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媳有义务孝敬公婆吗超越儿子女儿正常吗?

编辑:情感小莹于家庭矛盾来说,婆婆与儿媳之间的关系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家庭是否和睦,假如婆媳二人可以和和气气,家庭氛围一定是比较融洽,但如果婆媳之间矛盾不断,这个家,也很难安宁。自从杜女士嫁到丈夫这个家后,她就能明显地感受到婆婆对自己一直抱有偏见。杜女士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纵然她对待婆婆犹如自己亲生母亲,可是她与婆婆之间似乎一直存在着一道令自己难以跨越的鸿沟。当与婆婆相处久了之后,杜女士渐渐地发现了问题的根源所在。有一次,小姑子要来自己家里住两天,听到这个消息后,一家人当中,最开心的当然是属婆婆,为此,她提前做好了一桌子都是小姑子喜欢吃的饭菜。杜女士眼见婆婆表现出久违的开心,再加上对方是丈夫的亲妹妹,自己自然也是十分开心。在这几天里,杜女士热情款待小姑子,因为这也算得上是小姑子自从嫁人后,第一次来自己家里小住几天,所以,杜女士在小姑子临走的时候,送给了她一件自己千挑万选的衣服。而小姑子见自己嫂子如此疼爱自己,自然也是十分开心,并说了一句:谢谢嫂子。接着婆婆便将小姑子送出了门,这时,杜女士的闺蜜打电话约自己吃饭,杜女士便换了便装准备出门。而就到小区门口时,她发现婆婆正在与小姑子对话,婆婆应该是在小区便利店买了许多东西,让小姑子拿回家,而且手里还拿着一个大大的红包,准备送给小姑子。杜女士眼见于此,鼻子不禁有些酸酸的,自从自己嫁到这个家后,她从从未感受到婆婆的一丝暖意,她有时还安慰自己,可能是因为婆婆有心无力,可就在这一刻,杜女士才算是大彻大悟,原来婆婆对自己和对她自己的女儿,是如此的偏心与不公。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感觉愈发的强烈,婆婆不管遇到任何好的东西,首先想到的便是自己的女儿,从未想到自己还有一个儿媳,对此,杜女士自然会提出意见,可每次杜女士与丈夫抱怨此事时,丈夫却总是斥责她,认为她总过于纠结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杜女士见丈夫偏向婆婆,便明白了丈夫的态度,自此之后,她便再也没有与丈夫抱怨过此事。而婆媳之间的关系,也因此而降至冰点。时光流逝,岁月如梭,人终究有年老的一天,婆婆自觉这么多年亏待了儿媳,所以一直打算让自己女儿养老,但是她却忽略了一件事,纵然自己年岁已高,需要身边有个人照顾,但是女儿也有自己的公婆,他们也是年事已高,身边也离不开人。纵然杜女士的小姑子想要回到自己母亲身边,可是她却有心无力,为首要的,自然是她的公公与婆婆。见女儿无法照顾自己的生活,再回首这么多年自己偏心的举动,婆婆最终流露出后悔的情绪,她感叹道:本以为女儿是自己的宝,但是想不到,等到年老时,还是要依靠儿媳才能生活。而杜女士听到这番话后,并不为之所动,毕竟在年轻时,婆婆做得确实有些过分,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开婆媳之间这日积月累的矛盾与敌视。再加上杜女士是家里的独女,自己也有父母要照顾,而至于婆婆,还是让丈夫去操心这些事吧。结语:原来杜女士可以拥有一个和睦的家庭,但就是因为婆婆太过的偏向于自己女儿,以至于自己备受冷落。但等到婆婆年事已高时,才发现真正能照顾自己的,只有儿媳。可惜这一切,她明白得太晚了,以至于自己的老年生活,多了几分凄凉以及无人照顾。
文|好孕姐如今,在很多父母的思想里,还有“养儿防老”的想法,觉得女儿长大就嫁出去了,养老指望不上。还是儿子好,娶了媳妇生了娃,就算家里的香火续上了,父母就能心安理得养老了。于是,很多老人从年轻到现在一直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养老靠儿子,不靠女儿。”养老靠儿子不靠女儿?话还是别说太满,因为这几种情况或许只能靠女儿。儿子不争气,一家人照样都要依靠女儿帮衬儿子虽好,虽然长大了能守在父母身边,也能撑起一个家。但是,如果儿子不争气,从小被父母惯坏了,长大好吃懒做,还啃老,那一家子人照样都要依靠女儿帮衬。我一个朋友,从小父母重男轻女,她每次说他们偏心,父母都会理直气壮地说:“你弟弟以后才是家里的顶梁柱,你是要嫁出去的人,我们不指望你养老。”可结果,她弟弟初中就辍学,在社会上混得一塌糊涂,现在马上30岁的人了还一事无成,天天问她和父母要钱花。而我朋友从大学毕业到现在结婚生子,一直都在帮衬父母。现在,她父母被啪啪打脸,再也不说养老靠儿子不靠女儿了。儿媳妇不愿意给公婆养老,只有女儿肯收留父母现在,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婚后大多都不跟老人同住了。有些农村没条件的,就算父母跟儿子住在一起,婆媳关系也很难处。所以,就算儿子争气,不是还有那句话“娶了媳妇忘了娘”嘛。到时候,如果婆媳关系难处,婆婆做了什么对不起儿媳妇的事,而儿媳妇又跟婆婆合不来,老了不愿意给公婆养老,或许只有女儿肯收留父母了。这样的事其实挺多,我们不是说儿媳妇不好,毕竟婆媳关系是两方面的,彼此合不来,生活上没办法磨合,确实生活不到一起。倒时候父母老了没人管,往往都是女儿伺候的。老来得子,父母年迈时,儿子年龄还特别小还有的父母,重男轻女,家里有女儿了,却一直想追生儿子。像我同事的父母,年近50岁老来得子,那时候家里姐妹几个要么大学毕业要么在上高中,忽然多了一个弟弟特别不适应。但是,父母振振有词:“你们懂什么?有儿子才有根儿,老了我们就有指望了。”可结果,现在父母快70岁了,她弟弟才不到20岁,吃穿、上学都要几个姐姐管,怎么给父母养老?所以,若是老来得子,父母年迈时,儿子还不顶事儿,养老自然还是要靠女儿。因此,父母话别说太满,还是从实际情况考虑。尤其不能伤了女儿的心,现在儿子女儿都一样,不管是“在家儿”还是“出嫁女”都会赡养父母。网友们,你觉得养老儿子靠得住,还是女儿靠得住?
文/杜冰&东林夕亭01“养儿防老”虽被很多人认为是恒古不变的话题,然而时代发展到今天,这种观念还行得通吗?因为我还没到晚年,不好断言。相比之下,我妈已经人到晚年,比我有发言权,她的话至少对我来说是有说服力的。我问我妈:“到了你这个年龄,你感觉女儿和儿子哪个更靠得住?”我妈给的答案言简意赅:“如果不孝顺,都靠不住!如果孝顺,都靠得住!”停顿片刻,她又意味深长地问:“就算都孝顺,儿女都不在身边,靠谁呢?”接着,她提到了我大伯父:“你看你大伯,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按理说三个孩子如果都孝顺,他到晚年会享清福。可事实却是,他病倒了,瘫在床上,只有你大伯母守在他身边照顾他。闺女顶多半年来一次,儿子虽在身边,但由于儿媳妇比较强势,也不敢去照顾。这种情况下,你大伯母有事的时候宁愿找邻居帮忙,也不敢去找儿子。前几天你大伯母摔伤了,没办法照顾你大伯父了,他们的儿子依然没去照顾他们。后来,虽然女儿去照顾了,可女儿心里苦,因为在成长过程中,受过‘重男轻女’观念的荼毒,心理不平衡的她们难免有怨言。”我妈说完陷入了沉思,我的内心也掠过一丝悲凉。如果养儿防老可行,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下场?02很多老一辈人都有这样的观念:不管家里有几个孩子,只要还没生出儿子,不惜把女儿送人也会继续生下去,直到生出儿子。我不相信只有我伯父伯母的情况只是个例,应该有很多如他们一般的人,到了晚年,没能实现养儿防老,当初义无反顾要生儿子,到头来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据我所知,很多当初义无反顾要儿子的老一辈人,如今都在帮忙带孙子,面对儿媳的各种不满,有苦难言。他们年轻时,不管家里有多少孩子都是自己带,结果到老了,却享不了福,还要继续上演带孩子的“宿命”,有些甚至连拒绝带孙子的机会都没有。虽然我们不能很绝对地说儿子一定靠不住,但却可以相对地说:那些非要生出儿子为止的父母,即便把儿子惯坏也在所不惜的父母,有很多到老了都享不了儿子的福。原因其实很简单:把儿子惯坏了,他没有独自生活的能力,长大后啃老,或者只能顾住自己,这样的儿子肯定靠不住;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把儿子惯坏了,他自己乱七八糟,又娶了个极为强势或者不懂事的妻子,父母的晚年生活更会苦不堪言。03顺着上面所讲的那些思路来看,好像女儿更靠得住。然而就目前来看,老一辈的人,往往区别对待儿子和女儿,处处都能看出他们爱儿子胜过爱女儿。女儿在这种家庭氛围中成长,会有怨言,会有失望,这些心理可以直接决定女儿长大后对父母的态度。退一步来讲,即使父母一碗水端平,对儿子和女儿一视同仁,也不见得到了晚年能依靠女儿。有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当女儿有了家庭,有了孩子以后,她既要照顾孩子,又要兼顾着双方家庭,除非她是超人,否则很难兼顾一切,精力被分散了,难免有心无力。04把上面各种情况都罗列出来以后,我发现在当今时代,父母到了晚年能依靠谁,不仅仅取决于儿女是否孝顺,因为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没办法那么纯粹,人人压力都很大。最常见的问题是:儿女要起早贪黑工作,要赚钱养家,有些甚至迫于生活的压力奔赴异地他乡,他们能有多少时间陪在父母身边呢?就拿我身边发生的一件事来说:老家邻居突然去世,儿女都不在身边,后来是邻居打电话通知他们。那位邻居的儿女虽然都称得上孝顺,但常年奔波在外地,父母生病了不知情,父母为了省钱不去医院,他们也不知情,这又当作何解释呢?诸如此类的悲剧让我意识到:靠谁都不如靠自己。对于已经步入晚年的老一辈父母来说,他们改变不了现状,没有靠自己的本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而对于年轻一辈的人来说,要想晚年有依靠,应该趁现在有能力,多攒点钱,把身体养好,只要有本钱,就可以不依赖任何人,也不拖儿女的后腿。再不济也可以进个高级养老院,既不给儿女添麻烦,又能享受自己花钱买来的服务,挺好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儿媳有义务孝敬公婆吗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