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陕西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基地班要学费吗

  19世纪初,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大陆漂移学说”创始人魏格纳曾预言,只有将所有地球科学提供的信息结合起来,我们才能有望确定“真理”。

  在魏格纳所处的时代,地球在人们眼中还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存在。然而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如今“地球村”早已不是一个新概念。魏格纳预言中,“所有地球科学提供的信息结合起来”的时刻也正在悄然到来。

  12月5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主办的2020年全国地学高等教育校长论坛上,成都理工大学校长刘清友在讲出这番话后,也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大地学”时代。

  “地学已经进入了一个建立地球系统科学,跨学科、大综合、大协调的大地学时代。新的交叉学科不断涌现,新的学科生长点不断产生,同时也涌现出一批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推动力的前沿性课题。”刘清友由此提出了一个问题——在这样一个时代,地学教育应该作出怎样的改变?

  这也是此次论坛上,与会学者最关心的一个问题。

  对优秀人才吸引力不断下降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大学常务副校长王艳芬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参与了一项有关青藏生态系统安全的科考任务。

  “这次科考共有多项任务。”王艳芬说,其中,“西风—季风协同作用及影响”与大气科学相关,“亚洲水塔生态变化”与水环境科学相关,“生态安全屏障与优化体系”与社会治理相关,其他项目也都与资源利用、地质学、地球物理、区域发展等一系列学科相联系。“这样看来,一个以青藏高原为对象的科研活动,背后隐含了一个关于地球系统科学的理念。”

  这正是目前国内地质类学科发展现状的一个缩影。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地质工作基本等同于‘找矿’。然而如今,这一行业已经开始向多门类自然资源评价和保护、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自然灾害防治和环境生态修复等方向转型升级。”在发言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孙友宏这样概括了地学学科的发展态势。

  如此需要多学科综合的领域,对于人才质量当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遗憾的是,近年来地质学科对于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却在下降。

  作为典型的地质类特色高校,资源勘探、石油工程等专业历来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优势专业。然而在此次论坛上,该校副校长操应长却透露了这样一组数据——在2008—2010年间的高考招生中,上述优势专业的生源质量仍处于上扬趋势,并在2010年达到顶峰,但短短3年后,其生源质量便被非主干专业超越,此后便持续下滑。

  除生源质量下降外,操应长还提到了他们所面对的另一个挑战,那就是地质类毕业生就业领域与专业的相关度总体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数据显示,在2012年之前,该校地质类本科生就业单位与专业的相关度都在90%以上,但在2012年后,这一数据便快速下降,最低的2017年,数据已经下降到32.5% 。

  这同样是一个缩影,代表的是地质类专业在考生心目中的地位早已今非昔比。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地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也就成为了从事地学教育的人们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学科生态不良限制跨学科教育

  参加此次校长论坛的高校除了北京大学、西北大学等几所综合类高校外,大部分均是地质类相关专业高校,即所谓的“高水平专业特色大学”。然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更倾向于将其定义为“高水平学科特色大学”。

  “相较于前者,高水平学科特色大学是指在相关学科领域形成明显比较优势和显著特色的高校。这些学校一方面具有若干优势学科,也有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基础实力和目标,同时还具有鲜明的学科文化烙印。”王焰新说,经统计,在98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有76所属于学科特色大学,占比达到78%。

  在王焰新看来,当前我国的很多行业特色高校正处在向学科特色高校转型的过程中,这些高校面临的人才培养挑战既有个性,更有共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共性问题便是校内学科的“二元”学科结构——优势学科明显、其他学科太弱,由此导致学科生态不良,严重限制跨学科教育。

  至于解决之道,王焰新表示要推行大类培养,加速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

  在此次的论坛上,很多学者都提到了交叉融合培养的问题。正如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原司长张大良所说,地学人才具有基础厚实、想象力丰富的特点,且对逻辑思维、辩证思维、交叉融合以及跨界整合等能力都提出很高的要求。基于这些特点,地学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行相应的创新。

  事实上,各高校目前也在进行着相关的探索。比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便在设立新兴交叉专业的同时,在地质学等专业构建基地班、创新班等人才培养新模式。在这些班级中,“宽口径”培养学生的学科融合能力是一个共同特点。

  对此,张大良强调,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现阶段,也应该开展有选择的精英化教育,加快培养地学高层次拔尖人才,探索实施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可以探索从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基础学科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中招收硕士生,大跨度地交叉培养,塑造学科交叉融合、跨界整合,能从事顶天立地研究的地学人才。”

  在发言中,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孙冬胜展示了一张1977年10月14日《文汇报》刊载的新闻截图。新闻中写道:“解放军基建工程兵某部青年技术员任正非,在仪表班战士的配合下,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高精度计量标准仪器——空气压力天平,为我国仪表工业填补了一项空白……”

  “任正非在技术方面的努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自1977年至今他一直都在做。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更要锻造学生创新的毅力。”孙冬胜说。

  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毅力,孙冬胜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但其他学者却在发言中有所提及。西北大学副校长赖绍聪表示,学生的学习目标应该是超越传统的“竭力完成教学要求,获得学业文凭”,更加关注持续的终生学习。但是,我国传统的学习策略却是典型灌输式和应试教育范式。教师拥有绝对的主导权,学生将教师的权威视为理所当然。如此,学生的自我觉醒和学习策略的转变将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

  “我们应该强调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民主氛围,倡导教育教学过程是基于教师和学生人格平等前提下的共同探讨和学习。”赖绍聪说,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享有探究、创造、交流、合作,甚至质疑的权利,这对于培养学生未来的科研兴趣以及科研毅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这方面,北京大学已经进行了一些改革。据北京大学教务部部长傅绥燕介绍,针对几年前北大所制定的本科生培养方案,该校进行了一些修订,此次修订的主要思路在于“基础必修”和“专业自主构建”。

  “‘基础必修’意在督促学生加强学术基础。在自主构建知识结构方面,我们为学生留出将近一半的学分,鼓励他们根据自己对于未来发展的需求,构建独有的知识结构体系。” 傅绥燕表示,“我们希望通过高水平、精英化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更多倾向于学术性研究,同时具备学术研究能力和毅力的优秀人才。”

2018山西高考生必读:

我省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已经展开,高考倒计时开始,高三的孩子忙着冲刺,家长除了做好后勤工作和心理疏导外,还可以做什么呢?那就是尽早熟悉志愿填报及录取的相关知识和规定,为高考后志愿填报做好准备。

下面以山西省高考录取相关政策,给家长和考生讲解高考志愿填报相关知识。

山西省高校招生录取分本科提前批、本科“专项生”批、本科第一批(分A、A1、B类)、本科第二批(分A、B、C类)、专科(高职)提前批和专科(高职)批共6个批次。本科第一批(A、A1、B类)、本科第二批(A、B、C类)、“专项生”批及专科(高职)批次文理科类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其他批次及艺术、体育类实行非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各批次所设志愿情况见表下。

本科“专项生”第1、2 批次,

第一批本科A、A1、B 类 批次,

第二批本科A 、B、C 类 批次,

专科(高职)“专项生”批次,

各批次所设志愿情况见下表:

按文史、理工分类,对填报同一批次考生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序,同分考生先按应届生在前、往届生(录取未报到)在后排序,再按文史类考生看语、数、文综单科成绩,理工类考生看数、语、理综单科成绩进行排序。

也叫检索分档。按照位次排序从高到低依次检索学生,再按照学生志愿填报的先后顺序逐一检索学校,直到本批次达线考生全部检索完毕。

将检索后与学校匹配的学生电子档案投送该学校。

院校在接到考生的电子档案后,按照学校招生章程分专业(即对照学生专业志愿和是否同意专业调剂)进行审核,确定录取或退档。

分数线即录取分数线,是指各省招生主管部门(省教育考试院或招办)根据高校招生计划、考生人数、成绩分布,按照一定比例(通常为1:1.2)所确定的高校录取最低分数。一般按批次划分,如一本分数线、二本分数线、三本分数线、专科分数线。低于这个分数的考生不得填报志愿,高校也不得录取。因此,又称省控线、填报志愿的资格线。

分数线也是考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中最关注的内容。分数线直观地反映了院校往年的录取情况,是当年院校、专业录取考生层次的基本反映。了解这些,家长和考生就可以开始制定志愿填报方案了。

省招生主管部门根据考生志愿填报的分布情况,按照志愿院校规定的比例(100:105—100:120)确定向志愿高校投递考生电子档案的最低分数,这个分数就叫投档线。相对于院校来说又叫提档线。投档线与录取分数线的关系是,考生高考成绩总分达到了分数线(省控线)具备了填报志愿的资格,但填报了志愿未必达到某志愿院校的提档线。由于每个院校所报考生的人数多少不同、考生分数分布不同,投档线也就各不相同。

录取批次是省招生主管部门为高效开展录取工作和优先照顾重点院校的录取,划分时间段分期分批地录取。一般分为:(1)提前批次;(2)本科一批次;(3)本科二批次;(4)本科三批次(二批次C类);(5)专科批次。

提前批次,是军事院校、公安院校、招收国防生的普通院校、艺术和体育类院校录取批次;本科一批次,是重点大学录取批次;本科二批次,是一般普通院校录取批次;本科三批次,是独立学院、民办院校录取批次。

线差分可分为考生线差分、高校录取线差分。考生线差分=考生的高考总分—省控分数线。如李同学高考成绩500分,所在省份二本分数线为485分,那么该生线差分就是(500-485)15分;院校录取线差分=投档分数线—省控分数线。如XX大学录取投档线为505分,某省二本省控线为485分,那么该校录取线差分为(505-485)20分。线差分是为方便、精确研究志愿填报数据而引进的概念。因为每年考生多少不同、高校招生计划不同、高考题目难易度不同、省控分数线不同,很难进行定量分析,转换成线差分就变得容易得多、准确得多了。

专业级差就是院校在安排考生录取专业时,按照《招生简章》公布的一个或几个分数值确定考生所录取的专业,这个分数值就叫专业级差。不同院校规定的专业级差不同,一般多为3分、2分、1分。即当考生第一志愿专业不能录取时,将该考生高考分数减去3分,看是否满足第二志愿专业录取条件,如果第二志愿专业还不能录取,那么,再将该考生高考分数减去2分,看是否符合第三专业录取条件,依次类推,直到最后一个志愿专业。

分数清是高校专业录取所采用的一种方法,即院校将进档考生按分数高低排队,依次逐个安排专业。先看进档考生的第一专业,如果符合该专业录取要求而又未录满,就将其安排录取第一专业;若不符合该专业录取要求或已经录满,则在减去级差分后看是否满足第二个专业录取要求,符合则录取,不符合则依次类推。直到前一位考生专业安排录取完毕,再进行下一位考生的专业录取工作。

专业清是指院校对已经提档的考生按照第一志愿专业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序,每个专业先录取第一专业志愿,当录满时即为该专业结束;如果没有录满,则安排第二个专业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排队录取。后面以此类推。相比较而言,分数清的录取方式比较人性化,专业清的录取方式比较看重考生志愿顺序、对专业的喜欢程度。两者各有所长。

所谓梯度是指在同一批次内拉开“档次”,将较“冷”学校作为第二、三志愿学校。当然作为第一志愿报考这些学校,则录取率会更高。第一志愿报一些条件设备好、教学水平较高的名牌院校、重点大学。在专业志愿填报上也是如此,第一志愿填报录取分数相对较高的热门专业,第二、三专业的志愿要填相对较冷的专业。

所谓平行志愿,即指采用平行志愿院校录取时,考生所选A、B、C等志愿,他们之间是平行关系。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投档。将达到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按考生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由计算机对每个考生所填报的平行院校志愿,依次检索。 具体而言,首先将考生档案投到考生填报的A学校,如成绩不够,则投到B学校。若符合B院校的投档条件,就不再向C院校投档。依次类推,只要被检索的院校中一经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向该校投档。档案投出则完成该考生的投档过程,投档后由院校决定录取与否,如果经检索未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也完成了该考生的投档过程,将进入下一批次的录取。

在录取工作中,会出现一些院校或专业不能满足招生计划,还有一些线上考生因填报志愿不合理而未被录取的情况。对此,在各批次录取结束时,如高等学校计划未完成,根据情况将重新征集考生志愿。 每批次征集志愿可选报三所平行志愿学校,每个志愿学校可选报三个专业,并填报是否服从专业调剂。

所谓志愿优先就是在录取中优先录取第一志愿报该校的考生,只要第一志愿生源充足的情况下,只录取第一志愿报该校的考生,即使第二志愿报该校的考生的成绩再高,原则上也不予录取。除非该校预留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名额,才另当别论予以录取。当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不足,即一志愿进档考生人数少于学校在该省、市、自治区招生计划数时,才录取第二志愿报该校的考生,而且可能还有分数级差的规定。由此也可见,第一志愿是何等重要。

招生章程中“专业优先”的含义是指考生专业安排的办法。前提条件是进档考生,只有学校调档的考生才有进专业的问题,如果考生的档案未投到该校的话,自然就不存在进专业的问题了。专业清的安排办法是,在进档考生中,按第一专业志愿分类,由高分到低分排队,当人数等于或大于该专业招生计划数时,则由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未被录取者按规定办法转到其第二专业志愿排序,若其第二专业志愿仍有空缺,则安排到其第二专业志愿,否则依次往后推移,直至作出最后安排。若第一专业志愿人数少于招生计划数时,则从第二、第三专业志愿者中择优录取。简而言之,专业优先的意思是先将进档的第一专业志愿考生安排结束后,再考虑考生的第二专业志愿,或从第二专业志愿考生中录满专业招生计划人数。

录取考生时往往有附加条件,常见的是要求服从专业调剂。如学校录取规则会规定“在招生人数不足时,按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录取报考该校的考生,但考生应保证服从专业调剂”。一方面考生要有心理准备,自己被录取的话,专业要求是无法保证的,另一方面若不填专业服从调剂,则只能退档,因此在填志愿时“服从专业调剂”不是可随意处置的,往往可决定其高考的成败。

就是将考生先按某一科类招进来,如工商管理类(包括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大一、大二不分专业,统一学习专业基础课,大三时根据本人前期的考试成绩和意愿,再进行院系或专业的选择,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指具有艺术特长和体育特长的考生。

是指由部队委托普通高校招收并签约培养的大学生,国防生参加全国统考,严格体检,提前录取,在校时需参加军事政治训练,毕业后按协议入伍。2017年开始,不招收国防生。

是指对西部九省及农业、林业、地质、航海、能源、建材、气象、国防、军工、解放军等环境比较艰苦的地区和特殊行业部门,高校可按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定向招生、定向就业,如完不成招生计划时可在该院校录取分数线下20分录取。

国家规定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边疆、山区、牧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根据当地实情适当降分择优录取,幅度一般在10分左右。

国家规定对华侨、归侨、归侨子女和台湾籍考生可适当降低分数线,由学校择优录取,主要院校有暨南大学、华侨大学等。

主要是为华侨生或民族生设立的,目的是为了这些学生能适合大学教学要求,在正式入学前先补习功课,熟悉语言,进行必要的专门教学。

经国家批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专门设立了少年班,招收15岁及其以下年龄就完成了高中学业的超常少年入学,超常入学少年参加高考,提前与有关院校联系并进行面试等考核。

为加速高质量培养人才,有些高校在本科4年学制上再延长两年或更长一些时间,授予学生硕士学位,这种学制班级称为本硕连读班,也有更长学制的为本硕博连读班。

是大学里的重点班,一般由国家专门拨款、专门培养某一方面的人才。学校设有专项基地奖学金、优先推荐基地优秀生免试直升硕士研究生,并选送部分优秀生到国外读研深造。目前教育部在全国部分高校建立了83个“国家理科基地班”和“51个文科基地班”。基地班主要是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

“志愿填报说大也大,比如涉及生涯规划的问题,2000多所高校,林林总总120多个专业,但说小也小,实际上对于多数人没有太大选择余地,也比较简单。”

原则上能上985,不上211,以此类推

能上985,不上211,以此类推。社会上用人单位对毕业学校的评价,实际只有以下几个硬标准,最高的是985,其次是211,其次是本科、专科等等。在招聘时,经常会对毕业学校有一个要求,即便不公开说,也会悄悄地立下这个规矩。

随着大学招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学生分层严重的同时,大学在出口把关不严,看出身只能越来越多,而不会减少。目前,全国招收700多万大学生,每年毕业700多万,淘汰率很低,没有办法,只能看入口了,这是大家看出身的根本原因。大家不要拿80年代大学生层次区别不大说事,那时的人如果能上专科学校,放到现在至少都是985了。

其实看出身是世界通则,不止中国,比如哈佛的人,嘴上不说,暗地里也会在意这一点。哈佛本科的申请录取比只有5%左右,但到了硕士层面,平均下来就超过40-50%了。

本科是你第一出身,一辈子也无法改变,因此需要更加重视。

这里特别要提醒家长与考生的是,在录取时的一本二本等等划分,是最坑人的,千万不要在意这个东西。一本二本不是一个明确的层次区别,更不是社会上的学校层次区别,只是当地招生办为录取而决定的一个东西。有的学校在这个省参加一本招生,在另外一个省可能就是二本,比比皆是。你恰恰需要充分利用这样一点。比如,如果有985学校部分专业在二本招生,那就去报,最后那块牌子最重要。听说北大医学部护理专业在一些地区是二本招生,为什么不去先拿一个北大的招牌?

在这里,提醒考生,有几个985学校因为地域原因,比较好上。第一就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域的确受限制,不仅在西北,还不在西安,在杨凌镇。但学校是最早的一批985,比后来挤进985的高校其实更有资历。

一般来说,西北东北的985高校分数都比较低,但学校很不错,比如兰州大学。兰州大学是当时在西北布局的2所综合性大学,后来西北大学撤销下放陕西,他就成了西北唯一综合性重点大学。再比如吉林大学,与此类似。最后想推荐的是一个特别的985高校,西北工业大学。这个学校在西安,属于前国防科工委,实力强悍,也是最早入选985高校的,论资历在现有的985高校也属于前列,但因为地域影响,影响力下降。

对于更多的考生,只能选择地方普通高校,各个大学本质上区别不大,相对选择发达地区的好一点。非要选好坏,建议注意学校历史,一般来讲,大学还是讲究文化积淀传承的,历史长的老本科学校,可优先选择。

北京上海优先,其次需要考虑各大区首府城市

在哪里上大学非常重要,毫无疑问,北京上海首选,其次建议考虑杭州、南京、广州、天津等东部地区。有两个地方比较特别,一个是重庆,一个是深圳,我觉得需要特别提出。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眼界的问题,见世面的问题。在中国,没有比北京上海更发达的城市了,你见的世面有多大,也决定了你的理想与定位。其次,也没有比他们有更多好学校的地方了,高校聚集,形成了一种文化生态,这是所有高楼大厦解决不了的。

对于北京上海的孩子,给你们一个忠告,此条不适合你们,你们已经见过这种世面了,你们需要其他的,最好离开本地上大学,你的收获会更大,因为你们欠缺的不是眼界,是生活,离开父母生存,是了解中国,了解更丰富的中国。

麻烦的是,北京上海分数都太高,很多人难以有条件选择,多数孩子不得不去其他地方,那么,我们注意选择各大地区的首府城市。如华中地区的武汉,西南地区的成都,西北地区的西安,东北的沈阳。其次是这些地区的副中心城市,如东北的大连,东南的厦门。原因非常简单,这些地方都是好大学聚集的地方,不仅都有985,211学校,一般都有50年代就布局的一个大学群,学科门类齐全,学术生态环境非常好。比如西安,在90年代还是高校最聚集的地区,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北京,而且多数是部属老牌高校(当然现在不一样了)。

这里面纠结的就是沈阳,原来在东北布局的重要的大学都不在沈阳,比如综合性大学吉林大学在长春,工科重点大学在大连,还有一个重要的工科学校哈工大在哈尔滨。

重庆是原来副中心城市里最特殊的,现在是直辖市了,有一个非常好的重庆大学,还有一个有资历的西南大学,211大学,也是不错的选择。

推荐深圳,主要是着眼未来。深圳已经超越香港,广州,成为仅次于北京,上海的大城市了,深圳大学培养了马化腾,深圳还有华为,华大基因等等,随着深圳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开眼界,必须考虑深圳了。

能上更好学校的学生,可以放弃这一原则;只能上专科的学生,要坚持选喜欢的专业

其实很多人往往在这个问题上纠结,恰恰是最不需要纠结的一个问题。

第一,学什么就一定做什么吗?看看你父母,看看你父母的周围,有多少人是学什么就干什么的?尤其是那些优秀的人,基本是学什么不干什么。从这个角度来说,学什么不决定你的一生与职业,你能否在这个行业做到最优秀才决定了你的一生。

第二,你打算本科毕业就工作吗?对于很多城市里的孩子,家境好的孩子,基本是否定的,往往是准备读完研究生再说。如此,更不需要纠结了。研究生再换专业,很多学校与老师更喜欢复合型人才,即跨专业的。

第三,你确定你想好了学什么吗?其实对于多数人,在这个年龄没有想清楚是正常的,甚至半年后就后悔也是正常的。美国大学制度就是考虑到18岁时很多人还没有想清楚到底想学什么,因此,强调宽口径培养,按大类招生,包括换专业如喝凉水,非常自由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正因为此,你更不需要纠结了,读硕士时再说,尤其是专业与学校选择发生矛盾时,可以选择更好的学校,而不是专业。

第四,实在想不清楚时,给你两个建议:

第一,学数学。数学是学科之母,未来换专业时更受欢迎,比如经济学,金融,管理等等。80%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都是学数学出身的。当然,你想换计算机等工科更没有问题。学数学只是因为你想不清楚才选择,主要是为未来考虑打算,不是让你以此为生,不是让你当第一名,不要发憷。

第二,学英语。几乎任何技能都能在实际工作中掌握,但惟独语言能力,对于绝大多数人是无法在实际工作中拿下的。原因非常简单,这是一个死功夫,没有捷径。但语言又是一个放大器,比如你是开出租车的,如果英语好会怎么样?同时,未来无论出国还是考研,英语都是必须过关的,对于很多学习浮躁的人,不如先花四年把英语拿下,也是一个不知道学什么时的选择之一。

当然,你如果只是能在一般应用型大学,三本或者高职高专,那么专业就比什么都重要了。第一,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第二,选择技能性强的,比如软件工程,最好不选择没有门槛的专业,如市场营销之类。这是和那些有更多选择权的学生不同的。

最后总结一下,学校第一,如果能上985,原则上就不要纠结专业、地区,尤其是专业,纠结地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能让你决然的,是985、211这种层次区别,细微的差距上,就算了,不值得你牺牲太多。特别提醒的是,招生中的一本二本是你最不需要关注的,但却可以利用的。

三个原则卡下来,其实你可以考虑选择的学校就很少了,在平行志愿下,还有什么难题吗?

误区1:认为平行志愿可以多次投档、没有先后顺序

对策:把平行志愿政策研究透

解析:平行志愿的特点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多次检索、一次投档”。平行志愿的6所高校在投档中只作为一个志愿,只享受一次投档机会,一旦考生被投档,即使被退档,也不能再投到本轮投档的其他高校。

平行志愿填报高校也有先后顺序,并且平行志愿的投档是在分数优先的前提下遵循志愿顺序进行的,投档时,电脑从考生第一志愿高校开始检索,如果考生第一志愿高校报“低”了,即便后面还报了与自己分数相当的“高”校,则也只能“优先”被第一志愿的“低”校录取了。

误区2:不仔细看招生章程

对策:别冷落了招生章程

解析: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招生章程主要内容包括:高校全称、校址(分校、校区等须注明),层次(本科、高职或专科),办学类型(如普通或成人高校、公办或民办高校或独立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或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在有关省(区、市)分专业招生人数及有关说明,专业培养对外语(课程)的要求,经批准的招收男女生比例,身体健康状况要求,录取规则(如有无相关科目成绩或加试要求、对加分或降低分数要求投档及投档成绩相同考生的处理、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办法等),学费标准,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及证书种类,联系电话、网址,以及其他须知等。

由此可见招生简章里面的信息介绍很关键,不可轻易忽视。

误区3:志愿之间没有拉开梯度

对策:院校志愿和专业志愿都要拉开梯度

解析:志愿梯度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院校志愿梯度,二是专业志愿梯度。同一批次院校不同志愿之间拉开梯度是非常重要的。

1.实行平行志愿的:平行志愿的实行大大降低了考生落榜的风险,但也不是不考虑,在考虑梯度问题时,建议考生对照往年的分数,平行志愿的最后一个学校要填一个保险系数高的。

2.实行非平行志愿的:把握两个方面:首先,第一志愿最关键;其次,后续志愿基本上应该考虑往年一般报考人数不满并且曾经招过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学校。

误区4:全部填报热门专业

对策:“冷热”专业结合对考生更为有利

解析:在填报志愿时,建议考生和家长客观对待冷门和热门专业,科学、理性选择专业志愿,千万不要跟风选择、随波逐流。实际上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冷热的差异。盲目挤热门专业,对考生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热门专业分数高,竞争激烈,如果成绩不太突出,竞争实力并非很强的学生在挤热门专业时,容易落榜。即使侥幸被院校录取,由于热门专业里人才济济,自己实力不是很强,在就业选择和以后的工作中也很难占得优势,抢得先机。正确的做法应是选择“热门专业”而又不忽视“冷门专业”,“冷热”结合对考生更为有利。

误区5:只凭专业名称来选择

对策: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如课程设计、就业去向等

解析:实际上,不同专业之间所学的课程、发展方向的差异是非常大的。有些专业虽然名称相同,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考生在看专业的时候,一定要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一般应该了解以下几方面内容: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什么,是否属于特色专业,专业的实力如何,有无硕士、博士点,是否是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同类专业当中居于什么位置,专业发展前景和学生就业去向如何,专业对学生的相关科目成绩和身体状况有无特殊要求。

误区6:不服从专业调剂

对策:是否服从专业调剂,应该统筹考虑

解析:当考生在报考某院校时分数不占优势(够了院校提档线,但不够所报专业的专业录取线),填写“不服从专业调剂”就意味着学校将会作退档处理。每年高招录取过程中,都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专业志愿没有拉开梯度,没有掌握好专业级差,或全部填报热门、紧俏专业,且不服从专业调剂而落榜。

对待是否服从所报院校专业调剂,考生要统筹考虑。服从调剂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但也要做好被不喜欢专业录取的思想准备。你被调剂到的专业极有可能与报考初衷相差甚远,一般是比较冷门的专业。如果不服从专业调剂,虽然你够了院校提档线,但不够所报专业的专业录取线时,则会失去了进入这个学校的机会。

误区7:平行志愿没有风险

对策:警惕“投档而被退档”的风险

解析:平行志愿填报虽然减少了志愿填报的风险,但同样存在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投档而被退档的风险。

虽然教育考试部门从减少投档而被退档的矛盾出发把投档比例定位105%,但是仍有5%的考生投档后可能会被退档。退档的考生,即便是A志愿退档,也将直接进入征求志愿。这是平行志愿填报最大的风险。

被退档的理由大致有:高考分数在所有被投档该学校考生中偏低;填报专业志愿太高,且志愿不服从调剂。当然,如果高校实行“进档即取”的原则,那么,只要分数达到投档线,志愿服从调剂,就不会退档,落榜生将大大减少。

2.定位不准确的风险。

3.志愿没有梯度的风险。

误区8:选专业时不考虑兴趣和特长

对策:选择专业要扬长避短

解析:在选择高考志愿时,要考虑考生的自身特性。选择符合考生特性的专业,扬长避短,才能促进其学有所成,为将来获得一个理想的职业创造条件,这才是最佳选择。

考生自身特性包括:个人兴趣爱好、个人性格特征、个人能力所及、个人身体条件等4个方面。就拿上边这个考生来说,首先,父母选择孩子不喜欢的专业,就是违背了考生的个人兴趣爱好。试想,面对一个自己根本不感兴趣、完全不喜欢的专业,又如何要求他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深造。其次,这个考生性格内向,平日少言寡语,不喜欢与陌生人打交道。父母选择让孩子学医,将来当医生势必要面对众多各种各样的患者。医患接触是必不可少的诊疗环节,而孩子的性格特征不适合当医生,父母没有考虑到这点。

误区9:填报志愿是家长的事

对策:把志愿决定权还给孩子

解析: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而且最好能进名牌大学读书。这种愿望会在孩子填报志愿问题上充分表露。有些父母还固执得有些过分,主观决定考生的志愿,忽略孩子的兴趣、爱好,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在填报志愿的问题上分歧很大,给孩子造成不小的压力。在填报志愿的整个过程中,父母的角色定位是参谋。应该把填报志愿的决定权还给孩子。

高考决定着近千万考生的命运和前途。考入什么样的学校,上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上大学的是孩子,而不是父母。如果父母给报的专业他不喜欢,甚至一点兴趣都没有,将来上大学就会造成一个被动状态,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打击。

父母关心孩子的未来发展,并对志愿填报十分重视的心情完全是可以理解的,父母毕竟阅历丰富,有社会经验,把该说的话都说到了,也完全应该。但是应充分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见。

误区10:照搬往年的录取分来报志愿

对策:关注分数线与批次线的差值、分数线对应的考生“位次”等

解析:在一些咨询会上,不少高校会粘贴出该校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以供考生和家长查阅参考。本是一个参考系数,不少家长却误把它当成衡量的“尺子”,拿孩子的分数“对号进座”。

实际上,高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是自然形成的,录取结束前无法准确知道。另外,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存在波动,有的还有“大小年”现象,即一年高,一年低。考生要多分析几年的录取情况,还可关注分数线与批次线的差值、分数线对应的考生“位次”等。

系统根据考生输入的往年高考分数区间,给出高校录取平均分和专业平均分。

(1)第一个特点是志愿并列,是说我们考生可以填报六个志愿,这六个志愿之间没有主次之分,都算作是第一志愿,都有可能被检索录取。根据省份的不同,有的省允许报四个或五个大学,道理都是一样的。

(2)第二个就位次优先,投档时,所有考生按成绩排序,先投位次靠前的考生,后投位置靠后的考生。位次,也就是排队的位置,比如排到第1000名,位次就是1000。

(3)第三个特点是先后志愿,是指考生填报的ABCDE五个志愿,是有先后顺序的。检索时,先从A志愿开始检索,如不符合条件,再检索B,如符合条件,则不再检索后面的CDE志愿,因此我们检索的过程,是严格的按照ABCDE五个志愿的先后顺序,依次检索。

4、第四个特点是一次投档,也就是说每位考生只被检索、投档一次,如考生被投档到某大学后,又被高校退档,则只能等待征集志愿或下个批次的录取。

一个考生对应一个位次,这个位次是唯一确定的,也就是说,考生的分数在排序的时候起到关键的作用。分数高的考生排在前面,就会比分数低的考生先检索。

同一分数在排名时,不同省份有不同的规定,文理科一般也规定不一样。所以提醒亲们,一定要了解本省对总分相同的情况下按照单科排序的相关规定规则。比如某省的文科规定分数相同时依次看语文、文综、数学、英语的单科成绩。

例如:AB两位考生,都是600分,如果A考生语文是140分,B考生语文是139分,那么如果A考生排名在160位,B考生则排位在161位。在平行志愿投档时,优先检索、投档排位在160的A考生,然后考虑排位在161位的B考生。

在检索每个考生的院校志愿时,严格遵循考生所填志愿的顺序。

如果考生的志愿被投进某一个学校了,比如被B志愿录取,则不再看他的CDE志愿,而开始检索下一位考生。

如果考生的志愿被投进某一个学校了,比如被B志愿录取,则不再看他的CDE志愿,而开始检索下一位考生。

对于考生个人来讲,在某一批次录取时,考生只能投档到一所志愿院校。一旦检索到考生所填报的某个志愿院校还有余额,就不再检索考生其后的志愿,实行一轮投档。

愿所有努力都不被辜负,

10月15日上午,西北大学在长安校区举行建校118周年庆祝大会,大会总结回顾奋进道路上取得的成绩经验,明确未来发展目标,表彰在教学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中表现突出的教职员工,激励广大师生以更加饱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把该校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有特色高水平大学贡献力量。

9时整,大会正式开始。全体人员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感悟学校谋国家之强盛、求科学之进步的伟大征程。校长郭立宏在讲话中指出,回望118年薪火相传的风雨历程,学校始终与国家和民族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在艰难的办学环境、艰辛的办学历程中,志存高远、团结一致,淬炼出“公诚勤朴”的校训和“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西大精神。

与会领导分别为陕西省师德建设示范团队、陕西省师德标兵,2020年教学奖、科研奖、人才奖、基础教育奖获得者颁奖,为从事教育工作满30年教职工颁发证书,为先进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教学年度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颁奖。

会议还举行了集中签约仪式。西北大学分别与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西部电影集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海南旅悦美樾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其中,为积极响应国家增强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号召,西北大学、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西部电影集团决定进一步发挥西部电影传统优势,创新西部影视人才培养模式,三方共建西北大学西安电影学院,打造国际化、专业化、产教深度融合的影视学院。

陕西省师德标兵、化工学院范代娣教授和地质学系2017级地质学(基地班)本科生石震同学分别代表教职工和学生发言。

省政府学位委员会秘书长袁宁代表省教育厅、省学位委员会向该校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西北大学以建校118周年为契机,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谋划,做好顶层设计,更好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和历史重任。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潇 图/ 通讯员马骞 岳鹏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陕西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