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咽部疱疹可以上幼儿园吗开始流行疱疹性咽峡炎,很多孩子都发烧了,作为宝妈有点焦虑孩子中招?

2021-05-27 20:14
来源:
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深圳市手足口病每年呈两个发病高峰:5-6月为春夏季发病高峰,9-10月为秋季流行高峰。近期,深圳手足口病发病数明显上升,已进入夏季流行高发期,5岁以下的婴幼儿为手足口病高发人群。
为此,深圳市疾控中心发起提醒并呼吁家长:近期 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和孩子一起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同时每天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如孩子出现发热,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疱疹,应及时就医。
同时,有许多地方的孩子患上了 疱疹性咽峡炎,有些地方甚至因为发病孩子较多,孩子们不得不停课回家隔离。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时期主要发生于1~7岁的小儿,尤其是5岁以下, 4~7月或夏秋季为发病的高峰期,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全国各地就诊患儿人数剧增,各新闻媒体、家长群也都在转发预防提醒。
提到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很多宝爸宝妈瞬间“脸盲”,因为这两种病实在是太像了, 撞脸指数高达99.99%。
那我们首先就来看看,它们究竟是什么,又该如何区分。
1.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以发热、口腔粘膜疱疹或溃疡、手、足、臀等部位皮肤出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
2.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
它是常见的一种具有流行性的病毒性咽炎,以消化道或呼吸道传播为主,传染性较强,传播快。好发于夏秋季,“六一”前后是高发期。
3. 如何区分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传染性疾病,好发于五岁以下的儿童。
两者都是由肠道病毒所引起的疾病,具有一定相关性,而且二者病毒间有许多重叠,导致症状与传播非常相似,如果不是专业医疗人员,非常容易误诊误断。
从病症上来说,疱疹性咽峡炎来势猛烈,高热抽搐的临床表现往往让家长先乱阵脚,但实质上来说疱疹性咽峡炎不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与后遗症,但手足口病不然。
无论是疱疹性咽峡炎还是手足口病,都足以引起家长朋友们的重视,那么我们要如何判断孩子有没有患这两种疾病呢?
1.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得了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发作时主要有以下几个症状:
口腔、喉咙、舌下等部位起1~2mm的疱疹溃疡
突然高热,可出现惊厥。体温一般在37.7~40℃
咽痛,疼痛到可使孩子流口水、拒食
发病时常有呕吐或头痛,少数患儿有腹痛
孩子如果发生以上症状,就要考虑是疱疹性咽峡炎的可能性,应及时就医,否则有可能合并细菌感染,小疱疹发展成脓疱,病情就加重了。
2.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得了手足口病?
家长可以对照以下症状:
发高烧,体温多在38℃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
出现丘疹或疱疹,多发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
口腔溃疡疼痛,拒绝进食
那如果孩子不幸“中招”,该如何护理呢?
其实,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期识别危重信号,及时就诊,合理治疗,一般都可以顺利康复。有这样四点建议供家长朋友们参考。
1. 注意隔离
(1)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
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一般来说,共隔离 2 周时间,尤其是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
(2)多通风:
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室内温度与湿度适宜。
(3)家长也需警惕:
除了生病的患儿不要串门外,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疾病的传播媒介。
2. 观察病情
(1)注意观察患儿是否有新的症状:
注意有无新的体征出现,或原有症状、体征有无加重或恶化,重点留意有没有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危重信号出没。
应密切观测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肢体抖动、易惊、皮肤温度以及呼吸、心率、血压等,一旦出现危重信号,需及时就诊或复诊。
(2) 注意观察呼吸:
主要观察患儿有没有呼吸困难和/或呼吸频率加快的情况,5 岁以上儿童> 30 次/分钟;1 岁~ 5 岁> 40 次/分钟;2 月龄~ 12 月龄> 50 次/分钟;新生儿~ 2 月龄> 60 次/分钟。
如果有持续或频繁出现呼吸困难和/或呼吸频率加快,那么肺炎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需要及时就诊或复诊了。
(3)定期监测体温:
一般每 4 个小时可以测一次体温,如体温超过38.5℃(腋温),每 1 ~ 2 小时测一次体温,并要注意有无寒战、惊跳、烦躁不安、胡言乱语、出现幻觉或甚抽搐等情况,进行退热处理后 1 小时应重测体温。
3. 注意护理
(1)宜清淡、可口、易消化饮食为主:
予以温凉的与年龄相应的烹饪软烂或流质、半流质食物,如面汤、稀饭、米糊、母乳等,避免过咸、过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在发病的一周内,休息很重要:
尽量限制其活动量以防止过度疲劳;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每次餐后宜用温凉开水漱口或直接饮用适量的温凉开水。
(3)注意勤洗手:
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建议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以避免重复感染或交叉感染。
4. 注意消毒
肠道病毒在 4℃可存活 1 年,在 -70℃~ -20℃仍可长期存活,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但不耐高温。患儿玩过的玩具、用过的奶具、碗筷或其他衣物等生活用品都应彻底消毒。
(1)紫外线照射:
如有条件,可以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0.5 ~ 1.0 小时,但只限于光线所能照射到的物体表面。
(2)阳光暴晒消毒:
有阳光普照时可以将需要消毒的物品放置于太阳底下暴晒 0.5 ~ 1.0 小时,但只限于阳光所能照射到的物体表面。
(3)家长自身也需消毒:
家长或照顾者在接触患儿前后、给患儿更换尿布/尿不湿和处理大便后都应戴手套或注意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孩子患病受罪,家长焦急心疼,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
因为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通过粪-口-呼吸道传染,且都是因肠道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传染病,所以预防方法也相似。
1.接种疫苗
2016年我们国家就研发上市了EV71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用于预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
接种EV71疫苗的适龄儿童为6月龄-5岁,建议尽早接种,低龄儿童尽量在12月龄前完成2剂次接种程序(两次接种,间隔一个月),以便尽早发挥保护作用。
Tips:打了EV71疫苗就不会得手足口病了吗?
答案是......不一定!
接种EV71疫苗,可以预防部分普通的手足口病和绝大多数重症手足口病。孩子接种后,得手足口病的几率会下降,即使仍然得了手足口病,也不大会是严重的手足口病。
2.加强防御
除接种疫苗之外,防护预防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注意的是,成人是手足口病病毒的隐性感染者,通常成人被病毒感染后,由于自身抵抗力较强或曾被感染过,因此不会发病或者只出现类似感冒、口腔溃疡等较轻的症状。但成人在和孩子的密切接触中却可能把病毒传染给宝宝,因此成人在接触孩子前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洗干净手之后再去抱孩子。
另外,家长们也应关注宝宝周围其他小朋友生病的情况,避免与生病的孩子密切接触。
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卫生部有一个五句真经一定要落实: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
最后提醒:凡出现发热、感冒或呼吸道症状,或发现手足口疱疹皮疹病儿,应速去医院就诊。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及时应对、不信谣言,才能给孩子最好的保护!
来源:中国教育报、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
声明: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感谢分享
编辑:浙江智慧云工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咽部疱疹可以上幼儿园吗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