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的孩子孩子厌学自残怎么办办?


西南儿童医院 发布于2022年12月23日 09:50:21 星期五
Ta 已发布 2970文章 分类:其他
205
青少年抑郁症的疏导可以先和孩子交朋友,如果孩子出现了抑郁症的情况,可能是由于学习压力过大的原因导致的,还可能是由于生活的原因造成的,可能会出现精神不济的症状,还可能会出现自残以及自杀的情况。所以需要及时的进行心理疏导,还需要多给孩子一些关爱。
展开更多
2023-01-06 13:31
来源:
罗朝元
多数家长都会有孩子教育方面的问题,特是孩子到青春期,叛逆期的时候,不知道如何跟孩子沟通,又怕担负孩子的成长,特别是发现孩子自残家长怎么做的问题。
我们每个家长小时候也经历过这个问题,无法跟父母有效的沟通,从而产生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这里分享给大家一些经验,帮助大家解决发现孩子自残家长怎么做的问题。各位家长也千万不要故意冷落孩子,冷暴力对孩子的危害更加严重,及时的跟孩子沟通。
1、给孩子做榜样。日常生活中,家长要要注意及时调整自己去的情绪,不要让情绪失控,更不要一生气就扔东西、砸东西。教育引导孩子需要多做、多示范引导、多理解,做合格优秀的父母不在于给孩子讲了多少道理、如何说教,在给予孩子怎么样的示范,与孩子有多少情感共鸣。
2、接受孩子的愤怒情绪。虽然我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是我能接受你此时的情绪。另外,孩子生气的时候,不要再去激怒孩子、火上浇油(这时候,孩子是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的,父母一定学会要避免安全隐患),要学会冷处理,学会放一放。
3、学会倾听,打开孩子的心理防线后,要倾听孩子的一切心声,只要他愿意跟你说,家长一定要认真听,这个过程不要发表任何意见,因为听完后,你才会发现,你真的不了解自己的孩子!
小时候心里总是埋怨自己的父母,只会吵孩子,打压式教育。现在为人父母后才发现,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跟自己的孩子沟通,只想这严厉一点是为了孩子好,他们将来会明白,但跟孩子关系也出现了隔阂。学习了高途美好家庭的课程后,知道了跟孩子沟通的方法,跟孩子相处的更像朋友了,孩子也更愿意主动聊天,知道了孩子更多的想法,避免了恶性循环。
4、加强和孩子的平等沟通、交流,了解并尊重孩子的想法,多给以孩子支持和鼓励。
5、多尊重孩子的自由,只要没有安全隐患,尽量满足孩子自我管理的需要,让孩子自己去管管理他的事情;父母不要进行高控,自己累,孩子也累。
6、结合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因材施教”。每个孩子出生都带着属于他自己的成长使命,这份使命就体现为孩子的天赋。天赋是每个人区别于他人最明显的印记,生活中有些人自然对艺术敏感、有些人对语言文字敏感、有些人对数字敏感、有的人对别人的心理活动敏感......这些孩子敏感的内容就是每个人自带的天赋。
7、把时间给孩子,多陪伴。用行为和心感化孩子,学会爱孩子的方式,坚决拒绝再伤害。
8、对处在叛逆期的孩子,要多表扬,少批评,那怕是他们一丁点的成绩和进步,都要及时地发现,给以足够的鼓励与表扬,增强他们成长和向好的动力。
9、不要使用打骂的方法:很多家长认为小孩子不听话,叛逆就使用打骂来管教,其实这种方法是错误的,不但没有效果,反而加重孩子对你的怨恨,适得其反。
关于发现孩子自残家长怎么做,我觉得浮躁的当下,作为家长的我们,是应该沉下心来,花一些时间找到科学的方式,在孩子的性格养成关键期提供帮助,让孩子获得长远的更好发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孩子身上的所有问题,在家长那里都能找到答案。当你批评、嫌弃孩子时,不妨先审视下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最难完成的事,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自愿并热切追求知识的人。”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教育的本质。而我,却花了整整14年时间,才真正明白这句话的道理。曾经的我,只知道逼迫孩子努力读书,考个好学校。直到儿子到了青春期,被诊断抑郁后,我才深切意识到:所谓的青春期抑郁、空心病,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孩子在替父母生病。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可以从我的故事中找到答案。01我由于是专科毕业的,一直都在为自己的学历自卑。因为,工作十几年,我太知道文凭的重要性了。我的高中同桌,当年成功考入重点大学,如今年薪30万。而我,辛苦程度可能并不亚于她,但一年到手也就十万左右。更不用说那些隐形的福利、社会地位等等,真实的社会,从高考就开始分流了。身边太多的案例也让我意识到,好好学习,对普通孩子来说太重要了。所以,从儿子上学开始,我就是一个严厉的“虎妈”,逼着儿子上各种辅导班、学钢琴、学主持......即使儿子很讨厌,即使花了家庭收入的绝大部分,我也各种威逼利诱,不容许儿子放弃。
小学还好,儿子虽然也哭闹着不爱学,但胳膊扭不过大腿,最后还是我说了算。可从初中开始,儿子变得逆反起来,跟我的对抗也越来越激烈。我觉得儿子太不懂事,指责他:“我舍不得吃穿,把钱都省下来培养你,你凭什么不好好学?”儿子觉得我控制欲太强:“你只知道逼我学习,我又不是学习的机器!我就是不想学!你自己都只考上专科,还想我考好大学?有本事你自己考啊?!”儿子说的话就像刀子一样,完全否定了我这些年的付出,我气得对儿子又打又骂,把衣架都打断了。那段时间,儿子梗着脖子跟我吵架,逼急了就暴跳如雷,疯狂地砸东西,家里就像硝烟弥漫的战场,再也没有往日的温馨。看着儿子充满仇恨的眼神,我丝毫不肯退让:宁可让你现在恨我,我也要逼你一把。不料,我的强势没等来儿子的妥协,却换来了一纸诊断:儿子抑郁了!青春期抑郁症有多可怕,我是了解的!这些年,也看到了太多因为抑郁而选择轻生的孩子,没想到,我的儿子竟然也走到了这一步。在拿到确诊结果的那一周,我懵了。不敢再逼儿子学习,也不敢责骂他,只是关心他的饮食起居,可儿子对我的关心充满了敌意。再不能接受,也要面对结果。我开始反思,也隐约意识到,是我的教育方式造成了儿子现在的样子,可我到底该怎么做呢?02在那段黑暗、痛苦的时光里,我每天都很痛苦,真的是束手无策。只好主动去翻看那些青少年抑郁相关的书籍、视频和讲座,可还是一知半解。幸好身边有位朋友的姐姐在北师大教心理学,对家庭教育方面了解颇多,我就厚着脸皮找朋友要来了她的微信。我向老师问出了困惑已久的问题:“我不明白,我只是希望给孩子最好的,让他积累资本、以后能过上好的生活,为什么孩子不能理解我,还抑郁了?”老师告诉我,不光是抑郁,其实青春期孩子常见的很多问题,比如厌学、逆反、辍学等等,都是家长和错误的家庭教育导致的。细细思索那些“问题孩子”的家庭,多半可以顺藤摸瓜,找到病根。家长看到的,是孩子的问题行为;没有看到的,是孩子已经忍耐了很多,最后忍无可忍的崩溃。“很多家长在听到孩子确诊抑郁后,都不可置信。实际上,青春期,正是抑郁的易发阶段!”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这个阶段,孩子们有较高的学业压力和两点一线的枯燥生活。在学校是高度紧张的学习气氛,回到家则是父母的说教数落,有写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课,每天都过得很疲惫,很少有娱乐放松的时间。二是自我意识高涨,变得敏感多疑。青春期正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高度关注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面对人际交往很容易产生冲动、自卑等心理,情绪波动大。三是缺少情绪宣泄的渠道。青春期的孩子内心躁动,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低,跟父母的关系也不如小时候融洽,但却要面对高压的生活和父母的不理解,负面情绪累积的越来越多。以上因素,让这些十几岁的孩子们,看不到人生的意义。
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么,这样没有方向,没有意义的人生,让孩子的心成了空的,这就是非常典型的“青少年空心病”!“而家长出于为孩子好的目的,不断催逼孩子努力学习,给孩子加码,再加上不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如数落、强势逼迫、责骂,不断积累的压力就会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导致孩子不堪重负。”听完老师的分析,过往和儿子相处的一幕幕,就像电影一样快速在我脑海闪过:我想起他哀求我不去上钢琴课,却被我厉声喝止;我想起他哭着控诉我霸道专制,而我却认为理所应当;这仅仅是一部分片段,还有日日夜夜那么多的逼迫,都是让儿子压抑的寒冷。原来,错的是我,儿子却替我生了病。想起那些因为抑郁的孩子,我被笼罩在深深的恐惧当中,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扭转这一切,帮孩子走出抑郁?老师告诉我,勇敢地站到孩子身边,一起面对,倾听、理解、接纳、成为他坚强的后盾,关系与生活都会变得完全不同。“青春期的孩子们,自己身上就带有小动物欣欣向荣的生命力,只要给他一点阳光,他就能找到自己的方向,继续生长。”03根据儿子的实际情况,老师给了我三点建议:1. 观察、感受孩子的内心感受,当好孩子身边的“警报器”。细心的观察、捕捉孩子的心理变化,真正“看见”孩子。很多家长在孩子开始出现抑郁、甚至孩子主动告知“我可能得了抑郁症”时,都完全不以为意,认为那只是普通的青春期逆反,孩子是在“作”给大人看。对孩子一次次的呼喊不以为意,因为家长没有真正用心去“看”孩子,把孩子当成自己发号施令的对象。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威胁、吓唬、唠叨和发脾气不仅没有用,还会起到反作用。回想起我和儿子的冲突之所以会愈演愈烈,除了我逼他学习外,更多的在于我对他的管教和威胁。当他不听我的,想要按自己的想法做时,我还在沿用自动化的模式教育他。没有“看见”他反复呼喊的心声,一味用父母的强权逼迫。终于等到警铃响起时,已经晚了。2. 看见孩子、肯定孩子,帮助孩子找到自我价值。青春期的孩子由于自我意识开始觉醒,试图冲破约束和管教很正常,甚至犯错也是成长需要付出的代价。所以,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避免指令式的“教育”。孩子在遇到困难、问题和挫折之后,需要来自父母的分析和引导,而且,这种分析和引导还应该是朋友式的。其次,要耐心持久地支持孩子做他喜欢的事。接近孩子、了解孩子,从中发现他的优点、真诚地夸奖孩子。如果在孩子的眼中,父母只盯着自己的学习成绩,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永远是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亲子之间的沟通交流就会被切断。长此以往,会出现压抑、逆反、抑郁等严重后果。3. 正确看待青春期抑郁,不要讳疾忌医。抑郁是一种病,不要错误地以为像感冒一样,扛扛就能好。家长除了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教育模式,也要带着孩子积极就医,谨遵医嘱进行治疗。这样双管齐下,终有拨云见日的那一天。
相反,如果父母把孩子得了抑郁症看成是一种羞耻,否认孩子的症状,也拒绝在亲朋好友面前坦诚孩子的现状,那种厌恶,嘴上不说,孩子完全可以感受到。这时,孩子感受到的是不被父母接纳的痛苦。一个被父母“嫌弃”的孩子,怎么能不绝望?他又从哪里获得能量走出阴霾,变得更好?而和孩子的未来相比,父母的面子真的微不足道。0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重新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获取儿子的信任,也并不容易。在了解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意识到,自己错误的方式给儿子带来了多大的伤害,有一段话被我深深印在了脑海当中:青春期孩子的痛苦来自同学和老师的种种言行,但最终是指向父母——他们抑郁、自残等,最终都只是为了赢回父母的关注和爱。我改变了原有的沟通模式,给儿子完全的信任和接纳,也给他充足的时间。什么成绩,什么学习,我都不那么在意了,只希望阳光早日照进儿子的心里。我尊重他的意见,不想学的兴趣班全部停掉。而让我意外的是,儿子主动保留了其中一个:“虽然我不是很想学,但上这门课对我帮助挺大,理性思考还是保留吧。”可见,孩子是能沟通的,以前不能沟通的其实是我。而当我真正反省了自我,不再那么急功近利,不催促,不说教,不指责,儿子也逐渐让我看到了他的改变:从一开始的说几句话就烦躁“不想说了”,到可以跟我平和的对话,沟通接下来的学习计划,一切都自然而然地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等几个月后再带儿子去复诊时,医生告诉我,儿子的抑郁症表现已经好了很多,可以停药了。儿子也对我说:“妈妈,我觉得自己已经不像之前那样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你就放心吧!”那一刻,我心里的巨石终于落了地,走出医院望着蓝天白云,都有一种久违了的轻松。走过那段长长的黑暗隧道,我想跟家长们说:不要视孩子的青春期为洪水猛兽,当你正视孩子青春期的各种情绪,透过孩子的状态来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时,就会发现亲子关系的转机。那些青春期抑郁的孩子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原地踏步、不肯成长的父母。无论孩子处于哪个年龄段,父母保持自我的觉察和成长都至关重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厌学自残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