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陕西有滑雪的地方吗,11月和父母去滑雪需要注意什么?

lemon在北上广的一所初中教语文。中考成绩在这座城市里非常重要。

繁重的教学严重透支了她的精神,工作倦怠来得悄无声息。

“除了课表上的课,我们有早、午、晚自习,周六加补习。学生每天回家天都黑了,还要上爸妈请的补习班。更夸张的是,疫情之后转到线上教学,通知寒假每门课加线上课。”

“我工作了十一年,从来没请过一天病假”。寒假加课,是“越界”,也是最后一根稻草。

于是她把线上的课删掉了。对学生说:好好享受假期生活,自主安排学习时间

“一些家长很有意见,别人都上课我家孩子怎么不上?我都一一解释了。假期我出去玩了趟,然后一口气备完下学期的课 ”

在我们的访谈中,她与很多反内卷的人相似:喊一次暂停,不是为了不工作,而是为了更有节奏地工作。

丸子是一名留学生。她所在环境的内卷,则是“身边各个小孩都身怀绝技”。

“好像从小到大每个小孩多少都必须有点才艺,你会弹钢琴我就必须会拉小提琴,你考了十级我就必须拿个大奖”。

“有次上课,老师要求每个人说一件自己擅长的事。同学都说:唱歌、跳舞、乐器……我理直气壮地说,我擅长开心”。

“可能是有被笑到,也有可能是被我的气势感染到”。很早她就发现,自己身上有“开心”的特质,并对此感到自信。换句话说,她无需一个“才艺”来构建自信。

在这一点上,年纪轻轻的qinger已经发现了保持好心情的秘诀:接纳完整的自己。

前段时间,简单心理征集了一些“在内卷时代,坚决不卷”的人。

包括lemon、qinger在内的百余名读者填写了问卷,ta们提到最多的“反内卷”方法,其实是那些我们每天都在做,却仍不够熟练的事:

,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的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的教案一等奖

  ⑴知道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⑵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⑶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⑷经历建立速度概念的过程,理解速度的定义方法——比值定义法。

  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原本比较“熟悉”的速度,会有新的、更加透彻的认识,从中体验到科学方法的魅力,启迪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我们周围的物理现象。

  本节主要内容有: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是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物理量,了解一些运动物体大致的速度值,学会速度的计算和单位换算,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是上一节机械运动知识的延伸,后面两节描述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和“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也要用到这些知识。

  本节教材的编写思路是:首先通过“活动1”,引导学生从两幅情景图中归纳出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为建立速度的概念提供方法上的准备。然后教材利用图9-14提出问题:如果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都不相等,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启发学生讨论、深思。此问题解决了,自然就得到了速度的定义方法。于是教材接下来一气呵成,顺次介绍速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和计算。本节教材的最后是机械运动的分类,运用速度的知识,研究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本节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建立速度概念的过程,理解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科学方法,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本节教学难点:速度定义中的“单位时间”,学生不容易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速度的单位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学生对速度单位的写法、读法、换算都不习惯,是本节教学的又一个难点。

  本节的知识学生并不陌生,关键是让学生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理解速度的内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又要重视科学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领悟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经历速度概念和公式的建立过程,学会用速度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2、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的教案一等奖

  1、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1、给出如图所示的甲、乙两辆汽车做匀速直线情况,请同学观察它们的特点.

  2、引导同学思考与讨论:

  (1)如何向别人介绍这两个的运动?谁运动得更快?

  (2)只比较两车的位移,或只比较两车的运动时间,能知道哪辆车运动底快吗?为什么?

  (3)引导:在介绍某一事物时要抓住其本质,本质应是相对不变的.位移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比值是不变的,分析比值的含义,得到速度的定义.

  3、讨论速度的单位、矢量性等.

  4、讨论:如何利用位移图像求速度.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提问: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2、提问:如何粗略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什么叫平均速度?

  3、提问:在百米跑的过程中,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相同吗?

  4、练习:在百米跑的过程中,某运动员10s钟到达终点,观察记录得知,他跑到50处时,用时5.5s.经过5s时跑到45处,分别求全程的平均速度、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

  1、引导启发:某人静止在A位置,与慢走经过A位置,或快跑经过A位置,情况是不同的'(运动状态不同),这种不同需要用瞬时速度来描述,第一种情况瞬时速度为零,第二种情况的瞬时速度小于第三种情况的瞬时速度.

  请你想办法测量下列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率:

  1、人走路时的情况.

  2、人骑自行车时的情况.

  3、某人在运动会上400跑时的情况.

  4、公共汽车运行时的情况.

  并思考: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有什么不同?

3、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的教案一等奖

  高中学习的速度概念较之初中所学的速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教学设计先通过说明如何用坐标和坐标的变化量来表示质点的位置和位移,为速度概念的叙述作好准备。速度的矢量性问题,是本节的重点,特别是对瞬时速度的理解,体现了一种极限的思想,对此要求引导学生逐步理解,不要急于求成。速度的定义是高中物理中第一次向学生 介绍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要求教师正确地加以引导,力求学生能理解。教学过程中,要多举实例,通过具体的例子从大小和方向两方面来强化对速度概念的认识,在实际情景中达到建立速度概念的目的。教学设计最后说明速度的应用,特别以“STS”形式从一个侧面说明速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速度概念的建立;速度的比值定义法的理解。

  速度矢量性的理解;瞬时速度的推导。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含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

  2、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

  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1、记住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计算公式,能用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2、理解平均速度的物理含义,会求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

  2、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为了推动我国田径事业的发展,四川省曾举办过一次100 m飞人挑战赛。有8名世界短跑名将参加角逐,其中包括我国的李雪梅和美国的琼斯,最终琼斯夺得冠军。我们知道百米赛跑分为起跑、途中跑和冲刺三个阶段,李雪梅的途中跑阶段比琼斯的起跑阶段跑得快,但我们都说琼斯比李雪梅跑得快,这是为什么?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就可以给出合理的评判标准。

  课件展示各种物体的运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影片展示:大自然中,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天空中,日出日落;草原上,猎豹急驰;葡萄架上,蜗牛爬行。

  飞奔的猎豹、夜空的流星在运动;房屋、桥梁、树木,随着地球的自转、公转也在运动。天上的恒星,看起来好像不动,其实它们也在飞快地运动,速度至少在几十千米每秒以上,只是由于距离太远,在几十年、几百年的时间内肉眼看不出它们位置的变化。

  当高台跳雪运动员出现在赛道的顶端时,全场观众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运动员由高处急速滑下,在即将到达赛道底部时,他的速度已达到100 km/h。这时,他双膝弯曲,使劲一蹬,顺势滑向空中。然后,为了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他上身前倾,双臂后摆,整个身体就像一架飞机,向前滑翔。刺骨的寒风抽打着他的脸庞,两边的雪松飞快地向后掠过。最终,滑雪板稳稳地落在地面。

  在以上的各种运动现象中,都有关于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如何,要用一个新的物理量来描述,那就是速度。

  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复习旧知:在上一节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位移这一较为重 要的矢量。大家回忆一下,位移的定义是什么?

  学生积极思索并回答出位移的定义: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复习此知识点,旨在为速度的引入奠定知识基础,让学生知道位移大小的关键在于初末位置。由位置到位置坐标再到坐标的变化量,使学生的认知呈阶梯状上升)

  教师引导:既然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所以物体的位移可以通过位置坐标的变化量来表示。

  问题展示:在训练场上,一辆实习车沿规定好的场地行驶,教练员想在车旁记录汽车在各个时刻的位置情况,他该如何做?假设在每一秒汽车都在做单向直线运动。

  问题启发:对于物体位置的描述,我们往往需要建立坐标系。该教练员如何建立坐标系,才能方便地确定该车的位置?

  点评:通过设问,发挥教 师的引导作用,“变教为诱”“变教为导”,实现学生的“变学为思”“变学为悟”,达到“以诱达思”的目标。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并总结。

  小结: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其表示方式也最简单。如以出发点为起点,车行驶20 m,我们就很容易地确定车的位置。所以,应该建立直线坐标系来描述汽车的位置。

  教练员以汽车的出发点为坐标原点,以汽车开始行驶的方向为正方向,建立直线坐标系,其对应时刻的位置如下表所示:

  根据教练员记录的数据你能找出:

  (1)几秒内位移最大?

  (2)第几秒内的位移最大?

  解析:汽车在0时刻的坐标x0=0

  汽车在1 s时刻的坐标x1=10

  所以,汽车在第1 s内的位移为10 m。

  同理可求,汽车在1 s内、2 s内、3 s内、4 s内的位移分别为10 m、—8 m、—2 m、—14 m。汽车在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第4 s内的位移分别为10 m,—18 m,6 m,—12 m。

  所以,第2 s内的位移最大,4 s内的位移最大。

  答案:(1)4 s内 (2)第2 s内

  以下有四个运动物体,请同学们来比较一下它们运动的快慢程度。

  运动物体[来源:学*科*网Z*X*X*K] 初始位置(m) 经过时间(s) 末位置(m)

  A、自行车沿平直道路行驶 0 20 100

  B、公共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 0 10 100

  如何比较A、B、C、D四个物体的运动快慢呢?

  比较1:对A和B,它们经过的位移相同(都是100 m),A用的时间长(20 s),B用的时间短(10 s)。在位移相等的情况下,时间短的运动得快,即汽车比自行车快。

  比较2:对B和D,它们所用的时间相等(10 s),B行驶了100 m,D飞行了200 m,B行驶的距离比D短,在时间相等的情况下,位移大的运动得快,即飞机比汽车快。

  以上两种比较都是可行的。位移相等比较时间,时间相等比较位移。如何比较B和C的快慢程度呢?它们的位移不相等,时间也不相等。

  教师指导学生分小组讨论,5分钟后提出比较意见。

  方法1:B和C的位移和时间都不相等,但可以计算它们每发生1 m的位移所用的时间,即用各自的时间t去除以位移Δx,数值大的运动得慢。

  方法2:B和C的位移和时间都不相等,但可以计算它们平均每秒钟位移的大小量,单位时间内位移大的运动得快。

  师生讨论:两种方法都可以用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但方法2更能够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

  点评:问题由教师提出,明确猜想和探究的方向,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现象,鼓励大胆猜想讨论。通过这个开放性的问题,创设一种情境,把学生带进一个主动探究学习的空间。

  引子:大自然中,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天空,日出日落;草原,骏马奔驰;树丛,蜗牛爬行。仔细观察物体的运动,我们发现,在许多情况下,物体运动快慢各不相等且发生变化,在长期对运动的思索、探索过程中,为了比较准确地描述运动,人们逐步建立起速度的概念。

  如何对速度进行定义?

  学生阅读课本并回答。

  1、速度的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2、速度的定义式:v=

  3、速度的单位:m/s 常用单位:km/h,cm/s。

  提示:速度是矢量,其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再次呈现:四个物体A、B、C、D快慢比较的表格,让学生分别计算它们的速度。

  对比以上A、B、C、D的速度就很容易比较它们的快慢程度了。

  汽车以36 km/h的速度从甲地匀速运动到乙地用了2 h,如果汽车从乙地返回甲地仍做匀速直线运动用了2。5 h,那么汽车返回时的速度为(设甲、乙两地在同一直线上)( )

  解析:速度和力、位移一样都是矢量,即速度有正方向、负方向,分别用“+”“—”号表示。当为正方向时,一般不带“+”号。速度的正方向可以根据具体问题自己规定。有时也隐含在题目之中。例如该题中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36 km/h,为正值,隐含着从甲地到乙的方向为正,所以返回速度为负值,故淘汰B、D。

  方法提炼:速度是一个矢量,有大小也有方向。在我们选择了正方向以后,当速度为正值时,说明质点沿正方向运动,当速度为负值 时,说明质点沿负方向运动,在物理学上,对矢量而言“负号”也有意义,说明它的方向与所选正方向相反。

  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坐在汽车驾驶员的旁边,观察汽车上的速度计,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速度计指示的数值是时常变化的,如启动时,速度计的数值增大,刹车时速度计的数值减小。可见物体运动快慢程度是在变化的。这时我们说的汽车的“速度”是指什么?

  其实,我们日常所看到的直线运动,有许多都是变速运动。由于这种运动的快慢是时刻变化的,没有恒定的速度,我们怎么来描述它的快慢呢?

  课件展示:北京至香港的京九铁路,就像一条长长的直线,把祖国首都与香港连接起来。京九线全长2 400 km,特快列车从北京到香港只需30 h,那么列车在整个过程的运动快慢如何表示?

  问题追踪:计算出的结果是否表示列车单位时间的位移都是80 km呢?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此速度的平均效果。既然列车是做变速运动,那么怎么看列车的速度是80 km/h?

  学生总结:如果将列车的变速直线运动看作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 的话,列车平均每小时的位移是80 km。

  教师设疑:为了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程度,我们可以用一种平均的思考方式,即引入平均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应如何定义?

  师生总结: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知识拓展:课件展示某些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概念理解。

  某些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ms—1)

  真空中的光速c 3、0×108 自行车行驶 约5

  太阳绕银河系中心运动 20×105 人步行 约1。3

  地球绕太阳运动 3。0×104 蜗牛爬行 约3×10—3

  子弹发射 9×102 大陆板块漂移 约10×10—9

  民航客机飞机 2。5×102

  例1斜面滚下时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如图1—3—1所示。可以从图中观察分析小球通过OA、OB、OC的过程中的运动快慢。

  计算各段的平均速度。

  总结归纳:计算结果表明,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相等的。计算一个具体的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哪一段时间(或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教师点评:由于小球运动快慢是在不断变化的,平均速度不能具体地告诉我们小球在每一时刻的运动快慢。可见,平均速度只是粗略地描述物体在一段运动过程中的总体快慢程度。

  教师设疑:那么,怎样来描述物体在各个时刻的运动快慢呢?

  学生通过课本预习知道,要精确地描述某一时刻的运动快慢必须引入瞬时速度这一物理量。

  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可以知道: = ,对应的是一段位移和一段时间,如何建立瞬时速度的概念呢?瞬时速度对应的应该是某一位置和某一时刻。

  师生探究:我们 已经知道平均速度对应的是一段时间,为求瞬时速度我们可以采取无限取微、逐渐逼近的方法。

  方法介绍:以质点经过某点起在后面取一小段位移,求出质点在该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从该点起取到的位移越小,质点在该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就越小,即质点在该段时间内的运动越趋于匀速直线运动。当位移足够小(或时间足够短)时,质点在这段时间内的运动可以认为是匀速的,求得的平均速度就等于质点通过该点时的瞬时速度。

  教师演示:如图1—3—2所示,让滑块沿倾斜的气垫导轨做加速运动,利用挡光片的宽度Δx除以挡光的时间Δt,即可求得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

  将滑块放上不同宽度的遮光片,即Δx分别为1 cm、3 cm、5 cm、10 cm,若没有成品挡光片,可用硬纸片自制成需要的宽度。

  测出每 个遮光片通过光电门所用的一段时间间隔Δt。

  遮光片越窄、Δt越小时, 描述通过该位置的运动快慢越精确,当Δx小到一定程度,可认为 是瞬时速度。

  教师总结: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准确地讲,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 内的平均速度,是矢量,其大小反映了物体此时刻的运动快慢,它的方向就是物体此时刻的运动方向,即物体运动轨迹在该点的切线方向。

  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平均速率: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例2如图1—3—3,一质点沿直线AB运动,先以速度v从A匀速运动到B, 接着以速度2v沿原路返回到A,已知A B间距为x,求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平均速率。

  解析:整个过程位移为0,所以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0。

  整个过程通过的总路程为2x,所用的总时间为t= 。

  所以平均速率为 = = x。

  要点总结:1、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速率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2、无论速度方向如何,瞬时速度的大小总等于该时刻的速率。

  3、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对应的位移方向相同;平均速率是标量,没有方向。

  4、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平均速度的大小不等于平均速率。

  5、只有单向直线运动时,平均速度的大小等于平均速率,其他情况下,平均速度均小于速率,二者的关系类似于位移和路程。

  定义 物理意义 注意问题

  速度 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描述物体的快慢程度和运动方向 v和s及t是对应关系。是矢量,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平均速度 物体在时间间隔Δt内运动的平均快慢 描述在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大小和所研究的时间间隔Δt有关;是矢量,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同

  瞬时速度 物体在某时刻或某位置的速度 描述物体在某时刻的运动快慢和方向 精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矢量,方向沿物体运动轨迹的切线方向

  速率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 是标量,只考虑其大小不考虑其方向

  1、教材第18页“问题与练习”,第1、2题。

  2、观察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快慢,选取一定的对象,测量它们的速度,并说明是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并把测量的数据与同学交流讨论。

  3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课题:用光电门测瞬时速度

  请你找老师配合,找齐所用仪器,根据说明书,自己亲自体验用光电门测瞬时速度,并写一实验报告。

  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目的

  1 根据查阅的资料,确定实验方案 介绍相关书籍资料 1。让学生了解光电门测瞬时速度的原理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 解答学生提出的具体问题

  3 相互交流活动的感受 对优秀实验成果进行点评

  瞬间无长短,位置无大小,除了用速度计外,还可以用光电门测瞬时速度。实验装置如图1—3—4所示,使一辆小车从一端垫高的木板上滑下,木板旁有光电门,其中A管发出光线,B管接收光线。当固定在车上的遮光板通过光电门时,光线被阻挡,记录仪上可以直接读出光线被阻挡的时间。这段时间就是遮光板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根据遮光板的宽度Δx和测出的时间Δt,就可以算出遮光板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 = 。由于遮光板的宽度Δx很小, 因此可以认为,这个平均速度就是小车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

  ( 2)需要时间为 s=4。2年。

  全程的平均速度v5=5 m/s

  v1最接近汽车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v1小于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

  说明:本题要求学生理解平均速度与所选取的一段时间有关,还要求学生联系实际区别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说明:本题说的是平均速度是路程与时间的比,这不是教材说的平均速度,实际是平均速率。应该让学生明确教材说的平均速度是矢量,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平均速率是标量,日常用语中把平均速率说成平均速度。

  本节内容是在坐标和坐标的变化基础上,建立速度的概念。速度的建立采用了比值定义法,在教学中稍加说明,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有更加详细的介绍。对速度的引用,本设计采用了“单位时间的位移”与“单位位移的时间”进行对比,体会速度引入的方便性。以京九铁路为情景,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培养了爱国之情。在瞬时速度的理解上,本设计利用了光电门的装置进行说明,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4、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的教案一等奖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1.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l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用“运动有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的公式 。

  难点:1.速度概念的建立;

  2.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1.什么是机械运动?

  2、什么是参照物?

  (设计意图:回顾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以参照物作为标准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增加前后内容的联系,引出详细学习运动的相关知识)

  模块一:引入新课,建构速度的概念。

  【环节一】引入新课

  在实际生活过程中,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多媒体展示:出游时,人们希望最快到达目的地;刘翔比赛时,第一个冲到终点;草原上,猎豹追捕鹿。

  此时,运动的快慢决定的不只是是否快捷或者荣耀,而关系到生死的角逐。

  将两个等大的圆纸片剪去不同大小的扇形后粘贴成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比较这两张纸锥从相同高度下落的快慢,然后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问题:如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设计意图:初中学生思维活跃,用学生熟悉的身边事例来让学生了解运动的快慢很重要从而提出问题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引出新课)

  【环节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前面三个事例,结合生活实际分析比较物体快慢的方法;

  3.展示各组讨论成果。

  教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并总结: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①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所用时间的长短;(用时短的就快) ②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看路程的大小。(路程大的就快)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结合生活实际总结规律,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环节三】创设情境,建构速度概念

  教师提出新问题:若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时,那如何去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学校的百米冠军的成绩是12s,而24届奥运会一万米比赛冠军的成绩是28 min,怎样比

  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教师启发:时间和路程都不一样,我们可不可以把他们其中一个量设置成一样呢?

  学生思考讨论:可以计算两位冠军每1s内运动的路程,每一个相等时间内运动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的就快。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时间相等情况下进行比较。

  我们平时就是用这种方法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称作速度,用符号v表示。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也就是 ,路程用s表示,时间用t表示,所以 。物理量都有单位,那么速度的国际制单位是什么呢?

  学生数学中学过路程的国际制单位是米,时间的国际制单位是秒,所以会很容易想到速度的国际制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

  教师补充在交通运输中我们还常用到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1m/s=3.6km/h。并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并强调常用的几个。

  【环节四】速度应用(多媒体展示)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物理计算,规范计算步骤:①要把必要的文字说明写出来。②如果相同的物理量单位不同,要统一单位。③把已知量代入公式时,数字后面要写上正确的单位。

  例题2:火车提速后,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行速度约为104 km/h,两地之间的铁路线长1453 km,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多长时间?

  强调公式变形,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例题3:一位百米赛跑运动员跑完全程用了11 s,一辆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40km/h,哪一个的速度比较快?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速度概念;例题展示规范学生解决物理题的步骤并学会速度公式的变式,同时注意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模块二:匀速直线运动

  【环节一】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多媒体展示两个网球运动时频闪照片,提出问题:①哪个球运动的时间比较长?

  ②哪个小球运动的速度(即运动快慢)基本保持不变?③哪个小球的运动越来越快?(提示可以用两种比较快慢的方法)

  第一个网球任何相等时间通过的路程相等也就是运动快慢不变,并且一直沿着直线运动,并且运动方向不变,我们成这样的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设计意图:用频闪摄影形象直观的向学生展示物体的运动情况,加深学生记忆;提出问题,学生自主讨论思考,引出匀速直线运动)

  【环节二】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注意:运动路线是直线,运动快慢不变即速度不变)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改变即速度改变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运动基本上都是变速运动。物体做变速运动时速度时快时慢,怎样描述它的运动情况呢?

  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如果只做粗率研究,也可以用 来计算,这样算出来的就是用以描述变速运动物体的运动情况的平均速度。此时s是某段的总路程,t是某段的总时间,v表示的就是某段时间或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例题:火车从北京行驶1小时到天津,通过的路程是140 km,求火车的平均速度.

  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给予总结提升,构建本节知识网络。

  一、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计算公式是v=

  二、在变速运动中,v= 求出的是平均速度。

5、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的教案一等奖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1.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l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用“运动有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的公式 。

  难点:1.速度概念的建立;

  2.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1.什么是机械运动?

  2、什么是参照物?

  (设计意图:回顾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以参照物作为标准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增加前后内容的联系,引出详细学习运动的相关知识)

  模块一:引入新课,建构速度的概念。

  【环节一】引入新课

  在实际生活过程中,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多媒体展示:出游时,人们希望最快到达目的地;刘翔比赛时,第一个冲到终点;草原上,猎豹追捕鹿。

  此时,运动的快慢决定的不只是是否快捷或者荣耀,而关系到生死的角逐。

  将两个等大的圆纸片剪去不同大小的扇形后粘贴成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比较这两张纸锥从相同高度下落的快慢,然后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问题:如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设计意图:初中学生思维活跃,用学生熟悉的身边事例来让学生了解运动的快慢很重要从而提出问题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引出新课)

  【环节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前面三个事例,结合生活实际分析比较物体快慢的方法;

  3.展示各组讨论成果。

  教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并总结: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①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所用时间的长短;(用时短的就快) ②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看路程的大小。(路程大的就快)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结合生活实际总结规律,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环节三】创设情境,建构速度概念

  教师提出新问题:若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时,那如何去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学校的百米冠军的成绩是12s,而24届奥运会一万米比赛冠军的成绩是28 min,怎样比

  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教师启发:时间和路程都不一样,我们可不可以把他们其中一个量设置成一样呢?

  学生思考讨论:可以计算两位冠军每1s内运动的路程,每一个相等时间内运动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的就快。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时间相等情况下进行比较。

  我们平时就是用这种方法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称作速度,用符号v表示。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也就是 ,路程用s表示,时间用t表示,所以 。物理量都有单位,那么速度的国际制单位是什么呢?

  学生数学中学过路程的国际制单位是米,时间的国际制单位是秒,所以会很容易想到速度的国际制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

  教师补充在交通运输中我们还常用到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1m/s=3.6km/h。并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并强调常用的几个。

  【环节四】速度应用(多媒体展示)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物理计算,规范计算步骤:①要把必要的文字说明写出来。②如果相同的物理量单位不同,要统一单位。③把已知量代入公式时,数字后面要写上正确的单位。

  例题2:火车提速后,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行速度约为104 km/h,两地之间的铁路线长1453 km,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多长时间?

  强调公式变形,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例题3:一位百米赛跑运动员跑完全程用了11 s,一辆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40km/h,哪一个的速度比较快?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速度概念;例题展示规范学生解决物理题的步骤并学会速度公式的变式,同时注意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模块二:匀速直线运动

  【环节一】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多媒体展示两个网球运动时频闪照片,提出问题:①哪个球运动的时间比较长?

  ②哪个小球运动的速度(即运动快慢)基本保持不变?③哪个小球的运动越来越快?(提示可以用两种比较快慢的方法)

  第一个网球任何相等时间通过的路程相等也就是运动快慢不变,并且一直沿着直线运动,并且运动方向不变,我们成这样的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设计意图:用频闪摄影形象直观的向学生展示物体的运动情况,加深学生记忆;提出问题,学生自主讨论思考,引出匀速直线运动)

  【环节二】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注意:运动路线是直线,运动快慢不变即速度不变)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改变即速度改变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运动基本上都是变速运动。物体做变速运动时速度时快时慢,怎样描述它的运动情况呢?

  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如果只做粗率研究,也可以用 来计算,这样算出来的就是用以描述变速运动物体的运动情况的平均速度。此时s是某段的总路程,t是某段的总时间,v表示的就是某段时间或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例题:火车从北京行驶1小时到天津,通过的路程是140 km,求火车的平均速度.

  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给予总结提升,构建本节知识网络。

  一、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计算公式是v=

  二、在变速运动中,v= 求出的是平均速度。

6、运动的快慢教学反思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本节课我以《龟兔赛跑》导入。我问同学们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同学们没等我的问题说完就开始议论纷纷了。然后我让一位学生讲故事。以讲故事的方式导入,使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上课时,他们都很认真的听课,对问题都会积极参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有一些感受:

  1、让学生体验快慢,获得感性认识

  课改要求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获得学习经历的体验。在快与慢的比较环节教学中,我尝试把学生分组带到操场开展运动快慢的小比赛,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学生分组,有人跑、有人计时、有人发令、有人记录。采取两种比赛方式,第一种,比1分钟内跑的米数的多少;第二种比跑完60米用的时间的多少。每个人感受自己的相对快慢。

  2、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学生跑完后再回到教室,比较分析那位同学运动的快,并提出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时间看路程的多少,相同路程看所花时间的多少。再此基础上,我提出问题:如果两个物体运动时间不同,所经过的路程也不同,这时,我们如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有学生说:将时间化成相同,看两者的路程多少,这是可以的。有同学说:将路程化成相同,看所用时间的多少,这也是可以的。我再问: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学生陷入了沉思中。我启发说:就时间相同而言,既然可以放大,那么能否缩小呢?有学生就说:可以的,将他们都化成1分钟或1秒钟,看在这1分钟或1秒钟内两个物体各自运动的路程是多少,也是相同时间看路程的一种方法。我肯定他的说法,并指出:将每小时、每分钟、每秒钟等成为单位时间,刚才的方法也就是看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路程的多少。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就是物体运动的速度。

  教师在课堂上列举生活中表示快慢的应用,引导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可以让他们知道科学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会激起他们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因为要使学生学会你这一科,先是让学生喜欢你这一科。

  4、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要想学生40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这时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提问要准确,多用短句,学生易理解。

7、运动的快慢教学反思

  速度是初中物理学习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物理量”,它的重要性关乎整个物理的建模,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本节课为了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以直观现象为基础的教学方式,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观察比较引导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

  但由于本节课的特殊性,在问题的设置方面应注意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形成一定的梯度,使学生能够更方便的进行对比、归纳,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做、去练。通过练习,来学会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以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其实,上课之前,我邀请师傅和江海涛老师已经来听了一遍这堂课,两位老师真的给予我非常大的帮助:没有重点,加分生硬,语言要有激发性,第一版书的重要性,抛问题,学生作品的展示,总结时要包括方法的总结等等等等。特别是师傅,给了我很多很直接的建议,某个环节的过渡怎么样会更好,某个环节最好提到前面等;江老师的第一版书一定要速度的定义,直到真正亮相的时候我也还并没有想好怎样处理,但我想下次的授课我应该会试试,来加强这节课的重点难点的记忆。当天晚上针对各种建议,我对整份教案进行了大改,认真研究了“二维多元评价”与课堂“四六六”模式,对教案进行修饰,虽然处理还不是很好,但也是这才敢进行了亮相课。

  实际上课的时候,发现课堂和想象中的还是有差距的!特别是进入课堂后半段,课堂的节奏已经有点被自己慌得阵脚打乱了。对此,校长的建议我铭记于心!物理,作为一门插进入的.课程,其建模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课堂,一定要关注到每个孩子,重点难点保证每个孩子必须都会,提问回答以后要随机,甚至可以一排,同桌,前后,造成一种紧张感,保证每个孩子都在思考;这也就要求课堂上重点需要突出,难点需要攻破,这也正是我所欠缺的;最为差劲的是板书,新授课重点应位于中部靠右,复习课从左上开始,而其他的尽量靠近右侧,板书既然写了就不尽量不要擦;课堂环节模式应为“讲—练—结—练”,每位同学必须准备笔记本;对于计算机多媒体、电子白板还需要加强联系;对于二维多元评价“四六六模式”也不能只表现在形式,课堂小结要进行横向与纵向评价。要改正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同志还需努力!

  教学是一个引导的过程,应注意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缓慢的进行,切忌教师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只要问题设置合理,自主学习时间充裕,每个学生都能够很好的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努力吧,努力备好课,上好课,反思好课,希望自己真正从站上讲台,站稳讲台,到最后站好讲台。

8、运动的快慢教学反思

  本课在前一课认识物体运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知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通过对数据的处理,知道路程相同时可以比较时间;比较分析后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本课需要大量的数学学习作为铺垫,学生利用计算器以及速度公式完成数据的计算处理,并借助统计表、统计图整理并分析数据,从这一系列思维活动中,体会科学探究中聚焦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课教学,主要讲的是关于运动快慢的比较,一定要师生充分讨论交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百米赛跑学生还可以迅速理解,时间用时最少,就跑的越快。但是“距离不相同”时,学生会有很多不同的讨论,不要迅速否定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讨论并进一步思考和探究,要积极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经验,不要急于给出速度的计算公式,一定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思考、发现、领会、拓展、反思、总结,体会科学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对于统计表大家比较常见,但对于统计图,很多学生并不会画,还是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去画一画,印象会更加深刻。

  既然说到了速度这个概念,我觉得拓展一些世界上跑的最快的人、动物、交通工具之类的知识也是很好的。

9、运动的快慢教学反思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本节课我以《龟兔赛跑》导入。我问同学们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同学们没等我的问题说完就开始议论纷纷了。然后我让一位学生讲故事。以讲故事的方式导入,使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很少有学生睡觉。上课时,他们都很认真的听课,对问题都会积极参与。

  在教学中就要把握好题目的难度,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刚开始难度不能太高,太难了他们听不懂的话,上课就会失去激情,不认真听课,会让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让他们以为自己不行,比不上人家,没办法学好,所以教学时一定要选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待时机成熟题目可以难一点,这样反而激起他们的好胜心,攻克难题他们会觉得具有挑战性,他们心里会有一种不服输的念头,所以听课就会更加认真。

  要想学生45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甚至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可能还会睡觉。这时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新教材中,很大程度上强调物理的应用,每个章节中都有相关联系生活的例子,多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他们知道物理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会激起他们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因为要使学生学会你这一科,先是让学生喜欢你这一科。新教材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实践和创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变,教师讲的少了,开放性的题型多了。幼儿教育教学反思硬笔书法教学反思影子教学反思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的教案一等奖这篇文章共48200字。

:1、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教案一等奖范文  教学目标:  1、了解校园安全隐患。  2、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3、进行预防灾害,预防突发事情的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

:1、高一政治教案一等奖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适应时代发展,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课程标准》),加强和改进我校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本学

  做初中地理地形图的填图题,要会读图,理解题目所讲和所问,这需要平时大量的练习来加强这一方面的能力。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您带来的初中地理地形图的填图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地理地形图填图题

  读经纬网,完成1-2题:

  1.图中M地的地理位置是( )

  2.关于M地的自然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极昼极夜现象 B.有太阳直射现象

  C.既无太阳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 D.日时,昼长夜短

  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3、4题。

  3.图中表示陡崖的是 ( )

  4.上图四地中,可能发育河流的是 ( )

  读下面的沿60~N线的俄罗斯地形剖面图,完成5、6题。

  5.分析地形剖面图,俄罗斯总的地势特点是 ( )

  A.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

  C.中部高,东、西部低 D.中部低,东、西部高

  A.安第斯山脉 B.乌拉尔山脉

  C.斯堪的纳维亚山脉 D.大高加索山脉

  7.2008年5月1 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O级地震,人员伤亡较多。下列省区轮廓图中,表示四川省的是 ( )

  8、下列气候类型中,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的是()

  9、下列国家图中(比例尺不同),表示俄罗斯的是 ( )

  海峡是海洋运输的重要通道。读下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①~④表示的海峡依次是 ( )

  A.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白令海峡

  B.白令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马六甲海峡

  C.丹麦海峡、英吉利海峡、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

  D.白令海峡、英吉利海峡、直布罗陀海峡、马六甲海峡

  11、我国油轮从中东地区进口石油走最近路线,必需经过图中海峡 ( )

  2008年5月26 ~3 1日,吴伯雄以中国国民党主席身份访问大陆,读吴伯雄访问大陆行程图,完成1 2、1 3题。

  12、吴伯雄行程中的六个城市位于南方地区的有几个( )

  13、5月28日吴伯雄抵达北京市,下列关于北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位于华北平原上

  B.最近海域为东海

  C.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交通等中心

  D.北京奥运会主会场为“鸟巢"

  读下列四幅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地理事物所在国家或地区分别是 ( )

  A.中国、美国、印度、法国 B.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西欧

  C.美国、巴西、中国、法国 D.澳大利亚、美国、中国、西欧

  15、对图中①~④处地理事物的判断,错误的是 ( )

  A.①国是世界惟一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 B.②是阿巴拉契亚山脉

  C.③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D.④河没有明显的汛期

  16、下列四幅图中,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的是 ( )

  17、读美国农业带分布图,数字与农业带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A.①—玉米带 B.②—亚热带作物带

  C.③——小麦区 D.④——乳畜带

  18、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形雨的是 ( )

  读图“不堪重负的地球”,完成19-20题。

  19.该漫画反映了当前世界上存在着严重的

  A.环境问题 B.人口问题 C.资源问题 D.水污染问题

  20..漫画所反映的问题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A.劳动力普遍短缺 B.资源短缺

  C.各国国防兵员不足 D.全球人口老龄化严重

  2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

  (2)在图中A、B、C三点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

  上的是 点,位于西半球的是 点。

  (3)C点位于B点的 方向。

  (4)某同学在中这样写道:“我们这里一年到头都很炎热,几乎天天下雨……"。该同学最有可能居住在图中A、B、C三地中的 地(填字母)。

  (5)当地球公转到乙位置时,A、B、C三地中表现为昼长夜短

  的是 ,昼夜平分的是 ,昼短夜长的是 。

  22、读我国东、西部面积比例与人口比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⑵分析所填表格,说明我国人口的地区分布并写出人口地理界线:

  23、读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图(图1—28),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⑴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为为______米,图示陆地地形类型为_________。

  ⑵图中A地粮食作物主要是______,油料作物是_______。

  ⑶图中B地适宜发展的主要经济林木是_______。

  24、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将景观图片的数字代号①、②填在“地中海沿岸部分地区图"中相应位置的方框内。

  (2)法国首都巴黎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希腊首都雅典

  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两城市比较,各月降水分配比较均匀的是 ,雨热不同期的是 。

  (3)地中海位于 板块与 板块交界地带,由于板块的相互作用,地中海面积正在逐渐_____(填“扩大’’或“缩小”)。

  (4)波斯湾沿岸的石油运往欧洲西部的最近航线是:阿拉伯海一红海一A 运河一地中海一B 海峡一大西洋一欧洲西部各国。

  25、(探究创新题)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巴西拥有世界上最广阔的——(植被),分布在平原上。

  (2)甲图中拓荒者的行为将会对世界资源和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3)读乙图,四川省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地区;震中汶川 (有、无)太阳直射现象。

  (4)一般地震都是发生在板块交界地带,该次地震是板块内部能量积聚造成的。 ( )

  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非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

  初中地理地形图填图题答案

  1、2.【解析】1选B,2选B。第1题,仔细观察经纬度数值特点,即可分析得出两条纬线中间是O。纬线(或赤道),两条经线中间是180。经线,根据经、纬度的判断可知:M的地理位置

  是160。w,20。S;第2题,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温带两种现象都没有,而M地位于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夏至日时,位于南半球的M应昼短夜长。

  3、4.【解析】3选c,4选A。第3题,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多条等高线重合的地方就是陡崖,观察四幅图,只有③符合这一特征;第4题,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河流常出现于山谷地区,表现

  在图上即是等高线凸向于海拔渐高的地方,分析图中等高线特点。只有①图符合该特征。

  5、6.【解析】5选A,6选B。第5题,地形剖面图最能直观地表明地表的高低起伏状况,分析图中剖面线,总体上,俄罗斯地势是自西向东越来越高;第6题,俄罗斯四大地形区自西向东依次足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两大平原以乌拉尔山为界。

  7.【解析】选B。该题考查对省区轮廓的识别,A为云南省,B为四川省,C为陕西省,D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解析】选C。该题考查学生对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分析能力。由气温分析知:四图均表示热带,由降水分析知:A为全年多雨;B、C两地均分为两季,C地两季更明显且年降水量更多;D地全年少雨。综合气温降水特点可知A、B、C、D气候类型依次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9.【解析】选D。该题考查对世界主要国家的轮廓图的识别。A是澳大利亚,B是巴西,C是法国,D是俄罗斯。

  10、11.【解析】10选D,ll选D。第lO题,仔细阅读图中陆地轮廓特征及所给海洋,联系所学的重要海峡分析判断即可;第11题,油轮从中东至我国走最近路线,必经马六甲海峡。

  12、13.【解析】12选C,13选B。第12题,吴伯雄访问大陆经过的六个城市中,北京位于北方地区,其他五个城市位于南方地区。第13题,六个城市中北京最近海域为渤海,上海临东海,香港临南海。

  14、15.【解析】14选D,15选C。第14题,考查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根据图中提供的重要地形区及山脉即可判断出四图中地理事物分别在:澳大利亚、美国、中国、西欧;第15题,③是世

  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最大的高原是南美洲的巴西高原。

  16.【解析】选A。根据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轮廓特征及海陆分布可判断出四图依次为沪宁杭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1: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其中沪宁杭工业基地是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17.【解析】选D。美国农业实现了地区专业化:①为小麦区,②为棉花带,③为玉米带,④为

  18.【解析l选B。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轻,被抬升,A项是错误的,C项是对流雨,D项是地形雨。

  19、20.【解析】19选B,20选B。该题组运用漫画形象地反映出世界上存在的人口增长过快、数量过多的问题。可能会导致资源短缺、就业网难、环境污染严重、社会福利待遇差等。

  21.【解析】该题考查对经纬网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的阅读。第(1)题,根据“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赤道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可判断出A点经度为60。w,纬度为60。N;第(2)题,南北半球分界线是赤道,西半球的经度范围是20。w向西到160。E,B点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A点位于西半球;第(3)题,根据经纬线指示的方向判断C点在B点的东南方;第(4)题,据描述,该同学居住地一定在热带地区即图中B地;第(5)题,地球公转到乙时为夏至日,北半球上的A地昼长夜短,南半球上的C地则昼短夜长,而赤道上一年中始终是昼夜平分。

  22.【解析】第(1)题阅读图中内容可得出答案;第(2)题比较东、西部地区人口比例与面积比例,可知:东部人口密集,西部人口稀疏;黑龙江省的黑河市到云南的腾冲县一线足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2)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我国人口地理界线为黑龙江省的

  黑河市到云南省的腾冲县一线。

  23.【解析】该题以等高线地形图为载体,并辅以经纬度来综合考查该地地形类型、农作物、气

  候等知识。仔细读图中等高线上的数据可知其等高距为100米,由于绝大多数地区海拔低于500米且坡度和缓,所以该地以丘陵为主;该地位于我国东部,由其纬度可知,又地

  处亚热带地区,因此其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油料作物以油菜为主;在江南丘陵地带,土壤以红壤为主,适于茶树;该地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1)100丘陵(2)水稻油菜 (3)茶树(4)亚热带季风气候

  24.【解析】该题融区域图、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景观图于一体。第(1)题景观图①是阿尔卑斯山滑雪场景,②是茫茫沙漠;第(2)题通过分析气温及降水特点可以知道巴黎全年温和多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雅典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是地中海气候;第(3)题结合板块知识分析,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地带,两板块不断进行相向运动,其面积在变小;第(4)题A为沟通红海和地中海的人工运河苏伊士运河,B为沟通地中海和大西洋的直布罗陀海峡。

  答案:(1)①填在图上方方框内②填在图下方方框内(2)温带海洋性地中海巴黎雅典

  (3)亚欧非洲缩小(4)苏伊士直布罗陀

  25.【解析】第(1)、(2)题,利用漫画“巴西拓荒者正在砍树开荒”来考查巴西丰富的热带雨林

  资源及其破坏对世界资源和环境产生的巨大影响;第(3)题,四川省位于南方地区,通过图中经纬度可判断出汶川位于31。N,在北温带,无阳光直射现象;第(4)题,四川省汶川县位于亚欧板块,该次地震是由于亚欧板块内部能量大量积聚造成的。

  (1)热带雨林亚马孙

  (2)资源:动植物资源迅速减少,珍稀物种正濒临灭绝;环境:影响了全球气候,水土流失加剧等。

  以上就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的初中地理地形图填图题及答案,欢迎翻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陕西有滑雪的地方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