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青春期的孩子厌学不想上学怎么办该怎么办?谁能帮忙想想办法?

在东方明见心理咨询中心的日常工作中,我们常常见到带着孩子前来寻求帮助的家长。家长向我们求助说:最近孩子不想上学,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孩子总是以各种各样的理由逃避学习和作业,这是怎么回事?孩子最近好像对学习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家长可以做点什么?……儿童青少年厌学已经逐渐成为家长们在养育孩子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这也是令许多家长感到束手无策的问题。2022年2月24日,在由东方明见心理咨询中心举办的系列科普直播中,东方明见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咨询师程寅老师为我们分享了主题为《孩子拖延、抵触、恐惧上学,我该怎么办?丨与青少年父母谈厌学》的讲座。我们把本场讲座的内容整理了出来,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帮助广大家长从新的角度理解孩子厌学的问题。1、首先,请父母停止这样说在青少年这个阶段,不管ta是11、2岁还是17、8岁,甚至是20岁出头的青少年,ta们心里都非常在意三件事情:学业表现,ta们非常希望在同龄人的竞争中能够表现得更好;自己在爸妈心中是不是一个能干的好人,ta们都非常在意爸妈的态度,对于青少年来说,爸妈怎么看自己很重要;自己在同龄人心目中的印象,或者说ta们很在意自己有没有融入同龄人。我们回想自己的学习生涯,在整个青春期,其实每一代人因为生活的时代背景不一样,会有很多不同。可是每一代人到这个阶段ta们都很在意自己怎样进入同龄人的那个圈子,去开启自己可能跟爸妈有一点不太一样的人生。带着这样一个共识(孩子在意的三件事),请停止这样说:“我的孩子就是懒”“我的孩子就是心理太脆弱”“我的孩子就是自制力差”如果我们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很简单地贴一个标签说:“你就是懒,你就是脆弱,你就是自制力差。”我想说这个话的时候,爸妈和孩子心里都不好受吧。而且更糟糕的一点是,这些话对于解决当前的问题应该一点用也没有。2、厌学的“新”定义李旭博士在其著作《让孩子爱上学习——厌学问题的家庭治疗》中对“厌学”的定义是:在孩子学校学习过程中,家长没能力帮助孩子克服学业及人际困难,导致孩子无法继续接受有效的学校教育。李旭博士不仅分享了这样一个有意思的定义,还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厌学原因。以下是厌学原因家长自查问卷。孩子出现厌学问题半年前或更早时间,是否出现下列情况:单科或多科成绩下降;进入重点初中或高中后排名明显下降;被老师批评、嘲讽或与老师发生口头或身体冲突;被同学嘲笑或孤立;在学校或家里,总是犯错误,被批评;父母一方或双方对孩子有高标准、严要求;父母一方或双方对孩子习惯性训斥、否定、辱骂;父母一方或双方对孩子有长期打骂甚至虐待行为;家庭内部有新生儿出生;孩子开始寄宿或在寄宿生活中存在人际冲突;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有明显的情绪低落、抑郁或无故焦虑、担心、不安等情况;父母之间长期情感不和,反应冷淡,经常冷战、吵架或打架;父母一方或双方有婚外恋行为;父母开始公开或私下讨论离婚的可能性;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有酗酒、赌博等不良嗜好;父母或者亲密的长辈有重大身体疾病或死亡。(李旭,2021)李旭博士建议家长们自己先去详细地把这个讨论一下。这是真的吗?家里有这个情况吗?如果情况存在的话,是不是对孩子有影响?如果可能的话,也可以找到恰当的时间跟孩子聊一聊。如果孩子还不愿意谈,或者是孩子还不能跟爸妈沟通,或者亲子关系很紧张,那也不要去勉强孩子,我们只是今天拿过来理解一下,孩子可能会因为什么样的原因不去上学。3、为什么我家孩子不愿上学?上海同济医院的刘亮博士写了一本书,叫做《父母做这9件事,孩子从厌学变爱学》,在这本书里面,刘亮博士非常系统地整理了孩子不去上学的原因。他发现孩子不去上学有五大拦路虎:社会过高的期待和压力浮躁的社会氛围、同学之间的恶性竞争前段时间网上很流行一个帖子,8、90年代的孩子可以在路边玩耍,但现在就很少能在路边看到中小学生这样的生活。现在的孩子不是在学校,就是在补习班,我们的孩子好像既不出去玩,也不进行一些社交。ta们都在为一些很功利的分数,一些好的证明和资历而努力,我们就会发现竞争非常激烈和残酷,甚至是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唯成绩论的英雄观我们看亚洲或者欧美的国家,都有入学考试,成绩会变成很重要的一个衡量标准。小的时候家长觉得孩子可以有一些兴趣爱好,然后到了某一个年龄阶段就不可以,要以学业为重,那这个小孩子怎么面对这样的一个转变呢?人是越长越大的,可是ta的空间却变得越来越小,然后ta能够施展的自我就被局限在里面了。孩子的很多期待,比如成为好人,有价值的人,讨人喜欢的人,可是因为考不好,ta所有的一切都不会被看到的话,其实也是一件蛮可怕的事情,这是多大的压力。“背锅侠”的电子游戏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舆论或家长,孩子一遇到亲子冲突、学业问题,就把ta归结为手机成瘾,我觉得“背锅侠”这个词用得特别好,好像所有问题都不重要了,就把网络游戏当成敌人。当然过度的沉迷可能真的是会有问题的,可是那个问题本质好像通常都不在这里,真正的难题其实是在亲子关系里面,在关系中ta们其实是非常孤独,很难被理解,然后ta们会很渴望,想要表达自己,但很难实现。充满麻烦和缺乏支持的家庭环境亲子关系冲突和不稳定的依恋因为现在科普工作做得很好,家长会认为孩子厌学是不是和亲子关系有关。小孩子如果跟爸妈之间的冲突很多,感情很不稳定,然后在亲子关系里面感受到不稳定不安全,会对小孩产生影响。有的时候我们真的很诚恳地建议:爸妈可以先来做一段时间的咨询,给自己一点支持。因为有些家庭,孩子是家庭问题的“承担者”。真正痛苦或是真正需要改变的状况是爸爸和妈妈遇到难题了,但是爸妈觉得自己不需要解决问题。这个时候孩子就会承担一部分责任,因为世上有一种爱真的是无条件的,就是孩子对爸妈的爱。家长不稳定的负面情绪有的爸妈会说我情况已经很糟糕了,我得了抑郁症,但我不告诉我的孩子,我也不去治,我就只想ta好,我就一定会跟这个家长讲,那不太可能。因为如果你有抑郁症,你的一举一动,ta都会敏感觉察到,你的孩子那么爱你,ta一定会想尽办法让你感觉好一点,所以ta有意无意地就会调整自己的状态,来适应爸妈的心情。所以爸妈如果自己遇到了困难,等我们自己处理好了以后,孩子ta就会得到更多的空间成长,还可以从爸妈身边得到爱的补给。不合理的家庭期待我们举一个很简单的一个例子:如果爸妈身高都只有一米六几,但我希望我的孩子长到一米八五,这个期待会不会有点高?如果爸妈在读书的时候,只能到中专的水平,但我希望我的孩子以后能读到博士,这个期待会不会有点高?当然这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对于孩子真的会有一点过高的期待。这部分期待可能来自于我们自己的愿望,但也可能来自于我们当大人当得太习惯了。我也会遇到很多优秀的爸妈,自己的人生发展得也比较顺利,到人生40岁的时候已经具备了很多的能力,在ta的孩子开始长大的时候,ta说这件事情我做起来很简单,为什么我家那个13岁的小孩做起来就不简单?我说ta只有13岁,你有40岁对不对?于是有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我们会不自觉地对孩子有一些比较高的期待。有的时候我们期待过高的时候,我们做爸妈的也很焦虑。父母婚姻的三角化爸妈的关系或是这个家庭稳固与否,其实对孩子影响很大。当然不是说爸妈离婚,孩子就注定不幸,单亲的家庭也可以养育出非常健康幸福的孩子。可是如果爸妈有很多冲突,然后又当做秘密,或者是爸妈自己处理不了冲突,或者是想要孩子来缓解自己的冲突,把孩子夹在中间,孩子就会变得非常难。于是也真的确实会有一些孩子没有去上学,最后谈来谈去就是爸妈婚姻那部分的事情。爸妈如果开始处理自己的事情,孩子的情况就会开始好转,甚至孩子会发展得更顺利,各种情况都有出现。个人目标和价值感的缺失学习的无意义感如果我们把整个家庭放在一边,我们会看到有一些孩子ta真的遇到很困难的事情就是:ta到十几岁的时候,当然有些人是到大学之后,开始出现人生意义感、价值感缺失的感觉。有时候小孩子就会感觉ta找不到自我认同: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学习?我现在不知道我为什么要活着?ta找不到活下去的动力和意义的时候,ta可能就会陷入一个困境里面。自我认同和价值的缺失如果我们从发展的角度来讲,其实十几岁青春期的小孩都是在寻求自我认同、自我价值。在这个过程里面,如果ta一点一点找到自己的价值,对自己认同的部分越来越多的话,ta就会成长起来。可是如果这一部分有所缺失,有可能会对孩子造成很大影响。返校屏障同学们的冲突、恶性竞争与偏见;同学与老师的特殊关注;校方的焦虑情绪与压力;如果孩子一旦出现了停课休学,那ta重新回到学校就会遇到另外一个难题,就是:同学之间的冲突、恶性竞争,还有偏见在里面。有的小孩ta有一段时间没去上学,再回到学校里面,哪怕只是一个星期,ta回到学校,就会面对同学和老师特殊的关注。那这部分ta要怎么去消化?同样在学校里面,一个很长时间没去上学的小孩回到学校里面,那ta的老师、同学或者这个学校带来的焦虑和压力会不会传导到孩子身上?要怎么去面对同样是很现实的问题。多样的精神医学议题抑郁、焦虑、双相情感障碍等就在我们身边在有一些家庭里,当小孩子没去上学的时候,可能真的是生病了。在我们身边其实精神障碍变得越来越被关注,能够得到及时地发现与治疗,然后得到恰当的干预,它的效果会更好。有非常多的小孩子,其实ta不是懒或是ta不愿意上学,ta可能在一个年龄阶段生了一场病,然后ta这个病是需要去治疗的。就好像抑郁症,在发病的时候没有力气,看起来很像懒,可是不是懒。因为抑郁症发病的状态让ta很难起床,ta的记忆力,注意力也都无法集中。但ta如果得到治疗,状况就会好转,ta才能恢复功能。这几年我遇到一个让我觉得很欣喜的事情,是越来越多孩子的精神健康得到关注,当然这和现在的科普工作是相关的,当我们的孩子出现一些情绪问题,遇到ta自己有些痛苦克服不了的时候,ta开始去思考是不是遇到了一些精神疾病的困扰,然后去向学校的老师、心理咨询师求助,这个时候家长及时带孩子找可靠的医院去做评估诊断,然后讨论后续的治疗方案,一家人合力去面对这个问题,相信是可以得到解决的。4、孩子拖延、抵触、恐惧上学,我该怎么办?如果我们是从家庭的角度来思考我们一家人作为一个团队怎么做呢?那团队里面分工就不一样。1.夫妻问题夫妻间解决夫妻间问题,夫妻间解决,不要带到孩子里面去。我们不把夫妻之间的冲突还有婚姻之间的问题带到孩子面前。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告诉孩子:“最近爸爸妈妈关系好像有点紧张,但是爸爸妈妈正在处理。所以你不要担心爸爸妈妈,你去忙你自己的就好了。”我们不要把孩子夹在这里,让孩子去做一些评判。2.学会反思,做接纳自己的爸妈网络上有些文章会说孩子的问题就是爸妈的问题,其实不是这样的。但是孩子都是爱爸妈的,如果爸妈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孩子一定是非常想替爸妈解决。如果爸妈有一些情绪上的问题处理不了,有的时候越懂事的孩子越愿意站出来在情感上照顾自己的爸妈,让ta们感觉舒服。从责任的角度来讲,大人有责任和义务去照顾小孩,但小孩在这个年纪不是有责任义务要去照顾我们。当ta长大成人,当ta开始有了更多的能力,资源,和力量,在我们老去的时候,ta想要来照顾我们,可以来照顾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身为家长的我们也会有一些缺憾,在情感上也有脆弱的时候,然后忍不住想要我的小孩子来安抚我。这个时候我们要做一个工作,就是学着在情感上能够更好地照顾自己,学会让自己好好的、健康的、有力量的生活,照顾好自己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地通过我们的言传身教,教会我们的孩子在面对人生困难的时候,在面对各种冲击的时候,ta们如何去应对。3.做孩子的“压力缓冲器”和“信息过滤器”当有很多外在的冲击时,当孩子心里遇到很大的挫折或者压力的时候,孩子能不能从我们这里得到情感的营养,或是当ta要崩溃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像动画片里面的大白那样,可以让我们的小孩子靠近我们,从我们这里获得安慰和支持,这个叫“压力缓冲器”。可爸妈同样要做“信息过滤器”,有一些信息是会对我们的孩子造成伤害的,它是我们成人之间的一些信息,是一些本该我们成人去处理的冲突和矛盾。这些信息我们是不是要经过一些过滤?当我们自己遇到压力的时候,我们讲大人要找大人来支持,大人要找孩子来支持的话,孩子就会压力太大。所以这个时候我们爸爸妈妈有的时候真的在家里要起一个作用,就是做孩子的“压力缓冲器”和“信息过滤器”。4.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方向做爸妈是不是好难,你就会发现40岁的人了,除了工作压力很大,社会上有这么多的事情要处理之外,还有一堆家事。可是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我们是需要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方向的。当然如果你不去帮孩子找到自己的方向,孩子自己也会做一些努力的。可是孩子不去上学,ta真的对人生感觉到很迷茫,找不到意义和方向,因而感觉非常沮丧和抑郁。我们怎么样陪伴孩子?或者怎样帮助孩子找到ta的价值和方向?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去做,而且对改变这个情况是一件很有效的事情。那么问题来了,你是怎么一步一步地,也许不是在ta那个年纪,也许是在20岁、30岁、40岁,你什么时候开始找到你的人生价值的?你知道爸爸妈妈有很多时候对于孩子来说,真的就是ta们的榜样和英雄。特别是孩子年纪小的时候,爸妈成功的故事,真正做到的事情就会一点一滴地传递和渗透到我们的孩子身上。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会起到一点作用,跟我们的孩子聊一聊,帮ta找到一些人生的方向。5.发现孩子的资源,有技巧地为ta们点赞有研究发现:不实际的夸奖,对孩子来说并没有用,反而是有害的。所以发现孩子的资源指的是,你真的开始在这个孩子身上看到那些让你欣赏的尊重的,然后让你要忍不住给ta鼓掌的那些点。你发现你的孩子在ta的年纪里面,ta的努力被你看到了,然后ta真的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特别的地方被你看到了,你要给ta点赞;你发现你的孩子越来越有能力去处理ta的学业、人际、生活、ta对这个世界的探索等等问题的时候;你发现你的孩子变得越来越能干,越来越有办法的时候,我们要给ta鼓掌,给ta点赞,而且要非常实际地告诉ta你很欣赏ta的哪些地方。那个实际既是说你夸ta的地方ta真的有,还有一个实际是你的内心也真的认同。我们在亲子的积极互动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关注青少年的优势和资源,消除ta们身上的负面标签。因为孩子一直都很在意自己在爸妈眼里的样子,所以我们不要给孩子轻易地去贴一些标签,你懒,你不好,你不上进或者你要放弃。我们应该越来越多地看到孩子身上积极的资源和优势,这也是在帮助孩子看见自己的优势和资源。·我们期待和家长们达成3点共识孩子一定是最想真正解决问题的人当出现厌学情况的时候,最大的苦主是孩子,如果我们心里不相信这一点,那我们就不是在帮孩子处理ta的问题,我们就是在把孩子变成问题。一家人作为一个协作的团队很多爸妈愿意主动前来学习,不管你之前有没有意识到,那在你的心里,你已经跟一家人达成了一个协作的团队,接下来我们聊聊看一家人该怎么办。有效的协作去面对和处理每个家庭遇到的独特问题每个家庭遇到的问题都是独特的,就像厌学,每一个小孩不去学校,背后是我们一家人如何去面对的一个困境,然后用一家人的智慧努力去解决这个困境。版权声明:本文根据程寅老师于2022年2月24日在东方明见心理咨询中心系列科普直播中第二讲的直播视频整理而成,内容有所删减。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推荐阅读《父母做这9件事,孩子从厌学变爱学》, 刘亮, (2019)中国妇女出版社《让孩子爱上学习——厌学问题的家庭治疗》, 李旭, (2021)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从出生到独立》, 孟馥,姚玉红,刘亮, (2021)人民邮电出版社点击下方链接了解更多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春期的孩子厌学不想上学怎么办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