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友说自己是一个垃圾圾男的说他不给孩子钱 却让孩子干这干那 让孩子听他的?

“妈妈,能不能给我50块钱?我想和同学一起出去玩。”当你的孩子,向你提出这样的要求时,你是怎么回应的?“你知道我和你爸赚钱多辛苦吗?整天就知道跟我要钱出去玩,一点都不知道节俭!别人家有钱,我们家比不起!”我相信,说出这样话的家长,80%的可能不是家庭经济困难,而是在向孩子“哭穷”。“穷养”孩子的心理在作祟,尤其是此情此景下,你对孩子一声声的抱怨,让孩子深陷自责,更是倍感低人一等。如果青春是醺人欲醉的海风,那么自信就是这和风前行的路标;如果青春是巍峨入云的高耸,那么拼搏就 是这山脉层层拔高的动力;如果青春是高歌奋进的谱曲,那么坚强就是这旋律奏响的最强音!回眸往昔,风流江山如画。抚摸着钟鼎上的甲骨铭文,青铜的纹理烙刻辉煌的过去,记录民族的兴 衰;第一束阳光破开帷幕,新的世纪到来,这,是我们的纪元,是我们的天地,是我们一展才华的舞台。乘着好奇心起飞,我们飞遍千山万水,成长的痕迹镌刻在记忆中,成为生命的永恒,随着青春前行, 也许我们会体验到成长的痛苦,也许泪水会模糊我们不愿意哭泣的双眼,也许我们会面临一次又一次的艰 难抉择,但我们不会退缩,更不会放弃,因为,我们是90后!我们是90后!我们是自信向上的一代!未来的路会充满艰难,会遍布荆棘,会时刻挑战我们的自信。试问,我们不努力,谁努力?我们不自信,谁自信?我们不成功,谁成功!奥运场上,小将龙清泉勇夺冠 军;围棋盘里,少女候逸凡大杀四方;牟晓申,摘取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丁士源,书写90后创业 辉煌。这些人都是我们的同龄人,他们自信,他们努力,他们走向成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 复来!”让青春的歌声插上翅膀,拥抱神采飞扬的梦想,让燃烧的热情化为不竭的动力,助我们登上顶 峰,以自信扬帆,起航的汽笛即将鸣响!我们是90后,我们是勇于拼搏的一代,君不见,仲尼厄而作《春秋》,文王拘而演《周易》;君不 见,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君不见,匡衡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爱迪生发明电灯,失败千次毫不 气馁;达尔文研究进化论数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同学们,古之成大事者,都是有大恒心的人,自强不 息,艰苦奋斗,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是泱泱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传承!没有不劳而获的硕果,没 有从天而降的馅饼!业精于勤,荒于嬉;构成于思,毁于随,仅有不断的拼搏,仅有不断的与人生道路上 的风雨搏击,我们才可能前行!用拼搏做桨,青春的航船将持续远行!我们是90后!我们是坚强的一代!忘不了,忘不了小班长林浩返身救人的背影;忘不了,忘不了可乐 男孩薛枭乐观的话语;忘不了,忘不了东汽中学的同学深埋地下,却放声歌唱的场景;忘不了,更忘不了 90后应对天灾,应对苦难的坚强精神!亲爱的同学们,社会教会我们坚强,民族期盼我们坚强,未来需要 我们坚强!抹去眼角的泪水,让它成为天幕上最美的星辰,见证我们坚强成长;坚定我们的信念,让它成 为最坚固的支柱,支撑我们迈进!以坚强制船,我们将御使长风,无畏前行!历史的车辄辗过,留下先辈的印记;时代的洪流向前,引领我们的未来!拼搏,拼搏,拼搏!我们将 用不懈的坚持,用高昂的斗志,书写热血的青春!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被刻意穷养是种怎么样的体验?底下的回答,让人看了特别难过:想要的却不能要,要了也享受不到快乐,慢慢沦落到,一花钱就愧疚难受。我觉得我不是亲生的,钱才是。穷养孩子,带给他的,是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倍伤害。刻意穷养,毁了孩子的一生有些家庭条件还不错的家庭,为了避免孩子花钱大手大脚,会不自觉地在孩子面前哭穷,选择用穷养的方式来养育孩子。殊不知,这样的穷养,如果没有把握合理的度,很容易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心理状态、甚至是一辈子的自尊。1. 穷养,让孩子丢了自信知乎上有一位匿名用户,向我们分享了他被父母穷养的经历:我的父母,在物质上对我苛刻,精神上也不给予我任何支持。我很自卑,哪怕是面对家庭条件还不如我的人。开始时我以为家里真的穷。后来在一个叔叔嘴里听说,父母打麻将一晚上输了几千块,第二天还继续玩。我这才明白,在他们的认识里,他们的钱是他们玩乐的钱,我挣的钱是养他们的钱。从小就被穷养的孩子,会因为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打击,失去了本该有的自信,变得越发自卑。胆小和内向,是他们可能一辈子都摘不掉的标签。低人一等的心理,是他们长大后无法扭转的心态。对于被穷养的孩子来说,他们穷的不仅仅是物质,还有精神。一个人在刚受到某些打击的时候,是会格外消沉的。在那一段时间里,你会觉得自我像个拳击失败的选 手,被那重重的一拳击倒在地上,头昏眼花,满耳都是观众的嘲笑,和那失败的感觉。在那个时候,你会 觉得你简直不想爬起来了!觉得你已经没有力气爬起来了!可是,你会爬起来的。不管是在裁判数到十之前,还是之后。并且,你慢慢会恢复体力,创伤会平 复,你的眼睛会再度张开来,看见前途光明。你会淡忘掉那观众的嘲笑,和那阵失败的耻辱。你会为自我找一条适宜的路——不要再去做挨拳头的 选手。你既然不适于在擂台上争胜,你该沉下心去找一找,找到一个其他的方向。在这一方面,你能够争 胜。或者,不说争胜,你能够平安,能够欢乐,能够没有失败的羞辱。不要理会别人的观念!有些人是中了一点魔道,迷信那辉煌的虚名,而不注意每个人独特的专长。劝你不要紧张!这些日子,你灰心失望,是必然的现象。你需要时间,让自我恢复神智和体力。放简便一些。过些时,再去重新找一个正确的方向,再去努力。最近这些天,你不妨找点自我喜欢的 事情做做,把烦恼写在日记上。等过一阵之后,你会发现,那失败的痛楚已经逐渐痊愈,那时你会有新的 勇气和力量去为自我开拓新的前程祝你成功!一切迂回的路都决不白费。在人生途中,你每走一步,就必定会得一步的经验。不管这一 步是对还是错,“对”有对的收获,“错”有错的教训。绕远路,走错路的结果,你就恰如迷路走入深 山,别人为你危险焦急惋惜之际,你却采集了一些珍奇的花果,获得了一些罕见的鸟兽。并且你多认了一 段路,多锻炼出一分坚强与胆量。一帆风顺固然值得羡慕,但那天赐的幸运不可多得,可遇而不可求。唯一稳当可靠的是自我心中的指 南针。无论你绕了多远,无论你被阻挡得多么严密,只要你不忘记你的方向,你就有走到目标的一天。2. 穷养,让孩子失了格局心理学教授李玫瑾教授认为:真正的穷养孩子,不是物质上一味的苛刻,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严格。而那些在精神上严格、吃过苦的孩子,他们未来的承受能力才会更好;相反,那么物质上苛刻孩子格局、成长中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看过一个男孩分享他的故事:小时候一直以为家里穷(后来才知道是父母故意穷养)。为了不让父母过度劳累,立志大学毕业就工作挣钱。无奈目标定位太低了,本科已经不“值钱”了。那些考上硕博的同学,他们的眼界确实高。但我和他们,已经不属于同一阶层了。穷这个字眼,在穷养长大孩子的内心里根深蒂固。经济贫困所带来的生活不幸,逼着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放弃了许多本该远大的梦想,降低了自己对生活的需求,并无奈埋葬了自己所有的喜欢。在贫穷意识里待久了的孩子,怎么可能会拥有宽阔的视野,怎么可能会为自己建造远大的格局?每个人都渴望飞翔,我也不例外。我想飞,所以我渴望有一双健全的翅膀,能够搏击长空,自由飞翔。以往仰视飞鸟,拍拍翅膀,就能在空中自由翱翔;以往看过蜜蜂,颤动翅膀,就能穿梭于青草绿花;以往羡慕蝴蝶,扑闪翅膀,就能在飞过的空间展示独特的美丽;以往梦过天使,雪白雪白的翅膀,带着它 飞向梦中完美的天堂。以往,我也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只是那时我的羽翼还没长齐。从小就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什么事情都不用自我操心。父母是天,父母说的话就是真理,只要按照 父母的话去做就行。可是,我也有属于自我的一片天啊。我以往试图用我隐形的翅膀去飞翔,可是,飞了 一段距离后,就无奈地跌倒了。难道是因为我离不开父母的怀抱吗?心痛地拾起因为跌倒而飘落遍地的“羽毛”,怜惜地抚摸自我柔弱的肩膀,才发现自我的羽翼还没长 齐,还是无法与父母分离。于是,我开始磨练自我,开始尽力做自我能做的事,并且力求做到最好,梦想 独立,期望不用父母为我操心。最终有一天,我的羽翼已经丰满,翅膀已经足够坚硬有力。我高兴滴飞出了父母呵护下的天空。蓦然 回首,看到的却是父母悲痛的泪。不明白是何原因,带着满怀的感伤,我飞着,飞着,孤独地飞着。是的,离开了父母,确实变得自由,起初也很高兴,因为不再受父母的管制。久而久之,却黯然落 泪。虽然离开了父母,自我能独立照顾好自我,却回忆中总是父母细心的呵护,后悔不该离开父母的天 空。然而,在冥冥之中,却飞进友情的天空,一双双温暖的手,让我体会到父母呵护下所没有体会过的 爱。这爱圣洁,这爱纯真,这爱让我忘却伤痛。我过得很开心,可是…… 据说,友情是永恒的。可是,在我最开心的时候,就意味着最悲痛的到来——朋友们不断离去——友 情很难永恒。在我悲痛之际,我的翅膀随着悲痛而折断。我想飞,却再也飞不起来。也许仅有回到父母的 天空中,才会有永远温暖之手,帮我疗伤…… 此刻,我的父母都已不在,我正跪在天堂的某一个角落,暗暗流泪,暗自祈祷。翅膀还没复原,折断 的翅膀依旧在半空中,没人理会我的痛。我想飞,自由地飞!3. 穷养,让孩子活成金钱的奴隶从小就经历着穷养的孩子,如果在成长的路途中走歪了、迷失了方向,那么后果是更可怕的。在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有一幕曾震撼了无数人。住着破房子、吃着泡面的赵德汉,背地里竟贪污了2亿三千多万元。他把钱垒成一堵墙,堆成一张床,也塞满了自己的冰箱。面对被拆穿的贪污,他哭着说,自己一分钱都没敢花。穷怕了,这是一个多可怕的事实。“贫穷就没有好日子”这个观念,早已深深地烙印他的骨髓里、他的血肉里。不仅如此,贫穷还在他的心上设了一把枷锁,把自己死死地困在了“钱眼”里,丧失了道德仁义,最终葬送了自己的一生。因为贫穷,活成了金钱的奴隶,就是从小被穷养孩子,酿成的最大的惨剧。孩子伸手跟你要钱千万别这么做再次回归最初的那个问题,如果孩子伸手跟你要钱,你会怎么回应她?除了上述“哭穷”派的经典回答外, 还有两种回答,也是很常见的、错误的回答。1. 这次数学考满分,妈妈就给你零花钱!很多父母,将孩子的零用钱,作为考试的奖赏,以此激励他好好学习。这样的做法看似立马见效,可长此以往,只会消耗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尤其是一旦停止了对孩子的“金钱诱惑”后。一旦将“零花钱”和“学习”划上等号,兴趣将黯然失色,零花钱所换来的短期自律,是不足以支撑孩子的漫漫学习路。在读书和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读书,这样的动力才会是最持久、也最有效的。2. 我不能给你零花钱,但你想要什么,妈妈给你买。有一位“独行侠”女孩,上学放学从来都是自己一个人走,也从不参加任何校内活动。女孩的父母认为她“不合群”,可只有女孩知道:父母从来不肯给自己零花钱,真的没有办法和同学进行“社交”。没有零花钱的魔咒,一直伴随着她到大学。大学后,尽管她有生活费,也从来都不会缺钱的时候,但她依旧四处兼职,就算旷课,也要赚得那几百块钱。女孩说,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想要挣钱的欲望。没有零花钱的痛,和以此带来的悲剧,在女孩的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当孩子提出想要零花钱时,她并非不知道妈妈能买给自己,而是想要妈妈照顾到自己的情绪,和此情此景所需的孩子间的社交。我们该做的,不是告诉孩子我买给你,而是关注孩子要零花钱的真正原因,并有所取舍。有远见的父母会和孩子正确“谈钱”教导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它的本质就是正确的人格观和丰盈的内心世界。它虽然不是教育的起点,但却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而用“穷养”来激励孩子不断向上,这样的方法一定是不可取的。想要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零用钱观,不妨试着学习下面两点。1. 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并做好“零花钱规划”澳洲的一位妈妈,为了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观,提出让女儿打理一个月的家庭财务的建议。妈妈告诉女儿,省下来的钱,可以自由支配,女儿欣然答应。为了节省开支,女儿开始认真研究家庭的内支出,发现能省下来的地方,只有“零食”。她开始严格控制零食购买,尤其是自己的。并逐渐学着优化日常生活习惯,洗菜的水用来浇花、白天尽量不开灯......还准备了一个家庭记账本,事无巨细地将家庭的开销记录在内,并和爸爸妈妈一起分析它的合理性。可就算这样,女儿的努力却也没有没有太大成效,因为她仅仅为家里省下了5美金而已!女儿这才知道,什么叫“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也终于知道,妈妈有时会拒绝自己提出的零食要求,背后的真正原因。给孩子的零花钱,也和家庭财务管理一样,需要将支出的每一分、每一块都记录在内。什么地方花的值得、什么地方是没必要花钱的,这样才能逐渐制定出一份合理的零用钱支出计划。虽然零花钱不如家庭支出那般巨额和繁杂,但我们一旦给到孩子一定的支配权,就一定能帮助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也能从根本上教给他学会珍惜和拥有。2. 把握“手头”松紧尺度,谈钱有“三不”家长不能一分钱也不给孩子,当然也不能想给多少就给多少。尤其是当孩子主动提出要零花钱时,一定要慎重考虑,把握分寸,结合具体情况掂量着给。当然,这仅仅是给孩子零用钱这个细节,家长在平日里和孩子“谈钱”,更该注意这“三不”。不要再用“哭穷”的方式,来教孩子勤俭节约了。正如前文所说,“穷养”孩子,会让他丢了自信、失了格局,最终活成金钱的奴隶。在幼儿时期,因为贫穷而产生的自卑心理,一定会是孩子长大后的噩梦之一。不能哭穷,自然也不能炫富。父母爱炫富的后果就是,孩子容易养成爱攀比、也爱追求名牌的心理和特性。一味地在物质上对孩子进行过度地放纵,只会助长孩子膨胀的欲望心理,而后渐入迷途不知返。曾有个热门话题:要不要告诉孩子家里的经济状况?其中有个高赞回答说道:不论穷富,都要让孩子心里有数。家境优越,要他明白财富需要艰苦奋斗争取、累积,经不起无度挥霍;家庭状况一般,要培养自立自信的心态,让他看到父母一直在为更好的生活打拼。在我看来,就算是孩子,也是有对家庭财务的知情权的。尤其是当孩子诚恳地问到钱的问题时,逃避不说或是撒谎,都是最糟糕的方式,给孩子诚实的答案,才是明智父母的做法。当然,在告诉孩子家庭情况的同时,也一定要告诉孩子钱的正确使用方法,告诉孩子父母赚钱方式的不易,让他学会珍惜。
前段时间的“儿子索要6万彩礼不成逼母亲跳楼”的事件传遍了朋友圈及各大网络平台。天津一80后的小伙子马上就要结婚,父母为了能让儿子顺利成家,将一辈子的积蓄都拿了出来,甚至不惜代价向外借了30万,咬牙买给儿子一套房。但是儿子并不满足,随即又向父母讨要6万彩礼。早就因买房而被掏空的父母,再没有能力再给儿子拿出那6万块钱。母亲苦苦解释,恳求儿子谅解,谁知儿子不依不饶,还变本加厉。据说他母亲最后说的一句话是“孩子,你这是要逼妈妈去死”。之后便从5楼一跃而下,当场身亡。“孩子,你这是要逼妈妈去死”,多么讽刺的一句话!你自以为替孩子准备好了一切,最后TA仍像吸血鬼一样榨干你;你千辛万苦地给孩子花钱,最后AT却想方设法要你的命!有多少父母,总算是将自己的孩子,养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白眼狼”?!父母付出一切只为满足孩子一味的索取为何我们越是付出一切为孩子打算,越是倾尽所有送与孩子,孩子却越不领情,越不知道感恩?曾看过一个视频,讲的是留学儿子和母亲的故事。这名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留学了大半年,有天家里来了几个外国朋友,他想自己亲手做一个西红柿炒鸡蛋招待朋友们。奈何自己在家从未下厨,连这道中国最基本的家常菜都不会做。他当即叫醒大洋彼岸正在熟睡的父母。半夜被叫醒的妈妈十分耐心地用语音教儿子如何操作,但电话那头,儿子却十分不耐烦地回到“妈!你这发的什么我听不懂,这不行”。无奈之下,二老从被窝里下来,一个亲手示范,一个拿手机录视频,给儿子发去了一个十分完整的“西红柿炒鸡蛋教学视频”。儿子拿到视频以后把父母撂在一边,十分兴奋地去忙活了。而手机那头,父母还是放心不下,频频问孩子“我们讲解的够清楚吗?”“儿子,做的味道怎样”“收到消息了吗?味道怎样?”直到外国朋友提醒,留学生才意识到,现在中国时间的凌晨4点,而他那上了五旬年纪的父母,却为了儿子的一道菜,起床、做菜、拍摄……这样的画面太真实!我不禁想到这类人:小学跟父母要好看的鞋子,中学跟父母要智能手机,大学索要高端电脑,结婚了跟父母要房要车,生孩子了跟父母索要免费带娃特权……似乎父母也习惯成了那个理所当然付出的人,但凡得不到一丝满足,孩子们就会觉得父母犯下了天大的错。有一个著名定律,叫贝勃定律。当人的大脑受到第一次特别强烈的刺激之后,第二次刺激,会变得微乎其微。而在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当中,可以表现为“关爱麻木”,孩子得到足够多的给予之后,一点小恩小惠,是不能打动他们的心的。当孩子越是轻而易举从父母那里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他越是不珍惜他所拥有的一切。只要索取更多,才能满足自己的内心。父母以为自己的无私奉献,终能换取孩子的理解与孝顺;事实却背道而驰,越是无条件满足孩子所有需求,孩子越是不知珍惜,不知感恩!父母言传身教给孩子传递正确人生观今年年初,一张“儿子给父亲当座椅”的照片火了,无需多言,光是简单的画面,就能温暖整个冬日。画面中的老人今年91岁,当时生病住院,二儿子带他出来晒太阳。细心的儿子发现走廊上的座椅冰冷异常,于是就抱起自己的父亲,搂着他,一起晒太阳。这一幕被路过的护士看到,护士便用手机记录下这一温暖时刻。这张相片走红以后,他接受采访时解释到:“小时候爸妈抱我们,抱了上千遍不止,现在他们生病了,这么点照顾都是应该的。”实际上,不只是二儿子,家里的几个孩子对老人都十分孝顺。当被问起为什么兄弟几个都能做到这么尊重和孝顺老人,三儿子回答“主要是父母他们以身作则,再就是和从小对我们的教育有关系。”孩子是父母的复印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孩子。儿子温情地抱着父亲,是感恩,是反哺,他们从父母那里明白:父母不容易,任何的付出都应当被记住,人要学会感恩。有一期《爸爸去哪儿》,节目中的孩子都可以拿着自己赚来的钱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黄磊的女儿多多看中了一双漂亮的鞋子,但是转念又想到妈妈马上要过生日了。多多在心里挣扎了许久,放弃了自己喜欢的鞋子,最后给妈妈买下了裤子。多多的举动,让网友们觉得暖心不已,纷纷发问:黄磊到底是个怎样的神仙爸爸,能教出教出这样乖巧懂得感恩的女儿。其实,很简单,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人,那你就成为那样的人。黄磊本身就是一个知道感恩,并且会表达感恩的人。说起妻子,黄磊总是满满的感恩:“孙莉为了家庭,心甘情愿把自己喜爱过的演艺事业给放弃了,也就是说她赌上了自己的一切,把生命都交给你了,你怎么能不去爱她,对她好。”谈到事业,他也总是对合作伙伴报以感恩。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温柔而坚定我们一直强调,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无私的爱,但这不意味着,我们能无条件满足孩子所有的需求。无原则无底线,只能养出白眼狼!教育孩子,应当“温柔”,而又“坚定”。“温柔”即为用无私的爱去守护我们的孩子,而“坚定”则表示教育孩子的时候,应当守住自己的原则。马克·雷诺,法国儿童教育专家,他曾指出:幼儿教育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其中之一是树立家长的权威,善于向孩子的“任性”说“不”。众所周知的著名教育专家李玫瑾教授,曾经生动地教给大家一堂课。她的小外孙打小就爱玩手机,有时候事先约定了时间,外孙也不愿意交出手机。教授二话不说从外孙手里将手机夺回来,而孩子也不甘示弱,往教授脸上打了一巴掌。李玫瑾教授此刻并不说话,而是拿着手机就走开了,把外孙留在一旁不予理会。过了许久,孩子终于按捺不住,主动找教授“示好”,还成了她的跟屁虫。我们以为故事到此就结束了,然而李玫瑾教授的教育才刚开始。她对自己的小外甥说:“我给你玩手机,是因为我疼爱你,但你为什么要打我?打人是不对的你明白吗?如果你想和好,要先向我道歉。”可是顽固的小孩子可不轻易低头,说什么也不愿意道歉。李玫瑾教授便继续做自己的事,直到孩子犹犹豫豫地走了过来,表示自己做错事了。这时候李玫瑾教授才把孩子抱起来,说:“你如果想玩手机,可以跟我商量,你想再玩一会儿,但绝对不能打人。”就这样,李玫瑾的小外孙变得懂事许多,从此以后再没因为这样的事打过人。但如果换做我们,我们未必能像李玫瑾教授那样坚定自己的立场;有时候,无论孩子做出什么无理举动,我们总是能给他们理由来袒护他们的行为:“好了好了,孩子想要什么就给,多大点事。”“不就是打人么,长大了就好了!”“跟孩子较什么劲,他不哭不闹就万事大吉……”“他还是个孩子,需要我们的帮助。”渐渐地,孩子目无规则,忽视他人感受,不知道感恩,只知道索取。不合自己的心意,就要大哭大闹,还要走上绝路。孩子的行为不会随着年龄而改变,反而会升级,久而久之,小时候的“熊孩子”就变成了了长大后的“白眼狼”。适当放手让孩子学会独立和上文的一些“白眼狼”相比,10岁的小男孩孙博涵简直可以称为爸妈的“小棉袄”。他小小年纪,竟然能炒20道菜,而且厨艺相当。孙博涵的妈妈告诉大家,孩子这么小就能独立炒菜,还照看妹妹,照顾家人,都是因为一次契机。孙博涵8岁的时候,有一天妈妈生病了,起不来床,爸爸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做饭。自告奋勇的孙博涵告诉妈妈说“我可以来做一道菜”。结果孩子第一次炒菜,就十分成功。当孙博涵把菜端到妈妈跟前的时候,妈妈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心里暖的不得了。8岁的年纪,大多数小朋友都还在等着父母做好饭,遇到不能及时吃上饭的情况还大发雷霆。但孙博涵已然独立,并主动承担起照顾家人的责任。得到妈妈的认可和称赞以后,孙博涵对烹饪兴趣大增,平时做完功课就会下厨,一方面操练厨艺,另一方面让父母多休息休息。著名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认为,“父母过度保护或帮助孩子,就等于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孩子学不会成长,就会过度依赖父母,这样的孩子希望父母对他们有求必应,一旦不能达到目的,则会责怪父母,甚至是报复父母。相反,适当对孩子放手,才能让孩子明白:生活不易,更应珍惜;父母的给孩子的一切都是付出了代价的,我们应当学会感恩。写在最后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孩子,不只是给予孩子“爱”,还应该教会孩子“爱别人”。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孩子的价值观才立得正;教育孩子,温柔而坚定,孩子才有规则意识,不走歪道;适当放手,让孩子学会独立,孩子才明白生活的困苦,更知道珍惜眼前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男友说自己是一个垃圾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