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没人愿意去人才引进的事业编咋样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正在经历,现身说法。我是2018年毕业的硕士生,非临床类医学学硕,双非一本,小县城人才引进事业编。家乡组织部到学校搞宣讲会引进的,免笔试,享受中级待遇,作为储备干部培养,分配人才公寓,硕士津贴5万。
5月份引进,面试,政审体检过程都比较正规严格,结果等了很久一直没通知我去上班。快毕业了我就先签了省会的工作,6月底去公司报道,公司的小伙伴都是同龄人和工作氛围都比较愉快。10月的某一天电话通知我有领导见面会通知我们准备入职。从小被父母灌输女孩子要有一份体制内稳定工作,我接到通知是开心的,遂辞职回家上班。
我被人事主任安排在A科室报道,领导同事都挺热情。单位离家走路十几分钟,车程6分钟,工资待遇一般,在小县城算高的,一年全部到手8W左右。我在省里上学七八年又住回自己的房间,我父母对这份体面工作非常满意,毕竟在他们眼里别的工作都算打工的。刚入职的时候时候觉得挺新鲜,热心同事也给我介绍科室的各项工作。一个月之后我就开启了为期一年多的借调工作,我就跟个螺丝钉一样,哪里需要我去哪里,在BCD三个科室一共打杂了一年多,我心想着我总要熟悉各种业务的,所以比较积极勤快。
随着工作深入我慢慢发现一个问题,整个科室乃至整个单位,盘踞着80%以上的关系户。我是科室唯一一个不是关系户的,我家里没有体制内的工作人员,我进来完全是组织部的安排。这些关系户的裙带关系蔓延到整个县城的体制内,分布在公检法学校医院ZF以及其他各个单位。权力掌握在少数几个家族手里,可能别人三代人都在同一个单位。家族企业了解下?
再说说这些人的学历,老一辈的一般是中专毕业,函授本科,有一部分已经是副主任级别职务了。新进的80后90后,大部分是中专或者大专毕业,成人自考本科,真正的全日制本科都算凤毛麟角。你一定好奇这种怎么有编制?事业单位招聘和公务员考试最大的区别在于,除了春季一年一度的全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之外,其他时间单位也可以自行组织考试招聘工作人员,只要有人退休人社有空编,卷子都是本单位自己出,考试地点就在本单位,参考人员就是本院上班的临时工,接下来不用多说了吧。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基层单位报考条件只要求“本科”并没有要求“全日制本科”。很多关系户中专毕业先入职上班,再转个大专或者成人自考本科,一样属于本科学历。 单位里中专大专毕业,再成人自考的“同济”本科学历一大堆,对于高考统招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来说,这个自考学历来的太容易了,多少人寒窗苦读甚至复读.专升本就为了一个本科学历。18岁入职临时工,20岁通过成人自考本科拿到编制,再一步步晋升,普通的全日制本科生或者研究生,首先在毕业年龄和工龄上都输了一大截,更不用说后期升迁了。“工龄”直接会影响到后期晋升,进了单位,学历就没那么重要了,排资论辈。体制内的提拔晋升,远远不止好好工作这么简单。背后可能是好几个家族为时几年的运筹。小地方的单位,从来不对外招聘,考进来的比例不到五分之一,中途还有一部分离职或者考走的,能留下来的寥寥无几。小地方把我国特色的“人情社会”展现到极致。
说说工作,到处打杂一年多之后领导把我调回了A科室。我发现自己彻底被边缘化了。领导不安排活儿,事情他都安排给另外一个同事,我每天坐在那里没具体的事做,每天帮同事打杂跑腿,坐在那里别的同事都在忙自己手头的业务,我却无所适从,没有任何发言权。科室有个老油条,人际交往能力强,经常上班时间去别的科室唠嗑,消息灵通。领导通常把任务交给他,他这个人总是把自己的工作分配给别人做,比领导还领导,喜欢命令使唤新人。基本上都是把一些具体琐碎的活给我做,一些工作就默认过渡给我了,不停的把杂事甩给我做。他负责在旁边指挥,比比划划,指点江山,其实是没啥技术含量的基础工作,每次做完了收割我的劳动成果,有时候还在同事面前挑刺贬低我的劳动成果,因为嘴上挑刺很容易,它落实起来耗时间。我试过自己主动汇报工作发给领导,结果领导的意思是让我去跟他讨论商量,领导不管事让我非常无语。我试过拒绝,背后就跟领导打小报告说我做事不积极,叫不动,各种使绊子。不论是哪个新人,被同事使唤干活儿是常有的,但是时间长了,一年之后还是不断给你甩活儿,正常人都会不舒服。自己性格比较温顺也不敢得罪领导同事,只能默默忍受了。在这里,家庭背景和人际交往能力是第一位的,工作能力其次,也许领导根本不给你工作的机会呢?就把你雪藏边缘化又该如何?我一来就冷遇。当初引进的时候都是奔着有个好前途去的,其实是南辕北辙。感觉前途一片黑暗,不知道路在哪里。
在小县城,个人社交能力和背景非常重要,几乎占90%,剩下的看能力和机遇,干的活也没多少技术含量,谁都可以做。你和领导的关系几乎决定了你和其他同事的关系。领导认可的能力才叫能力,领导说你行,不行也行,领导说你不行,行也不行。我科某同事背景深厚,每天早上九点半以后到办公室,十一点左右就走了,下午三点半到办公室,四点多接娃走了,有迟到早退特权,领导对她赞不绝口,喜爱溢于言表。我这种每天早上七点多到办公室烧水泡茶,下班领导走了才敢走,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怎么做都不讨喜。饭桌应酬我更不擅长,适应不了餐桌上的白酒文化,酒精过敏酒量小得可怜,敬酒的时候也不会说客套话,没办法在酒桌上谈笑风生,大家讨论着亲朋好友家长里短,我对里面的人事一无所知,插不上嘴,只能安静听着,我在酒桌上是非常尴尬的存在。聪明的人能通过喝酒应酬认识高一级别的大领导,这种差距,不是我三两天就能学到的。敬酒的时候先后顺序不能错,还要想好举杯的台词,这可太难为我了,我压根不想喝。我不喜欢这种酒局,但是为了融入大家我从来没拒绝过。
岗位职责非常重要。千万不要去到一个没有具体责任分工的岗位,一定要明确责任分工。如果你的领导含糊其辞说不出你的岗位职责,那就是最低等打杂的。你的工作都是被同事筛选过复杂繁琐而没有技术含量的,你属于多余辅助的,口头讲容易做起来难,领导也不会觉得你的工作量大。习惯被同事使唤分配后领导也会默认这种状态。领导边缘化架空你的工作,其实手头没有具体业务坐在那里,我经常会觉得恐慌又失落。只能努力去打杂配合别人工作,存在价值低,打杂非常消磨意志,实际上工作能力也得不到提升。
关于中级待遇,这里的中级是指专业技术10级,中级(8,9,10级)里面最低的一级,每晋升一级要好几年,副高又包括5,6,7级,每级都需要竞争。我已经在医院工作两年,医院并没有给我转正定级,组织部给的政策,地方单位也不一定认可的,我就像办公室里多余的一个人,需要的时候派去帮忙,不需要就晾着没安排。自己又没有什么特别的手腕,读研学的东西毫无用武之地,家里没有任何助力。自己虽然正式在编,感觉连临时工都不如。目前我几乎可以确定自己完全边缘化没有任何前途可言。
关于婚恋,近年来人才引进女生居多,而且每年事业编考试,公务员考试,教师考试,录取的大部分都是女生,女生占比80%以上。所以高学历大龄女生回来会比较难找对象。体制内女多男少,小县城也没多少体制外的好工作。一般会出现一个相亲男被介绍很多个相亲女,呈现男方市场。小县城的话,建议女生在25岁之前找到合适对象,年龄越大择偶面越窄,可选对象越差。毕竟让你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干部or女教师(女医生etc.),找个比自己学历低又没稳定收入的老公,我觉得大部分女生心里多少都会意难平,我没有歧视的意思,大家都希望找到旗鼓相当的另一半。女生需要注意,相亲的首要素是年龄,年龄合适了再看其他条件,小县城还是比较传统的观念。体制内男生比女生容易找对象,希望女生回家乡之前把自己的婚恋问题考虑进去。
我出生于普通人家,父母都是体制外人员,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天道酬勤本分学习脚踏实地,有今天都是自己努力学习得来的,进单位之后我就发现自己的努力多么微不足道,可能别人一出生,不努力一样比你轻松拥有一切。自己性格内向从小就是乖乖女,不善言辞不会拉关系,现在奔三了年纪越来越大,压力也大,婚恋都耽误了。这样长期压抑的生活让我感觉看不到希望,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也不想告诉爸妈,他们什么都不懂也帮不了我,说了只会徒增烦恼。
有时候会担心的睡不着。为了一份稳定安逸的工作来到小县城,拿着一份一眼到头的工资,以后自己的孩子呢?撇开教育医疗落后不谈,都硕士了,现在两个人努力在市里一起供一套房子,虽然辛苦,孩子大了贷款也还清了。按照目前房价这个涨幅,二十年后,城市和十八线县城的房价的差距将形成难以逾越的鸿沟!!!受教育的普及让小地方人才净流出,严重老龄化,回来的大部分都是我上面说的那些人,还有一部分图安逸稳定的女生,好多单位姑娘剩到三十多岁,县城体制内女性远多于男性,狼多肉少,我想不出她们以后嫁到怎样的如意郎君,坚持不嫁要忍受小城市无尽的流言蜚语。今时不同往日,父辈那一带的事业机关工作人员,乘着改革东风单位福利待遇好,职工分配房子,都有产权,也就是你爸妈眼里那些体制内的人,看起来好像很有钱的样子,其实主要是对方家里几代人在单位财富积累,别人几代人的辛苦运筹,会输给你十几年寒窗苦读?当你的才学在这里发挥不了价值,人才这个头衔只会给你压力。城市人口扩张,劳动人口向城市聚集,乡镇老龄化边缘化,这是必然趋势。图安逸稳定在小县城定居,房价的涨幅远大于工资,将来孩子想要在城市定居难度比我们现在还大,总有一代人要吃苦的。
最后加一条,走之前可以跟导师多聊聊,多谈谈未来职业规划和生活目标。你的导师比你阅历丰富很多,眼光和想法也更深远,你的导师有可能是你能接触到最有智慧和远见的人之一,父母其实没有办法给你很中肯的建议,他们甚至没出过那个小县城,你指望他们多大远见?当初我导师跟我说明了其中的厉害关系,劝我不要回来,工作稳定之后结婚生子,我不听劝告,非要回来这是咎由自取。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我每天都在观察和发现,唯一难过的是自己明明很清醒很多事情却无法做到,或者说我本来就不是那种人吧。
作为一个卫生专技人员,我的专业技能这两年几乎没有提升,在学校学的东西在这个小医院也无用武之地,一天天的为办公室政治心力交瘁,为了搞人际关系焦头烂额。以上纯属本人这两年来的实际经历,希望对你有帮助。
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更大力度吸引天下英才与宁波共成长,加快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战略支点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大甬江引才工程实施力度。现将2022年甬江引才工程公告如下:一、引进对象与重点2022年度甬江引才工程将聚焦宁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面向海内外择优支持契合宁波产业发展方向、促进产业水平提升、引领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项目,入选项目数将在往年基础上翻倍。重点引进科技创新和城市经济两大领域人才和团队项目,其中科技创新领域紧贴“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工程,重点支持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基础件、高端装备、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产业;城市经济领域重点支持电子商务、港航物流、金融保险、文教卫体、专业服务、规划设计、时尚创意、科技服务、现代农业等产业。二、项目类别与申报条件2022年度甬江引才工程分双创人才项目、双创团队项目、资本引才团队项目等3个类别。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已获得宁波下辖区县(市)及开发园区政策支持的、创业类项目已获得专业投资机构投资的、或已全职落地宁波的人才和团队项目。具体为:(一)双创人才项目分创新人才项目、创业人才项目、青年人才项目等3个子项。具体申报条件为:1.创新人才项目(1)申报人一般应取得博士学历学位且拥有3年以上相关全职从业经历(截至2022年2月28日,下同),或具有较高业内影响力,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1967年1月1日后出生,下同)。(2)近1年内(2021年3月1日以后)来宁波工作或计划来宁波,依托宁波企事业单位全职开展创新成果转化或基础研究,入选后须全职在宁波连续工作5年以上,项目管理期内不得在宁波市外其他用人单位从事全职工作。(3)人才依托单位运行状况良好,配套支持措施完善,能给予人才必要的科研资金和研发设备,并提供项目产业化所需的各类要素。(4)人才依托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主要创始人或最大自然人股东均不得申报创新人才项目。2.创业人才项目(1)申报人一般应取得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或具有较高业内影响力,且拥有3年以上相关从业经历;年龄一般不超过65周岁(1957年1月1日后出生,下同)。(2)近5年内(2017年3月1日以后)来宁波工作或创业,申报人在宁波创办企业成立1年以上(2017年3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期间完成工商注册登记手续);申报人须为企业创始人、法定代表人,且是第一大股东或最大自然人股东,1家企业只能申报1个创业人才项目。(3)科技创新领域申报项目,企业实际到位注册资金中创业人才(自然人)货币出资不少于100万元;城市经济领域申报项目,企业实际到位注册资金中创业人才(自然人)货币出资不少于50万元。3.青年人才项目分青年创新人才项目和青年创业人才项目,限科技创新领域人才申报。申报人年龄不超过40周岁(1982年1月1日后出生),其他申报条件与对应创新创业人才项目相同。(二)双创团队项目双创团队项目分创新团队项目和创业团队项目等2个子项。1.创新团队项目申报的创新团队应拥有显著创新业绩或较大创新潜力,依托宁波企事业单位全职开展创新成果转化或基础研究,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1)团队一般应包括1名带头人和至少4名成员;带头人一般应取得博士学历学位或具有较高业内影响力,且拥有3年以上相关全职从业经历,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成员一般应取得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且拥有3年以上相关全职从业经历,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1977年1月1日后出生)。(2)带头人和成员近2年内(2020年3月1日以后)来宁波工作或计划来宁波,入选后带头人及成员须全职在宁波连续工作5年以上,项目管理期内不得在宁波市外其他用人单位从事全职工作。(3)团队依托单位运行状况良好,配套支持措施完善,能给予团队必要的科研资金和设备,并提供项目产业化所需的各类要素。(4)团队依托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主要创始人或最大自然人股东均不得作为带头人或成员申报创新团队项目。2.创业团队项目创业团队应拥有关键核心技术,有望提升宁波产业水平,能引领带动产业发展,产生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1)团队一般应包括1名带头人和至少4名成员;带头人一般应取得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或具有较高业内影响力,且拥有3年以上相关从业经历,年龄一般不超过65周岁;成员应取得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或拥有3年以上相关从业经历,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1972年1月1日后出生,下同)。(2)带头人和成员近3年内(2019年3月1日以后)来宁波工作或创业,或计划来宁波创业;带头人(自然人)须为企业创始人、法定代表人和第一大股东;带头人和成员(自然人)合计持股比例超过50%(含申报企业中,带头人和成员直接持有的在落户区县(市)注册成立的持股平台股份),且持股成员不少于2名。(3)科技创新领域申报项目,企业实际到位注册资金中货币出资不少于200万元,带头人(自然人)实际到位的货币出资不少于100万元;城市经济领域申报项目,企业实际到位注册资金中货币出资不少于100万元,带头人(自然人)实际到位的货币出资不少于50万元。(三)资本引才团队项目资本引才团队应有较好市场前景,自带技术、项目和资金来宁波发展,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1.团队应包括1名带头人和至少4名成员;带头人一般应取得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或具有较高业内影响力,且拥有3年以上相关从业经历,年龄一般不超过65周岁;成员应取得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或拥有3年以上相关从业经历,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2.带头人和成员近4年内来宁波工作或创业,且已在宁波创办企业(2018年3月1日至2022年2月28日期间完成工商注册登记手续);带头人(自然人)须为企业创始人、法定代表人和第一大股东,带头人和成员(自然人)合计持股比例超过50%(含申报企业中,带头人和成员直接持有的在落户区县(市)注册成立的持股平台股份),且持股成员不少于2名。3.企业实际到位注册资金中货币出资不少于500万元;带头人(自然人)实际到位的货币出资不少于100万元;企业已获得民间资本投资(除宁波市各级政府性出资部分和团队自有资金出资外)且实际到位出资不少于300万元(含资本公积)。对申报上述项目类别的人才或团队,如特别优秀或紧缺急需的,可视情在年龄、学历等申报条件上破格1次。三、申报遴选程序申报遴选工作由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会同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以及城市经济领域相关责任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具体为:(一)申报受理。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2月28日,符合条件的申报对象登录“甬江引才工程网上申报系统”(https://www.nbrc.gov.cn/a/login),按要求填写申报表格、上传相关附件材料。申报分部门进行受理:科技创新领域项目中,在甬高校申报的创新类项目由市教育局受理,在甬科研院所申报的创新类项目由市科技局受理,其他申报项目由市人力社保局受理;城市经济领域项目由市人力社保局会同各领域责任部门受理;资本引才团队项目由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受理。(二)资格审查。2022年3月至4月,科技创新和城市经济领域申报项目采用分级分层的方式,由相关单位开展资格审查;资本引才团队项目由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项目合规性尽职调查。(三)专家评审。2022年4月至7月,邀请相关领域的科学家、风险投资专家和产业行业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小组,采取书面、答辩或现场走访等形式进行评审。(四)真实性审查。2022年7月至8月,对通过专家评审的项目开展知识产权及学术成果真实性审查。(五)尽调走访。2022年7月至8月,对通过专家评审的项目开展现场尽调走访。(六)审定发文。2022年9月,根据专家评审推荐意见和尽职走访等结果,结合宁波产业实际,按相关程序审定发文。四、政策支持(一)项目资助1.对入选科技创新领域的创新人才、创业人才、青年人才给予一次性100万元项目资助;对入选城市经济领域的创新人才、创业人才给予一次性50万元项目资助。2.对入选科技创新领域的双创团队,按A、B、C层次分两期分别给予2000万元、1000万元、500万元项目资助;对入选城市经济领域的双创团队,按A、B、C层次分两期分别给予500万元、300万元、100万元项目资助。3.对入选的资本引才团队,按申报时实际到位民间资本货币投资的30%给予项目资助,资助金额向下取整至十万位,一般不超过2000万元。资助经费一般在团队入选后分2期拨付,每期安排50%。项目企业在甬注册之日起,累计投入项目的直接支出达到资助经费总额2倍以上的,拨付第一期经费;累计投入项目的直接支出达到资助经费总额4倍以上的,拨付第二期经费;如第一期申请时已满足第二期条件,可将第一、二期合并拨付。直接支出是指用于宁波项目企业且与申报项目直接相关的支出。对人才层次高、影响力大,核心技术世界领先,属于颠覆性创新,且产业化、市场化前景特别好的重大人才团队项目,资助额度上不封顶。(二)安家补助及购房补贴。符合条件的入选人才和团队带头人,可按相关文件享受安家补助及购房补贴等安居政策。(三)金融信贷支持。入选人才或带头人创办的企业可在合作银行享受最高2000万元的信用贷款和3年无还本续贷服务,以及最高2000万元创业贷款额度内的银行基准利率贴息,并根据企业发展情况,优先推荐在宁波市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优先推荐政府性基金等给予投资。入选的人才和团队符合条件的,还可享受《甬江引才工程实施细则》等相关政策和落户地配套资助政策。相关经费按“就高、补差、不重复”原则发放。五、其他事项(一)2022年度甬江引才工程集中遴选项目于2022年2月28日申报截止。(二)申报人不得同时申报甬江引才工程2个及以上不同类别的项目;已入选“3315系列计划”团队带头人及成员均不再作为甬江引才工程申报对象;已入选“3315计划”或“泛3315计划”且符合公告申报要求的个人,允许申报甬江引才工程资本引才团队项目;已享受宁波市顶尖人才项目支持的、通过上级主管部门任命担任市直或部省属驻甬单位主要领导职务的、通过市本级“一事一议”直接引进的相关人才和团队,均不再作为甬江引才工程申报对象;未履行且未妥善处理原协议的公派留学人员、高级访问学者、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人员、由各级财政支持出国的其他人员,或存在违纪违法、学术不端等行为的人员,均不再作为甬江引才工程申报对象。(三)申报人(包括团队带头人和成员)应对申报内容谨慎作出承诺,并在申报书承诺栏中签名;入选项目不得随意减少或更换团队成员,不得随意减少注册资本、变更项目内容和项目目标;入选项目落地宁波后,不得在异地申报同类项目。创业类项目入选人才团队须将主要精力放在宁波项目上,在宁波创办的企业须实质性运营且10年内不搬离宁波,如申报项目在异地有多家相关联公司的,须承诺以宁波公司为主体上市;创新类项目入选人才团队须在宁波全职工作5年以上,项目管理期内不得在宁波市外其他用人单位从事全职工作。不能按要求履行的,视作自动放弃入选资格。(四)申报人填报的信息如有虚假,将取消参评资格并列入失信名单,今后不得申报甬江引才工程;已入选的,一律取消入选资格;构成违法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法律责任。(五)报送的申报材料中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如确需提供涉密材料的,涉密部分须按国家有关保密规定另行报送,并附申报人所在单位的密级证明,但不得报送绝密级材料。(六)本公告由中共宁波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今天单位刚来了一个人才引进的事业编,湖北某211大学硕士,期间有几次出国交流,被本地组织部以人才引进方式招录到单位下属事业单位,以财政补贴的方式给予20万人才津贴(包含房补、人才奖励基金、租房补贴等),试用期转正后定管理八级,享受一定的晋升政策倾斜。工作表现出色的,在行政机关有编制出缺的前提下,可以调任机关任职,转为公务员身份,等等。这是本地人才引进事业编的基本待遇。从政策来看,以人才引进名义引进的事业编,相对普通事业编有一定的优势。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定级优势。普通事业编入职管理岗,基本上都是从管理九级即科员干起,鲜有直接从管理八级(副科)起步的;二是晋升优势。普通事业编晋升基本上都是按现有政策晋升,即副职提拔正职,要求任满副职两年;下一级正职提拔上一级副职,要求在下一级正职任满三年,很难有机会破格的机会。人才引进的事业编则不同,只要有岗位和工作需要,组织上完全可以增加历练等名义破格提拔,不会有太大争议,现实中这种操作也屡见不鲜;三是调任优势。普通事业编调任行政机关因为是逆向流动,有太多的壁垒,必须满足一定条件比如在单位取得副科,任满两年,45岁以下,或者达到副处以上等等,才能有机会调任。人才引进的事业编组织部门在引进的时候基本上都有优秀的可以调任这个承诺,相对普通事业编调任更加容易,正是冲着这一点,很多高学历人员才愿意干事业编。以上就是人才引进事业编摆在台面可以看得到的好处。相比普通事业编,的确有优势,也更有前途,但仅仅是纸面上的优势而已,具体发展如何,还要看个人后期的努力。毕竟大道理说破天,人才引进也还是事业编,整体上比公务员要弱势很多,因此不确定性也要多很多。更何况还是城区人才引进的事业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组织部没人愿意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