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推特翻译插件中文怎么设置

“寂静岭”是Konami旗下的经典恐怖游戏系列,特别是前三代的人气很高,里有不少怪物敌人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让人时常会想:“他们是怎么琢磨出这样惊悚恶心的东西来着?”

别管自己怎么猜测,真相有时候还是挺出人意料的。

前几天,担当“寂静岭”前三作生物/背景设计的伊藤畅达,在自己的英文推特上分享了几张3D模型设计图,因为前几作都是PS1和PS2平台,机能有限,还有游戏里刻意营造的环境影响,使得各种生物的辨识度有限,因此这次公开的3D模型显露出了很少被人注意到的细节。

比如“泡泡头”护士,面目模糊诡异但身材劲爆,是2代里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怪物之一。

伊藤贴出了几张“泡泡头”护士的3D模型图,特别提醒人们注意她的面部细节,其实里面有张婴儿的脸。

为了方便阅读,我们把图里的推特原文翻译成了中文,下同

一个长期关注伊藤推特的粉丝,抓住机会提出了设计灵感问题,结果答案是:

游戏中,主角詹姆斯和她“因病早逝”的妻子玛丽,一直没有机会生个孩子出来,结果因为常年照顾病重的妻子,双方关系逐渐恶化,詹姆斯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最终是他亲手杀掉了玛丽,然后去到寂静岭小镇自杀,进而引出后续一系列剧情。

可见伊藤在创作护士角色时,不仅只注意画出个魔鬼身材而已……

除此之外,护士嘴边凸起的红色方块,伊藤说是用来隐喻游戏里那个“9个红方块”的。

游戏里红方块代表存档,9个红块就是9个存档点了。顺带一提,游戏里干掉嘴唇怪Flesh Lip之后,护士嘴前的红方块会消失掉。不记得这家伙长什么样的,可以看看下面这张特写。

《寂静岭2》里有很多关于性方面的隐喻,然后在黑暗沉重的世界观里处理的非常让人不快,这也是该游戏广受好评的原因之一。

其他一些就比较有趣了。

比如另一个2代的著名Boss级怪物,三角头,头部边缘形状的灵感其实是来自二战时期,常被俗称为“虎王”的德国“虎II”型坦克。伊藤自己是个狂热的二战德国军迷。

三角头整体形状,则来自于德国1944年的实验性冲压喷气式拦截机。

从自己的爱好中吸取灵感之外,作为设计者,伊藤还从其他艺术家的作品里进行借鉴。

好比3代里外型明显参考女性,似乎又有点走下三路设计的Boss怪Closer,就是从英国艺术家弗朗西斯·贝肯的作品中借鉴而来。

同样是2代里能见到的像铁笼一样的东西,是来自于美日混血雕塑家野口勇的作品。

英国人弗朗西斯·贝肯,其作品一向黑暗和矛盾,也还罢了,野口勇以园林雕塑为主,伊藤特意从中寻找死亡主题的作品,看来给恐怖游戏做怪物设定的人,趣味果然与众不同。

话说回来,要不是因为这些独特品味,“寂静岭”系列前三代也不会如此为游戏粉丝们所喜爱。


【事件】根据外媒报道,日前,Twitter正式推出简体和繁体中文版。

不过,推出中文版并不意味着Twitter已正式登录中国。目前,中国内地屏蔽Twitter,此次Twitter中文版主要服务对象是中国内地之外的华人。数据显示,除内地用户外,使用中文版的人数将近9000万,虽然,比起内地4.85亿网民来说,9000万还是少了点。

【点评】自从谷歌宣布暂时退出中国搜索市场后,它在国内的身份一直处于尴尬位置,业界也十分关心其去留问题。尽管此次通过年检,只是正常流程,并不代表谷歌搜索重返中国,但外界认为这算得上是好的开始,起码保证谷歌中国现有业务的合法性,也令一直对中国业务态度不定的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在未来能继续维持谷歌在华业务运营。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邓京荆

  每经记者 向江林 实习记者 刘永生 每经编辑 姚祥云

  近日,监管方面重拳打击披着“区块链”外衣的加密货币ICO骗局。此外,腾讯查封相关自媒体微信公众号、支付宝切断嫌疑人支付通道、百度关停部分炒币贴吧,互联网巨头纷纷出手。

  事实上,除了贴吧、QQ群、微信群等社群,几乎每一个发币项目方都会在境外建立电报群,以规避监管。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调查发现,随着骗局的不断揭穿,币圈的社群也逐渐走向没落。不少一向喧嚣的万人电报群,正沦为“死群”。

  社群规模扩张速度快

  不管是微信,还是微博、贴吧,曾常能看到一些人在上面发布“点击就送166/188个币,邀请好友再获88个币”的广告,这就是ICO中常见的病毒式营销。不法ICO项目方都声称社群是项目的基础,为了创造价值,就必须扩大社群规模、群员数量。在国内,微信群、QQ群是他们培养社群的平台。

  今年4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曾在参加某一区块链活动时发现,项目方宣布,活动结束,将空投2000“糖果”(币)到现场微信群中,这些币即将登陆某交易所,大家纷纷扫码加群。项目方还表示,除了空投,每天参加项目活动都可以得到奖励,而其活动不外乎转发朋友圈、拉人头等。

  记者加入项目群,群名标注xx官方社群16。仅仅过了几天,记者又被项目方工作人员拉入另一群,群名标注xx官方社群38,足见项目方社群规模膨胀的速度。

  在另一加密货币微信群,随着交易所币价跳动,整个群就像一个战场,每个人都在输出,一分钟聊天记录99+,每个人都唯恐错过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在群里,有人在币价上涨时大吼“信仰”,币价下跌时大喊“赶紧跑”,这就是喊单员――韭菜催化剂。喊单员造成的效应是巨大的,他们就像人性的收割机,给你充值“信仰”和精神筹码,让你在没有自主思考的情况下追涨杀跌,最后被庄家收割于无形。

  随着年初以来加密货币的泡沫不断破裂,上千代币成为空气,庄家收钱跑路,韭菜骂声四起,无数项目方在短时间内建立起的微信群、QQ群也随之陷入死寂,甚至以前总打广告的人都懒得发广告了。

  万人电报群逐渐沉默

  几乎每一个ICO项目,都有一个高大上的标配:官方电报群。

  何为电报?电报(Telegram)是俄罗斯人Pavel Durov发明的一款即时通讯软件。宣称绝对保密,不需要实名认证,可私密聊天,不会经过服务器端,点对点加密,保证聊天的隐私。

  Telegram 没有第三方监管,连政府也无法监控。同时,Telegram 还具有端对端加密、阅后即焚等功能。当用户阅读消息后,消息在指定的时间内(设置每条消息的有效时间)会自动销毁,一旦消息过期,就会从用户的设备上消失。并且,聊天内容不允许转发。

  ICO本来是舶来品,最早就是在极客的世界出现。极客的天性就是追求无限自由、无政府主义。Telegram的这些特点,对极客和不法分子而言就是求之不得。据一币圈投资人透露:“现在全世界的ICO里面差不多60%到70%是在Telegram上作宣传,市场占有率很高。

  不管是出于极客精神、还是规避国家法律,很多国内ICO项目方自然而然选择了Telegram。

  值得注意的是,微信群最多只能容纳500人,而电报的超级群组人数上限是微信的200倍,可达10万人。对于ICO项目方来说,Telegram的社群意义重大,这些群组也是虚拟货币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加入某一项目官方电报群后发现,电报群显示群员数量已达53600人,项目方每天都在大量发送ICO信息。另外,虽然电报和项目方本身注册都在海外,但群中绝大部分成员是中国人,聊天语言用的也大多是中文。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代币大跌,甚至“归零”,同时国内也在明显加强对ICO等违法行为的监管,今天再看这些万人群,除去官方设置的机器人还在不时地发布一些广告、拉一些新成员加入,整个社群已是一片沉默,跟前文所述微信群、QQ群如出一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推特翻译插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