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不应该做的事情为什么允许网购?

全球公民社会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关注日益加深, 已成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

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工作已被全球学术研究机构提上重要议题,产出众多优秀的内容成果。

此般前提下,跨地区、跨国界、跨民族的学习交流,对全球青少年心理学的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鱼和海教育【世界文献翻译组】

翻译组由具有专业英语、日语等文献背景译员组成,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有价值的青少年心理以及家庭教育相关文献、定性分析、原创翻译、为研究中心提供基础支撑。

作为一家专注于青少年心理咨询的机构,鱼和海教育深知学术发展不可故步自封、闭门造车,坚持以国际权威、先进的第一手青少年心理学研究文献为目标指导:

跟踪专题,借鉴思路,更新理论,完善方法,优化结果

例如,鱼和海教育研究中心:

52期研讨会, 关于——英国将“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理论运用于青少年心理辅导的专题研究;
74期研讨会, 关于——日本“学校心理士”制度的优势与运用实践的专题研究。
100期研讨会, 关于——美国将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运用于实践,以青少年心理发展指导教学和教育事业改革的专题研究。

由于最新的国际研究成果多以英文学术文献的形式进行展示,为了与国际先进研究成果保持同步,鱼和海教育成立“世界文献翻译组”,以建立同心理学发达国家学、鉴、通的重要桥梁。

这是一次机会,也是一次挑战。

在“世界文献翻译组”筹备初期,我们就确定了明确的目标要求:

1、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不同角度,为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野与思路。

2、翻译者要对语言结构、思维模式、学科特点、文化差异、传播媒介等方面有综合的思考。

基于此,鱼和海“海外文献翻译组”的每一位成员都被要求有扎实的外文翻译功底和充分的青少年心理学学术储备。

鱼和海“世界文献翻译组”坚持翻译三原则:

1、 研读原文,精确无误

紧扣原文是第一基础。鱼和海“世界文献翻译组”会在研读原文的基础上,对文献进行译文的二次提纲表达,确保从词义、语法、结构,到逻辑思维和语篇层次的完整无误。

2、 学术严谨、专业规范

外文词汇和汉语词汇在有些情况下并不是百分之百对等转换(尤其是形容词和虚词)的。对这部分外文词汇的翻译处理,翻译组会至少查找两篇平行文本的译法,再结合上下文语境,从而找到既准确又得体的翻译。

3、分析检查,推敲润色

基于学术文献的特殊性,原文常出现50个单词以上的长句,如果不加润色地进行直译,容易影响理解与可读性。

翻译组坚持在每篇译文初稿形成后,完成内容完整、语法正确、逻辑推敲、润色加工、原文对照的“五步复查法”,以达到:

忠实原文、结构清晰、语言正式、朴实客观

下面以鱼和海“世界文献翻译组”的部分翻译内容为例,为大家做展示说明:

这项研究通过利用国家共病调查复制中心(NCS-R)的数据,寻求扩大对抑郁症知识的了解范围,重点对抑郁症首次发作始于青少年时期(10岁至20岁之间)和成年时期(21岁及以上)的两类人群进行对比,从九个维度研究成年期心理功能调节情况。

然而,青少年抑郁很可能会被忽视,尤其是当以成人行为外显时(攻击、悲观等),并表现为对抗师长(学校、父母)、危险行为(滥用药物、酗酒、离家出走)、心身疾病、性障碍等。所有这些都可能掩盖潜在但真实存在的抑郁。

道徳と原則、個性教育、自己教育能力の重視の育成と伝統文化の尊重の育成 が今回の改革の目的となっている理念と全体方針を掲げ、日本の学校でも人文と個性を兼ね備えた多様な経路の改革措置は、学校、会社を強化した青少年の内部自救護力と自己教育能力、全体的な道徳素質を高め、青を形作る少年の完全な心は、心理的健康レベルを高める。

强化道德和原则、个性教育、重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和尊重传统文化的培养,这成为此次改革的目标理念和总体方针,日本学校也纷纷开展人文和与个性兼备的多种路径的改革措施,加强了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参与教育,以期挖掘青少年的内部自救力和自我教育能力,提高整体道德素质,塑造青少年的完整的心灵,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部分翻译世界文献来源】

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美】
咨询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杂志【美】

鱼和海教育致力于帮助家长们改善亲子关系和提升提升自我成长,方案基于大量的临床咨询和个案访谈,从中提炼出共性问题,并在具体场景中寻求有效解决方案。

鱼和海教育,是一家专注于青少年心理咨询的机构。7年来,先后为35000多个家庭提供高品质服务。独家研发的“同心圆·家庭教育生态系统”,目前已经升级至第六代;基于“同心圆”的“581双系统动态调节法”,得到大量家长的高度好评。

鱼和海教育的前身是成立于2015年的“鱼和海心理交流小组”,八位联合发起人分别为教育界领导、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医院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业内专家。后成立工作室,并于2019年公司化运营,研究中心位于北京,运营中心设立在郑州。

鱼和海教育一直特别重视产品研发。旗下的【鱼和海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定期召开产品研讨会,目前研讨会已达百期。同时,中心与高等院校合作,邀请多位高校心理学教授、心理学博士担任研究员。

鱼和海教育较早探索“线下+线上”的指导模式,并于2020年3月成为青少年心理领域“全流程线上咨询”的先行者。因为突发疫情而开启的线上指导服务,由于私密性、便捷性、高效性而大受欢迎,具有独特优势,取得了明显超过线下的指导效果。

◎坚持精细化服务。2020年,鱼和海启动“精细化工程”,提出在2025年之前,“每年只服务3000个家庭”。

◎坚持有温度的行动。2016年,“鱼和海公益”成立。6年来,“鱼和海公益”影响超过1000个家庭 累计触及10000+孩子。

◎持续输出原创内容。截至目前,鱼和海教育旗下各媒体平台已累计发表原创青少年心理科普文章200+篇、知乎回答90+篇、科普视频30+个,总阅读量已过百万。

有一天,心理咨询室走进了一位15岁的小伙子。他拉开衣袖,露出的是遍布在手腕和胳膊上的数十道深浅不一的口子。这些伤痕,都是他自己用小刀一道一道刻下的。

小伙子告诉心理咨询师,他的心里实在是太难受了,他不知道该怎么办。当他感觉痛苦的时候在胳膊上割一下,就会好很多。他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又找不到更好的方式。

这个小伙子到底经历了什么呢?通过他断断续续的讲述,心理咨询师大致理清楚了他的成长经历和生病的原因所在。

他是爸爸妈妈唯一的孩子,家庭条件还不错,他自出生就是家里的宝贝,备受呵护。在他的记忆中,童年是很快乐的,爸爸妈妈经常给他买各种零食和玩具,还时不时带他出去玩。他曾认为,自己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爸爸妈妈。

大概从他上学开始,事情发生了变化。爸爸妈妈经常对他说的话就是:“上了学就要收心了,一定要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其他的都不要管。”只要他考出了好成绩,爸爸妈妈就会特别开心,还会给他奖励。要是考得不好,爸爸妈妈就会给他讲一番大道理。

因此,在学习上他一直不敢懈怠,成绩也保持得不错。到了高中,爸爸妈妈就明确告诉他,他唯一的目标就是考上重点大学。为了确保他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学习上,爸爸妈妈对他的监管就更严了。

爸爸妈妈要求他每天都要按时回家,在家里不允许他关上房间的门,他在学校交了什么朋友也必须要让大人知道,他的课余时间被各种各样的学习任务安排得满满的,他想要报一个吉他班也被大人否决了……

他只要一反抗,爸爸妈妈就会说“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学习,其他事情都放一放”“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将来你会明白的”“我们知道你学习很累,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这些话语顿时让他失去了反抗的力量。

有一次他的数学考砸了,爸爸妈妈认为是他分心了,一气之下把他心爱的吉他没收了,送给了姨妈家的表弟。他很愤怒,却无法向大人表达出来,于是他就通过自伤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并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摆脱父母的控制。

再看看他的爸爸妈妈,他们两个由于一些原因都没能读大学,两个人的内心都充满了遗憾。他们在奋斗的过程中都吃过不少苦头,所以深知学历的重要性。同时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学到真本事,在社会上立足,所以对孩子在学习上的要求特别的高。

他们是爱孩子的,但是他们的爱却成了控制。他们把内心的缺失投射到了孩子身上,却看不到自己内心深处的焦虑,也忽视了孩子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

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父母,他们一心为了孩子好,却不自觉地想要控制孩子的一生,不知不觉给孩子造成了很多伤害。

孩子不是父母填补人生缺憾的工具,他们有属于自己的人生。父母要尽到自己的责任,但是不要把对孩子的爱变成了控制和伤害。

本文由“郭利方心理工作室”原创,欢迎关注、点赞、评论,文章谢绝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少年不应该做的事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