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上海中小学生吃的是学校预制菜是咋回事吗知乎?

中小学的经费来自于地方财政。考虑到地方财政未来几年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局面,我的预测是,中小学的餐食水平会出现普遍性的恶化。餐食的安全质量问题和各种名目乱收费会在未来几年更加频繁的出现。负债率越高的地区,发生这些问题的概率也越高。这是一个财政问题,和食品工业的发展毫无关系,和预制菜也毫无关系。预制菜可以克扣成本、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厨房菜难道就不可以克扣成本、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了?如果大家觉得这是在危言耸听,觉得教育开支仅占地方财政的很小部分,再穷也不会穷教育。那我可以给大家补充一则旧闻:上世纪九十年代分税制改革后,我们国家的文盲率是反弹的。
1.同样是黑心,学校食堂最多买廉价菜僵尸肉,没有搞添加剂的本事和渠道,所有的腐败成本都会表现在饭菜质量上。所以学校食堂的贪腐是有底线的,它必须保证做的饭菜学生能吃的下去,不然学生就会罢餐,家长就要闹事,就要上新闻引来追责。从损失上来讲,学生尝一口低劣饭菜觉得恶心,就肯定不会再吃了,最多饿一顿肚子,下一顿就自己想办法另外开伙了。虽然损失了餐费,丹好歹保留了身体的健康。但预制菜不一样,各种添加剂搞进去,就是十年臭鞋底做出来都是好吃的。由于利润只对利润的来源负责,学生吃饭只是搞钱的名目,预制菜又吃不进领导嘴里,学校预制菜的原材料成本必然会被压缩到极限。这样一来,企业赚取更多利润,权力出租者收更多贿赂,学生觉得食物味道还不错,三全其美。唯一的代价就是学生的身体健康。年少时期就射入过量过多的添加剂,对之后的身体影响压根无法估量。2.有人拿“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的摇篮”之类词给预制菜进学校辩护,我对此的评价是“爱国之后,科学又成了网吧蛋的庇护所”。从防疫政策放开,到日本排污入海,再到预制菜进学校,无一例外“嘴上全是科学,肚子里全是生意”。这些人大声宣传“添加剂是摇篮”,故意不讲“脱离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只讲科学如何如何,不讲常识如何如何。假如这里有两份食物,一份是用早上刚摘下来的新鲜蔬菜和刚屠宰的新鲜肉做成的现成饭,一份是放了365天之后保质期365天的预制饭,那些鼓吹预制菜的人告诉我,你们会吃哪一份?3.预制菜必然变成黑心作坊,添加剂必然超标到不敢想象,监管必然形同虚设。利润只对利润的来源负责,市场上自由购买到预制菜或许很多品质都很好,但给学生集体采购的预制菜必然连黑心外卖都比不过。因为学生是弱势群体,家长在学校面前也是弱势群体。一种向弱势群体提供的商品,其采购决定权掌握其他人手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会发生什么不言而喻。而为了压低成本,企业必然超过国家标准,山海天量地往食物力加食品添加剂。而唯一能制止这种做法的监管,必然形同虚设。以前学校自己招标食堂,中标方的利益关系最多到局一级。可局上面有市,市上面有省,省上面有核心,他们还不敢做得太过分。并且一旦出了食品安全事故,由于不牵涉利益关系,省级开始就会公事公办,乃至压力打击。现在搞预制菜集中供应了,一个省乃至几个省的预制菜都可以由一家企业垄断。这时企业的利益关系省级起步,直达核心就成了一种现实的必须。到这种地步,谁敢监管,不要乌纱帽了?如果出了食品安全事故,就是有毒奶粉靠外国揭发,鼠头鸭脖靠外国友人讽刺,滴滴卖国平安无事,张核子平安无事,鸿茅药酒跨省执法,乡镇银行白衣人下凡。现在支持预制菜的人,到时候你们也会喊“别打了,别打了,我们吃就是了”的话吗?2023年了,该知道“为x民服务”是一句他明知故骗,你唯诺附和的空话了。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才是世界的真相。吹捧预制菜的人,你和从里面捞钱的人是一个阶级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校预制菜是咋回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