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为什么要开设劳动课程?

“我知道什么是劳动: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这是高尔基的名言。我们家长对于孩子劳动怎么看呢?对于学校开设的劳动教育课又是怎么想的呢?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今年三月已由教育部发布,该标准的发布在社会上,尤其在家长中,产生了不大不小的一些评论,从语气和呈现方式上,似乎戏谑更多一些,这说明社会上,家长们对于劳动课的育人作用还不是很了解,对于劳动课在中小学生发展中重要性还有不同看法,这种看法是直觉的,感受的,应该说不是建立在思考、研究基础上的,劳动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教育部为此专门颁发了课程标准,说明劳动教育课在育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众所周知,德、智、体、美、劳在育人中发挥各自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于德、智、体、美的育人作用,每个家长都有充分的认识,而唯独对于劳动教育的育人作用,家长们的认知还不够到位,甚或不愿相信劳动教育的育人作用。新的《课标》已经颁布了,根据新《课标》,劳动教育的实施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家长如果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理解不到位,劳动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非常有必要谈谈劳动教育对于中小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每一门课程的总目标都是“立德树人”,每一课具体目标就是本课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养成指的是价值观引导、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上世纪末,在美国、西欧国家、日本、新加坡就开始关注和研究课程的核心素养。我国对于“核心素养”的这一概念的研究较晚。2013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承担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专项,领衔5所高校90余名研究人员组成联合公关项目组,共同负责研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2016年,《中国教师》杂志社对林崇德教授进行了专访。他说:“从全球经验来看,核心素养已逐渐成为一套有系统规划、具有实践操作经验的完整育人目标体系,其目标指向未来挑战、社会与个体发展需求,核心内容是学生发展的素养框架指标,关键环节在于实践落实。”根据林崇德教授和其他专家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核心素养是实践的,离开了实践落实就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突出的社会性和显著的“实践性”。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规定“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并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这是因为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意见》同时指出“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由此可见,劳动教育不是该不该有的问题,而是刚性要求,不仅是动手的小问题,而是意志磨炼、价值观培养和品质养成的助推器。

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进一步阐明劳动的育人功能和在中小学生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因为:(1)中小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基本劳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领悟劳动的价值意义,能够形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2)中小学生通过参与劳动过程,学会观察思考,从而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中小学生在认知传统劳动和新时代劳动时,能够热爱本民族文化和及时了解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4)中小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技艺,尝试新方法、探索新技术,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获得感、成就感、荣誉感。

新《课标》共设置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其中,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

看了以上《课标》中规定劳动教育的内容,家长们是不是觉着浪费学习时间呢?答案肯定是否定。这是因为:知识有两种,一种是陈述性知识,另外一种是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是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这种知识具有静态的性质。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是关于“怎么办”的知识。陈述性知识是一种静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输入信息的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动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信息的变形和操作。在学习过程中,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共同起作用,相互促进,相互互为前提。所以,现在学习已不再是“坐而论道”,而是“做中学”和“学中做”。

下面我们举例说明:例如,在《课标》中,针对3-4年级提出的《任务群3:烹饪与营养》,要求小学生“使用简单的烹饪器具对食材进行切配,按照一般流程制作凉拌菜、拼盘,学习用蒸、煮方法加工食材。例如:用油、盐、酱油、醋等调料制作凉拌黄瓜;将几种水果削皮去核并做成水果拼盘;加热馒头、包子等面食;煮鸡蛋、水饺等。加工过程中注意卫生、安全。”我们可以看出,在完成这些操作时,小学生必须预先规划,必须手脑并用,必须调动味觉、视觉、嗅觉等,又如,在《课标》中,针对7-9年级学生提出的《任务群4:农业生产劳动》,要求学生“体验当地常见的种植、养殖等生产劳动。选择1~2种优良种植或养殖品种,开展系列化种植或养殖劳动实践,如组合盆栽、农副产品保鲜与加工、水产养殖、稻田养殖等,体验先进的种植、养殖方式和方法。了解中国传统农业特点,分析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理解种植、养殖与生活及经济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观察的能力,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培养耐心,好奇心,复习了他们学过的关于植物学、生物学、化学知识等,了解当地的气候、水位以及农药等知识,并且懂得了劳动安全。通过对以上《课标》中分别针对低年级和高年级两个任务群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学生完成以上劳动任务中,学生既体验了劳动的获得感、成就感、荣誉感,增强了动手能力,也传承了中华的孝道文化和农业文化,同时获得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也是紧张学习之余的积极休闲,是典型的“做中学”案例。

在劳动教育中,学生在学习与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劳动教育是实践的,是对各学科的综合运用,不但巩固了“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也获取了“怎么办”的程序性知识,绝对不是庸人自扰,绝对不是浪费时间。劳动教育不但需要学校积极主动的谋划和引导,也需要家长们支持和配合,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對勞動教育的深刻闡釋,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勞動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視,凸顯了勞動教育的重要地位,是我國教育史上一個新的裡程碑。

  勞動托起“中國夢”

  當今世界,經濟、科技、人才競爭呈白熱化趨勢,重視勞動教育,讓青少年學生學會勞動、學會創造、學會生存、學會做事,成為世界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我國的勞動教育時廢時興,經歷了曲折發展的歷程。勞動教育缺位成為我國當前教育的嚴峻現實,中小學生勞動教育現狀不容樂觀。我國中小學生勞動機會減少、勞動意識缺乏,出現了一些學生不會勞動、輕視勞動,不珍惜勞動成果的現象。從學校來講,勞動與技術課程經常被佔用,師資、場地、經費缺乏,勞動教育無計劃、無考核﹔有的把勞動當懲罰手段,勞動多教育少,忽視勞動觀念和勞動習慣培養。從家庭來講,體力勞動和生產勞動在家庭教育中被忽視,家長往往隻關心孩子的學業成績,隻要學習好,什麼都不用干。從社會來講,一夜暴富、不勞而獲的思想有所蔓延,體力勞動和生產勞動被淡化。好逸惡勞、看不起勞動、輕視勞動人民的現象客觀存在。這與黨的教育方針和教育的根本任務不相符合,影響了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

  新時代新形勢,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對教育和學習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是黨和國家的長期方針,把廣大中小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我國教育方針長期堅持的目標。因此,深刻學習領會、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全國教育大會重要講話精神和勞動教育重要論述,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准確把握勞動教育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以勞動托起“中國夢”,擘畫新時代教育藍圖,對於提高青少年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創新創造活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

  勞動教育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是現代教育的主旨之一。習近平總書記說:“生活靠勞動創造,人生也靠勞動創造”,勞動教育是提高中小學生綜合素質、成就幸福圓滿的人生的有效途徑。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指出,“勞動永遠是人類生活的基礎,是創造人類文化幸福的基礎”。勞動教育通過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為成就青少年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堅實基礎。

  以勞樹德。勞動教育對於立德樹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勞動教育可以促進學生形成勤儉節約、踏實肯干、意志堅定、團結協作的優良品質,使之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品德修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踏踏實實地磨煉達成。勞動教育對於青少年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以勞增智。勞動可以促進學生形成基本的生活生產勞動技能、初步的職業意識、創新創業意識和動手實踐的能力。勞動教育要在增長青少年的知識見識上下功夫,引導青少年在做中學,學中做,在社會勞動實踐中增長見識、豐富學識、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

  以勞強體。勞動可以促進學生強健體魄,形成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勞動教育要引導學生在勞動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

  以勞育美。勞動教育利於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形成以勞育美、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模式,促進學生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勞動審美觀,讓青少年學生在勞動創造中形成發現美、體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意識和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

  構建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離不開勞動教育的支撐。要把勞動教育融入勞動課程、校內勞動、校外勞動實踐、家務勞動各環節,整體構建起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

  2018年8月3日教育部聯合共青團中央、全國少工委頒布的《關於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明確規定了勞動教育包括勞動思想觀念的教育、勞動技術知識和勞動技能的教育,對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內容和路徑做出了明確要求。概括起來有四條:

  一是勞動課程。勞動課程包括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學校勞動課程是實施勞動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意見》要求學校教育義務教育階段三到九年級要切實開設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勞動與技術教育課,高中階段要開好通用技術課,要明確並保証課時。地方和學校還可結合實際,在地方和校本課程中加強勞動教育,開設家政、手工、園藝、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相關課程,形成“課程超市”建立多元課程體系。其他學科也要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如在德育、語文、歷史等學科教學中加大勞動觀念和態度的培養,在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教學中加大動手操作和勞動技能、職業技能的培養,在其他學科教學和相關教育活動中也應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容。

  二是積極組織開展校內勞動。校本課程是實施勞動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如在學校日常運行中滲透勞動教育,積極組織學生參與校園衛生保潔和綠化美化。如普及校園種植,開辟專門區域種植花草樹木或農作物,讓班級、學生認領綠植或“責任田”,予以精心呵護,有條件的學校可適當開展養殖。大力開展與勞動有關的興趣小組、社團、俱樂部活動,進行手工制作、電器維修、班務整理、室內裝飾、勤工儉學等實踐活動。廣泛組織以勞動教育為主題的班團隊會、勞模報告會、手工勞技展演,提高學生勞動意識。

  三是組織校外勞動實踐,結合研學旅行、團日隊日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學工學農、參加公益勞動與志願服務。校外勞動課程是實施勞動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意見》要求學校將校外勞動納入學校教育工作計劃,並規定小學、初中、高中每個學段都要安排一定時間的農業生產、工業體驗、商業和服務業實習等勞動實踐。要注意校外勞動實踐的實效性,防止流於形式。

  四是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家務勞動,教育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裡的事情幫著做,引導學生踐行中華傳統美德,參與孝親、敬老、愛幼等方面的勞動。《意見》要求學校安排適量的勞動家庭作業,布置類似洗碗、洗衣、掃地、整理等學生力所能及的家務。家務勞動是實施勞動教育的有效補充,也是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徑。

  總之,勞動教育是學生成長、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養人才、造福人民的德基工程之基石,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體系,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

  (作者:吳安春,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責編:初梓瑞、賀迎春)

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

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对新方案的这一变化,不少70后80后网友直呼:多年前的劳动课,如今又回来啦!

做扫帚、学剪纸、扫操场、捡煤渣……这是过去的劳动课;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如今孩子们的劳动课会是怎样的呢?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 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同时,这门课程注重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

资料图:小学生们体验收割水稻。陈超 摄

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

日常生活劳动包括 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

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

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

学校可结合实际,在不同学段自主选择确定任务群学习数量。

第一学段 (1~2年级),要 参与简单的家庭烹饪劳动如择菜、洗菜等

第二学段 (3~4年级)学会做凉拌菜、拼盘,学会蒸、煮的方法,如加热馒头、包子,煮鸡蛋、水饺等;

第三学段(5~6年级), 做2~3道家常菜, 如西红柿炒鸡蛋、煎鸡蛋、炖骨头汤等,还要会设计一顿营养食谱;

第四学段(7~9年级),能 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独立制作午餐或晚餐中的3~4道菜等。

资料图:郑州初中生参加校园技能比武大赛中式烹饪项目决赛。

第一学段(1~2年级), 种植和养护1~2种植物或饲养1~2种小动物;

第二学段(3~4年级),体验种植蔬菜、饲养家禽等;

第三学段(5~6年级), 种植与养护1~2种当地常见的蔬菜、盆栽花草、果树等,或根据区域相关规定,合法合规饲养1~2种常见家畜,如兔、羊等;

第四学段(7~9年级), 体验当地常见的种植、养殖等生产劳动,开展 组合盆栽、农副产品保鲜与加工、水产养殖、稻田养殖等劳动实践等。

资料图:2020年9月25日,兰州市红山根小学“心根农庄”里上演了一场特别的丰收节会。 崔琳 摄

除了烹饪和农业劳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还从 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传统工艺制作、 工业生产劳动、现代服务业劳动 、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等方面,对每个学段作出了不同的规划↓

第一学段(1~2年级)

内容要求:开展简单的清洁劳动,用笤帚扫地,用拖把拖地,用抹布擦桌椅等,用合适的洗涤用品洗碗筷等餐具,用肥皂、洗衣液等洗红领巾。依据颜色或文字提示辨别不同类型垃圾桶,知道垃圾分类投放的要求。坚持用科学的方法洗手,独立完成与个人卫生相关的劳动。

内容要求:根据需要,整理自己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如衣物、玩具、书本、文具等。整理自己的书包、课桌和居室的书柜及书桌,能按照物品类别、形状等整齐摆放,初步建立及时整理与收纳的意识。

内容要求:参与简单的家庭烹饪劳动,如择菜、洗菜等食材粗加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削水果皮,用合适的器皿冲泡饮品。初步了解蔬菜、水果、饮品等食物的营养价值和科学的食用方法。

任务群4 农业生产劳动

内容要求:根据实际情况,种植和养护1~2种当地常见的水培或土培植物,如绿萝、文竹等,或饲养1~2种小动物,如金鱼、蚕等。结合具体植物养护或动物饲养活动,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了解小动物的生长发育情况与生活习性,知道身边常见动植物的养护方法,培养对动植物的喜爱之情。

任务群5 传统工艺制作

内容要求:选择1~2项传统工艺制作项目,如纸工、泥工、编织等,了解制作需要的基本材料和常用工具,在教师指导下按照要求和步骤进行简单作品制作,体验传统工艺制作过程。初步运用文字及图画表达自己的方案构想,对工艺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

第二学段(3~4年级)

内容要求:理解日常生活清洁与卫生的基本内容,用合适的洗涤用品清洗自己的鞋袜、内衣和书包等。正确使用卫生工具,参与教室卫生打扫,将桌椅摆放整齐。分类投放垃圾。正确使用消毒纸巾、棉球和洗手液,在公共场所能自觉做好个人防护。通过清洗、打扫、消毒等活动,创设洁净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

内容要求:定期整理居室里的书柜、衣橱、鞋柜和教室里的“图书角”、卫生柜、讲台桌面。将物品摆放整齐,归类收纳,做到有序、合理、便于取用。

内容要求:使用简单的烹饪器具对食材进行切配,按照一般流程制作凉拌菜、拼盘,学习用蒸、煮方法加工食材。例如:用油、盐、酱油、醋等调料制作凉拌黄瓜;将几种水果削皮去核并做成水果拼盘;加热馒头、包子等面食;煮鸡蛋、水饺等。加工过程中注意卫生、安全。

任务群4 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

内容要求:正确使用1~2种家庭常用小电器,如吹风机、吸尘器等,完成劳动任务。认识、了解厨具的种类和作用,正确使用厨房小家电参与家庭烹饪劳动,如用电饭煲煮饭。知道操作流程要规范、安全。

任务群5 农业生产劳动

内容要求:选择当地1~2种常见的蔬菜,如大白菜、西红柿、黄瓜等进行种植,或者根据区域相关规定,合法合规选择1~2种家禽,如鸡、鸭等进行饲养,体验蔬菜种植、家禽饲养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任务群6 传统工艺制作

内容要求:选择1~2项传统工艺制作项目,如纸工、泥工、布艺、编织等,了解制作的技能和方法。识读简单的示意图,尝试设计简单作品,并参考规范流程进行制作。

任务群7 现代服务业劳动

内容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自身兴趣与实际条件,在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现代服务行业中,选择1~2项与自身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进行实践、体验,如开展班徽设计等文化创意服务活动。

任务群8 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

内容要求:以校园、社区为主,参加1~2项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利用自身的知识与技能、创造的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等,满足他人需要、帮助他人解决问题。

例如:担任学校校史馆小向导,向访客介绍学校历史等;担任运动会、艺术节等学校重大活动的志愿者,作出自己的贡献;参与社区环境维护,为他人创造更好的公共空间。

初步了解学校与社区中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的需求、形式与内容,体验多种服务性劳动过程。

第三学段(5~6年级)

内容要求:通过对物品的整理与取舍,清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空间,如清理和合理处置使用过的教科书、簿本,以及不再穿的衣物、不再玩的玩具等。初步掌握对物品、居室进行整理、清洁的方法,较为充分、合理地利用家居空间,用劳动和智慧为自己和家人创造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内容要求:用简单的炒、煎、炖等烹饪方法制作2~3道家常菜,如西红柿炒鸡蛋、煎鸡蛋、炖骨头汤等,参与从择菜、洗菜到烧菜、装盘的完整过程。能根据家人需求设计一顿午餐或晚餐的营养食谱,了解不同烹饪方法与食物营养的关系。

任务群3 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

内容要求:通过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家庭常用电器,如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空调等的功能特点,掌握基本操作方法。根据需求选择使用功能,规范、安全地操作。例如:使用洗衣机的不同功能洗涤不同材质的衣物;使用电饭煲的蒸、煮、炖等各项功能满足食品制作的不同需求。

任务群4 农业生产劳动

内容要求:种植与养护1~2种当地常见的蔬菜、盆栽花草、果树等,或根据区域相关规定,合法合规饲养1~2种常见家畜,如兔、羊等。体验简单的种植、饲养等生产劳动,初步学习种植、饲养的基本方法。

任务群5 传统工艺制作

内容要求:选择1~2项传统工艺制作项目,如陶艺、纸工、布艺、编织、印染、皮影、木版画等,了解其特点及发展历史,初步掌握制作的技能和方法。读懂基本的实体图、示意图、装配图等。根据劳动需要,设计方案并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制作简单作品。

任务群6 工业生产劳动

内容要求:选择1~2项工业生产项目,如木工、金工、电子等,进行简单产品模型或原型的加工,初步体验工业生产劳动过程。熟悉所选项目的工具特点、设备特点。识读简单的产品技术图样,根据图样制作产品的模型或原型,完成产品模型或原型的组装、测试。体验工业生产劳动创造物质财富的喜悦与成就感。

任务群7 新技术体验与应用

内容要求:选择1~2项新技术,如三维打印技术、激光切割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初步进行劳动体验与技术应用,熟悉某项新技术的主要功能及简单的使用方法。

识读简单的产品技术图样,并应用某项新技术进行简单产品的加工,记录某项新技术在改变传统加工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品质等方面带来的主要变化。感受新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感受现代劳动中的创新精神。

任务群8 现代服务业劳动

内容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自身兴趣与实际条件,选择1~2项现代服务业劳动项目进行参与、体验,如基于学校或社区条件体验现代物业管理,基于学校文化和师生需要开展学习用品设计等文化创意服务劳动。初步了解新兴现代服务业的类别、内容及其劳动过程与特征。

任务群9 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

内容要求:参与1~2项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劳动项目。例如:参与校园绿化环境维护、卫生监督等学校事务管理,为同学和老师提供劳动服务;以小组为单位,在老师或父母的帮助下,为当地养老院老人制作节日食物,分享节日的喜悦;为公共图书馆、科技馆、纪念馆、植物园、动物园、流浪动物救助站等公共空间与社会机构提供服务性劳动,以自己的实际劳动参与社会公共空间建设;在学校、家庭、社区中开展疫情防控等公共卫生服务宣传活动,关爱他人的健康等。

第四学段(7~9年级)

内容要求:灵活运用整理与收纳的方法,从整体上完成对家庭各居室和教室内部物品的整理与收纳。与他人合作对居室、教室进行适当的装饰和美化,设计有特色、易操作的环境美化方案。独立完成外出远行的行李箱整理与收纳,依据行程安排、天气状况准备衣物和生活用品等。

内容要求:根据家庭成员身体健康状况、饮食特点等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注意三餐营养的合理搭配。独立制作午餐或晚餐中的3~4道菜。了解科学膳食与身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增进对中华饮食文化的了解,尊重从事餐饮工作的普通劳动者。

任务群3 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

内容要求:通过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家庭常用电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保养方法。用螺丝刀、扳手等工具对家用电器进行简单的拆卸、清理、维修等,如空调滤网的清洗,饮水机的清洗、消毒,家用电器小故障的判断与维修等。

任务群4 农业生产劳动

内容要求:体验当地常见的种植、养殖等生产劳动。选择1~2种优良种植或养殖品种,开展系列化种植或养殖劳动实践,如组合盆栽、农副产品保鲜与加工、水产养殖、稻田养殖等,体验先进的种植、养殖方式和方法。了解中国传统农业特点,分析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理解种植、养殖与生活及经济的关系。

任务群5 传统工艺制作

内容要求:选择1~2项传统工艺制作项目,如陶艺、纸工、布艺、木雕、刺绣、篆刻、拓印、景泰蓝、漆艺、烙画等,了解其基本特点,熟悉制作的基本技能与方法。根据劳动需要,综合运用工艺知识进行设计,通过绘制规范的示意图表达设计方案,并合理选择相应的技能进行制作。

任务群6 工业生产劳动

内容要求:选择1~2项工业生产项目,如木工、金工、电子、服装、造纸、纺织等,进行产品设计与加工,体验工业生产劳动过程。熟悉所选项目的工具特点、设备特点、加工材料要求。

根据产品使用要求选择材料并制订符合人机关系的创意设计方案,识读并绘制简单的产品技术图样,根据图样加工制作产品模型或原型,完成产品组装、测试、优化。理解工业生产劳动对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作用。

任务群7 新技术体验与应用

内容要求:选择1~2项新技术,如三维打印技术、激光切割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液态金属打印技术等,进行劳动体验与技术应用。

熟悉某项新技术的基本工作过程、常用参数设置、材料的适用范围等。根据设计要求选择某项新技术,制订合理的设计、加工方案或设计图样,完成应用某项新技术进行加工、组装、测试、优化的全过程。

记录某项新技术在改变传统加工方式、降低加工成本、提高工件质量方面带来的主要变化。

感受新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体悟劳动人民创造新技术的智慧。

任务群8 现代服务业劳动

内容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自身兴趣与实际条件,选择1~2项现代服务业劳动项目进行参与、体验。例如:结合学校食堂的信息化管理需要,为学校食堂提供基于数据分析的现代信息服务;基于当地地理、文化、历史等情况,提供旅游景点设计等现代旅游服务;针对当地某一特色产品提供基于营销方案设计的现代销售服务。

根据所参与现代服务业劳动的特征与过程,开展符合相应要求的劳动。在劳动过程中主动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设计合理的、具有一定创意的问题解决方案。

任务群9 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

内容要求:利用学生已有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经验,选择1~2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校、社区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项目进行实践。例如: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在学校或社区建立移动书亭、物品捐赠资源共享站,以自己创造性的劳动服务更大范围的群体;参与科技馆、博物馆、纪念馆、植物园、动物园、流浪动物救助站等公共空间与社会机构的服务性劳动,担任讲解员、特定活动志愿者等;参与社区环境治理,进行社区公园环境优化、公共健身设施维护等;参与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进行疫情防控宣讲等。

根据服务对象(包括个体和集体)的实际需要,确定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的形式、内容与过程,制订合理的服务性劳动方案并加以组织与实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小学如何有效开展劳动教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