,结合工程项目电子签名签章,基于工程管理行为数字化和施工作业行为数字化实时生成相应的工程数字城建档案并能够与主管部门管理平台实现数据互通。
三星智慧工地建设与认定
积极响应《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推进智能建造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本项目将打造为重庆市“三星级智慧工地”,相关硬件设备和软件应用均按照“三星级智慧工地”标准进行建设,通过主管部门认定本项目建设分值达到80分及以上,并确定为“重庆市三星智慧工地项目”享受主管部门给与的相关建设支持。
通过在指挥中心与现场远程交流喊话及远程现场指挥,加强指挥中心与现场协同,最终实现指挥中心对项目进行远程调度管控,宏观监管项目各个层面,全方面多维度数据分析,辅助项目管理决策。
(指挥中心规划及效果图)
运用指挥中心软件系统,可全局角度掌握项目各方面整体情况,包含人员、特种设备运行信息、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数字化档案等业务过程信息,并实现指挥中心实时预警响应、全流程监督管理。
同时,充分利用BIM模型、传感器、运行历史、无人机倾斜摄影、GIS地图等场景等数据,还原项目道路及周边真实场景,构建建筑信息模型,在模型中完成映射,指导现场施工。其具有四大功能特性:精准映射、虚实交互、软件定义、智能干预。
系统还可实现项目实时预览、录像回放、图像查询等功能,通过配置视图、轮巡、广播分组等实现不同的视频预览方式。
基于智慧工地综合管理平台前端感知数据、企业质量安全管理业务数据、企业知识库等信息,针对不同施工阶段(历史)事故发生趋势和隐患等级构建风险和隐患走势图,用以指导现场施工风险识别和隐患排查工作,实现差异化、重点化管理。
(风险识别和隐患排查)
项目施工图在线管理系统,可实现施工设计图纸的上传、在线查看、存储以及图纸版本管理,参建单位各方人员可在系统内快速完成图纸相关问题的协同处理,提升工作效率。
(施工设计图在线管理)
对关键岗位人员采用实名认证+权限划分的方式进行管理人员,监管关键人员考勤数据,形成关键人员库。通过规范劳务管理行为,保障劳务人员合法权益,降低企业风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以信息化为手段,以落实管理责任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构建统一的建筑项目实名制管理平台。
项目三方管理人员通过系统查看项目花名册,掌握人员的年龄、工种、考勤、从业经验等情况。
通过平台加装视频监控分析服务器,实时分析视频流数据,如果监测到在施工现场没有佩戴安全帽的人员,施工现场语音播报器,及时提醒现场人员按规定佩戴好安全帽,同时将抓拍到的图片进行本地储存并向系统实时推送,形成预警信息,发送给施工现场相关管理人员和建设管理职能部门相关人员,提醒管理人员做好安全教育。
(从业人员安全培训系统)
千变科技自主研发生产的智能安全帽,旨在实现现场的数据采集与通信,并集通信、对讲、录像和意外伤害防护等安全功能为一体,实现不同作业场景、不同作业人员的统一监控与指挥。
物料管理模块将施工现场采购的钢筋、装配式构件等材料的供应企业、出厂检验、材料进场情况、生产过程等进行信息备案,并通过扫描仪或上传附件的方式将运输原始单据上传至于对应的过磅记录,作为物料溯源的参考依据和结算依据。
车辆识别系统将收集到的进出场车辆的车牌颜色、号码,进出场时间等信息进行自动保存并传输。
系统围绕施工企业项目形象进度和项目现场生产进度管理两个核心业务进行业务规划,帮助施工企业简化计划管理工作,提升进度管理效率。
在施工现场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料场、材料加工区、仓库、塔吊、人员及车辆出入口、车辆冲洗点、固废垃圾点、危险区域、重点部位、围墙等部位全方位无盲区视频监控,安排视频监控专职人员负责项目内设备检查及视频监控,做到有效信息的及时抓取、高效利用。
系统内置质量管理所需字典(包括行业常见施工主体、施工部位,质量问题库等),同时根据行业检查清单项为企业形成不同的检查表(包括日、周、月质量巡检表等),方便企业在检查时快捷、准确的选择检查内容并进行检查上报。
(质量管理系统整改闭环)
项目巡检人员若在监督检查中发出整改通知后,处罚责任人及项目主要干系人员,可通过APP进行在线的整改回复,可回复整改内容,整改结果、整改现场附件,提交巡检人员审核。
项目提交整改后,系统提示项目巡检人员整改回复通知,可通过视频,现场整改上传的资料和图片,判定整改是否合格,若不合格退后,重新进行整改流程;若合格则流程结束,对资料进行归档存储。
现场发生紧急事件时,能够通过应急管理系统进行辅助管理。在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记录相关人员的在岗履职情况。建立安全隐患逐级预警机制,将预警分为低级别、中级别和高级别,并根据预警信息处理时间对预警向现场施工方、监理方、建设方进行分级推送,以达到预警项目科学化响应处理的目的。
(自动化应急处理流程)
通过环境监测设备所反映环境指标进行监视和测定,可联动环境监测设备与工地现场的喷淋、雾炮,当扬尘超过预警值时实现自动喷淋和雾炮喷洒。针对监测问题进行自动改善并发出预警消息通知管理者改善现场环境,提供友好的施工环境。
利用BIM软件建立现场场地平面布置模型及环境模型,提前规划与布置办公与生活设施(包括围墙与大门、场地分区、 拟建物、活动板房、基坑与围护、建筑起重机械、脚手架、料场加工 棚、道路、标志牌等现场实体)。
对施工现场主要出入口、临时施工道路、材料堆场、周转场地、机械设备等进行阶段管理,合理有效地安排场地,避免交叉作业相互影响带来的施工延误。且根据不同建设阶段的场地布置计划,至少每月更新1次现场平面布置模型,同时实现工地现场布置模拟演示动画。
经过BIM模拟后的施工进度计划定版后,及时跟进填写实际进度计划以及各阶段的物资、人员、资金等跟进内容,保证现场进度在受控范围内,同时充分利用BIM系统作出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的对比情况,每月作出科学合理的调整。
随着我国城市交通进程的不断推进,如何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降低事故发生频率、杜绝各种违规操作和安全隐患、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减少周边环境的污染,仍将是目前交通施工关注的重点问题。
本次项目建设投资规模大,涉及技术跨度大,我司前期做了大量深入、严谨、全面、扎实的准备工作,并积极总结往期的丰富经验,严格按照各实施阶段要求,确保项目质量、做好过程管控,保障项目顺利交付。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了解更多精彩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成为助推建筑行业转型发展的新动力。在杭州萧山机场T3航站楼前方,5G“智慧工地”实现“5G+BIM”应用全覆盖,为精准把控施工质量安全插上智慧翅膀。

小编走访中建三局华东公司承建的萧山国际机场三期交通中心工程,体验“5G+BIM”智慧工地的“黑科技”

零延迟—通过办公区大屏幕、手机端即可随时随地查看现场施工状态、水电及各项设备参数。

大数据—智慧工地平台集成了施工现场进度、安全、人员、设备等各项关键数据,为优质履约提供参数支撑。

全天候—24小时“监控”施工现场,出现安全隐患时第一时间同步反馈至管理人员手机端,守护工地安全。

高精度—利用BIM模型精准模拟混凝土浇筑方量,降本增效;利用激光测距精准提高工程质量检查效率等。

图为项目人员通过手机端智慧工地软件,实时查看现场水电参数


远程“指挥所”实现全域可视,一览无遗

项目部施工区位于航站楼正前方,距办公区需10分钟车程,且项目建筑面积广,工区划分多,基坑面积大,统筹规划管理时急需“可视化”模型。

如何更加方便、及时地查看、管理现场作业情况?


在办公区“智能展示大厅”有个集5G技术、应用系统数据、BIM模型为一体的信息平台,尤其施工区域中控平台,整合视频监控、智能广播、劳务一卡通、车辆管理等系统,将施工过程、进度管理、安全管理、人员管理、绿色施工等内容,以大数据传输方式定量表达。

大屏幕上可查看整个施工现场

在施工区域的任意一角,项目人员通过手机端随时随地查看BIM模型、现场水电用量、施工区域作业情况等,实现远程巡检、连线检查,实时进行语音、文字、视频交互沟通,及时解决现场问题。

项目人员通过手机端查看水电参数

手机端查看施工作业情况页面

隐形“防护罩”实现安全监测数据化、自动化

在6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场地内,共12台塔吊,材料繁杂、劳动力众多,加上数量众多的挖机,现场安全监管需要时刻盯牢。

如何解决人工监管视觉疲劳,让安全管理更高效?

5G技术为施工现场打造了一层全覆盖的隐形“防护罩”,将塔吊安全、现场作业安全、人员安全等进行数据化,实现自动数据采集、危险情况自动反映和自动控制。

比如当塔吊过载、风速过大、倾角异常时,5G监测系统会第一时间将隐患信息推送到机电负责人的手机上,机电负责人通过手机即可查看具体情况并安排处理;有现场作业人员出现违章时可自动识别并报警,出现火灾事故时能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置等。

项目部还将5G应用和安全教育相结合,如5GWiFi线上答题、VR全场景安全体验教育等。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间平台增加了5G慧眼AI红外智能体温检测功能,即工人在进入施工现场时,除了常规的实名制刷脸考勤外,还自动检测其体温是否异常、口罩是否正确佩戴,实现“实名制+测温+口罩识别”三重防护。

智慧工地系统自动识别人员体温及口罩佩戴情况

浇筑“预言家”做到“误差不到1立方米”

项目建筑面积广,混凝土浇筑量大,目前,施工现场混凝土浇筑统计方量多使用传统手工算量,存在较大误差。混凝土用量较难控制,常造成多估时浪费,少估时临时调拨,甚至对混凝土一体成型质量产生影响。

项目BIM组利用revit模型按现场浇捣范围一键切割,快速出具准确工程量。操作中仅需要建造部提供实际浇筑范围,由BIM组统一出量,数据集中处理可追溯。

“BIM模型里混凝土是322.89方,实际浇筑完成是322方,误差不到1立方米。”这是项目BIM组成员在最近一次混凝土浇筑后报告的数据。

项目B2区部分混凝土浇筑BIM模型
项目部B2区部分混凝土浇筑实景
项目部整体BIM模型(持续完善中)

目前,项目部还与杭州联通共同打造浙江省内首个5G+全景成像AI激光测距应用试点,为项目标段提供集远程视频监控、精准激光全景工程影像日志于一体的大数据质量、安全管控服务。应用这项技术,可以为脚手架、钢筋、高大模板、楼板厚度等提供毫米级的精确测量数据,提高现场工程质量检查效率和真实率。

来源:中建三局华东公司承建的萧山国际机场三期交通中心项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bim智慧工地平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