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发育有什么因素影响孩子发育的因素有哪些呢?

在儿保科康复门诊,当大夫评价宝宝的运动发育水平时,家长经常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有的宝宝动作发育的快、有的发育的慢?到底什么原因影响宝宝的运动发育呢?针对这一问题,下面我为大家做一解答。

大运动又称粗大运动,是指大肌肉群共同参与的运动,主要指头颈部、躯干、四肢幅度较大的动作。具体包括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跳等动作发育。

俗语说“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岁走”,在小儿运动发育的过程中,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宝宝可表现出不同的运动发育速度和发育水平,个体差异比较大,但是大多数宝宝几乎都是在与月龄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就学会了这些大运动技能。

影响儿童粗大运动发育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家族遗传因素  有些小儿会有暂时性运动发育障碍或迟缓,家族中也有类似的病史,由遗传因素所致,原因尚不明确。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发育最终会达到正常。

二、环境因素  由于不正确的教养方式,缺乏运动及锻炼的机会,会造成运动发育落后。如1岁左右的小儿,鞋底很滑或很硬,会影响学习走路;有的人习惯将小儿手包在包被内,这会导致孩子伸手抓物比同龄孩子晚;有的家长和孩子互动交流的少可能会导致孩子语言及社交能力较同龄儿较慢。

    三、精神发育迟滞  大多数精神发育迟滞的小儿运动发育较正常儿童延迟,与学习、建立和巩固运动功能及技巧迟缓有关,也与肌张力异常有关。

    四、神经肌肉疾病  常表现为行走发育落后,有些疾病最终丧失运动能力。如进行性营养不良最先出现的异常是粗大运动发育落后;脊髓型肌萎缩症运动发育落后非常明显。

    2、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早产儿缺血缺氧的易损区位于脑室周围白质区,已有证据显示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与脑瘫的发生有紧密联系;

    3、神经生化改变:低血糖、低氧、缺血引起的细胞ATP降解,可使细胞死亡,与以后出现的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有关;

    4、产伤或外伤所致脑损伤:各种原因所致的颅脑外伤,都可造成不同程度的颅脑病理生理学改变,导致运动发育障碍或落后;

    5、胆红素脑病:高胆红素血症时,胆红素通过血-脑脊液屏障,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神经核,导致脑性瘫痪;

    7、其他疾病:脊柱裂、脑积水、重症癫痫等,都可导致运动发育落后或运动障碍。

    由此可见,影响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的因素很多。因此,在小儿的发育过程中,需要家长密切关注宝宝的运动发育情况,如果发现实际情况与同龄儿相比有偏离的话,需及时去医院康复门诊做进一步评估及诊断,必要时进行早期干预及康复治疗,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

身长是头、脊柱和下肢的总和,是反应骨骼,特别是长骨生长的重要标志。当孩子营养不能满足骨骼生长需要时,就会减慢身长增长的速度。、钙和磷与骨骼生长关系密切,同时,碘和锌不足,也会造成孩子个子矮小。因此,从小就要注意孩子的营养是否全面。

脑下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是刺激孩子生长的重要激素。人体生长激素的分泌一天24小时内是不平衡的,其分泌量睡眠时高于觉醒时。会影响孩子长个儿,一般初生儿每昼夜睡眠要求20小时,2-6月为15-18小时,6月-1岁半为13-15小时,1岁半-3岁为12-13小时,3岁-7岁为11-12小时。孩子每天所需,个体差异较大,如果有的孩子睡眠时间较少,但精神、情绪和生长发育正常,也不必强求。

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骨骼的营养,使骨骼生长加速,骨质致密,促进身长的增长。3-4个月前的孩子,每天应俯卧数次,以促进全身活动,且随着月龄的增长,要及时培养翻身、爬、站、走等基本能力。孩子不应过久地抱着或坐着,孩子抱着不便于活动全身,久坐会影响下肢发育。同时,孩子学会坐后,常常不愿学翻身和爬。经常锻炼身体也是增强体质的一个重要方式。

很多疾病都会影响孩子身长的增长,一般急性病仅影响体重,慢性病则能影响身长。如经长期测量观察,孩子的身长始终低于同年龄小儿平均身长的10%以上,则称为生长迟缓;低于30%以上,则属异常,都应及时诊治。

一部分孩子的身长受遗传影响,男孩一般高于同龄女孩。

6、生活环境、社会文化、气候地区

在我国北方生长的孩子要高于南方的孩子。居住在环境、文化水平较高地区的孩子,平均个儿要高一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影响孩子发育的因素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