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老一辈最糟糕的育儿建议是中国老人为什么都重视儿子?

近期,网络上又掀起了一股育儿讨论热潮:“老一辈糟糕的育儿建议。”

对于育儿这一件事情,两代人会因为彼此所持有的观念而产生不同的意见,对于许多老一辈的家长来说,育儿就是抚养孩子的过程,他们会把过多的注意力偏向于孩子的生活方面,关注于孩子的“吃喝穿住”

老一辈糟糕的育儿建议,会引起哪些后果呢?其中最直接的,是家庭矛盾,还有日渐凸显的,是孩子的性格问题。最可怕的,是年轻人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也接纳并且去执行这样的育儿建议。

孩子小不懂事:规则意识的形成

在育儿道路上,许多人都踩过大大小小的坑,但是好多的坑却来自于孩子最亲爱的姥姥奶奶们。

我邻居家的4岁小孩可可,有一次他在楼下和其他小朋友玩玩具,玩着玩着因为玩具的归属问题发生了争执,可可很生气地把其他小朋友推倒在地上。

可可的妈妈在旁边很严肃地训斥道:“可可,不准你推人!其他小朋友会受伤的!”可可听到妈妈的训斥,立马小脸一皱就开始大哭。

这时可可的奶奶跑过来安慰可可:“别哭了啊,宝贝只是闹着玩的对不对?”然后奶奶转过头和妈妈说:“孩子还这么小,他什么都不懂,你看你把孩子吓得。

很快,在奶奶的庇护下,可可又跑去推了那个小朋友,他不知道这个动作会给别人带来疼痛,他只觉得这样做没有错

3~6岁是孩子规则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都知道要给孩子制定合适的规则,让孩子能够衡量自己的行为,明白基本的是非对错

奶奶如果一直以“他还小不懂事”来纵容他,他就会一直都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这样的包庇会让孩子越长大越难以改变他的恶习。

给孩子立规矩,孩子一哭,老一辈就跳出来了。尽管隔辈亲也是真的亲,老一辈们打心底也是爱孩子的,但是“亲”变成了溺爱就是另一回事了。想要解决“隔代育儿的矛盾”,重点还在于让孩子形成规则意识才是关键。

摒弃传统育儿观念:心理发展更重要

在“老一辈最糟糕的育儿建议是什么?”这个问题上,知乎用户热评最为真实:“0岁到5岁,该建立秩序的时候,老人说他还是个孩子;5岁到15岁,该建立自信的时候,老人又说不听话就得打骂!”

老人带孩子,只要孩子能够吃饱喝足就大功告成了。当你去和父辈沟通孩子要多重视其他方面的发展时,老一辈只会告诉你:“你长这么大不还是我这样带大的!”这样下去,造成了老一辈对孩子的吃穿特别的上心,但是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几乎就出现了完全漠视的局面。当然,他们也不是有意为之,是因为固有的传统带娃方式导致的。

孩子的吃穿不那么精细反而有助于身体健康,而孩子的心理发展才是最需要精心呵护的。孩子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强烈的求知欲、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让孩子看起来会不够听话,但这正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隔代学习教育:善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老一辈的育儿更在乎“吃喝穿住”,对比新生代的家长来说,除了孩子自身的全面发展以外,家长更关注孩子的思想方面,也就是孩子的思想教育工作。新生代的家长觉得,孩子的教育和教学都是同等重要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成绩优秀是一个需要着重关注的目标。

正如人们所说的“隔代父母”,大多数老人的思想还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英语课程的介入,语文教材的更迭,这都会使他们的思想还在落后时代,最终导致教育理念同样落后,无法用更加科学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孩子。孩子也会因此变得更加贪玩,知识能力都落后于其他小孩。

陈予川先生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天才是可以复制的,通过一定的高效且极为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可以让孩子变得极为优秀的”。为了让传统教育变成科学教育,陈予川先生与上百人的研发团队通过30多年的打磨,终于打造出能够全方位为孩子打造底层学习能力的产品——远见超童

远见超童自学型能力训练系统以四大原创教育理论模型为基础,植入6000多个教育方法点精细化分级,构建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为孩子推送智能个性化的学习内容,让孩子不再因为传统教育观念而影响,将孩子打造成拥有一流大脑和健全人格的栋梁之才。

对于老一辈“孩子学习难管”的问题,“远见超童”通过环境、场景的语言输入,打造300款趣味学习小游戏,丰富精美的动画场景,让孩子的学习不再枯燥,解决“孩子学习难管”的问题,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提倡科学育儿的今天,老一辈的一些育儿方式难免会遭到年轻人的抵制。新旧育儿观的碰撞下,老人据理力争,年轻人亦是不甘放权。唯有选择了正确、科学的育儿方法,才能让老一辈糟糕的育儿建议不再“糟糕”!

0岁到5岁,该建立秩序的时候 :“他还是个孩子!”

5岁到15岁,该建立自信的时候:“不听我的话就打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老人为什么都重视儿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