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才和王仕花有孩子吗?

<article>
<section>
&lt;h3&gt;  小岛现在的环境还不错,不过听说王继才上岛的时候,这里很荒凉,没有水、没有电,吃的喝的全靠船运,遇上连续大风天气,没有吃的了,就只能自己想办法了。部队留下的营房门窗年久失修,早已破旧不堪,一到夜里,海风一吹,有砰砰声,有尖叫声,也有低吼声,孤独和恐怖不难想象。&lt;/h3&gt;&lt;h3&gt;
多年前,船艇航经灌河口外的黄海海域——“快用望远镜看看,那个小岛上有人用一根竹竿升旗敬礼!”。“真嗒?!”。第二次,大家沉默良久。第三次,肃然起敬!&lt;/h3&gt;&lt;h3&gt; 过了若干年,要不是钓鱼岛、黄岩岛什么的触碰了我的哪根神经,哪里还记得那岛、那旗、那人……&lt;/h3&gt;&lt;h3&gt; 三十二年了,岛上究竟发生了什么?&lt;/h3&gt;
  一天的坚守或许不难,一年的坚守却弥足珍贵,王继才用三十二年的坚守诠释了初心的伟力,震撼着无数国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总书记道出了中华民族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力量所在。时光流转,王继才就是和平年代最可爱的人。&lt;br&gt;&lt;/h3&gt;&lt;h3&gt;&lt;/h3&gt;&lt;h3&gt;&lt;/h3&gt;&lt;h3&gt;&lt;/h3&gt;
  开山岛只有两个足球场大,距离最近的海岸12海里。五年前这里没有淡水,没有电,不通手机,不通网络。这个小岛上唯有的生命就是王继才夫妇、三只小狗、五条净化水的泥鳅和三只不会打鸣的公鸡。开山岛的战略意义非常重要,是黄海前线第一岛。1939年日本侵略连云港时,正是以开山岛为跳板,通过舰船换乘,才得以从燕尾港登陆,然后结集部队向杨集、板浦、南城进犯。“如果我们这个岛上有人值守,日本士兵就上不来。”当时日本士兵在这个岛上屯兵半个联队,在距岛二百米处修建了炮楼,几挺机枪控制住整个黄海海面。
  上世纪80年代,随着守岛部队撤离,小岛就交给了地方,灌云县人武部决定派民兵值守,先后派了九个民兵,最长的待了十三天,最后都溜了。后来找到燕尾港民兵营长王继才,给他准备了三十盒烟、三十瓶酒和一个月的吃喝用品,把他放在了岛上。县武装部政委还命令所有的船只在一个月之内不准靠近小岛。
  从来不抽烟不喝酒的王继才,把三十盒烟、三十瓶酒全部抽完喝完。四十八天以后,老政委领着王仕花来到岛上,王仕花被面前这个胡子拉碴、满身臭气的“野人”吓傻了,这是自己的丈夫吗?放着家里好好的日子不过,偏要来守这巴掌大的枯岛!“别人不守,咱也不守,回去吧!”   看着这个杂草荒芜的孤岛,王继才一言不发地抽完一整包烟,他想起了二舅的嘱托。
  “开山岛是黄海前哨的一级战备岛屿,是军事要塞连云港的右翼前哨阵地。”上岛前,政委告诉王继才,这里必须有人,保证一旦进入战时,能迅速引领官兵再次进驻。
  王继才的二舅是新四军的一名战士,曾经在黄海海面与日本侵略者进行过战斗。上岛前,二舅说起了当年日本进犯连云港的往事。他告诉王继才:“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灯,灯照多远就能走多远,灯不灭、人不死,这个灯就是一种信仰。”二舅的这番话,王继才似懂非懂,但直觉告诉他,自己应该留下。 “要走你走,我决定留下!”王继才把妻子气走了。&lt;/h3&gt;&lt;h3&gt;
可他没想到,一个月后,妻子带着包裹,又来了。为了上岛照顾丈夫,王仕花辞去了小学教师的工作,将两岁大的女儿托付给了婆婆。
  他们也曾一度想要离开开山岛。孩子要上小学时,他们想着已经守岛五六年了,是时候回家了。那天,王继才找到了派他上岛的武装部政委,准备辞职。但是没想到政委身患癌症即将辞世,还没等王继才开口,便拉起他的手说:“继才啊,你干得很好!我走了,你要把开山岛继续守好,我才能放心!”政委期待的眼神让王继才硬是把话生生咽了回去,说道:“请您放心,我一定把开山岛守好,一直守到我守不动为止。”&lt;br&gt;&lt;/h3&gt;&lt;h3&gt;&lt;/h3&gt;&lt;h3&gt;&lt;/h3&gt;
&lt;h3&gt;  王继才不是没有犹豫过、挣扎过,和所有平凡人一样,他也害怕黑夜,害怕狂风暴雨,害怕孤独无助,放不下亲人,放不下原本热闹的生活,但再难也要守下去。不少人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能让一个人把一生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在一座远离陆地的小岛上?信仰。王继才用一个民的本分,完成了兵的责任。
  我们的行业种种,岗位种种,无数人总会面对同样的两难选择,但是永远不要低估亿万国人对党和人民、对组织、对集体、对岗位的忠诚和热爱之心。他们和王继才一样,讲政治、顾大局,他们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他们心中有国家、有组织、有事业、有敬畏。&lt;br&gt;&lt;/h3&gt; &lt;h3&gt;大与小:为大国尽大义,弃小家忍己欲
  王继才曾说:“守岛就是守家,国安才能家安。”岛再小,也是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一部分。国旗插在这儿,这儿就是中国。   守岛的每一天,都是从升旗开始的。   每天早上5点,夫妻俩就准时在岛上举行两个人的升旗仪式,王继才负责展开国旗,喊声响亮的“敬礼”,个头只有一米五的王仕花站得笔直,仰着头边敬礼边注目着五星红旗。这一抹红色就是开山岛的颜色。
  没有人看,没有人监督,王继才却特别较真。有一次,岛上断粮,王继才吃了生的海贝海螺,一夜跑几趟厕所。第二天,他照样爬起来去升旗。看着丈夫一脸憔悴,王仕花说:“今天我一个人升就行了,岛上就咱俩,少敬一回礼没人看到。”“那怎么行?”王继才艰难地坐起来,穿好衣服,摇摇晃晃地向升旗台走去。
  在王继才心里,这里是祖国的东门,必须升起国旗。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如一盏灯,既照来路,也照归途,进出海的船路过开山岛,都会主动鸣笛,既是和夫妇俩打招呼,更是向国旗致敬。   每天两次巡岛,观天象、护航标、写日志……这是岛上每一天的生活。和平年代,看似枯燥乏味的坚守,恰恰是对祖国的忠诚。   因为这份大义,王继才舍弃一己之欲,他说自己欠全家人一个道歉。
  那年王仕花临产,海上却来了台风。想要离岛,却寻不来一艘船,无奈之下,王继才拿着岛上的手摇步话机联系镇上武装部长,在部长夫人的电话指导下,他当起了接生婆,亲手剪断了儿子的脐带。   为人子,为人父,王继才觉得最亏欠的就是家人。守岛期间,王继才的父母先后病重离世,他没能守在身边。母亲生前常对他说:“你为国家守岛,做的是大事,你不在妈身边,妈不怨你。”
  大女儿是80后,但却大字不识几个。因为早早挑起家庭重担,她小学就辍了学,在家照顾弟弟妹妹。王继才答应女儿结婚时一定亲自送她。可大女儿结婚时,化了5次妆都被泪水打湿,进礼堂时,姑娘一步三回头,说:“我走得慢点,或许他就能赶上了。”父亲迟迟没来,她知道,父亲想来,但岛上没人。
  小儿子王志国出生在岛上,生活在岛上,直到6岁被送下岛上学。上学后,由于长期生活在岛上,王志国的性格变得非常孤僻,很难与人交流,3次辍学,放学后看着同学一个个被父母接走,心里很不是滋味。   “子要尽孝,父要尽责。但我的家人都理解,忠是最大的孝和责。”王继才说,身体是自己的,但人是国家的,而家就是岛,岛就是国,守岛就是卫国。&lt;br&gt;&lt;/h3&gt;
&lt;h3&gt;  王继才何尝不知儿女的苦,但在他心中,岛小,却关系国家尊严。在守岛和个人生活之间、国家和小家之间,王继才选择了把自己的一生投入到守家卫国的大义之中。
  渠清如许,必有源头活水。在中国人的骨子里,从来都是有国才有家。我们的民族历经磨难,斗志弥坚。正是因为有了无数和王继才一样舍小家为大家的平凡人,执着奋斗于平凡岗位,我们的事业才能欣欣向荣。&lt;br&gt;&lt;/h3&gt; &lt;h3&gt;&lt;/h3&gt;&lt;h3&gt;  爱与恨:对渔民的爱,对不法分子的恨
  王继才也是有血有肉的平凡人,他一生的爱恨情仇都洒在了这片方寸小岛上。   爱的是谁?恨的是谁?   对王继才夫妇来说,虽然岛上只两个人生活,但他们却用善良和纯朴,温暖了这片海。
  “王继才!王继才!”一天午饭后,王继才巡逻到开山岛的瞭望塔时,突然听到急切的呼叫声,于是迅速往山脚跑。一条渔船正在向码头靠近,船老大焦急地说:“孩子肚子疼得厉害!”王继才迅速抱来一个小木箱,里面有常用药和应急药三十多种,全是王继才、王仕花夫妇掏腰包买的,为自己,也为别人。
  一次,渔民黄小国路过开山岛时发动机没了油,于是把艇靠向码头,烈日高温下,用桶加油,不慎引起大火,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王继才抱来自己的两床被子,往海水里一滚,盖在发动机上把火扑灭,救了人,保了艇。
  开山岛的东边是砚台石,西边有大狮、小狮二礁和船山,这四盏灯王继才每天都要看,因为它们照着四面八方来岛的船。只要海上起大雾,王继才就拿起脸盆站在崖上使劲地敲,循着咣咣的响声,渔民就能辨得出船的航行方位。“那是救命的声音!”“晚上出海时,王继才还会亮起信号灯,让我们看清航道。”渔民陈玉兵说。
  “在海上,大家都不容易。”王继才说,自己能帮多少是多少。但“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开山岛位置独特,又有很多地下工事,不少犯罪分子对此虎视眈眈,王继才和妻子一生最恨的就是这些人。
  1993年,一个参与走私犯罪的地方官员打算把六十辆走私小轿车停放在岛上周转,掏出一沓钱求王继才行个方便,“只要你不向部队报告,赚了钱咱俩平分”,王继才推开他:“不干净的钱我坚决不要,违法的事我坚决不干!”
  1996年,一个“蛇头”私下上岛找到王继才,掏出十万元现金,要在岛上留几个“客人”住几天。王继才说:“我一辈子可能都挣不了这么多钱,但只要我在,你们休想从这里偷渡!”对方恼羞成怒,带人强行把王继才拖到码头狠狠打了一顿。王继才没有被威胁吓倒,随即向县人武部和边防部门报告。
  1999年,孙某打着旅游公司的牌子,想在岛上办色情及赌博场所。王继才迅速报告上级。孙某眼看事情要败露,拿儿子威胁王继才。“少来这一套,我是为国家守岛,如果我家人出事了,你休想逃脱!”王继才回绝道。孙某气愤至极,带人把哨所烧了,看着值班室燃起的熊熊大火,多年积攒的文件资料、观察记录瞬间化为了灰烬,王继才心如刀绞。
  时间久了,挡人财路的夫妇俩就成了违法分子的眼中钉、肉中刺,险情时有发生。但夫妻俩从没有退缩过,他们先后向上级报告了9起涉嫌走私偷渡等违法案件,其中6次成功破获,为国家挽回了重大经济损失。&lt;br&gt;&lt;/h3&gt;&lt;h3&gt;&lt;/h3&gt;
&lt;h3&gt;&lt;/h3&gt;&lt;h3&gt;  有人说,和平年代,没有再守岛的必要。但王继才经历的一个个故事告诉我们:不守岛,就无法进行天象观测和海上救援,违法分子就会肆意妄为,黄赌毒聚集。利诱和威逼没有俘虏王继才,孤岛的寂寞也因为能够帮助到别人,而多了缕缕暖意。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如王继才一样,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人的本性和本能。因爱人而互爱,生命才有了温度,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敢于与恶行斗争,社会才有了向上的能量。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成为精神富足的人,才能共建我们的精神家园。&lt;br&gt;&lt;/h3&gt;&lt;h3&gt;&lt;/h3&gt;
&lt;h3&gt;&lt;/h3&gt;&lt;h3&gt;&lt;/h3&gt;&lt;h3&gt;  变与不变:变的是环境,不变的是初心   开山岛是个荒凉的不毛之地,过去,除了嶙峋陡峭的山石外,就只有一棵长在岩石缝隙中的小冬青,那是岛上唯一的一抹绿。   王继才有个愿望,把荒岛变成绿洲。
  岛上都是岩石,没有土,他就请渔民一袋袋运;海风大,树苗常常长出来一点儿就死了,他不灰心,不信这岛上种不活树!   一年又一年,就在这种犟劲下,王继才和妻子硬是在岩石间的缝隙里,先后种活了100多棵树和一些菊花、喇叭花。王仕花说,老王就爱用亲手种的桃和无花果招待上岛歇脚的渔民,听别人夸他的果子好吃,他比什么都开心。
  岛上最多的树就是“苦楝树”,这名字听起来“苦”,岛上的生活也苦,但日子是越过越好的,小岛也越来越漂亮,所以,苦楝树结出的苦楝子,仔细品味,也有丝丝甜意。   最初的二十多年,王继才的守岛生活是默默无闻的。伴随着各级媒体广泛的宣传报道,夫妻俩的故事跨过了黄海海面,来自各方的关切无时无刻不温暖着这座小岛。
  2012年元旦,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国旗班首任班长董立敢等一行四人顶着风浪来到开山岛,他们给“夫妻哨所”带来了崭新国旗、《升旗手册》,还有2008年奥运会专用的移动式手动升旗台。
  2013年,灌云县委县政府特批开山岛为全国最小的行政村,王继才是村党支部书记,王仕花是村委会主任,村里还有两个极少登岛的渔民。夫妻俩因此每月多了780元的固定收入,另外还有每年27000元的岗位补贴。有了这笔钱,王继才能偶尔买上几包香烟,王仕花能每年添置几件新衣。
  开山岛的硬件设施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前的二十多年,这里没有淡水没有电,王继才夫妇过了无数个一盏煤油灯、一个煤炭炉,一台收音机的日子。如今岛上的6间旧营房都被重新整修,盖上了卫生间和浴室,太阳能和风力发电解决了夫妻俩长期的用电难题,送上岛的电视机、空调等家电让他们终于能看到了一点“外面的世界”。
  虽然岛上生活便利了不少,但依旧海风肆虐,气候恶劣,因此部队、政府也提出让夫妻俩下岛休息,但夫妇俩都决定继续守下去。   2015年春节前夕,王继才参加军民迎新春茶话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回来以后,他激动地说“总书记这么关心我们,我们更要守好开山岛!”
  夫妻俩的精神也时刻感染着儿子。2013年,王志国研究生毕业,父亲把他送到部队,留下一句“先报国,再顾家”就走了。王志国最终成了一名戍边武警战士。他三次写信,申请参加联合国常备维和警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光阴荏苒,初心不忘。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对于千千万万如王继才一样坚守岗位作贡献的共产党员来说,不忘初心就是永远不要忘记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永远不要忘记事业起步时的承诺和誓言。   “王继才们”:一寸国土不能丢!   2018年7月27日,英雄王继才牺牲了,但守岛自有后来人!&lt;/h3&gt;&lt;h3&gt;
8月10日,三名由共产党员、退伍军人组成的值勤班开始对开山岛常态化值守。班长汪海建介绍说,他和哨员胡品刚、王绪兵都是在王继才事迹的感召下,主动提出申请来守岛的。&lt;/h3&gt;&lt;h3&gt;
</section>
</article>

阅读《守岛,就是守国》,完成小题。

——记新时代的奋斗者王继才

参加完丈夫王继才追悼会的王仕花乘船回到开山岛,照顾和她一起生活的小狗。王仕花将继续守岛。

1986年8月30日,王仕花登上开山岛,搜寻她“失踪”的丈夫,可只找着一个胡子拉碴、满身臭气的“野人”。 王仕花气急:“别人都不守,我们也不守!” “野人”说:“要走你走,我决定留下!” 王仕花走了, 可不到一个月,她带着包裹,又上岛了。 从此刻开始,他守着岛,她守着他,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 开山岛上的“王开山”,这是人们对守岛人王继才的亲切称呼。

呜咽的风,鬼魅的风!——到夜晚,狂风袭岛,劈头盖脸,往屋子里钻,无孔不入。

王继才上岛前,来过4批10多个民兵守岛,最长的只待了13天。他们全都被狂风吓跑了。

1986年7月14日,上岛第一天。怒吼的风把王继才逼到营房一角,整宿失眠。

第二天,看到船,但任他呼喊,船就是不靠岸。

一连47天,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犹如炼狱。

上岛第48天,妻子王仕花对丈夫说。

王继才望一眼这孤岛,乱石蒸腾出的热浪弥漫在海天之间,连过路的海鸟都不愿在这里落脚。

王继才沉默着,但他明白无论是军令还是承诺,都不容违背。

沉默着,他把妻子送上了船。

王仕花也在挣扎。她左思右想,一狠心辞掉教师工作,把两岁的女儿托付给婆婆,背着铺盖卷,也上岛去了。

1987年7月,王仕花即将临产,却无法下岛——一阵风,就能锁住一座岛。

9日这天,王仕花要生了,情急之下,自己动手接生!伴着孩子的第一声啼哭,王继才找来一把剪刀,颤抖着剪断了脐带。孩子呱呱坠地,连个裹布都没有,王继才撕开身上的背心在开水里一煮,裹在了孩子身上……

1995年春节前后,台风连续刮了17天,粮没了,炊断了,全家人吃生牡蛎充饥。

岂止是风浪的可怕。缺补给,王继才夫妇过了10多年半饥半饱的日子;没有电,他们点了20多年煤油灯;没淡水,他们喝了30多年雨水。

在岛下,三个得不到父母照顾的孩子相依为命。有一次,大火差点把三个孩子烧死。孩子们一气之下让人给岛上送了一张纸条:“再不回来,就看不见我们了!”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王志国不理解父亲。

2003年10月10日,灌云县人武部为王继才一个人举行了入党宣誓仪式。面对党旗,举起右拳,他庄严宣誓:“对党忠诚,积极工作……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32年,灌云县人武部的部长换了9个,政委换了9个;当年从岛上撤下的军人和民兵们,在各行各业收获各自的人生精彩,而王继才夫妇却始终像钉子一样钉在同一个地方,相当于连续度过了16个义务兵役期。

脸肿得老高,嘴巴都合不上。

他连话都说不清楚,可还是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违法的事,不行!”

32年里,王继才夫妇练就了“火眼金睛”。他们先后向上级报告了9次涉嫌走私、偷渡的违法案件,其中6次成功告破。

由于长期身处潮湿环境,夫妻俩都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王继才湿疹起了一身,留下一个个铜钱大小的疤。

2018年7月27日,积劳成疾的老民兵王继才,倒在了开山岛的台阶上。

推开哨所办公室的门,一面国旗整整齐齐放在桌上。

32年,岛上风浪大、日头毒;风吹日晒,雷暴夹击……国旗经常破损褪色,必须经常更换,王继才自己掏钱买了200多面国旗,他和家人把国旗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八月的黄海,日头正毒。狂风劈开海浪,呼啸而至。

一群新的守卫者正陆续赶来,誓将这份可歌可泣的精神延续——他们守的,不仅仅是一座岛,更是一颗爱国奉献、矢志奋斗的初心!

一场台风过后,第一抹朝霞渐染东方海空,王仕花带领开山岛民兵执勤班升旗点名。

大家齐声高喊:“到!”

共和国辽阔的海疆,注视着这群守岛报国的接班人!

7月30日,王继才追悼会在灌云县殡仪馆举行。

8月15日,江苏省人民政府评定王继才同志为烈士。

他的墓旁,人们失声痛哭:

“王开山,一路走好!!”

这是一个平凡的守岛人最后的旅程。

很长很长时间里,一盏煤油灯,一个煤炭炉,一台收音机,是这个守岛人的全部家当。

上岛前两年的时候,王继才夫妇想种树。

他们种过白杨、槐树,都没活。第三年,往水窖边的石缝里撒的一把苦楝子,竟然长出了小苗。就这样种了死,死了种,大树旁边种小树,渐渐成了丛,原来种不活的松树、桃树、梨树、无花果、葡萄、蔬菜……慢慢都种活了。

开山岛,欣然接受了这对夫妇用青春和生命送来的礼物,叶茂花开,焕发出勃勃生机!

(摘自新华社南京9月13日电有删减)

1.王继才夫妇守岛经历了哪些困苦考验,请你加以概括

2.文中画线句用了什么手法塑造了王继才的形象,请你作出分析。
3.阅读小说最后两段,从深入理解主题的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简要说明你提问的理由。

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我们要大力倡导这种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

2021年6月11日,王仕花坐船下岛,去女儿家过端午节,“过几天再回岛上去”。

“开山岛是我的家,上岛才是回家,离岛,那是离家。”6月13日,王仕花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开山岛上,有丈夫王继才的雕像,有她和丈夫32年守岛的故事。

开山岛,我国黄海前哨,面积只有两个足球场大,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王继才,26岁接受守岛任务,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和妻子王仕花默默坚守了32年。2018年7月27日,王继才在执勤时突发疾病去世,年仅58岁。

王继才走了,众多继任者成为了新一代的守岛人,他们像王继才一样,每天升旗、巡逻,坚守着这0.013平方公里的宁静。

如今的开山岛,红色的国旗、白色的灯塔、灰色的岩石,景色依旧,仿佛一切都不曾改变。

夫妻守岛32年,坚守“英雄之志”

王仕花向记者的讲述,从1986年开始。

“石多泥土少,台风时常扰,飞鸟不做窝,渔民不上岛。”王仕花说,开山岛荒芜到连海鸟都不愿歇脚。

1985年,开山岛的部队撤编后,设立民兵哨所,但因条件艰苦,先后上岛的十多名民兵都不愿长期值守。

人们纷纷下岛回家,却唯独不见王继才。1986年8月30日,王仕花上岛搜寻她“失踪”的丈夫,站在面前的却是一个胡子拉碴、满身臭味的“野人”。

这一次,王仕花没能拉回丈夫,独自一人下岛;一个月后,王仕花没能拗过丈夫,带着衣物、铺盖,与丈夫一起守岛。

没有电,没有淡水,有的只是劈头盖脸的海风。夫妻俩开始了32年的坚守。

王继才(1960—2018)、王仕花夫妇(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这岛,只有你能守住,不要当逃兵!”王仕花说,丈夫当年上岛时,江苏灌云县人武部领导的这句叮嘱,王继才记了一辈子,刻骨铭心。

然而,让王仕花刻骨铭心的却是儿子王志国出生的经历。

1987年7月,王仕花即将临产,但台风却再一次锁住了岛。情急之下,王继才抓起步话机联系镇武装部长,在部长妻子的指导下,自己动手接生!伴着孩子的第一声啼哭,王继才手忙脚乱找来一把剪刀,颤抖着剪断了脐带。儿子呱呱坠地,连个裹布都没有,王继才撕开身上的背心在开水里一煮,裹在了孩子身上。

因为缺乏补给,这对守岛夫妻过了10多年半饥半饱的日子;因为没有通电,他们点了20多年煤油灯;因为没有淡水,他们喝了30多年雨水。

王仕花回忆,儿子志国8岁那年,台风连续刮了17天,岛上没粮了。全家人靠吃生牡蛎充饥,小志国撒的尿都是乳白色的。

“开山岛插着国旗,我们天天守的就是国土。”在王继才、王仕花夫妇眼里,祖宗基业,寸土不能丢!

“王仕花哎,起来了,升国旗了!”丈夫的这句话无论是生前还是至今,每天都在王仕花的脑袋里重复。旗杆是一根坚韧的长竹,升旗时,王继才升旗,王仕花敬礼。

对于每天升旗这件事,王仕花曾不解地问丈夫:两个人的小岛,升不升国旗又有何妨?王继才的回答斩钉截铁:“守岛就是守国门,开山岛虽小,但领土神圣,必须升国旗!”

2018年7月27日,王继才倒在了开山岛的台阶上。哨所办公室的桌子上,放着他生前升过的最后一面国旗。

32年,一口水窖、3只小狗、4座航标灯、数十棵被吹歪的苦楝树、200多面升过的旧国旗,勾勒出王继才的守岛岁月。

接力者报名守岛,延续“英雄之路”

“我常常看到妈妈在家里发呆,要喊好多声,她才回过神来。”6月13日,王志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父亲王继才走后那段时间母亲王仕花的状态。

王志国说,父亲走后,他陪母亲上岛收拾父亲遗物。“妈妈一上岛,马上就来了精神,眼睛到处扫,到处看。”王志国意识到,开山岛是父母一辈子守护的地方,母亲已经离不开这里了。

母子俩上岛第二天,王志国就陪母亲递交了继续驻岛的申请。

考虑到王仕花长年守岛落下一身病痛,不宜继续守岛,灌云县决定在全县选拔优秀民兵轮流上岛值守。倡议书发出后,广大民兵踊跃报名。县人武部最终从500多名志愿者中遴选出首批10名民兵,轮流登岛值守,并聘任王仕花为哨所名誉所长。

别人是轮流值守,可王仕花依旧是长期坚守这个“岛上的家”。

与丈夫共同守岛32年,“岛上的家”才是熟悉的、踏实的。今年春节,王仕花和孩子们是在岛上过的。年后孩子们上班去了,她留在岛上。

“因常年受海边潮气侵蚀,妈妈的左腿患病,走路很吃力。”王志国担忧着母亲的身体,可王仕花却对此不以为意。

“我在吃中药,没事呢。”电话那头,王仕花声音爽朗。她每天还是和守岛的民兵一起升旗、巡查,帮他们除除草、浇浇水。当然,还有向新上岛的民兵们鼓劲。

“起初挺兴奋,会和一起值守的战友聊到很晚。可是岛上只有几个人,再多的话也会聊完。”90后民兵刘立春说,在这座石头岛上,夏天格外热,冬天又特别冷,晚上得盖好几床被子。

“守岛就是守家,国安才能家安。”“你不守,他不守,这岛谁守?”守岛的王仕花常常与这群新一代守岛人聊天。邵正刚、刘立春、孙良奎等守岛民兵也渐渐从王仕花的回忆里,读懂了王继才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守岛信念和决心变得更加笃定。

参观者纷至沓来,感悟“英雄之魂”

开山岛上,立有一尊重600公斤、高2.4米的王继才雕塑。

历时一年打造的这尊雕塑,面向一望无际的大海,背靠坚实的开山岛。

在岛上,王仕花每天都要站在“王继才”身边陪他一阵子。

如今的开山岛,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周都会迎来一批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参观者。

现在,在灌云县燕尾港与开山岛之间,特别定制的“开山岛号”和“王继才号”两艘客轮,以“学习”为主题,以“强国红”为主色调,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学习者提供着便利。

连云港军地合力,在开山岛上已经打造了“一路”“一馆”“一室”。根据王继才生前在岛上升国旗、查坑道、观海况、护航标等工作和生活轨迹,规划布点出一条环岛“英雄之路”;在保护开山岛原有营房外观的基础上,对内部进行改造,整理收集王继才生前生活、工作用品及先进事迹材料分区布展,建成“开山岛夫妻哨”事迹陈列馆,让学习者直观感受“英雄之举”;同时,还将开山岛上原有部队会堂改造成主题教室,依托连云港市委党校教师、王继才生前同事好友,以专兼职形式开展现场教学、解说,让上岛人员深入感悟“英雄之魂”。

王继才的雕塑前,参观学习者会重温入党誓言,会问王仕花不屈不挠战胜困难的往事,也会尝一尝从开山岛水窖打上来的靠泥鳅净化的饮用水。

人们眼里,这里有王继才战天斗地、坚守孤岛的感人故事。

夕阳西下,人群散去时,王仕花会独自站在雕像前,静静地陪在“丈夫”身边,看着那32年都看不厌的大海。

如今,开山岛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

【接力者邵正刚: “我希望像王继才那样,守到守不动为止”】

退伍军人邵正刚,是王继才去世后第一批参加守岛的民兵,至今已经快3年了。面对岛上艰苦的环境、枯燥的生活,他从未有过想要放弃守岛的念头。

2018年夏天,“听说要选人上岛值守,我第一个报名,并且写了申请。王继才的爱国奉献精神让我热血沸腾”。邵正刚当时也没和家人商量就直接报了名。

虽然知道艰苦,但真正上岛后,看到四处乱飞的蚊虫,邵正刚还是很难想象王继才“守岛卫国32年”是怎么度过的。“住的地方也很简陋,窗户都是破烂的,岛上缺电,用水都是靠下雨时收集的雨水。”邵正刚介绍,但他们坚持下来,“因为我们是来守岛的,不是来享受的”。在邵正刚看来,在岛上待的时间越长,就越能切身体会王继才夫妇的伟大。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港口封闭,船只无法出海,在生活物资短缺等众多困难面前,邵正刚和同伴林子桥在岛上驻守了整整一个月。家中孩子发烧的消息传来,邵正刚心如刀绞。“望着一望无际的大海,我急得整晚睡不着觉。突然间,我想到了王继才,他也是一名父亲,他肯定也经历过这样的无助。”邵正刚对长江日报记者回忆。

尽管一宿没睡,但第二天早晨,邵正刚和林子桥按时起床升旗、巡岛、观测、写日志。工作结束,和女儿视频得知烧已退时,他长长舒了一口气,也抹了一把泪:“以前王继才哪有条件和儿女视频啊!和他相比,我们守岛,要幸福多了。”

2020年底,灌云县人武部开始选拔第3批守岛民兵,邵正刚申请继续留下来守岛。“每年都会选拔,我以后也会申请继续留下来守岛,我希望像王继才那样,守到守不动为止。”邵正刚说。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人。200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江苏省灌云县开山岛民兵哨所所长、开山岛村党支部书记。自1986年起,王继才和妻子王仕花二人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守卫孤岛整整32个年头。2018年7月27日,王继才在执勤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58岁。

2014年,王继才夫妇被评为全国“时代楷模”。2019年2月18日,王继才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称号。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王继才“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2019年9月25日,王继才获“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长江日报记者郭佳 统筹:彭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演员李玉刚近况最新消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