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杭州浙江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官网大学到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怎么走

  • 图片 1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是全日制省属公办高职院校。学院坐落于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内,占地面积370亩,建筑面积22.1万平方米,在校生规模为7000多人,学院生活环境优美,教学实施先进,馆藏图书总量近70万册。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其

  • 好文网为大家准备了关于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文章,好文网里面收集了五十多篇关于好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好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多关于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内容请关注好文网。ctrl+D请收藏!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校徽** 说

  • 图片 1 学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与浙江物产集团等行业引领性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专门化产业学院),重点建设了校外物流产业学院和校内汽车后服务产业学院等生产实训基地,并逐步构建了融生产、仿真、一般于一体的系列化

  • 好文网为大家准备了关于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的文章,好文网里面收集了五十多篇关于好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好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多关于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内容请关注好文网。ctrl+D请收藏!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

  • 好文网为大家准备了关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文章,好文网里面收集了五十多篇关于好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好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多关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内容请关注好文网。ctrl+D请收藏!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职业技能形成的

  • 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成立于6月(其前身经济管理系成立于10月)。 经管学院现有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工程、市场营销、经济学及财务管理等七个本科专业,专业所属学科横跨经济学、管理学和工学等三大学科门

  • 图片 2 自学院筹建、正式立校以来,学院领导十分重视科研工作,坚持科研为教学服务,科研促教研,教研促教学的原则,建立和完善科研管理制度,科研投入逐年递增,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教师科研成果的数量逐年增多,质量逐年提升,学

  • 好文网为大家准备了关于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徽范文,好文网里面收集了五十多篇关于好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徽好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多关于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徽内容请关注好文网 说明: 1.本校徽已按比例缩放,请点击图片在新窗

  • 图片 1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浙江省教育厅和浙江省物产集团公司双重领导的全日制省属公办高职院校。 学院是浙江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职教中心在中国的四个联系中心之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理事单位、全

  • 学院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院简介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院是公办的合法教育机构。既具有医学类成人教育又具有非医学类成人教育及培训的资质。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含原同济医科大学)、中南大学(含原湖南医科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校、湖南省

  • 校园风光 物流学院现有教师24名(含辅导员)。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讲师6人,助教7人;有“双师及双师素质”型教师17人;硕士研究生7人。另有兼职教师17人。形成了结构合理,年富力强,学术水平高,工作责任心强,专兼职相结合的教

  • 好文网为大家准备了关于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介绍的文章,好文网里面收集了五十多篇关于好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介绍好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多关于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介绍内容请关注好文网。ctrl+D请收藏! 专业介绍名称

  • 好文网为大家准备了关于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介绍范文,好文网里面收集了五十多篇关于好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介绍好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多关于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介绍内容请关注好文网 1、工程监理(通信工程) 主干课程:计

  • 好文网为大家准备了关于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网的文章,好文网里面收集了五十多篇关于好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网好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多关于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网内容请关注好文网。ctrl+D请收藏!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

  •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外国语学院开设商务英语、英语教育和应用韩语三个专业,在读学生800余人。此外,公共外语教研室承担着全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大学英、俄、日语的教学任务。外国语学院现为山东省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山东省高校外语专

  •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简介 继续教育学院前身是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分院,是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二级学院,既是学校成人教育的归口管理部门,又是办学实体。位于学院五个校区之一的吴井桥校区(昆明市一环南路内侧),具有完

  • 图片 1 数字信息技术学院成立于,目前设有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四个专业,分院下设计算机信息专业室、计算机应用专业室、公共计算机教研室、数学教研室、实训与技能考证中心、计算机应用

  • 校园风景 一、历史沿革与学院概况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4月,学校顺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推进教育创新而成立。由原西安医学院继续教育部(学院)分建而成的二级学院,设置药学、检验、影像、护理等四个专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主要负责初中

  • 羽毛球 工会是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依据《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开展工作的群众性组织。工会的工作主要是传达和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这一群众性组织,在工作中主要是起到一个桥梁作用。 工会工作职责具体如下: 1、根据学院党委和上级

  • 学院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培训处介绍 培训处在学院领导下,执行国家教育政策和学院规章制度,代表学院行使对外培训工作的联络、协调、组织与管理职能。 1、负责制定对外培训的工作计划与发展规划。 2、负责对外培训的联络与接待工作。积极向

  • 学院领导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简介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原清远市卫生学校——省级重点中专),已有的办学历史,现开设专业有护理、药剂、美容美体(中医美容保健方向)。自以来,依托高职优秀的师资力量和一流的实训条件,以服务地方卫生

  • 学院 艺术系简介 艺术系是以培养公共艺术事业人才及中小学艺术类教师为主,集演出、艺术设计、艺术研究为一体的教学单位。目前大专开设音乐表演(声乐、舞蹈、幼儿表演艺术)、装潢艺术设计(平面设计、室内设计)等2个专业5个方向,在校学生超

  • 校园歌手大赛 团委是院党委工作部指导下的负责学院共青团工作的职能部门,肩负着全院团员青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团内事务的处理,以及对院学生会的领导工作,发挥着党和广大团员青年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主要职责是: 1、结合学院实际,制定团的工

  • 校园风光 生化学院创建于,是浙江科技学院最早建立的学科院系之一,创建前期依托与浙江大学的教学和科研紧密纽带关系,秉承了浙江大学“求是”精神和办学理念,20余年来依托中德合作办学,借鉴了德国应用科学大学(FH)高等工程教育办学经验,来

  • 好文网为大家准备了关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介绍范文,好文网里面收集了五十多篇关于好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介绍好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多关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介绍内容请关注好文网 一、应用英语专业 培养目标:掌握英语、

  • 学院下设4个系:自动化系、测控技术系、计算机系、信息工程系;2个部级研究机构:智能过程系统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化工行业系统仿真工程技术中心;5个校级研究机构:网络中心、信息安全研究中心、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测控技术研究所和自动化研究

  • 近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联合北京市财政局在全国率先设立了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项目。三年内将设立不少于30个“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该项目预计三年最多将吸引900名硕博研究生和博士后、1800名高层次研修人员来京学习、交流。  据了解,该项目从人才培养和学科专业建设两个方面入手,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硕士、博士学历教育的留学生和博士后、教育管理专门人才、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来京学习交流 支持建设汉语或英文授课的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非通用语种课程,中国概况、中国文化特色课程以及沿线国家相关文化、制度研究课程等。  通过设立该项目,将有利于吸引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层次、优秀人才来京学习、交流 有利于发挥北京市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的学科专业优势,配合行业企业“走出去”,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北京市培养更多急需人才 有利于推动北京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交流与合作,深化双边多边教育务实合作与互联互通,增进双方的相互理解和认知,加快提升北京教育国际化水平,全面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有利于推动北京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模式互学互鉴,优势互补,扩大教育领域合作交流,形成往来频繁、合作众多、交流活跃、关系密切的携手发展局面,拓展人文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为双多边合作奠定良好的民意基础和人文环境,提升北京教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  附:  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入选学校名单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外交学院  中华女子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方工业大学  北京印刷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舞蹈学院  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

  • 上官新晨委员表示,2017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指出“到2020年,职业化检查员队伍基本建成”。职业化检查员队伍建设是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的组成部分。目前,云南、广西、河南等省份相继出台管理办法,探索建立职业化检查员队伍制度。  上官新晨委员建议,首先,要尽快建立省级专职职业化检查员队伍。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可根据各地食品药品生产企业数量以及现场检查任务量,会同编制部门制定国家、省、市级三个不同层面职业化检查员队伍人员配备标准及专业要求。其次,要统一明确职业化检查员资格准入条件。为保证职业化队伍达到专业化、能力强的要求,建议国家人力资源部门会同国家食药监总局参考执业医师等准入制度,严格职业化检查员基本条件,并建立完备的考试、注册、聘用、解聘等制度。第三,统一制定职业化检查员分级管理、薪酬待遇、人员培训与考核制度。第四,统一出台职业化检查员工作规范。第五,强化职业化检查员思想道德建设,培养职业检查员的职业自豪感,加强对其职业道德的考核评价,从而建立一支专业、公平、公正的职业化检查员队伍。

  • 随着1月份关于技术工人、全科医生、教师队伍三份“涨薪”文件相继出炉,2018年重点群体增收大幕正式开启。记者从多渠道获悉,今年我国将进一步开展城乡居民增收和专项激励计划试点,包括新型职业农民、科研人员等在内的其他重点群体增收专项计划“正在路上”。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方面将出台更为具体详实的方案,新型职业农民增收文件也有望加快出炉。1.65亿技术工人有望涨薪超10%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大力提升乡村教师待遇,推进高等学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这是开年以来,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之后,我国出台的又一群体增收文件。人社部政策研究司副司长卢爱红日前在2017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称,目前我国就业人员是7.76亿人,技术工人有1.65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仅有4700多万人,仅占整个就业人员的6%。从市场供求看,近几年,技术工人的求人倍率一直保持在1.5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以上的水平,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其中,技术工人收入水平偏低,各项待遇保障比较弱,职业荣誉感、自豪感、获得感有待进一步加强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我国目前正在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劳动生产率,这对工人技能水平升级提出了要求,而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和地位能起到较大激励作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副院长万海远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万海远还表示,经过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课题组测算,2017年产业工人收入增速将达到10%。而此前我国明确提出“建立技术工人创新成果按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完善技术工人激励政策,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如果配套措施能够落地,技术工人的待遇将有更大提高。目前深改组审议通过的意见是一个大的方向,之后将出台更为具体详实的方案,以便细节进一步落实。谈及全科医生的薪酬激励计划,有专家称,全科医生增收紧迫性早已经显现。据国家卫计委统计,截至2016年底,中国注册执业的全科医生共有20.9万人,距离2020年目标达到30万全科医生的数量,还差近10万。其他群体增收细化方案或出台2016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国发56号文),明确收入分配改革和增收激励计划的总体布局,提出实施七大群体激励计划。2017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增收综合配套政策试点以及专项激励计划和收入监测试点的通知》,贵州省、青岛市等列入综合配套政策试点地区,上海市金山区、四川省绵阳市等列入专项激励计划试点地区。记者了解到,今年我国将继续开展城乡居民增收和专项激励计划试点。3月下旬或对此前的试点经验进行总结并逐步推广。此后关于新型职业农民、科研人员等在内的重点群体增收专项计划“路线图”有望相继出炉。此前出台的政策文件已经涉及重点群体增收的具体措施。“有些是总纲文件,有些是方向政策,有些则是行动方案。”万海远指出,比如,对于科研群体,不控制直接费比例,课题组劳务费降低上限;对于技术工人,每年新增技术工人培训经费;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种粮大户免农业器械税,增加人均职业补贴等等。未来可能还会进一步出台别的细化方案。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魏众也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方面,人社部此前已经做了较为充分的前期研究和准备,所以由其协调其他部门推进执行。目前多个重点人群专项激励计划试点还在进行,总体性的全局性的收入分配改革将稳步推进,但不排除一些专门部门牵头负责的改革措施先行出台,更早惠及部分重点群体。在魏众看来,加快推动重点群体增收,不仅仅起到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也和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相配套。“比如,技能人才、科研人员是和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相配套;而小微创业者是和国家的双创战略相配套;即便是困难群体的政策取向也是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筑牢根基。”新型职业农民增收文件加快出炉据专家透露,七大群体增收政策已经选了若干地方进行试点,春节后,可能在3月下旬左右,会对试点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总结,之后逐渐推广。“目前来看,技术工人、返乡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的政策取得较好经验,并开始逐渐推广。继技术工人之后,新型职业农民增收的文件不久后也有望出台。”万海远表示。截至目前,我国新型职业农民规模超过1400万人。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到2020年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将达到2000万人。在专家看来,新型职业农民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先导力量。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如果进行专业化、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也将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相比于传统农业劳动力,更有可能进行一定的资本积累,从而有助于返乡开展专业化和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但从目前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来看,相对于专业化现代化农业生产所需要的资金来说依然有限。所以国家也在出台一系列政策,从项目、资金上进行扶持,这对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壮大,以及收入的增加都起到了较大促进作用。”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孙婧芳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穗看来,精准扶贫政策的持续发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新型职业农民的大力培育,也在助推农村居民整体收入进一步提高,进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 相信很多菲粉们都知道,ITC红外培训是红外技术培训和认证提供者,也通过ISO质量管理标准的培训中心,运营团队遍布欧洲、中东、非洲、亚太和拉丁美洲等地,已在30多个国家提供本地语言培训项目。今天小菲就给大家说说美国海军老兵DakotaBabb通过ITC培训后,生活和职业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吧~获得培训的机会FLIRTradeForce为最近分离(在过去五年内)的美国退伍军人提供帮助,这些退伍军人希望通过由FLIR美国红外培训中心(ITC)提供的免费一级红外热像仪培训开始或扩展技术行业的职业生涯。Babb曾在海军担任航空电子技术员,并于2019年7月转行到民用部门。众所周知,这种转变对服役人员来说压力巨大,他们虽然拥有就业所需的关键技能,但可能会发现重新加入文职工作是一个挑战。Babb与USAHireHeroes(为美国军人和退伍军人提供免费求职帮助的非盈利组织)合作,他们将他与FLIRTradeForce计划联系起来。培训中受益匪浅Babb说:“毫无疑问,这次培训使我在其他绝大多数有类似背景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作为一名拥有证书的热成像专家本身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职业。现在,我能够将这种技能与我以前的军事经验结合起来,我相信未来我的简历将会被更多人青睐!”2019年10月,Babb参加了一级热成像课程,他对ITC提供的培训内容印象深刻。“业内没有人能与之相比”他说。“他们在热成像认证方面得到了国际认可,我有幸能够向他们学习,课程的导师都是非常出色的。”Babb已经能够将其热成像知识应用于到当前工作场所的故障排除中,并计划将热成像图应用到他的定期维护计划中。未来职业前景广阔Babb相信,他能够将ITC培训中学到的原理,以及从TradeForce项目中获得的FLIRE8-XT热像仪应用到未来的工作发展中。他说:“这次ITC培训和TradeForce项目不仅减轻了我的负担,还让我真正学到了一技之长,我一定要让我的同事们知道,有一个组织真正关心他们的需求和职业目标。”ITC红外培训,提供红外热成像所有领域的培训课程,以及国际认证与再认证,包括:ITC一级、ITC二级、ITC三级红外热像技术认证培训,等级证书极具含金量。如果你热爱红外热成像行业,并且希望成为一名热成像师,哪怕你一点热成像基础都没有,都可以报名参加我们的ITC培训班。

  • 2017年7月31~8月6日“2017全国品酒技能培训暨国家品酒师职业资格鉴定培训”在北京轻工技师学院举行。酒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酒产业已发展成为中国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产业,2016年我国酒业的产值接近万亿元,酒水相关的从业人员高达几千万人,酒类爱好者及消费者更是众多,高达几亿。但是由于酒的风味组成非常复杂,中国白酒更是含有2000多种成分,因此发现酒的质量之美是一门技术活,酒成了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一个既熟悉但又陌生的东西。经过一定课时的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科学的品酒技能,是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酒类爱好者和消费者鉴赏水平的重要基础。鉴于此,中国酒业协会联合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定于2017年8月在中国北京开展“2017全国品酒技能培训暨国家品酒师职业资格鉴定”。在为期7天培训中,由全国著名的白酒专家、国家级白酒评委担当教学工作,围绕白酒品酒职业标准和考核大纲,结合白酒业实际精心准备培训课程。包括酒类企业的生产系统人员,涉及酒类检测检验机构质检人员、酒类销售人员、高级会所餐饮服务人员、食品发酵专业的教师,在校学生、科研人员、酒类媒体人等及酒类爱好者和消费者100余人参加了本次培训。美国ZOEX公司是最早将全二维气相色谱技术商品化的公司,唯一具有全二维技术的专利持有者。北京普立泰科仪器有限公司是ZOEX公司全二维调制器的全国总代理。全二维色谱是传统色谱技术的一大突破,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对于复杂成份的分析大家经常感觉到一根色谱柱的峰容量不能满足需求,全二维色谱将两根不同极性,不同长度的色谱柱通过调制解调器串联起来,从而大大提高了色谱的分辨率和灵敏度,在酿酒、烟草、食品、炼油产品和环境监测等领域都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在此次培训会中由普立泰科公司产品经理代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全二维色谱技术的在酿酒领域内的应用。关于普立泰科:北京普立泰科仪器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产、研发、代理、销售及售后服务于一身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总部设在北京,在上海、广州、安徽设有分支机构,并且在四川、陕西、湖北、河南、河北、福建、云南、吉林、黑龙江等地有驻地工程师。多年的成长历程让普立泰科不仅与国外先进厂商密切合作,同时也与国内很多实验室和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北京、合肥两地设有超过3500平米的生产车间,多条自主产品生产线。公司以诚信、专业、服务为宗旨,成为一个高科技技术平台,为广大实验室分析人员提供便利而有效的服务。

  • 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截至1月28日10时,全国确诊bing例4529例,疑似bing例5794例,死亡106例,治愈60例。月旭科技作为一家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应尽全力为防控疫情做出应有的贡献。在得知武汉地区医疗物资紧缺的消息之后,月旭科技迅速成立疫情工作小组。调拨一切可调动的资源,向湖北地区首批累计捐出口罩18000只;同时月旭科技海外分公司紧急筹集36000只口罩,分别发往上海跟金华,届时将由上海公司和浙江金华分公司负责捐赠于当地医疗卫生组织。在进行物资捐赠的同时,月旭科技积极做好内部防控措施,并于1月23日发布《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措施紧急通知》。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高度重视疫情,密切关注员工动向,每日进行员工去向及体温情况登记;积极参与联控联防,密切关注自身和家人身体健康状况。通过内部宣传提高全体员工防控意识,密切关注全体员工及家人身体状况,做到实施监控。并对复工后的防控工作也做了详细的安排。对公司办公区及宿舍等区域早晚各一次进行消毒;公司卫生间放置洗手液(医用手部消毒液),同时要求全体员工做到勤洗手;各部门人员配发温度计,并要求每天及时上报;公司统一配发口罩,并要求全体员工实时佩戴及更换。在国务院公布2020春节假期延长的通知后,月旭科技结合地区政府要求和自身情况,于2月3日起月旭科技将全面恢复线上服务。由于月旭科技服务的用户大多为关系民生的医药和检测行业,会直接关系到疫情的控制!在避免发生人员聚集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服务更多用户,以助疫情更早的得到控制!在疫情面前,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集体都应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们与武汉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月旭科技与全体员工愿尽自己绵薄之力,与大家共度难关!

  • 走进南庄镇政府时而暴晒时而雷雨的夏天到来,中检达元的小伙伴们可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4月19日,中检达元来到佛山市南庄镇政府,协助南庄镇食药监局给当地各市场、幼儿园监测点的农产品检测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五楼会议厅内,参加现场培训的检测人员多达一百余人,其中不乏精神奕奕的年轻人和好奇心满满的大叔大婶。培训现场座无虚席培训会上,技术工程师针对国家标准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及其配套使用的TL-200、LZ-4000专业农药残留速测仪和数字农药残留速测卡进行由浅及深的理论知识培训,现场各位检测人员专心学习,颔首认可。实操培训环节,现场反应热烈,各农产品检测人员和食药监局工作人员积极讨论,迫不及待地进行动手操作。动手实操直至下午16:00点,该次农产品检测人员技能培训达大会完满结束,各位与会人员感触良多。此次培训大会不仅丰富了各农产品检测人员的食品专业知识,还教会大家如何动手检测农产品,通过简单的实验操作,甄别市面上销售的农产品是否残留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走进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4月20日,纵然大雨滂沱,中检达元如约来到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对该校学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理论培训和食品安全检测的检测操作培训。技术工程师正在讲解胶体金速测卡是如何通过酶联免疫法对样品进行快速检测认真听课的同学们此次培训会从上午9:00一直持续到下午5:00,同学们表示受益匪浅!中检达元,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从不同社会领域入手,对民众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科普,对农批市场检测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为社会创造食品安全环境尽绵薄之力。

  • “高校教师跳槽,这事儿有点像某些人离婚,越离越不珍惜,越来越没感情。”西部一所高校的一位博士生导师,无奈地如此比喻身边一些大学教师的频繁跳槽。  在数千公里外,东北一所高校的长江学者张龙(化名),正在上演“离婚再婚秀”。每隔三五年,他就换一所院校,最近一次跳槽,校方支付给他6000万元科研经费,上一位东家投入的2000万元科研经费就此闲置,围绕他组建的科研团队也被迫解散。  这位教授在40多岁时评上长江学者,如今已是第三次跳槽。  毋庸置疑,高校间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整体上确能促进人才成长、有利于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作用。但与此同时,一些高校间出现的人才非正常流动,打起“挖人大战”,消极作用也越来越不可忽视。像张龙这样的“职业跳槽教授”,正是高校“挖人大战”消极作用的缩影。  蜻蜓点水、狡兔三窟  “职业跳槽教授”逐利、谋官而动  “这样的人就是钻制度空子,让国家资源流入自己腰包。”东北一所985高校的人事处处长告诉记者,“职业跳槽教授”大致分两类:“蜻蜓点水”型和“狡兔三窟”型。  蜻蜓点水:一个聘期换一个单位,每所学校待三五年。“聘期一结束,立马大抬身价,如果学校不给钱,就跳走了。你要说他违法违规,从法律上他没问题。可你要说他没造成伤害,怎么可能呢?”湖南一所地方院校的人事处处长向记者坦言,“蜻蜓点水”型的教授最让人头疼。此类教授往往资历较深、学术水平不错,有广泛的社会关系,会趁着五年聘期期满、商量续约时开出天价条件,不满足就跳槽。  “这些人很聪明,跳到一个单位可以迅速适应,拿项目、出论文。但是我们发现,他们的科研成果往往是重复性、短期性的,自己履历漂亮了,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梯队培养似乎都和他们无关。”上述人事处处长说,学校如今已经被“跳怕了”,甚至不敢对某一位教师进行长期的大量投资,“钱花下去,聘期一到人跑了,怎么办?”  狡兔三窟:兼职东家一大堆,科研成果没几件。一所高校的青年学者王晓(化名)成功申请到一个国家社科项目,并成为项目主持人。靠着国家社科项目主持人的身份,他先后到好几所普通院校任教。“先到一个地方,拿了安家费,弄到了房子,然后又到另一所学校再来一次。”  王晓原来所在高校的人事处处长说,后来学校收到一所省属院校的信,质问这位老师的行为,“但当时人已经不在我们学校了,对方院校为了引进人才,本身很多人事手续就不规范,最后只能吃个暗亏。就连分给他的房子,产权都拿了,顶多是过几年再出手呗。”  不少受访者称,一些高校教师在多个单位任职或兼职,拥有光鲜头衔的更是“多头聘用”,获取多方的巨量投资,兼职身份一大堆,科研成果却少得可怜。  一位受访专家告诉记者,无论是“蜻蜓点水”型还是“狡兔三窟”型,目的无外乎两种:逐利和谋官。“40岁开始跳,65岁退休,聘期一次五年,至少可以跳个三四轮,每一轮都赚一笔安家费,几次倒手收入可不少。”还有一些人,在原有部属高校无法谋得一官半职,两三年间便通过工作调动的方式,跳往省属高校担任系副主任,不久再跳往市属高校担任系主任。  “金帽子”思维之害  一些地方院校成“几连跳”重灾区  “今年,有200多个学位点要启动评估。所以各大高校都开始‘挖人’了,不少‘跳槽型’教授蠢蠢欲动。”受访的多位高校人事工作者坦言,每当有涉及高水平师资数量的考评启动,就会让许多高校进入“人才动荡期”。  “我们有一个学院院长,是青年长江学者,年薪大概40万。前两天,广东一所学校开出130万的年薪来挖他。因为博士点要开评了,想挖个‘金帽子’去增加筹码。”一所985高校的人事处处长说。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记者,“跳槽型”教授的出现有一个背景,那就是学校“挖人”存在一种短视行为,“引进就可以了,至于以后他要为学校发挥什么作用,并不考虑,主要是为了满足人才考评指标。”  与名校相比,一些普通院校受“金帽子”思维影响更甚。  中部一所普通院校的人事干部告诉记者,省属高校的经费主要来源于省级财政拨款,与部属高校相比“人才少,钱更少”。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有着“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千人计划专家”等头衔的教授,可能会给学校某个学科带来质的转变。  “我们不是从9变10,而是从0变1。所以我们特别愿意付出大量成本。但是,当我们把有限的经费集中花在某一两个人才上,引回来的却又是跳槽型的人,就会对整个教师队伍的心态造成很大的冲击。”这位人事干部忧心忡忡。  这样的担忧并非多余。记者了解到,西部一些省属高校,在人才数量考评指标的压力下,一方面无法拿出大量经费提高教师队伍待遇,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花有限的经费吸引拔尖人才“冲指标”,导致教师薪酬天平严重倾斜,教师队伍心态受到冲击。  一位高校人事处处长将这样的情况比喻成“等红灯现象”:“本来大家都在过马路,一群人老老实实等红灯。突然有个人从天而降,直接就杀到了马路对面,也没人抓他。其他等红灯的人就会蠢蠢欲动,觉得傻等不公平。这就对整个人才市场的公平造成了破坏。”  最令人忧心的还在于,一些地方院校在遭遇“几连跳”后,却无法追回损失。“就算有些人在合同没到期的时候就跳槽了,该赔偿、退回的部分有时拖一拖,也就赖掉了,多大的资源浪费!”  受访的高校人事工作者透露,面对不合理的“挖人大战”,目前基本还是靠道德层面的契约精神进行约束,真正能诉诸法律的少之又少,“这是最后一招,基本不会用。”  多管齐下治理“跳槽病”  完善机制· 调整指挥棒  受访专家、高校管理者及一线教师认为,“职业跳槽教授”的出现,是高校人才机制不够完善、教师信息平台建设不健全、考核政策有调整空间的一个表征。要治“跳槽病”,需多管齐下开药方——  首先,应为部分“人才工程”加上空间限定,避免出现“跳槽型镀金”现象。受访高校管理者坦言,目前诸如长江学者等人才工程都对西部有所倾斜。一些“跳槽型”教授钻了制度的孔子,以此镀金,在东部激烈竞争中难以获取头衔,就跳到西部参评,再“衣锦还乡”。  “能不能在人才工程中加以空间限定?比如,如果是因区域照顾政策从东部跳到西部评出的长江学者,应走单独序列,如再跳回东部,要重新进行评定。享受了区域照顾的学者,如果跳槽,头衔就应该有空间限制。”一位受访高校人事处长建议。  其次,搭建高校教师信息共享平台,让职业诚信有迹可循。“我们学校在引进人才的时候,有两种人是坚决不要的。一是看过去的简历,超过两次跳槽的,不要。二是看兼职数量,兼职过多,不要。”一所985高校人事处处长透露。  然而,这样的标准执行起来仍有难度。“现在哪个教师在哪些学校有职务,我们都是‘两眼一抹黑’,没有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只能靠自己上百度去查。”受访专家建议国家相关部门搭建高校人才交流信息共享平台,人才跳槽履历、兼职信息等都可进行查询。这样一来,聘用单位就能对人才的职业诚信进行评估预判,同时,也倒逼人才自我约束。  第三,调整考核指挥棒,避免“金帽子”催生人才异化流动。中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张少雄认为,像“职业跳槽教授”这样的人才异化流动,根源是考核指挥棒下的投机行为。“一些高校寄希望于找到‘雇佣军式’的科研团队,一是‘金帽子’多了指标好看,二是论文和项目多了业绩好看。殊不知,学科能力、学校建设,都是慢慢沉淀出来的,不能急功近利。”  受访的高校管理者们呼吁,对于学校、学科的拨款机制和考核指标,应弱化对某一类人才的数量指标要求,更注重长效积累。“强不强,不能单看有多少个‘金帽子’,否则,‘职业跳槽教授’野火烧不尽。”  一惑、二愁、三怕  四位高校人事处处长谈“挖与被挖”  “挖人大战中,每一所高校都无法独善其身。我们既是挖人的‘抢夺者’,也是被挖的‘受害者’,心情很纠结。”  记者就高校“挖人大战”,与四位高校人事处处长交谈,明显感觉到他们遭遇“职业跳槽教授”之后的“惑、愁、怕”心态。他们分别来自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的985、211高校及普通院校。  困惑:“我们还敢对人才进行长期投资吗?”  “现在有些带着长江、杰青‘金帽子’的学者,只要聘期一结束,马上就走。甚至在聘期内就‘挖门盗洞找关系’想要离开,形成了职业跳槽!”中部一所综合性重点大学人事处处长说,只要聘期将过,就会有人联系多家单位,反过来和原单位开高价。  “一些人才就这样变成了长期‘临时工’。”这位处长既有些无奈,又感到困惑:除了一纸聘用合同,他们对学校付出大量资源的栽培,难道就毫无感情?对这样的人才,学校到底该作为临聘教授对待,还是作为终身教授管理?  “长此以往,我们还敢对人才长期投资吗?尤其是刚刚成长起来的学科领域,一个人走了,一个学科就垮了。一旦投注大量资金,人走了,我们会不会傻眼?”这位处长的困惑里,夹杂着浓浓的“不安全感”。  发愁:挖回来的人能不能融入?干不出成绩怎么办?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人才一旦被我们高价‘挖回来’,总是很难融入学校现有的科研格局。这里面,往往既有本人的水土不服,也有他人的难以接纳,既有的人才格局也会被打破。”西部地区一所985高校人事处处长说。  “省属学校可支配经费本来就少,还要把大量的经费用来引进某几个人,给他们搭建科研平台,这会造成教师队伍心态的不稳定。”一位地方省属院校的人事处处长,将此类情况比喻成“分配玩具”——  “好比我家里很富裕,给小孩买的玩具都是两三千元,摔烂了就烂了。可我家里很穷,我给其中一个孩子买了两三千元的玩具,而其他孩子手里拿的都是百十块钱的,那所有眼光都会盯向拿着两三千元玩具的孩子。我担心他不满、担心他跳槽,其他人的眼光也会盯着他。”  这位处长说,人才挖回来他就开始犯愁:如果融入不了怎么办?如果做不出成果,怎么办?一连串如果背后,是付出高代价与结果未可知之间的落差,令人忧心忡忡。  害怕:“怕他干不好,更怕他干得太好,被挖走”  “怕他干不好,更怕他干得太好,被挖走。”中部一所高校的人事处处长告诉记者,人才引进之后,不仅愁,也开始怕:“被跳槽跳怕了。”  这位处长说,招来一个人才,感觉就像小时候过年穿了一件新衣服,“既怕别人看不到有多好,又怕别人看到了太好抢走。因为前期投注大量资源,人才一旦跳槽,正常的学术生态系统就面临解体、崩塌。”  采访中,一位人事处处长甚至告诉记者,每到评各类人才工程时,他都“又期待又害怕”,很是纠结。“期待的是学校培养的人才能‘榜上有名’,害怕的是榜上有名的人才,最终被挖到别的学校的榜上去。现在不少学校都有这样的心态:想挖别人的人,又害怕自己的人被挖。”  观点  “挖人大战”不会有赢家  在东北一所普通本科院校,正处于科研上升期的青年教授张华(化名),最近正苦恼着要不要吃“回头草”。  三年前,张华被该校以90万元年薪、280平方米住房及数千万元科研经费的诱人条件,从同在东北的一所985名校“挖来”。到了新单位才发现,科研团队、资源平台都难以支撑自己的研究,干不出什么成果,他又萌生了返回原校的念头。  另一边,“痛失”张华的那所985高校,也有了“反挖”的打算。该校一位管理人员向记者坦言,虽然学校愿意再把张华“挖”回来,“可是,折腾了两三年,科研时间耽误了,大量资源搭进去了。这不就是浪费国家钱吗?”  张华的故事只是一个缩影。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走访东、中、西部多地发现,无论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重点名校还是普通院校,几乎都被卷入高校间激烈的“挖人大战”。  负和博弈:没产生任何增量  “他挖我一个长江学者,我肯定不甘心,也去挖他一个杰青,最后两家谁也没得没失,但都扔进了不菲的年薪、安家费、科研经费。”东北某985高校的人事工作者向记者坦言,这样的“挖人大战”,最后结果是“从左兜装进右兜,对国家的人才总量没产生任何增量。”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梅兵告诉记者,每次学校推荐教师参评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总是“有喜有忧”。喜的是学校的人才计划见到了成效,忧的是闪亮的头衔无异于释放“信号”:“评出了长江学者,就等于给人插了一个小旗子——这是最优秀的人。我们有个拔尖人才,参加一个奖项答辩,回来不到一年就被挖走了。”  “每个高校都是受害者,哪有赢家呢?”一位受访的高校领导感叹,“5年前,涨工资是为了挖人,现在涨工资,是因为不涨人就被挖跑了。”  削峰填谷:谁来建设“双一流”  上海一所名牌高校,曾有一位30岁出头的青年教授,已被纳入学校的重点人才培养计划。不久前,沿海省份一所普通院校开出数百万元住房补贴的“天价”,成功将其引进。“我们这么用心选苗,集合优势资源育苗,结果在我们这儿开了花就被移栽,去了另一方土壤,还不知能不能结果。”该校副校长感叹。  一些受访高校校长和人事部门负责人坦言,不少普通高校在“挖人大战”中采取“土豪”策略,将拔尖人才以高薪厚禄吸引过去,却无法提供与其科研能力相匹配的科研支撑团队、软硬件条件,导致拔尖人才“水土不服”。  “建设‘双一流’,就是要让优质的人才在优质的学科汇集,集中力量攻坚高精尖领域。这需要整体环境支撑,需要有好的研究团队、学科基础等,不是砸钱就可以的。学术尖子都被‘土豪’砸晕了,谁来建设‘双一流’?”东北某综合性大学人才办主任坦言,“挖人大战”最大的危害是在学术科研领域造成削峰填谷效应,“高峰没有了,低谷也难填平。”  告别无序:避免“慷国家之慨”  不少高校管理者、人才工作者呼吁破除“你挖我、我挖你”的恶性循环。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认为,“高校人才的流动很重要,但流动应该是有序的、科学的,要从完成国家重大目标、服务国家战略的角度来考虑。”  梅兵等人建议,可以在人才竞争中引入“转会制”,引才单位需要向原单位支付资金,并向国家交纳税款。这样一方面可以让“被挖”单位有充分的资源继续培养人才或者引进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引才沦为“慷国家之慨”的数字游戏。  董奇等人建议,国家、地方层面都应“视野向外”,“引才计划主战场应该在海外,是齐心协力聚天下英才,而不是自己人抢来抢去。”  另有人才工作者建议,对高校调整考评指挥棒,指标设置方面可以适量减小某一类人才数量这样的硬性指标。  缓解“挖人大战”,教育部已经采取措施,一些地区高校间也开始形成默契。梅兵告诉记者,在院校云集的上海,各大高校间已经达成了“同城不挖”的协议。“我们不主动引才,但人才流动的大门敞开,如果有高层次人才基于自身发展、学科建设的需要,希望换一个平台,我们也会和对方单位协商。”

学院副院长,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机械行业计算机与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省高校计算机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张洪宪同志从事教育事业二十多年,主讲《普通物理》、《计算机应用基础》、《电路分析》、《科学技术概论》等课程,教学经验丰富,学生评价良好。在做好教学及管理工作的同时,注重教育教学研究,成效显著,公开发表《量子化的排序问题》等学术论文七篇,合编教材二本,主持《高职教育学分制模式的探索研究》等省级教学改革课题两项。

主要分管学院教学工作,任职以来,致力于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促进学院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为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作出了贡献。2002年被评为杭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学院教务处处长,学院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学院督导委员会副主任、《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负责人。

长期从事高职化工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担任《化工原理》、《环保概论》等课程的教学。

常年坚持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研究,致力于课程体系改革,走工学结合的道路,积极开展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在社会服务方面的作用。目前主持和参与了“构建高职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浮选法废纸脱墨剂的研制及脱墨性能评价体系的建设”等省、厅级课题。以其为课程负责人的《化工单元操作与实训》获杭州市首批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和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第二批精品课程立项。多篇论文获杭州市科技局和市人事局“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主持《环保概论》校本教材建设。参与“阻燃壁纸原纸用阻燃剂-HGS”等项目的研制,在相关企业予以产业化,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入选2006年度杭州市“新世纪131”人才第三层次培养对象。

在20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严谨治学,教学富有特色,受到学生们的普遍好评。曾获杭州市职教“教坛新秀”,浙江省教育厅系统、杭州市教育局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杭州市教育局、学院“优秀教育工作者”,学院“优秀教师”等荣誉。

学院信电系系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高职中专研究会常务理事,信息产业部CEAC计算机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高校计算机教学研究会理事,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线路》、《高频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网络技术》等教学,具备《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要求的“双师”素质,具有思科网络技术学院CCAI教师认资资质。为省级精品课程《路由与交换》负责人,院级首批优秀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负责人,院级重点建设专业《计算机通信》专业负责人。

曾在浙江大学学报、计算机教育、教育与职业、中国新闻出版报等报刊发表《滑动窗口流量控制中的窗口的大小计算》、关于高职教材建设的思考》、高职软件测试课程构建设想》等多篇科研与教研论文。积极推进以案例驱动为特征的高职课程改革,将课程建设、项目教学、兴趣小组、参加竞赛、学风建设等有机结合,尝试实践将课程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编出版高职高专教材6本。

学年被评为杭州市教育局系统和院级优秀教育工作者。

入选2005年度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入选2007年度杭州市“新世纪131”人才第三层次培养对象。

学院体育部主任,杭州市体协常委,浙江省大学生体协委员,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学院体委秘书长,学院工会文体委员等职。

近年来主持和承担省、厅级课题项目1项,学院教改项目1项,院级课题1项,主编并出版教材1部,《新世纪体育与健康》教程,已获高教“十一五”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国家级),副主编并出版教材1部(省级),出版编著1部《世界经典职业赛事竞赛与欣赏》,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公开发表论文6篇。

多年从事体育教育,教学成效显著。2006年学院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的评估,年度被省大体协评为群体工作先进单位,多次在省大运会及各项锦标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曾获学院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和省大学生体协优秀体育部室主任等多项荣誉。

学院管理系办公室主任,浙江省企业管理研究会副秘书长,院师德标兵。

自1999年开始从事管理工程系管理类、经济类课程的教学工作。自2004年从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工作,并于2007年任专业的负责人。

负责拟定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选定或编译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并负责专业建设及本专业骨干课程的教学改革、考试改革、题库(试卷库)建设工作。在繁忙工作的同时,积极从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工作,成绩突出。

创建了管理系学生旅游俱乐部,为旅游专业的学生搭建了一个经营管理旅行社,策划旅游项目和开发旅游市场的平台,使学生能与企业“零接触”,真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2006年6月,与杭州华庭云栖度假酒店签订了双方共同培养学生的“订单式”合作协议,为实现工学结合,使学生尽早走上工作岗位,掌握专业技能打下基础。

主持了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绿色制造工程与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战略选择》发表在中文类核心期刊上并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以“先做人,后做事,做好事”为信念,从自身做起,以良好的品德修养感染学生,重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2006年被评为杭州市教育局优秀教师,并获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师德标兵”荣誉称号。入选2006年度杭州市“新世纪131”人才第三层次培养对象。

机电工程系机电教研室主任,浙江省计量测试学会会员,杭州市机械工程学会会员。

作为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专业的主要创始人、专业带头人。擅长微电子技术控制与机电产品与系统的改造,教学严谨、幽默,在教学中重视学生个性差异,注重教学互动,创造轻松的教学环境,课堂教学效果优秀。

近年来发表《基于89C2051的染色机喷头控制系统设计》、《基于PC的实时开放数控系统应用研究》等专业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科研项目6项,结题科研项目4项,在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专业方面学有所长,主持浙江省教育厅重点建设教材一项,院级精品课程一项。获浙江省自然科学论文优秀奖一项、三等奖一项。

2006年被学院评为 “事业家庭兼顾型”优秀教师。

机电工程系机制教研室主任,浙江省劳动厅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汽车专业专家委员会成员。

从事汽车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二十四年,注重汽车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操作技能的提高,曾在丰田、大众汽车检修厂、汽车检测站工作或培训,担任汽车专业实训教师和理论教师,多次参加国家级新技术、汽车检修、“双师”等培训,具有A1A2D驾证,有大客驾驶实际工作经验;熟悉汽车专业实践教学、理论教学、汽车检修、汽车驾驶以及教学一线的教学组织管理,汽车专业知识全面,教学经验丰富,是学院汽车专业的“双师型”骨干教师

近年发表汽车专业论文8篇,其中2篇为中文核心期刊;主持省教育厅、杭州市科技局科研项目各一项;参与省科技厅项目二项,其中一项为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参与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编写二本,其中《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任主编、《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任副主编;被聘任为2004~2007年度和2007~2010年度浙江省劳动厅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汽车专业专家委员会成员。

学院教学工作督导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电气自动化专业有关课程的教学,主要承担《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电工电子学基础》等课程的教学;同时承担《电子实习》指导;《机床线路实习》指导;毕业设计指导;中、高级维修电工的培训与考证。

在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4篇,主编高职教材1本,参编1本;主持院级教改课题1项,参与市级课题1项,院级课题2项。

从教25年来,曾多次被评为院级优秀教师,3次被评为杭州市教育局系统优秀教师,以及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督导委员。

马占青 副教授、高级工程师 博士

化学工程系环境保护教研室主任,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杭州市重点扶植专业)负责人。

先后工作于内蒙古自治区园艺科学研究所、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解放军镇江船艇学院、浙江万里学院

多年从事环境专业教学与科研,在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和污染水环境生物修复技术上经验丰富。

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重点项目、“948”项目,浙江省教育厅项目,宁波市重点博士基金等,在相关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专著和教材各1部,曾获得水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宁波市高校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等。

陈郁 副教授、高级工程师

化学工程系药剂食品教研室主任,《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负责人。

曾在杭州制氧机集团公司计量理化处从事化学分析工作十一年,于2002年调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完成了《食品营养与检测》新专业的申报、食品加工室、原子吸收光谱室的建设与十余家校外企业实训基地的筹建;组织开发食品检验工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所带的食品0411毕业班的就业率达100%。

积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开展理论创新,与企事业单位开展横向课题合作,参与企事业单位的技术开发与革新活动,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在社会服务方面的作用。主要参与国家质检总局、2005年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科研计划项目、主持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黄酒主要成分的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的研究》;主持我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实践教学与新技术推广相结合的机制研究》;先后在省级及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6篇;参编国家教育部食品专业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食品营养学》。

治学严谨,授课生动,被学院评为学年第一学期、学年第一学期受学生欢迎的满意教师。入选2006年度杭州市“新世纪131”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第三层次培养对象。

浙江省环境科学学会会员,杭州市化工协会理事。

从事教育工作二十七年,先后担任《分析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中、高级分析工技能训练》等理论及实践课,教学效果良好,是省级《无机及分析化学》精品课程的主讲教师之一在分析化学、环境保护与监测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和教学经验,讲课生动,实践动手能力强,2006年9月至11月担任了“华昌杯”全国首届职业院校学生化学检验技能大赛化学分析部分的指导教师之一,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取得了包括国家级团体一等奖在内的7个一等奖和7个二等奖的好成绩。

注重教改和科研工作,近年在国家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在教书的同时努力育人,担任班主任工作成绩显著,被评为优秀班主任,2002年班级被评为先进集体。2001年开始担任学院绿色环保协会指导老师至今,社团2003、2004、2005、2006年度连续四年被评为“学院五星级社团”,2006年被评为“浙江省省级优秀社团”,2006年荣获下沙高教园区 “十佳社团”及杭州市市属高校“十佳社团”。

艺术系服装教研室主任,《服装设计》专业负责人,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师协会会员。

长期从事服装设计教学和服装设计及服装理论研究工作。

2002年曾任上海国际服装博览会中西部赛区副秘书长,组织举办中国中西部地区服装发展研讨会;担任“太可思杯”服装设计大赛评委;曾任2003年上海国际服装博览会中西部赛区评委、2004年北京国际服装高校“师生杯”服装设计大赛评委。

近年来主持参与省、厅、院级科研教改项目18项,其中:设计作品《黑白灰服装系列》1999年获省科委,经贸委优秀奖;《丛林密语》2001年获河南省科技厅,经贸委,省教育厅,科协二等奖;作品《灯光》2002年获河南省美术协会二等奖;作品《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1999年获河南省文化厅二等奖;设计作品《精灵》2000年获省科技厅,经贸委,科协,省教育三等奖;设计作品《深海》2001年获省科委,经贸委,轻工总会,省教委三等奖;《高等教育的多样化与质量观的重构》2004年获河南省教育厅,教育系统管理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完成省科技厅下达的科技攻关项目《智能型服装CAD系统的研究与开发》。2007年主持了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高校艺术专业教育的大众化与质量观的重构》;主持杭州市社科院课题《杭州城郊住宅建筑造型中的传统建筑文化探讨》;以及主持完成院级科研项目《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研究》、《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研究》等。近年共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参与、主编完成各类教材专著8本。论文《日本传统图案的表现特征》在深入研究日本传统服饰图案历史的基础上,阐述了日本传统服饰图案画面的构成要素,文章发表于清华大学学报《装饰》。

吕伟德 副教授、花卉园艺高级技师

艺术系园艺教研室主任,《园艺技术》专业负责人,中国职教学会农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花卉协会理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园林绿化职业高级考评员。

从事园艺专业教学研究工作十五年,熟悉果树、蔬菜、花卉和农作物栽培技术,尤其在花卉资源开发与应用方面有较深的研究,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曾负责省级重点专业《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的建设工作、主持过省级实践教学示范基地《生态园林基地》项目的建设工作、负责过市农科教示范基地建设任务工作、参与中央财政支助的园艺技术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使学院园艺技术专业在专业硬件和软件方面都取得了跨跃性发展。

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成果显著,其《室内植物水培技术与应用研究》获2006年全国职业教育优秀成果贰等奖;《水培苏铁》获浙江省精品盆花展销银奖;《梨品种翠冠及其栽培技术》论文获杭州市优秀自然科学论文三等奖;《园林植物学》教学课件获浙江省第五届高校教师自制多媒体评比二等奖;获艺术系首届教学技能比赛第一名;获艺术系教师优秀教案第一名;负责的《花卉园艺学》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近三年来,主持研究项目2项:《园艺种苗智能化快繁系统建设与应用研究》(省教育厅)和《香味植物种质资源库建设与优质种苗标准化繁育技术研究》(余杭科技局);

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4项,公开发表论文20多篇。参与编写教材4本:《植物组织培养》(参编)、《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副主编)、《绿化种植设计》(参编)、《花卉学》(参编)及《水培花卉——植物水生诱变技术》(副主编)等。

2006年被选拔推荐为杭州市“新世纪131”人才第三层次培养对象。

陈燕萍  市级精品课程负责人

长期从事“两课”教育教学。对教学工作精益求精,勤奋敬业,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做到以育人为己职,以良好的师德师范言传身教,善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教学中善于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理解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关注我们的社会与国家所发生的变化和所面临的问题,使每个学生在学习受教育的过程中感到充实、发展。以丰富多彩的形式组织教学;注意有的放矢地引导教育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理想信念,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能力。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学生欢迎,学生评教中多次名列前茅。其主讲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被列为杭州市重点建设精品课程。

历年来在学院组织的教学检查中,成绩优异,多次被评为“杭州市优秀教师”、“杭州市教育局系统优秀教师”、“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教师”。

学院师德标兵。2004年调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园林专业任教,近年来发表撰写论文:《浅析几种花卉的花器结构和杂交育种的方法》、《万寿菊杂交育种实验初报》、《花境植物材料及其应用》等。申请立项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特色加工蔬菜杂交一代新品种选育及中试》、杭州市科技局种子种苗项目《几种新优宿根花卉与地被的微体快繁技术研究》,与杭州风景名胜管理处岳庙管理处的合作课题《花境植物的引种、筛选和配置模式的研究》,以及院课题《菊花的资源收集、应用和育种的研究》、《下沙地区几种盐碱地树种适应性试验的研究》等。

教学中热爱学生,严以律己,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深受教师、学生的尊敬和喜爱。获2005年“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教师”;2006年“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事业家庭型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6年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师德标兵”荣誉称号。2005年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入选2006年度杭州市“新世纪131”人才第三层次培养对象

学院化工系实验实训室负责人,首届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冠军。

2005年8月进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系任教。

具备良好的教师基本素质,善于启发式教育,授课形式多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对课程的难点、重点把握准确,讲解时深入浅出,使知识更易为学生消化吸收,教学效果良好。2006年9月获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首届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11月获浙江省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情况技能大赛省级优秀奖,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对主讲课程《仪器分析》进行了教学改革,成效明显,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在期中评教中被授课班级一致评为第一。2006年9月至11月担任了“华昌杯”全国首届职业院校学生化学检验技能大赛仪器分析部分的指导教师,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取得了包括国家级团体一等奖在内的7个一等奖和7个二等奖的好成绩。

担任化学工程系实验实训室负责人以来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在实验实训室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一年来新建、改建实验实训室1500平米,受到学院好评。2007年该部门被评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群体师德创优”先进集体,并被推荐评选杭州市“群体师德创优”先进集体。

获杭州职业技术学院2005~2006年度优秀班主任称号。

郑小飞 服装技师 浙江省技术能手

浙江省技术理事、杭州市服装设计师协会会员。

在企业从事服装设计、生产技术工作十余年,具有丰富的服装设计、制作经验。毕业生服装展示会技术骨干;曾获2005年浙江省职业技能大赛时装设计(职工组)竞赛银奖、2005年“浙江省技术能手”称号、2006年第二届“祥盛杯”服装制作技能大赛服装制板第二名。2007年“杭州市优秀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指导学生吴江英、黄张娣、陶琪靓等参加第二届“祥盛杯“服装制作技能大赛,其中吴江英、陶琪靓获优秀奖。

艺术系办公室副主任,杭州技师协会会员,设计师协会会员。

1995年赴河北邢台职业技术学院进修服装结构制图和服装缝制工艺。其后先后师承杭州市首批高级服装技师蔡仁浩、周鸿潮及钟松娟等服装工艺前辈学习工艺,擅长男西服结构制图和缝制工艺,精于服装剥样、按图制版等技术。毕业生服装展示会技术骨干;2005年获浙江省服装技能大赛银奖;2006年获杭州市服装技能大赛制版一等奖。

杨龙女 服装技师

杭州技师协会会员、设计师协会会员。

先后师承杭州市首批高级服装技师蔡仁浩、周鸿潮及钟松娟等服装工艺前辈学习工艺,服装工艺技术过硬,教学方法生动,深受学生喜爱。毕业生服装展示会技术骨干;曾荣获2006年度杭州市“祥盛杯”服装技能大赛工艺组第一名;2006年度浙江省“巨鹰杯”针织行业服装制作工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

杭州技师协会会员、设计师协会会员。

1995年起从事服装设计制作,2001年起从事服装制作教学,先后师承杭州市首批高级服装技师蔡仁浩、周鸿潮及钟松娟等服装工艺前辈学习工艺,擅长不同体型变化及不同款式造型的服装打样、分版,并担任教材《服装设备与运用》的副主编工作。毕业生服装展示会技术骨干;先后荣获2006杭州市“祥盛杯”服装制作技能大赛服装团体第一名;2006浙江省“巨鹰杯”针织服装技能大赛T恤衫制作比赛二等奖;2006 “盖奇杯” 全国针织服装技能大赛T恤衫制作比赛优秀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浙江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官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