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花钱的家庭仪式感,父母带给孩子的仪式感创造幸福童年

前几天三一菌经过一学校,看到小区门口收废品的那对父母,用五颜六色的气球把三轮车装饰一新,还买了一个芭比娃娃。问起原因,父亲搓着手腼腆地说:“今天是我女儿的生日,我们一起来接她。”他们的女儿走出来,惊喜地像只小鸟跳上三轮车,一家三口笑意昂扬又拉风地回家去了。心理学家说,孩子的童年需要“四种营养”:安全感、存在感、成就感和幸福感。其实,还有一种重要的“营养”在孩子的成长中必不可少,那就是仪式感。有仪式感的家庭,养出的孩子才会更自信、有力量,更有让自己快乐和幸福的能量。三一菌下面跟大家分享几位妈妈的故事,原来仪式感,就在我们身边。1女儿3岁时,我给她办了一个生日派对,挂了气球,买了大蛋糕,定了披萨,请了她的小伙伴来庆祝。那一年,刚买了房子,老公和我卡里的钱只剩6千元,老公怪我浪费,说饭都快吃不上了,就别学人家富养孩子了。我摇摇头,给他放手机里的录像。女儿戴着生日帽,在伙伴的簇拥下吹蜡烛,她眼睛里闪着笑和光芒,比任何一天都显得开心、满足。睡觉时,她紧紧搂住我的脖子,亲了我一下,小声说:“我爱你,妈妈。”她甜甜地睡了,我有点想哭了。平时,她是老师眼中的小调皮,爸妈嘴中的小磨蹭,路人眼中的小孩甲乙丙丁,而那一刻,她感觉自己是全世界的中心,是独一无二的。三一菌觉得每个孩子都需要一个这样富有仪式感的时刻,这样独特的一天。这一刻,这一天,她是自己的“王”。孩子比谁都需要这种自尊感、骄傲感和自信感,因为那是他们成长的力量。小时候,我每年过生日,妈妈都会亲手擀面,炒几个小菜,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吃顿面。然后,爸爸用自行车载着我跟妈妈,去照相馆照一张小小尺寸的全家福。长大后,我带着老公、孩子回娘家,一家人在灯下翻看被妈妈细心保存的相册,点评着,说笑着,那是我们都感觉幸福满满的家庭时刻,也让我感觉做爸妈的女儿真幸运。富养孩子,不一定是买多少礼物,花多少钱,而是多给孩子一些生活上的仪式感。睡前搂着孩子讲一个小故事,那会成为他一生都感觉安心的陪伴;早晨给孩子精心准备一顿早餐,父母的爱会让他懂得要吃好人生每一餐;假期跟孩子一起参加亲子夏令营,跟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衣着整洁地准时出席孩子的家长会、演出、毕业典礼,期待和重视会赋予孩子目标感和使命感,不用催促,他自会努力……而被父母忽视的那些孩子,就没这么幸运了。女儿班上有元旦亲子活动,邀请父母们参加。小楠的爸爸说工作太忙,哪有时间参加这些乱七八糟的活动,妈妈说一个闲着的小孩非让两个大人都陪着,早晚惯坏你们。那天,除了小楠的父母,其他父母都到了,大家一起开心的游戏。只有小楠一个人落寞地坐在角落里,倔强地拒绝所有邀请。父母的缺席剥夺了孩子的仪式感,自卑心理让孩子的积极性被严重打击。我们都想让孩子拥有幸福的人生,可只有被认真爱过的孩子,才会懂得如何去爱啊!三一菌发现,那些没被用心疼过的孩子,一生都在卑微地追寻着飘渺的幸福。而那些被父母重视、在意、宠爱,用一个个仪式感“喂养”大的孩子,会在平凡日子的寂寞、重复生活的繁琐中,仍然有所期待,觅得小快乐,收获大幸福,而亲子夏令营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家长陪同孩子一起出国游览,你陪着我长大,我陪着你变老,为人生的风景里再添一笔色彩,让亲子之间关系更为亲密。29月份,孙俪过生日,邓超发了一条简单的祝福微博。细看配图,却温情满满、仪式感十足。从1月到9月,每当邓超手机上的时间是9点26分时,他都会截屏保存。因为,9月26日,正是孙俪的生日。结婚7年,这对夫妻一直保持着足够的婚姻仪式感。这种幸福互动也影响着他们的孩子。父母相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也是家庭里最好的仪式感。父母相爱的仪式感,就是每个孩子的终身安全感。三一菌有个挺好的朋友说:他从来都感觉不到父母之间有爱,家里也从没有过什么有仪式感的事,父母也没有任何兴趣、爱好,每天就是吃饭、睡觉、干活,甚至都没办法好好聊个天。从小他跟姐姐就生活在战战兢兢中,生怕说错一句话,打破一个碗就引来一场家庭大战。长大后,他对自己的家没有一点归属感,也不太愿意跟父母交流,已经3年都没有回家过年了。生活终归是平淡和重复的,甚至是一地鸡毛,冷漠只会换来无尽的怨怼,唯有相爱才能生出幸福。父母好好对待生活,生活才能好好对待你和你的孩子。每一个来过三一菌家的同学,都会悄悄问:“你爸妈感情怎么这么好?”是的,我父母的生活里,充满了小情调和小仪式。他们经常在周末一起下围棋,爸爸每次都会让妈妈几个子儿;爸爸喝酒,也会给妈妈倒一杯。不太会喝的妈妈笑眯眯地抿一口,又倒回爸爸杯里;妈妈的衣柜里永远不缺最爱的紫罗兰色,都是爸爸买给她的。这些小仪式感的背后,无非是走心二字。他们也有矛盾,但会尽快和好,毕竟肯花时间和心思取悦的人,又怎么会不愿意耐心解决争端?3三一菌以前看《父母爱情》,对梅婷饰演的安杰很有感触。她带着孩子,跟丈夫江德福定居到一个小岛上。在那个小岛上,除了军人就是渔民,物资贫乏,生活单调。安杰带来一大箱各式各样的杯子——喝红酒的、喝咖啡的、喝茶的……邻居张大姐说:“喝个水咋还用这么多杯子?你有这么多杯子,一辈子都打不完啊!”下班后,安杰请同事葛老师在院子里的凉亭里喝咖啡,花瓶里插几只红玫瑰,还将漂亮的洋装借给葛老师穿。阳光充盈,微风帘动,葛老师品了一口咖啡,羡慕地说:“你这儿可真有情调,就像电影里似的。这样的日子可真好啊!我什么时候才能过上这样的日子呢?”安杰的日子到底是种什么日子呢?其实,就是一种有仪式感的日子。有了孩子后,工作要赶,孩子要看,老公要管,家务要做,有多少女人在日复一日的油盐酱醋、鸡毛蒜皮中熬成了没有活力的黄脸婆。慢慢的,我们看到的只有眼前的苟且,哪里还有什么诗和远方?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缺少了那么一点点仪式感。用漂亮杯子装水,水的滋味也许一样,但心情不一样。在院子里与好友闲坐,看到的风景也许一样,但感觉不一样。在简单重复的日子里择一个午后给自己,时间也许一样,但回忆绝对不一样。仪式感并不难,就是给生活一点小空闲,一点小情趣,一点小心思,一点小美感,但它却能大大抚慰我们那颗疲惫、受伤、干竭的内心。做有仪式感的事,是一个女人、一个妈妈热爱生活、讨好自己最可爱的模样。刘烨的法国妻子安娜,也是一个很有仪式感的妈妈。春节,她带着孩子们包饺子、给父母磕头,在国外的家中贴上福字和春联。她会跟刘烨一起给8岁生日的儿子写卡片,希望他长成小男子汉。父亲节,她会带着孩子去剧组探班,为刘烨庆祝。安娜说:“我喜欢做有仪式感的事,它会提醒我们:时光不是虚度,要好好珍惜余生。”妈妈有仪式感的家庭,孩子们都不会太差。儿子诺一和女儿霓娜多才多艺、乖巧、善良,经常跟妈妈一起给孤寡老人送年货。心理学家说:那些能一代代传承“家庭仪式感”的家庭,亲子关系更幸福,孩子的归属感、安全感、目标感都很高,甚至身体更健康、学业成绩更优秀。一个在仪式丰盈、情感充沛、被父母认真对待的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又怎么会没有制造幸福的能力,没有积极向上、自我激励的成长力!4作家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三一菌认为仪式感,会让你在平凡又琐碎的日子里,找到诗意的生活,找到继续前进的微光,找到不愿将就的勇气。带着孩子旅行,开阔孩子的眼界,让孩子体验不同国家文化的生活;跟孩子一起游学,让孩子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体验生活中不一样美好,就是父母给孩子成长最好的礼物。
2023-02-13 23:35
来源:
篮球训练营
小区里有个孩子叫东东,在路上走的时候,碰到熟识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他都会热情地向他们问候。不管对谁都总是笑脸迎人,让大家一看就心生欢喜。
仪式感强的家庭,更能养育出满满能量的孩子
要说冬冬是个天生的乐天派也不为过。但我认为,对他影响最大的,还是来自家庭的仪式感。
每个周末早晨,都会看到东东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小区的小花园里面晨跑锻炼。每天傍晚,东东会带着家里吃剩下的晚餐,装在盘子里给小区里的野猫吃。
中秋节的时候,妈妈会带着东东一起在家里做手工月饼。然后挨家挨户地敲门,送上刚出炉、热乎乎的鲜肉月饼。清明节则做手工青团,端午节就做手工粽子。几乎每一个节日,东东家里都是全家一起过。
冬冬的爸爸妈妈,也只是普通的公司职员。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家庭,可以说,东东并没有被金钱“富养”过。但我们都能够感受到,他小小的身体里有大大的能力,充盈着幸福感和安全感。他用自己的快乐感染他人,就像一个冬日里的小太阳一样,温暖着身边每一个人。
仪式感除了是生活的增味剂,在教育方面也同样意义深远
同事小周,总是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午休的时候,别人都在聊八卦、谈综艺。而小周总是给自己泡上一杯茶,捧着一本书,静静坐在办公桌前翻上一会。
她做事也总是不紧不慢,即使是非常紧急的任务,也能够非常有条理地从容解决。有同事笑问她,“你这么温柔,给你家上小学的孩子陪读的时候,有没有抓狂过呀?”
小周却说,“说出来可能你们不相信。但是我的确不怎么陪读的。平时作业都是孩子自己完成,做完了拿给我看一看。我也只是检查她有没有按量完成。不懂的题目,我能解决的,就帮她指点一下。不能解决的,就让她留着第二天自己问老师。”
小周的孩子我是知道的,和小周一样,是个文文静静的女孩子。从读书起,就很少有拖拉、磨蹭的毛病。与其说是小周教育得好,不如说是孩子得益于妈妈的言传身教。
威逼和利诱,对于孩子来说只是一时的。想让孩子爱上学习,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家长给予一定的“教育仪式感”。
就像小周这样,她家孩子小的时候,睡前都会读故事。亲子共读一本书,读完以后,会对书里的情节进行讨论,对还没有读到的部分进行想象和展望。等孩子大一些了,能够独立看书了,小周就和孩子各读各的。临睡前再交流一下,今天自己从书中有什么收获,把自己读到的好的句子,分享给对方。
这样小小的睡前读书仪式感,让孩子从小就生活在学习氛围浓厚的家庭里面。
其实,当我们发现孩子身上有一些小问题、小毛病的时候,千万不要气急败坏地斥责孩子,或是强硬地要求孩子怎样转变。因为我们往往都会发现,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有时甚至会让情况愈演愈烈。
不妨试试建立起小小的家庭教育仪式感,给孩子立的一些小规矩,全家人一起行动。
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仪式感的家庭,很难培养出幸福的孩子。
如果你的幸福感很强,希望你能够把这样的幸福感传递下去。如果你曾想到过要逃离原生家庭,逃离令你不舒服的家庭氛围,那么不要再让这样难受的感受,让你的孩子也经历到吧。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父母带给孩子的仪式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