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别人羡慕我日语好英语好啊?

不同时代,选择某种外语的背景各不相同,感觉时代的变迁。我当时上大学选择日语的时代背景:那时中日关系良好,日本产品充斥中国市场,“有路就有丰田车”、“TOSHIBA新时代的东芝”、“日立牌是HITACHI”等等,这些广告词至今难忘。日本家电是抢手货,尤其是电视机,凭票或者还得走后门才能买到。第一次出国就是背了一台大概是20英寸的彩色电视机回来孝敬给父母,邻居都羡慕死了。时过境迁,现在BYD比亚迪的电动大巴已做为公交车在京都的大街上奔驰,红旗轿车也开始在日本上市。日本家里的电器特意买的几乎都是国货,冰箱是AQUA(海尔的一个品牌),冰柜、洗衣机都是海尔,手机、电脑清一色的华为,日本品牌的也几乎是造,比如大金空调等。祖国发展强大了,海外华人的腰板才能挺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日新闻》10月1日刊登了一篇由每日新闻社中国总局长撰写的题目为《在中国急速升温的意外理由》的文章,从日本人的角度看待这种现象。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在正常化8年前,基于加强日语的学习符合中国政府当时的实际利益这一判断,1964年为扩大同日本的贸易等目的,根据周总理的指示,设立了“大连日语专科学校”(现在的大连外国语大学)。

时隔半个多世纪,基于别的原因,中国近年学习日语热猛烈高涨。日语正在逐步成为仅次于英语的语种。就此问题,我采访了两个时代的学习日语的人。

一、现代,高涨的原因是高考时的对策

70年代日语被列为的外语科目的一个语种,但选择的人并不多。2020年前后开始发生异变。据中国的报道,高考选择日语的考生16年不到1万人,17年约1万6000人,18年约2万3000人,缓慢增加。19年增至约4万8000人,20年超过10万人,21年则突破了20万人。今年6月份的高考有25万人(也有说是50万人的。编者:怎么差这么多?)。

为何突然增加至25倍,其背景就在于竞争激烈的高考。

一位湖南的考生刘先生说,17年高考选择了日语。本来的底子并不差,但不喜欢高中的英语老师,于是决定改为日语。英语试题的解读问题很难,但因为日语有汉字就简单多了,基本上考了满分。

这种经验谈在网络上扩散。之后的几年间劝学生选择日语的高中也在增加,有的教育刊物上介绍说:日语要比英语容易提高分数20至50分。

二、周恩来加速培养日语人才的时代

一位76岁曾在日本长期工作过的新华社的高级记者张先生,是大连日语专门学校的第二期学员。起初,他也不是对日本感兴趣才开始学的日语。张先生本打算在北京大学学习英语或,但寄来的录取通知书是大连日语专科学校。当时虽然是统一考试,但并不告诉学生分数,只是通知被录取的学校。他是65年9月入学的,学了1年多“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学习也停止了。不久又有周总理的指示传达下来:“要把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保护起来”。他和约400人的同学一起一边参加军训,一边学习日语。

毕业后张先生被分配到新华社国际部。72年田中角荣首相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当时紧忙着编辑和翻译新华社东京分社寄来的庞大的资料和报道。周总理心中规划的邦交正常化而加紧培养日语人才的工作总算没误事。

三、高考对策是通向日本的入口

前面提到的刘先生说:大学、大学院并未打算学日语,本来是想学建筑学科,但觉得不适合自己,就改为日语专业,并在日本留学了1年.。

语言是通往那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历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入口。把日语作为高考的对策而选择日语的人们,不知今后有多大程度加深和日本的关系的机会。张先生说:“日本侵华的历史是不可改变的事实,进入和平时代的日本有着各种魅力,现在也一样”。

期待日本一直具有能够吸引因高考对策而选择日语的年轻人的魅力。

(编者:首先日本要彻底反省侵略战争,不要追随美国企图遏制中国的发展,到头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日语比英语好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