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我是为你好害了多少人死了多少孩子?

2018-07-24 17:32
来源:
河一津一担一当一教一育
如果能把“我是为你好”换成“你快乐吗”,中国式家庭的关系断断不会如此疏离。这种过度关爱,其根源在于中国父母往往将孩子视为自己人生的延续,而非独立个体。
2014年11月17日的《中国青年报》登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周浩曾经是青海省高考理科前五名,一直喜欢机械的他,原先打算报考有许多实用性课程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但遭家人反对。父母认为以他的高分,不考清华北大就是浪费,班主任也认为他应该考更好的学校,他无奈之下选择了妥协,考入北大,就读生命科学专业。
在长辈眼中,周浩的选择无疑很正确,无论是学校还是专业。但他在入学后却始终无法适应,他认为自己不适合微观的、侧重理论的生命科学专业,更适合强调动手操作的机械专业。他说自己“不喜欢学术,搞不了科研,但是生命科学系的很多学生未来几乎都会读研究生,这样的路并不是我想走的”。
事情到了这步,许多长辈都会拿出这样一条大道理:“不要想着让社会来适应你,你要学着适应外部环境。”这条道理看上去无比正确,周浩也不是长辈眼中不懂事的孩子,既然他能够在高考报志愿时妥协,当然也不会在北大这样的校园里轻易放弃,所以他试图加强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并想出各种办法融入学习氛围,但无济于事。他又尝试转院,可是如今北大的转院并非易事。绝望的他选择在大二那年休学一年,去深圳规划自己的未来,其间他当过电话接线员、做过流水线工人,没有一技之长又不擅长交际的他经历了社会的残酷,他试图以通过这种挫败感来让自己喜欢北大的生活,接受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但返回学校后,他仍然不能适应。
最终,他决定转学,将自己的方向定为数控技术,决定选择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一个北大学生选择技术学校,当然被长辈视为疯狂之举。经过据理力争后,周浩的父亲选择了妥协,但要求他转到自己工作的深圳大学,可周浩仍然坚持去技校。最终,他终于说服了父母。
在工业技师学院,周浩如鱼得水,每天在实验室里进行实际操作,接触那十几台从瑞士进口的数控机器。如今,他已成为学院里最优秀的学生之一,面对着不少企业伸来的橄榄枝,他决定继续深造。
这个故事似乎有着皆大欢喜的结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周浩是幸运的,因为他终于摆脱了束缚,不再因亲情妥协,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实现了快乐的学习和自主的人生。但这种幸运是通过种种不幸换取的:如果没有长辈的强迫,周浩又没有出于孝心进行妥协,那么他也许早已成为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学生;如果没有北大期间的极端痛苦作为证明,周浩也无法说服长辈,达成自己的愿望。
在许多长辈看来,学什么专业取决于社会需求,而非个人兴趣。因此,难找工作的专业往往会被排斥,除非它有高考加分的便利(比如一些艺术类专业)。我甚至时常听到“××竟然读这个专业,这辈子不可能有出息了”之类的言论。其实我并不认为专业有多么重要,它不等于未来的人生选择和工作方向,但我特别相信天赋和兴趣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读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起码有助于对知识的吸收。它当然不能确保世俗眼光中的成功,但又有什么专业能确保百分百的成功呢?
在中国,一个年轻人想走自己的路,往往需要“周浩模式”。这个模式的步骤大致如下:先进行妥协,然后用痛苦经历告诉长辈此路不通,之后再争取走自己的路。周浩的幸运在于他成功了,但大多数人的命运呢?要不就陷入痛苦中,就此沉沦,始终妥协,要不就争取无效,重返痛苦。当然,也有幸运者,也许他们想读的专业、想努力的方向、想从事的工作、想寻找的伴侣,都与长辈的要求契合。又或者他们安心听从长辈的吩咐,走长辈安排的道路。
对于这种幸运的听话的孩子,大多数长辈都会冠以“懂事”的评价。但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这事儿不能细想”,什么样的孩子才会和长辈“无缝对接”?
首先,代沟是一种客观存在,在正常心智下,不同时代成长起来的两代人,必然存在价值观的差异。而且,因为近三十年来的巨大社会变化,每一年与上一年相比都会在多个领域出现质变,更别说代际之间,所以当代中国面临的代际差异更大。如今的老一辈在政治运动中成长,与子女经历迥异,网络时代的信息爆炸,多元化的社会发展,更使得代沟无限扩大。甚至可以说,这是有史以来代际差异最大的两代人。它带来了这样一种局面:长辈随着年纪的增长,习惯从世俗的角度出发,以“适应社会”“会做人”“工作要稳定”等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而且,因为当下的老一辈(尤其是40后和50后)经历了太多动荡和饥饿,对妥协和稳定更为看重,甚至将之摆在梦想、尊严之上。但年轻人在多元化社会中成长,比长辈的年轻时代更为自主,有个人想法,甚至更加叛逆,因此很难避免观念上的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子女与长辈若能“无缝对接”,也许不但不是长辈之幸,相反还是极大隐患。它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子女过早老龄化,思想停留在自己的孩提时代,或是资质十分平庸,压根没有能力选择自己的生活,认知能力十分低下,没有自己的想法,这也意味着孩子缺乏持续的社会竞争力;另一种可能则是父母非常开明前卫,但我们都知道,因为六七十年代的教育整体落后,以及政治运动侵袭导致的思维定势和逻辑缺失,后者的可能性偏低,绝不会是普遍状况。
要注意的是,代际差异的双方往往没有绝对的对错。追求平庸化的生活对于很多人来说都不是坏事,一份稳定的工作,早早结婚生子,按部就班的生活,其实是大多数人的生活常态。从这一点上来说,长辈的想法未必有问题。同样,高期望也是人之常情,像周浩这种情况,长辈希望他就读北大清华实属正常,毕竟分数摆在那里。
问题的关键在于,长辈是否懂得爱和期望与强迫之间的界限,再就是当自己的期望与孩子的想法发生冲突时,能否将选择权交给孩子。周浩就是个典型例子,他的理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父母的期望(清华和北大)产生了冲突,最终的结果是周浩选择了妥协。在现实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无论是高考,还是找工作,抑或结婚生子,许多人都是在父母安排下进行的,出于所谓孝道,他们选择了妥协,看似顺从,但内心痛苦,又未必能达到父母的要求。
这种强迫,因为现实的某些压力,往往从子女的孩提时代便已开始。最典型的莫过于兴趣班,它往往不是孩子的兴趣,而是家长的兴趣,因此变成了家长安排与孩子服从,并无真正的兴趣可言。服从也会变成一种习惯,习惯了兴趣班,习惯了好好学习,习惯了循规蹈矩,习惯了听话,习惯了走一条被安排的人生道路,但这种习惯往往会带来两种后果,一是精神满负荷后的崩溃,一是过度的依赖。
所以,那句“大多数中国人不懂爱”的结论,并非荒唐无稽,而是普遍的事实。绝大多数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最后也许会变成以爱为名的强迫甚至要挟,一句“我是为你好”往往会成为万能的理由。你可以在中国式家庭里看到无数这样的例子:父母拿着棍子监督孩子学乐器,说“我们花钱让你学这个,是为了你好”;父母偷看孩子日记,美其名曰“掌握思想状况”,反正“我们是为了你好”;父母要求孩子读他们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因为“我们有更丰富的人生经验,我们是为了你好”;父母逼着孩子考公务员,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因为这是“为了你好”,让你更安稳或更有前途;父母逼孩子结婚,因为“我们辛辛苦苦把你养大,你到现在还一个人,太不负责任了,而且,人就是要结婚的,不然以后多孤苦,我们是为了你好”;父母要抱孙,“人怎么能不传宗接代呢,子女是生命的延续啊,而且你老了,也有孩子照顾你,我们是为了你好”……
(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周浩正在比赛中)
周浩也一定面对过这句话。在他填报高考志愿时,劝说他读北大的长辈难免会打出这样的旗号,当他决定转学去技校时,长辈们也会在痛心疾首的同时劝他安心在北大读书,因为“你要学着适应社会,我们都是为了你好”。
如果能把“我是为你好”换成“你快乐吗”,中国式家庭的关系断断不会如此疏离。这种过度关爱,其根源在于中国父母往往将孩子视为自己人生的延续,而非独立个体。因此,孩子身上承载的种种期望,也是父母自身压力和遗憾的折射。在愈发激烈的代际冲突下,周浩的幸运注定只是特例。
担当教育简介
联系我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为你好作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为你好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为你好作文1  子为母生,痛在母身。  天下所有母亲,有谁不心疼自己的儿女。一手一脚把自己养大,直到成人。  孟母三迁,不仅仅只存在于古语而已,然而,我母亲即如同孟母。  零零年代的我们,出生在一个社会主义社会,社会条件比上六七十年代要好上不知多少倍。父母经历过那些劳苦的日子,觉得不应让下一代再受他们所受过的罪,便把儿女都往好条件的学校里推――幼儿园。  当年的幼儿园,在哪一条村,都可有一间,我们村也不列外,刚新建成,母亲就急着排队去要学位,那是一条百多号人的队伍啊,半夜三更的坐着板凳,手里拿着花露水,不知道历尽多少艰难困苦,才把那仅有的学位抢了回来。  村里的幼儿园因为新建成,设施还不够完善,连食堂也是露天的,可一到下雨天,准又忙这忙那的.一大轮,才有饭可以下肚。  一个月下来,母亲见我面黄肌瘦的,便吵着跟老爸说要转圆,转去市级的幼儿园,可老爸怕日夜兼程,上下学困难,母亲左右联系,为我疏通一切渠道拼了命的找好的幼师,专业的校车,总算找到一家是对的,老爸也答应了。  一番风波,辗转的来到了中心幼儿园,这里设施都好,食堂一日伍餐,把小朋友都养得肥肥壮壮的,所谓要什么,有什么。  刚认识了全部的小朋友,电视新闻就播了这么一段新闻:部分幼儿园的安全系数还不够高,保安工作根本不到位,安全意识严重缺乏,请广大家长老师引起高度关注。  母亲慌了,对市级的幼儿园竟然一无所知,她根本不了解幼儿园的情况,只是心想着,越是高级的幼儿园受教育的水平就越高,从而条件就肯定越是好。她和老爸吵着要转去升级的,肯定有保障。  “你难道不嫌烦吗?整天转来转去的,儿子不烦,你烦不烦阿!”  我就躲在墙角里默不作声,就这么茫然的看着他两在吵。  母亲突然眼红着站了起来。  含糊了一下,嘴角抽蓄着发出了颤声。  “还不是为了你好,不用费这费那的心思想着儿子,认真的工作……”母亲遮住了双眼。  我跑过去扯了扯母亲的衣服。  “妈,我累了。”  “是不是我错了?儿阿?”妈抽蓄得更厉害。  说完母亲跑回了房间,重重的关上了房门……  到后来……  我还是转圆了,是妈亲自办的手续。  条件又好了一大截。为你好作文2  在生活 中常常听到“为你好”的声音。老师家长说“为你好”,孩子是否真的快活成长?亲戚好友说“为你好”,我们是否真的倍感温暖?  当听到“为你好”的时候,别人可曾想过我们的意愿?当说“为你好”的时候,我们可曾问过别人真正需要 什么? “为你好”的声音虽然是出于真心爱心,但往往是说者一厢甘心的,却很少考虑 听者心坎的感受,于是“为你好”就成了“好心办坏事”,效果适得其反。  “揠苗助长”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宋人急于求成,为“禾苗”好,于是揠苗助长,好心反而坏事,最终禾苗枯逝世了。在社会竞争越来越猛烈以及应试教导的大环境下,现在有不少家长采纳填鸭式的教导模式,成了名副其实的“宋人”。他们从不问孩子的意愿,就立马布置孩子参加 各种兴趣 班;他们从不管孩子的累赘,就拼命往孩子书包塞进一本本课外辅导材料;他们从不理孩子的感受,就无情剥夺了孩子与同学 、朋友来往的权利 ……这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只会口口声声对孩子说“为你好”。他们单凭主观希望请求孩子,其教导法子 无疑是“揠苗助长”。最终使孩子极有可能成为应试的工具,成为父母通向“康庄大道”的就义品。  当你对别人说“为你好”的时候,该当多想想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真的达到 “为你好”的效果 ?是一个身残志坚的作家,数十年来维持写作从不言弃,创作了等作品鼓励着无数的人。在他克服厄运的背后,我们读懂了一个巨大的母亲!在双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总是一个人摇着轮椅去左近的地坛,“仅为着那儿回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可母亲从不陪去地坛,而是经常悄悄地在不远处追随着。她放心不下孩子,可又不愿意让孩子看见自己,怕伤着孩子的自尊心。正是这个“注定是活得最苦的”的.母亲,在心里偷偷给孩子鼓劲“为你好”,史铁生才以坚强的毅力走出了精力的困境,穿越了生命 的不幸,迎来了生活 的阳光。  “为你好”是一种无私 的付出,是一种温馨的关爱。“为你好”代表着一种热诚,意味着一种责任 。“为你好”!不只是挂在嘴上,更是发自肺腑,更是体现在每一言每一行。不论看待何人何事,我们都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 问题。只要每一个人真心做到“为你好”,我信任,我们的生活 更温暖,我们的社会更和谐 !为你好作文3  我是一只小鸟,当我还在蛋壳里时,妈妈就把她的温暖输送给我,令我在蛋壳内不断成长,我不时听到妈妈在喃喃自语:“宝贝乖,妈妈爱你,妈妈为了你好,所以我会把一切都给你的。”那时,我觉得我好幸福,有一个那么爱我的妈妈。  终于,我破壳而出了,看见这五彩的世界,我不由地兴奋呼叫。妈妈开心的啄了啄我的身体,我知道她爱我。于是,妈妈每天早出晚归,总是为我啄了很多美味的小虫子。慢慢的,我觉得我的羽毛丰满了,我在窝边扇动了几下,这时,妈妈急急忙忙的飞过来。严厉的问我在做什么?我跟妈妈说:“我想飞,就像你那样飞翔在天空中。”  妈妈愣了一下说:“宝贝乖,你还小,外面风吹雨打的,万一摔下来了怎么办?听话,妈妈是为了你好,妈妈要保护好你。”我听完妈妈的话,觉得有点道理。于是每天我都在窝里等着妈妈回来喂我。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看到隔壁家的小黄天天辛苦的.飞来飞去,我暗喜:我有一个好妈妈,才不用那么劳累呢!有一天,森林突然着火了。黑糊糊的浓烟侵袭过来,旁边的树一棵棵都变成了焦炭。我害怕极了,妈妈不在家,我哭喊着,小黄只是看了我一眼,就扇动了翅膀飞走了。  我该怎么办?我想飞,我试着扇动翅膀,可是完全使不出力来。妈妈,你不是说为了我好吗?真的是为了我好吗?我现在连逃生的本领都没有了!妈妈。。。最后的呼喊被淹没在火海之中。 鸟妈妈竭尽全力的保护好小鸟,但这就是真正的为了它好吗?将它保护得滴水不漏,风吹不倒雨打不着,天天说:“我是为你好。”  其实,这只是一种溺爱而已。 在我们身边,有太多的“鸟妈妈”了。现在独生子女太多,家长总是怕衔在嘴里会融了,捧在手心里怕摔了,从小就让孩子认为我有爸爸妈妈,什么都不怕。家长无时无刻都在对孩子说:我是为你好,你要听爸妈的话,爸妈会帮你铺好你的人生路的。  就这样,一句“为你好”造就了很多社会的“半废人”。这些人有手有脚,牛高马大,却什么都不会做。遇到挫折就哭泣或者回家让爸妈来解决。甚至有些人,禁受不住社会的考验,用结束生命来为自己的人生画上句号! 家长们,这真的是为了我们好吗?请你们放开双手,让我们独自通过困难挫折,这才是真的为我们好!【为你好作文】相关文章:为你好的意义作文05-25读出为你好的意义作文03-12读出为你好的意义作文范文05-26母亲,你好为题目的作文06-28八月,你好为题目的作文08-01你好燕君同学为题目的作文06-23你好,夏天为题目的经典散文07-01关于丰收的散文:为你好,所以分手06-13以明天你好为题的抒情散文06-23你好,读书的作文06-18
有人曾经在网上做过这样一个调查:父母对你说过的话中,你最讨厌的是哪句?结果出来后一片哗然,高票荣升第一位的是“我都是为你好!”很多网友纷纷控诉,这句话背后的意思就是“我都是为你好,所以你必须要听我的!”,而这简直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情感绑架。回到生活中,这句话确实好像无处不在。小明想要去学滑板,妈妈说不行那很危险,一不小心就会摔断腿,我是为你好;小莉的妈妈要送她去私立学校上学,小莉不愿意离开熟悉的朋友,妈妈却说听我的没错的,妈妈也是为你好;……这种不容商量不接受反驳过度自信的气势,却因此对很多孩子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为你好”的父母会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事事都说着“为你好”的父母究竟养出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根据专家的调查统计,也结合身边亲朋好友的案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极度听话的孩子和极度不听话的孩子。极度听话的孩子因为非常的善解人意,懂得父母的苦心,会事事听从父母的意见,顺从父母的全部要求,从不表现出反抗和质疑。但即便这样,他们的内心依然是充满担心的,他们会担心自己不能完全满足父母的期待,做任何事都会先考虑父母的感受,他们会不会因此开心,这种行为会不会伤害到他们?至于自己的感受和真实想法,他们会深深埋在心底,然后漏出一丝苦笑。极度听话的孩子会真正的快乐吗?想必不太可能。极度不听话的孩子有时怎样的呢?父母让他们干什么他们都不愿意听从,让他们选择东,偏要选择西。他们可能会因此过得不差:有自己喜欢的朋友和工作,也可以完全自己做主。而过度的叛逆和悖逆最终可能会让父母选择妥协,但即使这样,这些从来不愿意听话的孩子夜深人静时,也常常会想起父母失望无奈的脸庞,因而被负罪感和愧疚感充满。他们会觉得自己辜负的父母的“期望”,即使如今过得再好,也难以安心享受这样的状态。极度不听话的孩子看似表面风光,其实也无法完全享受快乐。为什么你那么喜欢对孩子说“为你好”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家长都如此喜欢说这句“为你好”呢?一.家长为了暂时安抚孩子孩子想要买零食,拿了一包又一包,家长立刻出来阻止,说着“我都是为你好”,逼迫孩子放下零食。其实我们都知道,孩子大量吃零食必然是不好的,家长的立场是对的,但这种简单粗暴的说辞根本无法让孩子心甘情愿,只是单纯为了安抚孩子的情绪,是治标不治本的。二.满足自己的控制欲因为我在“为你好”所以你必须听我的,这样的逻辑即便放在成年人身上,恐怕也很难有足够的说服力。但因为家长面对的是经验年纪都有限的孩子,所以就自然升起一种优越感和控制欲,并用这样的说辞去命令孩子,其实并没有真正在意孩子的感受,只是在自我满足。三.内心从未真正的妥协其实很多时候“为你好”的语气并不都是强势的,也有的家长会用无奈惋惜的语调说出来,看起来杀伤力不强,其实长此以往也会让孩子深深扎心,并不自觉地产生愧疚感。例如一位喜欢音乐的朋友小甲,父母原本想让他学理,他却坚持学了艺术,父母拗不过他也只好妥协。可是即便是妥协了,他们却从未停止过对这件事的唠叨,总是时不时就表现出惋惜和遗憾的情绪。说着“我们都是为你好”这种温吞却又带刺的话语,其实他们还是没有真正妥协,而是依旧希望孩子能够认同自己,能够听话。如何真正实现“为孩子好”,你需要这三个尝试:不论是出于什么样的初衷和目的,“为你好“这三字都常常会对孩子造成或多或少的伤害,而家长也需要反思并尝试改变,这里有几个使用的建议分享给真正爱孩子的智慧家长:一.尝试反思,也许自己真的错了著名教育学家克鲁普斯卡娅曾说过:“家庭教育的基础是自我教育。”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都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和“听我的准没错”的过度自信。家长为孩子好的出发点必然是没错的,但是当家长说出自己的想法,孩子却不认可的时候,家长就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建议是否真的适合孩子,是否孩子的想法也是有道理的。增加一个反思的步骤,可能就会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和真实。二.尝试尊重,一起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父母们因为年长又经历阅历丰富,因而常不自觉地认为自己的经验就都是正确的,因而你不接受孩子的否定意见。这样的家长需要改变的首先就是先尊重孩子,允许他们有不同的想法,然后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即使他们说的确实有问题或者不够好,都先肯定孩子自主思考的能力是好的。然后可以尝试和孩子一起寻求一个双方都接受的解决方式和处理办法。这样孩子会觉得被尊重被看重,也就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想法。三.尝试支持孩子,放手让孩子自己走有位作家曾经说过:即使父母知道那是一条弯路,也可以放手让孩子亲自去走一走。父母有他们自己的经验,但不意味着孩子就必须听从和沿用。有些弯路,只有让孩子自己做过,他们才会真正相信那是一条弯路。也有可能那些父母眼中的弯路,其实是一条平坦的直路。所以如果孩子下定了决心,父母可以适当给予建议,但最终还请放手支持孩子的决定。做好一个智慧的旁观者。“为你好”这三个字流传多年,也毁了很多的孩子和家庭,请家长们适当反思,真正的“为你好”未必如你所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是为你好害了多少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