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家里老人态度不好多收老人钱,家长批评教育,这叫什么品质?

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朋友家的孩子,在魔都现在5岁,已经差不多一年多的时间周末没有休息。基本上是连轴转各种课外班。累了饿了就是转战的路上车上睡一会,吃一点零食。前几天她来找我聊,和我说,这一年来其实自己也很累啊,每个周末都需要陪着孩子,给支持给鼓励。这些班也都是自己做了各种对比,看了很多测评文章后的精挑细选,每一个都不是瞎报的。她家女儿的情况我很了解,基本上每次刷到朋友圈我都会默默感叹,真的不容易。从3岁多开始,钢琴、乐高、HABA桌游、英语、芭蕾舞、编程,一点点加码,真的很多班。除了这些线下课,她女儿还有好几个网课,都是为了幼小衔接做准备的。套用我朋友的原话,“光成绩好,是远远不够的。现在的孩子哪个不聪明,家长抓一抓,实在不行请个老师突击一下,成绩都能上去。我们现在这些兴趣班,也是投资的一种,多一些经历总是加分项”。虽然我并不完全认同,但我也尊重每个家庭的选择,而且朋友真的不容易,不是报了班就全脱手,真的是尽心尽力地在陪伴。所以她来找我聊,我还蛮惊讶的,一直觉得她是个非常有主见,而且都是筹划好的。朋友和我说,前段时间,疫情关系,很多线下课都停了,难得多了一点时间,没那么忙了。她就准备给女儿写个简历,作为回顾总结。她算了算孩子教育上的投资,再回头看孩子的进步,开始疑惑了,到底“抢跑”这件事存在吗?她和我说,我们当年都是求职过的,明白简历上面的“经历”和“奖励”是要怎样才能有含金量的,小孩子的确可以降低要求,但自己这关都过不去,总不行吧。她给我举了几个例子说,好几个课外班都是才上了三四次,老师就开始鼓励张罗去参加比赛了。本来她觉得挺好啊,锻炼锻炼,以赛代练,也是见见世面。现在细想,发现不对啊。就拿芭蕾舞课来说,才上了3节课,老师就提议组队参赛了,每个小朋友报名费800元,大老远跑去比赛,家长在下面拍几张照片,然后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证书。她说,你说这些证书一叠,当时还热血沸腾的,现在看看压根没用啊。我后来和她聊了挺多的,也征得了她的同意,把她的故事一部分写出来和大家分享。1-小心“割韭菜”的抢跑班看完我朋友的故事后,我希望大家不要先急着说,“智商税”、或者“这么鸡孩子不累吗”。扪心自问,对育儿完全没追求没期望的父母,其实是少之又少的。所以,“抢跑”这件事,大家或多或少都在做,都焦虑过,只是程度不同。在金融领域有这样的说法,“你无法赚到你认知以外的钱”,那么在育儿中,我也相信这句话,“你无法挤出你格局以外的娃”。我从来不是鼓吹大家不要报班,啥都自己来。如果孩子感兴趣,家里也有条件,学一点挺好的。但现在有一些班纯粹就是拿“抢跑”和“捷径”做诱饵,大把大把地赚父母的钱。有一些“显而易见”的,但也有不少父母去参加的,比如下面这个“量子波动速读法”,就是号称下面这样的翻翻书,几分钟就能把一本书的内容都记住。大家别笑,这个方法走红就是因为还是个教育机构举办了“量子波动速读比赛”。而有一些就比较“隐秘”了,比如我朋友分享的,比赛费用比上课费用贵得多,而且大部分比赛都没啥含金量,就是人人发证书。再比如,虚报谎报部分内容,以收取更高的费用。最常见的就是所谓的外教英语课,而“外教”两字只满足其中之一。比如有的的确是老外,但来中国前完全不是教师;也有的确是教师,但所谓的“外”,就是东南亚的“外国”。而就是“外教”两字,这样的线下英文班也许收费就要比普通的高出好几倍。冷静下来其实都懂,但为人父母的我们,掏钱的都不是那些课程本身,而是我们脑海中幻想的孩子“闪闪发光”的未来啊。2你大把投资的“未来教育”可能现在已经贬值了。现在大家都爱把教育称为“投资”,我其实完全不懂理财,但我有个常识,就是谁都开始炒股了,那么就尽快撤。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教育“投资”。如果任何一个教育产品都成了“商品”,每一个都有价码,而且都还不是天价,那么就会被迅速铺开。如果每个技能都有无数比赛和证书,而且门槛越来越低,那么取得的所谓‘成绩“也就贬值了。我们都是普通人,既没有足够多的钱,也不是规则制定者,那么这一点“困境”是需要尽早看明白的。如果你仍然觉得教育是“投资”,那么这时唯一的出路就是,光有经历本身远远不够,必须有更加“卓越不凡”的结果,才能脱颖而出。可试问,这样的“天才”又有多少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心过,前段时间包括哈佛在内的很多藤校改变了招生原则。其中有一条是不单只考虑孩子的学业成绩和特长,而是有了一个“难度加权系数”,就是这个孩子需要克服所在环境的障碍。举个简单例子,A在富裕的学区,B在贫穷的学区,如果名额有限的情况下,同样成绩下,B会优先A录取。这个背后的逻辑是,A获得的分数是除了课堂教学外,更多的课外班家教换来的,那么长远看,反而是B的潜力更大。这个改变一时之间对很多北美华人影响巨大,一心规划好的成绩加特长的路径被动摇了。不少朋友甚至都说,华人孩子的路越来越窄了。虽然是美国的情况,其实也是值得我们每个父母思考的,是因为政策改变导致的路窄了吗?这样的情况同样适用于我们现在。想想我们当年,钢琴八级,那是多罕见多了不起的特长啊,考试还能加分;而如今呢?至少我身边随便抓一把,钢琴八级的孩子很多很多。我们现在拼了命去追逐的,会不会也是“虚无”呢?我们现在花大价钱去投资教育,会不会回头看,都“不值钱”呢?2-“红利”看着吸引人其实是“蝇头小利”现在都在谈“抢跑”,觉得多一些经历、提前学一点,“赢在起跑线的孩子”就能比同龄孩子更有优势,获得“红利”。我一听到“红利”就笑了,为什么啊?稍微有一点点股权知识的朋友都知道,股利包含股息和红利,股息占大头,是优先给少部分优先股股的;而剩下的那些就是红利,却要分给数量巨大的普通股民。这段话大家不知道看明白了吗?大白话就是大块利润早就一小部分人瓜分了,剩下的那些都是蝇头小利,还是“粥少僧多”。肯定有人会说,那么“抢跑”了,才有可能性获得“红利”啊,总比“一无所有”强吧?同意这句话,但抢跑的赛道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捷径,捷径注定是拥挤的。那么在你踏上这条又急又窄的跑道上,需要自我评估一下,这条抢跑的赛道,你和你孩子有什么优势和能力可以跑在前面?你愿意花费的投资和愿意承担的风险有多大?万一这条赛道最终没有前景,你和孩子转换跑道的灵活性有多高?我并不反对“抢跑”,这是每个家庭的自己决定,但我希望大家决定“抢跑”时回答一下上面三个问题。股市大热的时候,散户疯狂进入,最终都成了“韭菜”,收益的还是大户。在教育上,我们也要警惕,追逐抢跑红利时,不自觉地成了“韭菜”,最终成了陪跑的而已,还“损兵折将”。3-回归本质投资“核心价值”我从不投资,因为自认自己没那能力。我不眼红身边赚到的人,因为我知道还有很多亏了本没吱声的。那教育中,我也自认能力不是最强、运气也不会最好,所以我也不眼红身边拼命抢跑而且鸡娃小有成效的朋友。我对育儿目标迷茫时,我会回顾自己的经历,还会去看身边的人,了解他们一路成长的关键节点。我们这代成长经历都是看重成绩的,但同样名牌大学毕业的,为什么也会有两极分化的现状?这么挖掘一下,那些长久不衰,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能力自然就浮出水面了。会有哪些呢?每个人定义不同,对我来说是两类。1、学习任何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方法论。经常看我文章的朋友们会有感觉,我经常会说“解题思路”,而不是说“怎么办”。如果只学“怎么办”,下次遇到新问题,肯定仍然还不会。但如果有了方法论,那么对于任何新知识、新问题,我们都有一套自己的拆解之道。这是我非常看重的核心能力,而这些只靠“刷题”,靠“清单式”育儿,肯定无法打造。为什么啊?我们都不给孩子自我优化的机会。家长都是恨不得赶紧玩具通关、赶紧练习册刷完、赶紧读完XX本绘本,却从未留白,让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去琢磨,除了这么做,还有其他方法吗?人一浮躁,所谓的“学到”永远都是“背诵的答案”,而不是“为我所用”的思维和方法论。2、从任何环境中学习的灵活性有一点我们一定要认清,这代孩子的未来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如今在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其中80%的职业都是现在不会有的。如果我们打造的孩子,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中才能被推着“成功”,那么我们就只能祝福自己,可以长寿同时可以永远跟上时代的变化。我们现在拼命抓住的“确定”,恰恰就是未来“不确定”的最大敌人。所以要打造“从任何环境中学习的灵活性”。任何时候,都能从当下,踏踏实实地做好眼前的事情,不找捷径,相信花慢功夫“长在自己身上的本事”,才是最安心的。任何环境,都能思考反思,我可以怎么做,我会怎么做,把生活变成真正的考场,每天都有题目,让我和孩子去面对。在暂时得不到最优环境(比如没上好的幼儿园)时,我们也不会觉得世界垮了,而是知道这样的“不顺”才是未来的常态。那么如何带着孩子不抱怨环境,从环境里学习成长。方法论加上灵活性,对我来说,才是最关键的“核心价值”,是我会花大力气去投资的。举个例子,我隔壁家孩子3岁就会10以内加减法了,看到这个肯定焦虑啊。那时小D才刚刚会从1数到20吧。大家都知道小D就是个最最普通的孩子,要说比较完了不担心,肯定也不可能。这时如果慌了,说实话几千上万的数学课外班都会砸下去,但也是最容易被“收割韭菜”的时候。我现在都会提醒自己用人生的纬度来看,3岁会10以内加法和5岁会,有多大区别?并没有啊,话说我现在算啥都是手机里面的计算器啊。哦,原来这些差距长期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短期不做肯定要影响小D的幼小衔接。这么一思考就明白,完全不需要必须3岁就要学会,甚至3岁前就要学会。而是给了自己一个区间,明白3到6岁之间都可以。3岁需要学会加法,和5岁学会加法,需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是完全不同的。我选择,晚一点慢一点,但却也赢得了很多时间,去孵化更加重要的能力。我本身不喜欢把教育称为“投资”,但如今大家都爱说投资教育,那么我也想提醒大家,多多考虑“投入产出比”,因为做任何事情都是有“机会成本”的。
孩子是环境的产物,孩子在出生之后会通过观察身边的行为,动作,语言等等进行模仿,从而建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们会发现有一些孩子明明是收养的,却发现越来越像养父养母,那是因为父母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孩子的东西,会体现在他的气质上,他的语言上和行为上。所以孩子养得好不好,就看父母自己有没有做好榜样,榜样的力量是非常大的,言传身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5类“不良家长”,累死也养不出孝顺的孩子,老年生活注定凄凉第一种:自私自利的家长比如家长带着孩子坐公交和地铁的时候,自己占一个位置,孩子占一个位置,后面有其他的孩子上来却装着看不见,没有让座,自私自利的表现,总顾着自己的利益,自己的利益至上。却不知道在这个社会上,我们人与人之间,是你让我一分,我让你三分,只有大家都谦让一点,这个世界才会变得更美好。如果妈妈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自私自利,也容易让孩子长大变得自私自利。比如这个自私自利的父母,老了之后生病了没有钱看病,但是孩子却自私地把钱留起来,自己买房子买车子,或者送孩子去上更高级的兴趣班,却不愿意给父母去看病治病,这其实就是因为父母比较自私,影响到孩子也非常自私。第二种:不孝敬老人的父母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农村里面就经常见到很多年轻的夫妻,在自己年轻的时候不孝顺公公婆婆,等自己老了,媳妇熬成婆了,媳妇也不孝敬她,而儿子也默认了媳妇的这种行为。这其实是代代传承的基因。不孝顺老人的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对于感恩父母孝敬父母也没有太大的概念,所以父母老了之后他的孝心也是非常的少,甚至没有,这样的父母晚年也会过得很凄凉。第三种:老赖父母一些父母做生意失败之后欠了很多钱不还,于是上了信用黑名单,变成了老赖。其实并不是说完全没有能力还钱,只是父母不希望还钱之后自己的生活质量下降,所以宁可让那些农民工或者底层人员温饱问题都没办法解决。这样无赖的老赖父母也会让孩子看在眼里,学在心里。如果老赖的父母生了两个孩子,到自己老了之后,两个孩子就开始互相推诿,不愿意赡养父母。第四种:损人的父母人生在世,一种米养百种人。不要去轻易评判别人,批评别人。比如有些父母会在孩子面前讨论别人长得丑或者长得太黑,或者是别人家孩子没有教养,总是把别人身上的缺点用放大镜来放大,而且反复的批评。这样尖酸刻薄损人的父母,也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那种苛刻,而孩子学会用苛刻的眼光看待别人,长大之后也会用苛刻的眼光来看待父母。到父母老了跟着孩子一起住,父母不爱卫生或者父母吃饭的动作慢一些,甚至是父母有一些不良的小习惯都会被孩子嫌弃。这些父母到老了是很难能享福的,不被孩子赶出门都不错。第五种:忘恩的父母人家说受人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但是有一些父母就是自己得到别人的好就行,却不愿意付出,总是享受别人的恩情,却吝啬付出自己的帮助,久而久之这些父母也很难得到别人的欢迎。而他们家的孩子也很容易被孤立,或者说也变成这种自私不感恩的态度。孩子没有感恩之心,到了长大之后父母老了,孩子也不会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对于父母的孝敬更加是没有。甚至还一边啃老一边嫌弃父母,这些孩子长大之后难有出息,而父母的晚年也会很凄凉。想要养一个有出息的孝敬的孩子,那么父母要以身作则,平时语言行为都要做到端正懂得感恩,平易近人,多帮助别人,多孝敬父母。这样结的善因,孩子才能更有出息,晚年之后才能享受儿孙绕膝,孩子孝敬的幸福。(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妈妈,穿上衣服行吗?”8岁孩子的一句话,道出家庭性教育之殇杜淳做人肉板凳给王灿和女儿坐,一家三口太温馨,小蛋饺发育良好
父母该怎样教育孩子  导语:教育过程开始于一个人的出生并持续终身已被广泛接受。有些人甚至认为教育可以开始得更早,一些父母通过外部的言语和音乐来影响子宫里成长着的胎儿,进行胎教,希望给孩子以积极的健康的发展。作为父母,应该怎样去教育孩子?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技巧方法,欢迎大家前来借鉴!  父母该怎样教育孩子  小事不管大事必管:孩子必须有自己的自由的时间,自己安排自己的事情,这是他的自由,没有自由的孩子长大以后缺乏主见,独立性差。在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的同时,我们也得有自己的原则,那就是那些重要的事情上,孩子必须学会服从。比如上学这件事,这是没有商量的事情,不管孩子怎样哀求,都必须遵守这个规则,如果他逃学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  奖惩结合:只奖励不惩罚孩子,孩子就不知道什么叫规矩,长大以后就没有法律意识,容易酿成犯罪。如果只惩罚孩子而不奖励孩子,孩子就会缺乏动力,长大以后容易迷失自己,也容易丧失人生的意义,他们会经常的反问自己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奖惩结合,是最佳的教育方式,在奖惩结合的基础上要更加的强调奖励。因为惩罚并不能让不良的行为消失,只是暂时的压抑不良行为。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都应该是及时的,如果不及时,奖励和惩罚都是没有效果的。  体罚与批评要把握分寸:目前体罚孩子是否正确仍然是一个存在争议的话题,我个人的观点是,是否体罚孩子要看孩子的年龄大小,对于四五岁以下的孩子,体罚是必要的,因为批评教育是无效的,他们甚至都无法完全理解父母的话。而在孩子长大以后,体罚变得无效了,这就要父母讲道理了。体罚只能增加他们的暴力意识。  把握游戏期与学习期的界限:在孩子上小学以前都可以叫做学前期,学前期的孩子都是以玩为主的。即便这时候你给孩子报了很多班,在上课的时候,主要的形式也是玩。所以,在这个事情你要求孩子学很多知识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用的。在上了小学以后,孩子的兴趣会逐渐的转变,学前期的那些游戏已经不能吸引他们,学习就逐渐具有了兴趣。这时候你的孩子就会勤奋起来。所以,你要分清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做不同的事情。  智商与情商的并重:智商与成就之间的关系是0相关,也就是说,他们之间没有关系。智商很高的孩子不一定获得很高的成就。我提到这个研究结果的 目的就是期望父母们不要过多的看重自己孩子的智商,智商不是那么的重要。而情商是不是比智商更重要呢?其实也不能这么说,对于一个情商很高但是智商很低的人,如果提高他的智商,他就会获得很大的发展,对于一个智商很高但是情商很低的人,提高情商就能帮助他获得成功。所以,获得情商与智商的平衡似乎比只强调一种要更重要。  父母不得不知的教子十招  一:幽默——有效的家教手段  “缺乏幽默是悲哀的”,家庭教育也同样如此。幽默感应在父母的语言修养中列居特殊的地位。  幽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不可忽视的家教手段。幽默感可以感染孩子。在一个充满幽默欢笑的家庭里,孩子就会变得活泼、热情、开明。目前,西方国家的'教育机构相当重视对孩子幽默感的培养。作为启蒙教育的父母,与子女开些善意的玩笑,鼓励孩子说些健康的俏皮话,用幽默的方法教育孩子,是十分有益的。儿童心理学家认为,这绝非逗乐,而是在培养孩子健康欢乐的个性。父母多一份幽默,子女就更多一份笑声,多一分欢乐,多一分力量,幽默不仅能消除父母与子女之间人为的紧张情绪,而且可让子女在笑声中健康身心,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轻松教养,动口不动手  如果说,现在要你用几句话来描述你的燕子,你想到的是什么?是孩子的贴心、可爱,还是顽皮、不听话?相信每位爸妈对于孩子的成长,必然都有一番甘苦参半的深刻体会。  现代父母在教养方式上,已渐从权威式命令,转而注意到沟通的重要。然而,或许是成长背帚的影响,许多爸妈仍不擅于常常赞美孩子,或许是很少注意到孩子的小优点,也可能是知道却觉得没必要说出来。但是另一方面,爸妈却又相信爱主深责之切,故常用责骂的方式来让孩子听话。其实,无论是赞美还是责备,都会有其效果,只是怎么用、何时用最恰当的问题,而这个分寸如何拿捏,对爸妈的确是个很大的考验。  三:你也可以是赞美高手  东方父母大多比较含蓄,即使孩子有好的表现,也只是轻描谈写带过,顶多说甸“好乖”而已。孩子年纪小,对许多行为的好坏、可行不可行还无法自行判断,必须靠外在力量来作为衡量标准,爸妈的反应就是他们最主要的依据。  孩子十分在意自己在爸妈心目中的地位,如果爸妈能够常常给孩子一些赞美,不但能够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同时也会让孩子乐意保持那样的行为。只要爸妈时时提醒自己多看孩子的优点,相信一定会觉得孩子愈看愈可爱。而在看到优点时,别吝于表达出来,大优点大称赞,小优点小称赞,试几次以后,就会愈说愈自然了。常常赞美孩子,真的不是那么困难的。  提醒爸妈.赞美时别只是说“好棒”、“好乖”,要加上具体事例,才能让孩子感觉到你的真心.而不是随便说说而已!  四:让责备有效却无害  孩子毕竟是孩子,无论我们怎么说,他还是有孩子气的时候。如果你因为孩子生了气,发了火,那很自然,但气可不要出在孩子身上哟。往往,在气头上说的话,情绪的发泄会占了大部分;而往往这些话也会是充满不满与杀伤力的。或许是“你每次都这样,说都不听……”的翻旧账式;也或许是“你是苯还是怎么样,听不懂呀!”的人身攻击式;甚至更除了语言暴力外,再加上肢体的暴力,企图将所有的气愤都发泄在孩子身上……可是,最后呢?自己的气,消些了;孩子的伤,却重了……;一阵吵闹下来,受伤的,是身体上的,也是心里上的。  1.深呼吸,然后从1数到20,不要急着说话。  2.冷静下来,确定自己可以保持理性的态度说话了,冉开始说。  3.先看孩子有什么样的反应,如果他已经有心虚的样子,就再重复一次我们的要求。  4、如果孩子依然故我,就可以跟他说:我现在很生气了,请你听话好吗?并且向孩子说明为何希望他照着做的原因。  5-若孩子还是不依,就请先暂停他正在进行的动作;并严肃地告诉他:“裁想我需要你好好听我说话”:或是“你有什么事想抗议的,可以说出来让我知道。”  6.我们可以先说我们的,或是先听听孩子的;原则是:静静地听,而且是“真的听”,不要被先人为主的观念绑住了。  7,与孩子达成协议,原则上,孩子可以有自己的要求,但也要与我们的期望做平衡;且让孩子知道事情的规则,这样才不会像是一味地纵容孩子。  每个家庭、每位父母、每位孩子的状况都很不一样。因此,必须多想想几种方式去处理面对的问题。用心,丰目信大部分的爸妈真的用心;但更深一层的是希望爸妈的用心,孩子可以欢喜、放心地感受到。  五:学会向孩子道歉  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在一个家庭里,父母威信的树立,并非由于他们的一贯正确,而是由于他们实事求是,严于律己,进而取信于孩子。一个人做错了事,伤害了别人,必须向人家道歉。父母在孩子面前承认错误,或寻找适当机会与孩子谈论自已的过错,是让孩子学会如何做人。只有孩子感到父母真正是言行端正,才能产生由衷的敬意,父母的威信也才会真正树立起来。  同时,道歉还是要注意在心平气和时,道歉的主旨要明确,态度要诚恳,所说的道理要中肯。如此,必会有深刻的教育效果。  六:让父亲参与家教  越来越多的父亲参与家教,是现代家庭日益小型化的需要。五十年代,那种人头济济的“传统大家庭”目前只占美国家庭的4%。-项名为盖洛普的民意测验表明,在过去10年里,父母参与家教的时间,已从1984年的每星期5小时增加到今天的32小时,并且增加的势头仍有增无减。  专家指出,在充满女性化的,哇啦哇啦作响的家教中,能够注人更多一点父亲教育的润滑油,该是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当然,专家也指出,父亲在跟孩子打交道时,也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父亲应克服任何简单、粗暴的行为,应时常表现出耐心、细致的态度。  2.父亲在跟孩子游戏时,不必太投入,如打电子游戏机,否则家庭会成为无人监管的“极乐世界”。  3.父亲不应在孩子面前吸烟、喝酒或主动尝试各类广告商推荐的产品。  4,父亲在孩子面前要严格检点自己的宫行。  5.父亲在孩子做作业时,应尽量不翻阅报刊杂志、看电视、打电话以及动用音响设备。  6,最后,在妻子面前,父亲对孩子要多表扬少批评,在和孩子发生摩擦产生纠纷的时候,应尽量在妻于回家前自行解决。  七:对低龄儿童的性别教育  新加坡对低龄儿童的性别教育,不只是在课堂上,而是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加坡的妈妈们会精心地为孩子挑选男用品、女用品,有时因为颜色花样的缘故她们还会向营业员询问,这是男装还是女装?那些抱在手上的男婴,尽管还裹着尿布,却穿着正式的男装三角裤。他们的母亲说,应该让他们知道自己是“boy”。当孩子学说话时,妈妈们就会把性别告诉孩子。常见新加坡的年轻妈妈告诉怀抱的婴儿:“你是男孩不是女孩”,“你是女孩不是男孩”,而且经常重复。在孩子学说话时,又教他们学说“I am a boy”或“l am a girl”,如果你故意对一个小男孩说:“You are a girl.”尽管他还不满两岁,他还是会很生气地大喊:“No!I am a boy!”(不!我是男孩!)在新加坡的幼儿园,幼儿的厕所也是分男女的,幼儿们分门进出。里面的设施完全按正规男女厕所所设,只是比例缩小而已。幼儿入园第一天,认识厕所便是第一课。男女厕所的门上,分别贴着男女标志。这个标志与公共场所的比较接近。男孩要有男子气,教女孩要细心,是一般新加坡家长心中约定俗成的育儿观。一次,一位母亲送两岁多的儿子上幼儿园,那孩子哭着粘着妈妈不肯走,这位妈妈用坚定的语气对孩子说:“不能哭,你是男子汉,男子汉是不能哭的。”果然,那男孩强忍着泪。还有一次,一位女士与两三个男孩等电梯,电梯门一开,那位女士让孩子们先进,他们却不进,其中一个示意说,“Ladies first”。  八:教育孩子要采用正面思考的方式  美国的小学,常常教育家长怎样对孩子说话。  比如,学校告诉家长:孩子的美术作品不够好,你不能说“你画坏了”,而要说:“你想想,是不是还能改进些?”而当孩子的功课做错了时,你最好别说:“你错了”,要很委婉地讲:“你检查一下,有没有照老师指导的方法去做?”  永远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学校的老师说:“如果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你都能用正面思考的方法对待孩子,他将来也会以正面思考的方式对待别人。相反地,如果他从小接触的就是恶意的、否定的言词,他将来也会以‘负面思考’看这个世界。”  孩子放学很晚才回家,正面思考的家长就会问:“这么晚回来,是不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了?”负面思考的家长则会挖苦说:“外面那么好,你还回来干啥!”  我们有些家长总喜欢采取负面思考的方式冷嘲热讽,声色俱厉,无形中处处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这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害。  九:几种不正确的“威信”  许多父母都知道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威信是教育好孩子至关重要的一点,可是对于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信,以及树立怎样的威信则不一定清楚了。很多父母对“威信”一词存在不正确的理解,以至于对孩子的教育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反面教材可以成为有心人的一面镜子,下面我们列出父母不正确的?种“威信”,也许对你会有所帮助。  1.高压的威信。父母经常发脾气,施暴力,吓倒孩子。  2.疏远的威信。父母不接近子女,不与子女交流思想,不让子女了解父母的兴趣、爱好。  3.宠爱的威信。父母对子女姑息迁就,有求必应。  4、摆架子的威信。父母好为人师,自以为是,自高自大。  5.说教的威信。父母总是滔滔不绝说个不停,摆出一副说教者的姿态。  6.诱惑的威信。父母总是用各种奖赏来抬高自己的地位,用小恩小惠收买孩子的心。  7.炫耀的威信。父母总喜欢在孩子面前津津乐道荣耀家史和自己以往的成就,不向孩子提出奋斗目标。  十:教子十不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基诺特,把父母不宜对孩子讲的语言归为10大类:  1.不要恶语,如“你这个大笨蛋!”  2.不要责备,如“你总是做错事,真是太糟糕了!”  3.不要侮辱,如“你真是个没用的废物!”  4.不要压抑,如“闭嘴,不许再说话!”  5.不要强迫,如“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6.不要威胁,如“我再也不想带你了,你给我滚开吧!”  7.不要哀求,如¨我的小祖宗,我求求你,好不好?”  8.不要抱怨.如“你这不争气的孩子,真叫人伤心透了!”  9.不要许愿,如“假如你考了100分,我就….”  10.不要讽刺,如“你可真了不起,还能干出这种事儿!”  21世纪是竞争愈加激烈的世纪.21世纪是强者的世纪。只有培养孩子的强者气质,让孩子成为强者,才能适应新世纪的需要。  自信是强者最鲜明的特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帮助孩子取得成功的首要一环。孩子取得了小小的进步,父母应不失时机地加以表扬和鼓励,使孩子坚信自己的能力。在孩子取得进步的同时,要满打满算孩子夺取新成绩的欲望,让他有种“永不满足”的宝贵品质。要时刻提醒孩子“我有信心取得成功”。著名作家海明威就是强者典型。他参加了二次世界大战,负过几十处枪伤,乘坐飞机也出过亭,但是他依旧有着不可征服的精神。这归功于他从小的野外生存训练。他10岁那年,父亲奖给他一支枪,他便去孤岛打猎。他说,“我永远都不会失败的。”海明威从小的自信,便奠定了他有番作为的基础。  要作为强者,还得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限,并且不断地挑战极限。只有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和自我评价,帮助孩子朝他们的兴趣和天赋的道路上走,才能使孩子早日成长。试想,让莫扎特、贝多芬去从事发明、从事商业活动,把爱迪生、瓦特关在屋子里画画、弹琴、写文章,那样会导致什么后果呢?  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永无止境地探索,这是强者又一个显著特征。训练孩子的专注精神是十分必要的。可以给孩子讲一个故事,然后,让孩子复述故事,等等。有了专注精神后,再科学地制订发展计划,是成为强者很重要的一条。  【相关内容】:  父母应该教育孩子如何尊老  首先,要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  父母应以身作则,做尊敬老人的带头人。孩子认识肤浅,判断能力差,缺乏独立性,心理活动带有暗示性和模仿性。在他们眼里,父母的行为就是一把尺子,认为父母做的,他就能做;父母怎样做,他就应该怎样做。  因此,父母在与老人(自己父母、公婆、岳父母和其他老人)相处中,态度应谦逊、彬彬有礼、关心照顾、体贴入微,如在家给老人端茶送水,在公共场合,给老人让座让道。父母的言行,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表现在自己的行动中,他们会像父母一样善待老人。还可利用英雄模范人物、现实生活及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良好行为给孩子树立榜样。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反复练习,养成习惯。  练习是强化记忆痕迹的有效手段,只有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将良好的行为转化为习惯,长久保持下来。在日常生活中,成人必须处处留意,对孩子从“小事”入手,加强培养。如:经常让孩子帮老人做事情,用礼貌语言与老人交往(常用“您好”、“再见”、“谢谢”、“请慢走”等),关心、慰问生病的老人等等。多次训练,日积月累,孩子的良好习惯便会逐渐养成。  第三,利用有关节日,启发诱导。  可借助老人生日、重阳节(老人节)、元旦、春节等有利时机,通过谈话、点拨、暗示,诱发良好行为。如询问孩子:“明天是××节(××日子),你应该做些什么?怎样使爷爷(奶奶)高兴呢?”孩子就会认真地说:“我帮爷爷切蛋糕,祝爷爷生日快乐,健康长寿”、“我送奶奶一件礼物”、“我给爷爷、奶奶拜年”。  第四,及时纠正不良行为,防微杜渐。  孩子易冲动、自制力差,他们的行为往往受情绪支配,容易出错,常常做出对老人无礼的举动,如对老人发脾气、摔东西、不理睬等。一旦发现这些问题,成人一定要舍得管教,严肃批评,耐心说服,使孩子认识错误。尤其不放过“第一次”,严格把关。迁就容忍只能招致更多的过错,使孩子养成不良习惯。  最后,建议老人多与孩子交往,增进相互感情。  有些孩子不是对老人敬而远之,就是漠不关心,这往往是交往甚少、感情不深的缘故。在交往中,常常要在父母的提醒下,才随之行事,非常被动,如给老人搬凳子,说“再见”等。  【案例分析一】:  插座事件  女儿快两岁时,对墙上的插座孔很感兴趣,于是我拿来了她的录音机,告诉她墙上的孔里有电,是录音机需要的,插插头的时候需要拿着后面的塑料部分,这才安全,如果拿了前面的两片金属是会死的,而且手湿的时候插插座也是会死的。女儿对死还是很敬畏的,虽然未必明白具体会怎样,但总之是一件很不好很可怕的事。在两岁不到的日子里她学会了插插座,从那天起我们经常叫她XX来帮我插一下这样那样的插座,她也经常拖着她的录音机这个房间听听,再拖到那个房间听听,不用求我们帮她了。好吧,她很安全地活到了现在,从没触过电,我也没再担心过她会触电,我甚至曾告诉她,如果看到一根金属线你想知道是否带电,可以用手背靠上去试一下,有电的话会打到你,会有点痛有点麻,但记住千万不能用手心去抓,手背碰到会弹开,没危险,手心碰到会抓紧,那就是要命了。  【案例分析二】:  躺在地上哭  女儿很少用哭闹作为手段来达到目的,因为一次也没成功过,上了小小班后看到了成功案例,于是活学活用,在某天为了和我们一起吃白粥还是要单独给她下面条躺到了地上。我们全家该干嘛就干嘛去,当她空气。这里要感谢我的老妈,她更是开始了扫地,当扫到女儿躺的地方时,对她说,来来躺过去一点,这儿我要扫地,别挡着,我扫玩了你再躺回来。于是女儿挪地继续躺着哭,一会又说,好了,我把这儿扫干净了,你可以躺回来了。两岁半的女儿居然真的又躺回原来的地方来哼哼唧唧。我们全家都躲了起来狂笑。当了半小时空气的女儿终于发现别人的成功案例在她身上成功不了,爬起来讨好的说,我觉得其实白粥也是很好吃的,说完自己P颠P颠跑去把白粥吃了个干净。  直到现在,我也再没看到过她躺在地上哭闹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其实小孩子很多行为只不过是试探,第一次就阻止,基本不会有第二次同样行为发生。【父母该怎样教育孩子】相关文章:父母该怎样培养孩子自觉性08-09父母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自觉性08-09父母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自控力08-05该怎样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08-08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08-04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好习惯08-04家庭教育中平凡父母怎样培养精英孩子08-06孩子的想象力该怎样失去08-12家长该怎样正确培养孩子的耐心08-08父母该如何应对孩子的坏脾气02-0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对家里老人态度不好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