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高质量度过大学重修太难受了,脱胎换骨?

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 林春逸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感谢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的信任,非常荣幸向各位领导、专家汇报过去二十多年来广西师范大学科学教育发展情况。

我汇报的题目是:科技素养教育师资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面向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源头探索。

  • 久久为功,坚信科技素养教育师资人才培养的价值,源源不断地为中小学输送急需的高素质科学教师

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率先成立校级科学教育研究所,2003年开始招收科学教育专业本科生,2007年牵头论证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新设立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就是基于对科技教师培养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二十多年来,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聚焦课程、实践、平台和机制等育人生态建设,久久为功,持续发力,终于迎来科学教育发展的春天,特别是最近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小学科学教师培养的通知,决定建强一批师范类专业,从师资源头上提高科学教育水平,让我们倍感振奋。特别是我们科学教育专业的500多名毕业生,他们克服诸多困难如今大多数都活跃在中小学科学与技术教育一线,听到这样的消息一定欢欣鼓舞。

  • 攻坚克难,致力于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践,不断开创科学教育新局面

在科学教育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觉到,高校在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上面临的挑战,最大、最深层次的不是专业结构失调的问题,而是如何培养具有终生学习愿望、能力和习惯的人,培养能适应变化中社会的创新需求的人。同时,一个新专业真正意义上的“新”,是要脱胎换骨地“创”出来的,而不是另起炉灶换汤不换药地“设”出来的。

要真正解决基础教育改革创新的师资需求问题,只能靠教师教育的改革创新,才能攻坚克难。基于这样的基本研判,面对初中科学教师需求不足,我们一方面在人才培养目标中明确小学科学教师的指向,另一方面更加着眼于师范生开拓创新的意识、勇气和能力提升,拓宽培养口径。校外场馆科技辅导员、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初中科技类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其实都几乎没有对口的专业为其培养师资,即使有也不可能自动得到师资用户认可。自身科技素养较高的开拓进取型师资,其实才是最精准的对口!

为此,我校以国家级教学名师罗星凯老师为核心的科学教育团队,走出了物理教育这个相对舒适区,先跨界到科学教育,再拓展到了科技教育,致力于攻科学教育综合性之坚,克科技教育实践性之难。人才培养实效逐渐显现,特别是2015年起大幅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优化育人系统设计,聚焦课程、活动、平台和机制育人生态建设持续发力,将立德树人目标落到了实处。同时,团队站上育人前线,从大一起为学生开设专业课,担当立德树人主力,终于迎来学生成长越来越向好的局面。在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的过程中,团队充分发挥在物理教育中积淀的科学探究学习研究与创新实践特色优势,不仅把“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这一教育信条当成他们的座右铭,而且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能通过师生参与研发和组织“兴华青少年科技运动会”等高度专业的教育活动,提升育人境界和成效。真心乐意践行,真正尝到了甜头,不断开创科技素养教育新局面。

  • 问题导向,补齐实践能力培养短板,构建起基于教学团队合作贯通“最后一公里”的协同创新平台,不断满足中小学对科技素养教育师资的渴求

教育部办公厅这次专为小学科学教师培养发文,明确提出建强科学教育专业,可以说是从源头上抓住了关键。而要使源头活水源源不断的关键,就是创新实践,我校的科学教育专业能够坚持办到今天,而且越办越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突出问题导向,补齐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短板,构建起基于教学团队打造、合作通达“最后一公里”的协同创新平台,形成科技素养教育创新实践育人模式并能落到实处。

2012年,广西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创新实验的师资渴求,推动了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升级发展。我们开启了科学与技术融合、本科生培养和研究生教育联通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科技素养教育师资人才的攻坚,无缝对接师范生“临床”教学实践刚需和中小学新课程师资渴求的兴华创新实践项目开始规模应用发展,“桂林兴华科学教育研究院”和“兴华科学技术教育协同创新平台”先后应运而生,一方面化解落实创新实践育人模式的人力资源困难,另一方面在师资供给侧和需求方建起了深度对接的桥梁和纽带,为科技教育事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师资人才提供了更强的动力和更多元的保障。过去十年间,通过兴华平台,共组织了29所高校869名学生通过师资班岗前培训后到112所中小学实习半年,顶岗承担紧缺师资的小学科学、高中通用技术和科技类校本课程教学任务,其中多数最后选择了中小学科学和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岗位。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以上是我校科学教育发展一路前行的点滴体会和做法,概括起来,就是: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空间充足

名师团队优秀,体制机制创新

课赛创学融合,政研学用会通

供需有机衔接,用人单位渴求

科学教师成长,学生最爱兴华

受教育部教师工作司高度重视科学教师源头培养的鼓舞,在此抛砖引玉,未来我们将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协同更多高校和中小学合作伙伴,进一步加大小学科学教师培养力度,为国家新时代科学教育振兴行动做出更多应有的贡献!

来源:山西新东方前途出国综合

摘要:市面上的竞赛项目有很多,哪些竞赛是值得我们去选择的呢?美国搞笑录取难度逐年上涨,选择适配度高的竞赛才能事半功倍。

  随着美国高校录取难度与日俱增,仅仅只靠标化成绩已很难与竞争者拉开差距。那么,一份含金量高的竞赛成绩可以让同学们的申请锦上添花。 

  做好竞赛规划,挑选出个人适配度高且含金量高的竞赛项目,不仅能够让招生官看到学生的学术潜力和科研素养,还能让学生在准备竞赛项目的过程中,更加了解自己潜在的专业兴趣。 

  今天,我们整理了数学、生物、科学这三类含金量高的理科竞赛项目,供大家参考。 

  AMC被誉为世界高校的通行证,如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布朗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都需要专门填写AMC数学比赛成绩,可见各大高校对该竞赛的重视。 

  竞赛时间:AMC竞赛分为AB卷。A卷与B卷是不同试卷,但效力相同、难度相近,只是考试的时间相差一周。 

  注意:自2022年起不再接受社会考生报名,学生需要通过学校报名。 

  适合人群: 

  AMC10针对10年级及10年级以下,且年龄不超过17.5周岁的学生; 

  AMC12针对12年级及12年级以下,且年龄不超过19.5周岁的学生。 

  HMMT在美国具有非凡的影响力,很多世界高校的理工科专业对该竞赛的成绩认可度都非常高,参赛经验和获奖经历对学生在未来申请梦校时会有很大的帮助。 

  竞赛时间:HMMT每年都会举办两场比赛,今年第一场是在哈佛大学,时间是2022年11月12日;第二场是在麻省理工学院,时间是2023年2月18日。 

  适合人群:面向全球优秀的高中生,年级不限。以队伍形式进行报名,11月份每个团队在4-6人之间,2月份每个团队在6-8人之间。 

  近年来,美国大学的医学、生物医学、生物基因等学科成为申请最热门的专业,在美国生物奥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可以将其作为申请这些专业的重要依据。 

  竞赛时间:每年4月 

  注意:USABO竞赛需要通过阿斯丹Asdan参加,且只开放与学校的合作。所以感兴趣的同学必须要联系自己的学校,由校方组织学生报名。 

  适合人群:9-12年级在读高中生,计划申请生物学、生物统计、生物医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均可参加。

  Brain Bee脑科学大赛是一项面向全球青少年的竞赛,主要为了鼓励学生认识、探索人类大脑。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成为全球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科学活动之一。 

  在此赛事获奖的学生,很多被普林斯顿、斯坦福等大学录取,足以说明Brain Bee的认可度和影响力之高,也是同学们申请梦校的强有助力。 

  竞赛时间: 

  地区赛:每年3月 

  全国赛:每年4月 

  国际赛:每年7月 

  适合人群: 

  Brain bee Junior组:5-8 年级,对生物、心理、化学、人工智能感兴趣,且未来会考虑以上专业方向的学生。 

  Brain bee 组:9-12 年级,想申请生物、心理、化学、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以及有相关专业背景提升需求的学生。 

  Google Science Fair(GSF)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线上科创竞赛,由Google、乐高、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国家地理以及科学美国人组成。 

  GSF于2011年首次举办,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了一项在全球90多个国家,1000多队青少年科学爱好者参加的大型赛事。 

  GSF竞赛在美国大学的认可度是比较高的,对理工科申请者的背景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获奖的学生,是美国高校争抢的对象。 

  竞赛时间:最终评选时间为7/8月 

  适合人群:面向13-18周岁的学生,无其他条件限制,只要年龄符合要求即可参加。 

  2.ISEF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 

  ISEF全称Intel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air,是由美国科学与公众社团于 1950 年创办的美国中学生科学博览会发展而来,有全球青少年科学竞赛的“世界杯”之美誉,是目前规模最大、等级最 高、也是惟一面向9 - 12年级中学生的科学竞赛。 

  参与ISEF同样能对申请人的整体竞争力有“脱胎换骨”般的提升,获奖学生有机会优先就读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美国大学。 

  竞赛时间:根据官网显示,2023 ISEF大赛将于2023年5月13日-19日,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举行,具体报名时间待公布。 

  适合人群:面向9-12年级的学生。 

  随着通往梦校道路的竞争日益激烈,学生的背景提升变得格外重要。参加认可度和含金量高的国际竞赛项目,无疑会为学生的申请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参加竞赛项目不仅有助于申请,更能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思考能力和沟通能力,如果同学们感兴趣不妨尝试一下。当然,大家还是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以及有参与感的竞赛项目,这才是参加竞赛的意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或有任何相关疑问,欢迎大家专业老师;或有任何相关疑问,请进入留言,会有留学专家为您解答。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出国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以便给您进行准确定位。太原,获取更多新鲜留学资讯。 

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简称山西工科大)是整合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办学资源,于2020年12月18日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省属公办本科层次职业高等学校。成立一年来,山西工科大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致力于培养具有职业精神、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示范性本科职业大学,努力为我国本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蹚新路。

先行先试发展本科职业教育

稳步发展本科职业教育,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山西工科大抓住独立学院合并转设的重要历史机遇,抓住山西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成为全国第一所完成独立学院与高职院校合并转设的公办本科职业大学和全省第一所省属公办本科职业大学,赢得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先机。

山西省委省政府在学校办学空间拓展、基础设施建设、办学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重点保障与大力支持,希望学校加快由“物理整合”到实现脱胎换骨的“化学蜕变”,率先高质量发展本科职业大学,努力建设成为能够引领山西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旗舰大学,为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和职教高地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建校以来,学校擘画新发展蓝图、树立新发展理念、锚定新发展目标、抓实新发展任务、探索新发展道路,致力于助力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打造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树立职业教育新形象,为推动我国本科职业教育改革提供试点经验,奋力打造本科职业教育的样板学校。

在整合的3所院校中,原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山西省唯一一所交通类高等职业院校,如今也是全国唯一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大学的交通类院校。

据了解,山西工科大设立18个二级学院,包括13个交通运输大类本专科专业,涵盖公路、铁路领域基础设施修建,载运工具制造运用,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经营管理等。

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协同,每个专业至少有3个深度合作的大中型企业,真正将专业建立在产业上。学校与山西省公路局、设计院等交通运输企业实施教学、科研、培训合作,与山西交通控股集团、山西建设投资集团、京东物流集团等建立校企战略合作,与三一重工等大中型企业共建现代大型综合实训和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室和培训基地363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78个。

学校围绕交通强国、交通强省发展战略,聚焦产业发展和行业需求,重点打造交通工程、汽车技术服务、现代物流、智能制造等专业集群,为相关产业链提供系列的人才支持和技术推动。

学校还依托专业集群优势,激发二级学院活力,通过技术服务、员工培训为行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紧跟中资企业“走出去”步伐,提供交通运输技术培训和服务,推动技术技能人才本土化。

职业化办学培养工匠型人才

建校以来,山西工科大坚守职业化的办学方向,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师资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围绕产业链打造专业链、人才链,在交通运输类、建筑类、信息技术类和经管类专业体现出鲜明办学特色,着力培养工匠型人才。

学校推行现代学徒制,采用理实一体化实习实训课程,突出情境式学习、项目式学习、动手实操式学习。严格制定“双师型”教师认定和考核标准,“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70%以上。学校还将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引进“大国工匠”“三晋工匠”等高技能人才来校任教。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内容和项目研发中,并保证学生有6个月以上的企业顶岗、跟岗实习实训时间。

展望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树立“政行企校联动、产教学研并举,跨界开放办学”的思维和意识,坚持“一盘棋、一家人、一条心、一股劲”的融合发展理念,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奋力引领本科职业大学高质量发展。(作者:李培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重修太难受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