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新学期计划书800字宏文学校青岛校区有没有一些有意思的社团?

1. 教授ib/a-level等高中心理课程,组织开展相关教学活动与工作。

2. 开展各类心理活动,引导和调整学员及家长的教育心理;

3. 结合校区的需求组织并参与各类讲座.家长见面会等,准备课题;

4. 完成高中学部其它相关工作。

2.有海外留学经验及民办双语学校教学经验者优先。

3. 心理学、教育学、精通心理学专业知识;

4. 观察力敏锐,善解人意.善于沟通、有较强的倾听能力、亲和力、自我调控能力;

5. 能独立完成工作,具有较强的责任感。

薪资结构:基本工资+奖金+福利;

五险一金;交通补贴;通讯补贴;商业意外险;健康体检计划;节日福利;生日福利;

提供免费工作早午餐;有班车接送;

表现优秀且符合上海相关条件的外省市教职员工,学校可协助办理本市居住证和户籍;

表现优秀的教师学校提供带薪国内外名校培训机会;有教职工社团俱乐部和活动等;

东晋时期,浙江绍兴的“兰亭雅集”和北宋年间河南洛阳的“西园雅集”,元代江苏昆山顾阿瑛的“玉山雅集”,都是著名的文人集会,历史上的三大雅集

“兰亭雅集”是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郗昙、魏滂、孙统、李充、许询、支遁、徐丰之和王家的凝之、涣之、元之、献之等42人在会稽山阴别业兰亭,集合名流,行修禊事,饮酒赋诗的一次集会。

兰亭雅集,有26人作诗32首。时年51岁的王羲之于酒酣之时,用蚕茧纸、鼠须笔乘兴疾书,写下了《兰亭序》这篇传颂千古的名迹,享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此帖共28行,324字。其文章成为六朝唐文之范本,收录于《古文观止》。序中记叙了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合的欢乐之情,也抒发了作者对好景难留的无奈及生死无常的感慨。唐时为太宗所得,推为王书代表,命供奉搨书人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及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临摹,以赐皇太子诸王近臣,唐太宗死,《兰亭序》原迹殉葬于昭陵。现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千百年来,从文学、艺术以至发展到经济领域,“兰亭雅集”现象成为一种时尚,经久不衰。

北宋时期,由于土地兼并,庄园制的发展和私有工商业的发达,使经济、文化得到了繁荣发展。继“兰亭雅集”后,“西园雅集”给人们增添了新的启示。

西园是宋初“功臣”王全彬的后裔、“将门之子”王诜的宅第。王诜(公元1048—1104年),北宋贵族、文人中的卓越画家。字晋卿,太原人。自幼天资聪颖,过目不忘。诸子百家无所不知;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因此连皇帝也对他刮目相待。于是宋神宗亲自做主,把妹妹蜀国公主嫁给了他,王诜从此成为皇亲国戚,历官至定州观察使,封为“开国公”。然而,王诜自恃才高,并不看重“附马”的名分,整日与文人雅士吟诗作画,甚至夜不归宿。“西园雅集”是在宋元丰初,王诜邀苏轼兄弟及黄庭坚、米芾、蔡肇、李之仪、李公麟、晁补之、张耒、秦观、刘泾、陈景元、王钦臣、郑嘉会、圆通大师(日本渡宋僧大江定基)等16人。礼部员外郎米芾为记,宋代文人士大夫画家中的卓越代表人物李公麟作《西园雅集图》。《西园雅集图》传世后,南宋的马远、明代的仇英等画家皆有摹本,清代的石涛、华岩等亦多仿之。此图为手卷,清人改作扇面,但人物中突出的人物不是王诜,而是苏东坡。

王诜后因苏东坡的“乌台诗案”牵连获罪贬官。公主和神宗相继去世后,垂帘听政的高太后废除了王安石新法,起用司马光、文彦博等一班旧臣。王诜已孑然一身,尽管在朋友面前还能洒脱一回,但现实的冷酷、家庭的不幸,终究给了他沉重的打击,王诜因此在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中度过了余生。王诜在当时画坛上与郭熙齐名,因两人的画法均源于李成,故其中均有“卷云皴”、“蟹爪树”的共同特点,但王诜的用笔方法要比郭熙更为粗放简率一些,具有更多文人“墨戏”的影响。然而,王诜又添上了带有宫廷“富贵”意味的“青绿”设色的因素,遂使他的画风具有十分奇特的风姿。

宋代灭亡后,元代的汉族人民及汉族士大夫的地位卑下,蒙古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将各族人分为四等,其中把原南宋人划为最低等级。由于元朝的腐败,社会动荡,皇室争权,战争四起,许多士大夫文人失去了对国家的信心,因而隐逸江湖,以诗文书画自遣。顾阿瑛(公元年)是元后期江南名士,名瑛、一名仲瑛,字德辉,号金粟道人,曾授会稽教谕,不就。顾阿瑛与倪云林、曹梦炎并称为江南三大巨富。其中,倪云林为人孤傲,终生不仕,经常浪游江湖。曹梦炎占淀山湖田93围,计数万亩,并“愿岁以米万石输官”。而顾阿瑛才性高旷,轻财结客,会海内文士为乐。所筑“玉山草堂”,成为文人雅士的聚集地。

“玉山草堂”在今昆山市巴城镇正仪街道区域。正仪历史久远,自南朝梁武帝天监六年(公元507年)增置信义郡,即分娄县地置信义县,潜人何之元为信义令。治所在今正仪街道。从近年的考古中发现,绰墩山良渚文化的遗址,堆积着6000年以来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及马桥文化的大量历史遗存。可见正仪的文化积淀是非常深厚的。

顾阿瑛好慕孟尝君之为人,薄功名,购古书名画、秘玩彝鼎并邀天下胜流相唱和,风流文采,鼎甲一时。据顾阿瑛《玉山草堂名胜集》记载,凡大小雅集50多次。玉山雅集虽以酬唱诗文为主,然诗人多兼书画,故书画交流必在其中。从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到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海内文人名士如张雨、黄溍、黄公望、倪云林、杨维桢、王蒙、朱珪、杨基等均到过顾阿瑛的玉山草堂。《六砚斋笔记》也曾记载《玉山草堂集》云:首次玉山雅集时在“至正戊子二月一十九日之会为诸集冠”。此次雅集,大画家张渥用李公麟法作《玉山雅集图》,杨维桢为之记,文中赞雅集:“称美于世者,仅山阴之兰亭,洛阳之西园耳,金谷龙山而次弗论也。然而兰亭过于清则隘,西园过于华而靡也,若今玉山之集非欤。”以之与王羲之的“兰亭雅集”、王诜的“西园雅集”相提并论,可谓推崇至极,这也就确立了顾阿瑛“玉山雅集”在文化艺术史上的地位。

杭州有过一个民间书画社团,在近十年间,据相关日记所载,共集会450余次

也就是说,平均一周多就要聚上一回。

社员中,有文人、政客、望族……每每聚会,众人绘画、鉴赏、吟诗、畅叙,随时节庆贺、也为古人祝寿,极尽风雅。

聚会之处,就在有杭城六大庄园之首之称的“皋园”。所以,社团也得名为:东皋雅集

当时的杭州城,西有西泠印社,东有东皋雅集,一个侧重研究篆刻,一个侧重研究书画,是杭州书画家切磋交流的两个主要社团组织。

西泠印社经百年沧桑成为国际印学研究中心,东皋雅集则因日本发动全面侵华,社员星散而中止,活动旧址亦不存,如今鲜为人知。

杭州有过一个民间书画社团,在近十年间,据相关日记所载,共集会450余次

也就是说,平均一周多就要聚上一回。

社员中,有文人、政客、望族……每每聚会,众人绘画、鉴赏、吟诗、畅叙,随时节庆贺、也为古人祝寿,极尽风雅。

聚会之处,就在有杭城六大庄园之首之称的“皋园”。所以,社团也得名为:东皋雅集

当时的杭州城,西有西泠印社,东有东皋雅集,一个侧重研究篆刻,一个侧重研究书画,是杭州书画家切磋交流的两个主要社团组织。

西泠印社经百年沧桑成为国际印学研究中心,东皋雅集则因日本发动全面侵华,社员星散而中止,活动旧址亦不存,如今鲜为人知。

余绍宋(),近代著名史学家、鉴赏家、书画家和法学家,浙江龙游人。

1910年,余绍宋毕业于日本东京法政大学,回国后,曾在北京任司法部次长、代理总长等职。他对金石书画抱有极大兴趣,在北京时便组织过同人社团宣南画社。

1927年,余绍宋辞官,次年迁居杭州。客居杭州时,他拜访了老同学马叙伦。马叙伦是杭州人,曾任北大哲学系教授,家中藏了不少杭州当地名人字画。

这些收藏中,余绍宋独独青睐其中高时丰等人的作品。经老同学介绍,他结识了高时丰、高时显、高时敷三兄弟

这三位高氏兄弟,来头也不小。

高家几代经商,民国时,家族在杭州产业已非常多元,涉及钱庄、茶叶、布匹、锡器,城中还有多处别业,杨公堤的红栎山庄便是其一。

高家三兄弟家中藏书颇丰,尤精诗书画印。尤其老大高时丰,书画收藏颇丰。

畅谈中,余绍宋了解到,彼时浙江文化活动衰落,他旋即与马叙伦等人倡议,组织书画雅集。

某日,余绍宋奔波了一天——他先探望友人凌砺深的病情,又和孙智敏等人一起去金衙巷查看,这几位友人都对东皋雅集的创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晚上,他在日记中记下租赁东皋别墅为雅集社址的计划,并立下志愿:“吾浙本为文化之区,今日衰落一至于此,自非有以振兴不可也。

东皋别墅,又名皋园,其旧址就在现在杭州解放路与环城东路交界处的金衙庄

著名建筑学家童寯曾将皋园推举为杭城六大庄园之首

皋园所在的金衙庄原是明代福建巡抚金学曾的别墅,清初,户部侍郎严沆购得金衙庄之半,以奉养老母,因取春秋孝子皋鱼的典故,名为皋园。

庄园相当别致,清时,龚自珍有诗赞誉:“俎脍飞沉竹肉喧,侍郎十日敞清尊。东南不可无斯乐,濡笔亲题第四园。”在他眼里,皋园可被视为“天下第四园”

如今,皋园旧迹已不复存在,但透过当时留下的记载,仍可窥东皋雅集的盛况。

结社伊始,成员还不到十人。

重阳节,社员在皋园首次集会,大家约定每周日下午聚会,每月十五为宴集日——从上午九点到下午四点以弘扬传统文人风雅,矫正画坛风气为宗旨。

西泠之外,杭州又有文人集会的好消息,在当地名士间不径自走。一时间,在杭学者、书画家、诗人等名士纷纷加入,包括叶为铭、丁辅之、高时丰、高时显、高时敷、俞序文、陈伯衡、武曾保等西泠印社社员。彼时西泠印社社长吴昌硕病逝已过半载,社中屋宇被占,一些社员侨居外地。种种原因之下,印社当时已极少开展活动。

经筛选,婉拒了不少人,雅集成员发展到三十多人。

东皋雅集和西泠印社,成为当时文人活动的两个主要社团。

入社人数的激增,让余绍宋意料不及。在写给友人的信中,他回忆道:“弟自十七年(1928 年)来杭寓居,发起斯会,初不足八九人,其后从者达卅馀人,尚欲有来入集而未肯即许者,非意料所及。”

风云动荡之时,余绍宋没有高调宣布结社,却始终怀抱创立东皋雅集初心。

首次聚会始,余绍宋就和其他发起人就一起创作书画进行学术探讨

第四次雅集上,大家议定,此后聚会社员需带一幅自己的作品,四尺十开大小,方便以后集结成册、分给社员们收藏。

至于分给谁,办法也很文人气——抓阄

再以后,社员们还常常将所藏艺术品带去赏玩,余绍宋常常在日记中记录当日所见书画,日记中也有他对这些书画的直白评价,比如:“无甚精彩”、“甚佳”、“寻常”、“殊可惊叹”

雅集参与者渐达40余人,有理论探讨有当场创作,有金石书画有诗词文章。沪、京、津等地及日本书画家也有慕名而来。

雅集地在皋园,偶尔也在别处,红栎山庄也是其中一处。这个山庄也在杭州颇为有名,就在杨公堤花港观鱼西北面,曾是高氏三兄弟爷爷高云麟的别业,也叫“高庄”。据说,山庄是晚清名臣彭玉麟为老友高云麟修建的。

在这样的氛围中,只要无病、无事,社员都按时参加雅集,一些社外人员也常有参与。《余绍宋日记》中记载的集会活动共达四百多次。除了固定聚会,雅集还设立各类主题聚会,名目不一。

比如每年正月初七,纪念女娲创世第七天造出人;二月十二花朝节,为百花贺寿;五月十三竹醉日,也作龙的生日,都有聚会。

而三月初三上巳,洗濯污垢,祭祀祖先的“修禊”日;八月十五中秋节,则更要聚会。

当然了,赏花赏月也都是少不了的,春夏秋冬,阴晴雨雪,或雇画舫游湖、或请人演国乐……若是兴致高,众人在楼外楼用餐后,还会赶去超山赏梅

雅集还会为纪念杭州先贤,例如正月二十,是白居易生日;十二月十九日,为苏东坡贺寿

尤其是寿苏雅集,延续了明清传统,是每年重头戏之一。

高时丰曾数次在高家准园承办东皋寿苏雅集。雅集日,准园内一一展陈和苏东坡有关的书画金石。

高家还会在这一天特别准备名菜东坡肉宴客,社员们还会合力创作寿苏画,写寿苏词。

记得1932年的那场寿苏雅集,恰逢大雪,众人登楼赏景,兴致一起,高时丰还嘱咐余绍宋作第二幅寿苏画存念。

余绍宋还凭书画之长做了许多实事。

1933年夏,他为杭州市政府重修保俶塔写了两卷佛经,存在塔顶;他还多次组织义捐书画作品,赈灾扶贫;社友过世后,余绍宋还出售自己作品,把款项赠与社友遗属。

1934年始,他受邀主编《金石书画》,作为当时杭州《东南日报》的特种副刊,《金石书画》在近代金石书画类报刊中,颇具影响。

遗憾的是,局势动乱之下,东皋雅集这片宁静的艺术小天地并未维持多久。1937年8月8日最后一次活动后,东皋雅集便因战火来袭、社员星散而中止。

当时,前往上海避难的社员较多,据记载,仍有活动。

抗战胜利后,余绍宋从龙游回到杭州,却已难与友人聚首,雅集亦无法再现。

感怀旧事,他不禁慨叹:“旧雨嗟何往,东皋叹寂寥。可怜逃死亟,遂使逸情消。回忆真成梦,孤怀不自聊。何时重雅集,杯酒共招要。”

此后几年中,叶为铭、丁仁、陈汉第、余绍宋等相继谢世。人亡事息、迹往名留。

多年后,余绍宋之孙余子安在杭州延龄路(今延安路)一家旧书店买到一幅祖父在东皋雅集上所作的山水画。

1979年,他将此作带给唯一在世的社员徐行恭先生看。

面对老友的后人和旧作,时年八十七岁的徐行恭思绪万千,作下一首《如梦令·怀东皋雅集》

“台榭亭泉竞爽,画帧诗囊飞响,裙履漫相联,收得沧波珊网。凝想,凝想,云散风流人往。”

1988年夏,徐行恭先生过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宏文学校青岛校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