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专业可以当老师吗科学教师是什么职业

  第38个教师节之际,2022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公布,共评选出12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我国专任教师总数)从会上获悉,今年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达1144.2万人次。

  会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介绍,十年来,我国教师管理综合改革走向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推进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实现全国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省市县三级全面达标,2001年分别设立城市、县镇和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2014年实现城乡编制标准统一,2019年出台创新编制管理举措,经过20多年努力,今年6月底省市县全面达标。”任友群说。

  任友群还介绍道,我国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全面实行,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由17.2万人次跃升至今年的1144.2万人次。同时,我国推进教师岗位和职称改革,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称,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将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至学校,畅通了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在深化教师评价改革方面,我国严把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考核关,突出教育教学能力和业绩,破除“五唯”弊端。同时,我国将教师减负纳入整治形式主义专项,持续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

  国防 | 国务院:将国防教育融入普通高等学校和中等学校考试内容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

  意见强调,持续强化领导干部国防教育,分级组织对省部级、厅局级、县处级领导干部进行国防教育专题培训,有序开展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校、各类媒体等负责人的国防教育专题培训。

  着力加强青少年国防教育,将国防教育要求有机融入课程教材,将国防教育融入普通高等学校和中等学校考试内容,纳入学校绩效考评体系。

  意见提出,要不断丰富实践载体,依托军地资源,优化结构布局,推动各省区市建设一批国防特色鲜明、功能设施配套的全民国防教育基地。

  广泛开展群众性国防教育活动,组织举办“爱我国防”全国大学生演讲和大中小学国防知识普及活动,开展国防主题电影展映、国防竞技比武、国防体育运动赛事等群众性国防教育活动,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把全民国防教育融入重大主题宣传、形势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提高全民国防教育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鼓励创作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推出更多体现爱国强军、献身国防的文艺精品力作。

  注重先进典型示范引领,精心选树一批为国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先进典型,开展“情系国防”系列先进典型宣传活动。加强全民国防教育信息化建设,建设全民国防教育新媒体网络体系。

  意见要求,要大力推动创新发展,探索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新应用,发挥数字技术对全民国防教育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完善学科课程体系,开展理论研究和教材编写。

  完善领导体系,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法规,建立考评体系,把加强和改进全民国防教育作为全党全军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纳入地方党委和政府、军队各部门职责任务,形成党委领导、军地密切配合、社会各界支持、全民共同参与的工作局面。

  职教 | 教育部发布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简介 1349个专业六成有调整

  9月7日,教育部发布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简介》,覆盖新版专业目录全部19个专业大类、97个专业类的1349个专业。其中,中等职业教育358个,高等职业教育专科744个,高等职业教育本科247个。

  新版《简介》将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专业简介框架统一调整为9项内容: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基本修业年限、职业面向、培养目标定位、主要专业能力要求、主要专业课程与实习实训、职业类证书举例、接续专业举例。其中,与原中职专业简介相比,职业面向、培养目标定位、主要专业能力要求、主要专业课程与实习实训、职业类证书举例5项内容进行了调整优化;与原高职专科专业简介相比,职业面向、主要专业能力要求、主要专业课程与实习实训、职业类证书举例4项内容进行了调整优化。

  从内容上来看,新版《简介》将原“就业面向”调整为“职业面向”,更加明确本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将原“职业能力要求”和“主要职业能力”调整为“主要专业能力要求”,按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需求,突出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出的主要专业能力要求;将原“专业教学主要内容”和“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调整为“主要专业课程与实习实训”,具体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实习实训环节,新版《简介》专业课程体系更加完整,对各学校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更强,同时也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留出了合理空间;将原“职业资格证书举例”调整为“职业类证书举例”,按照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进行列举,更加符合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的要求,有利于推进职业教育岗课赛证综合育人。

  此前,中职、高职专科专业简介是分别根据2010年修订的中职专业目录、2015年修订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编制的。2021年,教育部发布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一体化设计了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专业体系,并通过新增、更名、合并、撤销等方式,专业总体调整幅度超过60%。为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实施好专业目录,教育部又组织研制了与新版专业目录配套的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全部1349个专业的专业简介。

  教育部要求各地结合实际,指导职业院校依据新版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全面修(制)订相应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定位,更新课程体系,加强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教育,按要求组织实习实训。教育部将依据新版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更新完善专业教学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岗位实习标准等系列标准,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更好服务产业发展与社会进步。

  北京 | 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公布 拟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条例

  北京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公布,劳动和信息科技课正式写入课表

  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不早于8:20,中学不早于8:00;一至九年级每天1学时体育与健康课,每学期至少安排室内课4学时;劳动在一至九年级开设,每周1学时。。。。。9月7日,北京市教委发布《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该《办法》自2022至2023学年度开始施行。有家长表示,已经收到了学校调整课程表的通知。

  根据北京市教委公布的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语文仍是所有课程学时占比第一的学科,占比为20.1%至21.2%,其中包括三至六年级开设的每周1学时书法课。数学位列第二,占比13.5%至14.6%。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图/北京市教委

  劳动和信息科技正式写入课表,成为独立课程

  根据规定,义务教育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类。其中,国家课程所有学生必须按规定修习。北京市教委表示,此次《办法》优化了课程设置,劳动、信息科技独立设置,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从一年级开始开设,增加体育课程学时,确保学生校内每天锻炼一小时。

  具体而言,国家课程设置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历史、地理、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科技、体育与健康、艺术、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等。其中,历史、地理在初中阶段开设,实行“五四”学制的学校,可从六年级开设地理。

  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起始年级为一年级。一至二年级使用地方课程学时,以听说为主。初中阶段开设外语,可在英语、日语、俄语等语种中任选一种。科学在一至九年级开设(初中阶段分科开设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科技在三至八年级独立开设。

  体育与健康在一至九年级开设,每天1学时,每学期至少安排室内课4学时。优先统筹使用国家、地方、校本课程,不足的在学校两周机动时间安排。

  书法在三至六年级开设,每周1学时。艺术在一至九年级开设,其中一至二年级包括唱游·音乐、造型·美术;三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融入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相关内容;八至九年级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等,学生至少选择两项学习。构建以艺术课程为主体的美育一体化课程体系,小学高年级学段开始学习艺术史教育内容。

  劳动在一至九年级开设,每周1学时。综合实践活动在一至九年级开设,侧重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每周1学时,可统筹集中安排,也可分散安排。

  《办法》规定,学校要充分发挥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经验,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各门课程平均应有不低于10%的学时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

  学校可根据学科特点、课程内容需要开展长短课

  在教学时间安排上,《办法》规定,每学年共39周。一至八年级新授课时间35周,复习考试时间2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九年级新授课时间33周,第一学期复习考试时间1周,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3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

  各学校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不早于8:20,中学不早于8:00。

  一至二年级每周26学时,三至六年级每周30学时,七至九年级每周34学时。小学每学时按40分钟计算,初中每学时按45分钟计算。学校可以各年级周学时总时长为依据,根据学科特点、课程内容需要开展长短课。坚持零起点教学,加强幼小衔接,依据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发展需要,合理设计课程。

  根据教育部此前安排,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

  《办法》明确,北京要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标准,严格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做好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系统培训。同时,按规定做好国家课程旧教材过渡和新教材选用。整体规划教辅资料选用和课外读物审核,做好一二年级英语、信息科技、劳动等课程资源建设,充分发挥地方课程教材育人价值和对国家教材的补充作用。

  北京市教委将采取多种方式开展监测,对义务教育课程保障、学校课程开设和教材使用情况进行督导,把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作为评价课程实施质量的指标,强化反馈指导。

  北京拟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学校幼儿园门前禁发商业广告

  新时代首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将更加有法可依。北京今年将完成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改,目前修订草案正在征求意见中。

  修订草案还明确社会保护和网络保护各方主体责任。本市鼓励、支持和引导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开展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活动和服务。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通过完善儿童政策体系,优化儿童公共服务,加强儿童权利保障,拓展儿童成长空间,改善儿童发展环境,全面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

  修订草案提到,学校、幼儿园周边200米范围内不得设置营业性娱乐场所、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周边100米内不得设置烟(含电子烟)销售网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学校、幼儿园门前摆摊设点,散发商业广告。

  针对近些年兴起的“剧本杀”、密室逃脱等剧本娱乐经营服务,征求意见稿明确:剧本娱乐经营者应当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对剧本娱乐活动内容和场景进行未成年人适龄等审查,并设置适龄提示,标明适龄范围。另外,除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外,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剧本娱乐经营服务。

  旅馆、宾馆、酒店等住宿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接待未成年人入住时,应当查验未成年人身份,询问其监护人的联系方式、同住人员身份关系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存在“成年人携未成年人入住,但不能说明身份关系或身份关系明显不合理”“异性未成年人共同入住、未成年人多次入住、与不同人入住,又没有合理解释”等情形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及时联系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并采取相应安全保护措施。

  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招聘工作人员(含劳务派遣和服务外包人员)时,应当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查询应聘者是否具有性侵害、虐待、拐卖、暴力伤害等违法犯罪记录;发现其有前述行为违法犯罪记录的,不得录用。 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每年定期对工作人员是否具有上述违法犯罪记录进行查询。通过查询或者其他方式发现其工作人员具有上述行为的,应当及时解聘。市公安机关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完善违法犯罪记录信息数据库,为社会查询提供便利。违法犯罪记录查询的具体办法,由市公安机关另行制定。

  财报 | 51Talk、高途发布Q2财报 “青狮课后”完成A+轮融资

  51TalkQ2财报:营收350万美元,将完全专注于境外业务

  日前,51Talk(NYSE:COE)发布截至6月30日的2022年第二季度未经审计财报。报告期内,51talk营收350万美元,同比减少96%;净亏损1500万美元,亏损同比扩大257%。截至美东时间9月2日收盘,51Talk涨4.58%至1.60美元/股。

  营收350万美元,净亏损同比扩大257%

  财报显示,51Talk2022年Q2营收350万美元。2022Q1海外业务营收190万美元,环比增长87.7%。成本为70万美元。毛利润280万美元。毛利率为79.2%。2022财年第一季度海外业务毛利率77.9%。

  付费学生人数达8100人,环比增长25%。参加持续经营业务课程消费的活跃学生人数为1.49万人,环比增长60%。其中,海外业务的净现金收入达到780万美元,环比增长46.5%,超过了指导目标最高值750万美元;Q2付费学员人数达到8100人,环比增长25%,

  运营费用为690万美元。其中,销售费用为360万美元;研发费用为70万美元;行政管理费用为260万美元。净亏损为1500万美元,其中持续经营业务净亏损为460万美元,终止经营业务净亏损为1040万美元。

  截至报告期末,51Talk持有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受限制现金结余共2210万美元。

  主打海外市场,已完成国内业务的剥离

  51Talk为在线青少儿英语教育机构,主打真人外教一对一在线教学模式。2016年在纽交所上市,也是中国第一家赴美上市的在线英语教育公司。

  51Talk表示,从第三季度开始公司全部收入都将来自海外市场,海外业务在5月和6月两个月实现了现金流的盈亏平衡。同时,公司将于9月30日召开年度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公司法人名称变动事宜,提议批准公司名称由“China Online Education Group”变更为“51Talk Online Education Group”。

  51Talk表示,英语培训市场与其他教育产品有很大不同,因为英语学习的需求是很多国家和世界市场的共同需求,海外市场的需求非常强劲。就细分市场而言,公司大约90%的总支出来自东南亚,只有10%来自东南亚以外的地区。财报显示,51Talk已于2022年6月30日完成对中国大陆业务的剥离。剥离后,将主要为海外学员提供在线外教英语辅导课程。

  此外,51Talk宣布,首席财务官徐珉因个人原因于2022年9月30日离职,其职位将在2022年10月1日由财务副总裁接任。

  高途2022财年Q2营收5.378亿元,经营现金流转正

  高途(NYSE:GOTU)今日发布2022财年Q2未经审计的业绩报告。2022财年Q2,高途营收5.378亿元,同比下降75.9%;净亏损4981万元,去年同期净亏损9.188亿元。

  2022财年Q2业绩概要

  营收5.378亿元,去年同期为22.323亿元,同比下降75.9%。收入的下降主要是由于为满足相关法规要求,其停止向学生提供学科类培训服务。

  现金收入为6.117亿元,去年同期为26.947亿元,环比增速达92.3%,大学生和成人教育、非学科类辅导以及智能学习内容和产品等可比业务收入环比增速超30%。

  主营业务成本为1.6亿元,去年同期为7.243亿元,同比下降77.9%。主要是由于受政策影响而进行的业务重组导致员工和办公职场数量减少,员工相关成本、教材成本和租赁成本随之下降。

  营业费用为4.383亿元,去年同期为23.627亿元,同比下降81.4%。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监管环境影响,在学科培训服务上的品牌推广和市场活动支出减少。此外,由于业务重组导致员工和办公职场数量减少,员工相关费用和其他运营相关费用也随之下降。其中,销售费用从去年同期的16.411亿元下降至2.69亿元。管理费用从去年同期的2.42亿元下降至6544万元。研发费用从去年同期的4.265亿元下降至1.039亿元。

  毛利润3.778亿元,去年同期为15.08亿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毛利润为3.964亿元,去年同期为15.435亿元。

  毛利率70.2%,去年同期为67.6%。 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毛利率73.7%,去年同期为69.1%。

  营业亏损为6049万元,去年同期为营业亏损8.547亿元。营业亏损的减少主要是由于业务重组导致营业相关成本和费用大幅下降。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营业亏损为1004万元,去年同期为营业亏损6.998亿元。

  净亏损4981万元,去年同期为净亏损9.188亿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为65万元,去年同期为净亏损7.639亿元。

  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入为9379万元,去年同期为净现金流出3.186亿元。本期为经营净现金流入主要是由于课程预收款大幅增加。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资金及短期投资总计33.532亿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资金及短期投资总计36.711亿元。

  中小学素质教育课程服务商 “青狮课后”完成A+轮融资

  日前,中小学素质教育课程服务商“青狮课后”完成A+轮融资,此轮融资由弘帆资本领投。据悉,2021年7月,青狮课后已获得弘帆资本近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青狮课后致力于校内课后服务所需的素质教育课程研发与发行,业务包含课程研发、教材发行、教师培训、教研支撑等服务。目前,青狮课后已于2021年与浙江教育出版集团青云在线合作,共同开展素质教育课程配套教材的出版服务,并将于近期正式启动全国课程宣传和发行工作,建立直达学校的课程宣发平台。

  弘帆资本创始合伙人周凤成表示:“双减作为国家在教育领域的基本国策,将成为今后整个教育行业发展指导和模式判断的政策依据,而这其中,将伴随着大量新的服务模式和行业机会涌现。同时,优质课程供给已经成为课后服务领域的痛点,‘课程梦工场’这一准确定位,加之创始团队在教育和出版领域的深厚积淀与出色运营能力,是我们看好青狮课后项目的主要原因。”

  经营 | 粉笔科技更新招股书 豆神教育旗下50个银行账户被冻结

  粉笔科技更新招股书:上半年正价课付费人次120万

  粉笔科技日前更新招股书,披露了2021年全年及今年上半年的业绩。根据公告,粉笔科技2021年全年营收34.29亿元,今年上半年营收14.51亿元。

  根据招股书,年,粉笔科技的营收分别为11.60亿元、21.32亿元、34.29亿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营收为14.51亿元。

  年,粉笔科技毛利润分别为5.36亿元、4.9亿元和8.41亿元,今年上半年毛利6.89亿元。

  此外,年,净利润1.54亿元,净亏损4.85亿元、20.46亿元,今年上半年净亏损3.918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分别1.75亿元、净亏损3.63亿元及8.22亿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录得经调整净利润9560万元。

  粉笔科技的营收主要包括提供培训服务以及销售内部开发的教材及辅导资料。其中,年,粉笔科技提供培训服务收入分别为10.12亿、18.73亿和30.13亿,在线培训收入分别为6.57亿、9.86亿和13.96亿。2022年上半年,粉笔科技提供培训服务收入为12.4亿,线上培训收入7.17亿。

  学员情况,年,粉笔科技培训课程及线上产品的总付费人次分别为600万人次、960万人次和980万人次。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为410万人次。正价课的付费人次分别为140万人次、180万人次、260万人次。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正价课的总付费人次为120万人次。

  截至2022年6月30日,粉笔科技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2.54亿,比期初增加9366.2万元。上半年,粉笔科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5737.7万元,现金流由负转正。

  豆神教育旗下50个银行账户被冻结,涉诉保全净额达11.51亿元

  日前,豆神教育发布关于对深圳证券交易所关注函的回函。于回函中,其披露了现阶段的银行账户被冻结的情况。详情如下:

  截至回函日,豆神教育合并范围内共有11家公司涉及50个银行账户因诉讼或执行案件被陆续冻结,涉诉保全金额为16.78亿元。因公司及子公司之间对部分债务提供了相互担保,部分金融机构对不同主体的账户进行了叠加保全。剔除重复因素,涉诉保全净额为11.51亿元。

  截止目前,公司因金融合同纠纷被冻结的银行账户合计27个,涉及冻结净额为1.09亿元。另有23个账户冻结为日常经营纠纷,涉及冻结净额为5861.44万元。

  截止回函日,公司合并范围内80家公司共有224个账户。其中存在诉讼纠纷或法院执行等原因被冻结账户的公司为11家,被冻结的账户50个,占总账户比例为22.32%。

  被冻结账户近一年收款金额为9.13亿元,占公司合并口径近一年收款金额的比例为 33.75%;被冻结账户近一年付款金额为9.24亿元,占公司合并口径近一年付款金额的比例为33.94%。截止今年8月31日,公司被冻结账户已被冻结的金额为1341.51万元,银行存款余额为4536.78万元,冻结金额占银行存款余额的比例为29.57%。

  豆神教育表示,截至目前,被冻结的银行账户非公司主要银行账户,暂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机构 | 十方融海推出数字技能课程平台 志诚教育将被终止挂牌

  职业在线教育科技品牌十方融海推出数字技能课程平台DGclass

  9月7日,新职业在线教育科技品牌十方融海推出了DGclass平台,其是一个针对数字技能学习的平台。

  官网显示,DGclass平台目前开设了艺术设计、数据科学、工业设计、职场效率、音乐创意、游戏虚拟、IT编程等七类课程。

  平台已经上线了9门课程,包括《让你创意爆发的剪映课,从零基础摸透短视频创作技法!》、《PS人像精修速成课,手残党也能修出“影楼级”大片》等,其中《虚幻引擎UE5影视级美术场景设计课》作为十方融海年度重磅课程也一并上线。

  据介绍,十方融海成立于2016年,业务涵盖了“新职业技能课程、知识分享平台‘荔枝微课’、智慧教育解决方案‘女娲云教室’”,并且推出了多类通用技能与数字技能课程服务。十方融海在2020年研发出了通过云桌面技术来搭建数字技能教学环境的“女娲云教室”产品,解决了软件安装复杂、课程管理粗放、教学与实操脱轨等传统数字技能在线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难点问题。

  而此次推出的DGclass平台是在女娲云教室得以规模化应用的前提下,全新升级采用“学练测一体”数字技能教学标准的数字技能课程平台。

  相较于传统的线上课程,DGclass平台的课程都将基于女娲云教室教学交付的“学练课”实现即学即练的学习体验,学员无需在本地安装软件或者配置本地学习环境,就可直接通过浏览器访问课堂进行学习练习;并且,学员还可随时连线老师,老师也可以在线监测学员学习进度并远程指导,实现“教学练测评”闭环。

  志诚教育将被终止挂牌,因未按照规定时间披露2021年报

  上市公司合肥志诚教育发布公告称, 因未能按照规定时间披露2021年年度报告, 全国股转公司决定终止公司股票挂牌。

  公告称,由于公司未在相应期限内向全国股转公司提出终止挂牌事 项异议的复核申请,公司股票将于2022年9月7日起复牌, 为摘牌整理期起始日,摘牌整理期共十 个交易日,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2022年9月21日,公司股票将于2022年9月22日 终止挂牌。

  资料显示,志诚教育成立于2005年4月13日,主要从事教辅类图书的策划、设计和发行以及教育培训服务。其中,旗下志诚名师网校2006年3月25日正式开通,由安徽省首家省示范高中马鞍山二中与合肥志诚教育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创办,并吸引社会力量合作办学。2016年4月,志诚教育挂牌新三板。

原标题: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以思政课建设为引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宣传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全面加强北京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宣传,取得了积极进展。

  坚持首善标准,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感谋划推动工作

  北京高校具有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宣传的良好传统与工作基础。在新的形势下,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首善标准,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感进一步构建工作的大格局。一是抓顶层设计。制定《关于全面加强北京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宣传的实施意见》,就马克思主义学院及学科建设、思政课改革和专职教师激励等制定有力政策。加强宏观指导,大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二是抓关键少数。组织60所北京高校的党委书记、校长进行为期两周的脱产培训,专题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高校主要领导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三是抓投入保障。市级财政每年投入2.5亿元,全面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宣传工作。

  坚持问题导向,以开放的视野深化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

  要办好思政课,必须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突破。我们聚焦教学说服力感染力、针对性实效性还不够强这一突出问题,以开放的视野和创新的思路加强建设、推进改革,让课堂真正“实”起来、“活”起来、“动”起来。一是凝练教学内容。建立定期教学研讨、教学难点问题联合研究、理论与实践交互深化等日常性、基础性机制,帮助教师讲深讲透重点问题。二是破解难点问题。建设20个教学改革示范点,支持高校围绕内容体系、教学模式等关键问题探索创新,创造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的有益经验。三是集聚优质资源。开展“名家领读经典”活动,邀请名师大家为大学生共上一门思政课。

  坚持党管人才,以有力的举措打造高层次教师队伍

  思政课教师是党的理论队伍中一支重要力量,党必须要建好、用好这支队伍。一是注重全员培养,运用“互联网+”思维,建设“开放研修平台”,提高学习培训的覆盖面和实效性。二是注重名师引领,建设15个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三是注重激励保障。2016年起按照人均每月2000元的标准为全体一线专职思政课教师发放补贴,实施青年教师“扬帆资助计划”、骨干教师“择优资助计划”,为各层次教师成长发展提供支持。

  坚持主动引领,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开展理论创新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过程中,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师肩负着重要任务。北京市注重整合资源和力量,积极做好引领工作。一是强化协同创新。二是强化正面发声。三是强化成果培育。

  强化思想引领,创新方式方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省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问题为导向,强化组织领导,创新方式方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思想政治建设,努力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突出政治意识,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

  历届浙江省委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省委主要领导一任接着一任亲自抓。2005年,在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的主持下,浙江省委建立了省领导联系高校和定期为师生作形势政策报告制度。

  一是抓方向,明责任。2015年,省委高规格召开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省级四套班子领导参加。省领导带头通过上讲台对话、进入课堂听课、深入公寓交流,掌握一手信息,见微知著,查找问题,点睛明题。在省委的示范带动下,地方党委高度重视,建立完善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积极创新载体,改进作风;高校党委落实主体责任,真正明确思想政治工作在立校办学中的重要地位,狠抓落实,提高实效。

  二是抓细节,重实践。2012年,省委主要领导提出要从抓好学生公寓环境做起,全面加强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和管理服务工作。4年间,全省高校累计投入10多亿元改善学生公寓。

  三是抓短板,促改革。制定了《浙江省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实施方案》,推出了以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师素质、推进实践育人机制建设为重点的“双十”举措,出台了领导干部讲课听课等制度,并将思政理论课改革列入省委2014年度22项重点突破改革项目之一。通过一系列改革,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的满意度从2013年的68.8%逐年上升到2016年的82.6%。

  着眼实际实效,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生动实践,本身就是一部鲜活教材。我们探索实施了一系列具有浙江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新举措,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辅助教材体系。编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实践》《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等地方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初步形成了根植于浙江大地、立足于浙江人民实践、具有浙江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辅助教材体系。二是创新实践育人工作机制。实施“百校联百镇”“双百双进”工程,遴选100个乡镇(街道、社区)作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定点实践基地,校地长期合作育人。建立以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厅局级干部为主的特聘导师师资库,充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三是开展文化校园创建活动。广泛开展传承校训、传唱校歌活动,推动建好校史馆、博物馆,创建校园文化标志符号。做到师生对校园文化“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目前,我省文化校园建设正在12家试点高校的基础上,向全省高校全面铺开。

  落实主体责任,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陕西省委、省政府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青年学生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收到良好成效。

  强化党的领导,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构建大思政工作机制。省委常委会定期听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汇报,专题研究解决突出问题。省委制定了省领导联系高校制度和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要求省级领导每年至少到高校作一次报告。二是加强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领导。陕西省委决定单设高教工委,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创造性地开展高校巡视诊断工作,逐校把脉问诊,一校一策开药方,落实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责任。三是足额选好配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按照1∶200标准,核定增配高校专职辅导员编制1763名,并努力缓解高校思政课教师紧缺问题。高校辅导员职称评聘“单列指标、单设标准、单独评审”,提升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延安精神是陕西突出的政治优势和宝贵的教育资源。我们以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广泛开展延安精神进校园活动。一是推动延安精神进校园、进课堂。把延安精神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大力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党的光辉历史教育,用民族文化、革命传统和现代精神哺育青年学子,教育大学生坚定正确政治方向。二是开辟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组织大学生到延安、照金、马栏等革命旧址体悟革命传统,在今昔对比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三是在校园文化创建中凸显红色基因。各高校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新内涵,精心打造红色校园文化精品项目。

  创新教育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一是发挥延安大学辐射源作用。在我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延安大学建立延安精神教育基地,利用寒暑假组织大学生到枣园、杨家岭、南泥湾等红色教育景点开展现场教学,重温党的历史。二是精心培育典型,彰显延安精神的时代特色。先后推出了全国重大宣传典型西北大学理论物理学家侯伯宇教授、优秀党员专家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小麦育种专家赵瑜研究员、航天教育奠基人西北工业大学航空航天专家陈士橹院士、见义勇为大学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吴树强等一大批先进典型,用师生身边的榜样激励大学生自觉传承红色基因,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坚持实事求是,回应学生关切。充分发扬延安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同步解决。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等都有具体举措。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打造又红又专的引路人

  清华大学党委一贯高度重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教师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又红又专、爱国奉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传统和精神文化,确保始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把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贯彻到位。

  打造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堡垒

  学校注重占领思想政治工作制高点,拓展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将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到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是推动教师提升思想政治认识高度。党政班子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要求,带头学、领头做,打造“不漏气发动机”,为抓好全校思想政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延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频谱广度。成立党委书记、校长任双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将政治立场、立德树人表现作为教师聘用考核先置要求。建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要求教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对学生价值引导的核心内容。三是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深度。坚持用“清华师德”教育全体教师,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写入学校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以教师为主力组建网络引导队伍,在热点事件中积极发声,旗帜鲜明地批驳错误言论。

  以党建为龙头引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清华全校199个教师党支部全面覆盖教学科研一线,教师党员达2179人,党员比例占63.3%。

  一是筑牢党支部战斗堡垒。明确规定教师党支部的设置组成、职责要求及组织生活的次数、内容、形式。选齐配强党支部书记,九成以上支部书记由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二是激励教师党员当先锋、作表率。选树身边的优秀典型,向优秀共产党员学习。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按照“四讲四有”标准,深入开展新时期清华大学共产党员行为规范大讨论。三是“不断线”地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始终将对优秀教师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作为党委工作重点。党委班子成员直接联系重点教师发展对象,党支部选择学术带头人担任学术骨干中入党积极分子的联系人和介绍人,发挥“学术导师”和“政治导师”的引导作用。

  重点抓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注重思想引导。通过成立青年教师理论学习研究会,设立专项党建研究基金,组织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支持思政课教师赴境外研修交流等,不断深化青年教师对党的理论、国情社情和学校传统的认知认同。

  完善涵育机制。完善党务部门和院系党委的沟通机制,定期通报研判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培训引导。统筹整合“清华思客”“青椒乐享会”等渠道,帮助青年教师学习理论、感受文化、提高认识。

  强化发展支持。在科研启动经费、研究生名额、周转房等方面制定措施向青年教师倾斜,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条件。

  抓责任落实、方法创新、示范引领,做好高校基层党建

  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抓责任落实、抓方法创新、抓示范引领,让学院党组织强起来、党支部活起来、党员动起来,层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坚持严守规格、下足功夫,完善学校党委主导、学院党委主体、党支部主心骨、党员主人翁的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体系

  学校党委构建了“学校党委把方向出政策、发挥主导作用,学院党委强化保证监督、发挥主体作用,党支部主动发力、发挥主心骨作用,党员把自己摆进去、发挥主人翁作用”的责任体系。

  学校党委始终把主体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不断强化院(系)级党组织抓党建工作的主业主责意识;切实保障党支部发挥主心骨作用;不断激发党员爱党、忧党、兴党、护党的主人翁意识。

  坚持创新方法、围绕师生榜样和重大任务建支部,锤炼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支部作风

  学校党委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促进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确保中心任务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就渗透到哪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就体现到哪里。

  施行“大师+支部”模式,围绕党员专家建支部;施行“项目+支部”模式,围绕重大项目建支部;施行“教师+学生”模式,在教研室、研究所设置师生联合党支部;施行“榜样+支部”模式,围绕先进典型建支部。

  坚持精神引领、品牌带动、典型示范,推动全校形成了牢记总书记嘱托、成就国家和民族希望的浓厚氛围和自觉行动

  学校在基层党委全面推行精神引领、品牌带动、典型示范的有效做法,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一是坚持精神引领。认真组织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四进四信”教育教学,持续开展航天精神、铁人精神、马祖光精神等行业、地域和校本特色精神育人活动,面向新生上好入党启蒙第一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充满校园。学校每年有2000余名毕业生投身航天国防。

  二是坚持品牌带动。实施基层党建品牌战略,每年开展品牌立项200余项,产生了航天魂、学雷锋小组、学风督导队等一批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品牌,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的传承性系统性、吸引力感染力。

  三是坚持典型示范。完善了在重大攻关、急难险重、爱岗敬业等关键任务和日常考验中选树典型机制,创新设置了校、院(系)、支部三级榜样库,始终坚持先进事迹报告会制度,每年在重大时间节点评比表彰2000余人次,每年精选300多名师生进入榜样库,并从中按需遴选组合出各类先进事迹报告团,每年推出先进事迹报告会20余场。

  统筹育人资源,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价值引领核心作用

  上海大学把思政课作为人才培养核心课程,纳入“双一流”建设的重点任务,从课程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等多方面深化改革,将思政课建设成深受学生欢迎的热门课程。

  深化课程内容建设,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

  学校以思政课综合改革创新为重要突破口,挖掘整合各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积极拆除“学校和社会之墙,各学院、各专业、各部门之墙,教学与科研之墙,教与学之墙”,逐步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

  一方面深入研究教材,发挥中央马工程统编教材优势,组织教师深入系统研究思政课统编教材,鼓励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将教材语言转换为教学语言,不断增强理论说服力。另一方面开展集体备课,校领导全程参与,哲学社会科学其他专业教师共同讨论,“备理论”“备学生”“备热点”“备教学方法运用”,遵循教学规律,贴近学生特点,将党的创新理论有计划、分专题地进入课堂,根植于大学生思想深处。

  加强师资建设,打造一支让学生满意的教师队伍

  学校注重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引导专业课教师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构建让教师想教好、能教好的工作机制。

  聚焦思政课教师能力提升,构建“立交桥”式培养体系。我们一方面邀请全国知名专家来校讲学,一方面每年选派思政课教师交流访学。这些教师既传播了中国声音,也将世界视野引入思政课堂。

  首创“项链模式”,实现多学科师资协同育人。坚持探索在思政课堂引入名师大家、党政领导、企业高管等各条战线优秀人才,建立了思政课特聘教授资源库,将教师单兵作战变为团队作战。

  依托同城平台,实现资源共享。2014年起,上海市在我校试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同城平台计划”,我校专门设立招生名额,邀请全市高校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博导、硕导,组建联合导师团队,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水平。

  加强教学方法改革,用问题导向增强教学有效性

  学校强调思政课教学的问题意识,逐步构建形成从案例导入到理论分析、从实践探索到问题解读的“四板块”知行统一教学模式。

  开展“问题解析式”教学方法改革,在实践中收集整理学生原始问题近10万个,建立了多角度、多层面的课程教学问题库,编撰出版《思考与解读》《释疑与解惑》《教学与实证》等系列教学研究成果。注重话语体系转化,贴近学生思想特点。帮助教师树立“把理论融入故事,用故事讲清道理,以道理赢得认同”的教学理念。注重运用信息技术,贴近学生接受习惯。建立思政课“微课程”视频库,形成一种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满足学生自学需要的新型网络教学模式。

  抢占互联网阵地,探索大学生思政教育新路径

  华南师范大学积极抢占网络新阵地,按照“知行合一、自主发展、为人师表”的育人理念,探索出一条“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借助网络大数据,把握学生思想新动态

  学校利用网络调查问卷、网络行为数据等技术手段,持续多年对全校学生政治观点、思想动态、心理健康、学习状况、关注热点、生活需求等方面数据进行系统采集、动态观测与综合分析。依托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建立广东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数据库,与共青团广东省委共建“广东青年大数据与云计算实验室”,对广东147所高校近200万名大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状况进行追踪分析。

  打造校园云媒体,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空间

  学校深入实施“互联网+创新人才培养”行动计划,构建集资源、教学、学习、实践于一体的思政课网络教育教学平台。打造“晚安华师”“紫荆青年”等“校媒群”,引导培育优秀教师和学生开通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牵头组建广东高校新媒体联盟,搭建杰出校友与在校生网络交流平台,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学校构建起了课内与课外、校内和校外、入学前到毕业后的立体化、跨时空、零距离的网络思政教育互动空间。

  嵌入生活微时间,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资源

  学校针对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大量“碎片化”时间和网络实时传播、无缝衔接的特点,大力推进“互联网+教学资源”建设,围绕思政课、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和实践要求,持续开发和建设了一大批精品课程、专业教学案例和基于学习、实习、实践的再生性学习资源。整合学校历史故事、各类仪式典礼、文化艺术活动、优秀师生案例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转换开发为网络视频、卡通动漫等网络文化产品。通过图片、文字、声音和视频等有形载体,组织师生开发诸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吉祥物“萌小兔”、各类表情包、主题漫画、微视频等阳光文化产品,及时传递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打造出一个学生喜闻乐见、时时处处受教育的网上精神家园。

  突出师生双主体,构建网络思想引领新机制

  针对网络社交平等、互动的特点,学校构建起“教师引导、朋辈引领、知行合一”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机制。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组建以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工作干部为主体的网络思政工作队伍,主动触网、善于用网、借网育人,通过网络空间研判学生思想动态,借助网络平台主动发声发言,发挥专业优势进行释疑解惑。另一方面,充分发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团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指导学生参与正能量的网络互动,形成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认识、砥砺品格、朋辈相携、为人师表的新型育人机制。

  创新党建联动机制,拓展立德树人渠道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注重抓关键,发挥好学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

  完善党建工作机制,把党建工作分解为五大类22项,细化为56个指标,建立学校党委“三重一大”决策等内控管理标准化流程31个,明确任务要求、质量目标和评价标准,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构建起党建工作全程跟踪、全程记录、全程检查、全程考核的质量管理体系,并贯穿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学校主要领导自觉遵守末位发言的议事规则。

  注重抓基础,发挥好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坚持把党支部建在学生社团、公寓、实践基地,建在科研平台、实验中心和课题项目组,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专业建设、素质教育、技能训练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积极开展把优秀教职工培养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能手的“双向培养工程”。组建了以教师党员和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为骨干的6支网络媒体团队,搭建起“三网、两微、两台、一报、一屏”九大宣传平台,挖掘身边典型。组织师生党员突击队,参与抗震救灾交通“生命线”抢通、重建等重大任务。组织师生党员深入贫困地区开展农村公路勘测、渡口调查和桥隧检测。学校各系党总支结合专业优势,为贫困地区免费开展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培训,260余名适龄学生和帮扶对象受益。

  加强主渠道建设,发挥好课堂育人功能

  学校改革考评办法,从主观努力度、行为实践度、知识掌握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培养学生知行合一、崇德尚能的思想道德素质。制定专业课的教学、育人“双大纲”,建立“学业导师+辅导员”制度,在专业教学和班级管理过程中,切实做到既授业又树德。实行素质教育学分制,把思想道德、职场素质、就业创业、基础能力、健康与安全细化为42个指标进行量化考核,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加强主阵地建设,发挥好校园文化育人作用

  开展大学生艺术节、宿舍文化节、校园读书节和创新创业大赛、技术技能大赛、百科知识竞赛等“三节三赛”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端正“先修身、后修路”的职业态度,激发“蜀道天堑变通途”的职业信念。组织学生深入开展勤工助学、“三下乡”志愿服务等活动,在实践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理念,把学生宿舍建成“思想教育、文化交流、行为养成”的素质提升基地。充分发挥“易班”综合互动社区的作用,建成“党旗飘飘”微信群、网上团校等网络教育平台,定期开展网络知识竞赛,及时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责编:郝孟佳、熊旭)

近日,教育部印发《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等五个文件(以下简称《能力标准》),分别明确中学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基本能力,即师德践行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一起来看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的解读——

一、《能力标准》出台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改革对于严把教师入口关、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完善教师资格准入办法,吸引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2020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进师范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改革,建立健全教师教育院校对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进行考核的制度,加快推进允许教育类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9月,教育部印发《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免试认定改革方案》),实施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免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认定取得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要求实施免试认定改革的高等学校,根据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建立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制度。

出台《能力标准》,旨在进一步加强师范类专业建设,建立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制度,推动教师教育院校将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和大纲融入到日常教学、学业考试和相关培训中,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从源头上提升教师队伍教书育人的能力水平。

二、《能力标准》的研制过程是怎样的?

《能力标准》的研制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工作阶段:

一是文件研制起草。2020年9月,组织专家进行文件研制集中办公。结合中小幼职特五类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要求的共性和特性进行研究,梳理行文思路,明确文件框架,形成《能力标准》征求意见稿。

二是广泛征求意见。2020年11-12月,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高等学校、国家教师教育咨询专家委员会、各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等的意见,进行汇总、整理。

三是修改完善成稿。2021年1月以来,根据各方反馈意见进行反复研究、修改、完善,形成《能力标准》。

三、《能力标准》研制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一是着眼新时代教师培养目标。围绕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培养,突出师德师风第一标准,细化师范生实践能力要求,基于师范生能达到的实际水平,强调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相匹配的教书育人能力素质提升,与时俱进,守正创新。

二是坚持做好分类指导。根据《免试认定改革方案》要求,《能力标准》服务高校加强培养过程性考核和组织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测试的需要,按照中学、小学、幼儿园、职业教育、特殊教育五类师范生教育教学基本能力进行分类指导,突出专业特色。

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系统设计。《能力标准》研制对标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毕业要求”,按照“一践行,三学会”(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的基本框架行文,融入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考试大纲以及中小幼职特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相关要求,指导各校加强师范类专业建设,提升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水平。

四、《能力标准》主要内容有哪些?

《能力标准》共五个文件,分别明确中学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基本能力。每个文件分四个部分提出四大能力,即师德践行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第一部分为师德践行能力,包括遵守师德规范、涵养教育情怀两方面,强调知行合一,从知、情、意、行等方面引导师范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

第二部分为教学实践能力(其中学前教育专业为保育和教育实践能力),主要从掌握专业知识、学会教学设计、实施课程教学(学前教育专业为开展环境创设和游戏活动、实施教育活动)等方面,对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所需的基本能力提出了细化要求。

第三部分为综合育人能力,主要从开展班级指导、实施课程育人、组织活动育人等方面强调教育“育人为本”的本质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第四部分为自主发展能力,从注重专业成长、主动交流合作两方面,突出终身学习、自主发展,以及在学习共同体中不断提升专业水平的意识和能力。

五、下一步推动落实《能力标准》有哪些工作举措?

一是加强宣传解读。把宣传解读《能力标准》作为《免试认定改革方案》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各地、相关学校全面准确理解,严格贯彻执行。

二是深入推动落实。支持各地及相关学校结合实际,不断完善免试认定改革具体实施办法,尤其是督促实施免试认定改革的高等学校根据《能力标准》,尽快建立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制度,加强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培养过程性考核,统一组织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测试等,深入推进免试认定改革。

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

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

1.1.1【理想信念】

l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内容,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能够在教书育人实践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l 树立职业理想,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1.1.2【立德树人】

l 理解立德树人的内涵,形成立德树人的理念,掌握立德树人途径与方法,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实施素质教育,依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开展教育教学,培育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1.1.3【师德准则】

l 具有依法执教意识,遵守宪法、民法典、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实践中能履行应尽义务,自觉维护学生与自身的合法权益。

l 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涵与要求,在教育实践中遵守《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能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相关道德规范问题。

1.2.1【职业认同】

l 具有家国情怀,乐于从教,热爱教育事业。认同教师工作的价值在于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了解中学教师的职业特征,理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与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创造条件帮助学生自主发展。

l 领会中学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和意义,认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理念。

1.2.2【关爱学生】

l 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关注学生成长,保护学生安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l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发展的权利,保护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独立性和选择性,关注个体差异,相信每名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乐于为学生创造发展的条件和机会。

1.2.3【用心从教】

l 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在教育实践中能够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与班主任工作职责,积极钻研,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

1.2.4【自身修养】

l 具有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有较强的情绪调节与自控能力,能积极应变,比较合理地处理问题。

l 掌握一定的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审美能力。

l 仪表整洁,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符合教师礼仪要求和教育教学场景要求。

2.1.1【教育基础】

l 掌握教育理论的基本知识,能够遵循中学教育规律,结合中学生认知发展特点,运用教育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2.1.2【学科素养】

l 了解拟任教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体系结构与思想方法,能分析其对学生素养发展的重要价值,理解拟任教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内涵。

2.1.3【信息素养】

l 了解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掌握信息化教学设备、软件、平台及其他新技术的常用操作,了解其对教育教学的支持作用。具有安全、合法与负责任地使用信息与技术,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的意识。

2.1.4【知识整合】

l 了解拟任教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了解学习科学相关知识,掌握学科教学知识与策略,能够结合社会生活实践,有效开展学科教学活动。

l 了解融合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掌握随班就读的基本知识及相关政策,基本具备指导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能力。

2.2.1【熟悉课标】

l 熟悉拟任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逻辑和体系结构,能够正确处理课标与教材的关系,具有依据课标进行教学的意识和习惯。

2.2.2【掌握技能】

l 具备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普通话与相关学科实验操作等教学基本功,通过微格训练学习,系统掌握导入、讲解、提问、演示、板书、结束等课堂教学基本技能操作要领与应用策略。能依据单元内容进行整体设计,科学合理地依据教学目标及内容设计作业,并实施教学。

2.2.3【分析学情】

l 了解分析中学生学习需求的基本方法,能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习经验和兴趣特点,分析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预判学生学习的疑难处。

2.2.4【设计教案】

l 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理解本课(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以及与其他课(单元)的关系,能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情分析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设计学习活动,选择适当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和环节,科学设计评价内容与方式,形成教案与学案。

2.3.1【情境创设】

l 能够创设教学情境,建立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3.2【教学组织】

l 基本掌握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的形式和策略,能够科学准确地呈现和表达教学内容,控制教学时间和教学节奏,合理设置提问与讨论,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学习,达成学习目标。

2.3.3【学习指导】

l 能够依据学科特点、中学生认知特征和个体差异,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注重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帮助学生针对学习重点与难点进行有效学习。

l 知道不同类型的信息技术资源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和学习体验方面的作用,合理选择与整合信息技术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和个性化学习体验。

l 能够运用课堂结束技能,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合理布置作业。

2.3.4【教学评价】

l 树立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理念,理解教育评价原理,掌握试题命制的方法与技术。能够在教学实践中结合作业反馈等实施过程评价,初步运用增值评价,合理选取和运用评价工具,评价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l 能够利用技术工具收集学生学习反馈,跟踪、分析教学与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形成基于学生学习情况诊断和改进教学的意识。

3.1.1【育德意识】

l 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以及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和个性特征,能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

3.1.2【班级管理】

l 基本掌握班集体建设、班级教育活动组织的方法。熟悉教育教学、中学生成长生活等相关法律制度规定,能够合理分析解决教学与管理实践相关问题。

l 基本掌握学生发展指导、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能够利用技术手段收集学生成长过程的关键信息,建立学生成长电子档案。能够初步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开展班级指导活动。

l 熟悉校园安全、应急管理相关规定,了解中学生日常卫生保健、传染病预防、意外伤害事故处理等相关知识,掌握面临特殊事件发生时保护学生的基本方法。

3.1.3【心理辅导】

l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了解中学生身体、情感发展的特性和差异性,基本掌握心理辅导方法,能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

3.1.4【家校沟通】

l 掌握人际沟通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拓宽师生、家校沟通交流的渠道和途径,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社区等进行有效交流。

3.2.1【育人理念】

l 具有教书育人意识。理解拟任教学科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注重课程教学的思想性,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3.2.2【育人实践】

l 理解学科核心素养,掌握课程育人方法和策略。能够在教育实践中,结合课程特点,挖掘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合理设计育人目标、主题和内容,有机开展养成教育,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体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3.3.1【课外活动】

l 了解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知识,掌握相关技能与方法,能组织中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3.3.2【主题教育】

l 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学会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中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4.1.1【发展规划】

l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具有终身学习与自主发展的意识。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动态和发展情况,制定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4.1.2【反思改进】

l 具有反思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素养,初步掌握教育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够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自我诊断,提出改进思路。

4.1.3【学会研究】

l 初步掌握学科研究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能用以分析、研究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具有撰写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的基本能力。

l 掌握专业发展所需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能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自主学习。

4.2.1【沟通技能】

l 具有阅读理解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l 掌握基本沟通合作技能与方法,能够在教育实践、社会实践中与同事、同行、专家等进行有效沟通交流。

4.2.2【共同学习】

l 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掌握团队协作的基本策略,了解中学教育的团队协作类型和方法,具有小组互助、合作学习能力。

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

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

1.1.1【理想信念】

l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内容,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能够在教书育人实践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l 树立职业理想,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1.1.2【立德树人】

l 理解立德树人的内涵,形成立德树人的理念,掌握立德树人途径与方法,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实施素质教育,依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开展教育教学,培育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1.1.3【师德准则】

l 具有依法执教意识,遵守宪法、民法典、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实践中能履行应尽义务,自觉维护学生与自身的合法权益。

l 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涵与要求,在教育实践中遵守《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能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相关道德规范问题。

1.2.1【职业认同】

l 具有家国情怀,乐于从教,热爱教育事业。认同教师工作的价值在于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了解小学教师的职业特征,理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与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创造条件帮助学生自主发展。

l 领会小学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和意义,认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理念。

1.2.2【关爱学生】

l 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关注学生成长,保护学生安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l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发展的权利,保护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独立性和选择性,关注个体差异,相信每名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乐于为学生创造发展的条件和机会。

1.2.3【用心从教】

l 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在教育实践中能够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与班主任工作职责,积极钻研,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

1.2.4【自身修养】

l 具有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有较强的情绪调节与自控能力,能积极应变,比较合理地处理问题。

l 掌握一定的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审美能力。

l 仪表整洁,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符合教师礼仪要求和教育教学场景要求。

2.1.1【教育基础】

l 掌握教育理论的基本知识,能够遵循小学教育规律,结合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运用教育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2.1.2【学科素养】

l 掌握主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学科知识体系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兼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一定的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

l 熟悉常见的儿童科普读物和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和肢体语言表达能力。

2.1.3【信息素养】

l 了解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掌握信息化教学设备、软件、平台及其他新技术的常用操作,了解其对教育教学的支持作用。具有安全、合法与负责任地使用信息与技术,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的意识。

2.1.4【知识整合】

l 了解学科整合在小学教育中的价值,了解学习科学相关知识,以及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与小学生生活实践的联系。具有一定的跨学科知识,能指导综合性学科教学活动。

l 了解融合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掌握随班就读的基本知识及相关政策,基本具备指导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能力。

2.2.1【熟悉课标】

l 熟悉拟任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逻辑和体系结构,合理掌握不同学段目标与内容的递进关系,具有依据课标进行教学的意识和习惯。

2.2.2【掌握技能】

l 具备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与相关学科实验操作等教学基本功,通过微格训练学习,系统掌握导入、讲解、提问、演示、板书、结束等课堂教学基本技能操作要领与应用策略。能依据单元内容进行整体设计,科学合理地依据教学目标及内容设计作业,并实施教学。

2.2.3【分析学情】

l 了解分析小学生学习需求的基本方法,能根据小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习经验和兴趣特点,分析教学内容与学生已学知识的联系,预判学生学习的疑难处。

2.2.4【设计教案】

l 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理解本课(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以及与其他课(单元)的关系,能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情分析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设计学习活动,选择适当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和环节,科学设计评价内容与方式,形成教案与学案。

l 了解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知识,能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兴趣进行教学设计。

2.3.1【情境创设】

l 能够创设教学情境,建立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3.2【教学组织】

l 基本掌握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的形式和策略,能够科学准确地呈现和表达教学内容,根据小学生课堂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活动,控制教学时间和教学节奏,合理设置提问与讨论,引发小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学习,达成学习目标。

2.3.3【学习指导】

l 依据小学生认知特点、学习心理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注重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引导小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保护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小学生的广泛兴趣、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l 知道不同类型的信息技术资源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和学习体验方面的作用,合理选择与整合信息技术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和个性化学习体验。

l 能够运用课堂结束技能,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合理布置作业。

2.3.4【教学评价】

l 树立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理念,理解教育评价原理,掌握试题命制的方法与技术。能够在教学实践中结合作业反馈等实施过程评价,初步运用增值评价,合理选取和运用评价工具,评价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l 能够利用技术工具收集学生学习反馈,跟踪、分析教学与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形成基于学生学习情况诊断和改进教学的意识。

3.1.1【育德意识】

l 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小学生品行养成的特点和规律,能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3.1.2【班级管理】

l 基本掌握班集体建设、班级教育活动组织的方法。熟悉教育教学、小学生成长生活等相关法律制度规定,能够合理分析解决教学与管理实践相关问题。

l 基本掌握学生发展指导、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能够利用技术手段收集学生成长过程的关键信息,建立学生成长电子档案。能够初步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开展班级指导活动。

l 熟悉校园安全、应急管理相关规定,了解小学生日常卫生保健、传染病预防、意外伤害事故处理等相关知识,掌握面临特殊事件发生时保护学生的基本方法。

3.1.3【心理辅导】

l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了解小学生身体、情感发展的特性和差异性,基本掌握心理辅导方法,能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

3.1.4【家校沟通】

l 掌握人际沟通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拓宽师生、家校沟通交流的渠道和途径,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社区等进行有效交流。

3.2.1【育人理念】

l 具有教书育人意识。理解拟任教学科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注重课程教学的思想性,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3.2.2【育人实践】

l 理解学科核心素养,掌握课程育人方法和策略。能够在教育实践中,结合课程特点,挖掘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合理设计育人目标、主题和内容,有机开展养成教育,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体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3.3.1【课外活动】

l 了解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知识,掌握相关技能与方法,能组织小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3.3.2【主题教育】

l 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学会组织主题教育、少先队、社团活动,对小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4.1.1【发展规划】

l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具有终身学习与自主发展的意识。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动态和发展情况,制定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4.1.2【反思改进】

l 具有反思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素养,初步掌握教育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够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自我诊断,提出改进思路。

4.1.3【学会研究】

l 初步掌握教育教学科研的基本方法,能用以分析、研究小学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具有撰写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的基本能力。

l 掌握专业发展所需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能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自主学习。

4.2.1【沟通技能】

l 具有阅读理解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l 掌握基本沟通合作技能与方法,能够在教育实践、社会实践中与同事、同行、专家等进行有效沟通交流。

4.2.2【共同学习】

l 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掌握团队协作的基本策略,了解小学教育的团队协作类型和方法,具有小组互助、合作学习能力。

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

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

1.1.1【理想信念】

l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内容,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能够在教书育人实践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l 树立职业理想,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1.1.2【立德树人】

l 理解立德树人的内涵,形成立德树人的理念,掌握立德树人途径与方法,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实施素质教育,依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开展教育教学。

1.1.3【师德准则】

l 具有依法执教意识,遵守宪法、民法典、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实践中能履行应尽义务,自觉维护幼儿与自身的合法权益。

l 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涵与要求,在教育实践中遵守《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能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相关道德规范问题。

1.2.1【职业认同】

l 具有家国情怀,乐于从教,热爱教育事业。认同教师工作的价值在于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了解幼儿教师的职业特征,理解教师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创造条件激发幼儿好奇心、求知欲,积极引领幼儿行为,帮助幼儿自主发展。

l 领会学前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和意义,认同促进幼儿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理念。

1.2.2【关爱幼儿】

l 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幼儿,关注幼儿成长,保护幼儿安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l 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保护幼儿游戏的自主性、独立性和选择性,关注个体差异,相信每名幼儿都有发展的潜力,乐于为幼儿创造发展的条件和机会。

1.2.3【用心从教】

l 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在教育实践中能够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积极钻研,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

1.2.4【自身修养】

l 具有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有较强的情绪调节与自控能力,能积极应变,比较合理地处理问题。

l 掌握一定的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审美能力。

l 仪表整洁,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符合教师礼仪要求和教育教学场景要求。

二、保育和教育实践能力

2.1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

2.1.1【保育教育基础】

l 掌握科学照料幼儿日常生活的基本方法,了解幼儿日常卫生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处理的相关知识,掌握面临特殊事件发生时保护幼儿的基本方法。

l 掌握教育理论的基本知识和3—6岁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具备观察、分析与评价幼儿行为的能力。熟悉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和基本原则。

l 认识融合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了解有特殊需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策略,掌握随班就读的基本知识及相关政策,基本具备指导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能力。

2.1.2【领域素养】

l 掌握幼儿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理解幼儿园各领域教育之间的联系,能在教育实践中综合运用各领域知识,实现各领域教育活动内容相互渗透。

2.1.3【信息素养】

l 了解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具有安全、合法与负责任地使用信息与技术的意识。

2.2.1【创设物质环境】

l 能够创设安全、适宜、全面,有助于促进幼儿成长、学习、游戏的物质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和制作适合的玩教具和学习材料。

2.2.2【营造心理环境】

l 理解教师的态度、情绪、言行在幼儿园及班级心理环境形成中的重要性。能够构建和谐的师幼关系,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幼儿感受到安全、舒适。

l 能够安排和组织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主要环节,具有将教育渗透一日生活的意识,能够与保育员协同开展班级常规保育和卫生工作。

2.4.1【满足游戏需要】

l 了解幼儿游戏的类型和主要功能,根据各年龄阶段幼儿的游戏特点,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

2.4.2【创设游戏环境】

l 能够合理、有效地规划和利用户内外游戏活动空间,能够根据幼儿的发展和需要创设相应的活动区,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引发和促进幼儿的游戏。

2.4.3【支持幼儿游戏】

l 能够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伙伴和材料,支持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满足。

l 学会观察分析幼儿的游戏,支持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

2.5.1【设计教育活动方案】

l 能够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以及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年龄特点,选择教育内容,确定活动目标,设计教育活动方案。

2.5.2【组织教育活动】

l 学会运用各种适宜的方式实施教育活动,鼓励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探索、交流合作、积极表达,能够有效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并根据幼儿的需要给予适宜的指导。

2.5.3【实施教育评价】

l 了解幼儿园教育评价的目的与方法,运用观察、谈话、家园联系、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了解和评价幼儿。能够基于幼儿身心特点,利用技术工具分析幼儿学习过程、收集幼儿学习反馈。

l 能够运用评价结果,分析、改进教育活动开展,促进幼儿发展。

l 树立幼儿为本、德育为先理念,了解幼儿社会性-情感发展的规律和个性特征,能有针对性地开展育人工作。

l 具有教书育人意识。理解活动育人的功能,能够在保教活动中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为培养幼儿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奠定基础。

l 掌握活动育人的方法和策略,基于幼儿的身心特点合理设计育人目标、活动主题与内容,能够抓住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开展随机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亲社会行为。

l 熟悉校园安全、应急管理相关规定,基本掌握班级空间规划、班级常规管理等工作要点。熟悉幼儿教育及幼儿成长生活等相关法律制度规定,能够合理分析解决幼儿教育与管理实践相关问题。

l 关注幼儿心理健康,了解幼儿身体、情感发展的特性和差异性,掌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及时发现和赏识每个幼儿的点滴进步,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积极性、自信心,能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

l 掌握人际沟通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拓宽家园沟通交流的渠道和途径,积极主动与家长进行有效交流。

l 掌握开展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各种协同活动的方式方法,能够开展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

4.1.1【发展规划】

l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具有终身学习与自主发展的意识。根据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动态和发展情况,制定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4.1.2【反思改进】

l 具有反思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素养,初步掌握教育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够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自我诊断,提出改进思路。

4.1.3【学会研究】

l 初步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能用以分析、研究幼儿教育实践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具有总结和提升实践经验的能力。

l 掌握专业发展所需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能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自主学习。

4.2.1【沟通技能】

l 具有阅读理解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l 掌握基本沟通合作技能与方法,能够在教育实践、社会实践中与同事、同行、专家等进行有效沟通交流。

4.2.2【共同学习】

l 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掌握团队协作的基本策略,了解学前教育的团队协作类型和方法,具有小组互助、合作学习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师范生

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

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

1.1.1【理想信念】

l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内容,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能够在教书育人实践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l 树立职业理想,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1.1.2【立德树人】

l 理解立德树人的内涵,形成立德树人的理念,掌握立德树人途径与方法,能够在教育实践中按照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依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开展教育教学,积累培育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经验。

1.1.3【师德准则】

l 具有依法执教意识,遵守宪法、民法典、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实践中能履行应尽义务,自觉维护学生与自身的合法权益。

l 理解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涵与要求,在教育实践中遵守《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能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相关道德规范问题。

1.2.1【职业认同】

l 具有家国情怀,乐于从教,热爱教育事业。认同教师工作的价值在于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了解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特征,理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与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创造条件帮助学生自主发展。

l 领会职业教育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价值和意义,认同促进学生德技双修而有个性地发展的理念。

1.2.2【关爱学生】

l 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关注学生成长,保护学生安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l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发展的权利,将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与品德养成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职业习惯。树立人人成才的观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乐于为学生就业创业创造条件和机会。

1.2.3【用心从教】

l 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在教育实践中能够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与班主任工作职责,树立“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做中学、做中教”的理念,钻研技术、研究教育,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

1.2.4【自身修养】

l 具有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有较强的情绪调节与自控能力,能积极应变,比较合理地处理问题。

l 掌握一定的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职业素养和审美能力。

l 仪表整洁,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符合教师礼仪要求、教育教学场景和职场规范要求。

l 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树立质量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在专业实践和教育实践中,秉承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等职业精神。

2.1.1【教育基础】

l 掌握职业教育理论的基本知识,能够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认知发展特点,运用职业教育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2.1.2【专业素养】

l 系统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和常用的专业教学方法。了解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标准,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技术前沿,掌握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了解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背景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2.1.3【信息素养】

l 了解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掌握信息化教学设备、软件、平台及其他新技术的常用操作,了解其对教育教学的支持作用。具有安全、合法与负责任地使用信息与技术,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的意识。

2.1.4【知识整合】

l 认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特点,具有跨学科、跨领域整合知识的意识,了解学习科学相关知识,能够整合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专业知识与教育知识,掌握理实一体化课程、专业教学知识与策略,指导专业教学与实践活动。

l 了解融合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掌握随班就读的基本知识及相关政策,基本具备指导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能力。

2.2.1【操作能力】

l 掌握技术技能形成规律,具备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有企业实践、技能大赛等经历,或参与学生职业技能考核评价初步体验。

2.2.2【获取证书】

l 关注国家资历框架发展要求,熟悉“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考取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

2.3.1【熟悉标准】

l 熟悉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掌握拟任教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和教材,理解所教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逻辑和体系结构,具有依据标准进行教学的意识和习惯。

2.3.2【掌握技能】

l 具备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与普通话等教学基本功,通过微格训练和实训基地训练,系统掌握导入、讲解、提问、演示、操作、板书、结束等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基本技能操作要领与应用策略。初步掌握职业教育模块化教学技能。

2.3.3【分析学情】

l 了解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需求的基本方法,能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学习特点和经验,分析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的联系,预判学生学习的疑难处。

2.3.4【设计教案】

l 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理解本课(模块)在教材中的地位以及与其他课(模块)的关系,能够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情分析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合理设计理实一体的学习活动,选择适当的学习资源和专业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和实践环节,能够会同企业制订实习教学方案,科学设计评价内容与方式,形成教案与学案。

2.4.1【情境创设】

l 能够基于职业岗位工作创设安全、真实或仿真的职业情境与和谐的学习情境,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技能训练活动。

2.4.2【教学组织】

l 基本掌握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的形式和策略,尝试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教材,结合专业特点,以学生为主体,采取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科学准确地呈现和表达教学内容,控制教学时间和教学节奏,合理设置提问与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参与技术技能训练,达成学习目标。

2.4.3【学习指导】

l 能够依据专业特点、技术技能形成规律、学生认知特征和个体差异,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注重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促进学生初步掌握技术技能。

l 知道不同类型的信息技术资源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和学习体验方面的作用,合理选择与整合信息技术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和个性化学习体验。

l 掌握课堂教学或实训教学总结的方法,能够引导学生对学习或技能训练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合理布置作业或训练项目。

2.4.4【教学评价】

l 树立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理念,理解教育评价原理,掌握职业教育教学评价的方法与策略,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实施过程评价,初步运用增值评价,合理选取和运用评价工具,运用表现性评价等方法,评价学习活动、学习成果和技能水平。

l 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收集学生学习和企业实践反馈,跟踪、分析教学与学生学习过程、技能形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形成基于学生学习情况诊断和改进教学的意识。

3.1.1【育德意识】

l 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原理与方法,以及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规律和个性特征,能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

3.1.2【班级管理】

l 基本掌握班集体建设、班级教育活动组织的方法。熟悉教育教学、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成长生活等相关法律制度规定,能够合理分析解决教学与管理实践相关问题。

l 基本掌握学生发展指导、综合职业素质评价的方法,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学生成长过程的关键信息,建立学生成长电子档案。能够初步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开展班级指导活动。

l 熟悉校园安全、应急管理相关规定,了解学生日常卫生保健、传染病预防、实习安全管理和意外伤害事故处理的相关知识,掌握面临特殊事件发生时保护学生的基本方法。

3.1.3【心理辅导】

l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身体、情感发展的特性和差异性,基本掌握心理辅导方法,能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

3.1.4【家校沟通】

l 掌握人际沟通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拓宽师生、家校、校企沟通交流的渠道和途径,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企业、社区等进行有效交流。

3.1.5【职业指导】

l 了解国家就业形势和政策,掌握职业指导、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途径和方法,有参与学业辅导、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活动的初步体验。

3.2.1【育人理念】

l 具有教书育人意识。理解拟任教专业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注重课程教学的思想性,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3.2.2【育人实践】

l 理解职业核心素养,掌握课程育人方法和策略。能够在教育实践中,结合课程特点,挖掘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职业道德养成相结合,合理设计育人目标、主题和内容,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有机开展养成教育,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体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3.3.1【课外活动】

l 了解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知识,掌握相关技能与方法,结合职业教育特色,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3.3.2【主题教育】

l 了解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学会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4.1.1【发展规划】

l 了解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具有终身学习与自主发展和定期到企业实践的意识。根据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动态和发展情况,制定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4.1.2【反思改进】

l 具有反思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素养,初步掌握职业教育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够结合行业企业需求,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自我诊断,提出改进思路。

4.1.3【学会研究】

l 初步掌握职业教育教学科研的基本方法,能用以分析、研究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具有撰写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的基本能力。

l 掌握专业发展所需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能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自主学习。

4.2.1【沟通技能】

l 具有阅读理解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l 掌握基本沟通合作技能与方法,能够在教育实践、企业实践、社会实践中与同事、同行、行业企业人员、专家等进行有效沟通交流。

4.2.2【共同学习】

l 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掌握团队协作的基本策略,了解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团队协作类型和方法,熟悉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小组学习,具有小组互助、合作学习能力。

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

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

1.1.1【理想信念】

l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内容,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能够在教书育人实践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l 树立职业理想,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1.1.2【立德树人】

l 理解立德树人的内涵,形成立德树人的理念,掌握立德树人途径与方法,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实施素质教育,依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开展教育教学,积极创造条件培育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1.1.3【师德准则】

l 具有依法执教意识,遵守宪法、民法典、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实践中能履行应尽义务,自觉维护学生与自身的合法权益。

l 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涵与要求,在教育实践中遵守《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能分析解决特殊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相关道德规范问题。

1.2.1【职业认同】

l 具有家国情怀,乐于从教,热爱教育事业。认同教师工作的价值在于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了解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特征,理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学生健康成长、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引路人,创造条件帮助学生自主发展。

l 领会特殊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和意义,认同特殊教育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独特性、复杂性,具有人道主义精神、正确的价值观和残疾人观、特殊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认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理念。

1.2.2【关爱学生】

l 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公正、平等、积极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关注学生成长,保护学生安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l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发展的权利,保护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独立性和选择性,关注个体差异,相信每名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为学生发展提供合适的教育,最大限度地开发潜能,补偿缺陷。

1.2.3【用心从教】

l 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在教育实践中能够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与班主任工作职责,积极钻研,富有爱心、责任心、恒心,工作细心、耐心。

1.2.4【自身修养】

l 具有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有较强的情绪调节与自控能力,能积极应变,比较合理地处理问题。

l 掌握一定的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审美能力。

l 仪表整洁,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符合教师礼仪要求和教育教学场景要求。

2.1.1【教育基础】

l 掌握特殊教育理论的基本知识,能够遵循特殊教育规律,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与普遍规律性,运用特殊教育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特殊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2.1.2【学科素养】

l 掌握拟任教学科知识体系,了解不同类型特殊教育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体系与思想方法,了解与所教学科或所服务类型相关的特殊教育康复训练和行为干预等基本知识与方法,并能在教育实践中正确加以运用。掌握特殊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

2.1.3【信息素养】

l 了解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掌握信息化教学设备、软件、平台及其他新技术的常用操作,了解其对特殊儿童学习和特殊教育教学的支持作用。具有安全、合法与负责任地使用信息与技术,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的意识。

2.1.4【知识整合】

l 了解学习科学相关知识,了解特殊教育的跨学科性质和相关服务领域,以及拟任教学科与其他学科和社会生活的联系,并能初步加以整合。掌握随班就读和融合教育必备的知识技能及相关政策。

2.2.1【熟悉课标】

l 熟悉拟任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逻辑和体系结构,能够正确处理课标与教材的关系,具有依据课标进行教学的意识和习惯。

2.2.2【掌握技能】

l 具备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与普通话、国家通用盲文、国家通用手语等教学基本功,通过微格训练学习,系统掌握导入、讲解、提问、演示、板书、结束等课堂教学基本技能操作要领与应用策略。能够依据单元内容或主题进行整体设计,并实施教学。

2.2.3【分析学情】

l 能够初步运用合适的工具与方法,评估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与特殊教育需要,能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习经验和兴趣特点,分析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预判学生学习的疑难处。

2.2.4【设计教案】

l 准确把握教学内容,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和个别化教育活动方案,能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认知特征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设计学习活动,选择适当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和环节,科学设计评价内容与方式,形成教案与学案。

2.3.1【情境创设】

l 能够创设安全、平等、适宜、融合的教学情境,建立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

2.3.2【教学组织】

l 基本掌握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的形式和策略,能够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进行集体、小组和个别化教学,科学准确地呈现和表达教学内容,控制教学时间和教学节奏,合理设置提问与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有效参与学习活动,达成学习目标。

2.3.3【学习指导】

l 能够依据学科特点、特殊学生认知特征和个体差异,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注重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帮助学生针对学习重点与难点进行有效学习。

l 知道不同类型的信息技术资源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和学习体验方面的作用,合理选择与整合信息技术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和个性化学习体验。

l 能够运用课堂结束技能,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合理布置作业。

2.3.4【教学评价】

l 树立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理念,理解教育评价原理,掌握特殊学生学习评价方法与技术,将评价作为激励手段,在教学实践中实施过程评价,初步运用增值评价,合理选取和运用评价工具,评价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l 能够利用技术工具收集学生学习反馈,跟踪、分析教学与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形成基于学生学习情况诊断和改进教学的意识。

3.1.1【育德意识】

l 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德育原理与方法,以及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和个性特征,能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

3.1.2【班级管理】

l 基本掌握班集体建设、班级教育活动组织的方法。熟悉教育教学、特殊学生成长生活等相关法律制度规定,能够合理分析解决教学与管理实践相关问题。

l 基本掌握学生发展指导、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能够利用技术手段收集学生成长过程的关键信息,建立学生成长电子档案。能够初步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开展班级指导活动。

l 熟悉校园安全、应急管理相关规定,了解学生日常卫生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处理的相关知识,掌握面临特殊事件发生时保护学生的基本方法。

3.1.3【心理辅导】

l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了解特殊学生身体、情感发展的特性和差异性,基本掌握积极行为支持和心理辅导方法,能够处理学生常见情绪行为问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

3.1.4【家校共育】

l 尊重、理解特殊儿童家长,树立家校共育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和支持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和干预训练。

l 掌握人际沟通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拓宽师生、家校沟通交流的渠道和途径,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社区等进行有效交流。

3.2.1【育人理念】

l 具有教书育人意识。理解拟任教学科课程对特殊儿童发展的独特价值,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自我适应、社会适应和职业适应所需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3.2.2【育人实践】

l 理解学科核心素养,掌握课程育人的方法和策略,能在教育实践及康复训练中,结合课程特点,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合理设计育人目标、主题和内容,有机开展养成教育,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体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3.3.1【课外活动】

l 了解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知识,掌握相关技能与方法,能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3.3.2【主题教育】

l 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学会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3.4.1【融合教育知识】

l 了解随班就读和融合教育的基本知识,了解国家关于推进随班就读与融合教育的政策,了解资源中心、资源教室的功能和资源教师、巡回指导教师的职责,树立融合教育理念,能够面向普通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宣传引导。

3.4.2【学习支持】

l 了解特殊学生安置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流程,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课程与教学调整,对特殊学生进行积极行为支持、制订个别化学习方案,实施特殊课程教学和学习评估。

4.1.1【发展规划】

l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具有终身学习与自主发展的意识。根据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的动态和发展情况,制定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4.1.2【反思改进】

l 具有反思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素养,初步掌握教育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够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自我诊断,提出改进思路。

4.1.3【学会研究】

l 初步掌握教育教学科研的基本方法,能用以分析、研究特殊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具有撰写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的基本能力。

l 掌握专业发展所需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能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自主学习。

4.2.1【沟通技能】

l 具有阅读理解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掌握国家通用盲文、国家通用手语和常用的辅助沟通技术。

l 掌握基本沟通合作技能与方法,能够在教育实践、社会实践中与同事、同行、专家等进行有效沟通交流。

4.2.2【共同学习】

l 理解特殊教育跨学科性质和学习共同体的作用,掌握团队协作的基本策略,了解特殊教育的团队协作类型和方法,具有小组互助、合作学习能力。

来源 :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微信号:jybxwb)、山东省教育厅政务新媒体“山东教育发布”(微信号:sdjyfb)

原标题:《明确4大能力!教育部发布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工作专业可以当老师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