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孩子公民怎么向国家提意见会不会有意见?


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
{@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应该会的,因为事实证明,当初采取强制流产的方法实行计生,国家并没有因此而社会动乱,这说明强制人生孩子是可行的。中国古代就有各种各样的强制生孩子的法律规定,而现代社会科技发达,强制生孩子更是易如反掌。但是强制生孩子的重点在于,国家想不想解决问题,在我国,只有行政力量不想做,没有行政力量做不到的事情。但是生孩子有奖励这种事情,那还是别想了,因为事实证明,只有罚才能有效的达到目的,奖励不会达到目的。这已经在发达国家的经验里达到证明。
我觉得不会,生孩子本来就是夫妻自愿的事情,如果强制两个人生孩子,那么以后很可能他们对孩子不管不顾,对孩子是一种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专栏: 美国来信July 2019专栏介绍:在美居住25年的华人钱女士(英文名为丽莎汉森,之前在中国生活30年),对中美两国有着感性与理性的认识。随感而发,娓娓道来,情真意切。今天, 她想说说美国家庭的“生子观”。作者
丽莎汉森来源
思想潮2017年9月的一天,从我深圳大弟那里传来喜讯:我弟媳刚产了一女婴,妈妈和宝宝都平安健康。这是我大弟家的新生女老二,哥哥老大今年(2019)已10周岁了。人到中年的我大弟是响应党的号召再生第二胎,也是仗着太太还年轻,还没过生育年龄,又正好在医院里工作(护士),所以他们也就要了这“第二胎”。我80多岁高龄的老母亲除了两个孙子外,又添了这个孙女;我呢又多了一个niece-侄女(另一个niece-外甥女已在上海结婚生子)。一家们四代虽不同堂,地处中国和世界各地,但我老母亲是:子孙满堂,人丁兴旺,福星高照。“多子多福”、“传宗接代”、“养儿防老”、“重男轻女”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生育观念。但由于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原因,中国的生育政策也经历了:50年代的“红妈妈”(多生多光荣),到80年代的“一胎化”,再到2015的“二胎化”。我们这一代人或者是更老一辈人家里大多有3、4、5甚至更多个孩子;而我们的下一辈则是“独生子女”的一代人;再往后可能就要赶上“二胎”或“三胎”的家庭。30年的“一胎化”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出生率下降以及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等问题,已构成严峻挑战。无论如何,适时放开二胎生育已是时不我待。韩国、日本的前车之鉴表明,即使现在就放开二胎生育,二十年后的中国,也很可能会因少子化和老龄化,而不得不求助于已被冷落多时的“多子多福”的传统生育观念 。我在美国今年已是第25个年头了。下个月(2019年8月)是我和先生婚庆23周年,但我们没要孩子(先生有一儿子)。人到中年的我再也没人骚扰式地问我:你为什么不生孩子呢(以前经常有人问)?记得多年前到欧洲,我朋友的妹妹就说过:我要换了你就得多生几个孩子,混血儿多好玩啊。在美国要不要生孩子,生几个,怎样生,要男孩还是女孩等等生育有关的问题也是美国人所关心的。只是在美国这个“生育无限制”的国度里,这些有关生育的问题就成了纯粹个人的问题。而个人做何种生育选择也就体现了个人的价值观,家庭/社会经济情况,个人教育程度,文化和族裔背景的不同。先来看几个美国的人口统计数字(Wikipedia):Population/人口 — 308,745,538 (2018) (3rd)Estimate/预估 — 328,915,700 (2019) (3rd)Density/密度 — 86.16/sq mi (33.27/km2)Growth rate/增长率 — Increase 0.62% (2018–2019 est.)Birth rate/生育率 — 12.4/1,000 populationDeath rate/死亡率 — 8.2/1,000 populationNet migration rate/净移民率 — 3.8/1,000 populationLife expectancy/寿命 — 80.1 yearsMale/男 — 77.8 yearsFemale/女 — 82.3 yearsFertility rate/出生率 — 1.73 (2018) children born/woman美国人口普查局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的12个月期间人口增长率为0.75%。按工业化国家标准计算,这一数字低于世界平均年增长率1.1%。2018年美国的总生育率为每位妇女平均生育1.73个孩子,低于大约2.1的替代(平均)生育率。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少数民族人口(除去非拉丁裔白人)几乎占到美国总人口的一半。而这些少数族裔的人口增长率为2.9%,也就是说美国少数族裔的出生率要高过美国(平均)出生率的0.75%。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PEW Research: 美国生育率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不同族裔之间的生育情况有一定程度的不同。美国人的普遍观念是:一个理想的家庭该是双亲俱在,一对子女和一辆(以上)车子,爸爸主外,妈妈主内,家庭晚餐,星期天去吃麦当劳,游迪斯尼。如果只允许生一胎,普通美国人希望所生的是儿子还是女儿呢? 家庭计划研究中心的人员采访了550名18-60岁的成年人,60%多的人回答“生儿子”。又就“先生儿子还是先生女儿”的问题在大学中做调查,半数以上的男生希望第一胎是儿子(可以延续家族姓氏,爸爸儿子一起踢足球);半数以上的女生也希望能先生儿子,再生女儿。在医学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超声波能检查出三至四周胚胎发育的健康状况及其性别,基因分离判断技术甚至能在四天的受精卵上判断出性别。 可是接受采访的美国人没有一个愿意通过高技术作胚胎性别测试来决定是否堕胎 (最近美国有13个州新颁布法令:堕胎为非法行为)。他们都满足于胚胎发育正常、婴儿生下来健康。已有三个活蹦乱跳儿子的朋友米勒夫妇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女儿,常设想有子又有女的种种情景。拥有三个女儿的克劳特太太则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中有一个男孩,问及她是否愿意在医生的帮助下再生一个男婴时,她答:“不愿意。我接受自然的安排、上帝的决定。”无论是米勒夫妇,还是克劳特太太,都为自己孩子长得健康而高兴。我有几个在加州的(中国)女朋友和我一样都嫁给了美国先生,我们都没有生孩子。我们几个都是有硕士以上学历的女生,膝下无子女,但我们都能随遇而安,享受DINK(Double Income No Kids)-“丁克家庭”的乐趣。这是我们的选择,也是我们的自由。 要不要孩子纯粹是夫妻双方的事。 只要夫妻达成共识,要还是不要孩子,其他人的意见都只能做参考而已 。美国这个“万花筒”社会,千奇百怪,无奇不有。要不要生孩子是个人选择问题,怎样生孩子又是一个“奇葩”问题。我搜索后发现有18种不同类型的生孩子办法,其中包括人工授精,试管婴儿,代孕,克隆,吃激素(生双胞胎以及多胞胎)等。当然也有不少领养孩子的。尽管如此,美国的平均生育率(12.4) 还是低于世界平均生育率(18.5) 。故此美国的“老龄化”将是不可避免的。在美国历史上,老年人预计将首次超过孩子。中年人数已经超过了儿童。到2035年美国人口老龄化将出现一个新的里程碑。到那时,美国人口普查局预测老年人将在人口规模上超过儿童:预计65岁及以上的人数量为7800万,而18岁以下的儿童数量为7670万。截至2018年7月1日,1岁以下的婴儿不到390万, 这是截至64岁的最小年龄组。最大年龄组是27岁,占人口的480万。去年(2018)80岁及以上的美国人数达到创纪录的1270万,高于2017年人口普查的1120万。美国的老龄化问题还有其它一面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美国是个移民国家, 越来越多的国际移民人口和较高的少数族裔(非拉丁裔的白人族裔)的出生率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但并没有改变总的发展趋势。总的来说,美国孩子越来越少; 20世纪50,60年代的婴儿潮仍未得到替代。更少的婴儿,加上更长的预期寿命使美国人口变得越来越“老龄化”了。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US Census(Gretchen Rubin):美国各年龄组调查美国大量的移民以及少数族裔的较高出生率在帮助美国缓解老龄化问题的同时,也给美国社会带来一些令人头疼的几个方面。首先是给美国税收 (Taxation) 以及福利制度(Welfare System) 上带来的影响与压力 :多子女家庭在报税上有更多的退税(Deductible)。美国联邦和州对多子女,低收入家庭提供福利补贴:包括现金援助,医疗保健,粮食援助,住房补贴,能源和公用事业补贴,教育和儿童保育援助,以及其他它基本服务的补贴和援助。美国的另一生育问题是“少女怀孕”-Teen Pregnancy(15-19岁)。 美国少女生育率大概为:18个婴儿/1000位少女,是西方发达国家里比较高的。即便如此,美国的“少女怀孕”在过去的10年里也有所下降,同时也影响了美国总的(平均)生育率。美国再一个与生育有关的议题是美国的妇女堕胎问题:Abortion。堕胎是美国社会,文化和政治中最具争议和分裂的问题之一。自1900年以来,每个州都实施了各种反堕胎法。1973年美国最高法院判决案:Roe v. Wade 将全国堕胎合法化,但各州有权根据具体情况再做修正案。但该决定对国家堕胎立法提出了统一框架。堕胎辩论中的主要参与者通常被称为“支持选择-Pro Choice”还是“支持生命-Pro Life ”。尽管存在各种意见,大多数美国人被认为处于中间位置。然而,现行的州法律反映了堕胎妇女所涉及的各种规定,限制和情况的复杂性。例如,32个州不需要在医院进行堕胎,42个州要求由执照医师进行堕胎,这反映了大多数州对堕胎和医疗风险的担忧。“堕胎禁令”在美国引发抗议中国的“两胎化”(二孩-Two Children), 美国的“生育无限制”都体现了其国情特色与社会发展的变化与需要。在经历了从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转变之后,中国人口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增长过快,而是人口红利(Demographic Dividend)消失、临近超低生育率水平、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失调等问题。"二孩”政策的出台也有支持者和反对者,而且各抒己见, 意见不一。那些育龄夫妇则大多是“太贵太累了,生不起老二”的嚷嚷声喧嚣尘上。而美国的“生育无限制”政策”也给美国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困扰。生儿育女不但是承担家庭社会的一种责任,也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必要前提。到底要生几个孩,怎样生? 归根结底还是“质“与“量”的讨论。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在生育上我个人认为优生少生是根本,提高人口素质是核心。英国人口学家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加,而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要限制人口的不断增长来提高人口素质。而人口素质的提高又会抑制人口的增长。中国、美国目前所面临的“老龄化”的罪魁祸首“低生育”前景是不是就是如此悲观呢?笔者认为不必太悲观。生育是一种具有外部性的人类行为,在人口爆炸阶段,生育的负外部性可能更多一些,而在人口塌陷阶段,生育的正外部又更多一些。在人口塌陷时期,经济的均衡无法单独实现,而是需要实现经济与人口的一般均衡。也就是说,经济均衡不仅包含市场均衡,也包括市场行为与非市场行为的均衡,即市场与家庭的均衡。这种均衡可能是多重均衡,它取决于局中人的选择行为。在人口和经济演化的一定阶段,人们可能重新形成共识,建立新的激励结构,进而防止经济陷入长期停滞和社会衰败。因此,虽然个别国家和社会可能暂时陷入人口和经济衰退的陷阱,但从人类整体来看,我们不必担心掉进"低生育陷阱"(The Low-Fertility Trap)无法自拔。起码美国、中国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不用太过担心。孔子曰:(Confucius Says):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 。诚哉斯言!丽莎·汉森07/10/2019写于拉斯维加斯作者介绍:丽莎汉森,又称钱女士,198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旅游学系(旅游英语专业)。1994年旅居美国至今在美国学习(1997年获诺瓦大学的国际工商管理硕士),工作生活25年之久,多年穿梭中美之间,见证两国关系历史变迁与文化交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民怎么向国家提意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